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分析二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分析(二)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分析(二)

• 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全面而纯粹的理性, 传统理性模型带有“乌托邦”的色彩, 只是 一种理想的追求, 缺少实践的基础.
• 无法实现不等于没有意义. 人们总是在追求 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因此, 传统理 性模型的思想价值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肯定.
• 传统理性模型成为其后许多政策分析模型的 理论出发点.
主要观点:
在政策过程中, 公众是完全被动的, 他 们的要求及行为不会对公共政策产生决 定作用.
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 的主动权, 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 然后由行政官员及行政机构加以执行.
精英理论模型
• 精英的定位
• 传统社会的精英是由知识、血统、武力等因素形成 的;
• 现代社会则由社会分层决定.
•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 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 实现渐进变迁.
为什么决策是渐进的?
渐进政策
政治原因:政党意 见趋同且渐进改变
技术原因
社会价值原因
渐进模型的基本假定:
• 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 • 决策者能力有限. • 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 • 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
–环境的压力怎样影响境并影响政治 系统?
–系统决策模型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了高度概括, 从宏观角度对政策过程进行了分析, 具有一定 的理论指导意义.
对系统决策模型的评价
• 避免了传统政治学将政治制度当作政治分析的起点以及行 为科学将单纯的政治行为当作分析的基点, 更有利于把握 政治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 政策分析模型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 政策产生的原因, 认识和分析其社会效果, 思考和预测其未来发展.
• 政策分析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 角度, 为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17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17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17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1. 公共政策的决择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的过程。

A. 合理化B. 合法化采纳C. 有序化D. 排列组合正确答案:B2.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A. 改进政策制定B. 促进经济发展C. 加快实现社会繁荣D. 促进社会和谐满分:4 分正确答案:A3. 1977年中国决定废止大学招生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统一考试制度属于()A. 风险型政策B. 竞争型政策C. 确定型政策D. 不确定政策正确答案:C4. 停止执行某项公共政策,属于()。

A. 功能的终结B. 组织的终结C. 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D. 以上都不是满分:4 分正确答案:A5. 通过逐步减少对公共政策的投入、减少公共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达到完全终止公共政策的目的,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 替代B. 分解C. 合并D. 缩减正确答案:D6. 政策宣传在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中属于()A. 核心概念B. 次级概念C. 主要概念D. 边际概念正确答案:B7. 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A. 招聘制度B. 奖惩制度C. 听证制度D. 考任制度满分:4 分正确答案:C8. 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A. 头脑风暴法B. 德尔菲法C. 脚本写作D. 个人判断法满分:4 分正确答案:C9.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A. 全民公决B. 委员会制C. 行政首长负责制D. 个人负责制满分:4 分正确答案:C10.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了一通,而未被转化为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A. 政策表面化B. 政策替换C. 政策缺损D. 政策扩大化满分:4 分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 1. 恰当的公共政策执行的方法包括()。

A. 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方法B. 利用诱因、正确激励的方法C. 上下一般粗的方法D. 耐心说服、正确引导的方法满分:4 分正确答案:ABD2. 政策终止是由于()A. 政策功能的消失B. 责任与权利的解除C. 组织的缩减或撤销D. 新政策的开始满分:4 分正确答案:ABCD3. 公共政策评估的具体标准包括()A. 政治标准B. 经济标准C. 道德标准D. 技术标准满分:4 分正确答案:ABCD4. 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A. 决策方案的提出B. 法制部门的审查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满分:4 分正确答案:BCD5. 属于公共政策问题认定范畴的有()。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理论与政策的关系
完美的理论,一旦落实在政策上就有可怕的后果,是否“理论就不完美?” 不完美得理论一旦落实在政策上就会导致适当的结果,是否“理论就是完美的”? 完美的理论、可怕的政策 阶级分析理论非常完美 ——运用这种理论制定的政策却非常可怕:把所有的人都分成不同的阶级,并对其进 行区别对待。 人性恶的理论,也似乎非常完美 ——运用这种理论制定的政策也非常可怕:把人看成是恶的,人越恶,越有利于历史 发展

