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测的基础知识
免疫学基础教学设计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等。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
阐述抗原的识别、抗体的产生以及两 者之间的结合机制。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介绍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应答 过程及其特点。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
成绩构成
01
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部分,注重过程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定标准
02
明确各成绩部分的评定标准,如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
考试得分等。
方法论述
03
采用多种评定方法,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小组讨论、案例
分析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效果反馈收集渠道建立
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 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05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升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需求识别
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教学经验等进行分析。 识别教师在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调研教师在专业发展、教学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需求。
专业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安排
定期组织免疫学领域的专家进行 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安排教师参加免疫学相关的学术 会议和研讨会,拓宽视野。
同行评价
邀请同行教师听课评课,从专业角度提出改进建 议。
教学督导
接受学校教学督导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了解 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性改进措施制定和实施
问题分析
对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
措施制定
针对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课堂互动等。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手段来深入了解和探索免疫系统对疾病的防御和治疗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免疫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实验方法,以及它们在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免疫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免疫细胞、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抗体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可以识别和结合到体内外入侵的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进行防御。
而抗原则是一种能够引起免疫系统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等。
在免疫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ELISA等。
免疫组化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标记和检测目标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则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标记和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ELISA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方法,它基于酶标记免疫吸附技术,可以测定目标物质的浓度和活性水平。
除了这些基本方法,免疫学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例如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通过实验手段,我们可以研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并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免疫细胞治疗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提取、修饰和培养免疫细胞,并将其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
此外,免疫学实验还有助于研发和评估新型的免疫药物和疫苗。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研究药物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并评估其用于治疗疾病的潜力。
免疫学实验在疫苗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估免疫细胞对疫苗的反应和效果,我们可以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临床免疫学基础
免疫试剂常用术语
9、开瓶有效期
概念:某试剂在开瓶后,能用于正常检测的时间段。
例:某试剂开瓶后在30天内都能正常使用,那该试剂开 瓶有效期为30天。
校准常用术语
1、校准品
概念:通过参考方法或者参考物质而获得具体浓度值的物质。
用途:对检测系统进行修正。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概念: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 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 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研
国际单位
究
机
一级参考物质
构 二级参考物质
参
考
实
工厂主校准品
验
试剂盒内校准
室
品
医
院
常规样本
检
验 科
结果
一级参考方法 二级参考方法
工厂选定的 检测方法 工厂标准检测法
医院常规检测法
不确定度
质控常用术语
1、靶值
概念:移除无关值后,参与的全部试剂反应的平均值。
2、标准差
概念: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 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 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下边的动画有点长哦
