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作用在层序边界识别中的作用
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边界识别
层序地层学中各级层序边界的识别方法前言层序地层学可视为“地质学中的一场革命”。
作为一种成功的全球性理论,它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
层序界面、层序结构和体系域及沉积体系展布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三个重要内容[2]。
其中以层序界面的识别最为重要,堪称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灵魂和生命[3]。
在常规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层序界面的识别主要依据地震剖面、野外露头、录井岩性、测井曲线等资料所展现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4~7]。
但大量实践证明,有许多层序界面在宏观上是难于辨别的,但并非不存在,这就有碍正确划分层序[8]。
这种现象已成为层序格架建立中的一大难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本文针对这种现状,同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干扰,在不是层序边界的地方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异常而造成层序边界存在的假象。
因此在判断层序边界存在与否时,不能单纯根据某一信息的异常变化,而要同时在地震特征上、测井曲线上和钻井剖面中的岩性、岩相特征上、古生物组合上、徽量元素的变化上找尽量多的证据,以期划分准确。
一、层序分级1.一级层序或超层序代表相似构造背景下沉积的整个地层序列,地层规模相当于系或统。
在时间跨度上大于50Ma。
2.二级层序为同一个二级构造幕控制下的沉积序列,与过去所说的二级沉积旋回相当,边界为明显的不整合面。
在时间上的跨度在3--50 Ma。
陆相盆地二级层序纵向可区分出沉积类型明显不同的2—4个体系域,二级层序下部(特别是盆地沉降初期)往往发育缺少稳定水体的陆上红色沉积地层,在陆相断陷盆地主要为主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在陆相坳陷盆地发育辫状河沉积,可称为“冲积体系域”或“低位体系域”;随着二级构造幕沉降范围的扩大,沉积物不能充填满构造沉降形成的可容纳空间,遗留下未被沉积物充填的湖侵沉积序列可称为“水进体系域”。
或“湖侵体系域”;最大湖侵期之后,主要由于二级构造幕后期沉降速率的降低,湖盆水体面积减小、深度变浅,发育水退型沉积序列,之后还可能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沉积,可分别称为“水退体系域”和“河流泛滥平原体系域”,二者组合一起与海相盆地的“高位体系域”相当。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通过对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相特征、生成机理、主要作用因素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了具体结论。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形成机制,指导油田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相、生成机理、作用因素、储层性质、总结、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是人类重要的能源资源,而储层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阜三段是花庄油田的重要储层之一,对其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对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该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储层特征及演化规律,从而指导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
对成岩相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石油的生成机理及储层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探究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促进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阜三段是花庄油田的主要油气层段之一,其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该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储层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阜三段成岩相特征的研究还可以为地质模拟和油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勘探开发方案、提高油田开发效率。
深入研究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提高油田的有效储量和开采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是指在地质历史长期的作用下,沉积物经历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相对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储层。
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沉积相与层序地层作用综述
微 观
Um
微 观 非均 质 性
曼
,
}
图 l 不 同范围与规 模 的砂体储 层非 均质性 类型 , 其范 围从微 米级 到百米 级 , 通 常 由于 沉积 相 、 成岩作用演化方式和构造特征 ( 如裂缝网络和断层的存在形式 )方面的差别所导致 ( We b e r ,1 9 8 6 ,
1 前 言
储 层 非均质 性 指孔 隙度 、渗透 率和/ 或毛 细管 作用 的纵 向与 横 向变 化 ( Al p a y ,1 9 7 2 ; E v a n s ,1 9 8 7 ;Mo r a e s 和S u r d a m, 1 9 9 3 )。砂 体 中的储 层非均 质 性具有 不 同 的范 围及 规
2 0 1 4年第 3期
海洋地质
成岩作 用对 砂岩储 层非均质 性的影响
— —
沉 积相与层序地 层作用综述
S . Mo r a d , K h a l i d A1 . R a ma d a n , J . M. Ke t z e r 等 著
摘 要 :成岩作用在 多数碎屑岩储层 的品质和非均质性方面发挥 了重要控制作用 。 成 岩变化在
2 0 0 9 )。
尺 度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类 型
—
— — ,
厂
J
封 堵一 非封 堵 断层
,, _ 一
■ ● —— _',r
—
— =
( 超 > 3 大 0 0 型 m )
巨
裂 缝
f l ,
i
/ / l /
/
l
/
原 牛 单元 界面
2
海 洋 地 质
东华理工大学岩石学沉积岩4-成岩作用
b.浅埋成岩作用 b.浅埋成岩作用 指同生作用之后一直到沉积物固结为止发生在沉 积物内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包括压实 压实, 积物内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包括压实, 压溶和胶结作用.结果: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沉积岩. 压溶和胶结作用.结果: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沉积岩. (底界几m到几百 底界几 到几百m) 到几百 此时沉积物已脱离沉积环境(与水体已隔离). 此时沉积物已脱离沉积环境(与水体已隔离). 伴随上覆沉积物厚度的增大, 伴随上覆沉积物厚度的增大,浅埋成岩作用条件 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温压升高,层间连通性变差, 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温压升高,层间连通性变差,开放 系统变为封闭系统,但孔隙水通常可通畅而缓慢流动, 系统变为封闭系统,但孔隙水通常可通畅而缓慢流动, 厌氧细菌的间接生物化学作用增强,Eh值降低. 厌氧细菌的间接生物化学作用增强,Eh值降低. 的间接生物化学作用增强 值降低
2. 胶结作用(Cementation)(胶结物的形成) 胶结作用(Cementation)(胶结物的形成) (Cementation) 彼此分立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粒被胶结物焊结在一起的作用称 为胶结作用.主要在成岩早期(同生和浅埋)进行. 为胶结作用.主要在成岩早期(同生和浅埋)进行. 胶结物:指在成岩过程中, 胶结物:指在成岩过程中,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 出来,对分离颗粒起焊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出来,对分离颗粒起焊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松散 的碎屑沉积物通过胶结作用变成固结的岩石. 的碎屑沉积物通过胶结作用变成固结的岩石. 主要胶结物有硅质,方解石,赤铁矿,粘土, 主要胶结物有硅质,方解石,赤铁矿,粘土,海绿 石膏等. 石,石膏等.