2004年3月21日,长春市宣布:对进该城市的农民 工子女,由各城区教育行政部门本着就地就近原则, 负责安置入学,所交费用与城市居民子女相同。同 时,市政府废止原“对农民工子女收取非本学区学 生学费”的规定。 长春市副市长崔杰:农民工在所在城市纳税,有权 享受国民待遇。在农民工所缴纳税款中,已包含教 育行政事业性收费,因此不应让农民工再额外承担 不合理的教育支出。
不完美的理论、适当的政策

男女平等理论、男女不平等理论:完美吗? 男女在生理、能力、习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也有很多类似的地 方 有些公共政策需要男女有别:征兵,即使需要女兵,也很难完全实现男女完全一 样 绝大多数公共政策不能以男女有别为基础,否则对女性的歧视将越来越制度化。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你是否同意开征房产税? 她(他)为什么不再爱我了? 地板黄色好还是褐色好看? 是否应该严格限制第二套房的贷款比例?
你为什么爱我? 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 崩溃中~~
非官方参与者

02公共政策分析

02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的职业化是指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咨 询公司、大专院校中从事专门的政策分析或政策研 究活动。 必需满足一些基本条件(1)必须有专门的教育培 训机构或项目。(2)在工作描述中,必须有某种 表示这种职业的工作,这样的描述可以是律师、医 生、政策分析者等等。(3)必须有那些从事这一 职业的人自己的组织或专业行会。(4)必须有一 种明确的或被认可的职业理论。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
它认为,应该通过市场机制,依靠个人而作
出大部分的 社会决策,然而市场是有缺陷的,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政府来补充 或取代市场机制。
(二)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假设,政治行为者个人都被自
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 动方案。
(三)新制度学派 它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作
1、学术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初步建立起中
国政策科学的理论框架 2、学术交流日趋活跃,学科制度化建设初具 规模 3、政策科学逐步在高校扎根,人才培养形势 喜人 4、政策科学知识的应用已经起步,政策科学 的产业化的广阔前景开始展现
(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存在的主
要问题 1、政策科学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得不 够 2、政策科学的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3、政策科学的制度化或学科的组织 化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4、对现实政策问题的研究不深
二、政策分析的定义
对于政策分析的界定。国内倾向于采用
邓恩等人的次广义的政策分析概念。即, 政策分析: 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 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 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 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三、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 1、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

(二)政策分析职业化的现状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1.什么是损益分析?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效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答:政策调整、政策控制、政策监督5.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三、论述题(共20分)请你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2.公共利益答:公共利益是指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

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1)具有“公共性”。

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

(2)具有合理性。

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作为代价的,因此立法机关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

(3)具有正当性。

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立法机关,尤其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

(4)体现公平性。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正义和公平。

3.社会利益答: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

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

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4.利益选择答:利益选择是指政府对利益的分配是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目的性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来自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机制的制度分析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输入机制的制度分析
化 的过 程 ;而德 洛 尔 则从 广 义 上把 它 理 解 为 整 个 公共
对 目标 群 体 的 利益 产 生 直接 的影 响 ,这 里 还 有 一 个将
政 策 意 图转换 为政 策 行 为 或政 策 结 果 的过 程 即 政 策 执 行 的过 程 。与此 相 适 应 , 整 个 政 策输 出过 程 中 , 过 在 通 政 治 文化 的桥 梁 作用 ,政 策输 出所产 生 的政 策 结 果 会 进 一 步 反 馈 到 政 策 制 定 系 统 即 形 成 政 策 反 馈 回路 , 并 对 政 策 制定 系 统 的未 来 政 策行 为 产 生影 响 。 由 以上分 析 可 以 看 出 .整 个 公 共政 策制 定 是 一 个 动 态 过 程 , 它 不 仅 仅 是 一 项 决 议 .而 且 包 括 目的 、 “ 计 划、 规划 以及 实 现 它们 的程 序 ” 在 政策 过 程 诸 阶段 中 . 。 政 策输 入无 疑 是 一个 极 其 重要 的 阶段 。一 项利 益 要 求 如 果 不 能 顺 利 地 通 过 政 策 输 入 途 径 到 达 政 策 制 定 系 统 , 么 它们 永 远 也 不可 能 得 到满 足 。就 此 而 言 , 究 那 研 政 策 输 入 过 程 中利 益 表 达 和 利 益 综 合 的 特 征 以 及 方 式 、 径 就显 得 十 分 重要 。结 合 中 国 的实 际情 况 . 文 途 下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1 0分 代 公政输机的良新
。 齐 明 山 陈 虎


