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验算

合集下载

抗浮参考资料验算

抗浮参考资料验算

抗浮验算一、条件:地面标高H1=0.000m,顶板标高H1=0.000m,底板标高H3=-4.400m,设法水位标高Hw=-0.500m;地下室长度A=3900mm,宽度B=5200mm,底板悬挑宽度L=500mm,覆土厚度do=0.000mm,容重γ=18kN/m顶板厚度d1=180mm,底板厚度d2=300mm,挡土墙墙厚度d3=400,地下室层高h=4400mm。

梁、柱扣板厚后体积V=8m二、计算:1、水浮力Fw=|h3-hw|×10=|-4.400--0.500|×10=39.00 kN/m2、抗浮力:(1)、顶板自重:G1=d1×25=180×0.001×25=4.50 kN/m(2)、底板自重:G2=d2×25=300×0.001×25=7.50 kN/m(3)、覆土重量:Go=do×γ=0.000×18=0.00 kN/m(4)、悬挑部分土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3=L×(H3-H1)×2×(A+B)×γ/(A×B)=0.500×|-4.400-0.000|×2×(3.9+5.2)×18/(3.9×5.2)=35.54 kN/m(5)、挡土墙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5=L×h×2×(A+B)×γ/(A×B)=0.400×4.4×2×(3.9+5.2)×18/(3.9×5.2)=39.49 kN/m(6)、梁、柱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6=V×25/(A×B)=8×25/(3.9×5.2)=9.86 kN/m抗浮力=∑(Go+G1+G2+G3+G5+G6)=∑(0.00+4.50+7.50+35.54+39.49+9.86)=96.89kN/m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W/F=96.89/39.00=2.48>1.05,满足要求。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地下室抗浮验算
地下室一层结构恒载为29824KN(取PKPM总体信息结果),地下室面积为 m2,底板面积为
根据地看报告,抗浮设防水位:按水位位于地下室底板以上,即设防水位绝对标高为米考虑
则总体浮力为水重,即G=45KN/m2
结构自重产生的荷载G1=29824/=m2
基础筏板自重G2==m2
地下室回填土荷载:回填土面积663 m2 (根据图中面积计算),回填土厚米,回填土(自重取16KN/ m3)总重=,
则回填土自重产生的荷载为:=m2
抗浮安全系数取,则;<G1+G2+G3
<++
<63
计算中未考虑底板外挑部分回填土对结构抗浮的贡献,故地下室抗浮演算满足
根据以上计算过程确定,地下室降水应在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且房心回填完成后停止。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图一地下室剖面示意图图二计算平面一、条件:取跨度最大的区域进行计算,选择如图二所示计算区域。

地面标高H1=0.000m,顶板标高H2=-0.650m,底板标高H3=-4.850m,设计水位标高Hw=-1.550m;顶板厚度d1=250mm,考虑梁高,折算厚度取d1=300mm,底板厚度d2=400mm,挡土墙墙厚度d3=300,地下室层高h=4200mm。

底板建筑垫层厚d4=100mm,覆土容重γ`=20kN/m;二、计算:1、水浮力F w=|h3+d2-h w|×10=|-4.850+0.4+1.550|×10=37.00 kN/m2、抗浮力:(1)、顶板自重:G1=d1×25=300×0.001×25=7.5 kN/m(2)、底板自重:G2=d2×25=400×0.001×25=10.0 kN/m(3)、覆土重量:G o=d o×γ=0.650×18=11.70 kN/m抗浮力G=∑(G o+G1+G2+G3+G4+G5+G6)=∑(7.50+10+11.7)=29.2kN/m3、抗拔桩需承担浮力:nR>F w-G/K=37-29.2/1.05=9.2 kN/m图二所示中间桩,桩径1000,桩长取6m,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地基与基础)(2009版)基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 tk=T ua+G=∑λi q sik u i l i=0.75*45*3.14*1*2+0.7*35*3.14*1*4=520kN其中抗拔系数λ在残积粉质粘土层取0.75,圆砾层取0.7,桩位于残积粉质粘土层桩长取2m,圆砾层取4m。

