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史观指导下进行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中历史教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中历史教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中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题一: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课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题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课题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2.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的意义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期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期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学习。

2. 讲解课题一: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详细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措施,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3. 讲解课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道路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4. 讲解课题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

分析战略部署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任务。

5. 讲解课题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现代化教学方案研究分析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现代化教学方案研究分析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现代化教学方案研究分析1.引言历史是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学习领域。

中学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方案。

2.现代化教学原则在研究现代化历史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些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探究历史问题的建设者。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的需求。

第三,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交互的学习环境。

最后,要关注历史教育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读当代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3.跨学科融合现代化历史教学方案需要跨学科的融合。

历史本身就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的,例如文学、艺术、地理等。

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历史的渊源和内涵。

此外,跨学科的融合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综合性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入真实的历史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并从中获得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互联网资源的利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互联网资源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浏览历史博物馆网站、参考在线教学材料等,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利用互联网资源还可以开展在线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学科竞赛与实践活动历史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可以在与其他学生的比拼中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使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更加浓厚。

现代化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历程概况
现代化范式的主要观点
现代化范式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进程。

其核心是政治的民主化和经济的工业化。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
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
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计划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本文提供了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起来看看吧!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一、教学目标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潜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指导思想运用“三史观”(礼貌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依据“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潜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潜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三、教学重点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

“全”即讲解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务必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目标要求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三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出发,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潜力,提高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潜力。

世界现代史教学课程设计

世界现代史教学课程设计

世界现代史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知识框架,理解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2. 学生能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了解我国在世界现代史中的地位及发展变化。

3. 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对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地点、组织等进行识别和描述。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历史资料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理、展示历史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兴趣,增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3.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现代史,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培养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历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重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经济大危机及其影响:探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影响,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3. 第二次世界大战:详细讲解战争起因、过程、重要战役及影响。

4. 冷战时期的世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5. 20世纪后半叶的经济全球化: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6. 我国在世界现代史中的地位:分析我国在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以现代化史观整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

以现代化史观整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

1969年,本迪克斯在《国际视野中的现代化》 中给现代化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是源于英国工业革 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的一种社会变迁模式。它存在于 一些率先发展的社会的经济进步和政治进步之中,也 存在于后来者追随于前者的转变过程之中。
现代的定义:“我们对于‘现代’一词的使用, 不是作为‘当代’的泛称,而是指一个特定的历史时 代。这个新时代的曙光,最早可上溯到十六世纪,当 时现代生产方式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二十世 纪又新出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第1版,第93页。
理论界对现代化定义和内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1)时间和价值双重尺度说
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是从英语单 词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 于1585年,有两层含义:(1)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2)表示时间: 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 1500 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modern 的两层含义有不同特 点:(1)性质只有时间限制(新近的),没有领域限制,所以,它可以指人类活动各个 方面的特点;(2)时间只有时间上限(大约公元1500年),没有时间下限,所以,“现 代”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1版,第93页。
误区二:认为近代化和现代化是两个概念
学过日文的读者都知道,modernization译为日文,使用的 汉字是“近代化”,日本史学界也一直把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称 为“近代化”。……如果我们采用“近代化”的概念,随之就 要引出“现代化”的概念。单纯地按时间先后来区分“近代化” 和“现代化”,是不符合现代化理论的观点的。……不能因为 日本史学界使用“近代化”的提法,我们也采用“近代化”的 提法。……近年来我国报刊发表的论述西方国家从封建主义向 资本主义过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等问 题的史学论著中,也有人使用“近代化”这个术语。其中有的 用法显然是借自日本史,有的用法则是把西文的“现代化”误 译为“近代化”,这是一个新的外来术语译名尚未定型时常有 的现象。我们希望能尽快予以统一……一词之创,必须慎重。 “近代化”一词是从“现代化”一词衍生出来的,但此词一出, “现代化”一词就变得意义全非,失去其意义,甚至由此就会 衍生出“古代化”、“中世纪化”一类毫无意义的词了。

