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原君》选自《明夷待访录》,是高中语文课本中重点文言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君》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高二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自己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廉颇是赵的优秀将领。

赵惠文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军,攻打齐国,击败齐军,攻下金扬,任上卿。

所以廉颇以勇猛善战著称。

蔺相如,赵人,是赵太监长苗贤的客人。

当赵惠文为王时,赵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闻知此事,乃上书赵,说愿以十五城换蔡瑁。

与廉颇将军及众大臣商议:欲将此宝玉赐与秦,恐得不到秦城,白白受骗;我不这么认为。

我担心迟又打电话来。

我拿不定主意。

我想找一个能被派去回复秦的人,但我找不到他们。

太监长苗贤曰:“我客蔺相如,可遣使。

”王召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派遣特使?苗贤回答说:“我曾经犯罪,私下计划逃到燕国。

我的门童林相如拦住我说:‘你怎么知道王子会收留你?’我告诉他,我已经跟随国王和王子在边境见面了。

王子私底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朋友’。

我是靠这个认识他的,所以打算去找他。

蔺相如对我说:‘今在,燕弱,宠你,欲与你交朋友。

现在你从赵逃到燕,燕王害怕赵。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不会收留你,而是会把你绑起来,送回赵。

你也可以光着身子躺在地上,在斧头上认罪,就可以得到赵王的赦免了。

我听了他的建议,但幸运的是国王原谅了我。

私底下我觉得蔺相如是个勇士,足智多谋,应该能走出去。

于是赵浩棋召见蔺相如,问曰:“秦王欲以十五城换我墙。

你能给他吗?”蔺相如说:秦强赵弱,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浩棋说,如果我拿走了我的墙,不给我一个城市,我该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以城为墙,赵国不肯,错的是赵国;赵给秦璧,没给。

错的是秦。

对比这两种对策,我们宁愿同意秦的要求,让它承担犯错的责任。

赵浩棋问:谁能被派去?蔺相如回答说:“大王若找不到人,我愿与和氏璧一同发配秦国。

”。

当城给了赵,他离开了秦的城墙;市里不会给赵的。

我保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还给赵。

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彩,往西进秦国。

秦王在张台宫遇见了蔺相如。

和氏璧,蔺相如捧着,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1.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文: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养文化道德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心住下去。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6.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1.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 当作祭祀东蒙山的主祭人,并且在鲁国境内。这 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 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持,将要跌倒却 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3.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却要找借口的人。我 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均匀, 不担心贫困而担心社会不安定。财物分配均匀, 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 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4.像这样,因此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 来使他们归服;已经归附的,就要使他们安定下 来。 5.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 鼓,兵器已经交接,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 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 怎么样呢? 6.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 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 或者顶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 7.七十岁的人能穿丝织品吃肉,百姓不挨饿受冻, 这样之后 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8.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 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人死了,就 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与 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却说“杀人的不是我, 是兵器”有什么区别?大王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 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前来归顺了。 9.那时我正因为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看看 国内,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安的迹 象比清朝末年还厉害。 10.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能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事 理的人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 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 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的志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注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注释


年。虚:空。设:摆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便:纵使,即使。千种:多的意思。 风情:男女恋爱的情怀。更:又。 与:向,和,跟。说:诉说,倾诉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
东:向东。去:前往,向……去,表 动作趋向。淘:冲洗。千古:古代。 风流:杰出
故垒西边
故垒:古代的营垒。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不要。
何妨:不妨。啸:拉长声音叫。且: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徐:慢步
走,徐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轻:轻快,轻松。胜:胜过。马:骑 马。谁怕:怕什么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身
一:满。蓑:蓑衣,。烟雨:风雨。 任:任凭。平身: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微寒。
为曹操的水军
故国:旧地,指三国时的古战场(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
壁)。神游:忘形的神魂之游。多 情:多愁善感。应:该。笑:笑话。 早:过早。华:同“花”。华发:花
白头发
如:像。尊:同“樽”,酒杯。还: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还是。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
凭吊。江月:倒映在江中的月亮
定风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帝时,大将军霍去病追匈奴至狼居胥
仓皇北顾
山,封山而还。。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仓促慌张的样子。北:向北
。顾:回头看,引申为逃跑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路
四十三年:作者南归已四十三年。 望:眺望。犹:还。烽火:烽烟战火 。路:行政区划名称
可堪:怎堪,哪里受得了。回首:回
天堑无涯
壕沟,指钱塘江。无:没有。涯:边