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抗原
抗体
Y
免疫分析是根据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定性/ 定量检测的技术。
免疫反应核心: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等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其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原性) 和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反应的能力(抗原性)。常 见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粉尘、花 粉等。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1_真题-无答案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A.过敏原 B.血清IgM C.抗血细胞抗体 D.循环免疫复合物 E.皮试2. 广泛用于HIV-1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的试验方法是A.明胶凝集试验 B.胶乳凝集试验 C.间接血凝试验 D.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E.外斐试验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会导致 A.恶性肿瘤 B.反复感染 C.自身免疫病 D.免疫缺陷病 E.免疫耐受4. 对免疫应答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识别和处理抗原 B.抗原呈递 C.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D.产生免疫效应分子 E.T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5. 免疫系统包括A.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伴随淋巴组织 B.免疫组织、免疫细胞 C.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D.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E.抗原、抗体、补体6. IgE中Fc段受体结合位点位于A.CH1 B.CH2 C.CH3 D.CH4 E.CH57. B淋巴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是因其表面有A.CD2 B.CD3 C.CD4 D.mIg E.TCR8. 同时表达CD3和CD4分子的细胞有A.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自然杀伤细胞9. CD8抗原存在于A.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 B.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 C.吞噬细胞表面 D.所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 E.B淋巴细胞表面10. 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E花环的细胞是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11. 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NK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12. 对肿瘤无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B.NK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K细胞13. 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吞噬细胞 E.浆细胞14. 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不包括A.单核细胞 B.B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巨噬细胞15. 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细菌 B.异体细胞 C.青霉素 D.抗毒素 E.外毒素16. 血型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 B.修饰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同种异体抗原17. 初次免疫应答首先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IgE E.IgD18. 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Th1 B.Th2 C.Th3 D.Th4 E.Th1719.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 B.IgA C.IgM D.IgE E.IgD20. 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A.IgM B.IgG C.IgA D.IgE E.IgD2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特异性 B.可逆性 C.可见性 D.比例性 E.阶段性22. 与抗原结合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 B.IgG C.IgM D.IgE E.IgD23. 抗原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物理性状 B.结构的复杂性 C.分子量大小 D.表面的特殊化学结构 E.异物性24. 抗原抗体反应中,何种条件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A.抗原显著多于抗体 B.抗体显著多于抗原 C.抗原略多于抗体 D.抗体略多于抗原 E.抗原抗体比例适当25. 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抗体只有在适当比例时才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B.抗原抗体反应依赖于两者的特异性结合 C.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D.抗原过量称为前带 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反应充分,称为等价带26. 对抗原抗体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指抗原表位与抗体铰链区结合 B.抗原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 C.抗体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 D.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 E.抗原抗体结合是一种共价结合27.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A.抗原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 B.