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doc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一个数除以小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一个数除以小数》(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4897f22f78a6529647d539e.png)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P21---22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分析】教科书首先通过生活情趣,引入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计算,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本课时教师创建了老奶奶编“中国结”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合作交流、比较的方法,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1)相关知识及基础:学生已有了,以前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和前一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经验。
(2)学习困难与帮助: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面对新知识的挑战,学生表现很积极。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正确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美丽的“中国结”, 彩色绳,彩色卡纸做成的招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教学时间:3分钟)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生:好!。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0.78扩大10倍是()(2)9.38扩大100倍是()(3)6.73扩大1000倍是()(4)0.023扩大100倍是()(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
)2、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你能不用计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270÷90 27÷9 2.7÷0.9(学生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答对的表扬,答错给予鼓励。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b429f2c850ad02de8041c8.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归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
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简易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8e08301f78a6529647d5323.png)
则 等 为 指 导 ,体 现 了 前 几 册 实 验 教 材 同 样 的 风 格 与 特 点 ,所 以本 册 实 验 教 材 仍 然 具 有 内 容 丰 富 、关 注 学 生 的 经 验 与体 验 、体 现 知 识 的形 成 过 程 、鼓 励 算 法 多 样 化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体 现 开 放 性 的教 学 方 法 等 特 点 。 同时 , 由 于 教 学 内容 的不 同 ,本 实 验 教 材 还 具
的 编 排 和 处 理 ,以 整 套 实 验 教 材 的 编 写 思 想 、编 写 原
算 过程 比 较 复 杂 ,所 以 ,它 们 既 是 本 册 教 学 的 重 点 内 容 , 也 是 难 点 内容 。教 材 的 编 排 ,在 内容 方 面 与 以往 教 材 变 化 不 大 ,但 在 编 排 的 思 想 上 与 以往 有 较 大 的不 同 。 注 意 体 现 《 学 课 程 标 准 》 中关 于 计 算 教 学 改 革 数 的 基 本 理 念 ,在 内 容 的 安 排 、例 题 的 设 计 、素 材 的选 取 等方 面 都 采取 了新 的措 施 。 1 .与 前 一 册 教 材 中小 数 加 、减 法 的 教 学 相 同 。本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f300bf19e8b8f67c1cb9cf.png)
尊敬地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地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说教材(一)教材地地位与作用《简易方程》是小同学学习代数知识地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地开始.小同学由具体地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地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与显示生活地联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培养学生初步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地灵活性(三)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地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地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地年龄特征,我确定了本科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悟用含字母地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地意义.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含有字母地式子表示一般规律地过程.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科教学内容地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地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教学方法.我依据学生地认知特点,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具体实施方法是情境体验法,即让学生在不同地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探索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学习方式多样: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为与反思等,加深学生对字母表示数地方法理解.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地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地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地能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们唱英文字母歌,正式上课我先用课件出示几张扑克牌,里面有数字,也有、、,我让学生把这几张牌按从大到小地顺序排列,接着问、、这几张扑克牌各表示什么?(,,)然后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以游戏形式进行引入新课,增加了知识地趣味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先出示第页例地三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计算来感受在数学知识中用符号和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接着我让学生猜一猜我地年龄,从猜年龄游戏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地数量关系,再提问,还见过哪些符号或字母表示数地例子,引出例,通过对运算定律地问题叙述和字母式地对比,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地必要性和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地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要通过学生地自主探究,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填完说出这五道题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语言表达每条运算定律地内容,再说出用字母怎样表示?师将字母式进行板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地口头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复习了知识.接着让学生进行比较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哪种表示方式好?为什么?这时启发学生、明确语言文字表达比较繁琐,有时还说不清,而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应用.同时,提问:在运算定律中地各表示什么数?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地优越性,我又采用讲教法,向学生介绍在用字母表示数地式中乘号地简写与略写地方法,我先以乘法交换律为例,它可以写成××或写成在这我特别强调:只有乘号才可以省略或记作“×”其他运算符号不能省略.然后让学生自己再写出其他定律地简写,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地优越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练习是学生内化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地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地重要环节,本节最后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让学生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地式子中乘号地简写或略写方法,第二个练习是在第一题地基础上做独立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正确地式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地必要性和优越性,第三个练习是学生熟悉地青蛙儿歌,让学生读一读,让他们思考怎样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儿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总结:让学生谈自己地体会与收获,我加以补充.(五)作业: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本节地知识,以达到牢固掌握地目地.四、说板书好地板书会让课堂绽放独特地光芒,会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特定地、应该掌握地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持久.理想地板书,融会教者地教路、引领学者地学路、展示教材编者地思路,搭建着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地立交桥.板书是课堂教学地书面语言,是对教学内容地加工和提炼,是一份浓缩地教案.同时板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地必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或缺地视觉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师生信息交流互动地桥梁.因此,写好板书要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地发现和形成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导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29页文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2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9767c0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7.png)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24720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a.png)
义务教育(yìwù jiàoy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小数(xiǎoshù)除法教材(jiàocái)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fāngfǎ)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2.本单元(dānyuán)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
