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在新生儿医学中,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皮周围插入中心导管,为新生儿提供长期静脉通路,广泛用于新生儿的临床应用。
其具有操作简便、可靠性高、创伤小等优点。
1. 药物输注:PICC可以用于新生儿的静脉药物输注,包括抗生素、镇痛药和营养药物等。
通过PICC,可以减少反复抽血和静脉穿刺,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和创伤。
2. 血液采样:PICC在新生儿血液采样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PICC,可以方便地抽取新生儿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3. 输液和输血:PICC可以用于新生儿的输液和输血。
新生儿因为体量小,静脉血管细小,难以直接进行静脉输液和输血,而PICC则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输液输血。
4. 营养支持:新生儿常常需要静脉营养支持,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通过PICC,可以将液体和营养物质直接输入到中心血管,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PICC的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PICC护理的注意事项:1. 严格消毒:在插入PICC前,需要严格进行手部消毒,并采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避免感染。
2. 选择合适位置:选择PICC插入的位置应根据新生儿的年龄、体重和静脉通路情况来确定。
常用的插入位置包括上肢的尺桡动脉、肘部静脉和头部的颞静脉。
3. 牢固固定:插入PICC后,需要将其牢固固定,避免出现位移或拔管。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使用透明敷料、无菌纱布和胶布,以确保PICC的稳定性。
4. 定期检查: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PICC的情况,包括插管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PICC是否有移位或堵塞等。
同时还需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5. 防止血栓形成:由于PICC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定期进行冲洗和注射抗凝剂,减少血栓的发生。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供长期静脉通路,方便药物输注、血液采样、输液和输血、营养支持等。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具有一端插入体表静脉的穿刺导管,另一端插入中心静脉的肋骨间隙或锁骨下静脉。
其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新生儿的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面的介绍。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方面。
PICC的插入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因此在新生儿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PICC可用于新生儿长时间的输液或静脉药物治疗,如营养支持、生长激素、抗生素等。
PICC还可用于进行血样采集、血浆置换、血透等操作。
在新生儿的护理中,PICC的应用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治疗途径,降低了静脉穿刺和血管破坏的风险。
PICC在新生儿的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护理。
在PICC穿刺部位保持严密无菌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需要做好手部消毒、穿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PICC的外露部分要保持干燥,定期更换固定贴,防止感染。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PICC插入点是否存在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PICC在新生儿的护理中要避免活动过度,尤其是新生儿的手部和脚部活动要轻柔,以防止护理员拔管或移位。
PICC管道畅通也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冲洗和注射生理盐水,保持导管通畅。
在注射药物时,护士需要遵循准确的药物剂量和稀释比例,避免给药过快或过慢。
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如出现发热、出血、局部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士还需要注意PICC拔管的时机和方法,一般情况下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协助,以降低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使用和护理PICC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更为便捷和安全的输液和药物治疗途径。
在PICC的应用和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有效地进行护理操作,为新生儿提供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picc的维护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PICC的维护和使用的注意事项一、什么是新生儿PICC二、新生儿PICC的适应症三、新生儿PICC的插管操作1. 术前准备2. 术中操作3. 术后处理四、新生儿PICC的维护和使用注意事项1. 定期观察2. 注意感染预防3. 特殊情况处理4. 相关护理措施五、新生儿PICC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2. 感染相关并发症3. 其他并发症六、新生儿PICC的拔管七、新生儿PICC的评估和记录八、新生儿PICC的教育与指导1. 家庭护理指导2. 家长的注意事项九、新生儿PICC的总结一、什么是新生儿PICC新生儿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通过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导管,用于给予新生儿长期的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
它的插管部位位于手臂或大腿的周围静脉,导管的末端则达到上腔静脉或右心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药物的快速输注和有效循环。
二、新生儿PICC的适应症新生儿PICC适用于以下情况: 1. 长期静脉输液:如静脉营养支持、长期抗生素治疗等。
2. 预防性治疗:如预防感染、预防血栓形成等。
3. 重症监护:如心脏手术后、早产儿、危重病儿等。
三、新生儿PICC的插管操作1. 术前准备在进行新生儿PICC插管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准备所需器材:包括导管、消毒液、导丝、注射器、贴敷材料等。
- 确认操作者的资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操作经验。
- 准备好相应的麻醉和止血药物。
2. 术中操作新生儿PICC的插管操作步骤如下: - 选择插管部位:通常选择手臂或大腿的周围静脉。
