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如果某一企业使用的生产函数具有固定技术系数的特征,那么该企业在使用生产要素时无法相互替代;如果某一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特征,那么该企业在生产中就可以根据生产的成本状况进行替代,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产品。

(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一般资本调整时间长于劳动,而技术调整时间又比资本要长。

(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利润最大化、就业、管理效用最大化等(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2、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1)最低公司法的就业效应:对于那些在没有立法情况下工资会最低的工人来说,最低工资立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减少了就业的可能性,但增加了那些保持就业的人的工资率(2)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可能会降低工资率而提高就业量;而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由于工资率上升,可能减少了就业量。

总体来看,整个经济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量、平均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完全清楚的。

3、运用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分析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对男性劳动者工资率的影响?(1)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生产要素,故女性对劳动市场的参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

(2)男女劳动者在同一工作中,其中男性劳动者处于管理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为互补性生产要素。

女性劳动者的进入将增加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提高了男性劳动者的工资率。

(3)由于女性劳动者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是替代性生产要素,因此,女性劳动者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率。

4、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性别、年龄、民族(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1)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2)经济周期波动三、社会制度(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5、劳动时间的概念及功能: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即经济活动人口】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4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VMP=MP.PVMP=W又MP.P=W长期下【投入要素可变】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8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概念:是指劳动力工资率w增长1%所导致的劳动力雇佣量e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2、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3、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4、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5、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6、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贴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7、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工资水平 = 劳动者工资总额 / 劳动者平均人数。

工资水平有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两种表现形式。

8、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它是一种制度化手段。

9、最低社会保障 -----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

对达到贫困线的人口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10、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11、隐性失业: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失业但未被记录在官方失业统计数据内的情况,诸如那些那些放弃寻找工作的个人,或是提早退休,以及从事季节性或者兼职工作的人都算为隐性失业。

12、效率工资: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1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第二章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答:(P38-39)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答:(P54-55)(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3)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

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答:(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

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答:(P86-89)Ⅰ.影响因素:(1)法定退休年龄;(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3)退休的福利水平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2、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3、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4、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5、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6、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贴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7、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工资水平 = 劳动者工资总额 / 劳动者平均人数。

工资水平有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两种表现形式。

8、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它是一种制度化手段。

9、最低社会保障 -----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

对达到贫困线的人口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10、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11、隐性失业: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失业但未被记录在官方失业统计数据内的情况,诸如那些那些放弃寻找工作的个人,或是提早退休,以及从事季节性或者兼职工作的人都算为隐性失业。

12、效率工资: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1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1、多选:在适龄人口总体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都不算劳动力资源。

劳动年龄以外的未成年人和退休老人,一般不属于劳动力资源,但那些虽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以及超过劳动年龄却仍在从事工作的人,也算作劳动力资源。

2、名词解释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3、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4、所谓的劳动需求是指在资本存在量不变,惟一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长期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需求都是可变的,既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5、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的假设。

(2)、组织目标的假设(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市场环境的假设。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6、简答:什么是交叉工资弹性和交叉工资弹性的类型?劳动力需求的两种类型,A和B,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7、简答或选择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

(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2)、产品需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体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8、选择:(1)、整个行业或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弹性要比单个企业的小得多。

(2)、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其价格的上升速率就越快,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变通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当中,已经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与本国或本地区人口总量之比。

2.保留工资,如果市场工资尚未达到处于劳动力水平之外的人对其边际闲暇小时价值的判断,那么这些人宁愿不工作,也不愿意接受水平达不到自己认为的最低要求的薪酬去工作,即“保留”自己的劳动力3.附加的劳动者效益,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环节家庭收入的下降。

4.派生需求,由于存在对某种能够给人们带来效用的最终产品的需求而间接导致的对于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5.总替代关系,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加腋梁增加,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替代关系。

6.总互补关系,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互补关系。

7.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相等,从而市场出清的一种劳动力市场状态。

8.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9.特殊在职培训,是指通过这种培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对提供的雇主有效,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人力资本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10.工资性报酬,是指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单位数量与工资率之间的乘积。

