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思修与法基分析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材料分析题及答案篇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决定其性质和方向的是(B)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B.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c.信念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计和想象d.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3.马克思主义认为,除了人间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的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人应该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离开社会、离开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
因此,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社会之中的一个未来目标,具有()a.虚幻性B.抽象性c.现实性d.狭隘性4.“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
”这句话说明,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a.超越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B.把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c.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5.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团结一切爱国同胞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a.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B.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c.彻底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7.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a.人生目的B.人的本质c.人生道路d.人生态度8.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B.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9.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一些价值。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思修与法基部分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思修与法基部分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思修与法基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是考研政治的重要内容,所占分值约18分。
2012年的考题中,《思修与法基》部分共出单选题4道(4分)、多选题2道(4分)、材料分析题1道(10分),共18分,完全符合考纲的分值比例。
考查知识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律教育三部分内容。
其中单选题中,2道考查道德教育,1道考查思想政治教育,1道考查社会主义法律教育,分别是:11.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各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解析】ACD强调道德践履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和题干都体现了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A.知识产权法B.商法C.公司法D.民法商法【解析】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对照题干和选项,本题应选B。
13.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人为什么活着B.人如何对待生活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解析】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023年思修考试案例分析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卷考必备资料
案例分析【1】答:余某死亡时与刘某已不存在夫妻关系,因此余某旳 4 万元由其子女即余甲、余乙,一人 2 万。
林某死后,首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刘某可得二分之一遗产 6 万;剩余 6 万由刘某、余乙、林丙平分,各分 2 万。
缘由:《继承法》第 10 条:遗产依据以下次序继承:第一次序: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次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本法所说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旳继子女。
【2】答:宋某旳妹妹宋丁比宋某去世旳早,因此不发生遗嘱继承,而遗嘱继承是不能代位继承旳,因此宋丁旳儿子王小甲也没有权利继承宋某旳财产。
宋某旳弟弟宋丙是其次继承次序,当第一继承次序旳继承人照旧健在并没有放弃继承权旳状况下,作为其次次序旳宋丙也没有继承权。
因宋乙去世旳比宋某早,因此宋乙旳儿子宋小乙享有代位继承权,作为丧偶儿媳旳黄某,对公公宋某尽了重要赡养义务,有继承权。
宋甲是宋某旳亲生儿子,享有继承权。
姚小甲是宋某收养旳养女,同样享有继承权。
因此,宋某旳遗产由宋甲、姚小甲、黄某、宋小乙 4 人均分,每人 2.5 万元。
【3】答:1、被继承人李树刚,遗产12 间旳一栋楼房;被继承人李金喜,遗产2 间房(另2 间为其妻任平财产〕及从父亲李树刚处继承旳遗产旳二分之一〔另二分之一为其妻全部〕;被继承人李山,遗产 1 间房〔另一间房为其妻全部〕及从父亲李金喜处继承旳遗产旳二分之一〔另二分之一为其妻全部〕。
2、李树刚先死,李金喜次死,李山最终死。
法律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旳人在同一事间死亡而无法确定死亡次序旳,假设各自均有继承人旳就推定长辈先死,晚辈后死,同辈同步死亡。
3、宋明依据李树刚旳遗嘱可以获赠李树刚两间房;李玲、李金喜、李明星〔代位其父李金兴〕继承李树刚剩余旳遗产10 间房——平分,每人各得三分之十间。
具体继承措施可以协商,不适宜分割旳遗产可以承受折价、适宜赔偿或者共有等措施处理。
李山、任平、李林继承李金喜旳遗产——平分二、何慧和李洁继承李山旳遗产——平分【4】1、王某去世,由于没有留遗嘱,则合用于法定继承,由子女、配偶、父母继承。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案例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案例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及其答案案例一(道德与法律)1、甲男与乙女是一对恋人。
一日,乙在电话中提出要和甲分手,甲说希望我们能见最后一面,道个别,乙同意了。
甲来到乙的寓所,对乙说,“希望你不要和我分手,不然我就喝下这瓶毒药!”说着拿出一瓶液体状东西。
乙认为甲是吓唬自己的,于是说,“你爱喝就喝,关我什么事。
”甲一口喝光液体,满脸痛苦倒在床上。
乙认为甲是假装的,掉头摔门而去。
甲中毒身亡。
问:如何看待乙的行为答:乙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但其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从犯罪主观方面看,乙没有任何伤害或杀死甲的故意和过失;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甲的死亡后果是因为自己喝毒药,而这毒药并不是乙给他喝的,乙的行为对甲的死亡不构成因果关系。
另外,男女朋友间没有救助的法定义务,救助甲是乙道德上的义务;对甲的死亡乙也不能预见,因为她认为甲是吓唬自己,不是真的自杀,因此,也无救助的可能性,由此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但是乙作为甲的女友没有留心注意甲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2、被告人林某,32岁,某煤矿局汽车司机。
1995年3月2日下午2时许,林某驾驶解放牌货车返回单位的路上,行至某村庄附近弯道处,迎面高速驶来一辆卡车。
由于路面又滑又窄,眼看就要相撞,林某急向右打方向盘,车下公鹿撞倒一茅棚,而后又撞在供销社的墙上。
