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计算和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它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从而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并进行合理的定价和决策。

本文将以A企业为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其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A企业概况A企业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和工厂。

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A企业需要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A企业引入了作业成本法作为其管理会计方法。

二、A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1. 划分成本池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相关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而间接成本则包括制造费用等。

A企业利用作业成本法将这些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成本池中。

2. 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在A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帮助企业确定了作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即影响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和识别这些驱动因素,A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3. 计算作业成本A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将各项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上,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样,A企业便能够了解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结构,为产品的定价和销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4. 产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还帮助A企业进行产品成本控制。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详细分析,A企业可以发现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针对成本过高的产品,A企业可以加强生产流程的优化,降低材料浪费等,以提高产品的成本效益。

5. 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为A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全面分析,A企业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定价决策,合理制定生产计划,以及开展产品组合优化等重要决策。

1. 成本控制效果显著2. 决策更加科学作业成本法为A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使企业能够采取更加合理和准确的经营策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将成本与活动相关联,而不是仅仅将成本分配给部门或产品。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给每个活动或“作业”,为管理者提供了对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更准确的了解。

这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潜在的低效率或高效率的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业务绩效。

1.标识活动或作业:首先需要明确企业中的各项活动或作业。

例如,生产线上的装配、测试和包装等活动。

2.捕捉成本:将直接成本(直接与活动相关的成本,例如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直接与活动相关的成本,例如间接人工和制造间接费用)捕捉到每个活动中。

3.分配成本:根据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项作业中。

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任何与活动相关的因素,例如工时、机器使用时间或产品数量等。

4.计算成本:通过将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相加,计算每个活动的总成本。

5.评估效益:与每个活动相关的成本可以与活动产生的效益进行比较,以评估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性。

然后,他们根据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将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个活动中。

例如,装配线上的间接人工成本可以根据工时来分配。

还可以将制造间接费用按照每辆汽车的制造时间来分配。

通过将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相加,汽车公司可以计算出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

他们可以比较每辆汽车的成本和售价,以评估该产品的经济性。

通过作业成本法,汽车公司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以发现哪些活动是低效率的,可以采取措施来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率。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汽车公司可以使用这些成本数据来确定是否应该自行生产一些零部件,还是将其外包给供应商。

他们可以根据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比较,做出最经济和有效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包括精确计算成本、帮助管理决策和提高效率等。然而, 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细节要求高、计算复杂、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等。
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应用
1
第一步:制定作业流程
确定制造产品所需的具体作业和活动。
第二步:分配成本
2
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
结论和总结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力的成本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 本结构。然而,在应用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算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 分配和计算。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成本数 据。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广泛用于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特别是在定制产品和服务中。它可 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各项活动的成本,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费用分配给每个作业。
3
第三步:计算成本
通过累加每个作业的成本,得到最终产 品的总成本。
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服务行业的应用
餐饮服务
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服务项目, 如烹饪、服务员工资、场地租金 等。
酒店服务
通过将成本分配给房间、前台、 餐饮等部门,得出服务的成本。
客户服务
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客户服务活 动,如电话接待、投诉处理等。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 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应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并通过制造业和服务行 业的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实际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每个独立作业或活动进行成本分析和计算的方法。通 过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假设公司生产手机,其中一个重要的作业是组装。

为了分析组装作业的成本,该公司采用了作业成本法。

首先,公司根据组装作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两个作业成本对象:手机主板和手机壳。

手机主板是最重要的组件,手机壳是附属品。

为了方便分析和控制成本,公司将这些成本分为两个独立的作业池。

然后,公司对每个作业池进行成本分配。

对于手机主板作业池,公司确定了两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和工作复杂度。

工作时间是用于完成一个主板的总时间,工作复杂度是根据装配主板所需的技术难度进行评估。

对于手机壳作业池,公司只考虑了一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

接下来,公司计算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作业成本率。

以工作时间为例,公司将该作业池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预算总和除以工作时间总和,得到了作业成本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追踪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乘以作业成本率,得到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

例如,6月主板作业池的工作时间总和是100小时,作业成本率是50美元/小时,那么主板作业池的成本就是100小时乘以50美元/小时,即5000美元。

最后,公司根据作业成本的详细信息和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对各个作业和成本对象进行了成本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比预算和实际成本,公司可以了解哪些成本超出了预期,从而决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成本或调整预算。

首先,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使公司能够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驱动因素,从而更好地控制和优化成本。

