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辅导讲义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抒情散文阅读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抒情散文阅读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5d7252a0116c175e0e4862.png)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抒情散文阅读新人教版一、学法指导读散文关键点:(1)明确描写对象及其特点;(2)关注题目和文章抒情议论句,明确文章主旨(情感和感悟)★考点一:行文思路分析一样来说,抒情散文的结构形式差不多上分为三个部分:①在文章开头引出写作对象;②在文章中间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③在文章的末尾通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来揭示生活哲理。
★考点二:选择文本的有用信息,能对指定的文本准确地概括其要点。
方法指导:①分点答题,多答几点;②圈划原文关键语句(写作对象的外在形状和内在品行) ,依照这些词语来作答。
★考点三: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分析方法指导:①抓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②句子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先指出修辞方法。
★考点四: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赏析句子)方法指导:①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②常用的表现方法: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抑扬。
答题指导:找出修辞方法等切入点+具体分析句子+体会作者情感或分析事物品质。
★考点六:把握文本所表达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二、文段阅读(一)向一棵树鞠躬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平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明白它在那儿堆了多青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儿,将就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事实上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舒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势,却展现了顽固坚强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俯视着那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因此喜爱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能够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义-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589d455270722182ef791.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义-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课前一开心考试的十种“死法”:1、老师不打招呼就考试,居然考得不错,意外死。
2、考试前怀着隐隐期待,兴奋死。
3、一考完就想知道自己成绩,好奇死。
4、期末考试后放长假,憧憬死。
5、因为考试,音体美全部被语数外代替,遗憾死。
6、明天又要考试,还没复习好,焦虑死。
7、一次考场失利,使我领悟到我只是未成功,并未失败,哲理死。
8、一次成功的考试,使我领悟到上帝只会保佑成功的孩子,明白死。
9、忽然发现,考试是通往世界的尽头和冷酷仙境的通关密语,解开它们,自豪死。
10、遇到不会做的题,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全身通泰死。
知识梳理阅读思路: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是所有阅读要点的综合运用思路整理——规范的表达赏析——①选词/修辞②对象的特征(先外后内)③作者情感/读者共鸣金题精讲题一:冬日香山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散文阅读点拨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散文阅读点拨](https://img.taocdn.com/s3/m/e64ece1e58fb770bf78a553f.png)
散文阅读点拨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三大类,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下文准备了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二、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三、概括文章主题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2、方法(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
人民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景篇》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民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景篇》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aad5d6e2bd960591c67747.png)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阅读法。朗读-联想和想象-描绘-品味-记诵
2.赏析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3.感悟法。注意结合具体诗文,感悟引申,学以致用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多个方便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分层次背诵,议论,抒情,拓展延读。
三,《与朱元思书》安排1课时。第一环节,听一听,明确本节课的自读课本(1)群体自读(2)理解大意与情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并数度成语
第二环节;说一说,谈谈个人对文本的整体认知;第三环节:议一议,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第四环节:看一看,欣赏个人及小组的学习成果;第五环节:背一背,感受本文的音乐美;第六环节:读一读,加深对吴均语言风格的理解
2.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3体会情境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是恰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4.引领学生进入美景并欣赏美景,通过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景物,品味情感,能诵读成咏
5.紧扣抒情议论句,揣摩景物描写句
课时安排
一,《三峡》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再读细品,分组学习不同段落,要求通过想象画面,概括景物特点。创意朗读,选择自己喜爱的季节,有感情地朗读相应语段。拓展阅读
二,短文二萹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一环节,初读知“音”学生齐读《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要求读准字音;第二环节,再读赏“景”,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语句,背诵全文。导入《记承天寺夜游》,感文中之境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三读悟“情”,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开展创意朗读活动,促进对情感的理解。师生讨论朗读方法;第二环节,延读通“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名师讲义,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名师讲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67da55de80d4d8d15a4f8b.png)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开篇语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冯骥才:趣说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从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知识梳理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阅读思路:金题精讲题一:冬日香山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5散文二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5散文二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9eaa3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5散文二篇教案15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研究《永久的生命》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XXX的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
在口腔后方的两侧。
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去罪过、积、耻辱等。
3.作者简介XXX,原名XXX。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XXX,次年到XXX工作,并开始以“XXX”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XXX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朗诵课文,学生听读,留意读音,并勾勒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砚树模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砚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换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返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涓滴不克不及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6d927475a8102d277a22f36.png)
12 . 第 ② 段 写 太 阳 花 的 美 丽 时 , 是 如 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 (6分)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
如何进行侧
面描写: 法
表现手
13.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太阳花的世 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 界”? (6分) 事物特征
14.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 迪?(写出两点即可) (2分)探究主旨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12.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的? (6分) 答:正面描写:从形态、色彩及变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 描写;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生动描写。 侧面描写:写最不爱花的人也被深深吸引,以衬托(或 突出)太阳花的美丽。
四 题型归纳
(四)表现手法类
应试策略:搞清对象,抓住特点,准确判断
具体方法: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以物写人是象征, 褒贬不一是抑扬,另写它物有衬托;抒情表意巧 借景,托物言志是常情。都是为了突出此景物的 某一特征,使形象鲜明。 (3)答清所用表现手法表达的情、理、趣。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四 题型归纳
