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合集下载

地面气象电码表

地面气象电码表

种天气现象 (03)
观测时水平能见度因烟(草原或森林着火而引起的烟,工厂排出 04
的烟)或火山爆发的灰尘障碍而降低
05 观测时有霾
06 观测时有浮尘,广泛散布的浮在空中的尘土,不是在观测时由测
烟、霾、尘、
站或测站附近的风所吹起来的

观测时由测站或测站附近的风吹起来的扬沙或尘土,但还没有发 07 展成完好的尘卷风或沙尘暴;或飞沫吹到观测船上
附录 1: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表
一、编码表
国际上用 100 个天气电码表示现在天气现象状况,依据 WMO4677 电码表,我
国使用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ww)见下表。
分类
电码
现在天气现象
过 去一小时内 00 没有出现规定要编报 ww 的各种天气现象
没 有出现规定 (01)
要编报 ww 的各 (02) 不用
当前时刻第 1 层云状 2,由人工输入, 2 按云属编,为浓积云时,编“()”,同
一高度无两种以上云时,固定编“//”
1m
5 当前时刻第 1 层云底高,由人工输入
2.19- 按 2.15-2.18 的说明,其后输入 7 层云量、云状和云高 2.46
3 危险天气
危险天气达到标准或解 3.1
除的种类
3.2 瞬时风向 3.3 瞬时风速 3.4 雷雨形势第 1 方位 3.5 雷雨形势第 2 方位 3.6 雷暴第 1 方位 3.7 雷暴第 2 方位 3.8 龙卷第 1 方位 3.9 龙卷第 2 方位
附件 1:
航空天气(危险、解除)报告文件传输格式
(试用版)
一、文件名
文件名为: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ERO[-CCx].txt 在文件名中: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测站区站号;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AER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航空(危险、解除)报观测资料; CCx: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 IIiii 指示)已 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 中:CC 为固定代码;x 取值为 A~X,X=A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 第一次更正,X=B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 直至 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AERO 与 CCx 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他各字段间 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天气现象电码资料

、天气现象电码资料

1937 1758
2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3
1629 1618 1758
1937 1904 1925
1612-1904(小)
17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5
1612
1904
1329-1427(中) 1330-1650(14大,17中)
1401
19
1910 20
1915
210-502
502-605
620-745(中)
621-746(大)
08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92
210 502
502 605
620
745
621
746
410-655 702 –710
655-744 704-712
655NE-747SW 754-856
11 8
1011
23
1011 1042
14 1012
1332 1304
17 1350
14
1304
1350 19
1310
1321
编报原则:
2、观测时15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算是“观测时的现象”。 当观测时15分钟内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时,尽量 合并选码,不能合并选码的,则按选大码的原则编报。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50 14
(间,小)
1412 17 1401
59 1654 1654 (V=0.4km)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105 02
65 155 (大,连)
68
23
2205
23
(小)

气象旬(月)报电码

气象旬(月)报电码

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一、电码型式及内容1 段基本气象段(1) (2) (3) (4)(AB) IIiii 0S n ttt 1S n t v t v n t(5) (6) (7)2S n t e t e t e3n0·1r1r1r14S n r v r v r v(8) (9) (10)5n f s1s1s17S n TTT(11) (12) (13)8S n T v n F n F9R1R1R1R1×S n R v R v R v2 段农业气象段(14) (15) (16)222××0BBEn E1CS n E v E v(17) (18) (19)2gggW 3MMMM 4∑T∑T∑T∑T(20) (21) (22)5S n∑TV∑TV∑TV8H20H20H50H50(23)9H70H70H100H1003 段灾情段(24) (25) (26)333××1VVBB 2mmdd(27) (28)3YQQQ 4FFFu4 段地温段(29) (30) (31)444××(32) (33) (34)(35)160 320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为气象台站编发气象旬(月)报用的统一编码。

