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4315d2df76eeaeaad1f330f1.png)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除磨制石器外,还有陶器。
新旧时期时代的区别彩陶(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二色的陶器,因含铁烧成后可以直接成型,大型器则用泥条盘筑成型,风干后用含铁或锰的矿物颜料绘制纹样,有些在绘制前还加一层白色陶衣,然后烧制而成。
彩陶的出土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丰富。
——名词解释。
仰韶文化的几种类型(简答题):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发展时期为7000至6000年前,典型代表为西安半坡村遗址。
典型器型有:圆底盆或钵、卷唇盆,其次有折腹盆、细颈大腹壶、葫芦形器等。
优点:容易成型,不易损坏,容量较大等等,同时在审美心理上容易接受。
装饰纹样:有写实与抽象两种,是彩陶文化中写实纹样较多的类型,主要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和鸟纹等,还有少量植物纹样。
其中以鱼纹最多。
黑白色。
2、庙底沟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最为代表,发展时期距今6000至5000年前。
典型器型:“小底鼓腹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此外还有瓶、罐等。
造型体从单纯向复杂多变方向发展。
装饰纹饰也体现出这种趋势,并由半坡的直线发展成活泼流畅的曲线,在器腹部形成一条连贯的横向装饰带。
纹样并无一定程序,随写随成的天真自然图案。
纹样:鸟纹、蛙纹、火焰纹等。
3、马家窑型:是庙底沟型在甘、青地区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彩陶工艺推向新的高潮。
从造型看,除半坡、庙底沟已有的盆、钵外,出现了瓶、壶、翁等大型器型。
装饰纹样:在庙底沟型的运用基础上使线条更加生动并富有韵律,最有代表的是旋纹。
马家窑彩陶不仅外壁绘有纹饰,内壁也往往满饰纹样,即有内彩的特点。
4、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
典型器型:壶、罐等。
装饰纹样:进一步表现出不同部位的区别,如在腹部主要由马家窑的旋纹发展成的涡纹,涡纹的中心点发展成连续纹、线格纹、水波纹等,腹部装饰多以连孤纹或帐纹收尾,颈部装饰主要为弦纹和锯齿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3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3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286af335ee06eff9aef807ab.png)
1、半坡型彩陶:
首先发现于西安半坡村,分布于渭河流域, 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具今6000-7000年。 代表型陶器有大口圆底陶盆、折腹陶盆、细 长颈陶壶.代表器物有人面鱼纹盆. 代表纹饰有鱼纹、人面纹.
半坡型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型网纹彩陶船形壶
半坡型鱼纹彩陶盆
2、庙底沟型彩陶: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型舞蹈人纹彩陶盆
同心圆圈波纹彩陶盆
旋纹彩陶尖底双耳瓶
4.半山型:
图案常见旋涡纹和葫芦纹 旋涡纹的流动曲线和网格纹静止的直线形成 了对比 , 大量运用了红色彩绘,产生了极强的节奏感.
半山型垂弧纹彩陶罐
葫芦形网纹彩陶长颈瓶
5.马厂型:
显得粗犷庄重豪放.直线网纹蛙纹是其特点,具 有简练刚劲的艺术风格.
