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ceaa3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f.png)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自2002年起,经历了艰苦的转型和持续的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该集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电制造商角色,而是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生态企业。
在2013年,海尔集团推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加速了其数字化转型步伐。
随后,该集团积极开展全球布局,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扩充。
特别是2016年,海尔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趋势,海尔集团还构建了全面的生态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该集团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智能家居的全面升级。
除了市场布局和技术创新,海尔集团还注重品牌建设。
该集团以“创变、领先、长青”为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创新、持续学习和引领行业的方式,逐渐树立起了国际知名品牌形象。
近年来,海尔集团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9年,该集团连续第11年成为中国出口冰箱、洗衣机、厨电和空调的领军企业,并连续第12年成为全球生活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同时,海尔集团积极参与全球智能家居标准制定,并推动国际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未来,海尔集团将继续保持创新、拓展海外市场,并进一步完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该集团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更加智能、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助力用户实现美好生活。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4be7a8dd88d0d233d46ad9.png)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
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创客平台以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作为驱动机制,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让员工成为开放创新平台上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f87f0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0.png)
全球市场布局和竞争优势
全球市场布局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覆盖了亚洲、欧洲 、北美等主要市场。
竞争优势
海尔集团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拥有 众多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
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和贡献
产业升级
海尔集团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家电产业的升级,推动了全球家电产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积极履行企 业社会责任。
热心公益事业,积 极参与慈善活动, 回馈社会。
关注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积极推广绿 色发展理念。
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运营的结合
坚持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全球化运营 体系。
注重本土化运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 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环保和社会责任
海尔集团将积极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 业良好形象。
拓展绿色产品市场
海尔集团将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绿色 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加强企业合作
04
海尔集团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影响
绿色生产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绿色生产,采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模式,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标志认证
海尔集团的产品通过了国际和国内的环境标志认证,如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的环境标志认证。
环保宣传和教育
海尔集团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开展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和 社会的环保意识。
海尔的对外发展历程
![海尔的对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ecac6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c.png)
海尔的对外发展历程海尔(Haier)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青岛的家电制造公司,成立于1984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拓展,海尔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家电制造商和品牌。
海尔的对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海尔迅速意识到对外开展业务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在1991年,海尔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首次进军国际市场。
随后,海尔以其高质量、时尚设计和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
海尔的产品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特别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
随着对外业务的蓬勃发展,海尔开始通过并购和合资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在2000年前后,海尔收购了一家德国家电企业和一家美国家电制造商,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海尔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份额。
此外,海尔还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海尔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
公司的高效运营和灵活的生产模式使得海尔能够及时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此外,海尔还注重本土化战略,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雇佣当地员工,提高了品牌的认可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海尔进一步加速其对外发展。
通过与各种新兴科技公司的合作,海尔致力于提供更智能、高效和环保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海尔推出的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洗衣机和智能冰箱,已经成为海外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在全球化进程中,海尔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海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捐赠行为,回馈社会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总的来说,海尔的对外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懈努力和积极拓展的故事。
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洞察,海尔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海尔将继续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家电产品和解决方案。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87d4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3.png)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先生创办,起初是一家小型厂房,专注于生产冰箱。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全球化业务的大型企业,产品涵盖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以及智能家居、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二、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1984年-1990年)1984年,张瑞敏先生创办了青岛海尔冰箱厂,开始了海尔的发展历程。
在初期阶段,海尔专注于冰箱的生产,并以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国内市场扩张(1990年-2000年)在上世纪90年代,海尔开始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洗衣机、空调等,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海尔通过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份额,并取得了可观的销售业绩。
3. 国际化发展(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海尔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机会,先后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海尔通过收购和合作,不断扩大海外业务规模,并逐步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
如今,海尔已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创新与转型(近年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
海尔还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推出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家居体验。