- 局部麻醉:使用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麻醉插管部位。
- 穿刺静脉:使用穿刺针穿刺周围静脉,插入导丝。
- 插入导管:将导丝插入静脉,通过导丝插入PICC导管。
- 固定导管:使用贴敷材料将导管固定在插管部位。
- X线定位:通过X线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新生儿的PICC导管堵塞是很常见的问题,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
本文将分析导致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并提供相关的护理体会。
1. 血液凝固:新生儿的血液凝血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出现血液凝固。
当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或使用不当时,导管内壁容易附着血小板、纤维蛋白和血块,导致导管堵塞。
2. 非血液凝固物:新生儿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异物,如纤维毛发、棉絮、细菌等。
这些异物可能通过操作不当导入导管内,堵塞导管。
3. 药物残留:新生儿输液治疗时,药物可能残留在导管内,尤其是浓度较高的药物,如抗生素、营养液等。
药物残留物可能组成颗粒或沉积,导致导管堵塞。
4. 移位或脱出:新生儿肢体活动频繁,并且皮肤娇嫩,PICC导管易被握住、拉扯或脱出。
当导管移位或脱出后,导管内未引流的一段可能对抵达静脉内导管部分产生阻塞。
5. 导管弯曲或折叠:PICC导管可能在留置期间出现弯曲或折叠,导致通畅性受到影响。
1. 定期观察:护士应定期观察PICC导管通畅性,并检查导管口是否有渗液、红肿等异常现象。
对于可见的导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导管操作时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加强手卫生。
操作时要确保导管口与环境污染最小,并避免与衣物、棉絮等异物接触。
3. 输液管理:护士在给新生儿进行输液治疗时,应确保药物浓度适宜,避免药物残留物产生。
对于浓度高的药物,在输液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冲洗,以减少药物残留。
4. 妥善固定:PICC导管留置后,在固定导管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固定器材,确保导管与皮肤紧密贴合,减少移位或脱出的风险。
5. 定期冲洗:定期冲洗导管是减少血液凝结和异物滞留的重要措施。
护士可通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促进导管通畅,并防止血块和异物的沉积。
6. 定期更换:PICC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4天,超过时间后应及时更换。
更换导管时,护士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造成新的感染风险。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PICC的概念PICC(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式中心导管)是一种通过患者周围静脉插入体内的长期使用静脉导管,可以长时间留置在体内,用于输液、输血、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目的。
PICC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插管位置靠近心脏,可以在不对患者进行多次穿刺的情况下实现长期静脉通路的建立,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风险。
PICC的外观通常为一根细长的导管,一端有多功能插座以连接输液管,另一端则通过皮肤插入周围静脉。
在新生儿中,PICC的使用尤为重要,因为新生儿的血管脆弱,皮肤娇嫩,传统的静脉置管方法往往难以实施。
而PICC可以通过外周静脉插入,不仅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创伤,还能确保长期并可靠地留置导管,为新生儿提供持续的治疗支持。
1.2 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意义PICC(经皮血管中心导管)在新生儿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便利性:新生儿的静脉脆弱,插管困难,使用PICC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新生儿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护理效率。
2. 安全性:PICC插管位置固定,不易脱落,减少了误插或漏药的风险,保障了药物输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适用范围广:PICC在新生儿中适用于输液、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等多种治疗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4. 减少感染风险:相比于中心静脉导管(CVC),PICC的感染率更低,减少了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
PICC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对于新生儿的生存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加强对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和护理工作,对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36】2. 正文2.1 PICC的适应症与禁忌PICC的适应症包括新生儿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化疗、静脉营养支持、药物输注等情况。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面临一些与护理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首先,PICC在新生儿中的插入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操作,这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一些新生儿具有较小的血管通径和较脆弱的血管壁,因此在插入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损伤血管。
此外,插入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适当选用适合新生儿的防感染措施。
其次,PICC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和感染,因此在固定PICC的敷料选择上应特别注意。
最好选用透气性好、柔软、无过敏性的敷料,避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刺激。
此外,定期更换敷料,保持PICC周围的皮肤清洁和干燥,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PICC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温度。
新生儿的代谢系统尚不够发达,对体内液体的平衡和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在给予新生儿输液时,应根据新生儿的情况,综合考虑其体重、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按照医嘱规定的速度进行输液,避免过快或过慢引发不良反应。
此外,液体温度也应适当调整,避免给予过热或过凉的液体,以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此外,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血栓形成和机械性损伤等问题。
