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第七章-童年期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A.思维具有可逆性B.概念守恒C.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D.建立假设与检验假设
【答案】AB
【解析】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其主要特点如下: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3.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与发展过程分为()。
5.以下( )是小学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
A.从三、四年级开始,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B.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C.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D.儿童想象的主题较稳定
【答案】ABC
【解析】在整个小学期间,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目标。
6.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
2.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答案】D
【解析】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①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②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4.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答案】D
【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5.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解析】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①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②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③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三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讲义:童年期认知

三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讲义:童年期认知

三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讲义:童年期认知导语: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由6~7岁的1280克到9岁增到1350克,12岁时达到1400克,和成人一样。

一、记忆的发展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二、思维的发展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发展概括水平是儿童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2.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1)掌握守恒(2)思维具有可逆性(3)补偿关系认知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1)类别体系化(2)序列化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1、复述2、组织(1)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

(2)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

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关于记忆的自我的知识是指主体对自我记忆的认识与了解。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是指个体对记忆材料的难度和不同记忆反应(如再认、回忆)难度差异的认识。

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2.记忆监控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

【三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讲义:童年期认知】。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可见,“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 性,是可以变化的。以辩证的,发展的或“动态” 的观点加以分析,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或挪后, 可以加快或延缓。
3、小学儿童思维“过渡” 的不平衡性

(1)不同思维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不同思维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的不平衡 性。 小学教学实验中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同样标准和要求: 算术教材的学习,有的学生已达到了较高的概括水平, 而在语文、历史教材的学习中,学生仍旧停留在比较 具体的形象水平。 小学儿童的思维研究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
(1) 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
和奖励而学习; (2) 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 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学习;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

视知觉学习障碍的行为表现



精细动作差,不善于 手工和美术 仿绘能力差 动作不协调 视觉追踪能力落后 写字经常将左右偏旁 颠倒 经常将数字写反





经常将加号看成是 减号 忘记计算中进位, 竖式计算困难 写字慢,需要看一 下,写一下 经常搞混形近字 经常漏题
诊断与训练
一般通过视动统合测验来确定 儿童易从事的活动有: 练习画画儿、剪纸、手工等精细动作 练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 练习视觉记忆 练习眼动

有些学习障碍儿童是由于行为问题所造成, 而有些学习障碍儿童却由于学习障碍而表现 出一定的行为问题。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奇趣作文课程安排 (以写人的文章为例)
学期 课题 教学目标
1、让生能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 2、让学生能有顺序地介绍自己的外貌特 点,并能适当地运用比喻句 3、能用两、三句话举例子简单写一写自 己的兴趣、爱好。 1、能有顺序地描写人物的外貌; 2、用一件事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爱 好;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等细节描写把事例写具体。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1、年龄范围: 7-12岁,属小学阶段 • 2、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 以学习为主导。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童年学习兴趣的发展 二、童年期的认识发展
一、学习兴趣的发展
案例分享1:
有一学校对小学偏科现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是: 语、数、英三科都平稳的占:45.5% 其中一门学科不平稳的占:50% 三门学科都不平稳的占:4.5%
记忆策略
组织——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 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
低年级缺乏,8岁是过渡期,10岁基本能运用 例如:词表:筷子、衬衣、汽车、叉子、轮船、 裤子、短袜、卡车、勺子、盘子 餐具:筷子、叉子、勺子、盘子 交通工具:汽车、轮船、卡车 衣类:衬衣、裤子、短袜
卓越(优):对于不善于运用组织识记学生,在卓越学习 是一个好的补充,避免了知识段空缺,给了学生好学习方法 及教会如何进行知识的整理。
二、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的发展 (二)记忆的发展 (三)思维的发展
记忆的发展
什么是记忆?
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然保留在头脑 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重现出来,这就是 记忆。
记忆的发展
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采用记忆策略的能力迅速提高, 他们能运用多种记忆策略,其中主要的记 忆策略是复述和组织。