问题 的 提 出 : 当代 中 国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过 程 分
把 有效 的 利益 要 求 转 换 为 权 威 性 的 公 共 政 策 的过 程 . 这 是政 策 过 程 的核 心 。公 共 政 策 出 台 以后 并 不 能 立 即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案例三篇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案例三篇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案例三篇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案例一篇本案例取材于《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23〕10号),内容是国务院针对近日部分城市房价恶性趋势反弹的现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以维护和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下是运用公共政策学对于这项通知的案例分析:一、政策本质和特征此案例中,国务院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状况,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这一政策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以加强房价的监管和控制,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而此项通知经由国务院进行发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它一经发布,便体现着国家意志,是政府对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恶性发展现状态而执行的强制经济政策干预手段。

二、政策系统的构成及环境政策系统的构成: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能够对我国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因此,它作为这项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发布者,是此项政策的直接主体,在政策系统上属于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组织和领导着整个决策过程,并对最终这项通知进行发布执行。

与之对应的是作为政策客体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这些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是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时所指向的对象,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它们之间在市场监管和住房问题上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利益需求。

这些政策客体在政策系统中属于政策执行系统,在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后,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按照各自的分工,根据通知要求自主开展工作,以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

(二)公共政策的学产生的根源



真正的政策科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 学者药师寺泰藏指出,公共政策运动和公共 政策科学之所以诞生在美国,是三个根源。 行为主义的盛行 社会问题的增多 政策替代文化
(三)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在公共管理领域崭露 头角,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成为各国学界和政界共同关 注 的当代公共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富有成果和充满活力的新 研 究领域。 1、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国际和国 内问题,公共政策也面临更多挑战。 2、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世界改革浪潮的推动,公共政策 的功能和作用凸现。 3、“脑库”的价值 4、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
7个“一号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 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 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 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 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 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 词——“五个一号文件”。
7个“一号文件”
8、宏观分析方法: (叶海卡· 德洛尔)
一个是普通的公共政策分析在微观问题上的有 效和在宏观问题上无效的矛盾;
现有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知识与“行动中 的见解” 之间存在的差异矛盾。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4)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和方法
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3、实地研究 4、非介入性研究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政策学的社会背景
(一)公共政策研究的起源


中国:
重视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朴素政策思想 重视智囊制度 历史上留下与政策和政策研究相关著作

公共政策概论2

公共政策概论2

一、名词解释扁平式组织: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非正式评价: 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P138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P68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P7)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P63公共政策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基于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基于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基于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基于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动计划。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

利益集团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组成的社会群体,其代表着一定的利益诉求,通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来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目标。

本文将通过对三个典型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揭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

二、第一个案例: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是中国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举措。

在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多个利益集团的行动。

首先,企业利益集团追求最大化利润。

在环境保护政策下,企业需要进行环境整治和减排工作,这会增加企业成本。

因此,一些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减少环境投入,甚至违法排污,以此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次,环保组织与公众利益集团追求环境保护。

环保组织通过调查研究、发起环保活动等方式来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公众利益集团也会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通过舆论监督、举报等途径来保护环境,维护自身的生态福祉。

同时,政府在环境保护政策中既有监管者的角色,又有投资者的角色。

政府需要从中协调各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平衡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同时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第二个案例:医疗改革政策医疗改革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医疗改革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也显现出来。

首先,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利益集团追求利益最大化。

医疗机构通过提高药品价格、开展高额医疗服务等方式来获取更多利润。

从业人员也可能通过“非理性医疗”等行为来获取经济利益,加剧患者负担。

其次,患者群体也是一个重要的利益集团。

他们在医疗改革政策中追求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2)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2)

