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知识与题型总结及测试题含答案
专题04 勾股定理压轴题型汇总(解析版)
![专题04 勾股定理压轴题型汇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b0be2b80eb6294dc886c9e.png)
专题04 勾股定理压轴题型汇总一、单选题1.如图,三角形纸片ABC,点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把△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DE与AC交于点G,连接BE交AD于点F.若DG=GE,AF=4,BF=2,△ADG的面积为52,则点F到BC的距离为()A.55B.255C.455D.433【答案】B【分析】首先求出ABD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DF,设点F到BD的距离为h,根据12•BD•h=12•BF•DF,求出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DG=GE,∵S∵ADG=S∵AEG=52,∵S∵ADE=5,由翻折可知,ADB∵ADE,BE∵AD,∵S∵ABD=S∵ADE=5,∵BFD=90°,∵12•(AF+DF)•BF=5,∵12•(4+DF)•2=5,∵DF=1,∵DB=22BF DF+=2212+=5,设点F到BD的距离为h,压轴题型汇总1则12•BD•h=12•BF•DF,即:1121 22=⨯⨯,∵h,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运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2.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下列四幅图是爱思考的小红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拼成的,则这四个图形的周长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乙>丙>甲>丁B.乙>甲>丙>丁C.丙>乙>甲>丁D.丙>乙>丁>甲【答案】A【分析】设最小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根据勾股定理,分别表示出七块七巧板各边的长度,计算每个图形中重合的线段和,和越大,周长越小.【详解】解:设七巧板中最小的边长为1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出其余的边长分别为2,分别求出各图中重合的线段的长度和,和越大,则周长越小;甲图中重叠的线段和为:;乙图中重叠的线段和为:;丙图中重叠的线段和为;丁图中重叠的线段和为:;∵6755++++∵乙>丙>甲>丁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解题关键是明确总周长一定,重叠的线段和越大,则周长越小.3.如图,在ABC 中,点D 是边AB 上的中点,连接CD ,将BCD △沿着CD 翻折,得到ECD ,CE 与AB 交于点F ,连接AE .若6,42AB CD AE ===,,则点C 到AB 的距离为( )A .72B .C .3D .【答案】C【分析】连接BE ,延长CD 交BE 于G 点,过C 作CH ∵AB 于H ,由折叠的性质及中点性质,可得∵AEB 是直角三角形,且G 点是BE 的中点,从而CG ∵BE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E 的长,则根据∵ABC 的面积相等一方面可表示为12AB CH ,另一方面其面积为∵BCD 与∵ACD 面积的和,从而可求得CH 的长.【详解】连接BE ,延长CD 交BE 于G 点,过C 作CH ∵AB 于H ,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BD =ED ,CB =CE∵CG 是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BG =12BE∵D 点是AB 的中点∵BD =AD ,BCD ACD SS =∵AD =ED∵∵DAE =∵DEA∵BD =ED∵ ∵DEB =∵DBE∵∵DAE +∵BEA +∵DBE =180°即∵DAE +∵DEA +∵DEB +∵DBE =180°∵2∵DEA +2∵DEB =180°∵∵DEA +∵DEB =90°即∵AEB =90°在Rt ∵AEB 中,由勾股定理得: BE∵BG =∵BCD ACD ABC S S S += ∵11222CD BG AB CH ⨯=∵224CD BG CH A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利用面积相等求线段的长,关键是得出CG ∵BE ,从而可求得∵BCD 的面积也即∵ABC 的面积.4.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分别以AB ,AC ,BC 为斜边作三个等腰直角ABD △,ACE ,BCF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记为1S ,2S ,3S ,4S ,若已知Rt ABC 的面积,则下列代数式中,一定能求出确切值的代数式是( )A .4SB .143S S S +-C .234S S S ++D .123S S S +-【答案】A【分析】设AC =m ,BC =n ,ABC 的面积为S ,用含有m ,n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相关线段,继而表示相应的面积,确定面积与m ,n ,S 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判断.【详解】设AC =m ,BC =n ,ABC 的面积为S ,∵Rt ABC 中,90ACB ∠=︒,分别以AB ,AC ,BC 为斜边作三个等腰直角ABD △,ACE ,BCF △,∵S =1mn 2,AB ,∵AE =EC ,BF =CF ,AD =BD在直角三角形AED 中,ED ,∵DC =EC -ED )m n -,∵4S =11111AE ED=22222mn S •=⨯=, 故4S 的值可以确定,∵A 选项符合题意;设AC ,BD 的交点为G ,则3S +ADG S =1122)S CD AE m n =•=-△ADC =24()1m mn -, 1S +ADG S =222241S AD m n +==△ADB , ∵143S S S +-=224m n ++12S -24()1m mn -=2+4n S ,与n 有关系,故代数式的值不能确定,∵B 选项不符合题意;∵3S +ADG S =24()1m mn -,1S +ADG S =224m n +,∵13S S -=21+42n S , ∵234S S S ++=212BF +12S +1S -21-42n S =24n +12S +1S -21-42n S =1S ,无法确定, ∵C 选项不符合题意;∵123S S S +-=21+42n S +24n =21+22n S ,与n 有关, ∵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图形面积的割补,灵活运用性质和勾股定理计算阴影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a 、b 为两正数,且12a b += ) A .12B .13C .14D .15【答案】B【分析】如图所示,构造Rt∵BEA 和Rt∵AFC 使得 BE =a ,EA =2,AF =3,FC =b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构可得ABAC 当A ,B ,C 三点共线时有最小值,在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构造Rt∵BEA 和Rt∵AFC 使得 BE =a ,EA =2,AF =3,FC =b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 AC所以:AB AC BC +≥,∵当A ,B ,C 三点共线时+AB AC 有最小值,即BC ,在Rt∵BDC 中13BC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能够根据二次根式的特点,数形结合,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表示所求式子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Rt ABC △中,90,30,ACB ABC CD ︒∠︒=∠=平分ACB ∠.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交,CD AB 于点,D E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60BAC ∠=︒B .2CD BE =C .DE AC =D 12BC AB =+ 【答案】B【分析】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对各选项的说法分别进行论证,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连接BD 、AD ,过点D 作DM∵BC 于M ,DN∵CA 的延长线于N ,A 、在Rt ABC △中,90ACB ∠=︒,30ABC ∠=︒,∵60BAC ∠=︒.故此选项说法正确;B 、∵DM∵BC ,DN∵CA∵∵DNC =∵DMC =90°,∵CD 平分∵ACB ,∵∵DCN =∵DCM =45°.∵∵DCN =∵CDN =45°.∵CN=DN .则∵CD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可证:∵CDM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DN= CM=CN ,∵MDN =90°.∵DE 垂直平分AB ,∵BD=AD ,AB=2BE .∵Rt∵BDM∵∵ADN ,∵∵BDM=∵AND .∵∵BDM+∵ADM =∵AND+∵ADM =∵MDN .∵∵ADB=90°.=.即.∵在Rt∵AND 中,AD 是斜边,DN 是直角边,∵AD >DN .∵2BE >CD .故此选项说法错误.C 、∵BD=AD ,∵ADB=90°,∵∵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12AB .在Rt ABC △中,90ACB ∠=︒,30ABC ∠=︒, ∵AC=12AB .∵DE=AC .故此选项说法正确.D 、∵Rt∵BDM∵∵ADN ,∵BM=AN .∵CN=AC+AN=AC+BM=CM .∵BC=BM+CM=AC+2BM .,. ∵AC=12AB ,12AB+BC .故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难度较大,准确作出辅助线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6AB =,8AC =,D 为斜边BC 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与AD 交于点1P ;设1P D 的中点为1D ,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1D 重合,折痕与AD 交于点2P ;设21P D 的中点为2D ,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2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3P,则3AP的长为()A.46325⨯B.36352⨯C.35325⨯D.23352⨯【答案】D 【分析】先求出AD的长,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P1=23AD1,AP2=23AD2,AP3=23AD3,计算出AD3的长度,可得AP3的长.【详解】解:∵∵BAC=90°,AB=6,AC=8,,∵D为斜边BC中点,∵AD=12BC=5,由折叠可知:AD1=34AD,AP1=12AD,∵AP1=23AD1,AD2=34AD1=916AD,AP2=12AD1=38AD,∵AP2=23AD2,可知:AP3=23AD3,AD1=34AD=354⨯,AD2=34AD1=916AD=24352⨯,∵AD3=34AD2=2433542⨯⨯=36352⨯,∵AP 3=23AD 3=25352⨯,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灵活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正确找出命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是关键;对运算求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8.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8.P ,Q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连结,AQ BP ,交于点O .以下结论:①若AP CQ =,则BAP ACQ ≌;②若AQ BP =,则120AOB ∠=︒;③若,7AP CQ BP ==,则5PC =;④若点P 和点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点C 运动(到达点C 就停止),则点O经过的路径长为 )A .