2.2气象旬(月)报在每旬初的1日、11日、21日的03点以前,将上旬(月)的报编好,电文要认真校对,加(AB)报类标志传至当地电信部门,用加急公益电报(C报类,特别业务标识UGT)以OBSER电报挂号发至本省、市、自治区气象台(按照改变气象旬(月)报通信传递工作的规定);省、市、自治区气象台再将其中规定应向国家气象中心拍发旬(月)报台站电报的l一5段转发北京。

个别站如夜间发报困难,可在08点发出。

边远台站需用特急电报拍发。

2.3编报所用气象资料是台站过去一旬(月)内观测并经过计算所得的资料。

资料时限,一律截至旬末那一天的20点。

地面测报选编天气现象代码要点

地面测报选编天气现象代码要点

地面测报选编天气现象代码要点怀化气象论坛管理员极光1、引言地面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电码是观测部门和预报部门之间传递气象情报的手段。

地面气象观测中天气现象的电码多达一百个,特别是选编过去天气现象代码W1W2时有很多特殊规定2、关于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为了直观地表示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我们根据省局业务处《关于气象电码的问题解答》中雷雨天气选编7组的表格来说明(见表1)表1 雷雨天气选编7组2.1.1 时间概念清楚雷暴期间与非雷暴期间等时间概念的划分对正确选编7组非常关键。

当雷暴出现在过去一小时内时,降水分为雷暴开始之前的降水和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两种情况。

例如60 1320-1348/17 1320-1324(本文中的所有例子中天气现象符号参照测报软件AHDOS中的输入方法,60表示雨,17表示雷暴,80表示阵雨,70表示雪,31表示沙尘暴),例中的普通雨属于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

注意下例中属于过去一小时内雷暴开始之前的降水,60 1320-1348/17 1250-1255 1321-1324/。

当雷暴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之前时,降水分为雷暴期间和非雷暴期间的降水。

雷暴期间的降水是指降水在过去一小时之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包括在雷暴的起止时间范围内。

例如:80 1150-/60 1220-1248/17 1150-1247/中的阵雨属于雷暴期间的降水,而普通雨是非雷暴期间的降水。

以下两例是非雷暴期间的降水:例1、80 0810-1210/17 0810-1209例2、80 0810-1210/17 0811-1210而80 0810-1310/17 0810-1309/在过去一小时之前的降水是雷暴期间的降水。

2.1.2 区分降水性质过去一小时内出现的阵性降水和过去一小时内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不论性质、态相是否有变化)都不再选编W1、W2。

电码表

电码表
小或中的雷暴,观时有冰雹、霰
大雷暴,观时无冰雹、霰,有雨、雪、雨夹雪
雷暴,有沙尘、降水
大雷暴,有冰雹、霰
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报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编码编报,但是,编码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
连续性轻毛毛雨
间歇性中毛毛雨
连续性中毛毛雨
间歇性浓毛毛雨
连续性浓毛毛雨
轻毛毛雨有雨凇结成
中或浓毛毛雨,有雨凇
轻毛毛雨夹雪
中或浓毛毛雨夹雪
间歇性小雨
连续性小雨
间歇性中雨
连续性中雨
间歇性大雨
连续性大雨
小雨并有雨凇结成
中或大雨又雨凇结成
小雨夹雪,轻毛毛雨夹雪
中或大雨夹雪,中或浓毛毛雨夹雪
间歇性小雪
连续性小雪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9
雾,过去已变薄,可辨
雾,过去已变薄,不可辨
雾,过去无变化,可辨
雾,过去无变化,不可辨
雾,过去已变浓,可辨
雾,过去已变浓,不可辨
雾,有雾凇结成,可辨
雾,有雾凇结成,不可辨
间歇性轻毛毛雨
40
41
无现象
烟、