三、发展成就1.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多次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世界品牌500强等荣誉称号,海尔品牌已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之一。
2. 技术创新海尔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家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公司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b670e352d380eb63946dc8.png)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发展历程
![海尔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fb7ea080eb6294dc886c59.png)
P: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海尔出口创牌,海外建立“三 位一体”的 本土化模式)
R全球化、网络化战略的实施(从传
统制造家电产品向互联网发展的 企业转型)
小组观点:
• 国际市场营销的形成即是企业管理定位由种族中心往多重中心继而 向区域与全球中心的过渡,其中多重中心是关键。
1、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 就干第一
• 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 可以移植的模式。
相关事件: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 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 让员工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
战略实施分析
5、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 网络化的企业
• 海尔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致 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而是变成网 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 各方的共赢增值。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 则体现在网络化上,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在海尔看来, 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 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 配送。
•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2、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 “休克鱼”
• 海尔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从只干冰箱一种产品发展到多元化,包括洗衣机、 空调、热水器等。 那时,舆论称“海尔走上了不规则之路”,行业也认为企业要做专业化,而不 是“百货商场”,而海尔则认为“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冰箱已做到第一, 在管理、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移植的模式。另外,不管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本质在于有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 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海尔集团论文总结范文
![海尔集团论文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1660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e.png)
摘要:本文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历程、多元化经营战略、内部控制与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总结,旨在为我国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创立以来,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
本文从发展历程、多元化经营战略、内部控制与成本控制等方面对海尔集团进行总结分析。
二、海尔集团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1984-1991年):海尔集团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起步,经过艰苦创业,成功转型为家电企业。
2.发展阶段(1992-2000年):海尔集团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家电市场的领军企业。
3.国际化阶段(2001年至今):海尔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了全球化布局,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
三、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1.根据企业能力控制多元化的节奏:海尔集团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根据自身能力控制多元化节奏,确保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
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海尔集团在进入新行业时,注重选择与现有业务相关度较高的行业,降低进入门槛。
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海尔集团根据不同行业和市场需求,采取合资、收购、自建等多种进入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四、海尔集团内部控制与成本控制1.内部控制:海尔集团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控制、采购控制、生产控制等,确保企业运营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2.成本控制:海尔集团通过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第三方采购、全球采购等手段,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对生产环节材料消耗的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五、结论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其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海尔集团应继续坚持多元化经营战略,加强内部控制与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我国其他企业而言,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海尔洗衣机的发展历程
![海尔洗衣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44c5d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c.png)
海尔洗衣机的发展历程
海尔洗衣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海尔集团决
定将洗衣机作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从最初的小规模生产开始,海尔不断改进其洗衣机的技术和设计,使其更加先进和高效。
在1990年代初,海尔引入了全自动洗衣机,这一产品迅速赢
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尔推出了更多的创新型洗衣机,如液晶显示屏、智能控制和自动清洁系统等。
2000年后,海尔开始将洗衣机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推出了智
能洗衣机。
这些洗衣机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消费者能够轻松管理洗衣程序和获得洗衣机的实时状态。
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海尔洗衣机还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概念。
他们致力于研发更加高效的洗涤系统,减少用水量和电力消耗。
同时,海尔还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家电的需求。
海尔洗衣机的发展历程还包括扩大全球市场的努力。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将海尔洗衣机引入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总的来说,海尔洗衣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成为了全球领先的洗衣机品牌。
他们不仅提供高品质和高性能的产品,还积极推动环保和智能化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https://img.taocdn.com/s3/m/eede90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1.png)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海尔"走出去"靠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才开始推进国际化。
所以在这阶段,海尔先在国内市场以创新产品的方式建立海尔的品牌形象。
张瑞敏到四川考察当地市场,有用户向他反应海尔的洗衣机不好用,时常会堵塞。
原来四川很多农人用洗衣机来洗地瓜,所以常导致泥沙、根须等堵塞了洗衣机出水口。
张瑞敏将这个问题带回海尔总部,但是大家把这事当笑话,张瑞敏却严肃地说,「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海尔研发部门因此发明一种专门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
这种分众订制的行动,让客户对海尔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展开海尔订制电器的行销新纪元。
*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为了说服挑剔的德国人以打进德国市场,将撕去商标的海尔冰箱和德国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让德国经销商自行去挑选。
经过严格检查及试用后,结果经销商选中海尔冰箱,因此海尔获得2万台冰箱的订单,开启海尔走向国际之路。
拉开了海尔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序幕。
经过九年努力,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共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
在海外销售过程中,主要依赖外国专营经销商设立营销网点,并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保证对海外经销商的产品供应,赢得了国际信誉。