黑陶的封窑技术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 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 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 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 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 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 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轮制技术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 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相当规整, 器壁厚薄十分均匀,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 高,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 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黑陶的烧 成温度达1000℃,红陶950℃,白陶800-900℃。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细 泥乌黑发亮,学者们称为“蛋壳黑陶”。
庙底沟型彩陶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其分布中心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范 围比半坡类型大.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颜色黑多红少. 纹饰主要有回旋钩连纹,鸟纹.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课件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ded4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c.png)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功能
功能三
文化传承功能
描述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艺术品,我们可以了解原始社会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 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02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种类
石器工艺
总结词
最早的工具制造艺术
详细描述
石器工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工具制造艺术。原始人类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技术,制 作出各种实用的石器工具,如刀、斧、锤等,用于狩猎、捕鱼、切割和加工食物等。这些石器工具在 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和形态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原始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要点一
总结词
宝石加工的高级技艺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玉器工艺是以玉石为材料的加工艺术。玉石是一种珍贵的 宝石,具有独特的质地和色彩。原始人类通过琢磨、切割 、抛光等技术,将玉石加工成各种形态的玉器,如饰品、 挂件、摆件等。玉器的形态和纹理都非常精美,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03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发展历 程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为现代艺术设 计提供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路 ,使得设计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
深度。
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
物质基础
文化认同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为人类文明提供了 必要的物质基础,满足了人们生产和 生活的需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在文化认同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同文化和民族 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04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影响与 意义
对后世工艺美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风格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独特风格和 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工艺美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艺术创
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d7ea6ba960590c69ec3765f.png)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二、黑陶工艺: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三、玉器: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6、温酒器:斝、7、盉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
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
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考点总结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5579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1.png)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考点总结●概说●时代背景原始社会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源头,是工艺美术萌芽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母系氏族社会—代表器具:彩陶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已发现的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的青莲冈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上游的大溪文化●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西安东郊浐河旁●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浙江省余姚县●父系氏族社会—代表器具:黑陶●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山东历城龙山镇(最早)●河南庙底沟二期和后冈二期:河南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陕西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良渚古城遗址-苏南浙北地区●装饰的萌芽●图腾●定义: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图腾演变而来,因而保护他们,使之生活发展,