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领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故事课件、黑板、教案、教学挂图。
2.学生准备:备课笔记、课后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视频《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
2. 学习文本
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拓展练习
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课内未解决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学习故事《在天晴了的时候》深入理解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思考并总结故事中的主要道理,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篇描绘雨后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以及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诗歌的感知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表达技巧还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意境美的理解和表达。
2.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和音乐为辅助,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音乐资料。
2.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雨后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雨后的景象还可能有哪些美丽的事物,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表达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的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8.板书(5分钟)板书诗歌的标题《在天晴了的时候》和作者,以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意境美、语言表达技巧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感知和理解诗歌的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文本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首诗歌。
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
全诗分为三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四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敢于创新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毕竟他们年龄还小,生活经验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去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会认“炫、怯、曝”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温柔、炫耀、胆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下过雨、天放晴之后你们有没有到郊外、田间去过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在空气中充满的泥土味儿吗?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情怀,去学习一首清新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中国诗坛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他的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悒郁情怀和生活遭遇;后期诗作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
其生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雨后的景色,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雨后的清新和愉悦。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认知,但对雨后的景色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课文中的景色描绘,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观察和欣赏雨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3.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景练习。
4.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观察和欣赏雨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雨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原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雨后的景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原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和词语。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场景,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内容,分析文中人物心理活动。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基本语言运用技巧。
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悲悯之心,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和关爱。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心声,学会感恩与付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转折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掌握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些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备课资料:PPT课件、教学挂图、录音设备。
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朗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2.提问:你们知道天晴了会发生什么变化吗?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引导他们认真品味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及生词解释。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讨论。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语文启蒙(15分钟)1.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如描写场景、人物情感转折等。
2.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语言表达技巧。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本课的心得体会。
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积极探索。
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课文的含义,掌握了相关语言表达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传递温暖与关爱。
六、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优秀教案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雨后的田间小径是怎样的?你们有没有去感受过?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在天晴了的时候》,体会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会认的字:炫怯曝赤涉晕2.指名分节读诗,读后大家评价,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小组合作朗读,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4.交流、梳理信息。
教师小结。
(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新阳、溪水、云……)三、精读,想象画面1.指名读第1小节。
思考:诗人描述的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思考:(凉爽温柔)的小路(生机勃勃)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由自在)的凤蝶儿2.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朗读。
3.师:在天晴了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这些景物,还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学生齐读第3小节,画出景物交流。
(雨后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云开雾散,溪水在微风中漾起美丽的波纹,山中的绿树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天上的云朵也在悠闲地飘动。
)4.师:雨后的景色这样美丽,所以诗人才说——(引读第2小节,学生合作读、齐读。
)理解“在天晴了的时候”反复出现的作用。
(使诗歌前后照应,同时召唤人们行动起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抓住动词“赤”“携”“踏”“涉”,体会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的快乐和惬意。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四、升华感悟1.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2.学生仿照诗歌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课文小结】诗歌描写了雨后天晴小径上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了雨后天地间一派清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一个雨后的美丽景象,通过描绘小狗、鸟儿、蝴蝶等小动物在雨后出现的场景,表现了大自然在雨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课文更具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景象的课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本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也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的理解。
3.课文中所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4.作业本。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雨后的景象。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雨后大自然的感受,从而引出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特别是生字词的读音。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认读和巩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
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悠远,作者细腻的心思,巧妙的语言,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上,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仔细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戴望舒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查阅作者资料,阅读戴望舒的小诗《雨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畅想,引入新课1.今天,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色)。
2.雨后你想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3.诗人戴望舒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作者?戴望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是《雨巷》,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由直观的画面展开畅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要读正确,句子要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炫耀、污垢、胆怯、曝着阳光、赤着脚、涉过溪流、晕皱。
(2)指名认读词语,提醒“怯”的读音是qiè;“曝”的读音是pù。
(3)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1.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2.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径,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第1篇】《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炫耀、胆怯、曝晒”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炫耀、胆怯、曝晒”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雨吧,你过哪些雨呢?(预设: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的小雨,如瓢泼如倾倒的滂沱大雨······)。
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
那你们观察过雨后是什么样的景象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去看看雨后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雨后天晴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天晴之后写了哪些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阴霾、胆怯、涉水”等词语的读音。