*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自1996年起,海尔首次投资海外,菲律宾海尔CD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还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先后投资设厂。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aa10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a.png)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创立与初期发展阶段(1984年-1990年)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和品牌,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创始人是张瑞敏先生,他在创立海尔之前曾在青岛冰箱厂工作。
海尔最初是一家小型冰箱生产厂家,拥有有限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在创立初期,海尔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张瑞敏先生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
他还注重市场营销,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二、市场扩张与国际化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在1990年代,海尔开始追求市场扩张和国际化发展。
他们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海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1997年,海尔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海尔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
三、品牌建设与多元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海尔开始着重进行品牌建设和多元化发展。
他们将“创新、品质、服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世界品牌、中国企业”为目标。
海尔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品,如智能家电、空调、洗衣机和电视等。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此外,海尔还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他们进军金融、房地产、医疗器械等领域,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
四、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战略(至今)海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他们致力于推动绿色制造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责任,并推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在全球化方面,海尔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和拓展。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开展跨国合作和交流。
海尔的产品现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https://img.taocdn.com/s3/m/8d9641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c.png)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
自1979年成立以来,海尔集团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资本运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资本运营策略的关键因素,旨在分析海尔集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1.1 初创时期海尔集团成立于1979年,当时是一家小型冰箱厂,仅有40余名员工。
在中国家电行业起步阶段,海尔集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不确定性。
然而,海尔集团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市场拓展,迅速崭露头角。
1.2 战略转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海尔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转型。
首先,海尔集团调整了产品结构,从单一的冰箱生产扩展到涵盖了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多个家电领域,实现产品线的全面覆盖。
其次,海尔集团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最后,海尔集团加强了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智能家电和互联网家电,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1.3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日益饱和,海尔集团开始寻求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
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和收购,海尔集团逐渐拓展了其国际业务版图。
如收购了美国家电巨头GE的家电业务和意大利品牌Candy,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二、海尔集团的资本运营策略2.1 多元化发展海尔集团在资本运营中积极追求多元化发展。
通过投资并购其他企业,海尔集团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以海尔金融为例,海尔集团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和家电产业的有机结合,为海尔集团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2.2 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海尔集团积极开放与合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
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海尔集团实现了资本的有效运作和利润的最大化。
另外,海尔集团还与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和私募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494e626647d27284b735128.png)
一。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
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 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名牌战略 发展阶段
多元 化战 略阶 段
国际化战 略发展阶 段
全球 化品 牌战 略发 展阶 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1984年——1991年)
1984年
第一条四星 级冰箱生产 线 发现质 量隐患 砸冰箱
1987年
国际招标 中标,获 得社会各 界关注
1991年
全国冰箱评比, 中国冰箱史上 的第一枚金牌 成立海尔集团, 进入多元化发 展阶段
1985年
1988年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1991年—1998年)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Contents
公司简介及成立背景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
公司简介
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 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 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
(2005年—2012年)
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海外上市,经 销商代表买断当地经营权。(2006 年)
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提升7.8%, 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2011年)
创造顾客的 商业模式就 是“人单合 一双赢”模 式。(2010 年)
奥运 “一枚 金牌, 希望小 学”计 划,全 球唯一 的白色 家电赞001 认证,成为中 国家电行业第 一家通过此项 认证的厂家。
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
红星电器 有限公司 整体规划 海尔集团
海尔发展历程
![海尔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166c8295901020207409cb4.png)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海尔发展的目标是本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
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标志着海尔真正走向了世界。
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
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海尔的威力》为题对海尔集团所取得的业绩进行大篇幅报道。
在'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海尔集团张瑞敏总裁将作为唯一一名中国家电企业家与会并发表演讲。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总裁张瑞敏荣居第26位,这是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高声誉。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e8026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b.png)
海尔的发展历程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之一。
自成立以来,海尔始终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迅速成长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
1984年,海尔集团在中国青岛成立,最初只有一家小型厂房和有限的生产线。
然而,凭借着创始人张瑞敏的智慧和勇气,海尔很快就开始了快速的发展。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海尔主要生产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尔逐渐扩大了产品线,开始生产空调、电视、微波炉等多种家电产品。
海尔的产品以其高品质和可靠性而闻名,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海尔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还迅速进军国际市场,成为了全球家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海尔注重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
公司设立了研发中心,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海尔团队。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海尔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海尔还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尔的品牌形象以“创新、品质、服务”为核心,深受消费者的认可。