图二所示,中间桩需承担抗浮面积为:s=14.4*14.2/4=51m2(取周边面积的四分之一)单桩需抵抗浮力为R=51*9.2=469.2kN< R tk=520kN满足要求正截面受拉承载力验算:N=1.35*469.2=634kN≤f y A s=300*3016=905kN满足要求。

XXX项目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XXX项目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计算书
本工程负一层地下室,典型柱跨为8.0 x 8.0米,抗浮设计水位根据地质 报告,取21.91标高,即水位相对于建筑标高为-4.09,偏安全考虑,覆土厚 度按1.50m,按最低位置的底板标高(-5.6)抗浮验算结果如下:
单柱受荷面积:
64
M2
水浮力计算(按每平方米
计): 抗浮计算的水深: 2.2 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13-2003 5.2.1条进行验算
W/F= 2.16 ≥ 1.05
满足抗浮验算
经验算,地下室抗浮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水浮力F= 1408 kN
自重计算(按每平方米计): 底板厚度: 0.40 M 底板垫层: 0.15 M
底板找坡层: 0.10 M 顶板厚度: 0.30 M 柱体积: 1.22 M3 顶板覆土: 1.25 M: 240.00 kN 自重: 160.00 kN 自重: 480.00 kN 自重: 30.60 kN 自重: 1440.00 kN 自重: 54.68 kN 总自重W= 3045.28 kN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

抗浮设计本工程纯地下室部分采用桩基础加抗水板方案,抗水板厚600mm,抗浮设计水位为1213.0,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1210.85。

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1210.25m。

因此水头高度Δh=1213.0-1210.25=2.75m水浮力F=2.75x10=27.5KN/m21、纯地下室抗力包括:(地下室顶板覆土按1200mm考虑)①底板自重:0.6X25=15 KN/m2②-2层-1层顶板及梁柱自重:(0.2+0.3)X25=12.5 KN/m2③顶板覆土重:19.2 KN/m2④抗力合计:∑=15+12.5+19.2=46.7KN/m2>1.05F>1.05F=1.05X27.5=28.875 KN/m2因此整体抗浮满足要求。

地下室底板设计一抗水板厚600mm,抗浮设计水位为1213.0m,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1210.85m。

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1210.25m。

因此水头高度Δh=1213.0-1210.25=2.75m水浮力F=2.75x10=27.5KN/m2抗力包括:底板自重:0.6X25=15 KN/m2因此水浮力设计值q=1.27x27.5-15=20KN/m2根据抗拔桩设计,总弯矩M0=qL x(L y-2c/3) 2/8=20x7.8x(9) 2/8=1580KN.m柱上板带支座弯矩:(考虑10%的弯矩调幅)M c=0.9β1M0=0.9x0.5x1580=711KN.mAs=M c/(0.9f y h o)=106x711/(0.9x360x550)=3990mm2配HRB400级钢,直径25,间距120。

As=4090mm2≥3990mm2 跨中板带跨中弯矩:(考虑10%的弯矩调幅)M m=1.1β2M0=1.1x0.18x1580=313KN.mAs=M c/(0.9f y h o)=10x313/(0.9x360x550)=1757mm配HRB400级钢,直径18,间距140。

地下室抗浮设计及计算

地下室抗浮设计及计算

地下室抗浮设计及计算Post time: 2010年5月20日前一段时间做了几个项目,都涉及到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问题,整理了一个大个地下室的计算思路。

先说一下规范的一些要求,规范对抗浮设计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计算建议,很多的设计建议都是编者自己的理解,所以大家的计算结果就会有很大差异。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5条第3款规定:“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4.1.6条当砌体结构作为一个刚体,需验算整体稳定性时,例如倾覆、滑移、漂浮等,应按下式验算:γ0(1.2SG2k+1.4SQ1k+SQik) ≤ 0.8SG1k式中SG1k----起有利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G2k----起不利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3)北京市标准《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11-501-2009第8.8.2条,抗浮公式为:Nwk ≤γGk式中Nwk——地下水浮力标准值;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γ——永久荷载的影响系数,取0.9~1.0;结合上述原则,计算目前在做的南方某大剧院舞台下台仓的抗浮情况,由于整个台仓位于城市河道边,且上部恒荷载的不确定性,因此永久荷载的影响系数取的是0.8,比北京规范还要低一些:台仓深度较大,台仓底板顶标高为-14.8米,存在抗浮设计要求,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数据,设计最高抗浮水位绝对标高为2.36米相对标高-1.54米,经计算,上部结构传至台仓底板顶面处0.8倍恒荷载值为65200kN,台仓底板面积约为663平米,考虑台仓底板厚度为1.6米重力效应,尚有水浮力约为((14.8+1.6-1.54)×10-0.8×1.6×25)×663-65200=12106 kN。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台仓位于18、19、25、26号孔附近,抗拔桩长为9.5米,直径0.4米,计算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220 kN,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1.1,需要不少于60根抗拔桩。