①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①③④【答案】B【分析】 第①个选项直接找到对应的条件,利用SAS 证明全等即可;第②③结论都有两种情况,准确画出图之后再来计算和判断;第四个结论要先判断判断轨迹(通过对称性)在来计算路径长.【详解】①在三角形∵BAP 和∵ACQ 中:AP CQ BAC C AB AC =⎧⎪∠=∠⎨⎪=⎩则∵BAP∵∵ACQ (SAS) ;①正确;②如图1,题中AQ=BP,存在两种情况:在1P的位置,∵AOB=120°,在2P的位置,∵AOB的大小无法确定;②错误;③本问与AP=CQ这个条件无关,如图,P还是会有两个位置即:1P、2P,当在1P时,作BE∵AC于E点,则E为AC中点,∵AB=8,AE=12AC,∵BE=,又BP=7,∵1PE==,∵CP=CE+PE=5,当在2P时,同理解∵BCP,得CP= CE-PE=3;故③错;④由题可得:AP=BQ,由对称性可得O的运动轨迹为∵ABC中AB边上的中垂线则∵AB=8,∵BC=AB=8,则AB=∵运动轨迹路径长为④正确;∵正确的为①④;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相应的全等条件是关键,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是周对称图形这一性质.9.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A .B .C .D .【答案】A【分析】根据各个图象,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列式证明结论222+=a b c ,找出不能证明的那个选项.【详解】解:A 选项不能证明勾股定理;B 选项,通过大正方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列式()22142a b ab c +=⨯+,可得222+=a b c ; C 选项,通过梯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列式()22112222a b ab c +=⨯+,可得222+=a b c ; D 选项,通过这个不规则图象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列式222112222c ab a b ab +⨯=++⨯,可得222+=a b c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10.如图,在△ABC 和△ADE 中,△BAC =△DAE =90°,AB =AC ,AD =AE ,点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 ,D 和B ,E .下列四个结论:①BD =CE ,②BD △CE ,③△ACE +△DBC=30°,④()2222BE AD AB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B【分析】①由AB=AC ,AD=AE ,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 得出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E 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D=CE ;②由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E 全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到BD 垂直于CE ;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D+∵DBC=45°,等量代换得到∵ACE+∵DBC=45°; ④由BD 垂直于CE ,在直角三角形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系式,等量代换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如图,① ∵∵BAC=∵DAE=90°,∵∵BAC+∵CAD=∵DAE+∵CAD ,即∵BAD=∵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CAE (SAS ),∵BD=CE ,故①正确;②∵∵BAD∵∵CAE ,∵∵ABD=∵ACE ,∵∵ABD+∵DBC=45°,∵∵ACE+∵DBC=45°,∵∵DBC+∵DCB=∵DBC+∵ACE+∵ACB=45°+45°=90°,∵∵BDC=90°,∵BD∵CE ,故②正确;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45°,∵∵ABD+∵DBC=45°,∵∵ABD=∵ACE∵∵ACE+∵DBC=45°,故③错误;④∵BD∵CE ,∵在Rt∵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E 2=BD 2+DE 2,∵∵A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 ,∵DE 2=2AD 2,∵BE 2=BD 2+DE 2=BD 2+2AD 2,在Rt∵BDC 中,BD BC <,而BC 2=2AB 2,∵BD 2<2AB 2,∵()2222BE AD AB <+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个数为2个.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ABC 中,AB =BC ,AD △BC 垂足为D ,BE =AC ,△EAC =3△C ,BD =7,AC ﹣2AE =8,则AE 的长为 __.【答案】11【分析】在BC 上截取CM =AE ,连接AM ,通过论证∵AFB ∵∵BDA 和Rt∵EFB ∵Rt∵EFB ,为证明∵AEM ∵∵MCA 作准备条件,设MC =AE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B ,AC ,进而使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AE 的长.【详解】解:过点B 作BF ∵EA 于点F ,∵∵FAO +∵AOF =∵OBD +∵BOD =90°,∵∵AOF =∵BOD ,∵∵FAO =∵OBD∵∵EAC =3∵C ,∵AB =BC ,∵∵BAC =∵C∵∵EAB =2∵C∵∵BAD +∵FAO =180°﹣2∵C∵∵ABC =180°﹣2∵C =∵ABF +∵OBD ,∵∵ABF +∵OBD =∵BAD +∵FAO∵∵ABF =∵BAD∵AD ∵BC ,∵∵F =∵ADB =90°在∵BFA 和∵ADB 中,F ADB ABF BAD AB AB ∠=∠⎧⎪∠=∠⎨⎪=⎩∵∵AFB ∵∵BDA (AAS )∵BF =AD在Rt∵EFB 和Rt∵CDA 中,EB AC BF AD =⎧⎨=⎩∵Rt∵EFB ∵Rt∵CDA (HL ).在BC 上截取CM =AE ,连接AM .在∵AEB 和∵MCA 中,AE MC E C BE AC =⎧⎪∠=∠⎨⎪=⎩.∵∵AEB ∵∵MCA (SAS ).∵AB =AM .∵AD ∵BC ,∵AD 垂直平分BM .∵BD =DM =7.设AE =MC =x ,∵AC =8+2x ,DC =7+x ,AB =14+x .在∵ABD 和∵ADC 中,据勾股定理得,AB 2﹣BD 2=AC 2﹣DC 2=AD 2,即(14+x )2﹣72=(8+2x )2﹣(7+x )2.化简得x 2﹣5x ﹣66=0,解得x 1=11,x 2=﹣6(舍去),∵AE 的长为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2.如图,在ABC ∆中,90ACB ∠=︒,点D 、E 分别在AC 、BC 上,且AD BE =,连接DE ,若四边形BADE 的面积是5,6AB =,则DE 的长为________.【答案】4【分析】作DF AB ⊥交AB 于F ,EH AB ⊥交 AB 于H ,DG EH ⊥交EH 于G ,可得四边形 DFHG 为矩形,设EH a =,DF b =,则有EG EH DF a b =-=-,容易证得 ()AFD EHB AAS ≅,可得6DG a b =--,根据5BADE S =四边形,得到 5ADE DFHE EHB S S S ++=梯形,即有()()11165222ab a b a b ab ++--+=,化简得 ()22610a b a b +=+-,根据DE【详解】解:如图示,作DF AB ⊥交AB 于F ,EH AB ⊥交 AB 于H ,DG EH ⊥交EH 于G ,∵四边形DFHG 为矩形,∵DF GH =,DG FH =,设EH a =,DF b =,∵EG EH DF a b =-=-,在ABC 中,90ACB ∠=︒∵90A B ∠+∠=︒,在ADF 中,90AFD ∠=︒∵90A ADF ∠+∠=︒,∵B ADF ∠=∠又∵AD BE =,90AFD EHB ∠=∠=︒∵()AFD EHB AAS ≅∵AF EH a ==,DF BH b ==∵6FH AB AF BH a b =--=--∵6DG FH a b ==--∵5BADE S =四边形,∵5ADE DFHE EHB S S S++=梯形 即:()()11165222ab a b a b ab ++--+=∵()22610a b a b +=+- Rt DGE 中,DE =4= 故答案是: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90BAC ∠=︒,D 、E 为BC 上两点,45DAE ∠=︒,F为ABC 外一点,且FB BC ⊥,FA AE ⊥,则下列结论:①CE BF =;②222BD CE DE +=;③14ADE EF S AD ⋅=;④2223CE BE AE +=,其中正确的是(写代号)________.【答案】①②③【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AFB ∵∵AEC ,即可得出CE =BF ,根据勾股定理与等量代换可得②正确,根据在等腰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与中线为一条直线即可得出③,再根据勾股定理以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出④.【详解】解:①∵∵BAC =90°,FA ∵AE ,∵DAE =45°,∵∵CAE =90°-∵DAE -∵BAD =45°-∵BAD ,∵FAB =90°-∵DAE -∵BAD =45°-∵BAD ,∵∵FAB =∵EAC ,∵AB =AC ,∵BAC =90°,∵∵ABC =∵ACB =45°,∵FB ∵BC ,∵∵FBA =45°,∵∵AFB ∵∵AEC ,∵CE =BF ,故①正确,②:由①中证明∵AFB ∵∵AEC ,∵AF =AE ,∵∵DAE =45°,FA ∵AE ,∵∵FAD =∵DAE =45°,∵∵AFD ∵∵AED ,连接FD ,∵FB =CE ,∵CE 2+BD 2=FB 2+BD 2=FD 2=DE 2,故②正确,③:如图,设AD 与EF 的交点为G ,∵∵FAD =∵EAD =45°,AF =AE ,∵AD ∵EF ,EF =2EG ,∵S ∵ADE =12•AD •EG =12•AD •12EF =14• AD •EF , 故③正确,④∵FB 2+BE 2=EF 2,CE =BF ,∵CE 2+BE 2=EF 2,在Rt ∵AEF 中,AF =AE ,AF 2+AE 2=EF 2,∵EF 2=2AE 2,∵CE 2+BE 2=2AE 2,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等腰直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题时要注意仔细分析,难度较大.14.在Rt ABC ∆中,90ACB ∠=︒,30A ∠=︒,2BC =,D 为AC 中点,E 为边AB 上一动点,当四边形BCDE 有一组邻边相等时,则AE 的长为_____________.【答案】2或3或135. 【分析】分BC BE =、CD DE =、BE DE =三种情况考虑,当BC BE =时,由AE AB BE =-即可求出AE 的长度;当CD DE =时,过点D 作DF AE ⊥于F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AF 的长度,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得出AE 的长度;当BE DE =时,过点D 作DF AE ⊥于F ,设EF x =,则52BE x =-,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2DE 的值,结合BE DE =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 的值,进而即可得出AE 的长度,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Rt ABC 中,90ACB ∠=︒,30A ∠=︒,2BC =,4AB ∴=,AC =, D 为AC 中点,AD CD ∴=当四边形BCDE 有一组邻边相等时,由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BC BE =时,2BE BC ∴==,422AE AB BE ∴=-=-=;②如图2,当CD DE =时,作DF AE ⊥,垂足为点F ,AD CD DE ∴===12AF EF AE ∴==,在Rt ADF 中,1122DF AD ===32AF ∴==, 32232AE AF ∴==⨯=; ③如图3,当BE DE =时,作DF AE ⊥,垂足为点F ,35422BF AB AF ∴=-=-=, 设EF x =,则52BE BF EF x =-=-,在Rt DEF △中,DF =,52DE BE x ==-,EF x =, 222EF DF DE ∴+=,即22252x x ⎛⎫+=- ⎪⎝⎭⎝⎭, 解得:1110x =, 即1110EF =, 311132105AE AF EF ∴=+=+=. 