公共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激发机制: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整个事件),该事件把例行的通常问题转化成一种普遍的共有的、消极的公众反应。

公众反应反过来成为政策问题的基础,而政策问题随之引起触发事件。

当一个事件把一种消极状况催化为要求变化的政治压力时,就会因触发机制的持久性而发生性质改变。

2.政策执行客体:政策执行客体又称政策目标群体。

政策目标群体是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

目标群体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一定的公共政策通常是以一定的公共团体作为政策诉求的对象。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政策能否成功,并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一相情愿,它与目标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

3.公共政策学习:依赫克罗的观点,学习就是政府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新形势的反应;政策学习被视为一种由政策制定者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足为了应对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变的行为。

当环境改变时,政策制定者要让其政策成功,就必须适应这种改变。

4.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能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政策工具概念往往与政府工具、管理工具、治理工具、政府手段以及政策手段、政策机制等术语相关联。

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执行过程中为取得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技术或途径,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5.政策调整: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评估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系统、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6.公共危机决策:公共危机决策也称为非常规决策,它是相对于常规决策而言的,是指决策问题不常出现,或者决策情景变化无常,难以事先规定解决方案和决策程序的决策,因而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

通俗地说,公共危机决策就是在有限的时问、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心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一出现预料之外的某种紧急情况,为了不错失良机,而打破常规、省去决策中的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应急决策。

公共政策学形考二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形考二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形考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加州大学入学政策调整案例背景介绍: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以下简称UC)是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拥有10所校区和290多所研究单位,是美国最大的研究型大学系统之一、UC系统以其学术卓越和多元文化而闻名,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申请入学。

然而,由于申请人的增加和有限的入学名额,UC系统面临着入学政策调整的挑战。

案例概述:UC系统在近年来遇到了申请人数激增的挑战。

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UC系统的申请人人数增长了超过68%,远远超过了该系统的扩张能力。

由于名额有限,UC系统不得不面临拒绝大量合格的申请者的问题,这引发了一系列公众争议和质疑。

案例分析:UC系统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入学政策调整。

首先,UC 系统增加了在-state学生的名额。

根据新政策,如果申请人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他们有更高的录取比率。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加州州民更多的机会进入UC系统,以满足州内人才需求,并促进州内经济发展。

其次,UC系统还增加了对于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计划。

根据这一政策,如果学生的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他们可以免除学费,并获得额外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经济困难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促进社会公平。

另外,UC系统还增加了一系列招生标准,如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分数、个人陈述等。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体录取质量,确保录取的学生具备足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评价和建议:UC系统的入学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申请人数激增的问题,并改善了入学的公平性。

首先,增加在-state学生的名额有助于满足加州州内的人才需求,并提高加州州民的受教育机会。

其次,增加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计划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并让更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对于其他州和国际学生,这些政策可能会带来不公平的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更低的录取率。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87.5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87.5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87.5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7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政策执行前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带有预测性的评估,应该注意的事项不包括以下哪项():( D )A.准确把握问题、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B.重视对政策效果的事先评估C.决策模型的合理性D.政策的可行性2.政策方案可比的条件要坚持两条重要原则,即政策的():( A )A.完整性、统一性B.完整性、预测性C.预测性、统一性D.预测性、最优性3.不同备选政策方案的比较应满足以下可比条件():( B )A.政策收益的可比性B.政策模型的可比性C.政策费用的可比性D.时间的可比性4.公共政策方案收益性角度分析,政策的收益的性质必须可以比较,如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是指方案收益的()方面。

( D )A.量B.预测C.执行D.质5.为了对各个方案进行政策费用的比较,费用的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下哪项不包括在内():( C )A.构成B.计算方法C.数目D.计算单位6.公共政策问题是()的必要行动。

( B )A.个人B.政府C.企业D.社会团体7.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充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注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要求时,公共问题就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 A )A.整体社会发展B.经济发展C.文明进步D.社会制度创新8.以下各项对公共政策问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已被大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B.其是指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C.是主观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D.通过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的问题9.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是一个()过程,多方面在相互冲突中获得平衡。

