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水绘园导游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2001年元月25日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绘园。园林巨匠陈从周教授赞誉此园为“天下名园”。提到天下名园,大家会立刻想到南京瞻园、北京颐和园、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扬州个园……大家也许会觉得称呼如皋水绘园为天下名园有些言过其实。那么水绘园究竟有什么特色以至于让园林巨擘陈从周教授都赞叹不已的呢?!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原是如皋人冒一贯的别业,至其第四代冒辟疆时将旧园重整完善。冒辟疆是明末四大才子(另为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之一,明亡清兴,冒辟疆不愿为官,携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隐居与此,寄情与园。毛主席曾予以高度评价:“所谓明末四大才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奉清朝、全节而终。”水绘园,有人说这个名字好生雅趣。“水绘”是我们这个园子的一个独特风格,一般园林都会用各种各样风格各异的墙壁来隔景造景,而水绘园中不设垣墉,以水绘景,将各个方向的水道连接,汇集到园子里,凭借水流隔景绘景。亭台楼阁、粉墙黛瓦、翠竹烟柳……倒映在水中,活脱脱就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画中游”。

我们踏上“逸桥”四周观望,脚下是碧波如烟,身后是粉墙黛瓦,前面是遍栽花草树木的土坡障景。这里是“画中游”的入口处。“逸”顾名思义是文人逸士隐居于此,我想还应该有闲逸洒脱之意吧。古园林就是一个梦,它将文人雅士无法实现的志向、将心中梦想的美好,都借助园林表现出来。大家请看这粉墙黛瓦,这个屋顶是不是很特别很熟悉?这就是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又叫“封火墙”。其实古时封火墙并不是徽派建筑特征。大家都知道,古代建筑主要是木质结构,火灾发生后蔓延迅速,因此古代对防火特别重视。明清时期,封火墙作为一种新型的防火分隔设施在民居建筑中被广泛使用,而将封火墙推广至民间的是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木制结构蔓延快,连带损失严重,何歆提出每五户人家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后来人们看到封火墙真的能有效遏制火烧连片的大问题,就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徽州的建筑工匠们对封火墙又进行了美化,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前面这土坡障景还没有取名字哦,大家可以根据意境发挥自己的想像,给它取个名字吧!原先水绘园是从西大门进,那里的土坡障景是个绝妙佳境,待会儿带大家去感受。前面这条鸟语花香的石板路,曲径通幽处就是园中精华。一般园林中的道路都是蜿蜒曲折的,这是造景必不可少的手法,它的妙处在于制造“移步换景”的惊喜。“路因景曲,境因曲深”。大家可试着闭上双眼,闻着空气中的清香,往前慢慢跨出三大步,睁开眼,是不是景色的奇妙与方才不同了呢?选景拍照的人感受应该更明显一些吧!古人造园,道路和庭院地面用石块铺设,很是华丽整洁。花木间的小道、池水岸边是用鹅卵石或是瓦片,日久生出苔藓,或是在缝隙里种上一些花草,自然天成,古色古香。我们这条路两边是瓦片,中间是石板,是既考虑到了园中游人的安全,又达到古朴雅致的场境。前面这四个

苍劲有力的大字就是陈从周教授为园中题写的,拓印在这大石上倒是浑然天成,只可惜这颜色用得媚俗了,不知苍绿是否更恰当呢?

眼前这个小桥小、低、简,看上去没有任何特色,但结合桥下的流水,却是和谐古朴,有“凌波”之感。园林造桥大多低矮,拱桥除外,为的就是这“凌波”的意境。小桥左边是“洗钵池”。“洗钵池”原是唐代建造的中禅寺的放生池。宋代着名文学家曾巩的三弟曾肇,幼年随父亲来如皋,在此读书,常在池中洗钵,因得名“洗钵池”。后曾肇考中进士,做了泰州知府,怀念在如皋读书的时光,特镌刻“隐玉斋”三字石碑置于此。大家请看小桥的正前方,是一座叠石假山,山腰处伸出一苍劲扶芳藤,蜿蜒缠绕至山顶,形成山抱藤、藤缠山的画面。园林造景,叠石假山,好比创作写意的立体山水画,山不能写真,只能写意,过于写真便无韵味可言。假山源于自然,它使植物、水与建筑群巧妙结合,于人工中现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使人在喧嚣的城市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小型假山选石,当以米芾说的“美在瘦、皱、漏、透的太湖石为首选”,但大家都首推太湖石,以至现今太湖石几乎绝迹。宜兴石、散兵石(也叫巢湖石,是张良“四面楚歌”散兵之地。现散兵石作广义的太湖石)因其形状和太湖石相近,所以近代多用此两种石。我们面前的是散兵石叠造,山抱藤、藤缠山,浑然天成的一幅浓缩山水画。

桥的右后方是古澹园,原是冒辟疆好友佘仪曾的“壶岭园”。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路过,他尊冒辟疆“澹泊明志”之情操,遂题字改园名为“古澹园”。古澹园内珍藏着宋代以来大量的如派盆景代表作和不少珍贵的古盆。如皋盆景在国内外盆景艺术大赛中屡屡夺魁,蜚声海内外。

盆景起源于中国唐代,明清时极为兴盛,后来使入日本,又由日本流入西方,从而带动全世界的盆景文化。大家看看这盆景的造型非常讲究,其实艺术是相通的,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豁然开朗,书法一下子精进。盆景艺术属于绘画艺术范畴,盆景是“无声诗,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可抒胸臆。盆即画纸,树即笔墨。古人论画有“计白当黑”之说,那么这树就是笔墨,盆中虚空处就是留白。大枝与小枝间互相呼应,左右前后伸缩挪让,均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变化,这样盆景才生机勃勃、壮不肥、瘦而清、宛若天成。所以做盆景之前,盆景艺术家心中会构出一幅画,然后按照心中所想慢慢用心培育,这培育的过程可不简单,盆景艺术家心中会构出一幅画,然后按照心中所想慢慢用心培育,这培育的过程可不简单,如果是树桩盆景,有的得培育几十年才能成一盆呢!在盆景艺术家的精心培育下,盆景不但“形似”,且“神似”,“形神兼备、风姿天然”。个中的艰辛与喜悦那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

如派盆景以蟠扎为主,辅以修剪,工艺精细,造型多为“两弯半”,可组成“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姿态。所以有“左顾右盼两弯半,云头雨足美人腰”的说法。

出了古澹园,过长廊,便来到壹默斋。壹默斋旁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西大门进来的土坡障景。当年冒辟疆挖土将园中水道相通,仿唐代诗人元结的“筑三吾亭于溪上”情趣,取名“小浯溪”,并在溪上仿建“小三吾亭”。挖出的土就近堆积成土坡,遍栽翠竹,既护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