故答案为:2或3或1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分三种情况寻找AE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45B C ∠=∠=︒,P 是BC 上一点,PA PD =,90APD ∠=︒,AB CD BC+=______.【分析】 通过等腰直角三角形构建一线三等角模型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分别过A 、D 作AE BC ⊥于E ,DF BC ⊥于F∵90AEP DFP ∠=∠=︒∵90APE PAE ∠+∠=︒,90DPF PDF ∠+∠=︒∵90APD ∠=︒∵90APE DPF +=︒∠∠∵APE DPF ∠=∠ ,PAE DPF ∠=∠在AEP △与DFP △中APE DPF PA PDPAE DPF ∠=∠⎧⎪=⎨⎪∠=∠⎩∵()AEP DPF ASA ≅△△∵AE PF = ,PE DF =45,C ∠=︒45,FDC C ∴∠=∠=︒,DF FC PE ∴==在Rt ABE △中,45B ∠=︒∵AB ==同理可得:CD ==∵)()2BE CF AB CD BC BE CF ++===+2 . 【点睛】本题考察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灵活运用一线三等角模型及特殊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Rt ABC 中,90C ∠=︒,点D 在BC 上,点E 为Rt ABC △外一点,且ADE为等边三角形,60CBE ∠=︒,若7BC =,4BE =,则ADE 的边长为__________.【答案】【分析】在BC 的延长线上取点F ,使得60AFD ∠=︒,证()AFD DBE AAS △≌△,得4FD BE ==,AF BD =,设CF x =,则4CD x =-,3BD x =+,再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2AF x =,则23x x =+,解得3x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在BC 的延长线上取点F ,使得60AFD ∠=︒,∵ADE 是等边三角形,∵AD DE AE ==,60ADE ∠=︒,∵ADB AFD DAF ADE EDB ∠=∠+∠=∠+∠,∵DAF EDB ∠=∠,在AFD 和DBE 中,60AFD DBE DAF EDBAD DE ∠=∠=︒⎧⎪∠=∠⎨⎪=⎩∵()AFD DBE AAS △≌△,∵4FD BE ==,AF BD =,设CF x =,则4CD x =-,)743(BD x x =--=+,∵90ACB ∠=︒,∵90ACF ∠=︒,∵906030CAF ∠=︒-︒=︒,∵22AF CF x ==,∵23x x =+,解得:3x =,∵3,CF AC ==∵1CD =,∵AD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解答题17.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求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1【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当O、D、E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O的距离最大,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E的长,两者相加即可得.【详解】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OD≤OE+DE,∵当O、D、E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O的距离最大,此时,∵AB=2,BC=1,AB=1,∵OE=AE=12DE,∵OD+1.【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18.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10×10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五边形ABCDE的顶点在格点上,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网格中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画图结果用实线表示,按步骤完成下列问题:(1)五边形ABCDE的周长为.(2)在AB上找点F,使E,C两点关于直线DF对称;(3)设DF交CE于点G,连接AG,直接写出四边形AEDG的面积;(4)在直线DF上找点H,使△AHB=135°.【答案】(1)20(2)见解析;(3)10;(4)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五边形ABCDE各边的长,相加即可;(2)连接EC,作DF∵EC交AB于点F即可;(3)分成两个三角形求面积即可;(4)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DE=,解:(1)由题意,5AB BC CD===,AE5∵五边形ABCDE的周长故答案为:20(2)如图,连接EC ,作DF ∵EC 交AB 于点F ,点F 即为所求作.∵5DE CD ==,DF ∵EC ,∵CE GE =,∵点D ,G 是CE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DF 是CE 的垂直平分线,∵E ,C 两点关于直线DF 对称;(3)∵EG =AG AE ==∵222AG AE EG +=,∵AEG △是直角三角形;∵11521022AEG DEG AEDG S S S =+=⨯⨯⨯=四边形. (4)如图,过点A 作AH ∵DF 于H ,连接BH ,则点H 即为所求作.∵BK KH =BH ==∵222KH B H K B +=.∵BHK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BHK ∠=︒.∵135AHB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9.已知△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1)如图1,若D 为△ACB 内部一点,请判断AE 与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D 为AB 边上一点,AD =5,BD =12,求DE 的长.(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已知△CAE =90°,AC =AE ,45ABC ∠=︒,AB =BC =1,求BE 的长.图1 图2 图3【答案】(1)AE BD =,理由见解析;(2)13;(3【分析】(1)证明AEC BDC ≌△△即可得AE BD =;(2)方法同(1)证明AEC BDC ≌△△,从而90,EAD ∠=︒AE BD =,最后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DE(3)根据(1)(2)的方法作点C 关于AB 对称点C '则BC BC '=,连接,BC EC '',证明BC E '∠=90︒,通过证明C AC '△≌C AE '△得CC C E ''=,在Rt BC E '中用勾股定理求得BE 的长.【详解】(1)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1290,2390CE CD CA CB ∴==∠+∠=︒∠+∠=︒13∠∠∴=∴AEC BDC ≌△△(SAS)∴AE BD =.(2)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1290,2390CE CD CA CB ∴==∠+∠=︒∠+∠=︒,45B CAB ∠=∠=︒13∠∠∴=∴AEC BDC ≌△△(SAS)∴AE BD =,4B ∠=∠490EAD CAB ∴∠=∠+∠=︒在Rt ADE △中,12,5AE BD AD ===13ED ∴==.(3)如图:作点C 关于AB 对称点C ',连接,BC EC ''则1BC BC '==,AC AC '=,455ABC ∠∠==︒90C BC '∴∠=︒C C '∴==AB BC BC '==BAC BCA BAC '∴∠=∠=∠1(18045)67.52BC A '=∠=⨯︒-︒=︒ 267.5135CAC '∴∠=⨯︒=︒360C AE CAE CAC ''∴∠=︒-∠-∠36067.5290=︒-︒⨯-︒135=︒CAC C AE ''∴∠=∠又AE AC AC '==1112(180)(180135)22.5,22C AE '∴∠=∠=⨯︒-∠=⨯︒-︒=︒ 1134(180)(180135)22.522C AC '∠=∠=⨯︒-∠=⨯︒-︒=︒ 13∠∠∴=∴167.522.590BC E BC A ''∠=∠+∠=︒+︒=︒在C AC '△与C AE '△中13AC AC C AE C AC ∠=∠⎧⎪=⎨⎪∠='∠''⎩'∴C AC '△≌C AE '△(AAS )CC C E ''∴==在Rt BC E '中C E ',1BC '=BE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找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或通过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0.已知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D ,在直线AD 右侧作等腰△ADE ,AD =AE .(1)如图1,若△BAC =△DAE =90°,连接CE .求证:△ABD △△ACE ;(2)如图2,若△BAC =△DAE =120°,AB =AC =2.①当AE △BC 时,求线段BD 的长;②取AC 边的中点F ,连接EF .当点D 从点B 运动到点C 过程中,求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BD =;②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12【分析】(1)由“SAS ”可证得ABD ACE △≌△;(2)①如图1,过点D 作DM ∵AB 于点M ,连接CE ,根据∵BAC =∵DAE =120°求出∵BAD =∵CAE ,然后根据平行性质求出∵ABC =∵ACB =∵EAC =30°,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就可以求解了.②如图2,取AB 中点G ,连接DG ,CG ,由“SAS ”可证AFE AGD △≌△,可得GD=EF , 当GD ∵BC 时,GD 有最小值.当点D 与点C 重合时,DG 有最大值为CG ,即EF 也有最大值.【详解】证明:(1)∵∵BAC =∵DAE =90°,∵∵BAD =∵CAE .∵AB =AC ,AD =AE ,∵ABD ACE △≌△(SAS );(2)解:①如图1,过点D 作DM ∵AB 于点M ,连接CE ,∵∵BAC =∵DAE =120°,∵∵BAD =∵CAE .∵∵BAC =120°,AB =AC ,∵∵ABC =∵ACB =30°.∵AE ∵BC ,∵∵EAC =∵ACB =30°,∵∵BAD =30°,∵AD =BD ,∵BM 12=AB =1,∵DM ∵BD = ②如图2,取AB 中点G ,连接DG ,CG ,∵AB =AC =2,点F 是AC 中点,点G 是AB 中点,∵AG =BG =AF =CF =1.∵∵BAC =∵DAE =120°,∵∵BAD =∵CAE .∵AD=AE,AG=AF,∵AFE AGD△≌△(SAS),∵GD=EF,∵DG有最小值,EF也有最小值,∵当GD∵BC时,GD有最小值.∵∵BAC=120°,AB=AC,∵∵ABC=30°,GD∵BC,BG=1,∵GD12=,BD=当点D与点C重合时,DG有最大值为CG,即EF也有最大值.∵BD=BC∵CD=,∵CG==∵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12.故答案为:最小值是12【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一、单选题1.(2020·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BC 上,BD=6,DC=2,点P是AB上的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A.8B.10C.12D.14【答案】B【分析】过点C作CO∵AB于O,延长CO到C′,使OC′=OC,连接DC′,交AB于P,连接CP,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由DC=2,BD=6,得到BC=8,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A=∵CBA=45°,于是得到∵CBC′=9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过点C 作CO ∵AB 于O ,延长CO 到C ′,使OC ′=OC ,连接DC ′,交AB 于P ,连接CP . 