( D )A.冲突B.协商C.压制D.博弈10.现代政策制定体制不包括():( B )A.决策系统B.监督系统C.智囊系统D.信息系统11.政策制定集团结构不包括():( D )A.知识结构B.年龄结构C.能力结构D.性别结构12.()是基本的政治力量,在制订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2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政策议程

2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政策议程
/g/20090811/01386597112.shtml
一位在深圳某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负责找地的人士:“双方会提前签好协议 ,约定一个土地保底价,假如拍卖的保底价是4000元/平米,但最后实际拍 卖价格是7000元的话,如果仍是该开发商拍得土地,政府便将3000元差价归 还,若由其他开发商拍得,这3000元的差价,便按比例分成,多数情况是政 府与开发商四六或三七,甚至五五分的。” 而对于地王现象,“有些地王是假的,参与前期开发的开发商去拿地,都会 提前跟政府协商签好协议的,外界看到的成交价并非开发商的实际拿地价。 ”他表示,如果是别的开发商拍走的话,多出部分便按比例分成,如果是自 家高价拍下来的话,政府再私下返回多余部分给开发商。 另一家中型开发商专门负责在珠三角拿地的人士:会尽可能去劝退来报名参 加拍卖的其他开发商。“前期没做贡献,就不要来抢地了,如果实在无法阻 止外来者,最后被别的开发商买走的话,便按上述比例来分成。”
“在我看来,议程是罗列了一些主题或问题的清单 ,这些问题或主题是政府官员和政府以外与官员有 密切往来的人们在任何给定时期内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官员应该关注的众多问题中,它们实际上真正 认真解决的是其中的一些问题而不是另一些问题。 因此设定议程的过程就是将所有问题中真正成为关 注焦点的问题筛选到列表中的过程。”(约翰·金 登)
外部推动模式
问题由非政府的组织提出,接着充分扩展,首先成为公众议程, 最终进入正式议程。
政治动员模式
政治领导创建一个政策,但要求广大公众对政策的实施基于支持 ……关键问题是将议案从从正式议程推广到公众议程。
内部推动模式
问题在政府内部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团体内部提出,接着向关心 该问题的团体扩展,以求对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直至将议案列 入正式议程。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2)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2)
3、符号类比:分析人员试图在既定的问题情势和某个符号之间发现相似的关系。例如,通常在各种不同的伺服系统(温度计、自动导航仪)和政策过程之间进行符号类比。调适的模拟过程被看作来自环境的连续的反馈。 4、想象类比:分析人员完全自由地在问题情势和一些想象的状态之间探寻相似之处。例如,国防政策的分析人员,有时候使用想象类比法来对核攻击防御问题进行构建。
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用来提高对相似问题的认识的方法。 从广义来讲,是指相似性调查,它有助于分析人员在政策问题构建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法。 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不能认识到有些新问题其实只是伪装的旧问题,而旧问题的解决经验中可能包含新问题的潜在的解决方案。
1、个人类比:分析人员想象自己与其他利益相关人一样,以同样的方法面对问题情势。 2、直接类比:在直接类比中,分析人员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问题情势寻找相似的关系。如,在对吸毒问题进行建构时,分析人员从传染病控制的经验出发直接进行对比。
例如:
在上例中,车辆的过桥数量就可能与过桥费的价格有关。这种关系通常是反向的关系,即过桥费越高,过桥的车辆数越少。若单位为百万元,假定年过桥需求量Q与过桥费之间的关系是: Q=30-P 所以五年内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分别为: TR=P×Q=P×(30-P)×5=150P-5P2 TC=F+C×Q=1000+0.5×(30-P)×5=1075-2.5P 由TR=TC有:150P-5P2=1075-2.5P 求解得:P1=11.06(元),P2=19.44(元)
例:
某地方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新桥,总成本是10亿元,要求五年收回投资。假设每次过桥的维护成本是0.5元,年过桥量为2000万车次。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考虑车型的大小,求每次过桥应索取多少元才能刚好收回投资和维护成本,达到盈亏平衡? 解:P=F/Q+C =10/1+0.5 =10.5(元)

