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理论课件 PPT

合集下载

色彩体系PPT课件

色彩体系PPT课件

19世纪,印象派画家有揭示了自然 界的光色变幻规律,建立了系统的 条件色色彩体系
2.条件色色彩体系
保罗·塞尚
伯吉勒酒吧
马奈
马 奈
莫奈《日出·印象》
睡莲
《干草垛》
20世纪初,随着后印象派的出现和 发展,开始建立起主观色色彩体系, 对现代画派和近现代绘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前代的艺术大师通过艺 术实践和研究,对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造型规律与法则、色彩的情 感性等研究都达到了完美和较高的 学术层次。
亚威农少女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红黄蓝》
《下楼的裸女》
杜尚
《I·H·O·O·Q》
回顾: 色彩理论与实践体系
1.固有色色彩体系 2.条件色色彩体系 3.主观色色彩体系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0
3.主观色色彩体系
《向日葵》
凡·高
《戴草帽的自画像》
凡·高
星期日下午的大碗岛
修拉
野兽派 马蒂斯
《马蒂斯夫人》
《呐喊》
表现派 蒙克
未来主义 波丘尼《城市的崛起》
《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字》
超现实主义 达利《内战的预感》
永恒的记忆
哥伦布之梦
立体主义 毕加索《格尔尼卡》
弹曼陀铃的少女
色彩理论与实践体系
温溪高中 朱献华
色彩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可追溯到15000 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的绘画遗 迹《受伤的野牛》及我国洛阳东部殷墓 中出土的布质画幔中。在漫长人类发展 史中,色彩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表 达个性情感的绘画语言要素,经过无数 画家尤其是西方画家的探索、实践、总 结与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严谨、科 学的一整套色彩理论与实践体系。

色彩基本原理ppt课件

色彩基本原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70
(5)蓝色
蓝色象征着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严谨。 蓝色就成为现代科学的象征色。它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 蓝与白不能引起食欲而只能表示寒冷,成为冷冻食品的标志色。 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与悲哀。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 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
色彩表达准确
时间:4课时
可编辑课件PPT
64
第三章
色彩心理
可编辑课件PPT
65
色彩的性格
可编辑课件PPT
66
(1)红色
太阳、火焰、热血等; 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幸福等向上的倾向; 原始、暴力、危险的象征。 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红色明度低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 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 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52
邻近色
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从色相环上可以看出,邻近色之间在色相上差别很小,是最 微弱的色相对比。如以邻近色作配合就会感觉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 色相感之不足。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 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之不足
可编辑课件PPT
53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74
色彩的冷暖
可编辑课件PPT
75
是比较这两幅图片,他们分别给你什么感觉?
哪一幅令你感到寒冷?
可编辑课件PPT
76
约翰斯伊藤(JohaunesItten)的十二色相环
暖色
冷色
可编辑课件PPT
77
暖色
可编辑课件PPT

色彩基础理论PPT课件

色彩基础理论PPT课件

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与明度和 饱和度有关。明度高的 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 色彩感觉重;饱和度高 的色彩感觉重,饱和度
低的色彩感觉轻。
软硬感
色彩的软硬感与明度和 纯度有关。明度高的色 彩感觉软,明度低的色 彩感觉硬;纯度高的色 彩感觉硬,纯度低的色
彩感觉软。
象征意义
不同的色彩还具有不同 的象征意义。如红色象 征热情、活力;蓝色象 征宁静、理智;黄色象 征快乐、希望;绿色象
避免使用过于刺眼的颜色
刺眼的颜色会对眼睛造成不适,影响观看体 验。
注意色彩的层次感
通过色彩的深浅、明暗变化来营造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立体丰富。
THANKS
感谢观看
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
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欣赏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可以感 受色彩在空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并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创造宜
人的环境氛围。
05
色彩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
平面设计中色彩运用技巧
色彩对比
01
通过色相、明度、纯度等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增强视觉冲击
力。
色彩调和
02
运用色彩的近似、同一等调和手段,使画面和谐统一,营造舒
中性混合原理及应用
中性混合
基于人眼对色彩的视觉感知原理,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来实现混 合。中性混合不依赖于特定的光线或颜料,而是通过视觉感知来产生新的色彩 效果。
应用
中性混合在色彩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色彩搭配、色彩调和、色彩对比等 。通过运用中性混合原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增强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素。
近似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 要素近似,变化其他的要素。
秩序调和

