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药物制剂-《无机化学》大纲
2023初级药师考试大纲
2023初级药师考试大纲2023初级药师考试大纲涵盖了广泛的医药知识领域,包括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等。
以下是对这些领域的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
1. 药学:- 涵盖药物的分类、性质和用途,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化学原料药等。
- 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及其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 总结药物的给药途径、剂型和用法,以及相关给药设备和技术,如注射和静脉输液等。
2. 药物化学:- 掌握药物分子结构和药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 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步骤,如合成路线的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等。
- 了解常见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与其相关的结构-活性关系。
3. 药物分析:- 掌握常见的药物分析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化学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
- 熟悉药物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如含量测定、纯度测定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 理解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如药品中间体和制剂的质量标准把控。
4. 临床药理学:- 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如激动剂、抑制剂和拮抗剂等。
- 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药效学参数和药效学模型。
- 熟悉常见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生物利用度和血浓度-时间曲线等。
5. 药物治疗学:- 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
- 掌握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如个体化治疗、给药途径选择和剂量调整等。
-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如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等。
6. 药事管理:- 理解药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如《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办法》等。
- 理解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如药品采购管理、配药计量和药品质量跟踪等。
- 熟悉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内容,如ADR 报告、合理用药教育等。
总之,2023初级药师考试大纲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医药知识,包括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和药事管理。
中药化学大纲
《药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数:课程学分数: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用化学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职业基础课。
为适应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四个模块与药学类各专业的实际应用融合在一起,形成药用化学。
本课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从基础课就与专业相联系、掌握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药用化学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等的关系,理解药用化学对学好其它专业课的重要性,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为学生学习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得以提升技能,拓宽视野,为学生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用化学的基本理论素质。
学生应熟悉药用物质的名称、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并能利用物质的理化性质做物质鉴定;能够掌握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及其在药物鉴定、检验中的实际应用;熟练计算试样含量,学会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
(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实验技能。
学生应学会溶液配制、物质鉴定、含量测定、化合物的合成等技能;具备化学物质分析、提取、分离、纯化操作和相关设备使用的能力。
(三)态度目标在培养学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学以做人、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会合作。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从而较快适应医药行业第一线岗位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溶液教学内容:1、溶液浓度2、分散系3、表面活性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列举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正确计算溶液浓度;正确描述分散系,比较并区别各类分散系;说出表面活性物质的性质,列举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2023年执行药师考试大纲
2023年执行药师考试大纲2023年执行药师考试大纲将涵盖以下主要内容:一、药学基础知识1. 药物化学:包括药物分类、化学结构、化学性质等。
2. 药物分析:包括质量控制、药物检测、色谱分析等。
3. 药剂学与制剂学:包括药物制剂的特性、配方设计、制剂工艺等。
4. 药物物理化学:包括溶解度、离子化常数、分散体系等。
二、药理学与临床应用1. 药理学基础知识: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靶点、药效学等。
2. 药理学与药物应用:包括药物的用途、副作用、相互作用等。
3. 临床应用:包括药物治疗方案、用药指导、药物安全等。
三、药品与医疗保障政策1.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包括药品注册、审批、流通等。
2. 药品合理使用与安全监管:包括合理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
3. 医保政策与药物定价:包括医保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形成、政策解读等。
四、临床前研究与药物研发管理1. 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与管理:包括研发设计、临床试验、药物注册等。
2. 药物创新技术:包括新药研发技术、先进药物制剂技术等。
3. 药物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五、临床用药指导与药师服务1. 用药指南和指南:包括疾病的用药治疗指南、药物选择、剂量、疗程等。
2. 药学服务:包括药物监测、服药指导、用药咨询等。
3. 职业道德与文化素质:包括药师职业道德规范、沟通技巧、医学文化素养等。
六、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1. 医药服务质量管理:包括医院药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
2. 药物安全与质控:包括药品库存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处理、药品安全监测等。
3. 临床药学研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治疗效果评估等。
总结:2023年执行药师考试大纲涵盖了药学基础知识、药理学与临床应用、药品与医疗保障政策、临床前研究与药物研发管理、临床用药指导与药师服务、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熟悉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理学、药物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药学新修)
《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090201学时数: 54 学分:3.5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药学、医学检验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无机化学是药学、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第一门化学课。
它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处理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独立进行无机化学试验和自学一般无机化学书刊,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运用辩论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阐明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以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根据我院教学中实际特制订本大纲,供药学、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1课时【教学内容】无机化学与药学、无机化学与医学检验关系。
无机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明确什么是无机化学。
了解无机化学与药学、无机化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
了解无机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溶液3课时【教学内容】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的渗透压。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况。
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
【基本要求】掌握溶液浓度的含义。
掌握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有关计算。
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熟悉渗透压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了解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状况。
了解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的概念。
三化学反应速率4课时【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
《无机化学》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C0301014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单位:无机化学教研室适用专业: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
学分:5学分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并获得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实验单独设课)。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化学新知识的能力,阅读无机化学文献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该课程共十四章。
