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雌雄鉴别与饲养

合集下载

斑马观赏鱼

斑马观赏鱼

斑马观赏鱼
斑马鱼作为比较容易饲养的观赏鱼,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

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

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

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斑马鱼雄性体型细长,颜色略深,条纹较为显著,为深蓝色条纹间柠檬色条纹;雌鱼身体肥胖,颜色稍淡,为蓝色条纹间银灰色条纹,在性成熟后腹部肥大。

斑马鱼的发育分为6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分裂期、成形期和孵化期。

每年的四月到八月,西南季风为次大陆带来了充沛的降水,斑马鱼们迎来了繁殖高峰期。

每天黎明时分,收到雌性外激素刺激的雄性斑马鱼开始围绕在丰满的雌性斑马鱼周围大献殷勤并求偶,一旦对上眼后,雄性会带着雌性去往水草丰盈的沙质水底开始交配。

从黎明到太阳初升的那一个小时,这种交配会发生多次。

雌性完成受精后,雄鱼就会离开,而雌性将在一天时间内产下数百个后代(鱼卵),这些鱼卵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3天内就能孵化成3毫米左右的幼体,这些小鱼在孵化后的三个月内就能达到性成熟。

斑马鱼一直在实验室内被作为“模式动物”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原因在于它超强的再生能力。

得益于这种强大的再生能力,斑马鱼至今为止还是医学及生物领域的宠儿。

在合适的条件下,被切除鱼鳍、神经甚至是心脏后,斑马鱼都能实现无痕再生。

研究人
员通过对这种再生能力的研究,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原理修复由创伤或者病变的身体部位。

斑马鱼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从转基因显微操作到基因编辑等技术,斑马鱼这种从喜马拉雅山脚下走向世界的秀气小鱼,正在为科研前线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摘要: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因其胚体全透明,繁殖速度快,使用样品量少,饲养成本低,而被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试验。

本实验通过对斑马鱼生长条件研究,探究斑马鱼可以生长的适宜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使斑马鱼产卵,探究斑马鱼孵化及鱼苗生长条件,建立斑马鱼的养殖平台,为之后进行斑马鱼毒性急性急性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斑马鱼;生长发育;繁殖;胚胎发育孵化;鱼苗斑马鱼(学名:Barchydanio rerio var,别名:蓝条鱼)是一种重要的低等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因其具有个体小、生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及胚胎透明便于观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等领域[1]。

斑马鱼在基因水平上87%与人类同源,早期发育也与人类极为相似,这使得斑马鱼及其胚胎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3]。

其胚胎、幼鱼和成鱼最早是被用来检测水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畸物[4]。

Streisinger 等[8]于 1981 年首次将斑马鱼与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划上联系,使其研究领域得以拓展和延伸。

目前,斑马鱼已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生态毒理学、药物药效活性物质筛选、药物代谢、药物毒性物质筛选等方面[9]。

该实验通过观察斑马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发育,调节孵化条件,熟悉并建立斑马鱼养殖、繁殖、孵化、鱼苗养殖等一系列养殖平台,为之后开展斑马鱼相关生理药理实验奠定基础。

1实验材料1.1 实验用鱼成年AB系斑马鱼,六月龄,来源于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1.2 仪器与设备T-240F9L水族箱(宝潮水族专营店);产卵缸(南京一树梨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养皿若干、斑马鱼饲料(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控温棒(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生化培养箱(上海坤天实验室仪器有限公司)、6孔板、电子分析天平(万分之一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500ml硝化细菌菌液、260ml水质稳定剂(上海寸景水族用品有限公司)、250ml胚胎培养液、亚甲基蓝(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场2斑马鱼形态及习性2.1外形及雌雄鱼分辨AB型斑马鱼(野生型)体长为4~6cm,最大体长可达8cm。

斑马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斑马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斑马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观赏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养殖方法:
1. 准备鱼缸:选择适合斑马鱼生活的鱼缸,建议使用10升以上的玻璃鱼缸。

2. 布置鱼缸:在鱼缸中放置适宜的底砂和装饰物,如水草、岩石等,营造适宜斑马鱼生活的环境。

3. 净化水质:使用过滤器过滤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可以定期更换部分水质。

4. 保持水温:斑马鱼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4-28摄氏度,使用加热器来维持水温稳定。

5. 喂养饲料:选择适合斑马鱼的鱼食,如颗粒状或片状的精细鱼食。

每天喂3次,每次喂食量不要过多。

注意事项:
1. 配对饲养:斑马鱼是群居鱼类,最好一次养殖一对(1雄1雌)。

2. 观察行为: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如是否有异常、打架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避免过度喂养:不要过量喂食,以防水质恶化。

4.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部分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5. 防止疾病传播:如果发现斑马鱼患病,及时隔离和治疗,以防疾病传播给其他鱼类。