(三)概括特征类
应试策略:分析语境,找准词语,概括要点
具体方法: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
(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 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 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实战演练 【探究事物特点】
《枫叶礼赞》 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三 题型归纳
(一)内容概括类
应试策略: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要点
具体方法:化整为零,概括段意。 找每一 段落的“关键句”或“中心词”;中心句 (起始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过 渡句;指代词。 提醒:写景状物类写作顺序一般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练习【2】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练习【2】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26fb5581b6bd97f19eac0.png)
学科:语文专题: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题1: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章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8d4a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4.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章节知识点总
结
本文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
以下是每章节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写作水平的提高
- 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 研究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第二章:我的家园
- 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 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俗
第三章:记叙文
- 研究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 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范文
第四章:记叙文选粹
- 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作品
- 研究分析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五章:夹叙夹议的文章
- 研究夹叙夹议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 阅读和分析夹叙夹议文章的写作手法和逻辑关系
第六章:夹叙夹议的文章选粹
- 阅读和欣赏夹叙夹议文章的优秀范文
- 研究分析夹叙夹议文章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第七章:议论文
- 研究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 分析和撰写有关热门话题的议论文
第八章:议论文选粹
- 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议论文范文
- 研究分析议论文的观点、论证和论据
第九章:说明文
-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和结构
- 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作品
第十章:说明文选粹
- 研究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风格
- 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说明文范文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辅导讲义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辅导讲义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8e9d0fed630b1c59eeb58d.png)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开篇语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冯骥才:趣说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从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知识梳理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阅读思路:金题精讲题一:冬日香山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课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a7188a1c7aa00b52acbe9.png)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课前一开心考试的十种“死法”:1、老师不打招呼就考试,居然考得不错,意外死。
2、考试前怀着隐隐期待,兴奋死。
3、一考完就想知道自己成绩,好奇死。
4、期末考试后放长假,憧憬死。
5、因为考试,音体美全部被语数外代替,遗憾死。
6、明天又要考试,还没复习好,焦虑死。
7、一次考场失利,使我领悟到我只是未成功,并未失败,哲理死。
8、一次成功的考试,使我领悟到上帝只会保佑成功的孩子,明白死。
9、忽然发现,考试是通往世界的尽头和冷酷仙境的通关密语,解开它们,自豪死。
10、遇到不会做的题,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全身通泰死。
知识梳理阅读思路: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是所有阅读要点的综合运用思路整理——规范的表达赏析——①选词/修辞②对象的特征(先外后内)③作者情感/读者共鸣金题精讲题一:冬日香山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风景之味 11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风景之味 11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700d13169a4517623a357.png)
11 短文二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弄懂句子的含义。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重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辅读资料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齐梁时丹阳秣陵(今某某某某)人,号华阳隐居。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陶隐居集》等。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陈郡阳夏(今某某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朝廷某某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1.生字注音。
夕日欲颓.(tu í) 能与.其奇者(y ù) 2.重点实词(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3.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3)自⎩⎪⎨⎪⎧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自康乐以来(从) 4.词类活用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5.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四、研读课文1.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写 作 学习描写景物 主课件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写 作 学习描写景物 主课件配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23f1ff8c75fbfc67db2f5.png)
第三单元......主课件配套教案...........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物。
..........,.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与联想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欣赏景物,写法指导,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结合例文引路和范文赏析.......................,学写描写景物的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物的方法。
..........,.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教学难点:.....能力.....与联想.....通过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集体评议....。
.......写作实践..,.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2.课时..........,.第二课时学生教学过程:.....一、....景物..导入图片欣赏....陡峭山峰........潺潺小溪....东升旭日二、....写法..指导【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给读者.......................,.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立体.....................,.很多人只习..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
如在写景时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风景之味11短文两篇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风景之味11短文两篇教学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5678a2f5335a8103d22038.png)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疑难探究
上阕总结 作者描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
画面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 的是借景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 抒发为祖国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疑难探究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前一句总括上阕的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后一句启下,展开对历史英雄的评论,抒发作者的抱负.这一 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精读细研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
的特点?
美.
2.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山之高 水之净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从静景转入动景
精读细研
3.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它们组织起
疑难探究
8.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 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 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 信和伟大的抱负.
疑难探究
下阕总结
巧妙过渡:祖国河山是这样美好,引得古今英雄竞相为 之奋斗,自然引出下文.