11.基尼系数,是指位于洛伦兹曲线和完全均等线之间区域的面积与完全均等线以下全部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12.正式雇佣合同,通常是明确的指明签约双方应当旅行的责任,并且还会明确指出一旦当事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未能旅行责任或责任旅行不充分时所必须承担的后果。

13.菲利普斯曲线,是指同伙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即在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交替或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在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年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年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2011年《劳动经济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名词解释部分(5*6分=30分)1、无差异曲线2、替代效应3、收入效应4、劳动力供给弹性5、劳动力需求弹性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7、希克斯技术进步8人力资本9、人力资本投资10、非自愿失业11、工资漂浮12、市场歧视13、结构性失业14、劳动参与率二、简述题部分(3*8分=24分)1、劳动力需求量变动与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关系。

2、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3、配第-克拉克定理与库兹涅茨法则。

4、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5、扌L林斯基对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机械变动所概括的五个阶段6、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7、工资的基本职能。

8就业的功能。

9、简述社会保障的作用。

三、图示说明题(1*15分=15分)1、在假定家庭中已经有人,如男性户主就业,即在一定的家庭收入基础上,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其他家庭成员如妻子的劳动供给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2、假定资本是固定不变的,某国政府为了提高该国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的男女比率雇用劳动者,否则将受到处罚。

如果企业完全按照政府的政策行事,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何种经济影响?3、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

4、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蛛网”模型及其演化过程。

5、企业家长期激励的三种类型及其说明。

6、教育投资决策模型。

四、论述题(1*16分=16分)1、论述工资原则与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2、结合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论述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状,论述解决市场歧视的对策。

4、企业家薪酬及其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5、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其现实意义。

五、计算题(15分)1.假定一个国家人口总数为12000万人。

在16-60岁人口中,在业人数为7200万人,失业人数为800万人,不工作的人数为2000 万人。

计算该国的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向前弯曲B.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A.有正向B.有负向C.没有D.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B.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D.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A.大,陡峭B.大,平缓C.小,陡峭D.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B.C.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B.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A.企业B.员工C.政府D.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10. 技术进步对( )A.熟练工B.非熟练工C.技工D.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A.“互益”基准B.“互惠”基准C.“互助”基准D.“互利”基准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A.生产费用B.教育费用C.工时损失费用D.社会公共支出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14.E S>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A.供给无弹性B.供给有无限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A.规模效应B.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D.外在化效应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A.学费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D.书籍费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B.铁路机车司机C.石油工人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A.小时工资B.养老金C.住房D.免费午餐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A.种族B.性别C.民族传统D.劳动技能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D.二元劳动力市场22.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新西兰D.美国23.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障碍。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

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

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

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

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

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

(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

劳动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B、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00164)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课程代码:00164)第一章1.劳动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1).劳动(2)人口(3).劳动适龄人口3.劳动力资源: 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4.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劳动力的数量。

5.哪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1)劳动力需要是派生性需求;(2).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6.劳动力的三个需求: 1.企业需求 2.行业需求 3.市场需求7.长期与短期劳动力的需求的区别:短期:指在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以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8.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假设;(2).组织目标的假设(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不完全性竞争市场)(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9、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或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低于劳动量投入的速度。

10、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1、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工资的上升与下降两个方面。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影响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12、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这既包括需求弹性,也包括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还可以分为需求点弹性和需求弧弹性.13、劳动力需求的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几何图形为垂线;(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几何图形为陡峭的劳动力需求曲线;(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几何图形为直角双曲线;(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几何图形为相对扁平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几何图形为水平线。

劳动经济学考试复习点

劳动经济学考试复习点

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2,替代效应: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获得工资收入。