子孙繁荣●作用●原始的宗教崇拜●标志性的表号图案——实用意义●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装饰●石器工艺使用石器工具的时代,被称为“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人、北京人●中期:丁村人●晚期:河套人、山顶洞人●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代表器物:C型大玉龙●石器使用●石器主要是利用石头的刃和尖作为工具使用的●按用途分类:砍砸器、挂削器、尖状器等●石材选择条件:硬度、形状、纹理●制作过程:打击、琢制、磨制加工、钻孔●陶器工艺●陶器的出现——新时期时代的主要特征●制作方式:泥条盘筑、捏塑、轮制●分类:灰陶、彩陶、黑陶、几何印纹陶●地位:标志着原始先民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造物活动,是人们造型观念和造型设计能力从二维性空间走向三维性空间的质的飞跃●彩陶(母系氏族)●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制作工艺: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因最早在河南仰韶村发现,又称“仰韶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79e6351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9.png)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烙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1.熔点比较低2.硬度可以增高3.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1.图腾标记2.神灵崇拜3.驱神辟邪4.装饰作用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着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6.六器为:壁、琮、圭、璋、琥、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足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22992b7f121dd36a32d8210.png)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2.彩陶。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黄河中上游的最为发达。
3.彩陶的类型(5个):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4.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5.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6.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①满.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7.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8.半山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富丽、精巧来形容。
9.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4个特点。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0.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11.鼎。
一般是圆体,三足,双耳。
12. 甗(yan三声),是一种烹饪器物。
全器分两个组成部分,上部为甑,是用以盛食物的;下部如鬲,是用以煮水的。
13. 饕餮纹(注意字)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14. 夔纹(注意字)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问,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15.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商代的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6.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是《考工记》。
17.簋(gui三声)一种食器。
18.簠(fu三声)西周新增的食器。
19.盨(xu三声)西周新创的食器。
20. 匜(yi二声)水器中新增的品种。
21.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窃曲纹,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
一般都组成“S”形,特点是直中有圆,园中有方。
22.人们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它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
周代的玉雕工艺从形式上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差别。
23. 璧,一种礼器。
琮,祭地的玉器。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24.商代是酒器的组合,并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0f5a25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8.png)
石器的种类与特点
砍砸器
主要用于砍砸树木、剥离树皮 等,一般采用打制法制作。
刮削器
用于刮削树木、兽皮等,多采用磨 制法制作。
尖状器
用于挖掘、戳刺等,多为磨制法制 作。
石器工艺的代表作品与文化内涵
黑曜石刀
代表了石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制 作精细,用途广泛,如切割、雕
刻等。
玛瑙珠
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色彩,常被用 于装饰和象征身份地位。
玉铲
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工艺水平, 制作精细,用途广泛,如挖掘、
播种等。
04
原始社会的陶器工艺
陶器的制作技术与工艺
制作技术
原始社会的陶器制作技术主要包括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等。其中,捏塑法是用手捏成器型,适用于制作 小型陶器;泥条盘筑法是将陶泥条一层层叠加起来,筑成器型,然后进行打磨和修饰;轮制法则是利用陶轮快速 旋转,将陶泥盘筑成器型,并进行修整和打磨。
等。
石器工艺品具有粗犷、质朴的风 格,反映了原始人们对自然界的
敬畏和依赖。
陶器工艺
陶器工艺是指利用粘土制作器具和装饰品,是原始社会另一种重要的工艺。 陶器工艺包括烧制陶器、彩陶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的瓷器。
陶器工艺品具有细腻、精美的风格,反映了原始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其他工艺
除了石器和陶器工艺外,原始社会还有许多其他工艺,如木 雕、编织、金属工艺等。
现代社会对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再认识
艺术价值
现代社会对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再认识,更加注重其艺术价值,认 为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环保理念
现代社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 再认识也更加注重环保理念,提倡回归自然、简约生活的价值观。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fb9174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d.png)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1.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形式简单、粗糙,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美学价值的装饰图案和符号。