晚期成岩作用 沉积物固结之后至变质或风化作用开始之 前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称晚期成岩作用. 前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称晚期成岩作用.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花庄油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阜三段储层是该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阜三段储层位于花庄油田的深部,由于受到了复杂的构造和地质条件的影响,该储层具有较为复杂的成岩作用历史。
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储层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流体运移特征。
了解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预测储层的物性参数、评价油气运移能力以及确定油气勘探开发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
阜三段储层主要是由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溶解作用、胶结作用、颗粒改造作用等。
其中溶解作用是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地下水对储层岩石进行了溶解作用,导致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胶结作用是指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储层岩石中的黏土矿物通过胶结作用形成了胶结物,填塞了孔隙和裂缝,影响了储层的渗透性。
颗粒改造作用是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储层岩石的颗粒发生了改造和再沉积,形成了不同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通过对这些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历史以及物性参数的演化规律。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花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入了解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特征,有利于预测储层的物性参数、评价油气运移能力,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布局和调整开发策略,对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降低勘探开发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油气勘探开发人员有所帮助,为花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黔南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V o . 4 No. 13 3
J n 2 0 u.07
[ 文章 编 号 ]1 7-7 7 20 )30 6—6 6 19 2 (0 7 0:2 70
黔南石炭 系层序地层格架 中 碳 酸 盐 岩 成 岩 作 用 研 究
林 小 兵 李 国忠。 田景 春 陈洪德 康 建 威 徐 胜 林
( . 都 理 工 大学 “ 气 藏 地 质 及 开 发 工 程 ” 家重 点 实 验 室 , 都 6 0 5 ; 1成 油 国 成 10 9
2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沉 积 地 质 研 究 院 , 都 60 5 ;3 郑 州 工 业 贸 易 学 校 , 州 4 0 0 ) . 成 10 9 . 郑 5 0 7
并 留下 不 同的成岩 记 录 。本 文在对 黔南 石炭 系碳 酸盐岩 研究 的基 础 上 , 讨层 序 地 层 格 架 中成 岩 探
在 石炭 纪构造 相 对 稳 定 , 育 了一 套 厚 且连 续 的 发 碳 酸盐岩 沉积 , 性主要 为 泥 晶灰 岩 、 岩 生物屑 灰岩 及 白云岩 ( 下统 夹 一 套 泥 岩 、 岩 , 分地 区有 煤 砂 部
线或 煤层 ) 总厚 约 15 0m, 分地 区厚达 27 0 , 0 最 好 的地 区之一l 。 5 ]
作为典 型 的碳 酸 盐 台地 沉积 , 黔南 石 炭 系 主 要发 育 了潮 坪 、 限 台 地 、 阔 台地 、 局 开 台地边 缘 等 沉积 环境 。根据 层序 界 面的识 别 特征 8, 南 卜l 黔 ] 石炭 系可 以划分 出 1 2个 ( 下 二 叠 统 紫松 阶) 含 三 级 层序 ( 层 序 主要 发 育 TS 和 HS , 底 面 各 T T) 按 性 质 又 可 划 分 为 5个 工型 层 序 ( S , S , C Q1 C Q3
层序地层格架中碳酸盐岩准同生成岩作用分析——以轮南古隆起下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例
摘要 : 根据海平面升降而对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划分 的不 同沉积 体系域 , 其准 同生成岩 作用之 间存在着 相关性 , 和 这 种相关性 可以通过 不同体 系域所 发育的成 岩作用类 型体现出来 。文章 以塔 里木盆地 轮南古 隆起 下 中奥 陶统碳酸盐
岩为例 , 把准同生成岩作用放在层序地层学格架 范畴 内来 研究 , 总结 了不 同体系域 内发 育的成 岩作用类 型 和特 征 ,
认为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方解石胶结作用 和白云石化作 用 , 高位体 系域 主要发 育有方解 石胶结 作用 和大气淡 水溶
蚀作用等 。在层序地层格架下进行成岩作用对 比的结果 表明 , 高位期 以及海侵期 下伏 的前期 高位期沉 积 , 是有利 的
成岩作用改造层位 , 并在 物性统计数 据中得到了证明 , 为有利储集 体的评价 、 预测提供 了新 的途 径。
境和海水性质反应敏感 , 碳酸盐岩准同生成岩作用 具有明显 的阶段性特征_。决定沉积环境 、 7 j 海水性
质 和 沉积 物矿 物特 征 的 主 要 因素 , 海 平 面 的 升 降 是 和气候 变化 , 因此 , 以把 成岩作 用 放在根 据 海平 面 可
升降而划分的不同体系域的范畴内来研究 。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潜山下 中奥 陶统碳酸 盐岩为例 , 在层序地层的格架内, 通过研究不同体系 域 内发育的准同生成岩作用及其 对储层 的影响 , 为
关
键
词: 轮南 古隆起 ; 中奥陶统 ; 酸盐 岩 ; 下 碳 成岩作用 ; 塔里木盆地
文献标识 码 : A
中图分类号 :582 P8 .
