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生命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几天,心情颇不平静,当一起又一起校园凶杀案发生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呢?

罪犯是必须严惩的,当我们在谴责肇事者良心、责任、人性的时候,反思自己,我们是否曾在意过别人步履蹒跚的生活?当身边的人需要关怀与支持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慷慨而出,假如每个人都能时时感受身边人的真诚与爱护,这种报复社会的极端事件会不会越来越少呢?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意识到做人的最基本道德,意识到敬畏和尊重生命是何等重要,教育也许更该关注的是生命的本身。

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开始。

刚刚阅读完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林格先生的教育哲学使我真正反思并认识到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和价值到底是什么。林格是一位纯正的人本主义者,这本书指出了中国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最大问题。有人说,这本书的出现,就如彗星划过黑暗的天空。

书的开篇这样写到,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都照顾不了,甚至性生活都不和谐。”我听了很震惊。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只能做好必须做的事,越位的教育并不能解决问题。尽力去做教育能够做的事情,使教育获得意义!

林格先生认为,教育和种庄稼一样,都是生长。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违反自然规律的强迫教育是没有用的,毁坏孩子想象力,损害孩子健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从长远来看,甚至是有害的。

这些大胆而真实的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己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教育进行反思?“忙”,其实是“心死”了。

现代教育的两个伟大使命: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只有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有用的教育。

冰心老人说,“让孩子象野花一样生长”。教育者应当选择做一个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农夫”,而不是“园丁”,像农夫看护自己的庄稼成长一样,让庄稼合乎时令自然成长。

高度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曾经误导了很多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其实不重要,教育者要有“往后三十年”的远见,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既要为孩子的现在负责——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健康成长,又要为他们的明天负责——让他们的未来幸福而和谐。

书中似曾相识的感悟,平实却掷地有声的理念,娓娓道来的故事,正面反面都蕴藏着通透的智慧哲理。与此同时更让我感动的是,原来真的有人一直不停地在寻找,用双脚去实实在在地体验着,前进着,感受着教育之路的披荆斩棘。

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教育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教育之道,道在心灵。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林格先生认为,当孩子意识到是在“被教育”的时候,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的时候,或者说,如果学生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的时候,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频繁的说教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教育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唤醒。“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孩子学习任何东西,最终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有了自我意识、自主意识,才真正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者,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孩子自觉地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素养与状态,将来在不同境遇下自然流露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当教育被当作一个工具的时候,的确是没有用的,有用的的教育真实而不露痕迹。“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给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的教育,让孩子不至于感受到“硌脚”的痛苦,甚至感受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那么教育就很自然的了。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我们应该尽力维护孩子的心力,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同时,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内心柔弱者,流露出来的是高贵柔和的气息,这种柔和的气息,才能把精神的能力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作为老师,你会对孩子示弱吗?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弱的。书中写到,“柔弱以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对照自己,何尝不曾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而不惜要求学生服从。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这样,即使获得了尊重,也是带着负面的尊重,总有一天会被孩子抛诸脑后,真正的“权威性”是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起来的“权威性”。教育者要放下面子,放下自我,敢于“装傻”,才能保护孩子的主动性。示弱是教育工作者自信的表现,有自信才能示弱。

你面对孩子会永远心平气和吗?记得自己曾被学生气得心情糟糕而脾气暴躁的样子,林格先生说“平静而生动的气韵是培养孩子美德的大格局,“心情好,其实不需要理由,人与人之间修养的差距,有时候就是看如何解释不利事件。在一流的教育者眼睛里,每个孩子都是顺眼的,如果看到某个孩子某个方面不尽如人意,应该想到这样一句话:看孩子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

从现在起,每次上课之前,提醒自己放下自我,沉住气,记得柔弱与平静。

书中对如何教,如何学,都有着精彩的讲述与总结。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郭教授回答:“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5等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几,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

孩子的学习,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高,难度太大,孩子努力了还达不到,失败几次之后就会推动继续努力的动力。理想的学习是“站着坐着够不着,跳起来正好”,不断地尝到小甜头,才可能逐步地走向最终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