尘卷
沙尘暴
轻雾
闪电
视去有降水,没到地面
视去有降水,到达地面,5公里外

天气现象电码

天气现象电码

23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52
2218
036
02 过去6小时
2218 036 036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1 114
1618-1923 (浓) 1644-1905(小)
17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59
1618 1644
1923 1905
2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1
11
905
1042
09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630 840
11
( 840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10 1051)
19 1904 1918 20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8
611
745
观测时 20
1601 1642
29
17
1401
1641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08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19
410 655 655 655
754
856
744
747
702 710
704 712
252-704(VV>1.0km)
05 过去 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52
50 704
08 过去6小时 252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0 704
2218-036 036-114
14 810
1310
1352 (小) 95 14
14
1301
1348(大) 99
1342
14
编报原则:
1、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报时,一般应选择其 中最大的一个码编报。但是,电码17、18、19应比20— 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

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 每次报告必须在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整理)陆地测站地面气候月报电码

(整理)陆地测站地面气候月报电码

陆地测站地面气候月报电码(FM 71-X CLIMAT)本电码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4]007号函颁发,自1994年12月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0段(CS)IIiii1段111××6R1R1R1R d n r n r7S1S1S1p s p s p s8m p m p m T m T m Tx m Tx9m e m e m R m R m s m s2段222××0Y b Y b Y c Y c6R1R1R1R1n r n r7S1S1S18y p y p y T y T y Tx y Tx9y e y e y R y R y s y s 3段333××0T25T25T30T301T35T35T40T402T no T no T xo T xo3R01R01R05R054R10R10R50R505R100R100R150R1506s00s00s01s017s10s10s50s508f10f10f20f20f30f309V1V1V2V2V3V34段444××0s n T xd T xd T xd y x y x1s n T nd T nd T nd y n y n2s n T ax T ax T ax y ax y ax3s n T an T an T an y an y an4R x R x R x R x y r y r5i w f x f x f x y fx y fx6D ts D ts D gr D gr7i y G x G x G n G n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用来编报陆地测站的地面气候月报。

2.2本电码的电码形式包括5段:段号指示组内容0 (CS)报类指示组1 111××月资料及缺测日数。

本段必须编报2 222××月的多年平均值资料及计算中资料缺测年数3 333××月内各要素值超过某个阈值的日数4 444××月内的要素极值及雷暴、冰雹的出现日数2.3 电码形式中的各组必须依次编发,带括号的组经电信局发报时括号不能省略。

地面气象观测电码..

地面气象观测电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电码含义
1、IIiii II:区号,iii:站号; 例:广州气象台59287 2、iRixhvv iR 是否编报了降水组(6RRR1);1:编报;3:无 降水而不编报;4:有降水未观测或观测值不确 定; ix 是否编报了天气组(7wwW1W2);1:编报;2:不编 报(无规定要编报的天气现象)3:不编(未测 或有问题);4:自动气象站编报;5:自动气象 站不编报;6:自动气象站未观测、有问题; h 低云云底高度
电码 00 0.1 0.2 . 49 50 51-55 56 57 . 80 81 . 88
3、 Nddff
N: 总云量 dd:风向 ff:风速 电码 总云量 0 无云 1 1或微量 2 2-3 3 4 4 5 5 6 6 7-8 7 9或108 10 9 有雾或其它视程障碍而无法观测总云量 x 未观测
5、2SnTdTdTd 2: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露点温度资料; Sn:表示露点温度的正、负号,编报同气温组; TdTdTd:露点温度,编报同气温组。
(1)自动气象站本组以29UUU型编报。29为指示码,UUU 为相对湿度,用%编报。 例:相对湿度为82%,编报29082;100%,编报29100; (2)露点缺测或不明时,本组省略不报。
西西(WNW)
西北(NW) 北西(NNW)
18
南(S)
36
北(N)
静风时,dd编报00; 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须目测估计风向进行编报。
风向用16方位表示与方位角度的对应关系
风向符号与度数对照表(上)
方位 北 北东北 东北 东东北 东 东东南 东南 南东南
符号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译出下列电码?