地下室局部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局部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局部抗浮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具体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点。

地下室为地下室层数层,建筑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米。

地下室的主要功能为停车场、设备用房等。

二、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的地质情况如下:1、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填土,厚度为具体厚度 1米;②粉质黏土,厚度为具体厚度 2米;③粉砂,厚度为具体厚度 3米;④中砂,厚度为具体厚度 4米;⑤卵石,厚度为具体厚度 5米。

2、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为具体埋深米,年变化幅度为变化幅度米。

三、抗浮设计水位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工程经验,本工程的抗浮设计水位取具体水位米。

四、局部抗浮计算区域的确定通过对地下室结构的分析,结合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确定以下区域需要进行局部抗浮计算:1、地下室靠近山体一侧,由于山体可能存在地下水的侧向补给,该区域可能存在较大的浮力。

2、地下室局部存在较深的集水坑或设备基础,其底部的浮力可能超过上部结构的自重。

五、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模型选取需要进行局部抗浮计算的区域,建立三维结构模型。

模型中包括地下室的底板、墙板、梁柱等结构构件。

2、荷载模型(1)结构自重:根据结构设计图纸,计算地下室结构构件的自重。

(2)覆土重量:考虑地下室顶板上的覆土重量,按照实际覆土厚度和土的容重计算。

(3)活荷载:根据相关规范,取地下室的活荷载标准值。

3、浮力计算根据抗浮设计水位,计算地下室底板所受到的浮力。

浮力等于水的重度乘以水头高度乘以底板面积。

六、局部抗浮验算1、抗浮稳定系数计算抗浮稳定系数=(结构自重+覆土重量+其他抗浮措施提供的抗浮力)/浮力2、计算结果对选定的局部抗浮计算区域进行计算,得到抗浮稳定系数如下:区域 1:抗浮稳定系数为具体系数 1,小于规范要求的规范要求系数 1,不满足抗浮要求。

区域 2:抗浮稳定系数为具体系数 2,大于规范要求的规范要求系数 2,满足抗浮要求。

七、抗浮措施对于不满足抗浮要求的区域,采取以下抗浮措施:1、增加配重在地下室底板上增加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配重,以增加结构的自重。

抗浮验算

抗浮验算

一.抗浮计算(顶板覆土1500):[ 地下室抗浮荷载 ] 自然地面整平下500。

柱网:8.1x6.35=51.435m2地下室自重为:1、土重 1.5X18=27KN/m22、板重 (0.3+0.40)x25=17.5 KN/m23、梁+柱重: X向截面500X1000,Y向截面450X800 梁自重:(0.5X0.8X8.1+0.45X0.5X6.35)X25/8.1X6.35=2.27 KN/m2柱自重:0.5X0.6X4.0X25/8.1X6.35=0.58 KN/m2面层:0.05x23=1.15 KN/m2总计: Q w= (27+17.5+2.27+0.58+1.15)=48.5KN/m2 [ 地下室水浮力荷载 ]Q f=(4.3+1.5+0.45-0.5)x10=57.5KN/m2[ 抗浮验算 ]Qw=48.5KN/ m2< Qf=57.5KN/ m2自重抗浮不满足!抗拔力为1.05X(57.5-48.5)x51.435=486KN二.边跨抗浮计算:边跨跨度:8.1x3.25地下室自重为:1、土重 1.5X18=27KN/m22、板重 (0.3+0.40)x25=17.5 KN/m23.墙:0.3x8.1x4.3x25/8.1x3.25=9.9 KN/m24.挑边土:0.5x(8x5.3+18x0.5)x8.1/8.1x3.25=7.9 KN/m25.面层: 0.05x23=1.15 KN/m2总计: Q w=63.45KN/m2>57.5x1.05 KN/m2边跨抗浮满足。