抗原抗体结合后仍可与其他抗原结合 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 D.解离后抗体活性和特异性不变 E.解离后抗原抗体结构活性改变28. 完全福氏佐剂的成分为A.羊毛脂 B.液体石蜡 C.BCG D.羊毛脂+液体石蜡 E.羊毛脂+液体石蜡+BCG29. 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为A.6.2~7.4 B.7.2~7.4 C.6.2~8.4 D.7.2~8.4 E.6.0~9.030. 制备抗体时不需使用佐剂的免疫原是A.丙种球蛋白 B.SRBC C.类毒素 D.干扰素 E.胰岛素31. 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A.电解质、温度和酸碱度 B.抗原抗体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 C.抗原分子量和抗体效价 D.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 E.酸碱度、温度和抗原抗体浓度32. 制备人工抗原常用的载体是A.类毒素 B.人血清白蛋白 C.甲状腺球蛋白 D.牛血清白蛋白 E.内毒素33. 属于半抗原的物质是A.SRBC B.胰岛素 C.类毒素 D.血小板 E.青霉素34. 载体至少连接多少数目以上的半抗原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A.10 B.20 C.30 D.40 E.5035. 不能作为半抗原的载体是A.牛血清清蛋白 B.牛甲状腺球蛋白 C.多聚赖氨酸 D.绵羊红细胞 E.羧甲基纤维素36. 单克隆抗体最重要的特点是A.高亲和力 B.高均一性 C.高特异性 D.高效价 E.生物活性单一37. 含4种抗原表位的天然蛋白质抗原进入机体,活化B淋巴细胞克隆种类理论值是A.1B.4C.102D.103E.10438. 能够在HAT培养基长期存活的细胞是A.脾-瘤融合细胞 B.脾细胞 C.骨髓瘤细胞 D.脾-脾融合细胞 E.瘤-瘤融合细胞39. HAT培养基中,阻断细胞DNA合成主要途径的成分是A.HB.AC.TD.“H”+“A”E.“T”+“A”40. IgG类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价为A.1 B.2 C.4 D.10 E.841. 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A.HAT B.8-AG C.PEG D.PHA E.BSA42. 细胞克隆化的常用技术为A.加饲养细胞 B.HA T培基培养 C.有限稀释法 D.软琼脂培养法 E.显微操作技术43. 杂交瘤技术中常用的饲养细胞是A.脾细胞 B.瘤细胞 C.巨噬细胞 D.胸腺细胞 E.粒细胞44. 骨髓瘤细胞在融合前,需经特定物质的筛选,该物质是A.HATB.8-AGC.HTD.CSFE.FBS45. 不完全抗体A.不能与抗原结合 B.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并出现凝集 C.与颗粒性抗原结合不出现凝集 D.常为IgM抗体 E.常为IgA抗体46. 关于凝集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IgG类抗体的作用强度比IgM类抗体要大 B.IgM类抗体的作用强度比IgG类抗体要大 C.IgG类抗体常出现完全反应 D.IgM类抗体常出现不完全反应 E.可进行定量检测47. 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电解质 B.用胰酶或神经氨酸酶处理 C.降低试验溶液的黏滞度 D.增加抗原量 E.增加抗体量48. 玻片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 B.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 C.能检测抗原,也能检测抗体 D.为半定量试验 E.常用于Widal反应49. 直接影响絮状沉淀试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 B.抗体分子量 C.抗原抗体比例 D.反应体系的pH E.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50. 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 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 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 D.抗体特异性强 E.抗体亲和力强。
免疫全套检测内容及意义
免疫全套检测内容及意义
免疫全套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机体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等)水平,以评估机体对感染的免疫状态。
2. 抗体检测:检测机体对特定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产生的抗体水平,以判断是否已经感染过该病原体或已经接种过相应的疫苗。
3. 免疫细胞检测:可以检测机体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数量和功能状态,以评估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4. 免疫功能评估:综合考察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抗体水平和免疫细胞状态,以评估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
这些检测的意义在于:
1. 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可以了解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情况,判断机体是否具有免疫力,以及已经感染过哪些病原体。
2. 掌握免疫细胞状态:检测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状态可以评估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了解机体在抵抗感染和疾病发展中的免疫调节能力。
3. 评估免疫功能:通过综合考察免疫球蛋白、抗体和免疫细胞等指标,可以评估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判断机体在面对感染和疾病时的免疫应答能力。
免疫全套检测对于了解个体的免疫状态、预防疾病、诊断疾
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具体的检测内容和意义可能会因个体情况和医学需求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全套检测。
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及其在防御疾病方面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简单讲述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一、免疫学的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抗体等。
2. 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主要分为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由T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应答则是由B细胞介导。
3.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忆,即在初次遇到致病微生物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在接下来的遭遇中产生更快、更强的反应。