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使用说明

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使用说明

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使用说明一、简介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老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要求,因此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组织编写了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为了方便新《规范》的推行和应用,监测网络司同步组织研制了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电子版《规范》利用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电子文本进行编排,运用超媒体(Hypermedia)技术,并适当补充气象云图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组织有序、查阅方便的电子书,是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配套的技术资料。

电子版《规范》运行于WINDOWS 98及后续的操作系统,要求操作系统上有CHM帮助系统。

二、功能电子版《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按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电子文档编排,因电子版研发在纸质规范印刷之前,故页号未能一一对应。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1999年颁布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气象云图、主要是中国气象局印制出版的《气象云图》画册,包括将所有云状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信息。

气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气象法》、国务院关于观测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等法律、法规。

业务管理规章国家局制定的有关气象业务方面的规定。

地方业务管理规定为各省设定统一的挂接接口,由各省将本省有关文件按指定格式编辑处理后编译成CHM文件挂接到系统中。

相关网站的链接主要提供国内外有关气象方面的网站链接。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CHML文件,可以利用WINDOWS帮助系统提供的“目录”、“索引”、“全文搜索”等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浏览和查阅。

下图是电子版“规范”的主界面。

三、安装1、运行安装包中的“setup.exe”程序,按照提示进行操作,系统将自动完成程序安装。

2、软字库的安装:天气现象等特殊符号需要自编“软字库”<eudc.euf>、<eudc.tte>的支持,此软字库与AHDM50软字库相同,若已安装过则不需要安装,否则需要将这两个文件拷贝系统字库所在的文件夹,但还需要手工进行链接,具体操作如下:a、在windows98(95)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eudc.euf>、<eudc.tte>两个文件拷贝至windows文件夹中;winnt(xp)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eudc.euf>、<eudc.tte>两个文件拷贝至系统目录下fonts文件夹中。

第3章气象地面报文电码

第3章气象地面报文电码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2.7 1段段内各组的编报规定如下表:0000组)。

注3 不能观测天气现象的自动站,不编报7wwW1W2组,同时,i X报6。

注4 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天空有云时,虽然总云量无法估计(N报9),但仍应编报8N h C L C M C H组。

注5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经卫星发报的自动天气站,当其资料的实际观测时间与GG正点相差超过10分钟时,应编发9GGgg组。

气象地面测报发报参考--加密报

气象地面测报发报参考--加密报

6.0~30.0加50编报
总云量成数×8四舍五入,特殊:微量编1,云量10 编7,有雾无法观测9,未观测× 两分钟最多风向,见十六方位图,静风编00 两分钟平均风速,单位m/s,四舍五入,V<0.5编00,超出仪器范围编88 单位0.1℃,正负用Sn表示:正0负1 单位0.1℃,正负用Sn表示:正0负1,温度≤-80.0℃时固定编报800
2段 911fxfx
915dd 919MnDa
NE 1,E 2,SE 3,S 4,SW 5,W 6,NW 7,N 8,变风 9 08时测站四周视野一半以上被雪覆盖编报,单位cm,不足0.5报00,≥99报99 过去6h测站附近有雨凇结成编报,白班站08时省,RR参考重要报编发 过去6h出现冰雹编报,白班站08时省,nn冰雹最大直径,单位mm,≥99报99
加 密 报 0段 电码型式 1段 2段
段别
(WS)SXGG IIiii irixhVV Nddff 1SnTTT 2SnTdTdTd 4PPPP 5aPPP 6RRR1/2 7wwW1W2 8NnClCmCh 333// 0P24P24T24T24 1SnTxTxTx 2SnTnTnTn 3SnTgTgTg 7R24R24R24R24 911fxfx 915dd 919MnDa 925SS 934RR 93IIiii
发报要求
指示码 发报时间 站台码 每报必发
编码要求
世界时 08时GG为00,14时GG为06,20时GG为12 II:区号 iii:站号
0段
ir 6组指示 编发 1,无降水不编发 3,有降水未观测或无法观测编 4 ix 7组指示 编发 1,无天气现象不编发 2,未观测 3;自动站对应:4,5,6 irixhVV h云高m <50 0 [50,100) 1 [100,200) 2 [200,300)