三.四层框架部分地下室自重为:1、土重 1.8X18=32.4KN/m22、板重 (0.3+0.40)x25=17.5 KN/m23.四层框架梁板:0.15x4x25=15 KN/m24.面层: 0.05x23=1.15 KN/m2总计: Q w=66.05KN/m2>57.5x1.05 KN/m2抗浮满足。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库整体抗浮验算
相对标高 室内地面标高H0 室外标高H3 地下室顶面标高H1 地下室地面标高H2 地下水面标高H4 顶板厚D1 底板厚D2 顶板覆土厚D3 底板覆土厚D4 基础底标高H底= 抗浮计算水头H水= 地下室层高H= 最大柱网
面积S=B*L=
பைடு நூலகம்
绝对标高 0.00 0.00 -0.80 -4.20 -1.50 主梁 尺寸 柱子 参数
浮力计算:
自重计算
总水浮力F= 顶板覆土自重G1= S*D3*γ 土= 顶板自重G2= S*D1*γ 砼= 底板自重G3= S*D2*γ 砼= 底板覆土自重G4= S*D4*γ 土= 柱子自重G5= V柱*γ 砼= 梁自重G6= (V梁+V次)*γ 砼= 柱墩自重G7= V次*γ 砼= 总自重W=
抗浮验算
0.5 0.5
0.7875
0.3 0.6
1.155 0 0 4 0 1.6 0.6 1.536
体积 V梁=b2*(h2-D1)*(B+Lb1-B2)=
宽 b3= h3= 柱网内根数n= 高
次梁 尺寸
体积 柱墩 尺寸
高\宽 厚 体积
V次=n*b3*(h3D1)*((B+L)/2-b2)=
b4= h4= V墩=b4*b4*h4=
水容重γ 水= 土容重γ 土= 混凝土容重γ 砼= 判别:
10.00 18.00 25.00 底板F1= 柱墩浮力F2= S*H水*γ 水= V墩*γ 水= 地下室顶面高于水位:H1>H4 1116 kN 15.36 kN 1131 518.4 225 360 0 19.69 28.88 38.4 1190 kN kN kN kN kN kN kN kN kN
宽 高 体积 宽 高 b1= h1= V柱=b1*h1*(H-D1-D4)= b2= h2=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1.基本概况:
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的绝对高程为,本工程基础底标高,地下室底标高,抗浮计算水头为。

基底尺寸为。

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加止水板,防水板厚度为,底标高为。

2.水浮力计算:
水位以下部分的体积为
V=。

水浮力标准值F=Fk=rV=5058x10=50580 kN
=53109
3.自重计算:
建筑恒荷载标准值:G1k=774143kN
建筑活荷载标准值:G2k=239226 kN
自重总和:Gk=ΣGik=1013369 kN
4.抗浮验算:
自重分项系数取
G===912032 kN
F=53109 kN< G=912032 kN
抗浮验算满足要求。

防水板抗浮计算
1.自重计算:取防水板与上部覆土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 m3
荷载标准值:G1k==30kN/m2
2.水浮力计算:
水浮力标准值:F== kN/m2
kN/m2
3.抗浮验算:
自重分项系数取
G===27 kN/m2
F=5 kN/m2< G=27kN/m2
抗浮验算满足要求。

2。

抗浮验算

抗浮验算
六、地下室抗浮验算的基本原则
1、地下建筑物埋于不透水层,周边填土为密实的不透水土,当场地无积水时,可不考虑水的浮力作用。
2、地下水最高水位的确定
在计算浮力时,地下水最高水位对浮力的大小起着关键作用,其取值原则如下:
2.1若有长期水文观测资料或历史水位记录时,浮力的计算可取历史最高水位;若无长期水文观测资料或历史水位记录时,可采用中水期最高稳定水位。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潜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松软沉积层及基岩的风化层中。
3、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在地面打井至承压水层时,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喷出地表,形成所谓上升泉水。由于承压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顶板的作用,它的埋藏区与地表补给区不一致。因此,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受局部气候因素影响不明显。
3.2地下室在稳定地下水位作用下,浮力按静水压力计算,临时高水位作用下的浮力,在粘性土地基中可适当折减,折减系数由勘察部门提出,在砂土不折减。
4、具体计算中相关的系数取值如下:
4.1抗浮稳定验算时,地下室结构自重及顶板上覆土重(有效重度)以其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0.9,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取1.0。水的浮托力为10kN/m3×hw1×1.0。
2、加大地下室上部覆土的厚度,当厚度不能增加时,也可以采用上部压重,以满足抗浮要求。
3、加大地下室底板的挑出长度。采取这一措施时,地基梁的受力将有很大的变化,需进行复核。
4、在底板下加抗浮桩或锚杆,采取这一措施时,需验算结构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
2、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
3、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料层中下灌更好,它更适宜做雾状封层。