6. 避免剧烈光线:斑马鱼对强光敏感,应避免暴露在剧烈光线下,以免引起惊
恐或异常行为。

以上是关于斑马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斑马鱼的实验室养殖方法及其实验应用

斑马鱼的实验室养殖方法及其实验应用
将斑马鱼的受精卵及时用水冲洗干净后, 将受 精卵中内部呈白色的死卵除去。孵化受精卵的水温 一般为 25) 28 e , 水温太低或太高均会造成受精卵 的死亡。实验室中孵 化受精卵可以 在培养皿中进 行, 不用向其中充气。为了预防受精卵被细菌感染 可以加入几滴 1j 的亚甲基蓝溶液, 但注意发育毒 理实验时除了染毒物外不应加入其它物质, 以免对 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每 5) 6 h可换一次水, 水温不 宜相差太大。 3. 4 斑马鱼幼体的培育
及其在以上研究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斑马鱼; 实验室; 养殖; 应用
中图分类号: Q 95-331
文献标识码: A
Zebra fish laboratory culture techniques
ZH O U Yin1, ZH AN G H ong-ling2 ( 1. Departm ent o f B io log ical and Pharm aceutical Eng ineering, W uhan Po lytechnic Un iversity, W uhan 430023, Ch ina;
14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 010 年
斑马鱼的雌雄鉴别较为容易。雄性体侧的银蓝 色条纹偏黄, 间以柠檬色条纹; 雌鱼的体侧条纹偏蓝 而且鲜艳, 身体比雄鱼丰满粗壮, 尤其在性成熟后雌 鱼的腹部膨大。笔者在饲养过程中体会到在分别斑 马鱼雌雄时除了注意上述区别外, 还应注意斑马鱼 臀鳍和尾鳍的颜色, 一般说来雄斑马鱼的臀鳍和尾 鳍偏黄。 1. 2 生活习性
1. 1 形态特征 斑马鱼的体型呈纺锤形, 成鱼体长约 4) 6 cm,
体侧有与斑马类似的纵向银蓝色条纹, 背部为橄榄 色, 在臀鳍和尾鳍上也有与体侧相似的条纹。
收稿日期: 2010-06-03. 作者简介: 周寅 ( 1986-) , 男, 硕士研究生, E-m ai:l zhyyw fm@ 126. com. 通讯作者: 张红菱 ( 1965-) , 女, 教授, E-ma i:l zh lw jb@ s ina. com.

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

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

斑马鱼性腺促熟和早期发育模式XXX,YYY,ZZZ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斑马鱼性腺促熟和产卵调控技术。

2、加深硬骨鱼早期形态发育模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一)斑马鱼性腺促熟和产卵调控。

1、斑马鱼特性:斑马鱼一般4月龄性成熟,5月龄鱼繁殖较好;繁殖周期短,一般7天左右。

雌雄分辨:雌性(偏银灰色,体形丰满,腹部膨大、松软,仰腹可见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摸富有弹性);雄性(偏柠檬色,腹部扁平,身材显得修长)。

【如图一、图二】图一:雄鱼图二:雌鱼精、卵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且速度快。

发育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在25℃的培养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约需36h;在28℃的培养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约需24h,即胚胎发育成熟。

2、斑马鱼繁殖准备:将亲鱼雌、雄分开饲喂2~3天(要在饲养箱中加一玻璃隔板,将雌、雄分开,但同时相互之间又要能够看到),繁殖时将雌、雄按1:1或2∶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进行产卵受精。

在此过程中一般采用10h光照,14h黑暗的光周期。

斑马鱼一般在混合的次日凌晨产卵,为防止亲鱼吞噬鱼卵,可用网孔2~3mm的网将亲鱼限制在产卵池的上半部活动,以防止亲鱼吞吃鱼卵。

每条雌鱼可产卵300~1000粒。

(二)斑马鱼早期发育观察: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主要有以下七个时期(附有相应的时间):(1)合子期Zygote Period(0-0.75h)(2)卵裂期Cleavage Period(0.75-2.2h)(3)囊胚期Blastula Period(2.25-5.25h)(4)原肠胚期Gastrula Period(5.3-10h)(5)体节期Segmentation Period(10-24h)(6)咽期Pharyngula Period(24-48h)(7)孵化期Hatching Period(48-72h)斑马鱼各时期的特征及图片如下:(1)合子期:特征:卵质由植物极向动物极一端流动,最后在卵的动物端形成一个充满卵质的“帽子”这标志着胚的形成。

斑马鱼相关实验操作

斑马鱼相关实验操作

斑马鱼人工繁殖、受精和胚胎发育一、实验目的了解斑马鱼的生活和繁殖习性,掌握斑马鱼人工繁殖技术,了解斑马鱼受精、胚胎发育过程和形态模式形成的特点。

二、斑马鱼的生活和繁殖习性斑马鱼(Danio rerio)为热带鱼类,可在一年内多次产卵。

在合适的养殖条件下,4月龄的斑马鱼即性成熟;性成熟后每1-2周可以产卵一次,一条雌鱼一次可以产出数百颗卵子。

斑马鱼产卵受温度和光照长度的调节。

最适产卵水温为28.5℃,产卵的光调节周期为光照14小时,黑暗10小时。

为防止自然产卵,性成熟的雌、雄斑马鱼必须分开养殖。

斑马鱼具有下列特点:1、繁殖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容易获得所需要的精子、卵子和胚胎材料。