除了产品和品牌建设,海尔还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海尔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员工的发展和培养。
公司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海尔的企业文化也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上,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海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海尔通过收购和合作等方式,加强了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海尔也积极转型升级。
公司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将家电产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家居体验。
总的来说,海尔集团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从一个小厂房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商。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391700755270722192ef7a0.png)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
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创客平台以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作为驱动机制,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让员工成为开放创新平台上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海尔发展简史
![海尔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fea890160b4e767f5acfcee3.png)
海尔集团发展史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
创立于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前身是位于青岛市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家工厂当时已经亏损人民币一百四十七万元,濒临破产的命运,当时的厂长,也就是现任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第一次走进工厂,触目所及竟然是满工厂臭气薰人的大小便,工人四处闲晃、无所事事,还有三五成群的工人拆下窗框烧火取暖。
张瑞敏上任后第一道命令就是「不准在工厂内大小便」,自这道命令开始,张瑞敏展开打造中国最大家电企业的漫长道路。
一接手青岛电冰箱厂,就将库存的电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挑出七十六台有瑕疵的电冰箱,接著将这些电冰箱搬到工厂广场上,要求生产这些电冰箱的工人在全体员工面前抡起大槌敲坏自己生产的成品。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约合一名普通工人二个月的薪水,工人亲手敲毁自己的血汗结晶,不禁泪流满面,也打下海尔坚持品质的基础。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自创品牌的方式进军国际市场,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路、制造网路、行销与服务网路。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行销网点58800个;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10大连锁店。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专门开发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家电产品,海外工厂全线运营。
【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d906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a.png)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公司简介海尔集团是中国率先的家电创造商和全球知名的白色家电品牌之一。
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
海尔以创新、品质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智能化的家电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早期发展海尔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青岛冰箱厂成立,成为海尔的前身。
在成立初期,海尔主要生产冰箱产品,并逐渐扩大了产品线,包括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海尔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逐步进军海外市场。
三、国际化战略海尔在1997年实施了一项重大决策,即推行全球品牌战略。
公司开始通过收购和合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拥有100多个子公司和15个研发中心,产品销售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创新驱动海尔向来以来都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颠覆性技术和创新设计的产品。
例如,海尔率先推出了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引领了家电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五、品质管理海尔向来坚持以品质为生命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流程,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的品质管理体系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六、可持续发展海尔向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
公司积极推动绿色创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海尔还积极参预公益事业,推动教育、环境保护和扶贫等社会责任项目。
七、国际认可和荣誉海尔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公司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并多次荣获国际大奖,如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艾美奖等。
这些荣誉证明了海尔在创新、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
八、未来展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和品质提升,推动智能家电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集团是青岛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等于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10几年前,海尔的前身还是一个亏空147万元,资不抵债,工人拿不到工资,管理极为混乱的集体企业;到1998年,海尔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2亿元,利税10个多亿,产品出口到8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7665万美元。
海尔的发展受到哈佛大学、《财富》杂志、《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的关注。
海尔发展之快的主要动力是创新精神,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8个字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海尔集团现在已拥有各项专利1700多项,是中国申报专利最多的企业。
1998年,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一个新产品,每天申报两项专利,全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262项,有236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科技贡献率达63%。
海尔集团发展至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技术创新是企业高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的基石。
名牌战略是海尔创新精神的载体,海尔名牌战略实施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一)造就海尔冰箱名牌自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至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坚持技术进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海尔冰箱名牌。
1.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
1984年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家,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已有100多个牌号,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没有“名牌”冰箱。
因此,在海尔刚开始生产冰箱时,就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
“名牌战略”的核心就是产品的高质量。
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领先一步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
很快海尔便以高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
要创名牌冰箱,就要从抓质量入手。
海尔认为:人是质量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流的产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来的,质量实质上是职工整体素质的体现,抓质量应该首先从人抓起。
1985年,集团总裁张瑞敏毅然决定,将76台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
这次事件在职工中造成极大的震动,职工的质量意识从此有了质的提高。
3.坚持技术进步不停顿。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技术开发,不断否定自己,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始终保持技术上、质量上的发展创新,确保了市场上的技术领先地位。
我们在无氟节能冰箱研制上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成果曾代表中国和亚洲先后参加了美国“世界地球日”,维也纳“氟利昂及哈龙替代国际学术交流会”,印度新德里“国际无氟成果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引起世界的轰动,被世界环保组织誉为“世界多一个海尔,地球多一份安全”。
(二)从单一的冰箱名牌到多元的海尔品牌1992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海尔抓住时机先后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个企业,并投资兴建海尔园开始二次创业,现在海尔产品涉及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彩电、计算机、手机等领域,形成46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多元化产品群。