二、免疫学的应用1. 疫苗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药物。
疫苗可以模拟微生物感染的过程,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微生物的抗体或T细胞免疫应答。
疫苗对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包括细胞免疫治疗、体液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其中,最常见的是体液免疫治疗,即使用抗体来治疗疾病。
3. 免疫监测免疫监测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方法。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抗体或T细胞的水平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治疗效果。
4. 免疫诊断免疫诊断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体、免疫分子或细胞来诊断感染病原微生物或自身免疫疾病等。
三、结语免疫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疾病,都与免疫学有紧密的关系。
充分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免疫学检验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进行检测,以发现人体内某些物质(例如抗体、抗原、病原体等)的检验方法。
它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食品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从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分类、原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1.抗原和抗体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细胞、蛋白质、多糖等。
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2.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学检验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检验方法。
特异性是指检验结果仅针对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敏感性是指检验方法能够检测到极小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3.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基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原理。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免疫学检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二、免疫学检验的分类免疫学检验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病原体本身或其组成成分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检测病毒核酸或细菌的荚膜多糖等。
2.间接检测法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就是一种间接检测法。
3.荧光素检测法荧光素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荧光素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荧光素检测法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免疫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结果可视化,适用于许多病原体的检测,如流感病毒、HIV、病毒性肝炎等。
公共基础知识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
《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抗原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寄生虫、花粉、药物等。
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而抗原性是指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2. 抗体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中和抗原的毒性、阻止抗原的入侵或促进抗原的清除。
抗体主要分为五类,即 IgG、IgA、IgM、IgD 和 IgE,它们在体内的分布、功能和半衰期等方面有所不同。
3.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而 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的功能,粒细胞则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4.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和定居的场所,主要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地方。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免疫功能的地方。
三、核心理论1. 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 Burnet 提出,该学说认为体内存在众多的淋巴细胞克隆,每个克隆的细胞表面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免疫学基础知识
整理课件
17
三 免疫细胞
Treg细胞:
免疫失能性、免疫抑制性 ➢ 抑制常规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 抑制效应T细胞表达IL2及其他细胞因子 ➢ 抑制靶细胞 ➢ 介导效应T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裂解 ➢ 减弱共刺激信号及抑制抗原提呈
整理课件
18
三 免疫细胞
B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
整理课件
13
三 免疫细胞
三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等
其他免疫细胞
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整理课件
14
三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按功能分类: ➢辅助T细胞(Th):CD4+ 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Tc):CD8+ T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CD4+ CD25+ Foxp3+T细胞
整理课件
26
四 免疫分子
2. 补体系统 :