制备沥青砂浆应采用慢裂沥青乳液。

其原沥青应该是测得针入度80-100的沥青,只有在温和地区的冬季施工,才可以用针入度150-200的原沥青制备慢裂沥青乳液。

5.2石料:石料通常开采片石。

其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①规格;②抗压碎能力,通过试验压碎值小于25%,对于高级路面压碎值应小于20%;③清洁度,通过冲洗法测试,要求粒径小于1mm的颗粒不超过1%;④扁平细长的颗粒应少于20%。

5.3沥青砂浆:制备沥青砂浆,宜采用石屑(如:0-5mm)。

如果颗粒太细,可添加有棱角的粗砂。

如果颗粒太粗,可添加细砂、石粉等合适的材料。

总之,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设计施工时,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因环境制宜,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让投资人满意,让城乡交通便利,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

摘要:本文根据理论、规范,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筏板基础整体抗浮验算以及独立柱基加防水底板的抗浮验算。

关键词:水浮力抗浮独立柱基加防水底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工程建设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尤其在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中一般都带有一层地下室甚至多层地下室。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建筑物所受的水浮力很大,如不进行抗浮设计,将给结构留下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有不少地下室因地下水的作用造成工程事故,有的地下室底板开裂、漏水,有的出现整体上浮等。

下面结合某住宅小区中的一栋住宅楼简单介绍抗浮设计。

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北侧,该住宅楼局部带三层裙房,地上部分共17层,其中一层至三层为商业建筑,以上14层为住宅,地下室一层,主要为设备用房及自行车库。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首层平面图如图一所示:图中粗线包围部分为主体部分,左侧及上部为裙房部分。

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场地的地下水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鸭绿江水侧向补给,并受鸭绿江潮汐影响,勘察过程中测得初见水位距自然地面4.5~6.5m,测得钻孔内的稳定水位距自然地面4.3~7.4m,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大约1~2m。

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抗浮验算•相关推荐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抗浮验算摘要:本文结合理论、规范和工程实例,分析在地下水作用下高层结构中地下室所受浮力的成因和一般规律,提出了抗浮验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验算方法,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结构;地下室;抗浮验算引言实际工程中,很多地下室未进行抗浮验算,给结构留下重大的隐患。

一九九八年,武汉遭受特大洪水侵袭,导致多个地下室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进行抗浮验算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地下水的类型和渗透性(一)上层滞水上层滞睡水是指埋藏在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的上部,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它的分布范围有限,其来源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此,它的动态变化,与气候、隔水透镜体厚度及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

上层滞水地带只有在融雪后或大量降水时才能聚集较多的水,因而只能被作为季节性的或临时性的水源。

(二)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

潜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松软沉积层及基岩的风化层中。

潜水直接受雨水渗透或河流渗入土中而得到补给,同时也直接由于蒸发或流入河流而排泄,它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

因此,潜水水位变化,直接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三)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它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

在地面打井至承压水层时,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喷出地表,形成所谓上升泉水。

由于承压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顶板的作用,它的埋藏区与地表补给区不一致。

因此,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受局部气候因素影响不明显。

二、地下水产生浮力的条件存在于土中的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类,结合水与土粒表面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不能自由移动,不能传递压力,因此,它不含对土粒产生浮力。

自由水在土粒影响范围以外,能传递静力压力,有溶解能力。

其中的重力水可以自由运动,对土粒有浮力作用因此,只有地下室底板下有重力水,且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时,地下室才会受到浮力。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首先要知道抗浮水位是多少,算出水浮力然后乘以1.05的系数。