包括基本化学原理(第一章到第十一章)和元素化学部分(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内容为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考核形式:理论考试占70%,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按教务处有关要求)。
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许善锦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主要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第四版),主编:大连理工大学无机教研室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 年2.《化学》(Chemistry,Schaum’s) ,主编:David E. Goldberg,,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03.《无机化学》第三版,主编:武汉大学等校编,出版社:高教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94.《无机化学丛书》主编:张青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陆续出版5.《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6.《无机化学》(第二版),王夔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4月。
医学院《无机化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专升本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适应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教材:张天蓝无机化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一、考试目的:《无机化学》是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选用张天蓝主编的《无机化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3月第7版)。
根据高等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重点阐述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突出药学等专业的化学特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和全面的理论基础。
同时密切结合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获得基本的训练和培养。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性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运算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导和计算,以及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公式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7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点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1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客观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观题(计算题)较少。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原子结构1.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2.熟悉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掌握四个量子数物理意义,概率密度和电子云,原子轨道的图形4.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1)鲍林多电子原子能级和徐光宪公式,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周期变化规律第二章分子结构1.了解分子轨道理论,了解离子极化及晶体结构2.熟悉离子键理论,熟悉分子间作用力(1)离子键的形成、特点(2)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氢键3.掌握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常见共价分子的价键形成和空间结构,共价键的形成、特点,键参数,轨道杂化理论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无机化学》是中国药科大学是四年制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反应速度基础和初级电化学及配位化学基础,对于重要主族元素和常见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性质、重要反应、基本结构和主要用途可以通过自学了解。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一般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自学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课程基本要求1、理解和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基础。
2、初步了解和掌握近代物质结构理论。
了解并会使用化学热力学的几个基本函数,了解基础电化学。
3、熟练掌握重要主族元素和常见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性质、重要反应、基本结构和主要用途。
4、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数理运算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大学化学基础》,曹凤歧,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参考书:《无机化学》,许善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无机化学》,第四版,北师大等校编,北京: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等校编,北京:高教出版社五、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的讲解,使学生明确无机化学课的目的,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前景,明确无机化学课的任务和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要求理解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电子运动状态特点。
2、懂得近似能级图的意义,能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写出除锻系锕系以外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式。
3、学会利用电离势、原子半径等数据、讨论各类元素的某些性质与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4、重点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讲授内容]1、氢光谱与玻尔理论。
2、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波粒二象性、德布罗依预言、电子衍射实验。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药专业)授课专业:中药专业学时数: 7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教育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主要学习二、课程教学内容说明:本大纲参照 1980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和1995 年颁布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全国通用的理科《无机化学》教材(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第三版),适应当前教学时数减少的情况制定。
在规定的学时内应完成大纲所列教学内容,顺序和课时分配可作适当调整。
重点和难点内容应讲深、讲透。
第二学期的元素化学部分可选择部分章节用CAI 课件《化学元素周期系》,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化学发展简史。
无机化学简介。
无机化学学习基本要求。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4 学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气体分子运动论。
液体的蒸发。
液体的沸点。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条件及相关计算。
难点: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公式推导及应用。
第三章原子结构( 10 学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几率密度和电子云。
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四个量子数。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原子半径。
电离能。
电子亲合能。
元素的电负性。
重点: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四个量子数表征的意义及可取数值;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的内在联系。
难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几率和几率密度;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有关图形。
展示:电子云模型。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2 学时)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
离子的特征。
离子晶体与晶格能。
价键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无机化学-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自学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测验课程测验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0306第一局部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无机化学》是高等教育自学测验药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根底课,是学习本专业有关理论常识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自学和辅导使考生熟悉和掌握有关无机化学的根底理论、根本常识和根本技能,使考生对无机化学重要理论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对重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并初步具备应用相关理论和常识去阐发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坚实的根底。
为适应化学和药学的开展现状,助学辅导中应及时补充有关的新常识和新进展。
二、课程目标与根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无机化学中的布局理论、热力学根底理论、平衡理论以及氧化复原和配合物等重要理论并能运用上述理论去认识和阐发常见元素及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初步了解无机物间化学反响的一般规律。
课程根本要求如下:1.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2.了解热力学重要状态函数的初步概念,掌握化学热力学重要定律和化学反响自发性的判据。
3.掌握反响速率及影响速率的因素,掌握化学平衡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及有关计算。
4.掌握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的相关理论及各类计算。
5.掌握原子和分子布局理论并用于说明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6.掌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征及应用相关道理判定反响进行的标的目的和程度。