尽管林某采取了紧急刹车,但是还是造成了供销社一面墙的一部分倒塌并砸坏一些商品,汽车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损失价值1万元,林某本人也负伤。
分析林某的行为性质。
答:林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林某为了使自己和卡车司机的人身权和自己的货车和对方的卡车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急向右打方向盘造成损害,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真题解析浙江省考研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真题解析
真题解析浙江省考研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真题解析一、概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浙江省考研一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思想道德、法律基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科目的出题特点,为备考提供指导。
二、2010年真题解析2010年的真题主要围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考察了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此,考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并以亲身经历和例子论证自己的想法。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逻辑性要求的满足。
其次,考题还涉及了法律基础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对法律文化及其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进行分析。
考生需要掌握法律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比较社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异同,阐述法律对社会道德的引导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2015年真题解析2015年的真题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一方面,考题要求考生分析规范道德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规范道德。
在回答这道题时,考生需要明确规范道德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从多个方面论述规范道德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另一方面,考题还要求考生分析如何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问题。
考生需要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异同点,以及二者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相互促进关系。
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平衡法律与道德的利益。
四、结语通过对2010年和2015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该科目的出题趋势。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并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要善于分析题目要求,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做到答题准确、简洁明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考研一科目,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在解析真题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思修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男,25岁,汉族,某市人。
被告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业务。
2017年7月,原告李某入职被告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职。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原告每月工资为8000元,公司负责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2018年8月,原告李某因个人原因向被告公司提出辞职。
在离职前,原告李某向被告公司提出要求支付其未休年假工资。
被告公司认为,原告李某在合同期间未休年假,且双方劳动合同中未约定未休年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因此拒绝支付原告李某未休年假工资。
原告李某不服,遂向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依法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原告李某是否有权要求被告公司支付未休年假工资?如果有权,未休年假工资的计算标准如何确定?三、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有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天数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实际工作天数确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未休年休假工资:年休假工资的数额为劳动者应得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四、案例分析1.关于原告李某是否有权要求被告公司支付未休年假工资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有带薪年休假。
原告李某在被告公司工作满一年,符合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
因此,原告李某有权要求被告公司支付未休年假工资。
2.关于未休年假工资的计算标准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休年假工资的数额为劳动者应得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原告李某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间,每月工资为8000元,故其未休年假工资应为8000元×20%=1600元。
2010~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分析题部分)
2010~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分析题部分)一、题型与分值1.单选题:1/16(1~16)2.多选题:2/17(17~33)3.分析题:10/5(34~38)/2012年:12+10/3+8二、历年分析题题项分析梅兰芳“变失败为成功”第一问: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40字)第二问: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83字)第三问: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50字)分析:1.第一问、第二问都是“为什么+原文引用句”题型。
这类题型答案一般以“因此/所以,”+题项中“为什么”之后的内容或改写作结。
如第一问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答案中“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第二问答案结尾有“所以+对题项的改写”(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2.第三问是“怎样做”题型,这类题答案一开始就是“我们(或其他)要/应该+怎么样”。
题项中“认识和实践”是第一问答案的关键词。
垃圾“变废为宝”第一问: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104字)第二问: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77字)雅各布·博尔与“碎花瓶理论”/艾伦与“错位剪辑”第一问: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102字)第二问: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141字)第三问: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73字)分析:1.第二问是“理解”题型(即题项中出现“如何理解……”),这种题型,答案通常会对句子进行引用并解释说明。