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并计算作业成本率,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成本并进行成本分析。

最后,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调整。

通过与预算的比较,公司可以发现成本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控制作业成本。

通过对该手机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确定和分配成本。

它通常用于制造业,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以下是一个关于作业成本法案例的分析:某食品加工公司(Company A)生产各种食品产品,如薯片、饼干和巧克力。

该公司想了解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首先,公司A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独立的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了成本驱动因素。

例如,对于薯片的生产,工作岗位可以是切片、炸制和包装。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随后,公司A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切片机每小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乘以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升食用油的成本乘以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件包装材料的成本乘以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最后,公司A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例如,薯片的制造成本可以是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A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如果薯片的制造成本较高,公司A可以考虑降低切片机的使用时间或减少食用油的消耗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涉及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成本驱动因素,然后根据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最后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A企业是一家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公司,产品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A企业面临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成本,A企业决定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任务或作业为中心,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生产活动或作业中,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通过作业成本法,A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生产过程的成本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对A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探讨作业成本法对A企业生产管理的积极作用,并展望未来在A企业的应用前景。

1.2 问题陈述在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作业成本法是否能够帮助A企业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是A企业在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前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会对A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运用作业成本法来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些问题将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点。

通过对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A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分析其对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探讨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贡献,为未来更好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借鉴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2. 正文2.1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1.金融资产的转换假设一家公司以成本法计量一笔金融资产,现决定将其转换为公允价值法计量。

该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为100,000美元,目前的账面价值为110,000美元。

根据转换规定,公司需要将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将其价值变动计入损益表。

现在,假设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15,000美元。

根据转换规定,差异金额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因此,公司在此次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1)第一步,将金融资产重新计量为公允价值金融资产公允价值=115,000美元2)第二步,计算差异金额(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差异金额=115,000美元-110,000美元=5,000美元3)第三步,将差异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5,000美元通过以上会计处理,公司成功将金融资产从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法,并将相应的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权益法的转换假设一家公司拥有一家子公司,并按成本法计量其投资。

现在,公司决定将其投资按权益法计量,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公司投资子公司的成本为200,000美元,子公司实际净资产为150,000美元,其中包括了20,000美元的自筹股本。

根据权益法计量规定,公司需要将子公司的净资产按比例分摊,并将其视为投资的账面价值。

因此,公司在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1)第一步,计算子公司的净资产(不包括自筹股本)子公司净资产=150,000美元-20,000美元=130,000美元2)第二步,将子公司净资产按比例分摊,并计入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公司投资账面价值=200,000美元*130,000美元/150,000美元=173,333.33美元通过以上会计处理,公司成功将投资按权益法计量,并将投资的账面价值调整为173,333.33美元。

3.成本法的转换假设公司按成本法计量一项资产,该资产的初始成本为50,000美元,目前的账面价值为40,000美元。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配企业的成本。

相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精确地反映了不同操作活动对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影响,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操作活动上,再将这些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首先,确定企业的各项操作活动,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然后,识别和计量这些操作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例如材料使用量、工作小时数、产品数量等。

最后,根据这些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每个操作活动的成本,并将其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提供了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例如,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的真实成本,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定价策略。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消除不必要的操作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估,帮助企业确定每个操作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下面以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假设该企业有三个操作活动:采购、生产和销售。

采购活动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为采购订单数量和采购订单金额。

管理者按照采购订单数量和采购订单金额计算了采购活动的成本。

生产活动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为生产员工的工作小时数和产品数量。

管理者按照工作小时数和产品数量计算了生产活动的成本。

销售活动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为销售订单数量和销售订单金额。

管理者按照销售订单数量和销售订单金额计算了销售活动的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法,企业将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上。

例如,若产品对采购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贡献较大,则较大比例的采购成本将分配给该产品。