2、小型鱼类,可在实验室高密度养殖,饲养成本低。

3、是脊椎动物,具有和人类相似的器官和组织。

4、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培养条件简单。

5、胚胎透明,可以在活体上直接观察器官的发育。

6、发育周期短,在28.5℃温度下培养,受精后24小时即可以形成个体的基本结构。

因此,斑马鱼现在选择作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斑马鱼养殖系统,大塑料盆(直径约58cm)两个,塑料筛框(直径约36cm)一个,中号塑料盆(直径约36cm)1个,加热棒,加气泵,12cm培养皿若干,9cm培养皿若干,数个胶头滴管。

曝气水10L。

性成熟雌、雄性斑马鱼。

四、实验内容和程序实验前一天的准备:1、在实验前一天的早上向2个大塑料盆中放大半盆干净的自来水,放入气泵和加热棒,将加热棒温度调整至28℃(每个加热棒都有差异,需要放入温度计,根据温度计指示的实际温度调节和校准温度计),以供斑马鱼催产繁殖时使用。

2、曝气水将干净的自来水烧开后冷却,将气泵放入其中进行曝气,以为培养胚胎之用。

3、斑马鱼的选取和催产雌雄鱼的鉴别:性成熟的雄鱼体型修长,腹部较小,而雌鱼腹部较大。

选鱼的时间在实验前一天的晚上,在选取斑马鱼之前需要喂食红虫,喂食后1小时才开始选鱼。

斑马鱼相关实验操作

斑马鱼相关实验操作

斑马鱼人工繁殖、受精和胚胎发育一、实验目的了解斑马鱼的生活和繁殖习性,掌握斑马鱼人工繁殖技术,了解斑马鱼受精、胚胎发育过程和形态模式形成的特点。

二、斑马鱼的生活和繁殖习性斑马鱼(Danio rerio)为热带鱼类,可在一年内多次产卵。

在合适的养殖条件下,4月龄的斑马鱼即性成熟;性成熟后每1-2周可以产卵一次,一条雌鱼一次可以产出数百颗卵子。

斑马鱼产卵受温度和光照长度的调节。

最适产卵水温为28.5℃,产卵的光调节周期为光照14小时,黑暗10小时。

为防止自然产卵,性成熟的雌、雄斑马鱼必须分开养殖。

斑马鱼具有下列特点:1、繁殖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容易获得所需要的精子、卵子和胚胎材料。

2、小型鱼类,可在实验室高密度养殖,饲养成本低。

3、是脊椎动物,具有和人类相似的器官和组织。

4、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培养条件简单。

5、胚胎透明,可以在活体上直接观察器官的发育。

6、发育周期短,在28.5℃温度下培养,受精后24小时即可以形成个体的基本结构。

因此,斑马鱼现在选择作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斑马鱼养殖系统,大塑料盆(直径约58cm)两个,塑料筛框(直径约36cm)一个,中号塑料盆(直径约36cm)1个,加热棒,加气泵,12cm培养皿若干,9cm培养皿若干,数个胶头滴管。

曝气水10L。

性成熟雌、雄性斑马鱼。

四、实验内容和程序实验前一天的准备:1、在实验前一天的早上向2个大塑料盆中放大半盆干净的自来水,放入气泵和加热棒,将加热棒温度调整至28℃(每个加热棒都有差异,需要放入温度计,根据温度计指示的实际温度调节和校准温度计),以供斑马鱼催产繁殖时使用。

2、曝气水将干净的自来水烧开后冷却,将气泵放入其中进行曝气,以为培养胚胎之用。

3、斑马鱼的选取和催产雌雄鱼的鉴别:性成熟的雄鱼体型修长,腹部较小,而雌鱼腹部较大。

选鱼的时间在实验前一天的晚上,在选取斑马鱼之前需要喂食红虫,喂食后1小时才开始选鱼。

斑马鱼的饲养环境及繁殖要点

斑马鱼的饲养环境及繁殖要点

斑马鱼的饲养环境及繁殖要点斑马鱼(详情介绍)
斑马鱼的性情温和,所以可以和其他品种的小型且脾气同样温顺的热带鱼混养。

斑马鱼的适应力比较强,所以饲养难度并不大。

那么饲养斑马鱼需要注意哪些饲养环境的注意事项呢?
一、斑马鱼饲养环境
1、水温控制得宜
饲养斑马鱼的水温一般在摄氏20~25度,牠是一种亚热带淡水观赏鱼,其耐寒性比较强,可以在10摄氏度的水中存活,这也与它的原产地印度和孟加拉国国有关系,因为当地的气温也很低。

2、偏好软性水质
其实斑马鱼的饲养水质只需要中性即可,但是软性水质更是适合。

在繁殖的时候,若是处在软水的环境底下,可以使斑马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大幅提升。

3、幼鱼特别注意
刚孵出的小斑马鱼呈淡黄色,在解剖镜下可见到跳动的心脏,流动的血液,前几天小鱼会静卧于水底,此时不需要饲喂。

刚出生的小鱼极容易生病,所以要加强管理,从而防病治病。

二、斑马鱼繁殖要点
1、鱼的重要挑选
一般而言,想繁殖都要先从幼鱼开始,首先挑二十至三十尾发育良好的幼鱼,经过四个月左右的精心饲养,便可得到比较好
的亲鱼,而饲养亲鱼的目的就是为了质量好而多的受精卵。