此时DP +CP =DP +PC ′=DC ′的值最小.∵DC =2,BD =6,∵BC =8,连接BC ′,由对称性可知∵C ′BA =∵CBA =45°,∵∵CBC ′=90°,∵BC ′∵BC ,∵BCC ′=∵BC ′C =45°,∵BC =BC ′=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 ′10.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线路最短的问题,确定动点P 为何位置时 PC +PD 的值最小是解题的关键.2.(2020·宁波市第十五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 CB =,CE CD =,ACB ∆的顶点A 在ECD ∆的斜边DE 上,AB 、CD 交于F ,若6AE =,8AD =,则AF 的长为( )A .5B .407C .285D .6【答案】B【分析】 连接BD ,自F 点分别作FG AD ⊥,FH BD ⊥交AD 、BD 于G 、H 点,通过证明ECA DCB ≅,可得45,6E CDB AE BD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度,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FG FH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34BF AF =,代入10AF BF AB +==中即可求出BF 的值.【详解】如图,连接BD ,自F 点分别作FG AD ⊥,FH BD ⊥交AD 、BD 于G 、H 点∵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45ECD ACB EDC E ︒︒∠=∠=∠=∠=90ECA ACD DCB ︒∴∠=-∠=∠在∵ECA 和∵DCB 中CA CB ECA DCB CE CD =⎧⎪∠=∠⎨⎪=⎩ECA DCB ∴≅45,6E CDB AE BD ︒∴∠=∠===45EDC ︒∠=90ADB EDC CDB ︒∴∠=∠+∠=在Rt∵ADB中,AB 8,6AD BD ==10AB ∴=45CDB EDC ︒∠=∠=∵DF 是∵ADB 的角平分线,FG AD FH BD ⊥⊥FG FH ∴=18421632ADF BDF AD FG S AD S BD BD FH ∆⨯∴====⨯ ∵∵ADF 底边AF 上的高h 与∵BDF 底边BF 上的高h 相同142132ADF BDF AF h S AF S BF BF h ∆∆⨯∴===⨯ 34BF AF ∴= 10AF BF AB +== 3104AF AF ∴+= 407AF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2020·四川)(2019秋•陇西县期中)若△ABC中,AB=7,AC=8,高AD=6,则BC的长是()A.B.C.D.以上都不对【答案】C【分析】在∵ABC中,由∵A可能是锐角或是钝角,高AD可能线段BC上或BC的延长线上,分两种情况求解,根据勾股定理,线段和差求出线段BC的长为是.【详解】解:(1)当高AD在BC上时,如图1所示:∵AD∵BC,∵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又∵AB=7,AD=6,∵BD=同理可得:DC=,又∵BC=BD+DC,∵BC=;当高A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AD∵BC,∵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DC=又∵AC=8,AD=6,∵DC==,同理可得;DB=又∵BC=DC﹣DB,∵BC=综合所述:BC的长是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线段的和差计算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易错点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BC=,AD、CE分别是4.(2019·浙江温州市·九年级)如图,在ABC中,AC=13ABC的高线与中线,点F是线段CE的中点,连接DF.若DF CE⊥,则AB=()A.10B.11C.12D.13【答案】A【分析】连接D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2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C,得到AB=2CD,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得到得到答案.解:连接DE ,∵AD∵BC ,点E 是AB 的中点,∵AB=2DE , ∵DF∵CE ,点F 是线段CE 的中点,∵DE=DC , ∵AB=2CD ,在Rt∵ABD 中,222AD AB BD =-,在Rt∵ACD 中,222AD AC DC =-,∵22AC DC -=22AB BD -,即2222(2)(13)CD CD CD -=--,解得,CD=5, ∵AB=2CD=1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定理是关键.5.(2020·杭州市建兰中学九年级月考)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是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用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2,则下列关于S 1、S 2、S 3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 1=2B .S 2=3C .S 3=6D .S 1+S 3=8【答案】D【分析】 根据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得出CG NG =,CF DG NF ==,再根据三个正方形面积公式列式相加:12312S S S ++=,求出2GF 的值,从而可以计算结论即可.解: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CG NG ∴=,CF DG NF ==,21()S CG DG ∴=+,222CG DG CG DG =++⋅,22GF CG DG =+⋅,22S GF =,2223()2S NG NF NG NF NG NF =-=+-⋅,2222212322312S S S GF CG DG GF NG NF NG NF GF ∴++=+⋅+++-⋅==,24GF ∴=,24S ∴=,12312S S S ++=,138S S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2312GF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2019·常熟市第一中学八年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 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分析】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BC=3cm,∵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AC′=AB-BC′=2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2020·四川省岳池中学八年级月考)在△ABC中,△BCA=90△,AC=6,BC=8,D是AB的中点,将△ACD沿直线CD折叠得到△ECD,连接BE,则线段BE的长等于()A.5B.75C.145D.365【答案】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中线、翻折得CD=DE=BD=5,CE=AC=6,作DH∵BE于H,EG∵CD于G,证明∵DHE∵∵EGD,利用勾股定理求出75EH DG==,即可得到BE.【详解】∵∵BCA=90∵,AC=6,BC=8, ∵22226810AB AC BC ,∵D 是AB 的中点,∵AD=BD=CD=5,由翻折得:DE=AD=5,∵EDC=∵ADC ,CE=AC=6,∵BD=DE ,作DH∵BE 于H ,EG∵CD 于G ,∵∵DHE=∵EGD=90︒,∵EDH=12∵BDE=12(180︒-2∵EDC )=90︒-∵EDC ,∵∵DEB= 90︒-∵EDH=90︒-(90︒-∵EDC)=∵EDC ,∵DE=DE ,∵∵DHE∵∵EGD ,∵DH=EG ,EH=DG ,设DG=x ,则CG=5-x ,∵2EG =2222DE DG CE CG -=-,∵222256(5)x x -=--,∵75x =, ∵75EH DG ==, ∵BE=2EH=145,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将求BE 转换为求其一半的长度的想法是关键,由此作垂线,证明∵DHE∵∵EGD ,由此求出BE 的长度.8.(2021·山西)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8AB cm =,6AD cm =. 把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DC 于点F ,则AF 的长为( )A .254cmB .152cmC .7cmD .132cm 【答案】A【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CFE∵∵AFD ,得到DF=EF,利用折叠知AE=AB=8cm ,设AF=xcm ,则DF=(8-x)cm ,在Rt∵AF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x 的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B=∵D=900,BC=AD,由翻折得AE=AB=8m ,∵E=∵B=900,CE=BC=AD又∵∵CFE=∵AFD∵∵CFE∵∵AFD∵EF=DF设AF=xcm ,则DF=(8-x )cm在Rt∵AFD 中,AF 2=DF 2+AD 2,AD=6cm ,222(8)6x x =-+254x cm = 故选择A.【点睛】此题是翻折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二、填空题9.(2021·华东师范大学青岛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AD 平分CAB ∠交BC 于D 点,E 、F 分别是AD 、AC 上的动点,则CE E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勾股定理(知识点+题型分类练习)
![勾股定理(知识点+题型分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cd59867a1c7aa00b42acb56.png)
ABCabc弦股勾勾股定理(知识点)【知识要点】1. 勾股定理的概念: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3. 勾股数:①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8,15,17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4.判断直角三角形:(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B(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cad9c4168884868662d694.png)