《公共政策分析》平时作业2

《公共政策分析》平时作业2

《公共政策分析》平时作业2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学历教育《公共政策分析》平时作业一、单选题1.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C )A.公共政治事务B.公共经济事务C.公共文化事务D.社会公共事务2.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C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C种花花香扑鼻 D排污水3.在我国政策实践中,(A )经常成为替代社会福利的价值标准。

A综合国力 B GDP C效率 D公平4.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途径(C )A政府 B市场 C社区 D第三部门5.全球公共政策表现的公共趋势不包括( A )A 政府越来越重要 B市场化趋势C第三部门重要性增强 D社区角色变迁6. 下列属于“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是:(A )A效益分析条件分析 B经验分析抽象分析C比较分析因果分析 D试点分析经验分析7. 除(A )外,其他的都是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A最大可能法 B后悔值法C乐观系数法 D大中取大法8. 系统内部各部分不可分割,内部任何一个要素改变都会引起其他要素改变,这体现了(B )A系统的相关性 B系统的整体性C系统的目的性 D系统的适应环境性9. 渐进决策模型不包括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除了(C )A按部就班原则 B稳中求变原则 C目标导向原则 D积少成多原则10. 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林德布罗姆的“渐进主义精神”的是( B )A新政策应力求尽善尽美 B优先考虑“保守疗法”C政策分析应当依赖于理性分析D政策过程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11. 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套信仰体系是指(C )A.信仰形态B.信念形态C.意识形态D.意志形态12.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不包括(C )A.政治领导B.危机事件C.游行活动D.传媒曝光13. 罗威对政策问题的分类主要有三种类型,以下哪项属于这三种类型之一(D )A.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B.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C.管理型问题D.再分配型问题1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共决策体制的组成部分(A )A组织系统 B决断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15. 以下几项属于政策方案研究途径的是(C )A政策方案规划是政治环境适应公共政策的过程B政策方案规划是分析政策方案的结构思考过程C政策方案规划是发明政策方案的过程D政策方案规划是考验可用性的过程二、多选题16.下列哪个是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 ABCD )A社会福利 B效率与公平 C民主 D社会稳定17.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括:( ABD )A系统模型化 B最优化分析 C可行性分析 D综合评价18. 价值评价的主要原则包括( ABD )A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C兼顾与需求的统一D择优与代价的统一E合法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9. 统计抽样分析中任意抽样常见的四种方法是(ACDE )A单纯随机抽样 B灵活随机抽样C机械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E整体随机抽样20.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包括(ABD )A制度分析模型 B集团分析模型C精英分析模型 D完全理性决策模型21. “社会收益最大化“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AC )A如果支出大于收益,某项公共政策就不能实施B如果支出小于收益,某项公共政策就不能实施C在政策选择中,决策者所选择的政策所创造的最大化收益必须大于支出D在政策选择中,决策者所选择的政策所创造的最大化收益必须小于支出22.政府议程的阶段包括(ABCD )A.政府界定B.规划议程C.议价议程D.循环议程23.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出发机制有(ABCD )A.政治领导B.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媒体曝光24. 狭义的公共政策合法化包括(ABC )A.合法的决策主体B.合法的决策程序C.合法的决策内容D.合法的决策结果25. 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有(ABDE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C. “无---有”对比分析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E. “有---无”对比分析。

2018年江苏开放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

2018年江苏开放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

2018年江苏开放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评阅教师第次任务共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公共政策分析》形成性考核作业2(4-6单元)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A )是指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含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分析D.政策评估2、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这指的是( A )。

A.政策执行B.政策制定C.政策议程D.政策评估3、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是D.享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7、( B )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A.政策制定B.政策议程C. 政策分析D.政策出台8、( C )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A.政策监控B.政策变迁C.政策评估D.政策分析9、为了实现政策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指的是( D )。

A.政策评价 B.政策执行C.政策预测D.政策监控10、公众对政策的监控主要是通过( C )的形式实现的。

A.新闻媒体B.政策评价C.社会舆论D.政策监督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AC )。

A.事前评估B.事中评估C.事后评估D.执行评估2、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主要有(ABCD )。

