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操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曹操形象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部《三国演义》使众人认为曹操的形象具有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等诸多特点,但在学者眼中与文献中记载,曹操的形象与《三国演义》中所具有的形象却不相同。西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在其作品《三国志》中对曹操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时期的史学家王沈在《魏书》中这样写到:“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罗贯中极大贬低了曹操,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著名的小说被众人所知晓,从而致使曹操的形象被世人固定为奸诈、残忍、任性、多疑。我们如何认识曹操这个人呢?我认为可以从曹操的诗歌及历史文献综合分析入手了解曹操的人物形象,以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曹操的真实形象。曹操的外在形象可以从历史文献得知,并且国内众多历史研究者已对曹操面貌做了复原,使众人了解到曹操的外在形象。但曹操的内在形象我们又要怎么去了解呢?我认为曹操作为一个文学家,那他也具有文学家的特点,在其文学世界中,有其灵魂的融入。如诗人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到作者豪放不羁,喜爱饮酒作诗,真挚结交友人的真性情。诗是表达心灵的文学,诗人依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以及意象来集中表达生活和人类的精神。诗是诗人情感的高度集中表现,从一首诗中可以了解诗人写诗时的情感,而在诗人的众多诗歌综合分析中便能知晓诗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得知诗人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曹操诗中读懂曹操!
一、曹操人物经历
了解人物生平可以知晓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大致性格。《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是汉朝丞相曹参的后人,曹操的爷爷是宦官曹腾,而他的父亲则是曹腾的养子,所以后代嘲笑曹操为宦官之后,但其实曹操父子与曹腾并无血缘关系,而曹操是名门之后却是事实,曹操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性情洒脱,其才能不被世人所看好,心中抱负也不被外人所知。《后汉书许劭传》中记载南阳的许劭以知晓他人的才能著称,见到曹操后曾对他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来在刘盛的《异同杂语》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却变成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两者语序不同所导致语义相隔万里,两者都不否定曹操的才能,并对曹操才能做出了极大的坑定,但许劭认为曹操处在和平年代是奸贼,而处在乱世便能评定天下,刘盛与罗贯中却认为曹操是和平年间的治世能臣,在乱世却是祸害世间的奸雄。结合曹操所处的环境,不免看出此三者对曹操看法的褒贬不一。可不论如何去评价曹操,都不可否定曹操有治世之大才。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武力平灭诸侯,希望统一纷乱的局面,恢复稳定的局面,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曹操率领大军东征西战,直至三国分立。曹操后期,孙权夺取荆州后,曹操收孙权为臣,世间大势可得,在孙权劝谏之下,曹操未如孙权所想称帝,至死仍为汉朝臣子。在这里可以看出曹操受儒家思想尚礼重法的影响极重。唐朝的史学家朱敬则这样评价过曹操:“昔魏太祖兵锋无敌,神机独行,大战五十六,九州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曹操在政治作为上大放光彩,曾经大力惩治过地方豪强、用人上唯才是举、道德上尊崇儒家的尚礼重法、并平定混乱的局面是北方百姓恢复稳定的生产。曹操在军事上打击北方诸侯平定局面,且指挥作战上精通兵法战术、对待军队治军严整、军令严明,爱惜将士贤才。曾经在经济发展上大力昌行屯田,百姓管理中他改革户籍管理,并且大力兴修水利。在北方统治期间,征讨匈奴不让外族在局势混乱时侵占汉族江山,在社会上倡导过薄葬。
从文献中得知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在天下大势已成的局面下依然拱卫汉室,只
令自己权倾朝野;在曹操一生所经历的大小事中,他还具有:他胸怀天下、体贴百姓劳苦;虽然聪明透顶,但又愚不可及;他奸诈狡猾,有时候却也带人真诚;对待人才更多是豁达大度,但有时也会疑神疑鬼;曹操宽宏大量,却对一些事耿耿于怀。有人说他复杂,而我不然,我认为这一切的表现源于他的真性情,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真诚坦然。所以我认可曹操为真小人而非伪君子的说法。
二、诗中解读曹操
文献中的曹操形象是多变的、复杂的,那曹操的本性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可以从曹操的诗歌入手,解析曹操的内在形象,了解他的真性情。前文说到:诗是表达心灵的文学,诗人依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以及意象来集中表达生活和人类的精神。诗也是诗人情感的高度凝结,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往往会有意无意的自我代入,从一首诗中可以了解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变化以及心理变化,研究诗歌便能知晓诗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得知诗人的内在形象。
曹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主要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曹操的诗歌,流传至今的便有二十多篇,所有诗歌皆是乐府诗体。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三种:时事、理想和抱负、游仙诗。时事诗可以知晓曹操遇事时的心理变化,理想诗可知曹操的远大抱负和未来期望。
2.1曹操时事诗
在曹操的诗中,关于时事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曹操在诗中抒发自己的伟大理想,并反映汉末人民悲苦生活。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全诗分为两大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着重书写了外戚何进与宠宦张让等相互争劝,最终迫使君主被挟持;后四句为第二部分,侧重写董卓叛逆,挟持汉朝君主,让汉朝的宗庙化为废墟,江山社稷崩毁。在这里曹操用这首诗歌哀叹国家的混乱,自己君王遭难,祸及百姓受苦。诗中曹操表达了对汉室倾覆,人民遭受乱离之苦的悲痛和感叹之情,并痛斥乱臣贼子的行为,间接表达了平乱和匡扶汉室的决心。这首诗体现了曹操忠诚良将、心怀苍生的形象。曹操前期这类诗中,写众将讨伐奸臣董卓,但人心不齐,各有谋算,导致了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世间现状,体现了曹操对百姓的关怀和对世间混乱的哀叹。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与《薤露行》《蒿里行》不同,《薤露行》《蒿里行》体现了世间混乱和人民离苦,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却是体现了曹操在军旅时期所怀的远大抱负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苦寒行》《步出夏门行》两首中,最为出名的当是《步出夏门行》这组诗。《步出夏门行》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篇是序曲“艳”,接下来便是著名的《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这组诗歌注重描写河朔一带的风景人情,并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诗歌反映出曹操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龟虽寿》这首诗中曹操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观沧海》这首诗中曹操又高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曹操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从《苦寒行》《步出夏门行》中我们可以看到了曹操胸怀远大抱负,积极向上的人物内在形象。
2.2曹操理想诗
在曹操的诗中,关于以写理想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几首。《度关山》《对酒》中体现了曹操所想的盛世是儒法并施、恩威并用的明主良臣政治。而《短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