3色彩季节理论基础(教材幻灯)

3色彩季节理论基础(教材幻灯)
女 性 个 人 色 彩 诊 断
暖 色 带 黄 色 的 色 彩 倾 向
• ——
冷 色 带 蓝 色 的 色 彩 倾 向

色 彩 的 冷 与 暖
——
——




四 季 色 彩 理 论 按 冷 暖 调 子 划 分
四季色彩理论
一、基础知识
1、 冷色感-----阴影、透明、轻、女性、缩小、文静与保守、理智、潮 湿感、流动感、 镇静感、淡、远 。
春季型外貌特征(最易判断)
一、皮肤印象 二、红晕 三、毛发色 四、眼神
五、唇色(只是参考因素) 六、整体感觉
夏季型外貌特征
一、皮肤印象 二、红晕 三、毛发色 四、眼神
五、唇色(只是参考因素) 六、整体感觉
*有些人界于春与夏特征 间,此时要看她的外貌 整体感觉。 *大多数春季人看起来比 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春季人:活泼。 夏季人:相对春文静、平和。 夏季型不易出彩,但是最耐人寻味的、耐看的 *不是冷色系的人,当冷色的(粉、红、绿)色布上来, 非常明显不合适。
2.各季色(布)彩特征
(1)春季型的色彩特征:A 大部分高明度、高纯度 B 所有色都有些黄色调 C 紫色少 D 感觉青春活泼 (2)秋季型色彩特征:A 相对春季明度低、中纯度 B 很饱和的暖色 C 紫色少 D 感觉华丽、成熟
(3)夏季型色布特征:A 高明度、低纯度 B 整体呈现出灰调、蓝调 C 红色多、黄色少 (夏季人穿红色、 蓝紫色很漂亮) D 感觉清爽、明快、干净 (4)冬季型色布特征: A 高纯度、饱和程度非常高 B 整体呈现出纯正感、蓝调 C 抢眼、夺目
b、判断色重量
客人脸上的色彩给人的深浅感。(无法量 化尺度,唯有感觉) *适合季型色布使人的脸与色布在同一平面, 而且会使别人的注意力在脸上。反之则 让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布上。 *个别客人不易判断时,应画上口红并进行 搭配(不同季型的口红+不同季型的搭配) 再进一步判断。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01
02
03
黑、白、灰
无彩色系中的颜色没有色 相和纯度,只有明度的变 化。它们通常用于强调或 中和其他颜色。
特点
无彩色系简约、低调,常 常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 感觉。
应用
在设计中,无彩色系常常 用于背景、文字或细节部 分,以突出其他有彩色元 素。
有彩色系
红、橙、黄、绿、蓝、紫
01
有彩色系中的颜色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属性。
单色搭配
单色搭配是指整个画面只使用一种颜色或同一色系的色彩进行搭配,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种搭配方式通常用于表达平 静、安宁和低调的氛围。
在单色搭配中,可以通过调整明度和饱和度来创造层次感和立体感,避免画面过于单调。
类比色搭配
类比色搭配是指使用相邻的两种或多种颜色 进行搭配,以创造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 这种搭配方式能够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 觉。
应用
在室内装修中,空间混合广泛应用于墙面、地面、家具等的设计与搭 配。在服装设计中,空间混合也广泛应用于面料的染色与图案设计。
04 色彩的心理感受
色彩的温度感
01
红色、橙色和黄色等暖色调通常 会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而蓝 色、紫色和绿色等冷色调则给人 凉爽、清新的感觉。
02
色彩的温度感与人的心理联想有 关。例如,火焰和太阳是人们普 遍认为的温暖象征,而冰和水则 是冷感的象征。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空间感
色彩可以影响室内空间 感,例如冷色调可以使 空间感觉更加宽敞,而 暖色调则可以营造温馨、 亲密的氛围。
舒适度
色彩可以影响人们的情 绪和舒适度,例如柔和 的色调有助于放松和休 息,而明亮的颜色可以 提高活力。
风格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也是 表达风格和主题的重要 手段,例如使用复古色 调可以营造出古典或怀 旧的风格。

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基础

光色原理对于色彩的研究,千余年前的中外先驱者们就已有所关注,但自18世纪的科学家牛顿真正给予科学揭示后,色彩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色彩的由来"自然成为第一命题。

所谓色彩术语,即色彩的专用名词。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一方面是基本知识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阐述色彩原理与规律的必要的中介语言,所以应在开始就作为讲解的内容。