现代化史观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现代化史观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历史证据的收集和分析
多元史观强调对历史证据的收集和分析,以支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元解 读。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和遗址等 方式收集历史证据,并教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证据支持或推翻某种观点。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史料,并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梳理和分析, 让学生自己得出对该事件的结论。
引言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多元史观的培养更是提 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多元史观,即多元化的历史观念,强调对历史事件和人 物的多元角度解读。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运用多元史观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次演示将对多元史观在中学 历史教育中的运用与反思进行探讨。
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化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未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更加重视现代 化史观的培养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我们还应积极探 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内容
全球史观是一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历史交互作用的观点,强调全球和相互 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全球意识,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本次演示将探讨全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实 践案例、应用技巧及总结。
三、应用技巧
1.适当使用多媒体资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史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 和地图等,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通过观看纪录片、新闻报道或学术讲座 等,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全球史观的内涵和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
全球史观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和互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 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历史现象。例如,可以引入地理学知识来分析某国对外 扩张的地理因素,或者引入经济学知识来分析贸易变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通过 跨学科思考,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综合素质。

浅谈现代化史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化史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化史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君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23期摘;要:高中历史课本中的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习的主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现代化史观构建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反映历史的实际,使学生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中国近代史;近代民族工业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67-2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是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用现代化史观构建中国近代史知识内容,可以突出中国近代史的现代化主线。

本文仅以现代化史观的运用为视角,着重探讨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史教学的运用。

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为例,阐述现代化史观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合作探究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什么?教师提供资料——图片资料(男耕女织、洋货涌入、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及相关文字资料)根据材料设计以下问题:1.鸦战以来,外国资本主义是以什么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2.从材料中看哪一传统手工业部门受到打击?3.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导致中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根据上述史料,分析晚晴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和实质。

深度思考:如何认识列强侵略与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经济的诞生合作探究二:什么是近代经济?过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在现代化的浪潮下,哪些人抓住了机遇,他们是怎样融入工业化浪潮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出中国近代经济的主要类型有: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创办的企业、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一部分地主、官员和富商投资开办的近代工业。

初中历史现代化探索教案

初中历史现代化探索教案

初中历史现代化探索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中课题:历史现代化探索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历史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内容;3. 意识到历史现代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 培养学生对历史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历史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历史现代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历史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现代化相关的例子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现代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历史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历史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三、讨论(20分钟)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历史现代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发言: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互相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历史现代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现代化的相关知识,并思考历史现代化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六、反馈(5分钟)对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历史现代化的概念及内涵,掌握了历史现代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但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现代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教案探索现代化的社会变革

历史教案探索现代化的社会变革

历史教案探索现代化的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3.分析现代化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2.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3.现代化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1.导入:通过展示现代城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兴趣。

2.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例如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创新等。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现代化与农业社会有何不同?-现代化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报告自己组的意见。

第二课时: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1.导入:梳理近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例如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2.呈现: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工业革命是如何带来社会变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变革有何影响?-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记录下组内的思考和结论。

第三课时:现代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呈现: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向学生展示现代化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现代化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何影响?-现代化对劳动力需求和分工有何影响?-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小结并分享给全班。

第四课时:现代化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2.呈现: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文化变迁的展示,向学生展示现代化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改变。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现代化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有何影响?-现代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表达有何影响?-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小结并分享给全班。

现代化史观复习教案

现代化史观复习教案

专题复习一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北京九中邢军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梳理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用现代化史观重新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分析世界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点、规律。

2.运用归纳、概括、比较、讨论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西方世界和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梳理,认识现代化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课时安排:世界史部分复习3节,中国史部分复习2节,每一部分作相应的练习。

定义:“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在我国,现代化史观的创立者是已故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先生。

什么叫现代化?西方学者将现代化定义为:“西欧和北美产生的制度和价值观念从17世纪以后向欧洲其他地区的传播过程,18世纪至20世纪向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播过程。

”西里尔·布莱克(美)《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现代化的内含:最主要的是①经济的工业化,就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政治的民主化,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要求。

各国民主形式与各国传统一致。

③人的理性化,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按照科学办事。

高考典型试题:[例1](07广东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史观的局限性日益显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史学观念的更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就提到要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这里的“多视角”其实就是主张我们从不同的史学范式解读历史。

新的史观,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等应运而生。

作为新史观之一的现代化史观,又称“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该史观认为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观点是错误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动力固然是“一元”的,但并不是单因素的,而是多因素的、互动的,是一种合力。