这样,企业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定价策略。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精确计算和分配企业成本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通过将成本与操作活动和产品相关联,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各个操作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量。从作业看,仓储作业调运作业均为非增值作业。本例
没有考虑库存周转、平均储存量等因素,但在实际中,应加快 库存周转、提高调运效率以降低非增值作业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以作业 为核心,忽视了资源成本的计算。
+ 1、先将资源消耗的价值和数量,归集到作业;再将作业成本分配 到产品,不能反映产品消耗资源数量。
直接 人工
0
动力 费用
0
制造 费用
0
合计 0
+ 4 选择成本分配基础,用以将各间接成本集 合分配到各个工作批次
+ 5 计算单位成本分配基础的成本分配率,并 将间接成本分配于各个工作批次
+ 某企业经营小麦、稻谷、玉米,当月经营量分别为1.3、 0.6、2.1万吨,收入为2456.8、1047.36、3527.47万元,成 本为2449.18、1044.24、3520.91万元。工资42800元,装卸 费40000元、保管费100000元,招待费87000,合计269800
+ RCA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核心部分:资源视角 、以数量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对成本性态的划分。
+ (一)引入了“资源库”的概念,强调从资源消耗的视角分配成 本。在RCA法下,确定资源库是成本模型的第一步。通过分析“资 源——资源”、“资源——作业”的相互关系,将多项资源要素按 照资源库的标准进行重分类,将相关资源要素分到一个资源库, 并收集了各种资源要素的数量、金额,作为这些要素制定成本计 划、收集价值和数量等数据以及计算差异的成本目标。资源及相 关的资源要素的划分标准如下:一是同一资源库的资源要素具有 相似的技术;二是能够确定或者预计资源库的产出与消耗者之间 的定量关系;三是能够收集或者估算各个资源库的成本和数量数 据。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或环节,针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最终得出产品的完工成本。

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其基本原理以及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或活动来确定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或环节,每个作业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然后,通过将作业成本与实际完成的数量相关联,按比例分配到最终产品上,从而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能够直接与特定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间接成本则是无法直接归属到特定作业的成本,需要通过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费用。

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的运作方式,我们以一家制造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该公司生产定制家具,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作业:原材料准备、加工制造和包装运输。

原材料准备:在这个作业中,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仓储管理和原材料准备工作。

相关直接成本包括所用原材料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储管理人员工资等。

加工制造:这个作业包括木工加工、喷漆等制造环节。

直接成本包括木材、油漆等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生产线设备折旧、厂房水电费等。

包装运输:这个作业涉及将成品包装运输到客户处。

直接成本包括包装材料、运输费用;间接成本包括包装工人工资、运输工具折旧等。

通过作业成本法,这家公司可以准确地将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出来,并按照实际完成的数量分配到最终产品上,从而确定每个定制家具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把握产品成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定价和经营决策。

通过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作业或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分配,可以更精确地掌握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成本和盈利能力的管理会计方法,它根据不同的成本项分配到不同的产品和作业,以便更准确地衡量产品的成本和盈利能力。

在A企业,作业成本法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通过分析A企业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和效果。

让我们来介绍一下A企业的基本情况。

A企业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A企业需要不断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A企业引入了作业成本法来进行产品成本和盈利能力的管理。

A企业首先对生产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

每个作业都有独立的成本项,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作业成本法要求将这些成本项分配到相应的作业中,以便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相关盈利能力。

在A企业的应用中,作业成本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成本结构。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构成,并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作业成本法分析,A企业发现某一款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占比较高,便可以采取措施进行人工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该产品的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还帮助A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定价。

通过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定价,避免因为成本计算不准确而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作业的成本情况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还为A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各项成本的变动情况,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作业成本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对A企业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盈利能力,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决策。

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作业成本法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并保持竞争优势。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假设我们有一家名为ABC制造公司的企业,它生产和销售各种电子产品。

为了控制产品成本,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利润,ABC制造公司采用了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和跟踪其产品的成本。

首先,ABC制造公司将每一项生产活动划分为一个作业。

例如,制造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被划分为几个作业,包括零件采购、装配、测试和包装等等。

每个作业都与特定的成本相关联,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其次,ABC制造公司会为每个作业分配成本。

这种分配通常是根据其中一种公式或比率进行的,以确保成本能够准确地分摊到每个作业上。

例如,在装配作业中,直接材料的成本可能基于产品所需材料的数量和价格进行计算,直接人工的成本则基于所需工时和工资标准等进行计算。

接下来,ABC制造公司使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该公司会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加总,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这样,ABC制造公司就能够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跟踪和控制。

最后,ABC制造公司会将每个作业的成本分配给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这个步骤可以根据每个作业所占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比例来进行,以确保每个产品都有准确的成本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ABC制造公司可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总成本和成本单价,进一步用于决策和定价。

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ABC制造公司能够实现对产品成本的准确跟踪和控制。

这有助于公司在产品定价、资源分配和业务决策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在实际运用中,作业成本法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例如,ABC制造公司可以通过标准成本制定预先设定的成本标准,以便更好地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