经验证明,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是通过发现差异,并寻找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来实现的。

因此,人类最基本的视觉经验得出了一个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光就没有色。

白天使人们能看到五色的物体,但在漆黑无光的夜晚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倘若有灯光照明,则光照到哪里,便又可看到物像及其色彩了。

真正揭开光色之谜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7世纪后半期,为改进刚发明不久的望远镜的清晰度,牛顿从光线通过玻璃镜的现象开始研究。

1666年,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

他将一房间关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一个三角形挂体的玻璃三棱镜。

结果出现了意外的奇迹: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组成的光带,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一色紧挨一色地排列着,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

同时,七色光束如果再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

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

牛顿之后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告诉我们,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象感觉,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

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

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光、可见光、光谱色要了解牛顿发现的光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还须从光的本质中寻找答案。

色彩构成完整ppt课件

色彩构成完整ppt课件
彩的还原。
3.Lab色彩模式
由照度(L)和两个色度分量a、b组成。L表示照度(Luminosity),相当于亮度, a表示从绿色至红色的范围,b表示从蓝色至黄色的范围。L的值域由0到100
完整版PPT课件
13
1.2.4视觉色彩补偿
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 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 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 制造这种颜色补偿。颜色视觉的生理结构特征,引起 了一些特殊的色彩视觉现象。
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像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都可以直
接进入视觉。
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透射
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所达到的光透射率及
波长特征。
反射光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
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完整版PPT课件
8
1.2知识点
1.2.1色彩的产生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 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 辐射的光波形成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火焰、 电灯等,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所发色光的光谱成分。另一类本身 不辐射光能量,但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反射和透射光能量而呈现 颜色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对色彩成因起主要作用 的是物体的透射、吸收和反射光的功能。

完整版PPT课件
11
1.2.2物体色彩的辨识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 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 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 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色彩构成01-色彩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色彩构成01-色彩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6
• 明度的第一层内容: • 是指颜色本身的明度。在约翰内斯·伊顿所设计的十二色相环中,
我们会发现,黄颜色的明度最高,而紫颜色明度最低,其它各色 基本上是处于灰与深灰之间,属中间明度。
• 明度的第二层内容: • 同一色相的颜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如红颜色中深红、大红等有
不同的明度值。
• 纯度(S): • 纯度表示色相中灰成分所占的比例,用从0%(灰色)到100%(完全
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从中心向边缘饱和度是递 增的。
• 明度(B): • 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0%(黑)到100%(白)的百分比
来度量。亮度为0时即为黑色,最大亮度是色彩最鲜明的状态。
可编辑课件PPT
5.等明度面
孟塞尔色立体等明度面
可编辑课件PPT
19
可编辑课件PPT
20
计算机的表达
PHOTOSHOP表色体系
可编辑课件PPT
21
RGB色彩模式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和蓝三色光按不同比 例和强度的混合来表示。RGB就分别代表着三种颜色:R代表红 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RGB模型是加光混色的模型,用 于光照、视频和显示器。
可编辑课件PPT
15
色立体的表达
• 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色彩体系的工具称为色立体。 • 由色立体显示的色彩结构,有助于对色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
是色彩结构表达的模型。
可编辑课件PPT
16
4.等色相面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等色相面
可编辑课件PPT
17
孟塞尔色立体可等编色辑相课件面P(PT2个色相面)
18
2
色彩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色彩的基础

色彩的基础
• 写实性归纳的构色,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 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 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 进行归纳或限定,如采用分阶法、限色法。
1.分阶法
这是概括提炼最常用的方法。 即对每一个单体的物象确定亮、灰、暗等阶区的明 暗或色彩。每一阶区的色彩纯度、明度不突破此阶区的 界限,并把此阶区丰富的色彩层次,概括为一个整色。 例如对象中色彩的明度差若为九级的话,九级中包 括着1到9个丰富的多差别的层次。而在画面中,我们只 须用1—5—9三个级数的关系来表现1—9个级数的关系, 这1—5—9的关系就是从九级数中提炼出来的。这种 “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提炼方法,可使形象主 体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改变色彩纯度的方法: ★ 掺合黑色降低纯度
★ 掺合白色降低纯度 ★ 掺合灰色降低纯度
★ 掺合互补色降低纯度
纯度基调
将纯色与同明度的灰色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建立 一个9等级的纯度推移,并以此来划分纯度的基调:
★ 低纯度调——由 1—3 级的低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容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的感觉;
★ 中纯度调——由 4—6 级的中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同类色对比:是色相弱对比, 如改变明度、纯度可构成优美 的关系。
对比色对比:是色相强对比,视觉效果鲜明、饱满、丰富。 达到视觉生理上的平衡。
互补色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更丰富、更强烈、更有刺 激性。
色 相 对比
• 同类色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 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如柠 檬黄与淡黄对比、绿与粉绿对比。 同类色对比感觉统一、文静、稳 重等特点。
★ 高纯度调——由 7—9 级的高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强烈、鲜明欢快、拥挤、忙碌的感觉;