7.熟悉无机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离子的不变性及有关计算。
8.熟悉常见重要非金属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布局、性质、有关反响和变化规律。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是药学专业入门的根底课,所涉及的理论和元素常识与后续其它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均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其它课程的根底。
对此,考生应赐与足够的重视。
第二局部查核内容与查核目标第一章溶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常用浓度暗示法及换算。
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2023年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2023年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2023年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参考内容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是药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的一门重要考试,涵盖了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以下是2023年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的一些参考内容。
一、药物化学1. 药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治疗用途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2. 药物的合成方法: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制;3. 药物的性质: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水合物、离子化常数等;4. 药物的稳定性:掌握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规律,如光敏性、氧化性等。
二、药物分析学1. 药物质量控制:了解药物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纯度检测、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2. 色谱分析:掌握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色谱方法,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3. 质谱分析:了解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质谱仪器,如质谱的原理、电离方法等;4. 药物稳定性研究:了解药物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光降解研究、温度稳定性研究等。
三、药理学1. 药物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2. 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3. 药代动力学: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影响因素;4.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可能的危险性,如药物储存、代谢和排泄的相互影响等。
四、药物制剂学1. 药物剂型与剂量形式:了解不同药物制剂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2. 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如溶剂法、固体分散剂法等;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了解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标准和测试方法,如光稳定性测试、高温稳定性测试等;4.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了解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指标,如溶出度、溶解度、纯度等。
五、药物治疗学1. 药物治疗原理与方法:了解不同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和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2. 药物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和应用指南,如高血压、糖尿病、抗生素应用等;3. 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了解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原则,如药物的剂量、用药途径等;4. 药物治疗的评价与监测:掌握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如临床试验、药物监测等。
药学专业考研大纲
药学专业考研大纲药学专业考研大纲是考生备考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是指导考生了解考试内容、制定复习计划和选择教材的重要依据。
下面就药学专业考研大纲的相关参考内容进行介绍,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药物化学1. 药理学基础:包括药物分子结构、生物转化、分子探针、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2. 药物合成与设计:包括有机合成方法、药物合成、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3. 药物分析与质谱: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质谱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二、无机与分析化学1. 无机化学基础:包括离子的电子结构、分子轨道、配位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2. 分析化学基础:包括药物分析基本原理、色谱、光谱、电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三、药物学基础1. 药理学:包括药物代谢、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2. 药物制剂学:包括常规制剂、控释制剂、新型制剂等方面的内容。
3. 药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包括药物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内容。
四、药理学专业知识1. 药物处理与分析:包括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处理技术、样品前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药物安全与监管: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质量管理、药物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3. 药学实验室技术与质量管理:包括药品准备、分析仪器操作、实验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五、药物信息学1. 药物信息学:包括药物数据库、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内容。
2. 药物信息系统与管理:包括药学数据库系统、药物信息软件、药物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临床药学1. 临床药学基础:包括药物治疗原理、临床药物学评价、药物处方等方面的内容。
2. 药物治疗学:包括常见疾病的治疗、药品选择与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3. 药物治疗质量评价:包括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药物治疗质量的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药学专业考研大纲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此外,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帮助巩固知识和提升应试能力。
DG90C0301014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供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利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无机化学》是我校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必修基础课,它是培育上述各类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
无机化学是综合研究所有元素及化合物(碳的大部份化合物除外)组成、结构、性质、制备、识别和理论的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化学反映的大体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在周期系中的转变规律、典型制备方式和现代无机化学的新进展、特点及新的研究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全面地把握无机化学的大体概念、基础理论、大体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并取得进行化学实验的大体技术(实验单独设课)。
注重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化学新知识的能力,阅读无机化学文献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一样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依照本科教学增强基础,注重素养,整体优化的原那么,合理操纵教学总量,贯彻“少而精”的原那么,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增强基础理论和大体技术的教学。
为后续各相关课程的学习乃至尔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
二、课程大体要求本课程分为把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把握”的内容要求明白得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大体理论和大体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全面地把握无机化学的大体概念、基础理论、大体知识;使学生把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反映速度、化学平稳、酸碱平稳、沉淀溶解平稳、氧化还原平稳、配位平稳、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大体理论;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明白得和把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要紧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大体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09031028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开课单位:药学院化学学科学分:6 总学时:120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48先开课程:无授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执笔人:杨怀霞编写日期:2009年8月28日前言【开设目的】《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理解s区、p区、d区、ds区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绪论【目的要求】了解该课程发展史,发展方向,内容安排,与药学的关系。