天气现象电码表

天气现象电码表
“过去一小时”是包括“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在内的60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00—08:00;
“过去六小时”是指前一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基本天气观测的六小时,以08时为例,即02:00—08:00;
“过去三小时”是指前一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补充天气观测的三小时,以05时为例,即02:00—05:00。
强的高吹雪,吹雪所达高度一般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或雪暴
观测时近处有雾,其高度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但观测前一小时内测站没有雾
散片但雾
雾,过去一小时内已变薄,天空可辨明
雾,过去一小时内已变薄,天空不可辨
雾,过去一小时内强度没有显著变化,天空可辨明
雾,过去一小时内强度没有显著变化,天空不可辨
观测前一小时内有雷暴,观测时有小(轻)的雪、或雨夹雪、或霰、或冰雹
观测前一小时内有雷暴,观测时有中常的或大(强)的雪、或雨夹雪、或霰、或冰雹
小或中常大雷暴,观测时没有冰雹、或霰,但有雨、或雪,或雨夹雪
小的或中常的雷暴,观测时伴有冰雹、或霰
大雷暴,观测时没有冰雹、或霰,但有雨、或雪、或雨夹雪
雷暴,观测时伴有沙尘暴和降水
观测时测站有非阵性固体降水
观测时测站有阵性降水,但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内无雷暴
观测前一小时内有雷暴,观测时无雷暴而有降水
观测时有雷暴和降水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பைடு நூலக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2008年6月1日修订)中国气象局2008.6一、电码型式0段 (WS) GGggWo IIiii1段6RRR1 7R24R24R24R24911f x f x 915dd 919MwDa 925SS 934RR 939nn 94917 95VVV 957ww 96RRR 97RRR 98RRR2段 555××(其后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电码组)二、编报总则2.1 本电码本电码供陆地测站编发降水、大风、龙卷、积雪、雨凇、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重要天气报告使用。

2.2 本电码分为三段:2.2.1 0段为必报段。

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

2.2.2 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 2.1条所列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2.2.3 2段为补充资料段。

555××组为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

2.2.4 当1段或2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包括1段中所要编报的资料已在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地面加密报中编报的情况),整段省略不报。

2.3 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2.3.1 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即在规定时段内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规定的发报时次(见 2.4条)正点后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3.2 雷暴、大风、龙卷、冰雹(以及累积降水量)、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采用不定时发报,即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4 1段内所列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见表一。

2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确定。

(1)表一中所列重要天气发报项目和发报标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服务需要和国家气象中心的要求,自行研究确定。

规范规定及气象电码部分

规范规定及气象电码部分

规范规定及气象电码部分一、填空1、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2、为满足气象观测记录的代表性、比较性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3、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国家基本气象站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中的主体,国家一般气象站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4、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其中一级站进行总辐射、散射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

5、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6、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7、台站观测时钟采用北京时。

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以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为观测时钟。

8、地面气象观测员应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遵守观测值班纪律,密切监视天气演变,坚持实事求是,不得涂改、伪造观测记录,积极、认真地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完成观测任务。

9、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10、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

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11、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者,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是一种可以帮助服务于军事、商业及其它行业的气象预报服
务的工具。

由于它们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服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的功能主要是将每日收到的天气报文转换成人们可读的中国
晤话手册(Chinese Weather Conversational Handbook),它能够把天气参量和
天气预报进行对比和对准,从而得出精确的气象预报。

此外,它还能够根据每个月的太阳能发电数据,计算出当前月份每天的降雨量、日照时长或降水区域等具体数据。

这种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气象预报服务,在气象预报方面,
他们能够及时地获取天气参量和气象预报进行对比、对准,还可以实时了解自然灾害的发展情况,如风暴、洪水、地震等,有助于地方政府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从而减少损失,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由于地面气象电码手册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这本手册价值远远超过其价格,
因此,我们倡导大众多多关注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以保障本社会公共服务,以惠及社会民生,以期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电码手册砀山县气象局制作:祝福吧2004年9月12日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 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RiXhVV Nddff 1snTTT 2snTdTdTd 3P0P0P0P0 4PPPP5appp 6RRR1 7wwW1W2 8NhCLCMCH 9GGgg3段 333×× 0P24P24T24T24 1snTXTXTX 2snTnTnTn 3snTgTgTg 7R24R24R24R24 9SPSPsPs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 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 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 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 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说明:(1)表中对发报站没有作特殊说明的,表示所有测站都要编发。