国 内外 对 层 序 地 层 学 的 研 究 在 理 论 _ 和 应 1 “j 用 [6等 方 面 均 取 得 了诸 多进 展 , 别 是 成 岩 作 用 5] , 特 在层 序地 层 格 架 下 的应 用 _ 。对 不 同 的 沉 积 环 7
4.成岩作用
成 岩 作 用
一、成岩作用的概念
二、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 三、主要成岩作用及特点
一、成岩作用的概念
松散的沉积物经历成岩作用,变成坚固岩层 成岩作用: 沉积物从沉积下来的那一时刻起一直 到变质或风化之前在其表面或内部发生的一切
作用
成岩作用也就是在沉积岩三大形成阶段的最后 一个阶段
一、成岩作用的概念
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发育
胶结作用
接触式胶结(Contact cementation)
胶结作用
镶嵌式胶结(Mosaic cementation) 颗粒之间彼此接触 颗粒之间因压溶而多呈 面接触、凸凹接触或缝 合线接触
也称无胶结物式胶结
胶结作用
镶嵌式胶结(Mosaic cementation)
成隐晶的长英质矿物、蛋白石转变成玉髓或进一
步转变成石英,胶磷矿转变成磷灰石等。
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变晶鲕及周围的重结晶方解石晶体 变晶鲕:鲕粒强烈重结晶后鲕核和包壳结构完全消失,但 仍然可完好地保留它的光滑球状形态。
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作 用 晚期成岩 作用
深埋成岩作用 (向变质作用过渡)
表生成岩作用 (向风化作用过渡)
表生成岩作用 (向风化作用过渡)
二、成岩作用的阶段划分
早 期 成 岩 成 作 用 岩 作 晚 期 用 成 岩 作 用
同生作用 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 在沉积物一水界面及其以下的一薄层内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或生 物作用,为沉积作用的进一步延续 沉积物开始埋藏至固结成岩 总体特点:温压升高、层间连通性变差,开放系统变为封闭系统,孔 隙水和厌氧细菌的间接生物化学作用增强。 固结的沉积岩进一步埋藏至发生变质作用之前 总体特点:埋深加大,温压升高、生物作用一般弱,孔隙度已大大减 少,相互连通性也变差,岩石的成分和结构等都会顺应物化条件的改 变而改变。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位于中国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
其中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阜三段储层位于花庄油田的上部,主要构造为走滑构造,储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在储层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成岩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成岩相特征。
首先是溶蚀作用。
在阜三段储层形成的过程中,地下水对岩石发生了溶蚀作用。
这种溶蚀作用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中含有的溶解性物质,如二氧化碳、有机酸等,通过长期的流动和渗透作用,溶解了一部分岩石中的矿物质和颗粒,使岩石中的孔隙和裂缝得以扩大,从而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
溶蚀作用还促进了流体的运移和储集,为油气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胶结作用。
在储层形成的过程中,地下水中的含盐物质和胶结物质对储层中的砂粒和颗粒进行了胶结作用,形成了胶结矿物,并填充了孔隙和缝隙,从而减小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适当的胶结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储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防止了储层的塌陷和破坏,保证了油气的长期储集和稳定生产。
最后是压实作用。
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储层受到了地层压力和地质构造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压实作用。
这种压实作用主要是储层中的砂粒和颗粒受到地层压力的影响,发生了结晶变形和碎裂变形,形成了压实结构和断裂结构。
这种压实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但也提高了储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为油气的富集和产出提供了支撑。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是油田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储层中成岩相的演化规律和动态变化,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成岩作用
地质成岩作用一、成岩作用及其分类成岩作用,指沉积物沉积后至岩石固结,在深埋环境下直到变质作用之前发生的物理、化学的变化,以及埋藏后岩石又被抬升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
直到固结为岩石以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或生物)变化过程。
一般包括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结晶作用、淋滤作用、水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等。
包括硬结成岩作用、岩浆成岩作用和变质成岩作用。
岩浆成岩作用分为侵入成岩作用和喷出成岩作用。
二、硬结成岩作用及其产物特征硬结成岩作用,也称沉积成岩作用,指松散沉积物在上覆沉积物的重荷压力作用下,孔隙减少,水分排除,碎屑颗粒间的联系力增强,或碎屑间隙中的充填物质黏结力增大,或因压力、温度的影响,沉积物部分溶解并重结晶,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
一般而言,松散沉积物上覆沉积物越厚,重荷压力作用越强,孔隙减少程度越高,水分排除越完全,固结成岩作用越完全,碎屑颗粒间的联系力越强,或碎屑间隙中的充填物质黏结力越大,成岩后的岩石密度越大,空隙率越小,岩石中含水率越低,岩石越稳定,岩石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反之,重荷压力作用越弱,孔隙减少程度越低,水分排除越不完全,固结成岩作用越不完全,碎屑颗粒间的联系力越弱,或碎屑间隙中的充填物质黏结力越低,成岩后的岩石密度越小,空隙率大,岩石中含水率高,岩石越不稳定,岩石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越弱,越不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