第18章 勾股定理复习一.知识归纳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a HG FEDCB A方法二:b ac b a cca b c a 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a b ccb a E DCB A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常见图形:A B C 30°D CB A AD B CCB D A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⑵8BC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⑴4AC , 2.4AC BC CD AB⋅== DB A C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 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 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 AB ⊥于E ,12∠=∠,90C ∠=︒∴ 1.5DE CD ==在BDE ∆中90,2BED BE ∠=︒=Rt ACD Rt AED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 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答案:6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 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 CD 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 答案:10m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 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7.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8.已知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证明:D CB AAD 为中线,5BD DC ∴==cm在ABD ∆中,22169AD BD +=,2169AB =222AD BD AB ∴+=, 90ADB ∴∠=︒,222169AC AD DC ∴=+=,13AC =cm ,AB AC ∴=。
勾股定理经典题型(后附答案)
![勾股定理经典题型(后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dc736aa6c30c2258019e2e.png)
第 1 页 共 5 页勾股定理经典题型(后附答案)一、经典例题精讲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例题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 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1=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题型四: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例题4 如图4,已知长方形ABCD 中AB=8cm,BC=10cm,在边CD 上取一点E ,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求CE 的长.题型五: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垂直——例题5 如图5,王师傅想要检测桌子的表面AD 边是否垂直与AB 边和CD 边,他测得AD=80cm ,AB=60cm ,BD=100c m ,AD 边与AB 边垂直吗?怎样去验证AD 边与CD 边是否垂直?例题6 有一个传感器控制的灯,安装在门上方,离地高4.5米的墙上,任何东西只要移至5米以内,灯就自动打开,一个身高1.5米的学生,要走到离门多远的地方灯刚好打开?第 2 页 共 5 页题型六:旋转问题:例题7 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若AP=3,求PP ′的长。
变式1: 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PA=2,PB=23,PC=4,求△ABC 的边长.变式2: 如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E 、F 是BC 上的点,且∠EAF=45°,试探究222BE CF EF 、、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七:关于翻折问题例题8 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边AB=10cm ,BC=6cm ,E 为BC 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CD 边上的点G 处,求BE 的长.变式: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45°,把△ADC 沿直线AD 翻折,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BC=4,求BC ’的长.题型八:关于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例题9 如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P点处交汇,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米,点A 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米,假 使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 上沿PN 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影响,第 3 页共5页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到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那么学校受到影响的时间为多少?题型九:关于最短性问题例题10 如右图1-19,壁虎在一座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4米的油罐的下底边沿A 处,它发现在自己的正上方油罐 上边缘的B 处有一只害虫,便决定捕捉这只害虫,为了不引起害虫的注意,它故意不走直线,而是绕着油罐,沿一 条螺旋路线,从背后对害虫进行突然袭击.结果,壁虎的偷袭得到成功,获得了一顿美餐.请问壁虎至少要爬行多少 路程才能捕到害虫?(π取3.14,结果保留1位小数,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变式:如图为一棱长为3cm 的正方体,把 所有面都分为9个小正方形,其边长都是1cm ,假设一只蚂蚁每秒爬行2cm ,则它从下地面A 点沿表面爬行至右侧面 的B 点,最少要花几秒钟?三、课后训练: 一、填空题1.如图(1),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至少需________米. 2.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如图),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5㎝,高为12㎝,吸管放进杯里,杯口外面至少要露出 4.6㎝,问吸管要做 ㎝。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bc1355e45c3b3567ec8bf6.png)
《勾股定理分类练习》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若a, b 分别为直角边,c 为斜边,那么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 a 2 +b 2 =c 2变形公式:1、如图1中,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A 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2、 如图4,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
3、在Rt △ABC 中,斜边AB 2 =3,则AB 2+BC 2+AC 2的值是______“知二求一”的题,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变形公式!4、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5、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 .25B .14C .7D .7或25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3、已知△ABC ,∠A=90 °, ∠B=30°,AB=5,求AC,BC 的值.题型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B .10,8,4C .7,25,24D .7,15,122、分别有下列几组数据:①6、8、10 ②12、13、5 ③ 17、8 、15 ④4、11、9其中能构成直角三形的有:( )A、4组 B、3组 C、2组 D、1组3、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 得到的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4、请写出“对顶角相等”和“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判断真假)题型四、与直角三角形面积相关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 底×高×21 2.两短边相乘×21 (a×b×21 ) 3. 斜边×斜边上的高×21(每种求面积的方法举例两个)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12,则斜边为__,三角形的面积为__,斜边上的高为 ___2、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3、已知:如图,⊿ABC 中,∠ACB =︒90,AB = 5cm ,BC = 3 cm ,CD ⊥AB 于D ,求CD 的长及三角形的面积;4、等腰△ABC 的腰长AB =10cm ,底BC 为16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面积为 .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 =︒90,∠DBC =︒90,AD = 3,AB = 4,BC = 12,求CD ;题型六、折叠问题 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A ) 2cm (B ) 3 cm (C ) 4 cm (D ) 5 cm2、已知,如图,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 8cm ,BC = 10 cm ,求EC 的长3、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 .6cm 2B .8cm 2C .10cm 2D .12cm 2题型七: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1、 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2、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3、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 )A .8cmB .10cmC .12cmD .14cm4、一个无盖的圆柱纸盒: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 )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B C A D D E。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与题型总结及测试题含解析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与题型总结及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215177bed5b9f3f90f1cb7.png)
E,使得 C、D 两村到
E 的的距离相等,则 E 应建在距 A 多少千米处?
13、在河 L 的同侧有两个仓库 A、B 相距 1640 米,其中 A 距河 210 米, B 距河 570 米,现要在河岸上建一个货运码头,使得两仓库到码头的路程和最短,问:这个最
短路程是多少?码头应建在何处?
三、典型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求 AB 的长 .
16、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 10 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 高出水面 1 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
面。这个水池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பைடு நூலகம்为多少?
17、如图所示.已知:在正方形 ABCD 中, ∠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 E,
勾股定理是由直角得到三条边的关系,勾股定理逆定理则是由边的关系来判断一个
角是否为直角。 ( 2)根据课标要求, 对原命题、 逆命题及命题之间的关系只要求根据例子了解即可,
不必专门训练 .