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之童年期

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之童年期
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稳定性逐步提高
具体→抽象;外→内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 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
型也发生了变化。 ▪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三阶段模式: ✓ 父母控制(6岁以前)。 ✓ 共同控制(6―12岁)。 ✓ 儿童控制(12岁以上)。
从“弹得真好”到“喜欢他/她弹琴的节奏、喜欢他/她弹奏时 专注的神情……”
3、使用我信息
从“你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真是个好孩子”到“谢谢你和小朋 友分享玩具,他觉得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4、关注学生的感受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故事的”
秘密六:与个体对已有成败经验的解释有关 成败归因理论
你看到了 什么?
(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五、欺负与被欺负
女生更多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负,而男生则更多 地使用身体欺负。
“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 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 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
特莉萨尽量为自己的低分找一个借口,以使自己作为好学 生的概念不受冲击,她将成绩差归因为哪些自己无法控 制的外部因素。
(二)个体归因影响行为动机
成功时认为自己能力强, 趾高气扬;失败时怪脑子
笨,垂头丧气
成功时提醒自己认真应对;失 败时则归咎客观原因,并期待
后续任务难度降低
内部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同伴的赞扬
为同伴提供帮助
竞争
考试高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权利和责任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初中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

第一节初中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初中生是指个体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又称为青春期或初中生期。

二、基本特征初中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

他们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然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跟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初中生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并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

第二节初中生的生理特征一、外形上的变化初中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

(一)身高进入初中生期,身体形态的各种指标增长的速度突然变快,身高每年增长值为6~8厘米,有的多达10~11厘米。

男女初中生的身高变化是有差别的,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岁左右,约在14岁达到高峰,然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到15岁左右,就又回到了以前的生长速度;女生的这一过程比男生早两年。

(二)体重我国城市男生在13~15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5千克,14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下降;女生在11~14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4千克,14岁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

初中三年级以后,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

(三)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是初中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

男生的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为:喉节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和阴毛。

在女生身上第二性征的表现是: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变宽、皮下脂肪增多、臀部变圆、出现腋毛和阴毛。

(四)头面部特点小学儿童的面部特征在逐渐消失,以前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嘴唇变丰满。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童年期是指个体6、7岁到12、13岁的阶段,也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案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详尽运算性,是从详尽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留意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

成人与儿童简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简易融洽,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

⑷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⑸记忆策略的运用: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大凡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安定发展。

小学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①复述(背诵);②组织: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③精致加工策略。

2、概括能力和概念的发展⑴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小学儿童时期,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②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读、写、算等)。

③利于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③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⑵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详尽,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第六阶段是一个假设性的阶段,只 有少数人,如圣雄甘地、特丽萨修女等 才能达到。
男性比女性的道德推理水平高。
对Kohlberg理论的批评:
(1)认知决定道德吗?
(2)两性之间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来自Gilligan的批评。
6、儿童友谊的发展: 萨利文将儿童社会关系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
(1)2-5岁: 以亲子关系为主导;
道德判断发展的
水平与阶段
道德取向
前习俗水平:阶段一 服从与惩罚取向
阶段二 利己主义取向
习俗水平: 阶段三 阶段四
后习俗水平:阶段五 阶段六
“好孩子”“坏孩子”取 向
社会制度、法律和秩序取 向
社会契约与个体权利取向
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取向
• 前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行 为的具体结果和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 后习俗水平
个体不仅能自觉地遵守某些行为公则, 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开始考虑在全 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 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 阶段五:社会契约与个人权利取向
个体不再将社会公则和法律看成死板、 一成不变的、不可变更的条文,而认识到 了它的人为性和灵活性。
“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即便这样做是 违法的,但是是可以被理解的。法官会酌 情处理的。”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童年期儿童的记 忆策略的类型增长非常迅速。
此外,从记忆策略的使用来看,童年期 儿童更频繁地使用各种记忆策略,而且记 忆策略的使用更加有效。
10、11岁是儿童记忆策略显著发展的 年龄。
3、思维的发展
具体运算思维:获得了守恒概念,能 够进行观点采择,能够进行类属包含推理 和关系推理。但是在经验范围之外,儿童 思维的逻辑性就显著下降了。