算出地下室总得恒荷载(包括基础重和基础上的填土)如果恒荷载大于水浮力的1.05倍,可视为抗浮满足要求。

如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降低基础底板,然后填土或素混凝土以增加基础的恒荷载。

或者将筏板外挑,然后压上土以增加恒荷载。

关键词:抗浮设计、抗浮水位、抗浮稳定、水的浮力、抗拔构件①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由于对抗浮设计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不同看法,因此相关规范未对抗浮设计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导致设计工作的困难。

②抗浮水位不易确定。

③抗浮现状——施工阶段浮起,使用阶段浮起,特殊情况浮起。

④浮起底板未见开裂,柱上下端横向裂缝浮起时常发生倾斜,水位下到四周,等高,受力不均匀,形成与重心不重合。

为解决抗浮设计的操作问题,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对抗浮设计作了原则的规定,但具体问题尚有一些歧意,地下建筑浮起破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抗浮设计的合理完善。

(1)地下建筑物浮起的基本条件。

水对地下建筑物的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

同时水的浮力作用也遵循连通管原理,即不同截面尺寸的各连通管水位等高,且压强相等。

因此,当地下建筑物与周围介质间存在薄层自由水膜时,无论水的性质是潜水、上层滞水或承压水,即可产生强度为γh的浮力(γ为水的重度,h为建筑物基底以上的水深),当水浮力强度大于地下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重量时,建筑物即可浮起,当水不断补充时,建筑物将不断上浮,所以,建筑物浮起是一个渐进过程。

水量的大小只是控制着建筑物上浮速度和上浮量,而水位高低则是控制建筑物上浮的基本要素。

至于地下建筑物基底及周边水在土中的渗流影响是深层次的抗浮机理问题。

可以肯定,只要建筑物周边与土介质之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且水的补充速度大于水在土的渗流速度时建筑物即可能被浮起。

抗浮验算

抗浮验算

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抗浮按两种情况进行验算(一)第一种情况:整体抗浮验算(最不利状态):已知条件:(1)、根据地质报告勘查要求,采用当地丰水期水位11.00米。

相对于±0.000的标高为-4.50米。

(2)、地下车库底板底标高为:-8.50米。

(3)、抗浮验算地下车库底板面积:S=15394.32m2(4)、地下室室外覆土厚度:h=2.02米(5)、覆土重度:γ=18 KN/m31.抗浮全重计算(1)、地下室结构及覆土总重G =1517030KN(2)、则整体抗浮压强为:P1=G/S=1517030KN/15394.32m2=98.55 KN/m2(3)、地下室顶板覆土压强:P2=γh=18 KN/m3x2.02米=36.36 KN/m2(4)、除去地下室顶板覆土压强的压强为:P= P1- P2=98.55 KN/m2-36.36 KN/m2=62.19 KN/m20.9P=55.97 KN/m22.总水头压强计算Pw =γw h w=10KN/m3x(8.5-4.5)m=40KN/m2由上述计算0.9P> Pw,整体抗浮验算通过。

(二)第二种情况:局部抗浮验算(最不利位置):最不利位置选取7-H轴与11轴交点处的柱子计算已知条件:(1)、负荷面积S1=7.5x8.55=64.125 m2(2)、单柱基础底面积S2=4.1x4.1=16.81 m2第二阶面积S3=2.35x2.35=5.5225 m2(3)、混凝土容重为γ1=25 KN/m3(4)、地下室室内覆土厚度h1=1.9m其余所需条件均同第一种情况。

1.抗浮全重计算(1)、地下室结构及室内覆土总重(A)、结构构件G1=25 KN/m3x[0.5x64.125+0.65x0.65x5.5+16.81x0.4+5.5225x0.4+(64.125-16.81)x0.3] m3=25 KN/m3x(32.06+2.34+6.73+2.21+14.2)m3=1438.5 KN(B)、室内覆土G2= γh1(S1- S3)+γ(h1-0.4)S3=18 x1.9x58.6+18x1.5 x5.5225=(2004.12+149.11)KN=2153.23 KN总重:G=G1+G2=3591.73 KN(2)、则整体抗浮压强为:P=G/S1=3591.73 KN /64.125 m2=56.01 KN/m20.9P=50.41 KN/m23.总水头压强计算Pw =γw h w=10KN/m3x(8.5-4.5)m=40KN/m2由上述计算0.9P> Pw,局部抗浮验算通过。