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I中的“明治维新”为例,分别从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等角度,谈谈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政治现代化的特点是民主化和法制化。

在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I第104页有这样的表述:“1868年,新政府以天皇的名义公布了《五条誓文》,要求广兴会议,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上下一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在左边的资料卡片上也指出,“五条誓文: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会议”在现代1/ 5汉语词典中指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讨事情的集会,或一种经常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

“议会”则指“西方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一般由上下两院组成,议员经选举产生,也称议院、国会”。

在宋成有的文章“《五条誓文》若干用语析义”中对此誓文的解释是:“在此誓文中,虽写作‘会议’,但其所指却是近代议会或议会政治”,“而‘公论’一词,若把它与‘广兴会议’联系起来考察,其义为议会政治的议政原则”,“故简言之,‘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条集中阐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问题,展现了日本走向议会政治的前进方向。

”这其实就是政治民主的体现。

历史学学科的现代化进程教案

历史学学科的现代化进程教案

历史学学科的现代化进程教案引言: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时期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以及相关事件和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学学科也在不断现代化。

本文将围绕历史学学科的现代化进程展开论述。

第一节: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对历史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化的历史学学科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运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更加严谨和全面的研究。

这对于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现代化的方法与工具现代化的历史学学科需要运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包括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档案和文献的整理和存储,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分析,通过模拟和仿真探索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等。

第三节:现代化的课程与教学现代化的历史学学科需要设计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运用案例和实证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第四节:现代化的研究与成果现代化的历史学学科需要注重研究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学科的发展。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与其他学者交流学术成果;还可以开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关的研究项目,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节:现代化的评价与展望现代化的历史学学科需要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在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和研究的方向,进一步推动历史学学科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历史学学科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与时俱进。

结语:历史学学科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引起各界对历史学学科现代化进程的重视,推动历史学学科在21世纪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历史现代史教学设计深入了解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

高中历史现代史教学设计深入了解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

高中历史现代史教学设计深入了解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现代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近现代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必修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培养审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

首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例如,可以选取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让学生通过文献研读、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其次,可以通过影视资料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资源,进行集体观看,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例如,通过观看电影《建国大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影响。

最后,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地点,亲身感受历史遗迹。

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地,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并体验其中的历史氛围。

二、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的有效方法。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读书活动。

选取经典历史著作或优秀的历史小说,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与讨论,提升他们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

通过读书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进一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教育作用。

其次,可以开展主题研究型项目活动。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相关话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小组报告或展示。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并通过展板、PPT等形式进行呈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现代化建设(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现代化建设(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现代化建设第一篇范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初中历史课程的现代化建设。

一、课程理念的现代化课程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现代化课程理念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理念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关怀:强调历史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尊重、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2.历史观念: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创新意识。

4.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现代化课程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1.时代性:关注历史发展的当代价值,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

2.科学性:确保课程内容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准确呈现历史事实,注重历史解释的科学性。

3.系统性:整合历史学科内部知识体系,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课程内容框架。

4.融合性:注重历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现代化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点: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3.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的现代化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现代化课程评价应具备以下特点:1.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知识掌握、能力运用、价值观认同等。

历史课的现代社会教案

历史课的现代社会教案

历史课的现代社会教案主题:历史课的现代社会教案引言:历史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的人物和事件,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本教案将以历史课为基础,通过引入现代社会的案例,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认识历史的重要性1. 通过引入一个现实案例,如“近现代战争的发展”,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现代社会问题的历史因素,如冲突源起、国家间关系等。

二、历史与现代社会1. 将历史时期划分为不同主题,如“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冷战与当代国际关系”等。

2. 分小组进行研究并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该主题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

三、历史中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1. 选择历史中有争议的事件或人物,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奴隶制度”,“林肯总统与黑奴解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就其中的价值观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四、历史思维与批判思维1. 设计一个历史思维的游戏,比如“历史文献辨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文献中的偏见和留白来了解历史真相。

2. 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游戏结果,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批判相关事件。

五、历史教育与现代社会问题1. 选择一些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如“少年犯罪问题”,“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等。

2.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类似问题在过去是如何处理和解决的,帮助学生从历史经验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六、历史课延伸活动1. 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社会纪念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物和实物的魅力。