2、分辨雄雌不难
经过几个月饲养,就可以挑选成熟的亲鱼来进行繁殖了。

成年的亲鱼雌雄易鉴别,皮肤颜色呈银灰色且体型丰满、腹部松软的即是雌鱼。

腹部扁平身材修长,皮肤呈柠檬色的为雄鱼。

3、成功产卵受精
将挑选出的亲鱼公、母分开饲养2至3天,一般用玻璃板将其隔开,让牠们彼此之间能够互相看到,之后,将公母按2:1或者1:1的比例放入产卵缸中,每条雌鱼可以产下近千枚卵。

斑马鱼怎么分公母,斑马鱼饲养

斑马鱼怎么分公母,斑马鱼饲养

斑马鱼怎么分公母,斑马鱼饲养斑马鱼饲养斑马鱼养殖需要注意的要点斑马鱼饲养,斑马鱼作为一种最好养的热带鱼之一,非常适合第一次饲养热带鱼的鱼友来饲养,不过对于第一次饲养的朋友来说,在饲养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斑马鱼的饲养问题,喜欢斑马鱼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

氧气斑马鱼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斑马鱼对于水中溶氧的需要主要取决于体型和活动量以及温度等,而斑马鱼生本身体积就很小,所以他们对于氧气的需求就比其他体积大的鱼类要大,一般氧气泵要长期开。

水质了确保,鱼儿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水质也是关键,淡水鱼氨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腮上皮细胞分泌出来的,而粪便中含有少量的氨,同时水中腐烂的植物也会分解生成氨,而这种物质会破坏水质,影响鱼儿健康,所以在养殖斑马鱼的时候更换水需要经常做,除了换水还要适时的清理鱼儿的粪便和没吃完的饵料。

所以斑马鱼怎么养?水质是一大关键。

饲料另一关键就是喂食的了。

一般成年的鱼儿每天投喂一吃到两次。

斑马鱼对于红线虫和冻红虫一般不会有什么抵抗力,是大部分热带鱼都能接受的食物,而对于小鱼来说,他们可能还接受不了。

可以选择买一些热带鱼饲料,用木棍磨碎。

这样小鱼也能吃。

只是生长速度慢。

一般一天投喂1~2次皆可。

每次投喂在五分钟内吃完。

防病马鱼它的生命力极强,一般少于的病,一般患病就是有这些条件引起的。

1、由于活饵自带病菌引起。

2、缺乏营养导致生病。

3、水质恶化导致的疾病。

一般这些疾病会导致斑马鱼的腮、尾、鳞脱落、溃烂,最终导致斑马鱼死亡,而遇到鱼有病变情况就要及时捞出,对鱼缸进行消毒,可用适当浓度的高锰酸钾配合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

斑马鱼怎么分公母通过体型等各方面特征斑马鱼怎么分公母,斑马鱼作为一种小型热带鱼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很多刚刚开始接触饲养斑马鱼的朋友,可能还不够了解斑马鱼,不知道如何区分斑马鱼的公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斑马鱼如何分公母,喜欢斑马鱼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

斑马鱼的繁衍和饲养技术

斑马鱼的繁衍和饲养技术

斑马鱼的繁衍和饲养技术1 斑马鱼斑马鱼(Zebra fish,Danio 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

斑马鱼,是淡水水族箱观赏鱼,原产于亚洲,体长约4公分,具暗蓝与银色纵条纹。

斑马鱼体型纤细,成体长3-4cm,对水质要求不高。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鱼纹显著。

雌鱼鱼体教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胚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繁衍较好。

2 斑马鱼饵料及其营养成份斑马鱼对饵料的要求不高,人工配合饵料及各类鲜活饵料都可。

但为保证斑马鱼较好的繁衍和生长,最好多种饵料结合投喂,人工饵料能够用软颗粒饲料或全价硬颗粒饵料。

所用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40%,粗脂肪高于%,水分低于4%,钙、磷含量别离为%%和%%。

若是培育亲鱼,配合饵料中应添加一些增进性腺发育的元素,如Va、Vd、Ve和微量元素锌、铁等。

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选用鲜活饵料的种类不同。

在斑马鱼仔鱼阶段,能够投喂草履虫、轮虫、酵母等作为其开口饲料;在幼体阶段,能够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随着斑马鱼的长大,饵料也变得丰硕起来,能够投喂大型的浮游动物类和桡(rao)足类,或是蝇幼虫、摇蚊幼虫、水蚯蚓等,也能够投喂捣碎的小鱼小虾。

活体饵料对斑马鱼的性腺发育能够起到必然的增进作用,因此在亲鱼培育时,适量增加活体饵料会缩短其性腺发育周期。

3 斑马鱼的繁衍斑马鱼亲卵亲鱼的培育:斑马鱼在繁衍时通过光周期作用,在日出后产卵,为增进斑马鱼的成熟,咱们在水族箱内依照雌雄1:2-1:3的比例放入斑马鱼,控制光周期为14:10(光照14h,黑暗10h),如有必要能够用黑布水族箱罩住,增加水体温度至摄氏度,增加投喂次数,能够由原来的天天投喂2-3次增加为4次,而且增加鲜活饵料的投喂。

(1)自然产卵:斑马鱼一般10-12周可达到性成熟,但最好用17-18周的亲鱼进行大规模繁衍,斑马鱼为异体体外受精,繁衍周期短(一般7d左右),温度适合时一年四季都可产卵,卵量300-1000粒,为非粘性沉型卵。