3,劳动力需求:指用人单位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4,需求弹性:又称需求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指在静态市场上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6,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7,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8,机会成本: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9,竞争性工资差别: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劳动技能的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10,垄断性工资差别:指因某种制度性因素,或劳动力的某些自然特种导致劳动力供求的特殊矛盾,从而使某些职业的劳动者处于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工资差别。

11,边际要素成本:厂商在决定使用多少生产要素投入时,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即追加1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能否补偿他为使用该单位要素所需支付的成本。

这种成本即增加1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可称为边际要素成本。

(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12,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13,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

14,结构性失业:由经济结构的变动而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引致的失业。

15,季节性失业:由气候状况决定且有规律的变化引起的失业。

16,非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17,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供给,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劳动:就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服务,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经济学:是系统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存在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3.实证研究方法:是解决“是什么”的方法。

即科学的描述事务本来的面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4.规范研究方法:是解决“应该是什么”的方法。

即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判社会经济现象和人们行为的对错,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5.横向比较法:是从空间的角度,对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劳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6.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总和。

7.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的人口中的比率。

8.收入效应:指收入增加后,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增加休息,减少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9.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后,劳动者感到闲暇消费更加昂贵,增加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10.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1.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2.等产量线:是指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点连线。

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某一产量水平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

13.等成本线:是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1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对于同类劳动来说,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5.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另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6.劳动力:也称劳动能力,是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H/△W>0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问答题1.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2.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有哪些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参与率2.附加性劳动力假说3.悲观性劳动力假说4.就业愿望丧失效应5.附加性劳动者效应二.问答题1.一般把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哪几种2.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有什么区别3.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一.名词解释1.主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2.次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3.内部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二.问答题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2.隐形失业的原因有哪些3.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4.与劳动力分配有关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主要有哪些第四章劳动时间一.名词解释1.准固定成本2.有效劳动时间二.问答题1.对许多企业来说,为什么喜欢采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增加产量,而不是采用增加劳动者人数来增加产量的方式2.短期性经济复苏与长期性经济增长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有何不同3.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三.讨论题1.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一.问答题1.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在美国,为什么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低学历的女性3.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一.问答题1.简述计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2.简述计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3.福利的支付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类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具有哪些特征4.为什么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5.简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

6.试述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7.试述购买力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8.效率工资理论最主要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当刻意提高员工工资使之高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水平时,为什么能提高员工的有效劳动投入量第七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一.名词解释1.收入政策2.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3.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请举例说明4.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二.问答题1.决定宏观工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决定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收入政策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4.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5.从挂钩的结构看,工资指数化有哪些具体形式不同形式各有何优缺点工资非指数化又有哪些具体做法6.工资谈判中影响工资水平最终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三.讨论题1.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工资谈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工会和政府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时,为什么老年工人的流动倾向弱于年轻工人的流动倾向第八章就业与失业一.名词解释1.自然失业率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5.隐性失业二.问答题1.如何认识二战以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2.试述摩擦性失业的特点和主要成因。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讲劳动经济学导论1.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于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焦点在于适用于群体而非个人的行为动机,即“典型的个人”。

2.工资是收入的最基本形式,雇佣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3.劳动力市场雇佣双方交易的最终结果,是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工人配置于工作岗位4.劳动力市场的某些“特殊性”: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交易价格受到相关法律的影响、最低工资方法的法规、社会保险方面的法规、交易的雇员一方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非价格因素对交易存在显著影响、供给一般都有一个周期,有时还会较为漫长、由于某些原因,劳动力市场更容易被分割第二讲劳动力供给1.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劳动力供给行为实际上是人们的工作决策过程2.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在根本上约束劳动力供给的状况,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愿意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比例的一个重要指标。

3.人口数量: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4.人口密度: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表示。

5.人口性别比:由对应100名女性的男性人数来表示。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数据,一般在103-107之间6.人口年龄结构:A.人口年龄构成: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B.年龄中位数:按年龄自然顺序排列的总人口,构成一个连续的变量,其中间值就是年龄中位数。