二、本章解题技能归纳
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小结 (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 1)含有 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 1: 3 : 2 。
( 2)含有 45°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 1 : 1: 2 。
( 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a ,则高为
3a
,面积为
3 a2。
2
4
三、阅读与思考 ——“希波克拉底月牙形 ”
( 1)如左图: ∠ C=90°,图中有阴影的三个半圆
C S2
c
( 2) 已知 b=6,c=10,则 a=
勾股定理知识点+类型+题型有答案版
![勾股定理知识点+类型+题型有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cd408177232f60dccca170.png)
勾股定理知识点知识点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平方关系的定理。
(2)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不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3)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c2=a2+b2, a2=c2-b2, b2=c2-a2, c2=(a+b)2-2ab知识点二: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3)—1和(3)—2所示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正方形。
在(3)—1中,甲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在(3)—2中,乙和丙的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所以,甲的面积=乙和丙的面积和,即:.方法四:如图(4)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求另两边的关系;3.用于证明平方关系的问题;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的线段。
知识点四: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x2+y2=z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y,z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有很大帮助: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10、24、26;⑥9、40、41.②如果(a,b,c)是勾股数,当t>0时,以at,bt,ct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考查类型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在Rt△ABC中,∠C=90°(1)已知a=6, 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1a282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6.png)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勾股定理复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为a^2 + b^2 = c^2,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c为斜边。
勾股定理的证明常用拼图的方法。
通过割补拼接图形后,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的证明方法有以下三种:1.通过正方形的面积证明,即4ab + (b-a)^2 = c^2,化简可证。
2.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即4ab + c^2 = 2ab + c^2,化简得证。
3.通过梯形的面积证明,即(a+b)×(a+b)/2 = 2ab + c^2,化简得证。
勾股定理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因此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确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可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
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同时,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a^2+b^2=c^2$是勾股定理的基本公式。
如果三角形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类比勾股定理,猜想$a+b$与$c$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证明。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有很多。
例如,在图中,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m,梯子的顶端B 到地面的距离为7m。
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动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等于3m。
同时梯子的顶端B下降至B′。
那么BB′的长度是小于1m的(选项A)。
又如,在图中,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
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7cm ≤ h ≤ 16cm(选项D)。
《勾股定理》专题复习(含答案)
![《勾股定理》专题复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6d349225c52cc58ad6be09.png)
第一章《勾股定理》专项练习专题一:勾股定理考点分析:勾股定理单独命题的题目较少,常与方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在中考试卷中的常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较简单的解答题典例剖析例1.(1)如图1是一个外轮廓为矩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mm ),计算两圆 孔中心A 和B 的距离为______mm .(2)如图2,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 )A.4 B.6C.16D.55分析:本题结合图中的尺寸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1)由已知得:AC=150-60=90,BC=180—60=120,由勾股定理得: AB 2=902+1202=22500,所以AB=150(mm )(2)由勾股定理得:b=a+c=5+11=16,故选C .点评:以上两例都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时,往往要借助于勾股定理来解决.例2.如图3,正方形网格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试求122424454A E A A E C A E C ++∠∠∠的度数.解:连结32A E .32122222A A A A A E A E ==,,32212290A A E A A E ∠=∠=,322122Rt Rt A A E A A E ∴△≌△(SAS ).322122A E A A E A ∴∠=∠.由勾股定理,得:4532C E C E ===,4532A E A E ===,44332A C A C ==,445332A C E A C E ∴△≌△(SSS ).323454A E C A E C ∴∠=∠图1 图21A2A3A 4A 5A 5E 2E 1E 1D 1C 1B 4C1A 2A 3A4A 5A 5E2E 1E1D 1C 1B 4C 3C 2C图3122424454324424323224A E A A E C A E C A E C A E C A E C A E C ∴∠+∠+∠=∠+∠+∠=∠.由图可知224E C 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2445A E C ∴∠=. 即12242445445A E A A E C A E C ∠+∠+∠=.点评:由于在正方形网格中,它有两个主要特征:(1)任何格点之间的线段都是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或对角线,所以格点间的任何线段长度都能求得.(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些特殊的角,如450、900、1350,便一目了然.以上两例就是根据网格的直观性,再结合图形特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易求得线段和角的特殊值,重点考查学生的直觉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 专练一:1、△ABC 中,∠A :∠B :∠C=2:1:1,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下列各等式中成立的是( )(A )222a b c +=;(B )222a b =; (C)222c a =; (D )222b a = 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 的可能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一根旗杆在离底面4.5米的地方折断,旗杆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米处,则旗杆折断前高为( )(A )10.5米; (B )7。
勾股定理 知识与题型总结及测试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 知识与题型总结及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435f458f5f61fb7366647.png)
勾股定理知识技能和题型归纳(一)——知识技能一、本章知识内容归纳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平面几何图形本身所蕴含的代数关系。
(1)重视勾股定理的叙述形式: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长度平方之和. 从这两种形式来看,有“形的勾股定理”和“数的勾股定理”之分。
(2)定理的作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②证明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平方关系。
③作长为n 的线段。
(利用勾股定理探究长度为,3,2……的无理数线段的几何作图方法,并在数轴上将这些点表示出来,进一步反映了数与形的互相表示,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认识。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构造一个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达到证明某个角为直角的目的。
(2)逆定理的作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化为形,是利用代数计算来证明几何问题。
要注意叙述及书写格式。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步骤如下:①首先确定最大的边(如c )②验证22b a 与2c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b a =+,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
若222c b a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补充知识:当222c b a >+时,则是锐角三角形;当222c b a <+时,则是钝角三角形。
(4)通过总结归纳,记住一些常用的勾股数。
如:3,4,5;5,12,13;6,8,10;8,15,17;9,40,41;……以及这些数组的倍数组成的数组。
勾股数组的一般规律: ① 丢番图发现的:式子n m n m mn n m >+-(,2,2222的正整数) ② 毕达哥拉斯发现的:122,22,1222++++n n n n n (1>n 的整数) ③ 柏拉图发现的:1,1,222+-n n n (1>n 的整数)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关系 (1)注意分清应用条件:勾股定理是由直角得到三条边的关系,勾股定理逆定理则是由边的关系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406dec27284b73f24250ff.png)
勾股定理复习一、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a2 + b2= c2。
公式的变形:a2 = c2- b2,b2= c2-a2 。
勾股定理在西方叫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叫百牛定理。
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的是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它是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a2 + b2= c2,那么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
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该定理在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要点:①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②满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中间边的平方.③得到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
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
4、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运用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知识结构:三、考点剖析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求:(1) 阴影部分是正方形; (2) 阴影部分是长方形; (3) 阴影部分是半圆.2.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考点二: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例如图2,已知△ABC 中,AB =17,AC =10,BC 边上的高,AD =8,则边BC 的长为( )A .21B .15C .6D .以上答案都不对【强化训练】: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 ,2cm ,则斜边长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应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2.(易错题、注意分类的思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2,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求斜边上的高.(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其高的积,ab=ch)考点三:应用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求底边上的高例、如图1所示,等腰中,,是底边上的高,若,求①AD的长;②ΔABC的面积.考点四: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楼梯上铺地毯问题例、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3所示,其中米,,,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分析: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把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5c11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2.png)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勾股定理适用于哪种三角形?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答案:B2.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的长度是多少?A. 5B. 6C. 7D. 8答案:A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一条直角边为5,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12B. 10C. 8D. 6答案:A4. 勾股定理的公式是什么?A. a + b = cB. a * b = cC. a^2 + b^2 = c^2D. a^2 - b^2 = c^2答案:C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7、24和2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A. 是B. 不是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长为x,另一条直角边长为y,斜边长为z,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________。
答案:x^2 + y^2 = z^27.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斜边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108.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的长度是20,一条直角边长为15,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5√3 或25√3/39. 勾股定理的发现归功于古希腊数学家________。
答案:毕达哥拉斯10. 勾股定理在数学中也被称为________定理。
答案:毕达哥拉斯定理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7,一条直角边长为8,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7^2 - 8^2) =√(289 - 64) = √225 = 15。
12.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9和12,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为√(9^2 + 12^2) = √(81 + 144) = √225 = 15。
1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25,一条直角边长为15,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大全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bcd7af5844769eae109ed1d.png)
CA BD 勾股定理全章类题总结类型一:等面积法求高【例题】如图,△ABC 中,∠ACB=900,AC=7,BC=24,C D ⊥AB 于D. (1)求AB 的长; (2)求CD 的长.类型二:面积问题【例题】如下左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