新生儿血管内壁光滑度较差,容易在PICC插入的过程中形成血栓,给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在使用PICC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血栓预防措施,如适时更换导管位置、进行血管冲洗等,减少血栓的发生。
另外,PICC导管细长、柔软,在患儿翻身或移位时容易产生机械性损伤,因此在固定PICC导管时,应选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并经常进行固定装置的检查,确保导管的安全。
最后,PICC在新生儿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护理宣教工作。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穿刺贴就是指在皮肤、黏膜或血管内插入导管,并在管路末尾通过充气、推送药液等方式固定导管,使之稳定插入并能够便捷地输送药物或营养物。
在新生儿的医疗护理中,PICC的应用是非常常见且必要的。
PICC插管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大手术和局部麻醉,尤其适合生长发育期的婴儿。
PICC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长期营养需求和药物治疗需求,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和疼痛,同时提高医疗治疗效果。
此外,PICC导管被插入血管内,需要重点关注护理,以保证导管安全和正常使用。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新生儿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情况,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重要儿等需要营养支持的患儿。
2.新生儿需要静脉输液治疗,并且需要持续输液的患儿,如某些抗生素、疫苗等药物。
3.新生儿需要进行中心静脉压力检测或心脏导管监测的情况,如新生儿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需要监测的患儿。
4.新生儿需要进行大量输注的情况,如失血、休克、急救等紧急情况。
1.预防感染。
因为PICC导管是插入血管内的,所以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应采取严密的监测和护理措施保证其安全性。
打开包装、触碰导管和PICC使用区域时,需要保证手部清洁净致,使用护目镜、帽子、口罩、消毒液等道具;2.保持导管畅通。
PICC导管的畅通性对于疗效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定期排气、排血、冲洗导管,预防导管堵塞和衰竭,也要注意保持导管针尖及其周围区域清洁;3.固定导管。
PICC插管固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固定时需注意导管的深度、角度、位置,以及穿刺处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出血等情况,不得拉扯导管,使之锁入合适的位置;4.定期更换导管。
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导管进入体内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和导管移位,所以更换PICC导管之前应清洁穿刺区域,并注射适当的麻醉药物,以减少婴儿的疼痛感。
定期更换导管的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医生医嘱执行。
总之,新生儿PICC的应用为临床医学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改变。
新生儿PICC的应用及护理

新生儿PICC的应用及护理PICC(经皮穿刺中心导管)是一种用于给予新生儿药物、营养和输液的一种常见方式。
它是通过皮肤经过导管直接插入到静脉血管中,通常用于需要长期静脉通路的新生儿,以便给予持续的治疗和护理。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新生儿PICC 的应用及护理。
应用:1. 药物给予:新生儿常常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镇痛药和营养补充剂等。
PICC可以提供一个可靠的途径,方便给药,减少汇流等问题。
2. 营养补充:对于那些需要接受长期营养支持的新生儿,PICC可以用于输注肠外营养液和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
3. 输液:在需要输液的情况下,PICC可以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方式,以确保新生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和液体需求。
护理:1. 仔细观察:护理人员在使用PICC前后需要仔细观察新生儿的情况,特别是观察皮肤的健康情况和PICC周围有无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
2. 保持通畅:保持PICC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导管被阻塞,就会影响药物输注和营养液的输注。
护理人员可通过定期冲洗PICC、定期更换连接器等方式来保持导管通畅。
3. 防止感染:PICC的使用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因为导管直接插入了血管,如果不加以注意就容易受细菌的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导管贴片等,以预防导管周围感染的发生。
4. 定期更换:PICC的使用时间一般较长,新生儿需要长期静脉通路时,PICC 可能需要保留几周甚至几个月。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PICC的使用时间和状况,必要时及时更换。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PICC的位置是否正常、连接管路是否松动、PICC周围皮肤是否有异常情况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6. 患教:家属需要了解PICC的相关知识,如何进行基础护理、如何观察PICC 周围情况、如何预防感染等。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照顾新生儿,也可以减少PICC使用期间的并发症发生。
总之,新生儿PICC的应用及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置入在肢体静脉中、通过静脉经过上肢到达大静脉的导管。
它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中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支持、药物给予以及血液采集等干预措施的情况。
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来说,PICC可以提供稳定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还可以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的疼痛和伤害。
PICC还可提供静脉血液采集和静脉端小管全血检测的途径,方便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PICC的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了几点PICC护理的注意事项:1. 技术操作:PICC的插入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需要注意消毒、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插入PICC时需在B超或X线下进行导航,以减少误插。