《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05
色彩调整与优化方法
饱和度调整方法
增加饱和度
通过提高颜色的纯度,使色彩更加鲜艳、生动。适用于需要突出主题或增加视觉冲击力的场 景。
减少饱和度
降低颜色的纯度,使色彩更加柔和、自然。适用于需要营造柔和氛围或降低视觉刺激的场景。
局部饱和度调整
对图像中的特定区域进行饱和度调整,以突出或弱化某些细节。
明度调整方法
《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色彩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色彩类型及其特点 • 色彩搭配原则与技巧 • 色彩在各个领域应用实例 • 色彩调整与优化方法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色彩基本概念与原理
色彩定义及属性
01
02
03
色彩定义
光作用于人眼后引起的除 位置、形象以外的视觉特 性。
色彩属性
色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如设计、艺术、建筑等,不同领域对色彩的 运用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
实际案例分析讨论
01
案例一
某品牌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分析其如何运用色彩塑造品牌形 象。
案例二
02
03
案例三
某电影海报中的色彩搭配,探讨 其如何通过色彩传达电影的主题 和情感。
某室内装修设计案例,解析其如 何运用色彩营造空间氛围和风格。
功能性分区
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对比, 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 提高空间利用率。
装饰性效果
利用色彩的视觉冲击力, 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立 体感,提升整体装饰效 果。
服装设计领域应用
01
时尚潮流引领
服装设计师运用色彩搭配和流行趋势,打造出引领时尚潮流的服装款式。
02
个性化表达
通过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展现穿着者的个性和品味,满足个性化需求。

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基础一、色彩理论1.1 色彩原理1.1.1 光与色当光线进入三棱镜后,光线会被分离为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自然光是七色光的混合,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分解或者光谱。

红色的波长最长,紫色的波长最短。

1.2 色彩三要素1.2.1 色相色相是色彩的相貌,以波长划分,波长相同则色相相同。

如果把光谱的6种色带首尾相连,可以得到色相环。

在6种基本色相中插入中间色,可以得到十二色相环。

再进一步插入中间色,可以得到二十四色相环。

1.2.2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纯色是饱和度最高的一级。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是最纯的高饱和度的光;色料中红色的饱和度最高,橙、黄、紫等饱和度较高,蓝、绿饱和度最低。

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份与消色成份(黑、白、灰)的比例。

含色成份越大、饱和度越高;消色成份越大、饱和度越小。

也就是说向任何一种色彩中加入黑、白、灰都会降低它的饱和度。

1.2.3 亮度亮度是色彩赖于形成空间感与色彩体量感的主要依据,起着“骨架”的作用。

在无彩色中,亮度最高为白色,最低为黑色。

亮度是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

色相与饱和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呈现。

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

1.3 色彩的混合色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色,即红、黄、蓝;另一类是混合色。

而使用间色再调配混合的颜色,称为复色。

所有的间色、复色都是由三原色调和而成。

1.3.1 原色理论三原色是指3种颜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颜色可以由这三原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

1.3.2 混色理论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产生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