2.第三问是“启示”题型(即题项以“有何启示?”作结),这类问题,答案中通常要出现“……在/对于……具有重要意义”。
真题解析浙江省考研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真题解析
真题解析浙江省考研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真题解析在真题解析浙江省考研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真题解析一文中,我们将对浙江省考研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真题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中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以下是具体的真题解析内容:一、2009年题目分析2009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目主要涉及了伦理道德观念、公序良俗、高尚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点知识点,对于备考者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部分。
题目一中,要求考生解答人类文明进步与伦理道德观念的关系。
在解答这道题时,考生应该流畅地表达出人类文明进步对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以及伦理道德观念如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
题目二要求考生解答什么是公序良俗以及公序良俗的涵义。
在解答这道题时,考生应该准确表达出公序良俗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公序良俗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
二、2011年题目分析2011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目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思想、正义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内容,备考者需要重点掌握。
题目一要求考生解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应该清晰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指导作用,以及个人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题目二要求考生解答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应该准确表达法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发挥法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2013年题目分析2013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目主要涉及了道德修养、高尚情操、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内容,备考者需要重点关注。
题目一要求考生解答道德修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在解答这道题时,考生应该准确表达出道德修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道德修养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题目二要求考生解答高尚情操的培养和修炼。
思修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的企业,成立于2005年,员工总数为500人。
乙是甲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于2010年1月1日入职,担任生产部技术员职位。
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乙的月工资为8000元,试用期为6个月。
在乙入职后的前6个月,甲公司对乙的工作表现给予了肯定,认为乙能够胜任技术员职位。
然而,在试用期结束后,甲公司发现乙在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 乙经常迟到早退,累计迟到早退次数达到20次;2. 乙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多次出现技术失误,导致生产线上出现质量问题;3. 乙与同事关系紧张,经常在工作场所发生争吵。
针对上述问题,甲公司多次与乙进行沟通,要求其改正。
然而,乙并未认真对待甲公司的要求,仍然我行我素。
甲公司遂决定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以及解除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 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思修案例分析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及其答案1.1甲公司将自有房屋一幢租给乙公司,租期3年。
半年后,甲公司向丙银行贷款200万元期限为1年,并以该出租房到设定抵押权。
贷款期限届满,甲公司无力归还银行借款,随决定以1000万元变卖该出租房屋,乙公司、丙银行都以自己有优先购买权为由,要求购买此楼房,丁公司要出1500万元购买此楼房。
1.请回答:(1)乙公司是否有优先购买权?为什么?2.(2)丙银行是否有优先购买权?为什么?3.(3)若乙公司不愿出1500万元购买,由丁公司买下此房,乙公司与丁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答案要点】(1)乙公司有优先购买权。
因乙公司取得的租赁权具有物权性质。
(2)丙银行无优先购买权。
因银行享有的抵押权仅具有价值上的优先受偿性。
(3)租赁关系。
依“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乙公司与甲公司之间的租赁合同尚未到期,丁公司要在购得此楼房后交由乙公司承租,直至原订合同期限届满时为止。
2.1某市童车厂与某县长乐村联营搞电镀加工生产,由童车厂提供管理、技术等专业人员,长乐村提供土地、石房、劳动力等,并在当年开始加工生产童车的电镀配件。
联营厂的电镀废水无任何治理措施,仅在厂房后挖一个约10米宽,20米长,0.6米深的坑,用以贮存废水。
由于坑小水多,一部分废水通过地下渗透污染,而大部分废水则通过稻田边的小沟排入一小港,污染了小港下游群众的饮用水源,在联营前,童车厂与该村签订了合同,提出生产中排放出的污染物由童车厂负责治理,由于未能按合同执行,使周围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向县环保局举报,县环保局经过调查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于2006年7月15日作出对童车厂和长乐村各罚款1万元的决定。
童车厂不服某县环保局的决定,向市环保局申请复议。
市环保局经过审理认为,县环保局对童车厂的处罚并无不当,依法于同年8月20日作出维持县环保局的处罚决定的复议裁决。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李擂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写作冲刺
掌握写作大小作文的模版,能利用模版衍生解决应试模版的能力,规范写 作
8
王诚
《考研经综写作冲刺讲义》
写作模考
通过应试技巧的学习,提供写作的速度,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考试分值
4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 4 套卷》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写作强化
通过课程学习巩固考研写作的要点重点难点,并掌握写作的大体思路
12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写作强化
通过课程学习巩固考研写作的要点重点难点,并掌握写作的大体思路
12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常考分析题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常考分析题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常考分析题集锦A: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去认识和对待,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常考分析题汇总。
顺境,确实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理想,但顺境也容易让人滋生骄纵情绪,自满自足;逆境,确实增加了实现理想的难度,但不代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在逆境中奋斗,可能会有在顺境中所难以得到的收获。