2. PICC位置监测:一旦插入,需要通过X线或B超检查来确保PICC的位置是否正确。
PICC的末端应该位于上腔静脉降支的入口处。
3. PICC固定:插入PICC后,需要将导管固定在孩子的肢体上,以避免PICC在活动中脱落或移位。
可使用透明敷料或专用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4. 导管护理:每天对PICC导管进行观察,包括检查是否有渗漏、堵塞、感染、皮肤刺激等情况。
及时更换导管或处理问题。
5. 插管周围皮肤护理:保持插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潮湿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使用透明敷料来保护插管周围的皮肤。
6. 药物给予和血液采集:注意药物给予和血液采集的规范操作,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7. 定期更换:PICC的使用不宜超过14天,必要时可以重置导管位置,但重新插入时需谨慎。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应用和科学的护理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痛苦、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生儿的生存率也在逐渐提高。
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脐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已经成为常见的护理手段之一。
PICC可以为新生儿输注药物、营养液和血液制剂等,同时也能监测和测量中心静脉的压力和氧合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并探讨其在护理中的具体操作。
1. 提高输液药物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新生儿,PICC可以减少反复插管和损伤,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输液药物的安全性。
2. 便于新生儿护理:PICC置管后,可以减少静脉置管次数,减少患儿的痛苦和焦虑,对于需要频繁血液检测、输液治疗的新生儿来说,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3. 提高治疗效果: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抗生素治疗等的患儿,PICC可以提供稳定的导管通道,保障治疗药物的有效输注,提高治疗的效果。
4. 便于监测:PICC不仅可以输液,还可以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和氧合情况,对于监测患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二、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确保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PICC置管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
2. 确定PICC尺寸:在置管前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当尺寸的PICC,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导管带来的不适。
3. 注射药物前进行冲洗:在给患儿注射药物前,需要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避免不同药物间的相互影响。
4. 定期更换导管:PICC是一种长期留置的导管,需要定期更换,避免导管老化或感染。
5. 定期皮肤护理:PICC留置期间,需定期对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清洁和护理,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
三、PI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具体操作1. PICC置管操作在PICC置管操作中,需要保持患儿舒适和安全,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置管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置管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儿的血管情况、疾病状况以及皮肤状态等,为选择适当的置管部位和导管尺寸提供参考。
儿科picc置管及问题分析

目录
• PICC置管介绍 • PICC置管操作流程 • PICC置管常见问题及处理 • PICC置管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 PICC置管在儿科中的展望
01
PICC置管介绍
PICC置管定义
PICC置管定义:PICC置管,即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是一种用于中长期输液治疗
PICC置管能够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血管损伤,提高护理效率,减轻医护人员 的工作负担。
PICC置管的优势与局限性
PICC置管的优势
安全、方便、长期留置、减少穿刺次 数、减轻患者痛苦等。
PICC置管的局限性
置管技术要求高、维护成本高、可能 发生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
02
PICC置管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儿情况
对患儿的病情、年龄、体重、血 管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PICC置管。
准备用物
准备好PICC置管所需的各种用物, 如导管、穿刺包、消毒液、敷料等。
患儿家属告知
向患儿家属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 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取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置管步骤
消毒铺巾
的血管通路装置。
PICC置管由专业护士操作,通 常在肘部或上臂的静脉中进行。
PICC置管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 方便的输液通道,尤其适用于需
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
PICC置管在儿科中的应用
儿科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输液治疗,如化疗、营养支持等,PICC置管可以为 这些患者提供可靠的输液通道。
PICC置管在儿科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患者。
果。
远程监控与管理
借助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实现 PICC置管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生活中需要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护理,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如突发的疾病或需要持续的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新生儿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在这种情况下,静脉置管(PICC)成为了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PICC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外周插入中心导管,是一种长期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