此外,公司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和识别关键作业,并针对性地分析和控制其成本,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管理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制造和服务企业。

通过将生产活动划分为作业,并跟踪和控制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其产品的成本和利润,进而提高业务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将生产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和计算过程。

案例背景:某公司生产一种特定产品,该产品需要经过三个生产部门的加工,A部门、B 部门和C部门。

每个部门都会对产品进行加工,并将其传递到下一个部门。

公司希望通过作业成本法来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计算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每个部门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然后,将这些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以确定每个产品的成本。

A部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2000元,制造费用为1500元。

B部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2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2500元,制造费用为1800元。

C部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5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3000元,制造费用为2000元。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每个部门的作业量。

假设A部门完成了100个产品的加工,B部门完成了80个产品的加工,C部门完成了60个产品的加工。

根据作业成本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1. 首先,计算每个部门的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可以通过将每个部门的成本总和除以作业量来得到。

2. 然后,将每个部门的单位成本乘以每个产品在该部门的作业量,得到每个产品在该部门的成本。

3. 最后,将每个产品在所有部门的成本相加,即可得到每个产品的总成本。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根据这些成本,公司可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确保产品的定价能够覆盖生产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利润。

总结: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通过将生产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制定定价策略,确保产品的盈利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和成本结构来灵活运用作业成本法,以达到最优的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关于变动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家家具制造公司在制造一种椅子时,每个椅子的直接材料成本是10
美元,直接人工成本是5美元。

此外,该公司还有间接制造成本,每个月
固定产生的间接制造成本是1000美元。

第一步是计算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
接人工成本。

每个椅子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0美元,直接人工成本为5美元。

所以,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为10美元+5美元=15美元。

第二步是计算每个月的变动成本。

这个数字是根据销售数量和变动成
本的乘积计算出来的。

假设在一些月,该公司销售了100个椅子。

所以,该月的变动成本=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销售数量=15美元/个
×100个=1500美元。

第三步是计算每个月的总成本。

总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构成。

固定成本是每个月固定产生的间接制造成本,为1000美元。

所以,每个月的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500美元+1000美元
=2500美元。

第四步是计算每个椅子的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销售数量。

所以,每个椅子的平均成本=每个月的总成本/销售数量=2500美元
/100个=25美元/个。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变动成本法在分析和评估成本方
面的作用。

使用变动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与销售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销售数量的变化,合理调整生产规
模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核算,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和效果。

某家制造企业生产一种特定产品,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他们采用了标准成本法进行管理。

首先,企业确定了生产这种产品所需的标准原材料用量和标准人工工时,然后根据市场行情和技术水平确定了标准原材料价格和标准人工工资,进而计算出了产品的标准成本。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发现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和人工工时与标准存在一定偏差,于是他们及时进行了成本偏差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原材料的实际用量超出了标准用量,但是价格低于标准价格;而人工工时的实际使用量低于标准工时,但是工资高于标准工资。