压力、温度影响越大,沉积物溶解并重结晶的程度越高,成岩过程越完整,岩石越稳定,岩石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反之,沉积物溶解并重结晶的程度越低,成岩过程越不完整,岩石越不稳定,岩石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越低,越不利于隧道围岩的稳。
由于层间结合力较低,相较于由厚层、巨厚层岩石构成的隧道围岩岩体,由薄层岩石构成的围岩岩体稳定性较差。
三、岩浆成岩作用及其产物特征岩浆成岩作用,是指产生于地壳深部(至上地幔顶部)的高温高压熔融岩浆,沿地层岩石体中的断裂构造上升直至喷出地表冷凝固结成岩的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地质大沉积岩石学课件第14章 成岩作用
基底式胶结
>颗粒之间彼此接触
>胶结物含量很少,只分 布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点 附近
>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发育
>颗粒搭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 呈点状接触。
>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 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颗粒支撑结构。 >形成于晚期成岩阶段. >是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
a
>颗粒之间因压溶而多呈面接触、 凸凹接触或缝合线接触
: .
同生作用
早期成岩
成
作用
浅埋成岩作用
岩
作
深埋成岩作用(向
变质作用过渡) 用 晚期成岩
作用
表生成岩作用(向 风化作用过渡)
o
1. 2. 3. 4.
b,
三渡缝合线构造观察
2.
o
基底式胶结(Basal cement-ation)
>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 >填隙物含量较多 >基质支撑 >形成于同生期 >它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
交代作用——交代假象结构
腕足壳被玉髓和石英交代,仍保留腕足壳的假象
交代作用——交代阴影结构
1. 白云岩中细砂级大小的白云石质球状阴影,可能是鲕粒的阴影; 2. 白云岩中非规则状白云石质阴影,难以确切判别是何种颗粒的阴影。
交代作用——交代阴影结构
菱形白云石交代鲕粒灰岩中的鲕粒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生屑粒泥灰岩的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泥晶灰岩的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的最大区别在哪?
o交代作用前后矿物成分发生改变 o重结晶前后矿物成分不变, 仅结 构和形态改变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是花庄油田区域性油气含量最高的储层,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成岩作用在储层物性演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该储层的认识,还有助于为该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经历了古老的沉积、压实、胶结、溶蚀、晶间裂缝形成等成岩作用,形成了具有特殊物性的储层。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压实作用:通过地质压力和重力作用,使储层中早期沉积物逐渐压实,产生孔隙度的减少和孔径的变小。
阜三段沉积物多为砂岩,因此压实作用在储层演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由胶结物填充孔隙而形成的。
花庄油田阜三段砂岩中胶结物包括石英、长石和白云石,其中石英胶结的作用最为显著。
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地下水通过对储层中的碳酸盐岩、膏盐岩等可溶岩石的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中主要是碳酸盐和膏盐岩,因此具有较为明显的溶蚀作用。
4. 晶间裂缝形成:晶间裂缝是由石英晶粒的生长引起的。
花庄油田阜三段石英晶粒较大,因此晶间裂缝发育较为明显。
此外,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也较为复杂。
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和薄片分析,阜三段储层中主要存在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云母等成岩矿物相。
其中,石英成岩相最为普遍,长石次之,白云石和方解石则比较罕见。
同时,石英和长石的成岩相也分别有不同的演化阶段。
在石英方面,早期石英主要呈斜长方形,晚期石英则主要呈膨胀形或曲面多角形;在长石方面,主要存在对称长石和微斜长石。
综上所述,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的演化,形成了复杂的物性特征。
在实际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储层的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以确定开发方案和提高采收率。
油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定量评价技术
成岩作用的概念很早在国外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并未受到重视,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成岩作用演化具有多期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和演化模式,造成成岩作用研究的难点,之前的研究大都是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的定性描述,对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定量研究及其和优质储层展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
1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1.1 机械压实作用机械压实作用是一种埋藏成岩作用,主要是物理变化,指沉积物埋藏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在压力作用下,岩层中碎屑颗粒或者矿物颗粒之间的水分排出,导致颗粒排列变得紧密。
1.2 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指胶结物或者矿物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来,将疏松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一种成岩作用。