相比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感染率低等优点,因此在新生儿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PICC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由于年龄小、体表血管丰富,对于静脉置管操作和维持具有较高的要求。
而PICC的插管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手术操作,非常适合于新生儿的使用。
在一些需要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情况下,如静脉营养支持、抗生素输注、化疗药物输注等,PICC能够提供一个更为便捷和安全的途径,从而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治疗。
PICC在新生儿中的护理。
对于插入PICC的新生儿,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对PICC插管部位的护理,需要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插管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出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其次是对PICC的使用和维护,需要保持通畅,避免堵塞;定期冲洗,避免血液凝固;及时更换输液管路,避免感染。
还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观察其皮肤、情绪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确保新生儿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PICC的了解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背景:
PICC,即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可用于输液、营养支持和药物管理的静脉通路。
它主要是通过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随后经过导管插入,直至导管末端达到中心静脉。
在新生儿科,PICC通常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注的患儿,比如需要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等。
临床应用:
PICC的插入可以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或手术室中完成。
插管前必须经过彻底的皮肤准备和局部麻醉,并根据需要在X线引导下放置导管,以确保导管正确且安全地
放置。
与其他浅表静脉置管方法相比,PICC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用更大的导管和更长的穿刺时间。
这意味着PICC在输注一些需要高浓度和/或需要长期静脉输注的药物方面具有更大
的灵活性。
护理:
PICC需要进行严格的护理,在插管后应定期检查。
检查应包括检查导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渗出、感染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每天更换敷料。
2.每天通过导管进行血液抽样,以检查血液肝素、电解质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3.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和固定措施以确保导管不会移动或脱落。
4.当导管脱落或感染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
PICC已成为新生儿长期静脉通路的一种常见方式,但要确保其安全和有效,需要严格的护理和监督。
因此,掌握PICC插管方法和护理过程非常重要,以确保婴儿获得有效的
治疗和护理。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在临床治疗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静脉输液工具在临床的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由于其良好的适应性逐渐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鉴于重症新生儿的特点,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提出了特殊的护理要求。
标签: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护理目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中广泛应用[1],它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
结合本科室最近1年的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PICC临床应用1.1适应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早产儿,家庭病床,已知或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的病人,穿刺部位有感染及损伤,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严重的出、凝血障碍。
1.2PICC应用的优点相对传统中心静脉穿刺(CVC)有更少的并发症,相对其他短时间外周静脉导管有更长的留置和使用时间,相对其他静脉导管更加节省医疗费用。
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PICC置管不需要手术放置、可在床旁直接操作。
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可以使患者更加舒适。
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2PICC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新生儿的静脉血管十分纤细,加之缺乏皮下脂肪的保护,血管脆性大、弹性差,输液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要点。
PICC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有:红肿,心律失常,导管脱出,堵管,静脉炎[2]。
2.1红肿感染须与正常局部形成的增生结节区别,局部使用抗生素液湿敷,无菌纱布覆盖。
24h更换,遵医嘱静脉使用抗生素,严重感染拔管。
禁止局部金黄散、百多邦涂抹。
2.2心律失常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丛有关;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管进入右心房。
新生儿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如何降低新生儿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产生并发症后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500例PICC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实行严格的预防措施,探讨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结果:患儿发生并发症后经及时处理,效果明显。