它们可以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3种。

加色法混合该类型是指色光混合。

红、绿、蓝相加后可得白光。

减色法混合该类型为色料混合。

红、绿、蓝相加后可得黑灰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色对比
二 色彩体系
1.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消色)和有彩色
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 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 的色彩,如图中色彩。
色轮
色彩的分类
原色:第一次色,指最基本、最原始而非其他颜色合 成的,红黄蓝。
间色:第二次色,即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橙 紫绿。
色、亮色、大面积色一般具有前进感;冷色、含灰色、暗色、小 面积色具有后退感。但这仅是一般的概念,而更多的时候,色彩 的层次受色彩的明度对比和纯度变化的影响。
(七)点缀
点缀是指小面积重点部位的配色,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点缀色 具有醒目、活跃的特点,应十分慎重、珍惜地将最鲜明、最生动的色彩 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让点缀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色彩关系
同类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 离大约45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
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 型。
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35度左右,为强对比 类型。
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
色彩的心理分析
色彩的记忆性:
一般情况。暖色比冷色记忆性强 原色比间色记忆性强 高纯度色彩记忆率高 高明度比低明度记忆率高 无彩色与有彩色结合能提高其记忆性 色彩单纯形态比复杂形态容易记忆
(二)强调 色是为了强调画面的效果,弥补整体画面的贫乏单调感。在色彩配
列中,以适当的比例关系合理利用色彩的明暗、大小、软硬、冷暖、鲜 浊等对比,都能够突显所要表达的主题,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而 构成整体中的强调。
强调的方法: (1)一般以极小面积的色为强调色,强调的主题要恰当,以形成视觉中心, 提高注目性。 (2)采用与画面色调倾向一致的鲜明色,是主色调强调;采用与整个色调 对照的小块对比色称之为对比色强调。 (3)采用对比性质作为强调色时须注意:整体色调为高明色时,用暗色来 强调;整体色调为无彩色时,用有彩色强调。 (4)强调色的位置和比例关系,都必须考虑配色的平衡。
2.冷暖衬托: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用较大部分的冷色(或暖色)衬 托较小部分的暖色(或冷色)。如冷色底上配暖色图,暖色底上配冷色图。
3.灰艳衬托:利用色彩的纯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灰色(或艳色)衬 托较小部分的艳色(或灰色)。如灰色底上配鲜艳的图,在鲜艳的底色上 配灰色的图。
4.繁简衬托:大面积单纯的底色上配以小面积的多彩纹样,或以多 彩的背景上配以单纯纹样称为色彩的繁简衬托。
点缀要领: (1)点缀色在面积对比上要恰到好处,把握主色调与点缀色之间的 比例关系。 (2)点缀色应灵活地运用纯度的对比变化。
(八)衬托
色彩的衬托是指图色与底色(或背景色)的映衬关系。衬 托依赖于面积对比
衬托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1.明暗衬托:利用色彩的明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衬 托较小部分的暗色(或亮色)。如浅色底配深色图,深色底配浅色图。
有色)
色彩的分类: 1. 光源色(自然光、透射光、反射光) 2. 固有色 3. 环境色
<一> 光源色
(1 )光源光: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 入视觉。(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 线)
(2)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 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
(3)反射光 :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 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 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色彩的形成
三部分 1 物理部分 2 胜利部分 3 心理部分
物理部分-光
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 电磁波分为:通讯波、红外波、可见光、
紫外线、X射线、宇宙线。 波长380-780mm电子波为可见光 红光波604MM-780mm,紫光波最短
380-430mm(单位毫微米=1/100毫米)
色彩基础
一 色彩的基本概念 二 色彩体系 三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 、色彩的基本概念
认识色彩
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最早记载《尚书》【青、黄、赤、黑、白】 公元400左右,色彩是由光的存在引发的理论出现
色彩的含义
A 绘画基本知识的组成部分 B 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语言
色彩的学习目的
理解、感受、表现色彩,用于生产、设计
1666年 英国 牛顿 三棱镜分解光试验
颜色的产生
物体吸收一部分颜色,反射一部分颜色,被反 射的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