斑马鱼的繁殖和饲养

斑马鱼的繁殖和饲养

2实验方法2.1亲鱼培育及配对2.1.1亲鱼培育将亲鱼放在暂养箱中培育,雌雄鱼分开饲养。

水位为35cm,控制温度为26℃,每天投喂饵料二次,以鳗鱼料为主,时间为上午9点及下午4点,每日吸污一次,在上午7:30,每次换水5cm,换水要加入已经处理好的水,水质宜软些,这样有利于产卵及孵化。

2.1.2亲鱼培育将亲鱼放在暂养箱中培育,雌雄鱼分开饲养。

水位为35cm,控制温度为26℃,每天投喂饵料二次,以鳗鱼料为主,时间为上午9点及下午4点,每日吸污一次,在上午7:30,每次换水5cm,换水要加入已经处理好的水,水质宜软些,这样有利于产卵及孵化。

2.1.3产卵后将种鱼雌雄分缸饲养繁殖时可按雌雄鱼1:2 的比例放入繁殖缸内,每一天傍晚放鱼缸,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会开始产卵。

产卵后要将种鱼捞出且雌雄鱼分缸饲养。

一条雌鱼每次可产卵100~600粒,最多可达1000粒。

2.1.4水质管理等亲鱼培育及繁殖用水要求pH 值6.5~7.5 ,硬度6~8,水温25℃~26℃,宜较暗些,每天要吸污换水一次,每次换水5~10cm。

2.2孵化及育苗2.2.1 卵要用适当的药物处理,以防止水霉病等孵化时间约为60h,在前45h可以用较大的气量,并要适当换水,但45h之后就要减小气量,孵化时温度控制26℃左右。

2.2.2 鱼苗孵化后约50h可自由水平游动,在孵化后40h时就要投喂草履虫,每天2次,约7d后可逐步转为投喂丰年虫,约15d 后可逐步转为投喂鳗鱼饵料制成的软颗粒饵料(开始时可用丰年虫+水+鳗粉,5d后可转为水+鳗粉),25d后即可放鱼苗入水泥池中养殖。

2.3水泥池养殖2.3.1水泥池要用漂白粉化水后刷洗干净进水时过滤要严格,水位在50cm左右,进水后再用5mg/L漂白粉泼洒,五六日后毒性消失、水较熟后即可放鱼苗,水泥池上方要有遮阳网,以防强阳光直射而致使水温升高太快而造成日温差太大,水泥池中要放若干气石,气量可调到最大,沿池埂每2m设一个饵料台。

斑马鱼的养殖

斑马鱼的养殖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鲤科属,原产印度,后移殖到缅甸、孟加拉、新加坡等地。

因体色艳丽,深受水族爱好者喜爱。

1 实验材料1.1 形态特征1.1.1斑马鱼的品种斑马鱼体长为4~6 cm,最大体长可达8 cm。

体呈纺锤形,稍侧扁。

斑马鱼头稍尖身上有斑马样的条纹,故得名斑马鱼。

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雄鱼为深蓝间柠檬色条纹,雌鱼为蓝色间银灰色条纹。

斑马鱼眼眶虹膜黄色,泛红光。

斑马鱼的臀鳍宽大。

与背鳍相对应,胸鳍较小。

斑马鱼的品种约有10 多种,有长鳍斑马鱼、金丝斑马鱼、闪电斑马鱼、大斑马鱼等,品种区别主要在于条纹和色彩、鳍也有所不同。

1.1.2 生活习性斑马鱼性情温和,活泼好动,适宜混养。

对水质要求不苛刻,喜在酸碱度中性的水中生活,喜新水,适宜水温22 ℃~30 ℃,极限低温为10 ℃。

斑马鱼在热带鱼中算是适温范围最广的鱼类之一,水温在15 ℃~40 ℃之间都可生存。

斑马鱼喜在上层水域活动觅食,对饵料不挑剔,各种鱼虫及人工饵料均可投喂。

斑马鱼色彩美丽,对饲养条件要求较低,因而是人们最喜欢养的热带鱼之一。

1.1.3 雌雄区别及繁殖习性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着;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 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6 月龄鱼繁殖较好。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10 d 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许多次,而且产卵量较多,卵为无粘性的沉性卵。

1.2.1 水族箱30个其中亲鱼暂养箱4个,繁殖箱10个,孵化箱16个; 水泥池3个,每个20m2 ;气石若干,750 W 增氧泵一个;国外进口的原生种鱼100 对;储备水池一个,用于亲鱼培育及繁殖、孵化用水的处理。

1.2.2饵料自己培育的草履虫、丰年虫、鳗鱼饵料粉制成的不同口径的软颗粒饵料,经消毒洗净的红虫。

2实验方法2.1亲鱼培育及配对2.1.1亲鱼培育将亲鱼放在暂养箱中培育,雌雄鱼分开饲养。

斑马鱼的雌雄鉴别与繁殖 - -

斑马鱼的雌雄鉴别与繁殖 -          -

斑马鱼的雌雄鉴别与繁殖
摘要: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

斑马鱼的繁殖比较容易。

繁殖用水要求pH6.5-7.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

斑马鱼的繁殖比较容易。

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

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因此繁殖缸内铺小石头及水草,便于落卵附着。

繁殖时可按雌雄鱼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内,一般头天晚上防入,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可以产卵受精。

排完卵要将种鱼捞出另养。

一条雌鱼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

受精卵经2-3天可孵出仔鱼,再经2天仔鱼开始游动觅食,开始先以“洄水”喂之,10天后可改喂其他小型鱼虫。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红斑马鱼怎么分公母?红斑马鱼如何区分公母?