主要分为碳酸盐岩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粘土矿物胶结。
1.3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的实质是一种同时并进的溶解和沉淀作用,是一种在保持被交代矿物晶形或集合体形态的矿物的情况下,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转化作用。
矿物交代过程中既可以交代原生矿物的部分,也可以完全替代原生矿物颗粒;晚期交代作用还会交代早期形成的交代产物。
1.4 溶解作用溶解作用主要是使已有的矿物完全或部分地溶解,主要发生在长石颗粒内、岩屑颗粒中易溶组分内和碳酸盐胶结物内。
在东营凹陷ES4s湖泊碳酸盐岩心中观察到很多种溶解(溶蚀)现象。
2 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可以分为建设性影响和破坏性影响,其中有机酸导致的溶蚀、溶解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
部分粘土矿物转换也会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加。
而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则会破坏储层质量,降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
3 成岩作用定量评价技术3.1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目前国内成岩作用的数值模拟主要有两种,一是作用模拟,二是效应模拟。
第一种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类的成岩作用,例如石英次生加大、机械压实、绿泥石环边胶结等,与油气储层质量评价的联系较弱。
第二种效应模拟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成岩作用造成的综合影响,而不是单因素成岩作用的机理,目前这种模拟方法应用较广泛,可以模拟成岩演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成分、时间的变化,从而定量刻画储层成岩阶段。
自然科学知识文库岩石系列:成岩作用
自然科学知识岩石系列——
成岩作用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和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自然界岩石
“成岩作用”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成岩作用
沉积物在最初沉积之后及在岩化(lithification)过程中和在岩化之后所进行的一切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变化,这里不包括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
这一定义为美国和德国多数地质学者采用。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改造作用(reworking)、自生作用、交代作用、结晶作用、淋滤作用、水合作用、细菌活动以及形成结核,这些都是在压力达1千巴(kb)和温度为100℃至300℃的条件下发生的,这样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在地壳的表层部位或外层部位是正常的。
成岩作用可能包括在同一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岩化作用之后发生的变化。
这一概念的创始人是Walther(1893-1894),而第一个使用成岩作用这一名词的人是Gümbel(1868),他当时用来表示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各个结晶质矿物,引起象片麻岩和片岩之类变质岩形成的作用。
苏联及一些美国地质学者把这一名词限于表示在沉积物仍未固结的地带内所发生的沉积后变化的最初阶段,其作用进行完全,沉积物已转变为多多少少为致密的沉积岩(1922)。
按照这一用法,这一名词相当于美国使用的早期成岩
作用。
成岩作用这一名词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也没有划定界限,例如同变质作用的界限。
〔21〕。
4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序列(已插图)
4.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作用序列4.1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与形成环境依据区内有关钻井奥陶系岩芯及岩石薄片观察,并结合有关样品的阴极发光、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类型及均一法温度测定、稀土元素分析,本次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了区内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形成环境。
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成岩作用现象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硅化作用、压溶作用与多期多类缝合线的形成、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及岩溶作用、破裂作用与多期多类裂缝的形成和充填以及油气的充注等;此外,还可见到海百合碎片的共轴生长与生物壳的泥晶化现象,下面分别叙述之。
1)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最为普遍的成岩作用现象之一,在各井奥陶系剖面上均可识别出来,它主要发育于颗粒灰岩中,另外,也发生在藻粘结灰岩中,它具体表现为如下6种形式:①粒间微亮晶方解石胶结此为奥陶系颗粒灰岩颗粒间的主要胶结形式,几乎各井奥陶系均能见到此胶结形式,并显鹰山组及一间房组下部更为发育的特征;具体可为整个颗粒灰岩层粒间为微亮晶方解石胶结,或为颗粒灰岩内部部分粒间为微亮晶方解石胶结,部分粒间为粒状亮晶方解石胶结,甚或部分粒间为微晶方解石胶结;分析它可能为粒间的微晶灰泥重结晶而来,并由此揭示此类颗粒灰岩的沉积环境能量并不太高。
②粒间粒状亮晶方解石胶结本次研究中在绝大多数钻井奥陶系岩芯薄片中见到颗粒间为此类胶结形式,并显示出一间房组上部更为发育的特征;具体可为整个颗粒灰岩粒间为粒状亮晶方解石完全胶结,或为颗粒灰岩内部部分粒间为粒状亮晶方解石胶结,部分粒间为微亮晶或微晶方解石胶结;粒间粒状亮晶方解石应是颗粒沉积后由粒间孔隙水作用化学沉淀形成,粒间粒状亮晶方解石完全胶结的颗粒灰岩所反映的沉积环境能量高或较高;而部分粒间为粒状亮晶方解石胶结、部分粒间为微亮晶或微晶方解石胶结的颗粒灰岩,所反映的沉积环境能量亦不太高。
成岩作用
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重晶
石或石英.