这些偏差导致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产品的成本和利润。

为了解决这些偏差带来的问题,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于原材料偏差,他们加强了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确保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对于人工工时偏差,他们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企业成功地控制了成本偏差,使产品的实际成本逐渐接近标准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制造企业来说,都应该重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高效的管理会计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使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和意义,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算举例
• 设19×1年1月该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 总额为84 000元,预计直接人工小时37 667工时。 • 则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工时标准分配率= 84 000÷36 667=2.25(元/小时)
•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85 000-84 000=1 000(U) •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84 000-160 000×0.25×2.25=(36 667-160 000×0.25)=84 000-90 000=-6 000(F)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小时费用率和实际工时下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编辑课件ppt固定制造成本标准分配率100004000252固定制造成本实际分配率1120028004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11200100001200意味着实际每工时的固定制造成本高于标准分配即计划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计算 公式如下: •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小时费用率 和实际工时下的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 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 实际工时
• 本题中 • 固定制造成本标准分配率 =10000/4000=2.52 • 固定制造成本实际分配率 =11200/2800=4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11200-10000=1200 意味着实际每工时的固定制造成本高于标 准分配,即计划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 利用。
• 4、制定标准工时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 针。 • 5、制定标准工时必须要“快、准、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本题新开发的房地价值=土地取得成本+建设成本+管理费用+投资 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无提及销售费用)
(1)土地取得成本: 土地取得成本=3000×20000=6000万元
(2)建设成本: 建设成本=1800×50000=9000万元 (3)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建设成本×30% =270万元
(7)房地产总价值=土地取得成本+建设成本+管理费 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22758.4万元
房地产单价=房地价格/建筑面积=4552元/m2
成本法估价的操作步骤:
• • • • • 运用成本法估价一般分为4个步骤: 1、弄清估价对象的价格构成,搜集相关资料; 2、测算估价对象的重新购建价格; 3、测算估价对象的折旧; 4、求取估价对象的积算价值。
二、房地产价格构成
1.土地取 得成本
2.建设 成本
3.管理 费用
7.开发 利润
constitute
成本法案例分析
组员:徐朝晖 1104010062 蔡子莹 1104010002 彭维 1104010047
目录
一、何为成本法? 二、房地产价格构成 三、成本法基本公式及案例分析
一、何为成本法?
• 概念: • 一般来说,成本法是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时的重置价格,然后 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 成本法也可以说是以房地产价格各个组成部分之和为基础来求取房 地产价值的方法,即先把房地产价格分解为它各个组成部分,然后 分别求取各个组成部分,再将各个组成部分相加。因此,成本法也 称为积算法。 • 本质: • 成本法的本质是以房地产的重新开发成本为导向来求取房地产的价 值。
解:
(1)土地取得成本: 土地取得费= (6+2)万元/亩=120元/M2 (2)土地开发成本: 1平方公里=1 000 000平方米 土地开发费=2亿元/平方公里=200元/M2 (3)投资利息,土地取得费期初一次性投入,其计息期为2年,土地开发 费分段均匀投入,第1年投入的计息期为1.5年,第2年投入的计息期为0.5 年。 投资利息=土地取得费×[(1+利率)计息期-1]+土地开发费×[(1+利率)计息 期/2-1] =120×[(1+10%)2-1]+200×40%×[(1+10%)1.5-1]+200×60%×[(1+10%)0.51]=43.36元/M2 (4)开发利润: 投资利润=(120+200)×20%=64元/M2
(4)投资利息: 投资利息=土地取得成本×[(1+6%)2.25-1]+(建设成本+管理费 用)×40%×[(1+6%)1.5-1]+(建设成本+管理费用)×60%× (1+6%)0.51]=1343.63万元
(5)销售税费: 销售税费=房地价格×7% (6)开发利润: 开发利润=房地价格×20%
适用于新开发的房地的基本公式
新开发的房地价值=土地取得成本+建设成本+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例题: 某新建房地产,土地面积20000m2,建筑面积50000m2。 现在土地重新取得价格为3000元/m2 ,建筑物建造的建安 成本为1800元/m2 ,管理费用为建安成本的30%。该港地 产开发周期为2.5年,其中半年准备期,2年建设期,土地 费用在准备期内均匀投入;建安成本及管理费用在建设 期内第一年均匀投入40%,其余在第二年均匀投入。年贷 款利率6%,销售税费为房地产价格的7%,开发利润为房 地产价值的20%。试着评估该房地产的总价和单价。
பைடு நூலகம்
4.销售 费用
6.销售 税费
5.投资 利息
三、成本法基本公式及案例分析
1、成本法最基本的公式为: 房地产价值=房地产重新购建价格-房地产折旧 2、针对对象: ①新开发的土地 ②新建的房地产(此处指房地、建筑物两种情况) ③旧的房地产(此处指房地、建筑物两种情况)
适用于新开发的土地的基本公式
新开发的土地价值=待开发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成本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例题: 某开发区拟出让一宗土地,出让年限为50年。该宗 土地征地、安置、拆迁及青苗补偿费用每亩为6万元, 征地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平均每亩为2万元,土地开发费 平均每平方公里为2亿元,当地银行贷款年利率一般为 10%,每亩征地完成后,土地开发周期平均为两年,且 第一年开发投资额一般占全部开发费用的40%,总投资 回报率一般为20%,当地土地增值收益率为20%,土地 还原率为7%。试采用成本法估计该宗土地单位价格。
(5)土地增值收益: 土地增值收益=(120+200+43.36+64) )×20%=85.47元/M2
(6)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土地取得费用+土地开发费用+利息+正常利润+土地 增值收益 =120+200+43.36+64+85.47=512.83元/M2
(7)以上求得的是土地无限年期的价格,则50年期的土地使用 权价格为: 土地使用权价格=512.83×[1-1/(1+7%)50]=495.42元/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