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童年期

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童年期

童年期(7-12岁)
一、1.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

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2.童年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⑴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⑵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⑶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3.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4.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学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监控和调节。

5.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

童年期思维的质变表现为从幼儿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期在小学四年级(10岁)
6.童年期儿童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⑴掌握守恒⑵思维具有可逆性⑶补偿关系认知⑷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①类别体系化②序列化)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理解补偿关系
7.亲子关系的发展——父母对儿童控制力量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

8.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关系形成的阶段依次划分为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按阶段可分为: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教育学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童年期共116页

教育学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童年期共116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教育学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 学童年期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发展心理学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是指在0-12岁的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心理、情感、社会及认知能力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需要一
个正确的环境、持续支持、持续培训及正确的引导才能取得成功。

童年期
的心理发展会大大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
岁)、想象-创造阶段(3-7岁)及学习-分析阶段(8-12岁)。

在感觉-
运动阶段,孩子主要学习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他们将经常玩耍、哭、笑、跑来跑去,借此感受外部世界的温暖与知觉。

同时,他们会学习走路、语
言及基本机能等。

在想象-创造阶段,孩子会把刚受完教育的东西用想象
力来改变,他们能够开始思考抽象问题,学习基本逻辑思维以及运用这些
技能完成任务。

在学习-分析阶段,孩子开始学习更多的社会技能,他们
开始学习认知技能和逻辑思维,学习写作、阅读及其他学术技能,并开始
学习日常生活的角色,以及自己的功能、使命及责任。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在童年期的环境中,孩子接
触到的社会信息越多、越多元化,他们的心理发展就会更加均衡,自信心
就会更强。

第七章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第七章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四)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一)直接推理 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 研究表明 , 出如下趋势: 出如下趋势: 第一, 第一 ,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 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第二, 第二 , 童年期儿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 步的。 步的。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
1、复述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 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进行的意识活 动。(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10%.7 复述行为) 复述行为) 2、组织策略(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帮 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1)归类:苹果 香蕉 归类: 系列化: (2)系列化: 动物 桌子 哺乳动物 椅子 马 电视 大象
(四)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 第一, 第一,避免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出现各种脑 损伤。 损伤。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二节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数字记忆的广度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童期的心理发展(ppt)

童期的心理发展(ppt)
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 都有密切关系。
(二)自我控制能力
1、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6—岁8儿童有1/3能等待 9—11岁儿童有1/2能等待 12—15儿童都能等待
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1)认知和策略 (2)榜样的作用 (3)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打碎玻璃)
第三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8、9岁以后)
自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是指儿童的 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之所以又称道德相对论就是指儿童进行道德判断时个 人的良心具有了相对的自主权。
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
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 不只是后果

二、道德发展
展 心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四、友谊的发展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1、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2、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重要的作用
3、对自我家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童年:丰富,影响道德行为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发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 展 识。

皮亚杰采用含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
理 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4—5岁) 此阶段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第二阶段 他律阶段(4、5岁—8、9岁) 此阶段的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儿童的道德判断 以他律为主要特征。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己身以外的价值标 准所支配。 之所以又称道德实在论就是指儿童对行为作出判断时 主要依据行为的外在后果,而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发展心理学童年期

发展心理学童年期

整理课件
3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1、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
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2、学习兴趣不分化 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 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 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整理课件
4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 学儿童的数学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整理课件
6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 过形象记忆
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抽象记 忆能力得以不断发展,发展速度超过 形象记忆,乃至逐渐上升,占居优势 地位。形象记忆与词的抽象记忆是相 辅相成的,在小学阶段都具有重要作 用。
整理课件
7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能运用多种记忆策略,其中主要的
(2)系列化: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 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还不能运用系列化策略,从三年级 开始,这种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整理课件
9
儿童使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是随年 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
小学低年级儿童尚缺乏自发地使 用记忆策略的能力,需要有意诱导和 指导;8岁左右是从不会自发运用记忆 策略到能自发运用的过渡阶段,经引 导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10岁以上儿童基本上可以自发地运用 记忆策略,经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记 忆能力。
记忆的认识与了解。
这种知识随年龄而变化。弗拉维尔的实验: 要求被试预言自己能够回忆出研究任务所 给出的图画的数量,然后测出被试实际上 的记忆结果。结果表明,儿童关于记忆的 自我知识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幼儿的 估计远高于真实结果,学龄初期儿童对自 己记忆的预言逐渐接近实际,4年级之后 的认识基本上达到了成人水平。