必修三、四文言文文句翻译(展示版)

必修三、四文言文文句翻译(展示版)

必修三、四文言文文句翻译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当时】,元国的军队已经逼近临安城外,作战、防守、迁都都来不及实施。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家的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不能够爱惜自身;料想元国也还可以凭借言辞说动。

3、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

众人以为我走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余羁縻不得还。

不幸运的是起先吕师孟(在元人面前)陷害,后来贾余庆又(在元人面前)讨好。

我被扣押不能够返回(宋国)。

5、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我【按道理】应当自杀,但是却含垢忍辱地前往。

古人说:‚将要凭借(这条生命)有所作为。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变换姓名,隐蔽行踪,【在草间】行进【在露天】住宿,【每天】与元军的骑兵【在长江淮河之间】相互出现、隐没。

7、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吧,但境遇危险恶劣,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了回想那痛苦,还有怎样的痛苦能比得上这种痛苦呢?8、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余志焉。

将要(把它)藏在家里,使得后世的人读到它,同情我的(救国)的志向。

9、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但这五个人出生于民间,从来没有接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的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1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所有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1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字词翻译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字词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 )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 )列,不能者止。

‟危而.( )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用彼相矣?且尔言过.( )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 )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既来.( )之,则安.( )之。

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 )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何以伐为?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4、无乃尔是过与?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必修三、四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三、四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 21.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留在汉者。
22. 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3.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24.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25.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 降武。 26.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 理。
6.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 进。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 8.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9.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 11.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12.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 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1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学于 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5.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 归,间至赵矣。

语文必修四离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语文必修四离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语文必修四离骚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四离骚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四离骚文言文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晼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科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因为财富分配均匀就无所谓贫,上下能和睦就无所谓人口少,上下既然相安无事,那么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如果能做到)像这样,那么本国以外的人不臣服,就修治文教和德政而使他来归顺。

《寡人之于国也》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便使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憾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做到)这样却不能称王,是不曾有过的。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只要)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秋声赋》
1.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那使花草树木摧败零落的原因,不过是秋气所具有的一点余威罢了。

2.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译:为什么用不是金石的材质,却偏偏要和花草树木争一时的荣盛?。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献公晚年,得骊姬,爱之,欲立其子为太子。

里克曰:“太子申生,先君之子,且有功于国家,不可废。

”里克,晋之贤臣也。

公曰:“吾欲立之,何废之有?”里克曰:“太子有德,百姓归心,废之必乱国。

”公不听,遂立其子为太子。

翻译:晋献公在晚年时期,得到了骊姬,对她宠爱有加,想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里克说:“太子申生是先君的儿子,对国家有功,不可废除。

”里克是晋国的贤臣。

晋献公说:“我想要立他为太子,废除他有何不可?”里克说:“太子有德行,百姓都归心于他,废除他必定会导致国家混乱。

”晋献公没有听从,最终还是立了骊姬的儿子为太子。

解读:这段文言文讲述了晋献公晚年想要废黜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太子的故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君主权力与臣子忠谏的冲突:晋献公宠爱骊姬,想要废黜太子,这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一面。

而里克作为贤臣,敢于直言进谏,表达了对太子申生的忠诚和对国家稳定的担忧。

这种冲突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一种矛盾,即君主权威与臣子职责的平衡。

2. 太子地位的重要性:太子作为国家的储君,其地位至关重要。

太子申生是先君之子,有功于国家,因此里克认为不可废黜。

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继承制度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太子地位的保护。