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某些细胞膜上的具有酶样活性、 不耐热的糖蛋白。包括固有成分13种:C1q、C1r、C1s、C2-C9、D 因子及B因子;调节蛋白10种;补体受体10种等。
➢ 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 调理吞噬作用 ➢ 免疫粘附作用 ➢ 炎症介质作用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
1.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 2.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整理课件
9
二 免疫器官
免疫检测的基础知识-ELISA
免疫检测的基础知识ELISA是一种免疫测定。
免疫测定(immunoassay,IA)是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标本的方法。
在临床检验中主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性物质。
1.1抗原抗原是能在机体中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引起细胞免疫。
在免疫测定中,抗原是指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能在机体中引起抗体产生的抗原多为分子量大于5000的蛋白质,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等。
小分子化合物在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后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称为半抗原(hapten)。
例如某些激素、药物等。
抗原的反应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称为表位(epitope)。
一个抗原分子可带有不同的决定簇,例如中可带有等决定簇。
1.2抗体1.2.1抗体的结构抗体是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分五类,即IgG、IgA、IgM、IgD 和IgE。
与免疫测定有关的Ig主要为IgG和IgM。
Ig由两个轻链(L)和两个重链(H)的单体组成。
Ig的轻链是相同的,有κ(kappa)和λ(Lambda)两种型别。
五类Ig的重链结构不同,这决定了它们的抗原性也不同。
IgG和IgM的重链分别称为γ(gamma)链和μ(mu)链。
IgG的结构见图。
①木瓜酶裂解部位②胃蛋白酶裂解部位重链和轻链的N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因各种抗体而异,称为可变区,分别用VH和VL表示。
两者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只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匹配,发生特异性结合(见图),是抗体专一性结合抗原的结构基础。
IgG可被木瓜蛋白酶分解为三个区段,其中两个相同的区段称抗原结合片段(Fab)。
每个Fab都保存结合抗原的能力,但只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是单价的,与抗原结合后不出现凝集或沉淀。
另一区段称Fc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IgG特有的抗原性。
免疫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
免疫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结构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淋巴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其中,淋巴器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包括胸腺和淋巴组织(如淋巴结、扁桃体、腺样体等)。
这些器官通过淋巴循环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
二、免疫细胞免疫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其中,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它们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主要起着细胞免疫的作用,而B淋巴细胞主要分泌抗体来进行体液免疫。
三、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分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抗原。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它们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等过程。
补体是一组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组成的系统,它们具有溶解细菌、促进炎症反应等功能。
四、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本身的调节和外界环境的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的调节主要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记忆。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损害。
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曾经接触过的抗原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从而使得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清除抗原。
外界环境的调节主要包括病原体的逃逸机制、药物的调节以及环境因素等。
综上所述,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相互协作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免疫检测的基础知识
免疫检测的基础知识
免疫检测是指利用免疫反应原理对样品中的分子进行检测分析的一种
检测方法。
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速度最快、敏感性最高、特异
性最好、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一种生物化学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基于体内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即抗原与抗体可以通
过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实现检测目标物的目的。
免
疫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免疫电泳、放射免疫分析
等多种方法。
免疫检测的基本流程包括抗原或抗体的制备、标记物的选取及标记、
样品的处理、检测原理选择、添加检测试剂、反应分析、结果分析等步骤。
其中,抗原或抗体的制备是检测流程的关键,标记物的选取及标记也是影
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免疫检测主要应用于医学、生物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常见的应用包括检测疾病相关抗体或抗原、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食品中