年龄中位数把人口分成两半。

C.人口抚养比:少年儿童,老年,总抚养比7.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充足;抚养比低,社会储蓄较多,有利于物质资本的形成。

8.劳动力资源:处于劳动年龄阶段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9.劳动力:是指在人口总体中年龄在16 周岁以上的,正在就业的,积极谋求就业的或暂时解聘等侯重新招用的人口总数。

10.劳动力参与率:A..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劳动力资源:劳动年龄人口减去无劳动能力人口)所占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第二章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答:(P38-39)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答:(P54-55)(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3)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

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答:(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

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答:(P86-89)Ⅰ.影响因素:(1)法定退休年龄;(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3)退休的福利水平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答:(P102-104)(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

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2)另外还有:①母亲的工资:(与教育有关)工资越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大,生育率较低;②企业是否提供育儿场所等。

第四章1.论述一个存在着两部门的经济中,最低工资对被覆盖的部门和未被覆盖的部门的影响。

(P175)答:(P154)(图)如果到最低工资仅仅在被覆盖部门的工作岗位上推行,那么被替代的工作者也许就会移动到未被覆盖的部门,以至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减少为被覆盖部门的工资。

如果获得最低工资工作岗位是容易的,那么在未被覆盖部门工作的工作者也许就会辞去他们的工作,在被覆盖的部门等待,直到一个工作岗位出现,将未被覆盖部门的供给曲线移动到左边,并且提高未被覆盖部门的工资。

2.论述最低工资对就业水平的影响该如何检验(如失业)(P175)答:(P157)DID模型步骤:①取分界线两边的地区,②两个地区本都无政策影响(一个地方提高最低工资之前),③在一个地方提高最低工资之后,④两地先各自将纵向(时间上)的差算出,⑤再算“差异中的差异”第五章1.无论工资税是强加在工作者身上还是强加在企业身上,为什么工资税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相同?(P224)答:(P193、P195)(图)(1)工资税强加给企业时,会使得劳动力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劳动者工资减少,就业量减少;(2)工资税强加给工作者时,会使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劳动者所得收入减少(所需的工资变多,这时工资率若无变化即为间接的工资减少),就业量减少2.为什么指定性利益(强制福利)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后果?(P224)答:(P200-202)(图P201)(1)强制福利的成本超过工人的估价: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下降幅度大于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幅度——致使达不到原均衡雇佣总成本和就业水平(2)强制福利的成本等于公认的估价:由此产生的均衡会在就业、雇佣总成本和工作者所得到的总赔偿方面,复制竞争性无税均衡。

第六章1.如何计算某一生命的统计价值?(P259)——略2.健康与安全规制对工作者的效用以及企业利润的影响是什么?(P259)答:(P250、P251)(图)(1)劳动者知风险时:劳动者本是选择了使自己效用达到最大化水平的工作。

由于政府干预,受伤概率变低——工作者获得的工资较低,企业获得利润较少。

(2)劳动者不知风险时:劳动者误以为受伤概率低(实际概率高),在政府管制下实际受伤概率减低,使得信息缺乏的工作者的实际效用得以提高,企业利润较先前少。

第七章1.如何将“教育可以提高生产率(工资)”与“教育只是显示工作者内在能力的一种信号”这两个假说区分开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教育信号模型的区别?(P313)答:(P273-279;P293-297)(图P275、P296)(1)教育模型:①利用净现值法;②考虑教育成本:四年收入和学费等;③A.不上大学的净现值:B.上大学的净现值:④上学边际报酬是递减的:寻求最优(2)教育信号模型:①前提:信息不对称②接受少于y年教育的工作者得到的工资<接受多于y年教育的工作者得到的工资-接受教育成本(一年学费×y)2.讨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之间的差异。

对于每一种培训,谁为它付费?(P313)答:Ⅰ.差异:(P301)(1)一般培训:一旦接受了这种培训,对所有其他企业同样有用(即可以提高生产率);(2)特殊培训:指提高专门在该企业生产率的培训,如果工作者离开该企业,这种培训的价值将丧失。