结论:强化置管操作者的护理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可以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患儿痛苦。
标签:新生儿;PICC;并发症;预防;护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
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需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的患儿,是非常适用的。
PICC的应用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缩进)、导管异位、血栓形成等,严重时危及患儿生命。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强化置管操作者的护理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合理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共为500例患儿应用PICC,本文将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产生并发症后有效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共为500例患儿置管,其中男281例,女219例,年龄1~12 d。
其中早产儿442例,低出生体重儿31例,先天性梅毒11例,宫内肺炎15例,剥脱性皮炎1例。
1.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1.2.1 导管异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血管发育不健全,加上送管时患儿活动及体位摆放不正确时,极易异位。
(1)预防,①要求置管操作者静脉穿刺技术过硬,经过专门PICC技术培训,操作时必须有1位具有PICC上岗证者参与,选择合适的血管,如贵要静脉,静脉瓣相对较少。
②操作前予镇静,避免送管时患儿活动导致导管异位。
③送管滞后50 cm时,若从肘部静脉穿刺应将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部;若从头皮静脉如颞静脉穿刺应将患儿穿刺侧上肢上举,肩部稍抬高。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引言PICC(穿刺置管)是一种在体表经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并经过导管插入到心脏末梢部位的一种取代静脉输液途径的方法,常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
在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中,PICC插管治疗的优势更为明显,下面将简要介绍PI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PICC在治疗静脉炎和化疗中的应用比起其他静脉通路,PICC没有破坏中心静脉的风险和不定时拔管的疼痛风险,因此它已成为了新生儿输液治疗的首选方式。
在治疗中,PICC一般会插在手臂、锁骨下或颈部,固定在肱二头肌的侧上缘,这将使PICC更加稳定并减少对婴儿的不适。
在新生儿手术中,PICC可供给中心静脉其它支架压迫占位的化疗或输液,轻松获得血液数据,包括心律、血压和部分血气。
同时,PICC的固定和护理对新生儿手术中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PICC插管的Nursing1、PICC医护人员的培训设备员必须具备技能培训证书,同时必须按照院方的护理流程和程序操作。
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清楚PICC的原则和操作流程,严格管理PICC的插管、维护及去留。
2、PICC的插管维护插管时,一定要消毒双手且戴好护目镜和手套,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操作流程,插管前要进行皮肤消毒,避免感染。
同时,PICC插管后应该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插管松动。
在使用PICC神学中,肯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在护理方面要尤其重视。
所谓由于组织损伤、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感染引起的PICC合并症较多,因此在使用PICC时,应注意每日对插管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注意防止感染。
另外,还应注意:PICC端口是否有漏液,PICC存在的时间及患者对insertion解决疼痛的反应情况等。
结论在新生儿的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PICC是替代静脉输液另一种常用的途径。
在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应该清楚PICC的原则、操作流程和日常护理,掌握好PICC插管和维护等技能,并加强对PICC合并症的预防,以确保插管顺利地使用,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的产生,确保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生命安全。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新生儿是家庭中的宝贝,对于他们的护理需要十分细心和谨慎。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作为国家重点保险公司之一,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本文将通过对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的介绍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1. 输液和输血新生儿在出生后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需要输液或输血,比如出生后体重不足,需要通过输液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或者因生产过程中出血需要输血来恢复血液循环。
在这些情况下,PICC可以为新生儿输注药物、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血浆等,以满足身体所需。
2. 营养支持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及时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保障身体健康发育。
有些新生儿可能由于先天性原因或其他因素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PICC可以用于输注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液,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这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抗生素治疗在新生儿期间,可能会遇到因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PICC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输液通道。
通过PICC的插入,可以减少反复插管、保护静脉、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为抗生素的输注提供便捷的途径。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为新生儿的治疗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静脉通路,为新生儿的健康发育保驾护航。