笔记 第七章 童年期心理发展

笔记 第七章  童年期心理发展

第七章童年期心理发展第一节童年期的身体发育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2、体内机能的发展3、神经系统的发展1、身高与体重的变化从整个童年时期看,儿童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比较平稳均匀。

7岁时,男童平均体重约20.91公斤,身高119.5cm,女童平均平均体重约20.11公斤,身高118.47cm。

在童年时期,儿童身高每年增加4-5cm,体重每年增加2-3公斤(1985,28省市数据)韧带与骨骼结合不牢固经常发生“生长疼”2、体内机能的发育•童年儿童的心脏和血管不断均匀增大或增长。

•免疫系统和肺:在童年时期儿童大多非常健康。

•3、神经系统的发育•脑重:6-7岁时1280克,9岁时1350克,12岁时1400克,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

•脑电波: 13-14岁前,θ波比较活跃,之后大脑机能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基本表现为α波(大脑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的主要脑电活动)。

童年期易出现的生长问题近视骨折、脊椎弯曲肥胖关节生长痛意外伤害网络伤害心理障碍(抑郁、学习焦虑、社交焦虑)第二节童年期主导活动—学习一、童年学习的外部特点•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内容简单,难度较低•“双基”学习•重在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二、童年学习的内部特征(一)学习个体对学习所持的包括认知、情感、价值判断和行为意向等因素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无条件地信任和服从、尊敬和依恋、崇拜,教师具有权威性。

•中年级开始起:对教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批判性,要求教师的能力、品行、公正和热心。

对班集体的态度•低年级:还没有集体观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群体关系。

•中年级起:开始拥有集体意识,知道以优良的成绩和行为取得班集体的肯定评价。

•对作业的态度•低年级:不自觉、随意、兴趣化、马虎•中高年级:自觉、认真负责•对评分的态度开始认识到评分的意义张英彦(1998,2—5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总体平均水平中等偏上(3.29),有待提高。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_毙考题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_毙考题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部分有哪些重难点需要大家强化记忆?毙考题为考生整理分享,下面我们来看发展心理学之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童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1--2年级和5--6年级处于上升期,其中1-2年级上升幅度最大) (1)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像,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能力,性格,行为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价值和行为标准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主要成分,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主要特点是:a.由顺从他人的评价,到有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提高;b.从对自己比较笼统的评价道对自己个别方面,甚至多方面优缺点的评价;c.出现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初步倾向;d.评价由具体性向抽象性,从对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发展;e.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具有一致性,其中,愉快,愤怒发展比较早,而自尊,内疚发展比较晚;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趋势a.从表面到内部b.从简单到复杂c.从对事物呆板的认识到对事物灵活的认识d.从对自己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对他人及长远利益的关心;e.从对事物具体的思考到对事物抽象的思考;f.从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性想法;(2)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观点采择,即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a.弗拉维尔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模式第一,存在阶段第二,需要阶段第三,推断阶段第四,应用阶段b.塞尔曼关于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阶段模式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同;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产生的原因;阶段2:自我反省式角色采择(8-10岁):儿童能认识到即使面临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冲突,已经能考虑他人的观点,但还不能同时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角色替换(12--15岁):儿童能够利用社会标准和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3)社会交往的发展特点a.与父母的关系:第一,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第二,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第三,儿童与父母间的冲突减少;第四,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b.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①童年期儿童的友谊:第一阶段(3--7岁)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此时的友谊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第五阶段(12岁以后)最高阶段;②童年儿童的同伴团体a.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具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复杂; 第二,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第三,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第四,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b.同伴团体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进行交往;第二,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准;第三,限制成员的归属感;第四,发展了使成员朝向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③师生关系:儿童对教师的态度从入学的绝对服从逐渐转变为辩证的批判。