A.“自上而下”途径B.“自下而上”途径C.“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D.工具选择途径3、一项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以下因素(AB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者不是“经济 人”,而是“行政人”,他们所拥有的是介 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并且其决 策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不可 能而且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转而追求次优 或令人满意的政策方案.
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 在信息获取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
渐进模型的优点:
• 渐进模型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而产生 的持久性后果.
• 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使决策 更具包容性.
• 渐进模型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
渐进模型的出现有其实际基础和理论依据, 当前各国政治几乎都呈现一种渐进的趋势.
渐进模型的缺陷:
• 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倾向,安于现状,缺乏 创新性,只适合与稳定的社会环境,不适合 社会变革的需要.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相关理论
•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 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是在对现实经验深入分析的 基础上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 模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 • 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要素
逻辑体系
假设条件
核心概念
基本命题
理论模型的认识论意义
(保守主义倾向) • 沉淀成本. • 政治上的可行性.
渐进模型的特征:
• 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 策要有承继性.
• 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 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注意反馈
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林德布洛姆:
• 按部就班原则 • 积小变大原则 • 稳中求变原则
西蒙认为,人是追求理性的,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但一 些因素——如心理因素和客观外界条件,可能限制“经济 人”“完全理性”的实现,因而现实中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 “行政人”.
• 最优解 or 满意解
具有有限理性的决策者不能获得政策问题的“最优解”,而 只能追求“满意解”.
二、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最优决策应具备的条件:
• 将决策行为视作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 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明确的、始终一致
的价值偏好. • 决策过程中不受时间等政策资源条件的限制.
传统理性模型面临的困境:
• 决策目标并非单一、明确和绝对,而是多元、模糊 和相对的.
•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 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为什么决策是渐进的?
渐进政策
政治原因:政党意 见趋同且渐进改变
技术原因
社会价值原因
渐进模型的基本假定:
• 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 • 决策者能力有限. • 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 • 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
• 作为决策者的人存在理性缺陷,其决策行为往往受 到个人偏好、性格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 作为决策者的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 决策中所面临的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 • 决策总会受到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条件的限制.
传统理性模型受到质疑与批判:
• 美国学者西蒙认为,传统理性模型从“经济 人”假设出发以逻辑推理方式确立的规范性 政策理论无法解释现实中的政策制定过程.
政策分析模型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传统理性模型起源于以“经济人”假设为前 提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传统理性模型认为,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行 为,实现目标有多种途径和手段,而决策者 能够依据综合完整及全面的信息作出理性的 决策,即选择达到目标的价值最大化方案.
传统理性决策的具体步骤:
• 面对既定的政策问题. • 确定决策目标. • 提出所有能够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 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 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 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全面而纯粹的理性, 传统理性模型带有“乌托邦”的色彩,只是 一种理想的追求,缺少实践的基础.
• 无法实现不等于没有意义. 人们总是在追求 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因此,传统理 性模型的思想价值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肯定.
• 传统理性模型成为其后许多政策分析 模型的理论出发点.
• 注重短期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 不适用于政治性和战略性决策 (诸如人口膨胀、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社会动乱、战争爆发等).
• 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解释模型来 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
• 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使人们从 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现实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 动规律,从而使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得以凸现.
• 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为 研究者指明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顺序.
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与背景的决策者面对同一决策 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 在方案设计阶段,人们无法也并不试图找出所有
可行性方案,而是寻找尽可能多的决策方案.
• 在方案选择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
的提出顺序有关.
三、渐进模型: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
补充和修正.
• 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 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 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分析问题﹑明确目标﹑提 出方案﹑优化选择等),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 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对理性主义的修正与抛弃
1.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有限理性 模型.
2. 查尔斯·林德布罗姆(Charls Lindblom): 渐进决策模型.
• 对理性主义政策模型的批评构成了政 策模型发展决策追求最优解还是满意解?
• “经济人”or“行政人”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 政策分析模型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 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其社会效果, 思考和预测其未来发展.
• 政策分析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 角度,为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二、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三、渐进模型: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四、精英理论模型: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五、团体决策模型: 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六、系统决策模型: 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七、小组意识模型: 源自凝聚力的群体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