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新生儿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新生儿护理的常见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方法:1. 保持温暖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容易受寒。
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保持新生儿的温暖,可以通过调整环境温度、穿戴合适的衣物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稳定。
2. 合理喂养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对于身体的发育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要确保新生儿得到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根据新生儿的需要,喂养次数和喂养量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3. 监测生命体征针对新生儿的负重、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要进行定期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概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在新生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PICC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将导管置入静脉中央位置的医疗器械,可供输液、输血、抗生素等药物,同时减少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和并发症。
对于早产儿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新生儿来说,PICC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可以减少创伤和感染的风险,还可以确保药物的快速输送和有效吸收。
PICC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成本。
要确保PICC在新生儿中的安全和有效应用,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及时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了解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特点和护理要点,才能更好地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2. 正文2.1 PICC在新生儿中的适应症PICC(经皮氧化亚铜管)在新生儿中作为一种血管内导管,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
其主要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输液:新生儿由于生理特点,需要不同种类的营养液或药物进行输注,而PICC管可以直接连接到静脉,便于输液。
2. 长期静脉通路需求:一些新生儿需要长期静脉通路,用于持续输液或监测。
PICC管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留置,减少频繁插拔的痛苦。
3. 频繁的抽血检查:部分病情稳定但仍需频繁抽血监测的新生儿,PICC管的留置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疼痛和损伤。
4. 营养支持:一些早产儿或生长不良的新生儿需要静脉内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PICC管可用于输送各类营养液。
总之,PICC在新生儿中适应症广泛,可以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满足不同病情需要。
在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PICC留置,并密切监测管路情况,确保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新生儿留置PICC并发症的早期干预对策及护理

Vo 1 _ 2 9 No . 5 201 3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1 4 9
J o u r n a l o f Ba o t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新 生儿 留置 P I C C并 发症 的早 期 干预 对 策 及 护理
药、 抗生素 、 高渗药物的输液通路 。P I C C并 发 症 可 发 生 在 治
如未使用生理盐水 冲管 、 没 有正压 封管 ; ( 2 ) 药物 因素 : 输 注渗
透 压 及 浓 度 较 大 的药 物 , 如脂 肪 乳 剂 或 有 配 伍 禁 忌 的药 物 形 成
结 晶或沉淀可导致非血 凝性堵 管 ; ( 3 ) 患 儿因素 : 因患儿 哭 闹 、 剧 烈咳嗽等出现血液返 流未及 时处 理而 出现 的血凝性 导 管堵
均匀缓慢推 注 , 一边缓 慢退 出头 皮针 , 这 种 封 管 方 法 可 避 免 形
机 械性静 脉 炎是 P I C C并 发症 中发 生 率较 高 的并 发症 之
一
。
国内报道机 械性 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9 . 2% L 3 J , 多发 生在置
管后 4 8~ 7 2 h 。各种原因引起导管对血管 内膜 的机械损 伤 , 导 致血管痉挛并 释放组 胺 、 5一羟色胺 、 前 列腺 素等 炎症介 质 , 这 些物质会 引起 细小血管 扩张 , 使血 管通 透性 增加 , 血 细胞 从血 管 中渗 出, 形成局部炎性水肿 。 1 . 1 导管型号与血管 大小 不相适 宜 , 导 管就会 刺激 血管 内膜 并损伤血管 内膜 。护 士应 根据患儿血管状 况选择合 适的导 管 , 操作时应动作轻柔 , 防止引起 血管 内膜 的机械损伤 。 1 . 2 穿刺前 应用 无菌 生理 盐水反 复 冲洗无 菌手套 , 以去 除附 着于手套上 的滑 石粉 或生物粉 , 避免 滑石粉进入 血管刺激 血管
早产儿PICC置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㊀㊀2 0世纪 8 0年代, 国外首次将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 p e r i p h e r a l l yi n s e r t e d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 P I C C ) 技术应用于临 管( 床, 国内于 1 9 9 6年第 1次将此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的静脉治 疗
3 ] 尖端应位于下腔静脉内, 高于横膈水平 [ 。
。P I C C技术具有操作方便, 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保
留时间长, 不必重复穿刺的优点, 有效减少了新生儿静脉输液 反复穿刺的痛苦, 是目前临床公认的为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 提供能量营养及治疗的最佳静脉输液途径。目前有条件的新 生儿重症监护室( N I C U ) 已广泛开展此项技术, 但在置管时及 置管后经常会遇到送管困难、 穿刺点出血不止、 导管异位、 静 脉炎、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堵塞、 导管移位、 导管断裂 等, 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 N I C U医 3例早产儿 P I C C置管及 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将我科 5 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㊀资料与方法 1 . 1 ㊀ 一般资料 ㊀2 0 1 4年 1月 2 0 1 5年 1 2月, 收治入我科