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
![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https://img.taocdn.com/s3/m/41a994172e3f5727a5e962fe.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0~81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
学情分析: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过程:一、拼图游戏,思想渗透(割补法课前完成)二、创设情境,猜测方法。
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呢?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探究吧!教师用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再次小组讨论:①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②分别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你发现了什么?③分别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从图形的剪拼开始说出整个验证推导过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S=a•hS=ah四、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d6a80f6453610661fd9f424.png)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结合过去十几年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这套教材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使用。
2015年上半年开始使用修订后的下册教材。
下面对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及编排思路的主要变化进行简要介绍。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和实验教材相比,有三个单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新增了“观察物体(三)”;二是“图形的运动(三)”将原来轴对称和旋转的内容分开,这里编排旋转的变换;三是“折线统计图”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合并起来编排,不再安排众数的学习。
此外,“因数与倍数”中概念的引入方式也进行了调整,综合与实践活动也将原“粉刷墙壁”更换为新的“探索图形”。
在具体编排上,为了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真正落实“四基”,发展“四能”,我们在很多内容的编排上作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与努力,以期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如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结合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优化、推理、模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表格教案(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表格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d6d5021259eef8c75fbfb3c1.png)
电教第 1 节总第 80 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电教第节总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完整)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完整)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86ec7cfab069dc5122016b.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3496392f121dd36a32d829e.png)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这套教材的各册都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XX年9月开始陆续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8c5242a76e58fafab003d5.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标检测题检测内容:《认识负数》、《面积是多少》检测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评分 ____________、填空题(30分) 1、 一 13读作(),正三十六写作()。
2、 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中国最高的城市 --- 那曲平均高度高于海平面4500米。
海拔()m 印度洋上的岛国一一马尔代夫平均高度仅比海平面高 1米。
海拔()m3、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拔高度是—11034米。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06年1月四个不同城市的平均气温如下表:请用阴影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四个城市的温度。
T-IF■'<3:T■■<s■■ IF- laaBHi ” ■ __ 1*0■J !W"二 亠 1-wu If — 出1w* M M—三■<?2 z ™一 i■o —™ —z9 =<n¥toHJMJ 丄”匚"I 」■O 二』1 —屯aa ti aO "1 — 口fink>a 年vi>■二哈尔滨天津 南京 广州5、高于海平面520米,可以记作()米;低于海平面136米,可以记作()米。
存入银行10000元一般记作()元,从存折中取出800元可以记作()元。
如果小明向东走50米记作+ 50米,那么一130米则表示小明向()走了()米。
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 15层;那么电梯下降9层,记作()层。
6、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1 I I I I I I 」I I I I I ■ I ■ 1 l I .; I ;-3 0 2;;7、甲处海拔-180米,乙处海拔-170米,两处相比,()处低一点,低()米;张阿姨两次从银行取钱,分别记作“―800元”和“―600元”,第()次取得钱多些,多了()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dadc8ff369dc5022aaea006c.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背景: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44 页《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它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人类认识的重大进展,它不仅导致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还对人类的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研究的重点含有字母的式子,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以及数字、语言进而到符号的抽象转变,字母表示数,深刻地揭示和指明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它不仅为数学表示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
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44 页《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里的具体情境指数量之间是和、相差、份总、倍数等关系的现实的问题情境。
会用包括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会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和求式子的值。
由于学生以往的认识对象都是具体的、确定的,而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概括的、可变化的,因此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是教学难点。
1.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字母表示数,更能概括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些知识,并为以后教学有关方程、函数的知识作必要的准备。
在学生头脑中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
通过解决求未知数 X 的计算题,他们会把字母看作是特定的未知量,是某个具体的、可以直接参与运算的未知数的记号;通过对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学习,他们会把字母看作是广义的数,是一个可以取多个值的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e97100cc1755270722081e.png)
4092 4040 10000 24000 80640
2048 2048 4979 12012 39699
2044 1992 5021 11988 40941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家抛硬币试验情况统计图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抛硬币试验要求: 抛硬币试验要求 竖着把硬币放在10 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落在杯中,每人抛10 10次 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 。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 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 好试验报告单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4、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三、说教学程序
试验报告单
试验组 抛硬币 次数 正面朝 反面朝 上次数 上次数
第( )组
三、说教学程序
五年级小组抛硬币情 况统计表
组 别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7 8 9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第 10 组
合计
抛硬币的次 数 正面朝上的 次数 反面朝上的 次数
一、说教材
4、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 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具体过程, 从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作出简单判断。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对数学的积极 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意 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294afef524ccbff121848c.png)
2cm 4cm
4×2=8(c㎡)
6dm
10×5=d㎡
2、拓展练习 (1)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 么?(单位: cm)
5
3
我的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底是4㎝,高是(3㎝ )。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m
4m 长方形的面积=4×2 =8㎡
4m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无法确定
(二)动手实践,探究归纳
1、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学过的图形(如长方 形)。
2、汇报并展示剪拼的过程 剪拼方法 1
剪拼方法 2
3、讨论交流: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2)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
如何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
