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圆形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数学 认识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 认识圆形

03
教孩子画圆形
如何画出一个圆形?
使用圆规
圆规是画圆的标准工具, 可以帮助孩子画出标准、 规范的圆形。
手动画圆
让孩子用手腕的力量带动 笔在纸上旋转,通过控制 力度和速度,可以画出大 小不一的圆形。
利用工具
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 瓶盖、硬币等,让孩子沿 着边缘描画,也可以画出 圆形。
使用不同工具画圆形
利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的游戏
总结词
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与圆形相关的图案和形象,激发孩子的艺术潜 能。
详细描述
教师提供画纸和画笔,让孩子画出圆形或与圆形相关的图案,如太阳、花朵、动物等。鼓励孩子发挥 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圆形形象,并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感谢您的观看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会逐渐掌握画圆的技巧,提高绘画技能和空 间感知能力。
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当孩子成功地画出圆形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 信心和积极性。
04
通过游戏加深孩子对圆形 的理解
寻找圆形物品的游戏
总结词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圆形的特征和形态。
彩笔
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让孩子用 不同颜色的笔来画圆,增加画圆
的趣味性。
油画棒
油画棒较粗,适合孩子的小手掌握, 使用油画棒画圆可以让孩子感受不 同的绘画效果。
水彩笔
水彩笔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适合 孩子用来画圆,而且画出的圆不易 模糊。
让孩子自己尝试画圆形
鼓励孩子自由发挥
在教孩子画圆的同时,要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不要拘泥于标准答 案,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现圆形。
详细描述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认识图形》章节,详细内容围绕“圆形”展开。

通过对圆形的基本概念、特征、生活实例等方面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圆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圆形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边界是曲线,以及圆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识别圆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圆形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课件展示圆形,讲解圆形的概念和特征。

(2)出示圆形图片,让幼儿识别并描述。

3. 随堂练习(1)发放画纸和圆形模具,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圆形。

(2)请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并说出其特征。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内容:(1)圆形的概念(2)圆形的特征(3)生活中的圆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请幼儿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示例:(1)硬币:圆形的边界是曲线,中间有一个孔。

(2)瓶盖:圆形的边界是曲线,顶部平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了圆形,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2)鼓励幼儿用圆形创作绘画,提高其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圆形的识别和特征描述。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形状》,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等)、磁性白板、笔。

学具:画纸、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球,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抛接球,让其他幼儿观察球的形状。

(2)教师提问:“这个球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回答:“圆形”。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讲解圆形的特点。

(2)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圆形的画法,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画圆形。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己尝试画圆形。

(2)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4. 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1)教师出示圆形物品,如硬币、饼干等,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圆形物品,增强幼儿对圆形的认知。

5. 小组活动:找圆形(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找到的圆形物品,其他幼儿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无角、对称。

(2)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球、硬币、饼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1)找一找:请家长帮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画一画: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认识形状》,详细内容围绕“认识圆形”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能够区分圆形与其他形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半径相等等;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形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形状的区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圆形卡片、圆形教具模型;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圆形物品(如糖果、饼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a. 出示圆形教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征;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圆形物体;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形,并剪下来;b.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心得;c. 教师点评并指导,强调圆形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找出教室内的圆形物体;b. 学生相互提问,回答圆形的特点;c.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c. 教师强调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圆形》2. 内容:a. 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半径相等;b. 圆形的画法:以一个点为中心,固定半径旋转一周;c. 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瓶盖、糖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学生需在画纸上画出至少三个圆形物体,并注明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圆形的认识;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形状,为下一节课《认识正方形》打下基础。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认识圆形》1. 教材来源:《幼儿园主题活动手册》第二册第四单元“美丽的图形”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玩具、实物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圆形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玩具是什么形状的?你们在哪里见过圆形的事物?”2. 基本概念学习:教师通过圆形卡片,向幼儿讲解圆形的特征,如“圆形是没有边角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观察发现:教师发放实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圆形物体,如“太阳、轮子、钟表等。

”4.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彩笔和画纸,引导幼儿画出一个圆形,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圆形,如“画上笑脸、花纹等。

”5.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体,让幼儿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圆形:无边角,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三个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如太阳、轮子、钟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有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特别的才能?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继续开展关于图形的教学活动,如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等。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图形创意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认识圆形》1. 教材来源:《幼儿园主题活动手册》第二册第四单元“美丽的图形”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特征,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认识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运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的能力。

3. 提高幼儿对圆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的基本特征,运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

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概念,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圆形图片,拼图材料。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同时,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并剪下来。

然后,用圆形贴纸在画纸上进行创意拼图。

4.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圆形”的游戏,鼓励他们观察并找出教室里的圆形物品。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字样。

2. 列出圆形的基本特征:边缘光滑,没有角。

3. 画出几个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在家庭中寻找圆形物品,用画纸和笔进行描绘。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生活中的形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游戏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认识并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以及运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拼图。

小班认识圆形 ppt课件

小班认识圆形 ppt课件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请找出哪个是 圆圆的水果?
2020/12/27
5
观察并说一说 两个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圆形
2020/12/27
三角形
6
拓展练习: 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是圆圆的?
2020/12/27
7
宝宝们真棒! 看看哥哥姐姐的添画作品
2020/12/27
8
2020/12/27
9
练习空缺
2020/12/27
10
2020/12/2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小班数学活动
认识圆形
2020/12/27
1Hale Waihona Puke 宝宝们,这是什么水果? 观察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020/12/27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班认识圆形》这一内容。