2 ] 节[ ; 经下肢静脉进入下腔静脉: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
至剑突下 1c m 。 1 . 2 . 2 ㊀置管步骤 ㊀ 将远红外辐射台的床头抬高 8 1 0c m , 置患儿于辐射台上, 取头高足低位, 置温度传感器于患儿腹 部, 使患儿皮肤温度维持在 3 6 . 5 3 7ħ, 常规消毒穿刺侧肢 体, 铺消毒治疗巾及洞巾, 双人核对, 修剪导管, 长度为预测置 入长度加 1 2c m , 用 1U/ m l 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导管备用, 扎止血带, 待静脉充盈, 予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 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05-04T16:41:11.3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严辉
[导读]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中广泛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430016
摘要:在临床治疗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静脉输液工具在临床的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由于其良好的适应性逐渐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鉴于重症新生儿的特点,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提出了特殊的护理要求。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护理
目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中广泛应用[1],它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
结合本科室最近1年的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 PICC临床应用
1.1适应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早产儿,家庭病床,已知或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的病人,穿刺部位有感染及损伤,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严重的出、凝血障碍。
1.2PICC应用的优点相对传统中心静脉穿刺(CVC)有更少的并发症,相对其他短时间外周静脉导管有更长的留置和使用时间,相对其他静脉导管更加节省医疗费用。
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PICC置管不需要手术放置、可在床旁直接操作。
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可以使患者更加舒适。
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2 PICC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儿的静脉血管十分纤细,加之缺乏皮下脂肪的保护,血管脆性大、弹性差,输液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要点。
PICC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有:红肿,心律失常,导管脱出,堵管,静脉炎[2]。
2.1红肿感染须与正常局部形成的增生结节区别,局部使用抗生素液湿敷,无菌纱布覆盖。
24h更换,遵医嘱静脉使用抗生素,严重感染拔管。
禁止局部金黄散、百多邦涂抹。
2.2心律失常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丛有关;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管进入右心房。
处理:退出导管少许,观察病人情况。
预防: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递管动作轻柔。
2.3导管破裂导管破裂或断裂应及时拔管,并检查导管长度,防止断裂导管滑入血管。
2.4堵管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原因: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相溶,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3]。
未正压封管至血液反流,采血后未彻底冲管。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导管顶端贴到静脉壁,因病人体位导管打折。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预防: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
处理: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冲管时间:持续输液者1次/8h;输注脂肪乳剂时1次/4h。
冲洗量:导管及其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
封管:以肝素稀释液正压匀速封管。
有凝血功能障碍倾向:以生理盐水冲管、封管。
输注血浆、白蛋白、静脉营养液等高渗性、高pH 值、高刺激性药物前后以生理盐水冲管。
保证输液的连续性,用输液泵持续输液。
严格遵守配伍要求配制静脉营养液等药物。
2.5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定义:机体对于外来物质的反应产生的静脉无菌性炎症。
最初常见后于穿刺后第1周(3~7天)。
原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摩擦刺激;导管尖端位置;病人状况;头静脉置入。
处理:在局部给以隔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min,连续2~3天。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的回流,缓解症状。
抗炎消肿药物:芬必得,扶他林软膏,如意金黄散,铁箍散,喜疗妥,静脉炎软膏等。
化学性静脉炎原因:刺激性药物、pH或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不合理的稀释、快速输注、微粒、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
预防: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充分血液稀释;合理药物稀释;滤器使用。
处理:通知医生;拔管。
3小结
通过对PICC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中,不断总结使用经验,发现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不足。
在不断地总结与改善中,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方雪娟,黄静,王艳,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西南国防医药,2010,(1):73-74.
[2]谭学蓉,周玲,周昀霞,等.PICC在早产儿中应用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88-189.
[3]黄砚屏,林静.新生儿PICC安全封管液的临床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9,(5):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