纯地下室部分抗浮桩计算解析

纯地下室部分抗浮桩计算解析

金都大厦地下室抗浮验算一、中柱局部抗浮取底板含一根柱的8.4X8.1单元格计算,板顶覆土1m,抗浮水位标高6m(绝对高程,室外地面标高6.8m(绝对高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7.400,基础底标高-3.0m(绝对高程。

地下一层顶板厚400,梁板式楼盖,主梁800X900。

地下二层顶板350厚,面层50厚,梁板式楼盖,主梁800X700。

底板筏板厚400,覆土及其地面做法共400。

抗浮计算如下:柱重:=0.6*0.6*25*(4.3+3.7-0.4-0.35=65KN上部覆土+地面做法:=18*0.8+8*0.2=16KN/M2地下一层顶板:=25*0.4=10 KN/M2地下一层顶梁:=25*0.8*(0.9-0.4*(8.4+8.1-1.2 =153KN地下二层板+50厚面层:=25*0.4+0.05*20=11KN/M2地下二层梁:=25*0.8*(0.7-0.35*(8.4+8.1-1.2 =107.1KN室内覆土400厚:=20*0.2+18*0.2=7.6 KN/M2底板:=25*0.4=10 KN/M2总重量:=(16+10+11+7.6+10*8.1*8.4+65+153+107.1=4040KN总浮力:=90*8.1*8.4=6124KN取安全系数1.05,则=1.05*6124-4040=2390KN取每柱下3根抗拔桩,桩径600,间距2250,则单桩抗拔=2390/3=797KN。

采用扩底桩,底端直径1.4m,桩长暂取15m,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表5.4.6-1,自桩底起算长度按5d=3m.由非整体破坏控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4.5-1,取地堪17号孔,后压浆:Tuk=(3.14*0.6*(36*4.1+48*2.9+46*5*1.4+3.14*1.4*(46*0.9+52*2.1*0.75=1518KNG p=3.14*0.3*0.3*12*15+3.14*0.7*0.7*3 *10=97KNT uk /2+ G p=1518/2+97=856KN〉797KN满足抗浮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头高度 H1= 外墙覆土高度H2 6600 B2= 8600
mm mm
B 抗浮荷载计算 1.顶板覆土重 g1=r1*h1*B1= 83.16 kN/m 2.顶板重 g2=r2*h2*B1= 24.75 kN/m 3.侧墙重 g3=r2*(b3+b4)*h3= 51.75 kN/m 4.底板面层重 g4=r3*h5*b5= 6 kN/m 5.底板重 g5=r2*B1*h4+(r2-rm)*(b1+b2)*h4= 78 kN/m 6.两侧覆土浮重 g6=A*(r1-rm)*[b1+(b1+H2*tanα )]*H2/2+ B*(r1-rm)*[b2+(b2+H2*tanα )]*H2/2= 78.8 kN/m 合计:∑Gk= C 水浮力 Nw,k=rm*H1*B1= D 抗浮验算 ∑Gk/Nw,k= 1.163 277.200 kN/m 322.460 kN/m
相当于设计标高 Hb: 18 kN/m3 10 kN/m3 0o 25 kN/m3 300 mm 300 mm 顶板覆土高 h1= 顶板厚 h2= 外墙高 h3= 底板厚 h4= 通道净宽 b5= 底板面层厚h5= 底板面层容重r3= tanα = 系数 A= 1 系数 B= 1
-0.65 m 700 mm 150 mm 3450 400 6000 50 20 0 mm mm mm mm kN/m3
有顶盖坡道抗浮验算
2#3#通道抗浮验算
A 参数输入 ±.00相当于黄海高程 0m 抗浮水位:黄海高程 -0.65 m 土面标高 Ha= 抗浮水位标高Hb= 顶板面标高 Hc= 底板面标高 Hd= 底板外挑宽度 b1= b2= -0.3 m -0.8 m -1 -4.6 1000 1000 m m mm mm 土容重r1= 水容重rm= 土扩散角α = 砼容重r2= 外墙厚 b3= b4=
≥1.05
抗浮满足要求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