光被完全吸收,就成为无彩色,黑白 光透过物体可产生色散
生理部分
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
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由此 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 程才能见到色彩 。(光色并存,有光才
前进、后退与背景色密切相关。
e、色彩艳丽与素雅
—般认为,如果是单色,饱和度高,则色彩艳丽。饱 和度低,给人素雅的感觉。除了饱和度,亮度也有一 定的关系。不论什么颜色,亮度高时即使饱和度低也
给人艳丽的感觉。高饱和度、高亮度的色彩显得艳丽。
4.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 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 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 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 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二)系统化表示法 自然色表示法只能表达色彩的一般性质,精确度较低。系统化色命名
法则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从而能 比较精确地形容该颜色的形象。如红色系,包括黄味红、淡黄味红、极 淡黄昧红、明灰黄味红、灰黄味红、暗灰黄味红、极暗黄味红、浊黄味 红、鲜黄味红等色名。这些颜色名称标定系统虽然精确程度仍不很高, 但在一般场合下使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色彩的特性
a、色彩的冷暖 b、色彩的轻重感觉 c、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d、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e、色彩艳丽与素雅
a、色彩的冷暖
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 感觉。(感官)
暖色&冷色
暖色
冷色
b、色彩的轻重感觉
各种色彩给人的轻重感不同,我们从色彩得到的重量 感,是质感与色感的复合感觉。
色彩的具象联想:
红色:火、血、太阳 橙色:灯光、柑橘、秋叶 黄色:光、柠檬、迎春花 绿色:草地、树叶、禾苗 蓝色:大海、天空、水 紫色:丁香花、茄子、葡萄 黑色:夜晚、墨、煤炭 白色:白云、白糖、面粉、雪 灰色:乌云、树皮、水泥
色彩的抽象联想
红色:冲动、热情、活力、危险 橙黄色:温暖、嫉妒、欢喜、活力 黄色:光明、希望、快乐、轻浮 绿色:和平、安全、生长、刚健、恐怖、死亡 白色:纯洁、神圣、干净、清洁 灰色:平凡、失意、谦逊、忧闷
度错视、补色错视、距离错视)
冷暖错视
色相错视
明度错视
彩度错视
补色错视
(九)渐变
色彩渐变是指一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递增或递减,有规律 地逐渐转变到另一种颜色的连续过程。渐变构成能产生由强到弱、 由明到暗、由艳到灰、由冷到暖的节奏感,柔和而优美,变化而 统一。
色彩渐变有以下几种形式:
1.明暗渐变:无彩色由黑一灰一白的渐变;同种色由明一暗的渐变:按色 环顺序由黄一蓝紫色的渐变。
度推移、纯度推移,呈阶梯式逐渐变化或循环反复。 2、重复节奏:将色相、明暗、纯度、强弱等两个以上的同一要
素进行配列,交替反复,造成具有动势的抑扬调子,可以得到井 然有序的和丰富多彩的重复节奏。
(四)主从
对比色即异质色彩的对立,但并非各 不相干,这种对比关系中有时一方占优势, 起支配作用,即为主色。主色一般用在重 要的主体部分,配以对比的鲜艳色,形成 画面的高潮,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而另 一方处于从属地位.称为从色(辅色、宾 色),从属主色。
2.色相渐变:类似色相系列渐变、对比色相系列渐变、互补色相系列渐变、 全色相系列渐变和色相混合渐变等。
3.纯度渐变:由灰一艳的渐变。 4.冷暖渐变:由冷一暖的渐变。
色彩与视知觉
我们在观察色彩时把客观物体的颜色称为彩色实体, 而把看到这些事物后感觉到的色彩称为色彩感觉。
1 眼睛的明暗适应性 2 视觉残像与补色现象 3 眼睛的错视(冷暖错视、色相错视、明度错视、彩
色彩构成形式
(一)均衡(平衡) 均衡的概念表现在色彩造型方面,是指将各种配
置的要素(色彩面积的分布、色的强弱和轻重)在视觉上 产生一种稳定的构图形式。
均衡的要素: (1)色彩的面积、属性是影响配色均衡的主要因素。 (2)不同形状、冷暖、动静给人的重量感是不同的, 与配色的均衡具有直接的关系。 (3)色彩均衡的感觉与构图的经营位置也有一定的关 系。
(五)呼应 呼应是配色平衡的桥梁和手段,任何色块
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 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互相照应, 以保持画面的色彩平衡。同时,还能够起到调 节和满足视觉神经的适应作用。
色彩呼应的方法有两种形式: 1.局部呼应 2.色彩的全面呼应
(六)层次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觉影响着色彩的层次变化。暖色、纯
(三)节奏
节奏具有时间的因素。在不具有时间过程的配色中,通过色 相、明度、纯度三属性的变化而造成的强弱、轻重、冷暖、软硬 等不同质的因素相互组合,或局部的某种间隔配列,使之产生色 的抑扬格调或某种方向性的移动、反复变化,视觉上会感觉到动 的连续和相互关联的韵律,使单调的色彩活泼化。
节奏包括 : 1、渐变节奏:按色相、明度、纯度依一定秩序作色相推移、明
c、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能够斌予人不同的面积感 觉。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同膨胀色,冷
色属收缩色。
d、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一般而言,暖色比冷色更富有前进的特性。两色之间, 亮度偏高的色彩呈前进性,饱和度偏向的色彩也呈前 进性。但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不能一概而论,色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