童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童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障碍 (一)学习障碍的特点 (二)学习障碍的表现 (三)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
第三节 童年期认知的发展
童年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性) 第一,整个儿童期,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 低年级:掌握的概念主要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 ▪ 中高年级: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 第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关
儿童观点采择发展过程
▪ 儿童观点采择从初步出现到稳定的发展要 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解释了 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的不同水平,对自我中 心的研究的本身也揭示了社会观点采择的 发展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自我和外在世界还没有 明确地分化开来,即婴儿所体验到和所感知到的 印象还没有涉及到一个所谓自我这样一种个人意 识,也没有涉及到一些被认为是自我之外的客体。 在这个阶段上,儿童把自己的感知觉投诸于客观 物体上,他除自己的动作外,没有世界的概念。
皮亚杰认为:观点采择是与自我中心 对立的,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 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 点(或视角)做出准确推断的能力。
形象地比喻,即“从他人的眼中看世 界”或者“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利他行为主义研究 经典的实验
▪ ——在10个月大或者 一岁的时候,一个看见 自己的母亲处于痛苦之 中的孩子会呜咽,或者 哭着爬走。
第四节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 童年期是获得社会性自我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的小学生有营养不良问题, 在南非发展中国家,近46%的 儿童有营养不良问题
学龄儿童需要平衡而丰富的营养为学习 和身体活动提供能量。他们的游戏、交 友和新奇活动使他们用于吃饭的时间很 少。只要父母鼓励健康的饮食,由于儿 童日常活动过多而导致的轻微的营养缺 陷并不会影响儿童发育
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许多 贫困的儿童仍然具有严重而持久的营养 不良。当营养不良持续很长时间时,就 会导致持久的伤害。到小学时期,营养 不良的效应明显地表在身体成长缓慢、 智力测验分数低、动作协调能力差、粗 心和注意力分散上
美国小学生中肥胖者迅速增加,占 15%;墨西哥裔美国人中24%的儿童 肥胖,最为普遍;从1981~1996年, 加拿大7~13岁儿童中肥胖的发生率从 5%增加到13.5%
肥胖的后果
肥胖儿童更可能具有持续终生的健康 问题。高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较高及呼 吸异常,在学龄初期就开始出现,这 一时期,还可能出现心脏病、成年期 高发性的糖尿病、某些形式的癌症和 早期死亡的征兆
(二)条件反射的发展
1. 条件反射比以前容易形成, 潜伏期短,不易泛化
2. 条件反射形成以后比较巩固
(三)第一和第二信号系 统相互关系的转变
由于言语的发展,学龄初 期儿童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日益发展起来
生理发育:逐渐进入青春期
到小学高年级,儿童开始进 入青春期
四、小学生的健康与安全问题
(一)营养不良
第一节 小学生生理的发展
小学时期也称为学龄初期或儿童中期 (6~12岁)
一、身体发育
学龄初期儿童生理的发育缓慢而有规律。6 岁时,儿童平均体重约45镑,平均身高为3 英尺半。儿童身高每年增加2到3英寸,体重 每年增加5镑,如图1
图1 北美的学龄初期儿童体重和身高的增加。儿童早期较低的生长速度一 直延续到学龄期。直到9岁,女孩都比男孩矮和轻,随着女孩接近青少年 期的生长加速期,这种发育趋势逐渐反转。上图显示,身高的个别差异 仍然存在
儿童中期 下肢生长 很快,所 以他们的 腿显得比 儿童早期 长,脚也 长得很快, 经常要买 新鞋
在6~12岁之间,20颗奶牙被恒牙所 取代,女孩换牙稍微要早于男孩。最 初掉落的牙齿是下面和上面的前齿, 这常常使许多1,2年级的学生出现 “豁牙” 笑。在一段时间内,恒牙变 大。面部骨骼的增长,尤其是下颚和 下颌骨的增长,使儿童的面部逐渐变 长,嘴变大,以适应长出的新牙