【练习1】如上右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求图中格点四边形ABCD 的面积和周长。
(2)求∠ADC 的度数。
【练习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E ⊥BE ,且AE =3,BE =4,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练习3】如图字母B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 12 B 。
13 C 。
144 D 。
194类型三:距离最短问题【例题】 如图,A 、B 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 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 、B 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请你在河流CD 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 ,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总费用是多少?ABCD7cmBD EB16925A BCDL【练习1】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 ,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 ,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练习2】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 的A 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 北7km 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
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类型四: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题】如果Δ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a 2+b 2+c 2+50=6a+8b+10c ,判断ΔABC 的形状.【练习1】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m 2-n 2,2mn ,m 2+n 2(m,n 为正整数,且m >n),判断△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及常见题型分类
![勾股定理及常见题型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37651f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4.png)
勾股定理及常见题型分类一、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
2.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包括几何证明和代数证明,其中几何证明使用勾股树。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常见题型包括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典型题题型一:“勾股树”及其拓展类型求面积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构成了一棵勾股树,求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
2.如图所示,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已知a、c 的边长分别为6和8,求b的面积。
3.如图所示,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4.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S1+S2=S3.5.如图所示,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4、5、6、7.题型二:勾股定理与图形问题1.如图所示,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n+1.2.如图所示,求该四边形的面积。
3.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45°,AC=2,AB=3+1,则边BC的长为3.4.如图所示,某公司的大门为长方形ABCD,上部为以AD为直径的半圆,已知AB=2.3m,BC=2m,卡车高2.5m,宽1.6m,判断卡车是否能通过公司的大门,并说明理由。
5.如图所示,已知AD=8m,CD=6m,∠D=90°,AB=26m,BC=24m,求这块地的面积。
题型三: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5cm。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2cm,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5cm²。
第18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第18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01ed23f78a6529657d5327.png)
第18章 勾股定理复习一.知识归纳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a HG FEDCB A方法二:b ac b a cca b c a 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a b ccb a E DCB A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c,b =,a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常见图形:A B C 30°D CB A AD B CCB D A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⑵8BC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⑴4AC , 2.4AC BC CD AB⋅== DB A C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 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解:作DE AB ⊥于E ,12∠=∠,90C ∠=︒∴ 1.5DE CD ==在BDE ∆中90,2BED BE ∠=︒=Rt ACD Rt AED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答案:6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 CD 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答案:10m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 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例7.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8.已知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证明:D CB AAD 为中线,5BD DC ∴==cm在ABD ∆中,22169AD BD +=,2169AB =222AD BD AB ∴+=, 90ADB ∴∠=︒,222169AC AD DC ∴=+=,13AC =cm ,AB AC ∴=。
2023年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2023年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c2db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8.png)
勾股定理复习一.知识归纳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旳平方和等于斜边旳平方;表达措施:假如直角三角形旳两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那么a b c 222a b c +=2.勾股定理旳证明,常见旳是拼图旳措施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变化②根据同一种图形旳面积不一样旳表达措施,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措施如下:措施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 B C 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措施二:四个直角三角形旳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旳和等于大正方形旳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旳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旳和为 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因此222()2S a b a ab b =+=++222a b c +=措施三:,,化简得证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3.勾股定理旳合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旳数量关系,它只合用于直角三角形,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旳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旳应用:勾股定理可以协助我们处理直角三角形中旳边长旳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旳关系旳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旳前提条件,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一般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对旳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①已知直角三角形旳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中,,则,ABC ∆90C ∠=︒c =b =,a =②懂得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此外两边之间旳数量关系cba HG FEDCBAbacbac cabcab a bccb aE D CBA③可运用勾股定理处理某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旳逆定理 假如三角形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为斜边。
(完整版)《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a3bd84763231126edb11fc.png)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测试1 勾股定理(一)学习要求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边长求出第三条边长.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c2;这一定理在我国被称为______.2.△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1)若a=5,b=12,则c=______;(2)若c=41,a=40,则b=______;(3)若∠A=30°,a=1,则c=______,b=______;(4)若∠A=45°,a=1,则b=______,c=______.3.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 所走的路程为______.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二、选择题6.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 ).(A)8 (B)4 (C)6 (D)无法计算7.如图,△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则BD等于( ).2(A)4 (B)6 (C)8 (D)108.如图,Rt△ABC中,∠C=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A)150cm2 (B)200cm2 (C)225cm2 (D)无法计算三、解答题9.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若a∶b=3∶4,c=75cm,求a、b; (2)若a∶c=15∶17,b=24,求△ABC的面积;(3)若c-a=4,b=16,求a、c; (4)若∠A=30°,c=24,求c边上的高h c;(5)若a、b、c为连续整数,求a+b+c.综合、运用、诊断一、选择题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值可能有( ).(A)1个(B)2个 (C)3 (D)4个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l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1、2,则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12.在直线上依次摆着7个正方形(如图),已知倾斜放置的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水平放置的4个正方形的面积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AD=20,求BC的长.拓展、探究、思考14.如图,△ABC中,∠C=90°.(1)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探究S1+S2与S3的关系;图①(2)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探究S1+S2与S3的关系;(3)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形外作半圆(如图③),探究S 1+S 2与S 3的关系.测试2 勾股定理(二)学习要求掌握勾股定理,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已知甲往东走了4km ,乙往南走了3km ,此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km . 3.如图,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m 路,却踩伤了花草.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m ,另一棵高2m ,两树相距8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要飞______m . 二、选择题5.如图,一棵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3m 处折断,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4m 处,则树折断之前高( ). (A)5m(B)7m(C)8m(D)10m6.如图,从台阶的下端点B 到上端点A 的直线距离为( ). (A)212 (B)310 (C)56(D)58三、解答题7.在一棵树的10米高B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的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多少米?8.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移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米?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9.如图,一电线杆AB的高为10米,当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60°时,其影长AC为______米.10.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为20,底面半径为5.如果一只蚂蚁要从圆柱体下底面的A点,沿圆柱表面爬到与A相对的上底面B点,则蚂蚁爬的最短路线长约为______(取3)二、解答题:11.长为4 m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______m.12.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米?若楼梯宽2米,地毯每平方米30元,那么这块地毯需花多少元?9 10 11 12拓展、探究、思考13.如图,两个村庄A、B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1千米,BD =3千米,CD=3千米.现要在河边CD上建造一水厂,向A、B两村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千米20000元,请你在CD上选择水厂位置O,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并求出铺设水管的总费用W.测试3 勾股定理(三)学习要求熟练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在△ABC中,若∠A+∠B=90°,AC=5,BC=3,则AB=______,AB边上的高CE=______.2.在△ABC中,若AB=AC=20,BC=24,则BC边上的高AD=______,AC边上的高BE=______.3.在△ABC中,若AC=BC,∠ACB=90°,AB=10,则AC=______,AB边上的高CD=______.4.在△ABC 中,若AB =BC =CA =a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5.在△ABC 中,若∠ACB =120°,AC =BC ,AB 边上的高CD =3,则AC =______,AB =______,BC 边上的高AE =______. 二、选择题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62+,斜边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A)41 (B)43 (C)21 (D)17.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底边上的高等于( ). (A)7 (B)7或41(C)24(D)24或7三、解答题8.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BC 和AC 的中点,AD =5,BE =102求AB 的长.9.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0-及13的点.综合、运用、诊断10.如图,△ABC 中,∠A =90°,AC =20,AB =10,延长AB 到D ,使CD +DB =AC +AB ,求BD 的长.11.如图,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已知AB =3,AD =9,求BE 的长.12.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8cm ,BC =10cm ,求EC 的长.13.已知:如图,△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F分别在AC、BC上,且DE⊥DF.求证:AE2+BF2=EF2.拓展、探究、思考14.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求AC的长是多少?15.如图,如果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S1为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S2,S3,…,S n(n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S8=______,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S n=______.