(3)课文写了雨后天晴,小径中的不同美丽景象,值得去观赏。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呢?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清新、凉爽。
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开一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炫”“垢”“怯”等7个生字,读准“曝”“晕”的字音。
2.通过联想等方式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了解诗歌特点,尝试写诗。
【教学重点】1.通过联想等方式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了解诗歌特点,尝试写诗。
【教学难点】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了解诗歌特点,尝试写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学生谈话: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很多现代诗,也摘抄了很多现代诗,现代诗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有节奏感,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有画面感。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戴望舒的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来到清新的雨后郊外小径,开启一场读诗之旅。
(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3.介绍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
原名戴梦欧,笔名戴望舒。
1928年《雨巷》一诗的发表引起轰动,因此他又被称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
设计意图:利用谈话回顾现代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生字吧!(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xuàn gòu qiè pù chì shè yùn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阳光赤脚涉过溪流晕皱(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预设:加一加、换部首识字、基本字识字、看图识字、相近字比较(比一比)等。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12在天晴了的时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或者黑板课文课件或者纸质课文相关图片或者视频素材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素材,展示雨后初晴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经历过雨后初晴的时候?那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2. 朗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生字词学习(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并给出例句。
学生用彩色笔在课本上标注出生字词,并尝试造句。
4. 描绘画面(5分钟)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诗歌中的词语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雨后初晴的画面。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朗读与背诵(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可以分组进行比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根据诗歌的结构和主题进行设计,突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口语表达:以课文为依托,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询问学生有没有经历过下雨后的晴天,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后的晴天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二、课文朗读与解析(10分钟)1. 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四、口语表达训练(10分钟)1. 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如复述课文内容、谈论自己经历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说,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1. 在天晴了的时候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3. 生字词:湿润、泥路、小白菊、凤蝶儿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如描述自己喜欢的天气或景象。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课文是一篇描绘雨后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读和体会。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后景象的美,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对于雨后景象的描绘和诗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语言的表达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后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雨后景象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后的景象。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卡片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雨后的景象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雨后的景象,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雨后的景象。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雨后景象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见过的最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教学内容《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诗,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
本课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晴朗的天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欣赏:引导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美,把握其特点。
2. 诗歌情感的体会: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入新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美,分享各自的欣赏心得。
5.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总结。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诗的欣赏方法和情感体验。
六、板书设计《在天晴了的时候》——徐志摩晴朗的天空美好的生活向往与追求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其意义。
2. 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晴朗天空的画面。
3. 摘抄一首自己喜欢的散文诗,与同学分享欣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散文诗《在天晴了的时候》,使学生了解了散文诗的特点,培养了欣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美好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追求。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今后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寓意深刻的故事《在天晴了的时候》,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情商。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人生道理。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生启示。
4. 教学准备•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复印件•黑板、粉笔、录音机5.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
2.阅读课文:带领学生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蕴义和寓意,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课文赏析: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欣赏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用心和意图。
5.思考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困境和困难,启发学生如何在逆境中取得成长和进步。
6.课堂小结:概括课文的主题和寓意,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习题,体会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反思。
二、教学反思在教授《在天晴了的时候》这节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故事中的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困难的认识,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然而,我也发现在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启示时,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比较passively。
他们更倾向于简单地描述故事内容,而缺乏对故事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
因此,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引导他们发掘文本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算满意。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人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案】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悟课文。
3.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主要指导学生读准“曝、晕”等字的读音。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自读自悟。
3.表达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诵读等形式,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能尝试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景物图片。
(2)词语联想。
①师引导: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②示例: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繁花似锦。
(3)交流春游经历。
①师引导:春光明媚,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②生交流。
示例1:周末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看到公园里绿草如茵。
示例2:雨过天晴,小区树叶上那些俏皮的露珠,如一颗颗闪亮的钻石,十分耀眼。
(4)导入课题。
①师导入: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②板书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③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能提高自学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交流,引发自身深度思考。
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板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的音频,注意听清读音和节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教案12 在天晴了的时候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
“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
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人物评价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钱理群)【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辨字组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精品教案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雨后的田间小径是怎样的?你们有没有去感受过?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在天晴了的时候》,体会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会认的字:炫怯曝赤涉晕2.指名分节读诗,读后大家评价,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小组合作朗读,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4.交流、梳理信息。
教师小结。
(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新阳、溪水、云……)三、精读,想象画面1.指名读第1小节。
思考:诗人描述的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思考:(凉爽温柔)的小路(生机勃勃)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由自在)的凤蝶儿2.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朗读。