3. 德行与民心的重要性:里克认为太子申生有德行,百姓归心,废除他必乱国。

这说明在古代中国,德行和民心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

君主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必须考虑德行和民心,以维护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4. 君主决策的后果:晋献公不听里克劝谏,最终还是立了骊姬之子为太子。

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国家的不稳定,可能为后来的祸乱埋下了伏笔。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君主决策的失误可能给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这段文言文通过晋献公废黜太子的故事,揭示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君主权力与臣子忠谏的冲突、太子地位的重要性、德行与民心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决策的后果等。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六国论》重点语句翻译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

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想到他们死去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到了覆灭的地步,按道理讲本来应该这样子的。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力量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想秦国人恐怕吃饭也不能咽下去。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加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加翻译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之上,其境少阔,由疑是飞泉倾泻而下也,疑乎?非也,盖竹柏掩映也。

欲饮,溪水可饮;欲治,泉可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以小子,仕于京师,俸禄之薄,不足以给朝夕,故归而谋诸父老。

父老闻之,莫不腾欢,曰:“吾Bruya之良好,盖久已闻之矣。

今少卿乃幸于此,人皆得以隶大理,非有世虑也。

”因出己钱,为少卿寿。

酒酣,弥月,曲终人散。

乃设席于亭上,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面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山峦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酿泉的上方,地方稍微开阔一些,我怀疑是飞泉从上面倾泻而下,是不是这样的呢?其实不是,那是因为竹林和柏树的掩映。

想要喝酒,溪水可以饮用;想要做饭,泉水可以煮食。

于是抬头看到自己的房子,心中既欣喜又奔跑。

仆人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在门口等候。

三条小路都荒芜了,只有松树和菊花还存活着。

带着孩子们进屋,有酒满杯。

拿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院里的树木使我心情愉悦,倚着南窗寄托自己的傲然之情,觉得这狭小的空间也很舒适。

我特别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内中空而外表挺直,不横生枝蔓,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因为年纪小,在京城做官,俸禄微薄,不足以供给日常所需,所以回来向父老们商量。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4-词类活用和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4-词类活用和被动句

第四部份词类活用和被动句一、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例:(1)距关,毋内诸侯。

译: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内”通“纳”,动词,作使动词,“让诸侯进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例:(2)秦时与臣游,項伯杀人,臣活之。

译:秦朝的时候,他与我有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活”,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活”)《鸿门宴》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从”,动词,作使动词,“使………跟从”)《鸿门宴》例:(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译: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必然要使它的根稳固。

(“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例:(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译:(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辞宗主孟学士(“腾”,动词,作使动词,“使蛟腾”。

“起”,动词,作使动词,“使凤飞起“王勃《滕王阁序》例:(6)安能屈好汉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让好汉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愤慨,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屈”,动词,作使动词,“使好汉屈”张溥《五人墓碑记》例:(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悲伤哭泣。

(“舞”和“泣”都是动词作使动词,是“使…….起舞”,“使…….哭泣”苏轼《赤壁赋》例:(8)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最终秦王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行完大礼以后就让他回赵国了。

(“归”,动词,作使动词,“使之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9)宁许以负秦曲译:宁肯承诺(给秦国璧),来使秦国担当理亏的责任。

(“负”,动词,担当,作使动词,“使秦担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10)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就实施文教和德政招他们回来,已经让他们回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生活。

(两个“来”和一个“安”都是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来”“使之安”)例:(11)不然不能继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

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

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料定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料定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

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

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

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

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

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

”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

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

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

秦王不肯敲击瓦缶。

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来给秦王献礼。

”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

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

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

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蔺相如和廉颇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

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

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

”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

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

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自杀,张胜、常惠拦住了他。

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

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刀来自杀,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无焰的火,把苏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踩他的背使其出血。

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

常惠等哭了,将苏武抬回营帐。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

”举起剑想要杀他,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苏武说:“我本没有参与密谋,又不是他们的亲属,为何要受牵连?”卫律举剑作势要杀苏武,苏武神色不改。

卫律说:“苏先生,我先前背叛汉朝投奔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满山的牛羊,富贵到这种地步!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