该部分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一章节《图形认知》中的第3个小节,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圆形。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图形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准确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学重点:掌握圆形的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和认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圆形教具、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如边界为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等,并通过教具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并引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圆形。

4.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圆形图案,并剪下来贴在画纸上。

5. 展示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形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小班认识圆形》2. 内容:圆形的特点:边界为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硬币、球、圆桌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找出家里的三个圆形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圆形物品1:硬币。

特点:边界为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形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发现更多有趣的图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拓展学习其他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认识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圆形的认识,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学习用圆形绘画,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初步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圆形的名称,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3. 通过绘画圆形,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并能正确说出圆形的名称。

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球、硬币等)、画纸、画笔、圆形贴纸等。

学具:圆形玩具、圆形水果、圆形生活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球、硬币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饼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画纸和画笔演示如何画出一个圆形,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画圆形,并说出圆形的名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贴纸和画纸,让幼儿将贴纸贴在画纸上,组成各种有趣的图案。

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圆形画。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圆形的基本特征和名称,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并标注“圆形”。

2. 旁边列出圆形的基本特征:边缘光滑、没有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圆形物体?用画笔将它们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分享等环节,让幼儿对圆形有了基本的认识。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PPT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PPT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寻找圆形物品的过 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认识圆形教育价值
01
02
03
数学基础
认识圆形是幼儿数学教育 的基础内容之一,有助于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和几 何思维。
生活应用
圆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认识圆形能帮助幼儿更好 地理解周围世界,提高他 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审美启蒙
圆形是一种简洁、优美的 形状,认识圆形有助于培 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 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不足
教案中需要使用到一些教学资源,如圆形物品、教学图片 等,但由于资源有限,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环节设计不够紧凑
教案中的环节设计不够紧凑,有些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自 然,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改进措施制定及实施计划安排
降低活动难度
针对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适当降低活动难度,或者增加一些趣味性更强的环 节,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02
活动准备与环境创设
教具与材料准备
圆形物品
收集各种圆形物品,如圆 形钟表、镜子、玩具等, 供幼儿观察和操作。
教学图片
准备一些展示圆形物体的 图片,如轮胎、饼干等, 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圆 形。
操作材料
为幼儿准备一些可用于制 作圆形的材料,如彩纸、 剪刀、胶水等。
教室环境布置与调整
圆形元素
在教室中布置一些圆形元素,如 圆形的窗花、吊饰等,突出圆形
丰富教学资源
积极寻找和制作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圆形物品、教学图片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环节设计
对教案中的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使其更加紧凑和自然,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可以在每个环节后进行小结和评价,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动内容。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学会识别日常生活中各种圆形物品,并掌握相关数学术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圆形,描述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没有角、边界是一条曲线等。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圆形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各种圆形物品,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的基本特征,学会识别圆形物品。

难点:理解圆形边界是一条曲线,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教具(如硬币、圆形玩具等)、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圆形物品(如瓶盖、饼干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圆形,引导学生认识圆形,并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圆形和非圆形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形,并说明理由。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画纸上用彩笔描绘圆形,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圆形物品。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圆形2. 内容:圆形的特征:没有角、边界是一条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形的物品:硬币、瓶盖、饼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画在纸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更多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分享给同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圆形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特别是圆形边界是一条曲线的概念,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

幼儿园课件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学习用圆形拼图拼出不同的图形;通过有趣的游戏,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教具(如硬币、瓶盖等)、圆形拼图、画有圆形的卡片。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圆形的篮子,里面装有各种圆形物品(如球、饼干、瓶盖等),让幼儿观察并找出篮子里的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圆形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圆形的特征。

讲解圆形拼图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用圆形拼图拼出不同的图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圆形拼图游戏,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拼图任务。

5. 情景游戏(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圆形”游戏,教师出示画有圆形的卡片,幼儿在教室内寻找相应的圆形物品。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

2. 旁边列出圆形的基本特征:边缘光滑、没有角、大小不一。

3. 示例拼图图形,展示圆形的多样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拼图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创意,拼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2. 作业题目:在家庭中寻找圆形物品,与家长分享。

答案:幼儿可以将找到的圆形物品带来幼儿园,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

小班数学认识活动《认识圆形》课件.教案:《认识圆形》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小班数学认知课程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认识圆形,并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目标一:让幼儿能够说出圆形的特征,如“圆形”、“圆滚滚”等。

2. 目标二: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3. 目标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幼儿能够辨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2. 重点:让幼儿能够说出圆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玩具、实物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圆形物品,如球、轮子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讲解圆形特征:教师拿出圆形卡片,讲解圆形的特征,如“圆形”、“圆滚滚”等。

3. 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4.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并剪下来。

5. 作品展示:教师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画的是哪个圆形物品。

6. 随堂练习:教师拿出一些圆形物品,让幼儿辨别出哪些是圆形。

六、板书设计圆形特征:圆形、圆滚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并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来,明天上课时分享。

2. 答案:如球、轮子、月饼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今天的课程中,幼儿对圆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辨别生活中圆形物品时,部分幼儿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家里找一找更多的圆形物品,并尝试自己画出来。

也可以开展一个“圆形物品展览”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小班数学认知课程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认识圆形,并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