A:第一,我们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迷失了自己的国籍和身份,不要以为已经世界大同。
第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应该理性,不能因为爱国就拒绝参与全球化,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去。
3.如何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及其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A: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5.为什么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A:诚信对各个主体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同时,诚信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6.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处理二者关系?A: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律基础必背分析题(自编辑)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律基础必背分析题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全球化远没有导致民族国家时代的消失。
实际上,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那么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立足于其上的伦理价值趋向——爱国主义,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韩国总统金大中的话给我们以启示。
德国记者问他:“你怎样向你的民族意识较强的同胞解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韩国加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的力度?”金大中回答:“我将告诉人民:资本没有国籍。
如果我们的商人能自由地去世界各地,那么我们也必须让世界各地的人到韩国来”。
这是旗帜鲜明地肯定经济全球化的立场。
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克服危机的问题时,他又说:“欧洲(债权)人可以放心,我们将依靠果断和爱国主义战胜危机。
”这个谈话表明,经济全球化尽管有超越国家界限的一面,但在我们的具体经济工作中,仍然可以做到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
——摘自王锐生,《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请回答:(1)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具体经济工作中,经济全球化“仍然可以做到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答案要点】(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2)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和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及其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及其答案案例一(道德与法律)1、甲男与乙女是一对恋人。
一日,乙在电话中提出要和甲分手,甲说希望我们能见最后一面,道个别,乙同意了。
甲来到乙的寓所,对乙说,“希望你不要和我分手,不然我就喝下这瓶毒药!”说着拿出一瓶液体状东西。
乙认为甲是吓唬自己的,于是说,“你爱喝就喝,关我什么事。
”甲一口喝光液体,满脸痛苦倒在床上。
乙认为甲是假装的,掉头摔门而去。
甲中毒身亡。
问:如何看待乙的行为?答:乙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但其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从犯罪主观方面看,乙没有任何伤害或杀死甲的故意和过失;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甲的死亡后果是因为自己喝毒药,而这毒药并不是乙给他喝的,乙的行为对甲的死亡不构成因果关系。
另外,男女朋友间没有救助的法定义务,救助甲是乙道德上的义务;对甲的死亡乙也不能预见,因为她认为甲是吓唬自己,不是真的自杀,因此,也无救助的可能性,由此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但是乙作为甲的女友没有留心注意甲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2、被告人林某,32岁,某煤矿局汽车司机。
1995年3月2日下午2时许,林某驾驶解放牌货车返回单位的路上,行至某村庄附近弯道处,迎面高速驶来一辆卡车。
由于路面又滑又窄,眼看就要相撞,林某急向右打方向盘,车下公鹿撞倒一茅棚,而后又撞在供销社的墙上。
尽管林某采取了紧急刹车,但是还是造成了供销社一面墙的一部分倒塌并砸坏一些商品,汽车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损失价值1万元,林某本人也负伤。
分析林某的行为性质。
答:林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林某为了使自己和卡车司机的人身权和自己的货车和对方的卡车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急向右打方向盘造成损害,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另外,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思修与法基分析题2014年考研政治于1月4日上午落下帷幕,下面对思修法基材料分析题进行解析,供广大2016年考生参考。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
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
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
“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
“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大学生们背着睡袋。
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
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
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
“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
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
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
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
【考查考点】思修法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理想信念的实现。
【参考答案】
1、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施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话语,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或实践性,不应单纯地把职业看成是谋求生存的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蕴涵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择业的标准是什么,择业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人们在择业时应首先明确的。
从客观现实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职业。
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
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
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
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就能够适应多种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2、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
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一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