3.师:在天晴了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这些景物,还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学生齐读第3小节,画出景物交流。
(雨后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云开雾散,溪水在微风中漾起美丽的波纹,山中的绿树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天上的云朵也在悠闲地飘动。
)4.师:雨后的景色这样美丽,所以诗人才说——(引读第2小节,学生合作读、齐读。
)理解“在天晴了的时候”反复出现的作用。
(使诗歌前后照应,同时召唤人们行动起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抓住动词“赤”“携”“踏”“涉”,体会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的快乐和惬意。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四、升华感悟1.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2.学生仿照诗歌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课文小结】诗歌描写了雨后天晴小径上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了雨后天地间一派清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炫、怯”等6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介绍作者1.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图片,师:看着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雨后初霁、云开日出、云消雾散)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雨过天晴,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自由介绍)3.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读课题)(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4. 戴望舒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
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他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是一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他的《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润过凉爽温柔炫耀胆怯绽透饰彩曝着阳光涉过赤脚涉过圆晕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赤、涉”,读准易错字“怯(qiè)”“曝(pù)”。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理解“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闲游、晕皱”等词语。
(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选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出示5】炫耀:卖弄夸耀。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前解析】关注诗人:戴望舒(1905年—1950年)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
他是中国现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关注诗韵:诗人观察细致独特,想象富有诗性,赋予文字一种宁静而不乏灵动的美感。
全诗押“ou”韵,但不生硬,不是为了凑韵而选字,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
诗人借助跳跃的节奏和音韵的变化,将亲近自然的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注自主学习:本课教学应该体现对精读课文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练读,读出韵味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走过雨过天晴的小路吗?今天,我们跟随著名的“雨巷”诗人戴望舒,走进《天晴了的时候》。
板书(天晴了的时候)出示课件1:2.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借助以前学过的方法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先来看看课本上的自读要求,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呢?出示课件2:3.学生交流。
预设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预设2: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预设3:建议有兴趣的同学用诗歌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4.教师提示:我们发现,自读要求分为三方面的内容,我们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出示课件3:5.学生自由朗读。
6.小组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7.教师检验学习成果:同学们根据之前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认真读诗,我们检验一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你都掌握了吗?出示课件4:(1)学生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悟课文。
3.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主要指导学生读准“曝、晕”等字的读音。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自读自悟。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诵读等形式,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能尝试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景物图片。
(2)词语联想。
①师引导: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②示例: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繁花似锦。
(3)交流春游经历。
①师引导:春光明媚,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②生交流。
示例1:周末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看到公园里绿草如茵。
示例2:雨过天晴,小区树叶上那些俏皮的露珠,如一颗颗闪亮的钻石,十分耀眼。
(4)导入课题。
①师导入: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②板书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③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能提高自学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交流,引发自身深度思考。
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板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的音频,注意听清读音和节奏。
2.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赤、涉”都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曝光”的“曝”读“pù”,不要读成了“bào”;“晕皱”的“晕”读第四声“yùn”。
(2)生开火车认读词语;全班齐读。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自学方法。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合作探究方法提示:可以查工具书,也可以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
解词语。
②生交流。
(炫耀:夸耀。
曝:晒)
4.师指名分小节读诗歌,生评价。
5.生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得特别优美、生动?
6.同桌合作读后互评。
师引导:相信同学们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现在请大家把自己觉得最优美、最生动的小节挑出来,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投入,边听边评价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那一部分。
7.生齐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想象、体会雨过天晴的美景。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感受到自然之美。
板块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师:快速浏览全诗,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默读诗歌,交流感受。
(1)师: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2)师引导默读诗歌:请大家默读诗歌,并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默读时在相应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生边默读边写感受。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①师引导:走在雨后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觉得此时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②示例: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
③师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融入你的朗读中,轻轻地读出这温柔,这凉爽。
(4)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①师引导想象:小草儿已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看起来生机勃勃。
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
示例1:刚刚洗过澡,舒服极了。
示例2:瞧,小雨滴落在我身上,像给我戴上了一条漂亮的项链呢!
③师指导朗读:读出小草的炫耀,读出它的开心。
(5)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①师指导理解“绽透”。
(播放花儿绽放的视频)
②师指导朗读:读出小白菊的自信、幸福。
(6)师引导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凤蝶儿图片)
①通过图片理解“自在闲游”。
②说话练习,进一步体会“自在闲游”。
a.出示课件。
练习说一说: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
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
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四人小组内练习说话,全班交流。
4.读诗歌的第一部分。
(1)师引导:同学们,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走一走。
在小径中你会发现什么?
(2)生分别齐读描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5.体会写法。
师: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板书:拟人)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是需要变化的。
如果说默读环节是孕伏,是等待花开,那么朗读就是争相绽放,琅琅的读书声,能让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朗读之中,对景色的特点了然于心,无须教师过多讲解。
板块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引导想象。
(1)师引导: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湿润的泥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你认为还可以看到什么景象呢?(板书:看看)
(2)示例: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
2.学习第3节诗。
(1)师指名回答:诗歌描绘的天晴后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板书:新阳溪水云)
(2)师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明朗。
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节诗句。
(3)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4)生交流。
示例1:往日含笑的小花,已露出美丽的笑容。
示例2:被雨抚摸过的大树,已散发出它智慧的结晶,让每一片叶子都领会了它的心意。
3.学习第2节诗。
(1)师引导: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告诉我们在天晴后要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2节诗。
(2)生齐读。
4.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的自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
5.拓展练习。
(1)师: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喜欢?读了这首诗你有怎样的心情?(生自由交流)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诗歌教学的设计意在积极落实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最本质的特点是整篇阅读文章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作为个体的学生和作为群体的学生的自主读书、自主解读、自主鉴赏、自主感悟。
自主读书:学生或通读、或诵读、或咀嚼品味,真正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产生自己的初步印象或想法。
学生对原作还不知就里,就被老师的种种美丽的评价和堪称“别具匠心”的陈述弄得云遮雾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自主解读: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积累,从篇章结构、表达技巧到一词一句,通过与同学交流、探究,能获得更精准、更独到的感悟;而不是不敢思考、人云亦云。
资料袋自主鉴赏: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获得具有审美享受的自主赏析权。
自主感悟:让学生获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碰撞,学生自然会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