C. 栉壳状结构(Ctenoid texture)
胶结物晶体呈针状、锥状、柱状或片状、板状 垂直被胶结颗粒表面生长,在薄片中,它们的长轴 彼此平行或大体平行,又称丛生状结构。粘土、绿 泥石等硅酸盐和文石、镁方解石、方解石等碳酸盐
可形成这种结构。
D.加大边结构(Enlargement texture)
溶 蚀 作 用
1.碎屑石英由表至里被溶蚀;
2.碎长石顺解理和表面被溶蚀; 3.泥晶基质被溶蚀
溶 蚀 作 用
b. 交代作用(Replacement)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交代作用可以发生于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乃至表生
期。交代作用常可形成以下4种类型结构:
主要胶结物有硅质、方解石、赤铁矿、粘土、海绿
石、石膏等。
※亮晶
在同生期和成岩阶段由水化学作用沉淀于碳酸盐 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称亮晶。 由于方解石晶体一般较清洁明亮,故常称为“亮
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亮晶”。
亮晶与砂岩中的胶结物在成因上很相似,都是因 水的化学作用而沉淀并充填在颗粒之间的胶结物,二 者也都代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环境。
又称共轴增生状结构,
即胶结物与被胶结颗粒的成
分相同、晶格连续,就好像
被胶结颗粒向着粒间边缘向
外加大一样。这种胶结物称
为颗粒的自生加大边。
次 生 加 大 边 结 构
E. 嵌晶结构(Poikilotopic texture)
又称连晶结构,胶结物晶体粗大,多个颗粒镶
嵌在一个光性一致的大晶体内。方解石、石膏、硬
6. 自生矿物的形成(authigenic mineral):海绿石,鲕绿泥石, 沸石类,粘土矿物,方解石、菱铁矿、草莓状黄铁矿,自生石 英和自生长石(再生加大边).也有将此归入胶结作用。
成岩作用在层序边界识别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层序地层学研究是通过对露头、测井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进行的,是属宏观研究.但大量实践证明,在不少层序界面,宏观上是难于辨别的.这就有碍于正确划分层序,开展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任何一个层序都经历过成岩作用的改造,因此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表生成岩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许多不整合面上形成区域性的成岩标志,如溶蚀作用、硅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土壤化作用、交代作用等标志.因此,可以通过成岩作用的微观研究来识别那些隐伏的层序界面. 成岩作用研究在白云岩地层中对层序边界及其类型的识别、体系域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岩作用层序地层学层序层序界面第一章前言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测井、地震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宏观分析,而忽略了沉积记录中各种微观现象固有的意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在沉积岩粒间胶结物、次生加大边、次生矿物和孔洞充填矿物中,准确记载着当时地球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条件及各种自然变迁的信息.自9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沉积学家已意识到成岩微观资料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很快把成岩作用与层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此,成岩层序地层学(diageneitesequeneestratigraphy)应运而生。
Ginsburg在研究大巴哈马台地时明确阐述了海平面变化对碳酸盐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Tucker(1992)则系统地总结了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并明确指出,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可在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体系域这一框架内加以论述,并认为在不同的海平面旋回时期及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成岩作用类型。
因此,成岩作用信息会有助于对不整合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重建海平面变化.据此,AkihiroKano(1992)提出了成岩层序地层学的概念,Goldstein等(1992)提出了碳酸盐胶结层序地层学概念,他们认为浅水碳酸盐岩层序的成岩特征如胶结物及溶孔等,可帮助认识不整合面。
第三章 成岩共生序列
第二节 成岩共生序列的识别方法
2、步骤 A 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阅有关文献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于本地区的方程式
第二节 成岩共生序列的识别方法
长石的高岭石化可以通过下式来进行:
2KAlSi3O8+16H2O
2K++2Al 3++8OH-+6H4SiO4
O
H- +13H2O
Al2(OH)4SiO5+4SiO2 +2K++2
官能团 H-O键 -CH2-键 C-O键 H-O键 碳碳双键 -CH2-键 C-O键
解释 可能的化合物
水
未知的脂肪酸 水 未知的一种烯烃
未知的脂肪酸
样品号
混积岩粒间荧光显示
埋深(m) 粒间荧光特征
白10-1-1
3199.59
粒间普遍显示极强的蓝(白)色、浅黄色荧光。
白10-3-5 港深67-6B 港深40-2
蒙皂石 +K + = 伊利石 + 石英 + 绿泥石 + 水 此外,在高岭石存在的情况下,铁的氧化物可以溶解有助于蒙皂石的转变 (Velde,1984): 蒙皂石 +Fe3+ + 高岭石 = 伊利石 + 绿泥石 当温度增加到 120—130℃时高岭石不稳定,如果钾长石存在的情况下,高 岭石将转变成伊利石(Hower 等,1976;Hoffman 和 Hower,1979): 高岭石 + 钾长石 = 伊利石 + 石英 + 水
1-白10-1井; 2-白10-3井; 3-港 深67井; 4-港深40井 ;5-港 深59井
A
CC Q
Q2
Q2 CC
0 0.5mm