背景资料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 语遭谤,被下御史台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 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 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丰六年十月十 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 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 ”.本文即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
开篇语
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冯骥才: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从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知识梳理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
(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思路:
金题精讲
题一:
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
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
他们不因风
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
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
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
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
山路寂寂,阒(qù)然无人。
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
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
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文章第②~④段描写了冬日香山的主要景物特征及其给人的感觉,仔细阅读文章,补全下面图表的内容。
2、仔细阅读第⑤段,在作者的笔下,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春夏秋的香山又给人什么样的美感?题二:
山的图腾
①一到西宁,便感觉到青海山川的不同凡响。
这里的奇峰峻岭和条条深邃的沟壑,使我的心灵受到阳刚的洗礼,引起我精神上的强烈震撼。
②那天我们乘车沿山谷间的栈道盘旋而去寻觅黄河的源头时,只见山路侧旁皆为红色的高山峻岭。
车子行驶于其中,如同盘旋在燃烧的火焰之中,让我内心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
友人邓友梅在途中看见山上耸立着的一块充满曲线美的红石时,诙谐地喊道:“看呐!那是诗人舒婷在山巅上向大地吟唱她的新诗呢。
”这个比喻可谓天衣无缝,因为那天舒婷刚好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亭亭玉立之姿,颇像峰顶上那块婀娜多姿的红石。
舒婷没有反驳,她看着窗外的大山,自语道:“人在旅途中,已是美的享受。
”她的喃喃之语道破了高原上红色大山诱人的奇丽与娇美。
③我也沉醉于大山的遐想之中:我曾游历过美国西部的“红石山国家公园”,那儿的地质地貌与这儿红色山峦极其近似,但是从气魄上来衡量,“红石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那就如同一匹孤驼与一条绵延无尽的棕红色的驼队之分。
这是远古天崩地裂时,天地造物之神,让大海沉沦地下,让红色高山凸起于东方大地上的杰作。
它诱惑一切游人的想象,因为这里不仅有友人戏言的“舒婷读诗”,还有纯天然的“亭”、
“台”、“楼”、“阁”;如果将它和时代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这层层叠叠耸立于云间的山峰,有的像原子弹爆炸后升腾起的蘑菇云,有的像是一条条虹鳟鱼遨游于太空……其形之怪,其貌之绝,真是让我目不转睛,直到我双眼酸涩时,才愿意眨一眨眼皮。
④我询问司机大山的姓名。
他说:“这峡谷叫‘拉水峡’”。
⑤第二座令我为之动情的山峦,当属日月山了。
它古时的名字叫赤岭,但是密密的青稞与碧树绿草覆盖了整座山,凸显出它生命的永恒青春。
间或,可遥见有一束束彩绸,飘逸在山间,导游告知我,那儿是藏族兄弟举行天葬的祭台。
⑥导游的一句话,便把我们带进了原始古老的氛围中:噢!这是到了古代汉、蕃的分界地了。
因而,当汽车向日月山的山脊上攀时,一个古老的故事盘升于我的心头。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就是穿越这个山口进入西藏的。
翻越这座大山时,她因惜别故土,曾拿出父王赐她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八水绕长安”的美景,泪水凄然而下。
此情此景,被奉命来接她的使臣发现,这使臣为驱散她的离情悲楚,偷偷把宝镜换成了石镜。
聪颖过人的文成公主见到石镜后,便将宝镜摔碎了,以示诀别故土、踏进西藏的决心。
她没想到,此举成了日月山之名称的来由——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那颗亮若太阳和月亮般的心,将“赤岭”改为“日月山”。
“日月山”这圣洁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⑦下车后,我无论如何也未曾想到,山顶的风有那么大,我差点被吹了个跟头。
在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到了海拔3520米的青藏高原,它不仅让我倍感寒冷,而且心跳加剧、呼吸急促。
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遥想当年宫廷中长大的文成公主,要经历这般磨砺,该有多么艰难!但她没有退却,而是为了民族和谐和中华大业,毅然迈过了这座山,进入海拔更高的西藏。
⑧我和友人把一路上藏族朋友送给我们的哈达都找了出来,将其系在祭台之上。
这既是向文成公主表示后来人的敬意,也是向日月山献上一份中华的赤子情怀——因为这座日月山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山岳中的精灵了!
⑨青藏高原的山,是迷人的。
西行路上,我在与大山无数次的对视中,心灵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陶冶。
故而写此文,作为青藏高原之行的永恒纪念。
文章写了两座令“我”“动情”的山,请阅读文章②~⑧段,填写表格。
小结收获
梳理思路,感知形象
勾画文章勤动笔,条理清晰有章法。
提取要点不遗漏,依据文本巧概括。
每课一积累
每一条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
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坚持下去,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1、
2、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春夏秋的香山的美感是妩媚、丰腴、绰约。
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