2. 古代时期:在古代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以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青铜器是古代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其制作工艺和装饰图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3. 中世纪时期: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工艺美术达到了巅峰,以唐三彩、宋瓷、明式家具、剪纸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近代时期:在近代时期,中国工艺美术逐渐走向衰落,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许多传统工艺逐渐消失或被取代。
但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工艺美术的保护,中国工艺美术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总之,中国工艺美术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a4a4cf46be1e650e52ea99a8.png)
尖底瓶、罐、盆等彩陶工艺的造型外,还出现盆形 或罐形鼎 黑、薄、光、纽 镂空、刻划(单线或复线轮纹或称弦纹)
黑 陶 高 脚 杯
黑陶的陶鬶
黑陶陶杯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四节 其它工艺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除了石器、彩陶、黑 陶之外,还有牙骨雕、陶塑、染织、编织等。
1. 2. 3. 4.
玉器 牙骨雕 陶塑 染织
透雕象牙雕
陶器上的布纹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五节 小结 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美术在创作方面给我们 很多的启示:
1. 2. 3. 4.
实用与装饰的统一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形式感的应用 标号性的艺术手法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原始手工 业重要部门中具有突出成就的一种工艺美术。
• 主要内容:
1.概述 2.彩陶(仰韶文化) 3.黑陶(龙山文化)
1.概述
陶器的起源:生产实践活动中偶然与必然的结果 陶器的种类:彩陶、黑陶、灰陶、几何印纹陶 制陶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模制法、轮制法 加工方法:压磨法、压印法
石器的制作加工先打击然后磨制最后钻孔10石铲有段石斧11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三节陶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原始手工业重要部门中具有突出成就的一种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形态概述和装饰的萌芽 石工艺 陶工艺 其它工艺 结语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
此期的手工业和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工具也想 当然地有了改进。并且陶成为这一时期生产工具的重要组 成部分。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繁荣阶段的象征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 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产生的龙山 文化和长江流域苏南浙北地区的良渚文化。 能够代表我们先民审美能力和制作技艺的便是新石器时 代中期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和后期龙山文化的黑陶。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特征名词解释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特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0cb86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5.png)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特征名词解释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其工艺美术特征也是十分独特的。
本文将对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特征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最早的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主要使用石头制作工具,如石斧、石锤等。
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制作工具时的技艺和艺术性上。
2. 陶器陶器是原始社会中最早的陶瓷制品,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土、制泥、成型、晒干、烧制等步骤。
陶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其装饰图案多以植物、动物、人物等为主题,表现了当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 编织编织是原始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手工艺,主要以植物纤维为材料,通过编织、织结等技术制作出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编织品的图案多以几何形状为主,色彩鲜艳,富有原始美感。
4. 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也是原始社会中的一种手工艺。
剪纸技艺主要包括剪、刻、雕等技法,常用于制作窗花、贴画等装饰品。
剪纸图案多以植物、动物等为主题,寓意吉祥如意。
5. 珠串珠串是原始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装饰品,主要由贝壳、玉石、动物骨头等材料制成。
珠串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钻孔、穿线、串珠等步骤。
珠串图案多以几何形状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6. 竹编竹编是原始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手工艺,主要以竹子为材料,通过编织、织结等技术制作出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竹编图案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如山水、花鸟等,寓意吉祥如意。
7. 竹刻竹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也是原始社会中的一种手工艺。
竹刻技艺主要包括雕刻、切割等技法,常用于制作扇面、屏风等装饰品。
竹刻图案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8. 雕刻雕刻是原始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手工艺,主要包括木雕、石雕等。
雕刻技艺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耐心,常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雕刻图案多以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为主题。
以上就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特征中的一些名词解释。