方解石胶结物(CC)包裹 P2, 且石英边缘被溶成不 规则状(Pore), 方解石 胶结物内部也可见溶解 (Po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层序地层学研究是通过对露头、测井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进行的,是属宏观研究.但大量实践证明,在不少层序界面,宏观上是难于辨别的.这就有碍于正确划分层序,开展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任何一个层序都经历过成岩作用的改造,因此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表生成岩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许多不整合面上形成区域性的成岩标志,如溶蚀作用、硅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土壤化作用、交代作用等标志.因此,可以通过成岩作用的微观研究来识别那些隐伏的层序界面. 成岩作用研究在白云岩地层中对层序边界及其类型的识别、体系域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岩作用层序地层学层序层序界面第一章前言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测井、地震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宏观分析,而忽略了沉积记录中各种微观现象固有的意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在沉积岩粒间胶结物、次生加大边、次生矿物和孔洞充填矿物中,准确记载着当时地球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条件及各种自然变迁的信息.自9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沉积学家已意识到成岩微观资料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很快把成岩作用与层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此,成岩层序地层学(diageneitesequeneestratigraphy)应运而生。
Ginsburg在研究大巴哈马台地时明确阐述了海平面变化对碳酸盐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Tucker(1992)则系统地总结了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并明确指出,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可在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体系域这一框架内加以论述,并认为在不同的海平面旋回时期及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成岩作用类型。
因此,成岩作用信息会有助于对不整合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重建海平面变化.据此,AkihiroKano(1992)提出了成岩层序地层学的概念,Goldstein等(1992)提出了碳酸盐胶结层序地层学概念,他们认为浅水碳酸盐岩层序的成岩特征如胶结物及溶孔等,可帮助认识不整合面。
其原因是:在部分暴露于水面的大陆架碳酸盐岩横剖面上,随埋深增加成岩作用序列分别是渗流作用、淋滤潜流作用、潜流作用及深埋成岩作用;当大陆架完全被上升的海平面侵没时陆架在海底环境中接受碳酸盐沉积物,因此其岩石由两个部分构成:上部为海水成岩相,下部为淡水成岩相,不整合面位于上部成岩相和下部成岩相之间。
他将这一思想应用于瑞士Gotland地区泥盆系浅水碳酸盐岩层序中,至少找到了9种不整合面。
这对碳酸盐岩层序中难以识别的不整合面的重新认识,具有理论指导作用.这不仅为成岩矿物研究方法在层序地层学中的运用铺平了道路,而且作为理想的桥梁,把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科学地联系起来。
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沉积相、层序和区域成岩作用的关系,②成岩作用与层序边界的关系;③不同成因层序,其成岩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变化;④胶结成岩事件的区域对比和连续性研究;⑥层序边界代表胶结物晶体生长间断研究;⑥成岩层序作为胶结物结晶生长过程中一系列沉积、加大事件的总和研究,⑦孔隙和孔隙流体阶段性演化与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研究是通过对露头、测井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进行的,是属宏观研究.但大量实践证明,在不少层序界面,宏观上是难于辨别的.这就有碍于正确划分层序,开展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任何一个层序都经历过成岩作用的改造,因此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表生成岩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许多不整合面上形成区域性的成岩标志,如溶蚀作用、硅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土壤化作用、交代作用等标志.因此,可以通过成岩作用的微观研究来识别那些隐伏的层序界面.任何地层都经历过成岩作用的改造.这种改造,不同的地层,特别是在不同的成岩环境产生不同的结果.现代地层学包括众多的分支学科,如岩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等等.他们都是从不同的地层的特性研究地层的特点,划分地层,认识地层.成岩地层学则是从地层经历过的历史,根据成岩类型、成岩作用、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即发生的成岩事件来认识地层的微观特点和变化.Vail指出:“层序地层学分析提供了划分名叫层序和体系域的成因地层单位的不连续面的地层格架,这些层序和体系域与特定的沉积体系、岩相和油气产出有联系”.它主要的任务是根据一定地层事件来划分层序,研究层序中的沉积体系域,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海平面变化和沉降作用.每个层序都具有独立的成岩作用和成岩过程.因此,层序地层学与成岩地层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开展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除了要运用露头、钻井、地震反射之外,还应该开展成岩地层学的研究,从微观世界来研究层序地层学.Braithwaite[2]提出胶结物层序地层学(cementsequence stratigraphy).他强调胶结作用在层序中的重要意义,根据胶结作用的增生和特点,划分出胶结物带的区域分布.胶结物层序可以与上超、下超和其他的相关层序对比.胶结作用又是成岩作用的一种,成岩作用还包括:溶解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压实作用(机械压实、化学压实)、白云岩化作用、硅化作用、充填作用、破裂作用、再生核作用、增生作用、生物作用等等.这些成岩作用的发生、发展、改造和消失是与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与层序的埋藏历史有密切的关联.正是这样,我们可以运用成岩作用的研究,即成岩地层学认识地层和解剖地层.现在人们广泛运用露头、钻井和地震反射等资料研究层序地层学.但是这些资料常常是有限的,对层序地层学的许多问题,只能提供部分的证据和资料;而且这些部分资料都是宏观的.实践证明,有些层序的界面宏观资料是无法鉴别的,如有的平行不整合侵蚀面、露头剖面就无法识别,常判定为整合连续沉积,实则是重要的层序界面.地震反射和钻井资料就更加难辨.这种情况运用成岩地层学开展微观研究,就完全能得到解决.所以,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同时,非常有必要进行成岩地层学的工作.2.1 成岩作用的过程从沉积物堆积开始,直至变质作用开始之前,使沉积物转化成岩石,并伴随地质历史而发生的改造所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称为成岩作用.它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和命名.结合油气的形成,可划分为沉积阶段、浅埋藏阶段、深埋藏阶段、超深埋藏阶段、表生成岩阶段等(图1).(1)沉积阶段:沉积物颗粒疏松自由地堆积于海底、湖底、河床,粒间的水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具有生物作用,特别是细菌作用活跃.(2)浅埋藏阶段:由于上覆岩层负荷作用,开始发生明显的机械压实作用,排出粒间水,粒间水与颗粒发生矿化反映.(3)深埋藏阶段:由于埋藏深度加大,粒间的束缚水被排出,发生化学压实作用、矿化交代作用、破裂作用、有机物质发生演化.(4)超深埋藏阶段:由于埋藏深度不断增大,颗粒质点的结晶水被排出,继续发生化学压实作用和矿物交代作用.(5)表生成岩阶段:由于海水的退出或构造作用使沉积基准面出露,发生天然水的淋滤和溶蚀,而形成表生成岩作用。