红斑马鱼怎么分公母?红斑马鱼如何区分公母?

红斑马鱼怎么分公母?红斑马鱼如何区分
公母?
【常见问题】红斑马鱼怎么分公母?红斑马鱼如何区分公母?
【专家解答】红斑马鱼怎么分公母除在红斑马繁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饲养中同其他热带鱼种类一样都有这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能正确辨别红斑马鱼公鱼至关重要!其实,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
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
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如果你是刚开始养斑马鱼,在买之前商家肯定会告诉你哪个是公斑马鱼,哪个是母斑马鱼。

如果忘了,可以选择在稍微大点的时候,很容易确认。

【小贴士】在辨别完红斑马鱼公母后,体型长到4厘米左右的母斑马鱼基本进入成熟期,可以进行体外受精,产卵。

可以事先在繁殖箱中缸低铺设一层石子,或是其他能当的物体,防止母斑马鱼产卵后吞食。

【本人结语】有养鱼的朋友可能对红斑马鱼比较了解,斑马鱼也是养鱼爱好者常选择的一种比较大众的鱼类,上文本人为您介绍了斑马鱼区分公母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斑马鱼生小鱼前兆

斑马鱼生小鱼前兆

斑马鱼生小鱼前兆斑马鱼生小鱼前兆肚子会变大,并且胎斑也是比较深的,在繁殖的时候需要注意斑马鱼的水质健康。

斑马鱼繁殖前兆:1、第一步就是要分辨雌雄,雌性的斑马鱼的身体比较肥大,颜色也比较淡比较偏向于蓝色,而臀鳍处会呈现淡黄色。

雄性的斑马鱼的身体比较修长,而且鱼鳍比较大,颜色偏黄,尾鳍呈棕黄色,身上的条纹也比较明显。

2、第二步大家要提前了解斑马鱼繁殖的一些特点,当雌性斑马鱼怀孕了,肚子会变大,而且脾气也变得不好,容易暴躁,还会追着雄鱼跑,而且游动的灵活度降低。

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生殖孔会突出,腹部下方呈现粉红色。

快要产卵的时候适量会变成粉红色。

3、第三步以上知识要弄清楚,大家也要知道什么时候斑马鱼繁殖比较好吧。

斑马鱼是很容易养活的观赏性动物,一般达到4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准备繁殖了,但为了保证成活率新手应该选择5到6个月的时候进行。

4、第四步准备工作也要提前做好,当发现斑马鱼适合繁殖时,要提前准备好水箱,选择母鱼和公鱼2到3对培养感情,水箱的温度和设备都要提前准备好:鹅卵石、尼龙网板、吸管等等。

怎样提高繁殖成功率:1、首先大家要选择比较适合繁殖的斑马鱼,年龄要够,精力比较旺盛的鱼。

单独取出放在养殖水箱当中,因为斑马鱼喜欢在缸底繁殖因此在水箱下面铺上尼龙网板,和铺上一层鹅卵石。

2、水温也要格外的注意,水温差不多在25度到26度产卵,但是仔鱼在28度左右孵化,因此水温的控制非常的重要,请各位饲主多加注意。

这样可以提高斑马鱼繁殖率。

值得注意的是,斑马鱼会自食其卵,所以大家要将产卵完的亲鱼捞出。

3、一般产卵时间是黎明到上午的10点结束,大家等到晚上十点发现白色的鱼卵就将其用吸管吸出来,发白就是没有受精的卵是孵不出来仔鱼的。

那要等几天孵化呢?在水温合适的情况下2到3天就可以孵化了。

斑马鱼在饲养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水质健康。

请问斑马鱼要怎么养?

请问斑马鱼要怎么养?

请问斑马鱼要怎么养?原产地:南亚印度及孟加拉国的沿海各地的淡水水域。

饲养水质适应力强,从弱酸性水到中性水都可甘之若饴。

对硬度也没有讲究。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适合的水质状况的话,那么就请使用中性水质吧。

斑马鱼有几个变种鱼比方说豹纹斑马等等。

它们的习性基本一样养殖以及繁殖方法也基本相同。

斑马鱼的雌雄分别比较明显,雄鱼体形修长,各鳍肢相对也较长,色彩也显得艳丽一些。

雌鱼腹部膨胀,鳍肢相对也较短。

这一点尤其可以在那些人工改良的长鳍品种中非常明显的看出来。

繁殖斑马鱼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陶陶以前养长鳍豹纹斑马的时候,十来对种鱼每年都有大约一两千尾的幼鱼被繁殖出来。