这些手工艺虽然已经不像古代那样普及了,但是它们所传承下来的文化和技艺却是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一章 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d0f89299a58da0116d17491f.png)
型
方格
秀丽,构图丰富 后
界地区
动物纹少:蛙、鸟, 多变,塑绘结合
多曲线
半坡类型
网纹船形壶(高15.6,长24.8厘米) 造型似船,十分别致,壶腹 两面又以黑彩绘出网纹,令人联想起先民驾船撒网捕鱼的场景。
几何形
动物纹:
几何纹彩陶钵和小口器
鹿纹彩陶盆
鱼纹:由写实趋抽象
鱼纹盆(口径31.5厘米) 圜底折腹盆 是半坡典型造型之一。上腹部以黑彩绘出 三条写实的鱼纹互相追逐。
图案曲直对比
旋纹尖底双耳瓶(高25.5厘米) 汲水器, 据测试,尖底能令汲水方便省力,也便于插进 土中放置。
四大圈纹壶
人物纹
舞蹈人纹盆(口径22.8厘米) 内壁绘舞蹈人纹,这种集体舞蹈应对氏族有重大意义。
半山类型 菱格纹
菱格纹罐(高15.3 厘米) 纹样 颇具现代感,今日的国际象棋棋盘、 若干地砖拼嵌仍为这种效果。
第一章 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绪言
一、工艺美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 劳动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 观念、方法不同导致联想、推测不同
工艺美术萌芽 旧石器时代晚期(1万8千年前): 旧石器——渐趋规整、细小、对称 饰品——鱼、兽牙、骨饰品,石珠、石坠,染色 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始): 工艺美术法则萌生——质感、触感、比例、对称 品种——陶器、玉器、纺织品、牙骨器、漆器
典型类型类 命名Leabharlann 型题材装饰
特点
马 甘肃临洮 弧线几何形多
家 马家窑村 动物纹不多
窑
人物纹极少:舞蹈人纹
盆钵碗内彩, 瓶壶外壁装饰
半 甘肃和政 几何形多:网、菱格、三角、水波、垂 立体设计;繁密华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f430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7.png)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xx年xx月xx日•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分布•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主要形式•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特征和风格•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影响目•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工艺技巧和材料•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衰落和原因录0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分布1 2 3工艺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约200万年至1万年前。
早期起源原始人类在制作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使用自然材料和技术,产生了原始的工艺美术。
生产工具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神秘和美丽产生了崇拜和模仿,工艺美术的起源也与这种崇拜和模仿有关。
自然崇拜欧洲欧洲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起源地之一,其中以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等为代表。
亚洲亚洲的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其中以中国的仰韶文化、半坡文化等为代表。
美洲美洲的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地区,其中以墨西哥的特奥蒂瓦坎文化、秘鲁的纳斯卡线等为代表。
洞窟是原始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欧洲的洞窟文化代表了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重要成就,其中以法国拉斯科洞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等为代表。
欧洲的洞窟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之一,其工艺美术代表了当时的高水平。
仰韶文化的彩陶、玉器和石器等制品,显示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的仰韶文化代表文化02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主要形式陶器概况01陶器是人类最早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将天然粘土制成的一种器具,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产生与演变02最早的陶器出现在1万年前,经历了手捏、泥条盘筑、轮制等制作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的样式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和演变。
装饰特点03原始陶器通常以刻画、压印、堆塑等手法进行装饰,装饰纹样朴素美观,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纺织品是原始社会中人们利用植物纤维或动物毛发经编织、搓捻、络绎等工艺制成的实用品。
概况最早的纺织品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们最初用植物纤维编织成简单的网状物,后来逐渐发展成各种织物,如织锦、挂毯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0e18320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0.png)
中国⼯艺美术史中国⼯艺美术史第⼀章原始社会的⼯艺美术1.最早具有实⽤意义的⼀种装饰——图腾2.⽯器时代分为“旧⽯器时代”和“新⽯器时代”。
旧⽯器是指⽤打制的⽅法制成的⽐较粗糙的⽯器,新⽯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器。
3.磨制⽯器——陶器(是新⽯器时代物质⽂化的主要标志)4.20世纪四五⼗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种新⽯器⽂化——红⼭⽂化。
分布在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带。
红⼭⽂化特⾊代表:⼤⽟龙,呈C型,长42.2cm,系绿⽟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器时代的主要特之⼀。
6.彩陶:彩陶⽂化也称仰韶⽂化,出现在新⽯器晚期,是指⼀种绘有⿊⾊红⾊的装饰花纹的红褐⾊或棕黄⾊的陶器。
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腹⼩平底钵特⾊:⿊⽩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型(短颈⼴肩⿎腹)马⼚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通县孙家寨。
9.新⽯器时代的陶器⼯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陶。
10.⿊陶⽂化最早发现于⼭东历城龙⼭镇,所以也称为龙⼭⽂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模制和轮制。
12.⿊陶⼯艺具有⿊、薄、光、纽四⼤特点。
⿊指它有乌⿊的⾊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陶⼜有“蛋⽪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持的器⽿或盖纽。
13.彩陶⼯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陶⼯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何纹⽽得名。