海尔在二次创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立足市场来发展名牌,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名牌,通过联合舰队来延伸名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立海尔品牌地位。
1.立足市场,发展名牌。
以市场规律为依据,在质和量的矛盾面前,海尔总是首先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然后再扩大产量、规模,以质取胜,以名牌取胜。
新产品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坐标,新产品从设计、试制到投产过程中都按名牌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每一代新产品投入市场都能成为占领市场的新式武器。
每当一个新产品问世后,我们就不断寻找其不足之处,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心理,以此设计新的产品,开拓新的消费需求领域。
海尔始终坚持“用户第一”的思想。
海尔认为,名牌要靠用户和市场认可,名牌更要靠优良的服务来创造和维护。
因此,海尔把售后服务看成创造名牌、宣传名牌、维护名牌、发展名牌的重要环节和首要领域。
1996年6月,海尔集团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这是亚洲家电行业第一家荣获此殊荣的企业。
2.强化管理,巩固名牌。
海尔在追求一流产品的同时,十分重视追求一流的管理,以质量为中心从严治理,花大力气强化以质量为主线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引进先进的工装设备同时,全面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否决权制,把一切质量过失否决在生产过程中。
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创新,以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把IE、6S活动、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等引入企业管理,使名牌产品处于先进的全方位优化管理之中。
良好的效益来源于科学的管理,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海尔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日清日高管理法,即OEC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的良性运转机制,并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多年以来,海尔一直把抓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很有特色的管理方法,深化了OEC管理,丰富了OEC管理的内涵。
3.联合舰队,延伸名牌。
在市场竞争中,有名牌,但没有规模,则名牌无法发展与保持;有规模但无名牌,则规模也不可能实现。
为此,海尔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的模式不应是一列火车,而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舰只都有自己很强的战斗力,又可联合作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样,就能以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一个名牌群,延伸了名牌的范围。
现在,海尔的产品形成了变频系列、抗菌系列、健康系列、环保系列、智能化系列家电等42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名牌产品群。
海尔产品从整体上形成优势,每一个系列又具有不同的创新点,分别在技术、概念、需求、外观设计等方面独具特色。
4.技术创新,确立品牌地位。
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进而成为行业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基本条件。
通过技术创新,海尔成功地确立了海尔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
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础。
海尔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遵循着三条原则:“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目标国际化”。
海尔认为市场是所有企业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因而技术创新的课题要从市场中来,又要服务于市场。
海尔在确定课题时,紧紧把握住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希望点出发的原则,形成“课题来自于难题”的局面。
如,为解决消费者难题而开发的小小神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繁衍”了九代,产销量突破100万台,并出口到轻易不进口家电产品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世界家电市场引起巨大的轰动。
成果商品化,创新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最终要通过商品化回到市场。
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这是检验技术创新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海尔集团1998年具有新产品、新技术262项,有236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
目标国际化就是要求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所属技术领域内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创新工作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立足高起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来保障技术创新成果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目前海尔已进入影响集团及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以CFC替代、节能、静音化、数字化、信息、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为主的多方面超前研究。
海尔现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储备能力,技术储备项目达到68项。
(三)争创国际名牌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创国际化的海尔。
海尔提出的“国门之内无名牌”的思想,实质是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的地位后,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
争创国际化的海尔是海尔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尔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海尔的必然要求。
1.先难后易,打开国际市场。
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家电产品要求标准都较高,而且不少国家都有较为严格的安全证。
如美国的UL认证、加拿大的CSA认证、欧共体的CE认证等,要向这些国家出口就必须通过上述认证。
现在海尔产品先后通过了UL,CSA,SAA,VDE,CE,SASO15个种类、48个国家的国际认证。
海尔产品先后打入了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目前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几大骨干企业都已通过了国际质保体系方面最高认证——ISO9001认证,和国际上环保体系方面最高认证——ISO14001认证,促进了海尔的对外出口。
海尔的出口量逐年翻番,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的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有利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
目前尔产品已出口到包括欧美、日、中东、东南亚、非洲等87个国家和地区。
1998年,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四大主导产品,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21%,144%,183%,134%。
全年出口创汇达7665万美元,较1997年同期增长36%。
2.构建海外专营网络,实现全球市场竞争。
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保证产品大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关键。
立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海尔营销的战略目标。
目前,海尔已在海尔外发展了49个经销商,销售网络达3000多个,并在中东和德国分别建立了“国际物流中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尔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布局日益合理,欧美地区占60%,东亚地区占16%,表现出市场多元化的特点,有效地规避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
在美国销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来自中国海尔;海尔在菲律宾的LKG公合作生产的海尔牌冰箱打破了菲律宾冰箱市场被日、美等产品垄断的局面,在菲律宾大的连锁店超市SM里,海尔冰箱随到随销,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
3.“三个三分之一”。
海尔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分之一”的目标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全球市场的发展规划。
海尔产品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
国外建厂、生产、销售,是海尔创国际名牌,把自身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海尔的非重要一步。
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前两步成功迈出之后,海尔在外建厂、生产、销售上也迈出了前进的脚步。
海尔先后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国输出技术并设厂生产,产品实现了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1999年4月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大型独资家电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尔产品在美国的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系统,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全球竞争。
海尔在销售中努力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
在欧美、东南亚地区,海尔的广告牌巨型灯箱广告同世界名牌家电比肩而立;海尔蓝和海尔标志的用户服务车也在当地形一道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