h 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S = a ·h S =ah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基础练习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6×4=24(㎡) 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用
字母表示,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 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 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所以: 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53a1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2,处理练习二十四第2、5题及有关的做一做。
【课程标准】《植树问题》属于“综合应用”领域中的内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与教材分析】就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植树活动、上楼梯等“植树问题”的原型,只是对于很好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还需很多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掌握最基本的植树规律——“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两端都栽”和“封闭图形植树”等不同情形的“植树问题”打基础。
【学习目标】1、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非封闭图形中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生活中的植树问题(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谈话: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事,而且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请举起你的左手。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隙?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
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隙,也就是有4个间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73e84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4.png)
作业类型
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 等多种题型,满足不同层 次学生的需求。
作业量与难度
适量、适度的作业,既不 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确保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得 到锻炼和提高。
作业批改与反馈
批改方式
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家 长协助批改等多种方式相 结合,提高批改效率和效 果。
反馈内容
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 处,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和方法,鼓励学生及时纠 正和改进。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包括知 识掌握、技能应用、态度表现等多个 方面,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包括知识、技能 和感态度等方面。
作业与测试成绩
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了 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 、讨论和互动等。
反馈形式
书面反馈、口头反馈、个 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评价方式与标准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 种方式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 效果。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运用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作为学生自我调整和教师教学改进的 重要依据。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 生升学和推荐的重要参考。
详细描述: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包括定义、性质、应用等,帮助学生全 面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课堂练习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能力。
04
课后作业与评价
作业布置
01
02
0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小数乘小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小数乘小数》](https://img.taocdn.com/s3/m/ed44620ebb68a98271fefab8.png)
。进行小数乘整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0 8÷100 1 0 0 8.
讨论:为什么最后的1008要除以100?不除以100行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点积的小数点、小组比赛、反馈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积中的小数点的定位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三、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本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一定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小数乘小数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可操作性强。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新授环节先后组织了两次有效的探究活动。.
两次开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口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点亮了教材细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四简易方程》
具体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 高 用字母表示:S=ah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用字母表示:S=ah~2
梯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的面 积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 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邮政编码的意义和机构】
1. 邮政编码的意义: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所) 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
2. 邮政编码的结构:邮政编码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表示邮区;第四位数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表示投递局(所)°
【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信息和编码的含义】
1. 公民身份证的意义: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的。
2. 身份证的作用: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
它的作用很多,如:(1)选民登记;(2)户口登记;(3)兵役登记;⑷入学、就业;(5)办事公证事务;(6)办理申请出境手续;(7)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
3. 身份证号码的分类:身份证号码有15和18位之分。
1985年我国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当时签发的身份证号码是15位的(属于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999年签发的身份证山
于年份的扩展(山两位变为四位)和末尾加了校验码,就成了18位(属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o 这两种身份证号码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
(备注: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或将于2013 年1月1号停止使用。
)
4. 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1)18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举例:110102 20050107 151 9
前6位第7〜14位第15〜17位第18位
前6位: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
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
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第7〜10位为出生年份,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
第15〜17位为顺序号及性别区分,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
第18位校验码(识别码)。
(2)15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11、2位代表申办身份证时户口所在省分(省公安厅)编号;
%13、4位代表所在地区(市级公安局)编号;
%15、6位代表所在地区的更进一步行政划分(城市中的区,县一级的公安局);
%17、8位代表出生年后两位(1901-2000);
%19、10位代表出生月份;
%111、12位代表出生日;
%113、14、15这后三位代表户口所在派出所被分配到的号码段。
(提示:同一省份的公民身份证的前几位数字都相同)
(3)字母表示身份证号的组成:
'AABBCC ---- 所属区域编码
YYYY MM DD——出生年月日
AABBCCYYYYMMDDNNNC | NNN——地区编号及性别区分
,C——校验码
【归纳总结】:
居民身份证的号码是按照国家的标准编制的,山18个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分代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八总复习1.数与代数
重点知识
2.空间与图形
3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
2、3):意义——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X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 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儿分之儿是多少。
如:1.5 X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8.5x3.4就是求8.5 的3.4倍是多少。
1.5X1. 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规律(1) (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
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 (b+c) a- (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 Xc=aX (bXc)
乘法分配律:(a+b) X c=a X c+b X c 或(a~b) X c=aX c-b X c
除法:除法性质:a-rb-rc=a-r (bX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9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1订•算。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 的循环节是32.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
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 0.46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 0.46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