任何层序或准层序都经历过沉积、浅埋藏、深埋藏(或超深埋藏)和表生成岩阶段,经历过完整的成岩旋回。
图1 成岩阶段的划分和基本特征Fig.1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ages of diagenesis2.2成岩环境成岩环境与成岩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层经过沉积、浅埋、深埋等阶段,它与沉积环境有关.例如海相沉积(图2),滨岸或潮坪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在淡水和海水混合的介质中发生;潮下带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在海水介质中进行;枢纽带沉积体系的成岩作用则在海水和淡水混合介质中发生;而深水斜坡和盆地的沉积体系则在海水中进行.图2 海相沉积成岩环境介质的特点Fig.2 Characteristics of medium of diagenesis environment in marine deposition由于成岩环境的介质不同,成岩作用的结果必然有别,特别是颗粒岩中的胶结作用显示尤为明显(图3).胶结作用发生在不同的介质中,形成区域性的分带.图3 美国东部维尔吉尼亚州中奥陶统碳酸盐岩胶结物分带的区域分布Fig.3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ement zoning of Middle Or-dovician carbonate in Virginia1.环潮汐相胶结物带;2.潮下相胶结物带;3.未能分带的模糊胶结物根据胶结物的分带,形成胶结物的层序,Braith-waite[2]曾经作了一张精彩的胶结物层序地层学的年代地层学的剖面(图4).这张图清楚地反映了胶结物层序地层的特点:上超、下超、截切.图4 美国维尔吉尼亚州胶结物层序地层学的年代地层格架特点Fig.4 Chronostratigraphy framework of cement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Virginia2.3白云岩化作用与层序地层学白云岩化作用是碳酸盐岩中普遍而重要的成岩作用之一.关于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机制有多种,其中与层序和沉积体系域的关系,还缺乏有总结性的成果.但是与表生成岩作用有关的白云岩化作用和准同生有关的白云岩化作用等,常与沉积间断不整合有密切关系,与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有关.例如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纪马家沟期四级旋回(图5),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准同生白云岩,下部为石灰岩组成.这是典型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是层序中高水位体系域的特有组成部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定边—环县一带,马家沟组白云岩则是与表生成岩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图6),反映马家沟组顶部存在一重要的沉积间断不整合.这就是层序的界面.图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纪马家沟期四级旋回特征Fig.5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th-order cycle of Maji-agou age, Ordovician in eastern Ordos basin图6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相的成因Fig.6 Origin of dolostone facies of Majiagou Formation,Ordovician in western Ordos basin2.4层序界面的成岩标志层序地层学中层序的划分,首先要依靠层序的界面.因此,层序界面的研究是层序地层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层序界面的研究,现在多用露头、地震反射等方法.但是不少沉积间断不整合并不能运用上述两种手段识别出来,常常在露头宏观研究或地震反射中认为是整合;然而通过微观研究,特别是成岩作用的研究,可以判别出沉积间断不整合的存在.如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是否有沉积间断不整合?根据柯坪地区露头的观察,认为寒武—奥陶系之间是连续沉积的.但是通过微观研究,则证明存在沉积间断不整合,而且运用微观手段查明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覆盖区巨厚寒武系下丘里塔格群内部也存在一个重要的沉积间断不整合,并可与柯坪露头地区对比(图7).这两个间断不整合都是划分层序的重要界面.这种表生成岩作用形成的硅质层在世界各地沉积间断表面均可见到.鄂尔多斯地区山西河津奥陶系亮甲山组与马家沟组之间的沉积间断面,在微观研究中,也能清楚地看到强烈的硅化作用.形成的硅质层,紧接上覆是含砾砂岩.图7 塔里木盆地北部柯坪、沙雅隆起寒武系下丘里塔格群沉积间断,根据微观可追踪对比Fig.7 Deposition erosional surface of lower Qiulitage Groupof Cambrian in Kepin and Shaya rises of northernpart, Tarim basin,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micro cor-relation溶解作用是表生成岩作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沉积间断不整合面,发生强烈的成岩改造.由于海平面的下降或构造的抬升作用,使地层暴露于大气,受天然水的淋滤、溶蚀,形成风化壳,发育大规模的溶孔、溶洞、洞穴、缝,产生各种溶岩,如:溶蚀岩、岩溶残积岩、岩溶塌积岩、岩溶填积岩、岩溶淀积岩、破碎岩、岩溶交代岩等.这些特征也是重要不整合面的成岩标志.第三章成岩对层序的指示关系控制层序演化的海(湖)平面变化、构造沉降、沉积物补给和气候变化等各种动力学因素在层序形成的不同时期的整体综合表现都具有差异性,每个层序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成岩作用和成岩过程,导致在层序不同位置的元素类型与含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