第⼆章商代的⼯艺美术1.青铜器的铸造⽅法?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⑵硬度可以增⾼根据铜锡的⽐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
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可以减少⽓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煮⾁器物)、甗(烹饪器物)、⿀(煮粥器物)。
4.⿍在古代不只是⼀种实⽤品,也是权⼒的象征。
0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0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6a51c458f5f61fb7366681.png)
彩绘陶罐 新石器时代 欧洲
组合祭器
人 形 陶 罐 新 石 器 时 代 阿 尔 巴 尼 亚 卡 米 尼 科 出 土
彩 绘 陶 罐 新 石 器 时 代 阿 尔 巴 尼 亚 马 里 科 出 土
陶 像 匈 牙 利 兹 格 瓦 尔 土 兹 克 夫 发 现
5000
母 神 像 美 索 不 达 米 亚
山 羊 纹 彩 绘 陶 杯 公 元 前 41 世 纪 新 石 器 时 代 波 斯 苏 萨 地 区
彩 绘 鸟 纹 陶 钵 公 元 前 4000 ~ 公 元 前 3500 · ·
年
新 石 器 时 代 波 斯 塔 尔 伊 加 普 出 土
彩 绘 鸟 纹 陶 罐 新 石 器 时 代 波 斯
打 制 箭 簇
威 兰 多 夫 的 维 纳 斯
洛 赛 尔 的 维 纳 斯 旧 石 器 时 代 晚 期 法 国 出 土
石 雕 维 纳 斯
牙 骨 工 艺 品
维 士 多 尼 斯 的 抽 象 人 像
抽 象 人 像
牙雕小马
有 小 羚 羊 雕 饰 的 投 枪 器
骨制指挥棒
古梅尔尼查陶碗 新石器时代 罗马尼亚
·
彩 陶 壶 新 石 器 时 代 巴 尔 干 地 区 出 土
黏 土 塑 房 屋 模 型 新 石 器 时 代 希 腊 出 土
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希腊出土
球 形 陶 罐 新 石 器 时 代 塞 浦 路 斯
双 耳 陶 罐
女 性 陶 像 新 石 器 时 代
竹 筒 形 陶 器 公 元 前 50 30 ~ 公 元 前 世 纪 日 本
隆 起 纹 陶 器 新 石 器 时 代
韩 国
篦 纹 陶 棺 新 石 器 时 代 韩 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彩陶彩陶,是指新石器中晚器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纹饰的陶器。
彩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mian)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
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
从其造型来看,主要以圆为其造型语言。
从其纹饰来看,多采用动物纹,以鱼纹最具代表性。
一般采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Question: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原始艺术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直接表现或反映,对生活的寄予的向往。
在纹饰上选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物作为原形。
如动物纹,人面纹等。
因为他们在渔猎生活中,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以及再现生活中的活动的场景,客观上有利于表现,主观上一般对某些动物有某种原始宗教性的崇拜,寄托他们对生活的某种向往。
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
在半坡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平较高,影响也较大。
从造型上看,庙底沟典型器型为“小底鼓腹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从纹饰上来看,一变半坡类型的直线纹为曲线纹,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形成活泼多边的装饰效果。
出现蛇纹装饰。
马家窑文化受仰韶文化影响,主要出现在甘肃,青海地区。
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饰在庙底沟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发展。
从造型上,较前更为丰富多样。
从纹饰上,将曲线纹发展到了极致。
其中以旋涡纹最为典型。
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其造型和装饰技术都到达了彩陶工艺的顶峰。
造型短胖敦厚。
纹饰根据不同装饰部位做不同的处理。
马厂型:首见于青海乐都马厂。
发展趋势:由中原发展到西北。
半坡型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马家窑和半山型则是彩陶造型与纹饰装饰工艺的顶峰,马厂型为彩陶文化的终结。
2.黑陶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
于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故名为龙山文化。
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的阳刚之美。
典型器型有高足杯。
小结:彩陶工艺的艺术成就和特点无论其造型还是其文饰,无论是其品种还是其功能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水平。
尽管某些文饰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大都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还体现出对装饰艺术的总多法则的运用,如对比、均衡、变化、统一、虚实等。
其抽象性的造型语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借鉴意义,并为后来的青铜艺术提供了丰富而精美的范本。
原始工艺中,实用性重于装饰性,认识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并充分的统一。
技术对艺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常采用表号性的手法,抽象性的语言来突出形象特征和装饰效果。
夏商周的工艺美术一、青铜工艺:1、青铜:指在红铜中加入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
天然铜色红,称为红铜;加入锡铅以后,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青铜的主要优点:1>点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2>度高,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
3、制作工艺的演变:冷煅→热铸浑铸→ 分铸冷煅用于制作简单器型。
浑铸的早期多为一模一范一器。
范有内范和外范之分,内范和外范之间的空隙就是青铜器。
对一些器型复杂且附件较突出的器型,则采用分铸法,分几部分铸造,然后焊接合成。
以范的材料分,有陶范法和蜡模法(失蜡法),后者用于制造精美器型。
4、青铜器器型和纹饰的时代特征:青铜器的形制极为丰富,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食器(盛食器和煮食器),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水器,乐器,兵器,以及日用杂器。
至于理器则是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于祭祀和典礼的陈设而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5、青铜器的纹样分类:几何纹:云雷纹(也称回纹,圆形的是云纹,方形的是雷纹)、涡纹、环带纹、窃曲纹动物纹:饕餮纹(tao阴平tie去声)饕餮纹常配有云雷纹以烘托其神秘气氛。
夔纹(kui也称夔龙纹)夏代是萌芽期,造型简单,工艺粗糙,纹饰极少,商初是发展期,不仅形制更为丰富,纹饰也变得复杂,出现了两层纹饰,三层纹饰,且多以神秘的动物纹为主,一变夏代古朴风格为庄重神秘之感。