(2)表中对发报时次没有作特殊说明的,表示02、08、14、20和05、11、17、23时八个时次都要编发。

注1 我国拔海高度≤1500米,其天气报参加全球交换的测站有:50区 136 353 434 468 527 557 603 632 727 745 756 774 788 915 949 953 963 97851区 076 087 133 156 243 431 463 573 644 656 709 716 765 777 811 828 84852区 203 267 418 495 533 652 68153区 068 149 192 276 336 391 463 513 529 543 564 614 646 723 772 798 845 915 95954区 012 026 027 094 102 135 161 208 218 236 292 337 342 374 401 423 471 497 511 539 616 662 753 776 823 843 857 906 56区 096 294 492 964 98557区 036 067 083 127 178 245 265 297 328 411 447 461 494 516 633 662 687 745 799 816 866 902 957 972 99358区 027 040 102 144 150 203 221 238 251 265 314 362 424 457 472 477 527 606 633 659 666 725 847 921 968 97459区 023 082 117 134 211 265 287 293 316 358 417 431 501 559 644 663 758 792 838 948 981 985 995 99789区 058 573注2 作为特殊规定,拔海高度>1500米的玉门和兰州两站每次都要编报4PPPP组(同时编报3P0P0P0P0组)。

注3 不能观测天气现象的自动站,不编报7wwW1W2组,同时,iX报6。

注4 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天空有云时,虽然总云量无法估计(N报9),但仍应编报8NhCLCMCH组。

注 5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经卫星发报的自动天气站,当其资料的实际观测时间与GG正点相差超过10分钟时,应编发9GGgg组。

2.8 3段2.8.1 333××是3段的指示码。

只要编报3段就必须编报本组,不能省略。

2.8.2 3段内各组编报要求如下表:﹡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2 部分测站(见3.17)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3 所有测站如在规定时次观测到3.20—3.22中规定要编报的资料,即须编报;否则,省略不报。

﹡4 当热带气旋加密报与补充地面天气报发报重迭,且过去一小时内出现≥17.0米/秒大风时,在补充天气报中编报3段指示组及大风组(333×× 911fxfx 915dd),不需再编发简易加密观测报。

2.9 编报电码用要素值直接表示时,如果要素值实有位数少于需编报的位数,则需在其左方空位上加“0”补齐。

例如:气温0.8℃,则TTT(以0.1℃为单位)应编报008。

三、符号内容及编报规定0 段3.1 AAXX——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的识别字码。

3.2 YYGG1组3.2.1 YY——日期(世界时),01表示该月第一日,02表示第二日,余类推。

3.2.2 GG——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以整时数编报。

3.2.3 1——风的指示码,表示风速用仪器实测,以米/秒为单位编报。

3.3 (SMG)、(SiG)组3.3.1 (SMG)、(SiG)两组为经邮电部门发报用的报类指示组。

其中,SM、Si为固定英文字母,G根据发报时次编码,整组必须加括号编发。

3.3.2 G——本次报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小时的个位数,按下表编报。

3.4 IIiii组3.4.1 II ——区号3.4.2 iii ——站号3.5 iRiXhVV 组3.5.1 iR —第一段中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按下表编码。

(日总降水量)无关。

(2)05、11、17、23时天气报中,不编报6RRR1组,iR 固定编报4。

3.5.2 iX ——是否编报了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组(7wwW1W2)的指示码,按下表编报。