性别发育趋势出现反转
6~8岁间的女孩比男孩略矮,体重 略轻。到9岁时,这种发育趋势就反 过来了。对许多女孩来说,10岁时 身高迅速增长起来。这种身高的迅 速增长,女孩比男孩要早两年
身体骨骼伸长、加宽,运动灵活性增 强,但韧带和骨骼结合还不牢固。随 着他们的身体逐渐变得更为强壮,许 多儿童有更强烈的身体活动愿望。由 于肌肉要适应增长的骨骼,夜间“疼 痛加深”——大腿感到坚硬而发疼,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一些方便而有益于健康的食品,如乳 酪、水果、生蔬菜和花生油,可以帮 助儿童在儿童中期满足营养的需要。 在埃及、肯尼亚和墨西哥开展的研究 表明,饮食的质量(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含量),对于儿童认知能力 的良好发展要比饮食的数量更为重要
(二)肥胖
肥胖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体 格来定义的,与某一年龄,性别和 体格儿童的平均体重相比,超过20% 以上的儿童就是肥胖儿童
肥胖的原因
遗传 肥胖儿童的父母往往也很胖,同卵双 生子比异卵双生子更可能同时都肥胖
环境 社会经济地位和肥胖之间存在着稳定 的联系
工业化国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患 营养不良的危险性并不很大。他们更 可能超重。缺乏有关健康饮食的知识, 买高脂肪、价格低的食品,家庭压力 等,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 使一些人吃饭过多。由于营养不良, 在美国低收入儿童中,6%的人发育迟 缓,因而患肥胖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不良饮食习惯
由于这些喂养经验,肥胖儿童很快就 养成不良饮食习惯。与体重正常的孩 子相比,他们对食物的味道、颜色、 气味都更敏感,而对肚子饿不饿则不 那么敏感。他们吃东西很快,狼吞虎 咽,这种行为模式18个月时就出现了
二、大脑结构的发展
(一)脑重继续增加
7岁儿童脑重为1280克,9岁 儿童为1350克,12岁儿童为 1400克。达到成人的水平
(二)额叶显著增大
大脑的大部分都在不断增 大,特别是额叶的增大。 有意运动与此密切相关。
三、大脑机能的发展
(一)神经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加强
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进一步增强。7岁 儿童平均睡眠时间11小时,10岁平均为 10小时,12岁儿童平均为9~10个小时。 抑制机能的发展表现为善于调节控制自 己的行为
可能导致严重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困难。 在西方社会,体貌的吸引力可以有力地预 测社会接纳性。儿童和成人都把肥胖儿童 评定为比那些患有多种身体残疾的儿童更 不受欢迎的人,到儿童中期,肥胖儿童的 自尊感降低,与同伴相比,他们表现出更 多的抑郁和更多的行为问题。不愉快和肥 胖之间的一种恶性循环开始出现。这种心 理后果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将导致他们建 立亲密关系的困难和就业机会的降低
父母养育方式
父母的养育实践也可以导致儿童期肥胖。在 婴儿期和儿童早期,一些父母会焦急地为孩子 喂太多的东西,把他们所有的不适都解释为想 要得到食物。另一些人则过多地控制孩子,对 孩子所吃的东西进行不断的监控。肥胖孩子的 父母常常用食物来奖赏孩子的其他行为——这 种教养方式使孩子更重视吃饭。长此以往,在 他们的心目中,高热量的点心和甜食逐渐成为 温暖、舒适和减轻压力的象征
第七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生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童年期的学习 第三节 小学生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问题与思考
在小学班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低年级小 学生经常用手指算算术,到高年级时这种现象 就会消失;小学生已经能够规规矩矩地坐在课 堂上认真听讲,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系统 知识,但仍有一些小学生很容易分心;一些小 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他们开始成群结对地 与同伴在一起,相互帮助,个别高年级小学生 开始出现“早恋”;而且,他们容易听老师的 话。请你解释小学生的上述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