的致病菌或化学污染物等。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强∙ B.效价高∙ C.亲和力强∙ D.使用H型抗体∙ E.使用R型抗体(分数:2.00)A.B.C.D. √E.解析:2.纯化荧光素标记抗体时,去除游离荧光素可采用的方法是∙ A.盐析法∙ B.离子交换层析∙ C.亲和层析∙ D.凝胶过滤∙ E.活性炭吸附(分数:2.00)A.B.C.D. √E.解析:3.荧光素发射荧光属于∙ A.光照发光∙ B.化学发光∙ C.生物发光∙ D.电化学发光∙ E.偏振光(分数:2.00)A. √C.D.E.解析:4.饱和硫酸铵纯化免疫球蛋白时,其饱和度为∙ A.33%∙ B.25%∙ C.75%∙ D.50%∙ E.80%(分数:2.00)A. √B.C.D.E.解析:5.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于缺乏∙ A.C1q∙ B.C2∙ C.C1INH∙ D.C4∙ E.C3(分数:2.00)A.B.C. √D.E.解析:6.细胞免疫缺陷导致感染的类型为∙ A.败血症∙ B.化脓性脑膜炎∙ C.肺炎∙ D.全身性肉芽肿∙ E.重症病毒感染(分数:2.00)A.C.D.E. √解析:7.胰腺癌患者实验室检测不升高的标志物是∙ A.PSA∙ B.CA19-9∙ C.CA50∙ D.CA125∙ E.CEA(分数:2.00)A. √B.C.D.E.解析:8.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不符合逻辑的是∙ A.AFP+CEA∙ B.AFP+PSA∙ C.AFP+ALP∙ D.AFP+AFU+γGT∙ E.AFP+NSE(分数:2.00)A.B.C.D.E. √解析:9.交叉配型常用于∙ A.肝脏移植∙ B.心脏移植∙ C.肺移植∙ D.肾移植∙ E.角膜移植(分数:2.00)A.C.D. √E.解析:10.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局部缺血∙ B.再灌注损伤∙ C.微生物感染∙ D.迟发型超敏反应∙ E.抑制剂的应用(分数:2.00)A.B.C.D. √E.解析:11.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 A.间接凝集试验∙ B.协同凝集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对流免疫电泳(分数:2.00)A.B.C. √D.E.解析:12.免疫电泳中电流的作用是∙ A.抑制抗原、抗体的扩散∙ B.改变抗原的运行方向∙ C.加速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 D.改变抗体的运行方向∙ E.使沉淀弧更明显(分数:2.00)A.C. √D.E.解析:13.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 A.ECL∙ B.RIE∙ C.RIA∙ D.IFE∙ E.IEP(分数:2.00)A.B.C.D. √E.解析:14.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 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方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方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分数:2.00)A.B. √C.D.E.解析:15.免疫比浊试验属于∙ A.中和反应∙ B.凝集反应∙ C.沉淀反应∙ D.补体结合反应∙ E.溶血反应(分数:2.00)A.C. √D.E.解析:16.如果用125I标记抗原,进行放射性测量的是∙ A.α射线∙ B.β+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E.X射线(分数:2.00)A.B.C.D. √E.解析:17.用于防护125I所使用的材料是∙ A.铅∙ B.铝∙ C.塑料∙ D.石蜡∙ E.有机玻璃(分数:2.00)A. √B.C.D.E.解析:18.在荧光抗体技术中,常用的荧光素为∙ A.FITC∙ B.RB200∙ C.TRITC∙ D.PE∙ E.R-RE(分数:2.00)A. √C.D.E.解析:19.FITC的吸收光波长为∙ A.495nm∙ B.520nm∙ C.570nm∙ D.450nm∙ E.360nm(分数:2.00)A. √B.C.D.E.解析:20.荧光效率的决定因素是∙ A.荧光素本身特性∙ B.激发光波长∙ C.激发光强度∙ D.环境因素∙ E.温度(分数:2.00)A. √B.C.D.E.解析:21.用于标记的HRP的RZ值应大于∙ A.2.4∙ B.3.0∙ C.1.5∙ D.3.5∙ E.5.0(分数:2.00)A.B. √C.D.E.解析:22.RZ表示∙ A.酶活性∙ B.催化效率∙ C.标记率∙ D.酶纯度∙ E.效价(分数:2.00)A.B.C.D. √E.解析:23.HRP与底物TMB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 A.278nm∙ B.450nm∙ C.403nm∙ D.495nm∙ E.492nm(分数:2.00)A.B. √C.D.E.解析:24.HRP与底物OPD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 A.278nm∙ B.450nm∙ C.403nm∙ D.495nm∙ E.492nm(分数:2.00)A.B.C.D.E. √解析:25.HRP与TMB反应后,加H2SO4终止反应前呈∙ A.蓝色∙ B.橙黄色∙ C.棕黄色∙ D.黄色∙ E.紫色(分数:2.00)A. √B.C.D.E.解析:26.每个亲和素能结合生物素分子的数目是∙ A.4∙ B.2∙ C.1∙ D.3∙ E.8(分数:2.00)A. √B.C.D.E.解析:27.生物素分子中与亲和素结合的部位是∙ A.噻吩环∙ B.咪唑酮环∙ C.苯环∙ D.羰基∙ E.—NH—(分数:2.00)A.B. √C.D.E.解析:28.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特异性发挥作用∙ B.局部发挥作用∙ C.相互影响构成网络性∙ D.小分子物质∙ E.超微量物质(分数:2.00)A. √B.C.D.E.解析:29.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2∙ C.IFN-γ∙ D.TNF-β∙ E.IL-4(分数:2.00)A. √B.C.D.E.解析:30.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L-4∙ C.IFN∙ D.M-CSF∙ E.IL-8(分数:2.00)A.C.D.E. √解析:31.产生IFN-γ的主要细胞是∙ K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B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32.引起机体发热的细胞因子主要是∙ A.IL-2∙ B.IFN-γ∙ C.IL-1∙ D.TNF-α∙ E.TGF(分数:2.00)A.B.C. √D.E.解析:33.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L-12∙ C.TGF-β∙ D.GM-CSF∙ E.IL-6(分数:2.00)A.C. √D.E.解析:34.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免疫细胞产生∙ B.一种细胞只产生一种细胞因子∙ C.多为糖蛋白∙ D.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E.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分数:2.00)A.B. √C.D.E.解析:35.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4∙ C.IL-8∙ D.IL-12∙ E.IL-2(分数:2.00)A.B.C.D. √E.