2. 设计一个历史影视作品欣赏活动,学生选择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并进行观摩与讨论。

结语: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现代社会问题,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现代化历史教室 (1)

现代化历史教室 (1)

数字化历史专用教室方案一、指导思想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不断实践,学生历史唯物史观的形成,需要文献与实物双重资料的交互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及相关文科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从课本到课本,从课堂到课堂,严重脱离实物资料,其后果使学生对于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往往建立在空洞无物的所谓理论架构之上,很大程度上,历史与文化知识成了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一般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容易出现“重理轻文”观念,也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理科关怀有加,教育装备基本乃至全部向理科倾斜,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学科早已全副武装。

但随着教育观念改变和历史等文科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日趋科学化,开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历史专用教室”被许多具有前瞻意识的学校提上议事日程。

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上下五千年;空间范围广——纵横几万里;内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单线传递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形成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的刺激与反应因教师的作用而作用,学生不可能也不会有学习主体地位。

为此,历史专用教室的建立,首先是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演绎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1、充分考虑历史课程及科学教育特点,专用教室以为历史课程及科学教育服务为主旨;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可更新的科学信息,及时将最新成果纳入教学过程,兼顾日常教学和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3、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历史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历史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4、支持、支撑由过去依托于传统的课堂和传统的媒体与技术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向依托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式教学模式。

促进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完善接受学习;5、遵循够用和实用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史观指导下进行的课程设计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掌握科学的尼使馆和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多元史观对教材进行分析。

而现代化史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观点之一,随着党的十九大以后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现代化问题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以现代化的史观(主要以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导致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来进行中学历史的课程设计,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和事实热点的关注,体现历史教育的立德树人。

标签:现代化;史观;中学历史教学
一、前言
过去受到苏联的影响,历史教学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做出了积极而重大的贡献,但是这种史观有着明确的局限性,它的时代性很强,包容性小,解释能力有限等问题。

总之,革命史观覆盖面不广,伸缩性不大,难以自我调节。

该史观的基线是阶级斗争,用阶级斗争来贯穿整个历史,人类自由阶级斗争以来,一切时代都在阶级斗争,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若将这个命题解释为“历史的全部内容就是阶级斗争,就显的太狭隘了,抹杀了内涵丰富的历史内容,需要对它进行重新审视。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03版)要求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而在课程标准具体指导下的现代的理念来就看是以全新的,体现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必修部分提出“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史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不论是在课表宏观和微观的指导下都体现出了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多元史观的历史教学。

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利于主动学习。

对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灵活多样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前提。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师:同学们这是1973年英国使团在华觐见乾隆皇帝,同学们知道图中这个单膝跪地的使者是谁吗?
生:这是马戛尔尼
师:这是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他们是借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借此机会来华,那么我们来看一看马戛尔尼给乾隆皇帝的生日礼物。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材料一:礼品中还专门提及了“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卡宾枪、步槍、连发手枪。

这是为了暗示英国武器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也是为了暗示英国武器的绝对优势。

当然,礼品中还介绍了“削铁而不卷刃的利剑”—这是委婉地介绍英国特种钢方面的优势。

接着,礼品介绍又详细并同样浮夸地谈了赫歇耳望远镜、秒表、韦奇伍德瓷器、布料等。

礼品中最后开列的是:天体运行仪、它代表宇宙,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的小点。

这是天文学和机械学结合的最佳产品。

另外,英王陛下还赠送给皇帝陛下英国最大口径的火炮110门的“君主号”战舰的模型。

《英使遏见乾隆纪实》作者斯当东,叶笃义著
师:同学们从这份礼单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生:礼品中有各种各样的枪械、削铁如泥的宝刀,天文望远镜、战舰模型等。

师:那么这些枪械、削铁如泥的宝刀、天文望远镜是怎么生产的?
生:这些枪械、宝刀、望远镜是由工厂进行生产。

师:对的,同学们,英国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些枪械、宝刀,都是机械生产的产物,而天文望远镜则是体现了以技术为中心的精密仪器制作,所以当时英国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师:我们从马戛尔尼使团进贡礼品中可以得出英国已经是一个拥有自己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国家,那么我们看一看乾隆皇帝给马戛尔尼使团御赐的礼物清单。