3.5.3 h ——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按以下规定编报:i.全部天空可辨时,按正常情况编报。

ii.全部天空不可辨时,h报×,N报9, 8NhCLCMCH组省略不报。

iii.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有云时,h用所见到的最低的云底部高度编报;这时,因总云量无法估计,N报9;并用所见云况编报8NhCLCMCH,其中未见到的CL或CM或CH云,可根据连续观测判断,报0或×,如Nh值无法估计,则Nh报9。

iv.部分天空可辨,但未观测到云时,可由观测员根据连续观测的情况判断处理。

如可以判定天无云,则N报0,h报9,8NhCLCMCH组省略不报;如估计天空仍可能有云,则N报9,h报×,8NhCLCMCH组省略不报。

(2)云顶低于测站的云和难以判定云状的微量云,一律不编报。

(3)当有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的云时,云状如实编报,但N和Nh只包括其高于测站部分的云量,而h编报×。

例如:Sc tra可见云量5,云高1800米,Cu cong云底低于测站,其高于测站部分的云量2,则N报6,8NhCLCMCH组编报86800,h报×。

如果例中的Cu cong云顶低于测站,则N报4,8NhCLCMCH组编报为84500,h报7。

如果例中没有Sc tra云,则N报2,8NhCLCMCH组编报为82200,h 报×。

3.5.4 VV——有效能见度,按VV电码表编报。

(1)测站只采用电码00—50和56—80编报。

(2)当有效能见度处于VV电码表中的两个数值之间时,用小的电码编报。

(2)注意3.13.1中(5)的规定。

3.6.1 N——总云量,指观测时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总成数。

按下表和3.5.3中的规定编报。

四舍五入。

(1)以16方位测定风向时,按下表编报。

(3) 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须目测估计风向进行编报。

3.6.3 ff——风速,用两分钟的平均风速,以米/秒为单位进行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1)静风时,ff编报00。

(2)平均风速超过仪器所能测定的最大值,又不能确定其具体数值时,ff编报88。

(3)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用目测估计风力等级,按下表换算成米/秒值编报。

3.7.1 1——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气温资料。

3.7.2 sn——温度的正负号,按下表编报。

3.8 2snTdTdTd组3.8.1 2——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露点温度资料。

3.8.2 sn——温度的正负号,按3.7.2中的sn电码表编报。

3.8.3 TdTdTd——露点温度,用0.1℃为单位编报,其正负号由sn 表示。

露点温度≤-80.0℃时,固定编报800,sn编报1。

3.8.4 自动气象站本组可以29UUU型式编报。

其中,29为指示码,UUU为相对湿度,用百分率编报。

例如:相对湿度为82%时,UUU编报082;相对湿度为100%时,UUU编报100。

3.9 3P0P0P0P0组3.9.1 3——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本站气压资料。

3.9.2 P0P0P0P0 ——本站气压,用0.1百帕(hPa)为单位编报。

例如,本站气压为806.2百帕,P0P0P0P0编报为8062。

3.10 4PPPP组3.10.1 4——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海平面气压资料。

3.10.2 PPPP——海平面气压,用0.1百帕(hPa)为单位编报。

百帕的千位数省略不报。

例如:海平面气压为1020.8百帕,PPPP编报0208。

3.11 5appp组3.11.1 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化倾向和变量资料。

3.11.2 a——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化倾向,按下表编报。

单位编报,其正负号由a表示。

(1)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量是指观测时与观测前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差值。

(2)由于水银气压表发生故障或缺测而不能计算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变量时,可用气压自记记录的相应变量编报。

如果自记记录也不明时,5appp组省略不报。

3.12 6RRR1组3.12.1 6——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降水量资料。

3.12.2 RRR——降水量,按下表编报。

水量为6.5毫米,RRR应编报007。

(1)在02、08、14、20时天气报时次,如过去六小时内原无降水,临近正点前开始降水,应即用遥测雨量计补测雨量并加报本组;无遥测雨量计的测站,可根据当时降水情况或按微量降水编报本组,或按未测降水量处理(本组不编报,iR报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