卖吧,JS只肯出价2角一尾,实在不甘心。

所以只好用来当地图鱼的饲料。

当时陶陶称之为斑马灾难。

其繁殖的简单由此可见一斑。

斑马鱼的繁殖水质并不讲究,只需中性水质25-26摄氏度的水温即可。

雌雄比例为一比一,即一尾雌鱼和一尾雄鱼配对的比例。

这里陶陶将当年的繁殖经验告诉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

繁殖箱的准备:斑马鱼的繁殖箱可以使用较小型的水族箱。

由于斑马的卵为无粘性的沉性卵,并且斑马鱼和其它鲤科鱼一样会吃掉自己的卵。

所以大家应该在水族箱底铺设一些可以将卵隐蔽起来的物品。

这些可以使用水草等物,陶陶以前是将玻璃弹球(也就是小孩子玩的玻璃球)密密的在箱底铺上一层,这样卵会从玻璃球的空隙落到水族箱底部,玻璃球可以将亲鱼和卵分开以免亲鱼吃掉卵。

另外,还可以用玻璃作出一个一个格子,放到繁殖箱里,每一格约10×10厘米,这样就可以将多对亲鱼放到一起产卵。

然后同时孵化,幼鱼也可以同时喂养和管理了。

海绵过滤器虽非必须物品,但最好还是给它们设置一下。

斑马鱼的幼鱼很强健,对水质的适应力也极强,但为了养得更加出色,良好的过滤器也是有用处的。

完全成熟的亲鱼雄鱼会有艳丽的婚姻色,雌鱼的肚子会因为怀卵的原故,涨的鼓鼓的。

当亲鱼入缸不久,只要水温合适不久就会开始追尾产卵。

如果入缸的亲鱼过了几天还没有追尾的动作,不要着急,那是由于它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斑马热带鱼

斑马热带鱼

斑马热带鱼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鲤科属,原产南亚印度,分布于缅甸、孟加拉、新加坡。

斑马鱼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稍侧扁。

斑马鱼头稍尖身上有斑马样的条纹,故得名斑马鱼。

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雄鱼为深蓝间柠檬色条纹,雌鱼为蓝色间银灰色条纹。

斑马鱼眼眶虹膜黄色,泛红光。

斑马鱼的臀鳍宽大。

与背鳍相对应,胸鳍较小。

斑马鱼的品种约有10多种,主要区别在条纹和色彩上,也有鳍行上的变化。

如有长鳍斑马鱼、金丝斑马鱼、闪电斑马鱼、大斑马鱼等。

斑马鱼的饲养要求斑马鱼性情温和,活泼好动,几乎一刻不停的游动。

其对饲水水质要求不苛刻,喜在酸碱度中性的水中生活,喜新水,适宜水温21-26摄氏度。

但斑马鱼既耐寒又耐热,水温在15-40摄氏度之间仍可生活。

斑马鱼喜在上层水域活动觅食,对饵料不挑剔,各种鱼虫及人工饲料均棵投喂。

饲养斑马鱼最好在缸底铺些较大的卵石,便于沉淀物聚集,不使水浑浊。

它不进攻杀害其它鱼,适宜混养。

斑马鱼色彩美丽,饲养条件粗放,因而是人们最喜欢养的热带鱼之一。

斑马鱼的雌雄鉴别与繁殖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

斑马鱼的繁殖比较容易。

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

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因此繁殖缸内铺小石头及水草,便于落卵附着。

繁殖时可按雌雄鱼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内,一般头天晚上防入,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产卵受精,一条雌鱼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

受精卵经2-3天可孵出仔鱼,再经2天仔鱼开始游动觅食,开始先以“洄水”喂之,10天后可改喂其他小型鱼虫。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斑马鱼喂完死了-斑马鱼不喂食活几天

斑马鱼喂完死了-斑马鱼不喂食活几天

斑马鱼喂完死了-斑马鱼不喂食活几天豹纹斑马鱼的外形特点豹纹斑马鱼(详情介绍)豹纹斑马鱼(详情介绍)因为独特的体色,并且颜色非常艳丽,属于斑马鱼类中特别漂亮的一种,深受热带鱼爱好者的喜欢。

最近出现了白豹纹斑马、长鳍豹纹斑马的改良品系出现。

豹纹斑马身体细长、尾部稍侧扁稍尖,臀鳍较长,尾鳍呈叉形。

体色鲜丽,全身为金黄色微带白色和蓝紫色的豹般花纹。

雌雄区别:雌鱼较大,腹部膨胀,成鱼体长约5厘米。

豹纹斑马活泼玲珑,性情温和,几乎终日在水中不停地游动。

属水草鱼,杂食性,对水质和饵料不挑剔。

斑马鱼不喂食活几天斑马鱼不喂食活七天左右,斑马鱼通常情况下是需要一天喂三次食物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斑马鱼更好的生长的。

其实在斑马鱼喂食方面大家是完全不需要太过于纠结的,斑马鱼是一个比较容易饲养的鱼,无论是在水质还是喂食方面都是还不错的。

斑马鱼的生命力算是比较顽强的一种,属于杂食性的鱼类,对于它来说只要主人喂它什么食物它就会吃什么食物。

当然,大家不要想法太过于死板,有的鱼友就是如此,在喂食方面太过于随意,导致斑马鱼出现了厌食或者偏食的情况,就比较麻烦了。

斑马鱼在饲料的选择上其实是比较建议大家以人工饲料为主。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工饲料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易存放,这也就代表就算在家中存放很多的人工饲料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人工饲料也有一个明显得缺陷,那就是营养价值比较低。