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章溶液【目的要求】掌握溶液浓度的五种表示法: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四个性质,了解离子强度,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目的要求】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吉布斯能的定义,会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吉布斯能变,标准吉布斯能变。
熟悉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利用吉布斯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环境、过程、途径、状态函数、热、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及反应的自发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目的要求】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碰撞理论及过渡状态理论。
【基本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第四章化学平衡【目的要求】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平衡常数的书写规则,Kp与Kc的关系,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的关系及有关计算。
熟悉利用平衡常数求转化率的计算,理解浓度、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的关系,多重平衡。
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目的要求】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电离平衡及计算,多元弱酸的分级电离及近似计算,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配制方法和有关计算。
熟悉质子论对酸碱的定义,了解酸碱电子论。
掌握溶度积的基本概念以及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能够应用溶度积计算并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沉淀的转化、分布沉淀。
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与同离子效应、Ksp 值的关系,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水的电离及pH 、Kw的概念,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及有关计算,酸碱质子论,电子论。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有关计算。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溶度积规则。
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分步沉淀的条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自学。
第六章氧化还原【目的要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掌握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
掌握电极电位的概念,如原电池、电池符号、电极反应、标准氢电极及电极电位。
熟悉浓度、沉淀、酸度等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掌握应用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及有关计算,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应用。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电极电位的概念:原电池、电池符号、电极反应、标准氢电极及电极电位。
氧化还原平衡、浓度、沉淀、酸度等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自学。
第七章原子结构【目的要求】掌握四个量子数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
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熟悉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意义及其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多电子原子结构: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结构和周期表、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八章分子结构【目的要求】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了解经典路易斯学说、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应用处理第一、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磁性、键极性、分子极性。
熟悉各种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之影响因素,了解晶体的结构类型。
【教学内容】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经典路易斯学说、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等共价键理论。
分子的磁性、极性;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作用,晶体的结构。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目的要求】掌握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熟悉配合物的的价键理论,了解晶体场理论,能够解释配离子或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性。
掌握配位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
了解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及配合物药物。
【教学内容】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配位平衡常数、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及配合物药物。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自学。
第十章非金属元素【目的要求】掌握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的通性,并能够运用有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解释之。
熟悉各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主要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了解有关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教学内容】卤素的通性、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含氧酸及其盐、拟卤素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卤素离子的分离和鉴定,生物学效应和相应药物,无机含氧酸的性质与结构。
氧族元素的通性,氧、硫、硒及其化合物,离子的分离、鉴定,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氮族元素的通性,氮、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离子的分离和鉴定,生物学效应和相应药物,无机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
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的通性,碳、硅、硼单质、化合物及其离子的分离、鉴定,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金属元素【目的要求】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通性,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类的重要性质,掌握铝、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
熟悉钠、钾、镁、钙、钡、铝、砷、锑、铋等离子的鉴定,了解其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类和分布,物理、化学通性。
【教学内容】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类和分布,物理、化学通性。
碱金属:通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类的重要性质,碱金属配合物;钠、钾离子的鉴定,有关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碱土金属:通性,氢氧化物及盐类的重要性质,镁、钙、钡离子的鉴定,有关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铝、砷分族:铝、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及离子鉴定,了解其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过渡元素【目的要求】掌握 d区、ds 区元素价电子层构型特点与该区元素共性的关系,理解d区元素和ds区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的差异。
熟悉铬、锰、铁、铂、铜、锌、汞等元素单质、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离子的鉴定。
了解d区及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过渡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特征、基本性质变化特征、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效应。
铬、锰、铁、铂、铜、锌、汞等元素的单质性质、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离子鉴定、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教学方式】课程讲授、实验。
教材:《无机化学》张天蓝主编 ISBN 978-7-117-08880-O/R 8881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第5版,单价:36.00元实验教材:《基础化学实验》:自编参考文献及书目:《无机化学》铁步荣主编 ISBN 7-03-010343-2/R 科学出版社 2002 单价:28.00 元《无机化学》武汉大学等校编 ISBN 7-04-004880-9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单价:20.20 元相关网站: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大学课程中的第一门化学课,也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内容主要包括普通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本课程总学时为120,其中理论授课72学时,实验48学时,学分6.0。
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内容极其广泛。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的大部分化合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和理论阐明。
无机化学是一个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如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无机纳米材料等,同时它与药学关系密切,如许多新型药物的合成和应用,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学过程,都离不开无机化学知识。
在本课程中将介绍动力学、热力学基础知识,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理论,以及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及基础元素化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习中要切实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养成正确规范的良好习惯。
该课程的学习对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也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