Ⅱ.谁来付费:(P301-302)(1)一般培训:都由工人付(W1=VMP1-H→W2=VMP2)(2)特殊培训:企业与劳动者共同承担第八章1.如何计算基尼系数?(P349)答:(P329)基尼系数=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与实际洛伦兹曲线的面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之下的面积。

2.什么是超级明星现象?导致超级明星产生于娱乐业的因素是什么?(P349)答:(P342-343)Ⅰ.超级明星现象:超级明星现象是指在某些职业少数人挣到巨额工资,并且似乎处于支配地位的现象。

(因为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生产和提供我们所要求的优质产品的特殊禀赋和能力,所以我们愿意给那些富有才华的人极高的溢价。

)Ⅱ.因素(两个条件):①各个不同的卖者不是可以被替代的;②有大批量的生产技术使得富有才华的人能够拥有很大的市场(边际成本为0)。

第九章1.描述移民流动是如何从来源国人口中选择出来的(罗伊模型)。

为什么一些移民是正项选择的,而一些移民却是负向选择的?(P395)答:(P378-379)Ⅰ.罗伊模型:(1)若一国人力资本回报率较低,对高技能者征收重税,使其与低技能者收入相当——高技能者可从迁移中获益;(2)若一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很高,低技能者可从迁移中获益。

Ⅱ.正负向选择:(图P379)(1)如果流入国的技能收入回报率高于来源国(即流入国工资—技能曲线更加陡峭),移民流动就是正向选择,那么大于两国工资—技能曲线交点效率单位的工作者就会发现迁移是有利可图的;(2)如果流入国的技能收入回报率低于来源国,那么移民流动就是负向选择。

低于两国工资技能曲线交点效率单位的工作者就会选择移居。

2.与新受雇的工作者相比,年龄较大或自身的工作者为什么更不可能离职?(P395)答:(1)工作匹配技能:年龄越大,所获得的信息情报越多,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越高;(2)专业性技能:该种技能可提高在该公司工作的生产率;去其他公司也无用,吃亏(先前的成本);(3)健康保险;(4)组群效应:有些人天生好动,或者天生不动第十章1.劳动力市场歧视(论述题):(P444)答:素质越高,越遭歧视;反之—2.请推倒瓦哈卡歧视测度方法。

这种统计方法真的能测度歧视对受影响群体的相对工资的影响吗?(P444)(计算题)第十一章1.讨论有效契约:(P496)答:(P474+图)帕累托最优点的集合,工会无差异曲线与企业等利润先相切处的连接即为契约曲线,如果工会和企业同意为与契约曲线上的某一工资—雇佣数量组合,所产生的契约被成为有效契约。

2.什么是威胁效应和溢出效应?(P496)答:(P487)(1)工作影响非公会化产业工资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威胁效应。

非工会化产业中的利润最大化雇主,拥有阻止公会进入的激励,且也许愿意分享超额租金,希望工作者不会被公会化。

因此威胁效应意味着公会对非公会工资具有正面的影响。

其结果是,建立在公会与非公会工作岗位工资差异基础上的公会工资效应,低估了工会对工资的真实影响。

(2)工会也许会拥有对非工会部门的溢出效应。

随着工作者在工会化企业中失去其工作岗位,以致在非工会化部门工作的工作者的供给会有所增加,而竞争性工资则出现下降。

对工会化与非工会化工作岗位之间的工资比较,会过高地估计工会对工会化工作者工资的影响。

第十二章1.决定企业是采用计件工资还是计时工资补偿体系的因素是什么?(P539)答:(P510)分情况:(1)产品是团队or个人生产;(2)监督成本的大小;(3)知道劳动者能力高低2.如果计件工资可以激发工作者更加努力工作,为什么企业不普遍采用这种补偿办法?/计件工资的缺陷?答:①搭便车;②保量不保质;③棘轮效用:“鞭打快牛”;④工作成果变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