测试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习要求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原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我们把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______.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____________;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____________.3.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6、8、10,(2)5、12、13,(3)8、15、17,(4)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4.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①若a 2+b 2>c 2,则∠c 为____________; ②若a 2+b 2=c 2,则∠c 为____________; ③若a 2+b 2<c 2,则∠c 为____________.5.若△ABC 中,(b -a )(b +a )=c 2,则∠B =____________;6.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ABC 是______三角形. 7.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a 、8(其中a 为正整数),则以a -2、a 、a +2为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8.△ABC 的两边a ,b 分别为5,12,另一边c 为奇数,且a +b +c 是3的倍数,则c 应为______,此三角形为______. 二、选择题9.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 =6,b =8,c =10 (B)3,2,1===c b a (C)43,1,45===c b a (D)6,3,2===c b a10.下面各选项给出的是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的平方比,其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1∶1∶2(B)1∶3∶4 (C)9∶25∶26(D)25∶144∶169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n 、n +1、m (其中m 2=2n +1),则此三角形( ).(A)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B)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形状无法确定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1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一点,已知AB =13,AD =12,AC =15,BD =5,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 =1,BC =2,CD =2,AD =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4.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的中点,E 为CB 的四等分点且CE =CB 41,求证:AF ⊥FE .15.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拓展、探究、思考16.已知△ABC中,a2+b2+c2=10a+24b+26c-338,试判定△ABC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17.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a2c2-b2c2=a4-b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18.观察下列各式: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请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此规律并证明,再根据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参考答案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测试1 勾股定理(一)1.a 2+b 2,勾股定理. 2.(1)13; (2)9; (3)2,3; (4)1,2.3.52. 4.52,5. 5.132cm . 6.A . 7.B . 8.C . 9.(1)a =45cm .b =60cm ; (2)540; (3)a =30,c =34; (4)63; (5)12.10.B . 11..5 12.4. 13..310 14.(1)S 1+S 2=S 3;(2)S 1+S 2=S 3;(3)S 1+S 2=S 3.测试2 勾股定理(二)1.13或.119 2.5. 3.2. 4.10. 5.C . 6.A . 7.15米. 8.23米. 9.⋅3310 10.25. 11..2232- 12.7米,420元. 13.10万元.提示:作A 点关于CD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与CD 交点为O .测试3 勾股定理(三)1.;343415,34 2.16,19.2. 3.52,5. 4..432a 5.6,36,33. 6.C . 7.D8..132 提示:设BD =DC =m ,CE =EA =k ,则k 2+4m 2=40,4k 2+m 2=25.AB =.1324422=+k m9.,3213,31102222+=+=图略.10.BD =5.提示:设BD =x ,则CD =30-x .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30-x )2=(x +10)2+202,解得x =5.11.BE =5.提示:设BE =x ,则DE =BE =x ,AE =AD -DE =9-x .在Rt △ABE 中,AB 2+AE 2=BE 2,∴32+(9-x )2=x 2.解得x =5.12.EC =3cm .提示:设EC =x ,则DE =EF =8-x ,AF =AD =10,BF =622=-AB AF ,CF =4.在Rt △CEF中(8-x )2=x 2+42,解得x =3.13.提示:延长FD 到M 使DM =DF ,连结AM ,EM .14.提示:过A ,C 分别作l 3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则易得△AMB ≌△BNC ,则.172,34=∴=AC AB 15.128,2n -1.测试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直角,逆定理. 2.互逆命题,逆命题. 3.(1)(2)(3). 4.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5.90°. 6.直角.7.24.提示:7<a <9,∴a =8. 8.13,直角三角形.提示:7<c <17. 9.D . 10.C . 11.C . 12.CD =9. 13..51+14.提示:连结AE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 ,计算得出AF ,EF ,AE 的长,由AF 2+EF 2=AE 2得结论. 15.南偏东30°.16.直角三角形.提示:原式变为(a -5)2+(b -12)2+(c -13)2=0.17.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提示:原式可变形为(a 2-b 2)(a 2+b 2-c 2)=0. 18.352+122=372,[(n +1)2-1]2+[2(n +1)]2=[(n +1)2+1]2.(n ≥1且n 为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知识技能和题型归纳(一)——知识技能一、本章知识容归纳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平面几何图形本身所蕴含的代数关系。
(1)重视勾股定理的叙述形式: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两个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形的面积.②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长度平方之和.从这两种形式来看,有“形的勾股定理”和“数的勾股定理”之分。
(2)定理的作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②证明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平方关系。
,2……的无理数线段的几何③作长为n的线段。
(利用勾股定理探究长度为,3作图方法,并在数轴上将这些点表示出来,进一步反映了数与形的互相表示,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认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构造一个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达到证明某个角为直角的目的。
(2)逆定理的作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化为形,是利用代数计算来证明几何问题。
要注意叙述及书写格式。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步骤如下:①首先确定最大的边(如c)②验证22b a +与2c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b a =+,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
若222c b a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补充知识:当222c b a >+时,则是锐角三角形;当222c b a <+时,则是钝角三角形。
(4)通过总结归纳,记住一些常用的勾股数。
如:3,4,5;5,12,13;6,8,10;8,15,17;9,40,41;……以及这些数组的倍数组成的数组。
勾股数组的一般规律:①丢番图发现的:式子n m n m mn n m >+-(,2,2222的正整数) ②毕达哥拉斯发现的:122,22,1222++++n n n n n (1>n 的整数) ③ 柏拉图发现的:1,1,222+-n n n (1>n 的整数) 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关系(1)注意分清应用条件:勾股定理是由直角得到三条边的关系,勾股定理逆定理则是由边的关系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2)根据课标要求,对原命题、逆命题及命题之间的关系只要求根据例子了解即可,不必专门训练.二、本章解题技能归纳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小结(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双垂图:双垂图中的线段关系。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最长的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长为c ,由勾股定理知道:222c b a =+。
变形得:222222,,b a c a c b b c a +=-=-=,因此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第三条边。
3、当直角三角形中含有30°与45°角时,已知一边,会求其它的边(1)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1:2:3。
(2)含有45°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2:1:1。
(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23a ,面积为243a 。
三、阅读与思考——“希波克拉底月牙形”(1 如左图:∠C=90°,图中有阴影的三个半圆的面积S1,S2,S3有什么关系?答:(2)如图:∠C=90°,△ABC 的面积为20,在AB 的同侧,分别以AB,BC,AC 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即“希波克拉底月牙形”)的面积为勾股定理知识技能和题型归纳(二)——题型一、基础练习(要求熟练掌握)1、在ΔABC 中,a ,b ,c 为三边长.(1)当∠A =90°时,三边关系 .(2)当∠C =90°时,三边关系 .(3)当222b c a =+时, =90°.2、如图,在Rt△ABC 中,∠C =90°,BC=a,AC=b,AB=c .(1) 已知a =5,b =12,则c = ;(2) 已知b =6,c =10, 则a =(3) 已知a =2,c =5,则b = ;(4) 已知a =15,b=20, 则△ABC 的周长= ;(5) 已知a =2, c =2.5, 则△ABC 的面积= ;(6) 已知a : c =3:5, a + c =32, 则b =;b a(7) 已知c =10, a : b =3:4, 则a = , b = ,斜边上的高= 。
3、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AC =3,BC =5, 求AB 的长。
4、在△ABC 中,∠C =90°,AB =20。
(1)若∠B=45°,求BC 、AC 。
(2)若∠A =60°,求BC 、AC 。
5、求下列图中未知数x 、y 、z 的值:x= ; y= ;z = ;二、与其它章节知识的联系6、在△ABC 的三边 c b a ,,,且442222b a c b c a -=-,判断△ABC 的形状。
7、若△ABC 的三边c b a ,,满足条件c b a c b a 262410338222++=+++,判断 △ABC 的形状。
8、△ABC 的三边c b a ,,,满足c a b b a ,161210022+=++边的长是55352-+=-x x x 的解,求△ABC 中最大角的度数。
9、用本章学过的知识判断直线33+=x y 与331+-=x y 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10、在B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 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11、为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用30平方米的草皮铺设一边长为10米的等腰三角形绿地,请你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另两边长。
12、如图,铁路上A、B两站(视为直线上两点)相距25千米,C、D为两个村庄(视为两个点),DA⊥AB于A,CB⊥AB于B,DA=15 千米,CB=10千米,现要在铁路上建设一个土特产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的的距离相等,则E应建在距A多少千米处?13、在河L的同侧有两个仓库A、B相距1640米,其中A距河210米,B距河570米,现要在河岸上建一个货运码头,使得两仓库到码头的路程和最短,问:这个最短路程是多少?码头应建在何处?三、典型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一)方程思想进行计算14、小明用一根长30厘米的绳子折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他用尺子量了一下,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比较短线段长7厘米,比较长线段短1厘米,请你帮助小明判断一下,他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2,15、已知△ABC中,∠C=90°,D、E分别为BC、AC 的中点,AD=5,BE=10求AB的长.16、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
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
这个水池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为多少?17、如图所示.已知:在形ABCD 中,∠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E ,作EF ⊥AC 于F ,作FG ⊥AB 于G .求22FG AB的值.(二)构造直角三角形18、已知△ABC 中,AB =8,AC =7,BC =6,求△ABC 的面积。
19、已知△ABC中,∠B=30°,∠C=45°,AB-AC=2-2,求BC的长。
20、已知:如图,AB=AC=20,BC=32,D为BC边上一点,∠DAC=90°.求BD的长.21、(1)写出三种用“构造斜边长为7的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作长为7的线段的方案。
(2)能否通过“构造直角边长为7的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来作长为7的线段?若能,写出三角形的三边;若不能,说明理由。
(3)在(1)中,作长为7的线段,往往需要先作出其它长为无理数的线段才能求出长为7的线段,对于正整数k,能否通过构造两边均为有理数的直角三角形求出作长为k的线段?若能,请写出此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DB(三)勾股定理与变换22、已知矩形ABCD 沿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同一平面C '处,BC '与AD 交于点E ,AD=8,AB =4,求DE 的长。
23、(2004年荆州中考)一个直立的火柴盒在桌面上倒下,启迪人们发现了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明方法。
如图,火柴盒的一个侧面ABCD 倒下到'''D C AB 的位置,连结'CC ,设c AC b BC a AB ===,,,请利用四边形''BCC D 的面积证明勾股定理。
1)()(231221=+h h h h24、△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中线,AC =8,BC =6,CD =5,判断△ABC 的形状。
(四)面积法: 25、设321,,h h h 表示三角形的三条高,如果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26、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和大于两直角边之和。
27、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点A (-),B ),C (0,-3), (1)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点D 的坐标为(4)-,求BCD ∆中CD 边上的高h 的值.28.如图,已知直线133+-=x y 与x 轴、y 轴分别 交于点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 作等腰RtΔABC , ∠BAC =90O ,且P (1,a )为坐标系中 的一个动点.(1)求ΔABC 的面积ABC S ∆;(2)证明不论a 取任何实数,ΔBOP 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3)要使得ΔABC 和ΔABP 的面积相等,数a 的值.(五)代数计算证明几何问题:29、求证: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上的中线的平方和的4倍等于斜边平方的5倍.30、如图△ABC中,∠C=90°,M是CB的中点,MD⊥AB于D,AD、BD、AC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FA 31、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AB 中点,AF =AD 41,求证:CE ⊥EF .32、(1)已知:如图,CD ⊥AB ,OA >OB ,求证:①2222BC AD BD AC +=+;②2222AC BC AD BD -=-.AB(2)运用(1)的结论可以证明下列命题:已知:如图,设M是△ABC部任意一点,MD⊥AB于G,ME⊥BC于K,MF⊥CA于H,BD=BE,CE=CF,求证:AD=AF;(六)图形的割、补与拼图3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4,CD=5,AD=52,∠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