【设计意图】通过马戛尔尼使团进贡的礼品中得出当时英国已经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到工业革命后形成自己工业体系的资本主义国家。

让学生对现代化有一个初步认识。

材料二:清军使用的火炮主要仿照17世纪至18世纪的加农炮系列。

由于在18世纪内,西方火炮样式及机制原理上大体相同,两者的差别在于制造工艺引起的质量问题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铁质差。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冶炼技术改观,铁质大为提高,为铸造高质量的火炮提供了良好的原料。

清朝的冶炼技术落后,炉温低,铁水无法提纯,含杂质多,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气孔多,演放时十分容易炸裂。

二、铸造工艺落后。

英国此时在铸造上已经采用铁模等工艺,并使用镗床对炮膛内部切削加工。

清朝此时仍用沿用落后的泥模工艺,铸件粗糙,又未对炮膛
进行深入的加工,致使炮弹射出后,弹道絮乱,降低了射击精度。

三、炮弹种类少,质量差。

英军此时使用的炮弹有实心弹、散弹、爆破弹等品种;而清军只有效能最差的实心弹一种,且只有弹体粗糙或弹径偏小的缺陷。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在研究》茅海建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中英火炮样式大体相同,但因质量的差距,使之具有射程近、射击速度慢、射击范围小、射击精度差、射中后炮弹威力弱等缺陷。

【设计意图】在此通过火炮差距,体现出两国的实质上的差距。

师:马戛尔尼说过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很快就证明了马戛尔尼所言非虚,鸦片战争的惨败,使得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南京条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堂课在以现代化史观的指导下进行设计,主要以罗荣渠先生的观点进行设计,以下是罗荣渠先生简要的现代化观点。

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既不能看成是“外因”引起的单向运动,也不能看成是“外因”与“内因”对立两极之间的直线互动,应该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撇开那些复杂的支流忽略不计,近代中国的变革至少贯穿了下面四条明显的线索,或称之为四个过程。

(一)自身衰败的过程。

这是指引起“王朝循环”的各种内部体制性危机和社会骚乱的再现,中央集权的王朝统治机构衰落的趋势。

如果没有外来的新因素介入或异乎寻常的挑战,清王朝的衰败终将导致新王朝的鼎革。

(二)半邊缘化即半殖民地过程。

这是指在强大的外来政治、经济、军事的渗透下,中国原有的进程被打断,被逐步纳入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体系中,沦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主权的丧失与变形。

但版边缘化过程同时也是外来资本主义因素引入中国、影响中国向资本主义方向演变的过程。

(三)现代化过程。

这是指在世界变革浪潮的推动下,内部新兴民族主义勃起,出现经济增长、制度革新和文化革命,从而引起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向适应现代工业世界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化的过程。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章节主要体现的是过程一和过程二,既是请政府自
己的集权王朝统治机构衰落的趋势,和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入侵导致中国原有的进程被打破,被逐步纳入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体系之中,沦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但是也同样引起着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建设铁路,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中国走向现代化有一定的影响。

而过程三和过程四为后面的章节做好了铺垫,更好的使得学生用现代化的观点看待问题。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革命史观的影响,阶级斗争大于一切的观点。

排除了其他因素,认为阶级斗争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原因,忽略了其他史观和因素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中学历史教材基本上是按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来建构体系,强调的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前面提到的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过程,也主要强调纵向发展。

而整体史观在注意纵横发展的前提下,更多是关注横向发展。

所以,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整体史观,主要是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横向视野,并注意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的关系。

而且整体史观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教学方面侧重有所不同。

未能重视和开发乡土资源,在历史教育中,兼具历史和现实双重影响力的历史遗迹资源等是天然的传承历史的最佳媒体,它既是古代的遗留,依旧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同时又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可以眼观手触的事实,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历史资源,学生可以从心理上首先与其沟通,形成接纳,这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3]斯当东:英使遏见乾隆纪实.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4]王铁军:名师成功: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解读.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
[5]肖川:谁可以称作“教育家”.基础教育参考.2008.
[6]程大琥:试论名师的基本特征.中国教育学刊.2000
[7]陈辉: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陈志刚: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