人工饲料也分很多种,例如漂浮性的人工饲料和沉底性的人工饲料,而饲料同时也分为粉末状和颗粒状两种,那应该如何选择呢?在选择上是建议大家选择漂浮性的粉末状饲料。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明白,斑马鱼不是底层鱼,所以没有必要选择沉底饲料。

第二,斑马鱼属于小型观赏鱼,粉末状的饲料吃起来更加的方便,所以沉底性粉末状饲料绝对是最佳选择。

斑马鱼在喂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才行。

斑马鱼为什么突然死掉斑马鱼出现突然死掉的情况是由于水质不够健康导致的,有时候饮食也是会导致斑马鱼出现突然死掉的情况的。

斑马鱼的饲养要求

斑马鱼的饲养要求

斑马鱼的饲养要求
摘要: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鲤科属,原产南亚印度,分布于缅甸、孟加拉、新加坡等地。

斑马鱼长4―6cm,体呈纺锤形,稍侧扁。

斑马鱼头稍尖身上有斑马样的条纹,故得名斑马鱼。

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雄鱼为深蓝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鲤科属,原产南亚印度,分布于缅甸、孟加拉、新加坡等地。

斑马鱼长4―6cm,体呈纺锤形,稍侧扁。

斑马鱼头稍尖身上有斑马样的条纹,故得名斑马鱼。

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雄鱼为深蓝间柠檬色条纹,雌鱼为蓝色间银灰色条纹。

斑马鱼眼眶虹膜黄色,泛红光。

斑马鱼的臀鳍宽大。

与背鳍相对应,胸鳍较小。

斑马鱼的品种约有10多种,主要区别在条纹和色彩上,也有鳍行上的变化。

如有长鳍斑马鱼、金丝斑马鱼、闪电斑马鱼、大斑马鱼等。

饲养要求
斑马鱼性情温和,活泼好动,几乎一刻不停的游动。

其对饲水水质要求不苛刻,喜在酸碱度中性的水中生活,喜新
水,适宜水温21―26摄氏度。

但斑马鱼既耐寒又耐热,水温在15―40摄氏度之间仍可生活。

斑马鱼喜在上层水域活动觅食,对饵料不挑剔,各种鱼虫及人工饲料均棵投喂。

饲养斑马鱼最好在缸底铺些较大的卵石,便于沉淀物聚集,不使水浑浊。

它不进攻杀害其他鱼,适宜混养。

斑马鱼色彩美丽,饲养条件粗放,因而是人们最喜欢养的热带鱼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马鱼雌雄鉴别与饲养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鲤科属,原产南亚印度,分布于缅甸、孟加拉、新加坡等地。

斑马鱼长4—6cm,体呈纺锤形,稍侧扁。

斑马鱼头稍尖身上有斑马样的条纹,故得名斑马鱼。

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雄鱼为深蓝间柠檬色条纹,雌鱼为蓝色间银灰色条纹。

斑马鱼眼眶虹膜黄色,泛红光。

斑马鱼的臀鳍宽大。

与背鳍相对应,胸鳍较小。

斑马鱼的品种约有10多种,主要区别在条纹和色彩上,也有鳍行上的变化。

如有长鳍斑马鱼、金丝斑马鱼、闪电斑马鱼、大斑马鱼等。

饲养要求
斑马鱼性情温和,活泼好动,几乎一刻不停的游动。

其对饲水水质要求不苛刻,喜在酸碱度中性的水中生活,喜新水,适宜水温21—26摄氏度。

但斑马鱼既耐寒又耐热,水温在15—40摄氏度之间仍可生活。

斑马鱼喜在上层水域活动觅食,对饵料不挑剔,各种鱼虫及人工饲料均棵投喂。

饲养斑马鱼最好在缸底铺些较大的卵石,便于沉淀物聚集,不使水浑浊。

它不进攻杀害其他鱼,适宜混养。

斑马鱼色彩美丽,饲养条件粗放,因而是人们最喜欢养的热带鱼之一。

雌雄鉴别与繁殖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着;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斑马鱼的繁殖比较容易。

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

由于斑马的卵为无粘性的沉性卵,并且斑马鱼和其他鲤科鱼一样会吃掉自己的卵。

所以大家应该在繁殖缸底铺设一些可以将卵隐蔽起来的物品。

笔者以前是将玻璃弹球(也就是小孩子玩的玻璃球)密密的在缸底铺上一层,这样卵会从玻璃球的空隙落到繁殖缸底部,玻璃球可以将亲鱼和卵分开以免亲鱼吃掉卵。

另外,还可以用玻璃作出一个一个格子,放到繁殖缸里,每一格约10×10cm,这样就可以将多对亲鱼放到一起产卵。

然后同时孵化,幼鱼也可以同时喂养和管理了。

繁殖时可按雌雄鱼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内,一般头天晚上防入,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可以产卵受精。

排完卵要将种鱼捞出另养。

一条雌鱼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

受精卵经2-3天可孵出仔鱼,再经2天仔鱼开始游动觅食,开始先以“洄水”喂之,10天后可改喂其他小型鱼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