商末至西周,是整个青铜工艺的鼎盛时期,器体厚重,纹饰精美。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模印的装饰手法,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时纹饰造型繁琐细密但显得有些平板呆滞,缺乏生机;而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出现于青铜器纹饰之中。
如《宴乐水陆攻战纹壶》概括的说:夏代古朴,商代神秘,周朝春秋时以秩序见长,战国则以活泼取胜。
二.陶瓷创烧了白陶和釉陶,在釉陶的基础上创烧了原始青瓷。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有四点:1>胎质不同,陶用普通黏土,瓷用高岭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800℃,瓷1300℃3>陶无波化现象,瓷无波化现象4>陶有一定的吸水率,而瓷的吸水率极低石英石和黏土配制成釉料,涂在陶胎表面,烧制成彩陶。
涂在高岭土胎表面,烧制成瓷器。
由于釉料中有铁,呈青灰色或黄绿色,故称原始青瓷。
三、玉器随着社会礼教和伦理道德的进一步重视,商周时期,玉器被赋予了统治者的宗教观念及社会伦理道德等人文文化因素。
小结要点:时代变化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奴隶主希望用神灵的观念来威慑奴隶阶层。
周代的韵律美:周代统治者认为商亡于酒色,下令禁酒,酒器被食器代替;周主张礼治和社会秩序,这些都体现在了该时期的工艺品上。
春秋战国的活泼:百家争鸣,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是成为青铜装饰的主题之一。
思考题:技术与工艺的关系,举例说明参考提示:陶到瓷,红铜到铜,制铜工艺的进步等第三章两汉的工艺美术(1)2007年04月02日星期一 17:35一、雄浑大气的秦汉雕塑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秦代雕塑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具有现实注意风格;汉代雕塑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具有南方楚文化写意与象征的风格。
后者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风格衍变的主流。
1、陶塑,又称陶俑,是陪葬时使用的人物和器物模型,主要是素烧的红陶。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
汉代陶塑与秦代不同的有两个方面:1>题材除了兵马俑,更多的是文俑,舞俑,杂技俑,侍仆俑等。
2>艺术处理手法上,海带注重人物神态和动态的刻画,忽略形体比例结构,甚至有意通过夸张变形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汉代典型陶塑有:四川成都出土的“说唱俑”,山东济南“彩绘乐舞伎群俑”2、石雕秦无石雕存世汉代有大量石雕遗存至今,以霍去病墓前石雕最为出色。
该石雕依石造型,以神取胜,富于整体感和力度感,饱含生命力,石西汉雕塑划时代的作品,也是汉代最为大气的艺术典范之一。
这种“写意”的创作方式逐渐成为中国造型艺术的主流。
二、古朴稚拙的画像石、画像砖定义:汉代石道教盛行的时代,时人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风盛行,画像石和画像砖就是用来装饰墓室或祠堂的石刻和陶砖,是汉代特有的艺术珍品。
画像石以山东最为丰富:山东地区画像石早期以孝山堂(郭巨祠画像石)(山东长清县)为代表;中期画像石以武氏祠(山东嘉祥县城南)为代表;晚期以沂(yí)南(山东沂南县)为代表。
艺术特点:画像石和画像砖在人物处理上都以线造型,以剪影法从测变表示人物的动态和性格,人物造型具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在构图处理上用分割法,运用三点透视扩大了所要表现的空间;在画面安排上用填充法,不留余白,画面紧凑,富于装饰美;同时,画面中无论人物,动物,景物,一切都在动中,富于一种生命力的动感。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2007年04月02日星期一17:37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政治上混乱,精神上自由、解放、富于热情和艺术精神的时候。
主要把握以下主要时代特征及对工艺的影响:1、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
2、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影响。
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
3、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
,在工艺美术出展现人类世界的清新可爱。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成就1、以邺城为代表的新的都城布局对后世影响很大。
主要特点:不同于以前都成不规整的形状,邺城的布局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短。
宫殿和居民区分开。
中部的南北方向的中心轴线安排重要的宫殿,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邺城的规整的有中轴线的封闭型都城,体现了古中国人的皇权思想,为唐都长安城的规划提供了典范。
2、佛教建筑的大量营造从建筑的类型看,佛教建筑可分为佛寺、石窟和塔三种类型。
1>佛寺的布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心佛塔式,另一种是佛寺。
2>石窟在中国北方较多,因地制宜建造,有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结合了木结构建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
石窟是对佛寺的模仿。
3>塔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
有重叠)、楼阁式、密檐式(河南嵩山嵩岳塔)、金刚宝座式。
三、魏晋南北朝的陶瓷布局以及对后代中国的影响。
陶瓷从东汉末年陶瓷烧造技术成熟后,瓷器的制造一直延续到现在,较青铜器,漆器等有一下主要优点:1、制造成本低廉2、易于造型和装饰3、轻便清脆,便于清洗,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4、类玉,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使用者能获得心理满足魏晋南北朝的陶瓷布局:在全国方位内,大约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
在南方,前期陶瓷烧造以浙江为中心,有著名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和均山窑等,后扩展到湖南湖北等地,主要产品有青瓷和黑瓷。
北方瓷器晚于南方,技术相对落后,但创烧了“白瓷”。
青瓷和白瓷曾为南北朝交相辉映的品种,为唐代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奠定了初步规模。
典型器型有:吴永安三年青釉谷仓罐、青瓷大莲花尊、白瓷绿彩刻花覆莲四系罐。
四、染织与服饰以及中国内外文化交流染织服饰是南北朝时期最能够体现中国内外文化交流的的工艺形式之一。
染织技术在这个时代进步不大。
三国时期的马钧对改善织机作出了突出贡献,织物以三国的蜀锦最为出名。
外国西域文化对我国染织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中国丝织品采用了有异域特色的图案。
另外西域织物直接影响中国染织。
波斯、印度甚至希腊都是影响中国染织的国家。
这就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织物图案呈多元化的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住中原,胡服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服饰。
一些胡服因素被吸收到中原服饰中。
隋唐工艺美术2007年04月02日星期一17:38一、唐的时代特征及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唐的主要时代特色是容纳百川的大唐气象,处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期。
这使得隋唐时代的工艺美术都有一种开放和博大的气魄。
反映在工艺文化上,是造型的饱满、色彩的浓艳、品种的丰富。
唐的开放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工艺美术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