解析:36.通过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远端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M-CSF∙ B.IL-2∙ C.IL-4∙ D.TNF-β∙ E.IL-1(分数:2.00)A.C.D.E. √解析:37.具有细胞毒效应的细胞因子是∙ A.IL-4∙ B.TNF∙ C.IL-2∙ D.IL-5∙ E.CSF(分数:2.00)A.B. √C.D.E.解析:38.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FN∙ C.IL-10∙ D.IL-2∙ E.TNF(分数:2.00)A.B. √C.D.E.解析:39.细胞因子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 A.高效性∙ B.特异性∙ C.多效性∙ D.重叠性∙ E.分泌性(分数:2.00)A.B. √C.D.E.解析:40.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类别为∙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分数:2.00)A.B.C. √D.E.解析:41.五聚体形式存在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分数:2.00)A.B.C. √D.E.解析:42.重链有一个VH和三个CH功能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IgA∙ B.IgA、IgM∙ C.IgM、IgE∙ D.IgG、IgE∙ E.IgD、IgE(分数:2.00)A. √B.C.D.E.解析:43.IgG分子中CH3的功能是∙ A.抗原结合部位∙ B.抗体结合部位∙ C.遗传标记所在∙ D.能固定组织细胞∙ E.参加Ⅳ型变态反应(分数:2.00)A.B.C. √D.E.解析:44.IgG的重链是∙ A.α链∙ B.γ链∙ C.μ链∙ D.δ链∙ E.ε链(分数:2.00)A.B. √C.D.E.解析:45.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中κ和λ的比值是∙ A.1:1∙ B.2:1∙ C.3:1∙ D.4:1∙ E.5:1(分数:2.00)A.B. √C.D.E.解析:46.天然ABO血型抗体属于∙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分数:2.00)A.B.C. √D.E.解析:47.在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分数:2.00)A. √B.C.D.E.解析:48.抗Rh抗体属于∙ A.IgM∙ B.IgA∙ C.IgG∙ D.IgE∙ E.IgD(分数:2.00)A.B.C. √D.E.解析:49.sIgA的结构特点是∙ A.单体∙ B.双聚体∙ C.三聚体∙ D.四聚体∙ E.五聚体(分数:2.00)A.B. √C.D.E.解析:50.黏膜表面起抗感染作用的抗体是∙ A.IgM∙ B.IgA∙ C.IgG∙ D.sIgA∙ E.IgD(分数:2.00)A.B.C.D. √E.解析:。
第八章 免疫学基本知识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2. 非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4.自动免疫5.人工自动免疫6.人工被动免疫7.被动免疫8.免疫活性细胞9.免疫器官10.抗原11.抗原决定簇12.抗原结合价13.完全抗原14.半抗原15.异嗜性抗原16.佐剂17.抗体18.免疫球蛋白19.补体20.免疫应答21.感应阶段22.反应阶段23.效应阶段24.体液免疫25.细胞免疫26.初次应答27.再次应答28.变态反应29.Ⅰ型变态反应30.Ⅱ型变态反应31.Ⅲ型变态反应32.Ⅳ型变态反应33.自身免疫34.免疫耐受35.免疫抑制36.免疫缺陷37.免疫防御二、填空题1.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2.免疫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免疫功能失调可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__。
5.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中枢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周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7.细胞免疫应答常和_________共存。
三、选择题1.胸腺的作用是()A.T细胞发生场所;B.B细胞定居场所;C.T细胞成熟、分化场所;D.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E. T细胞定居场所2.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IgM抗体显著升高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C.潜伏期长D.浓度低E.亲和力低3.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胸腺B.骨髓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液4.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A. 骨髓;B.淋巴结;C.脾脏;D.粘膜伴随淋巴组织;E.扁桃体;5.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而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分布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D.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6.免疫对于机体()A.有利;B.有害;C.有利也有害;D.无利、无害;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情况下有害7.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A.变应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佐剂E.载体8.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半抗原B.完全抗原C.TD-AgD.TI-AgE.共同抗原9.抗体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CH1B.CLC.CH2D.CH3区E.VH与VL区10.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 ’的酶是()A.木瓜蛋白酶B.胰酶C.胃蛋白酶D.激肽原酶E.脂氧化酶11.下列成分有可能与大分子抗原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的是()A.IgG的H链B. IgG的L链C.Fc段D.F(ab’)2段E.Fab段1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13.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介导细胞主要是()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14.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液15.初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潜伏期短B.抗体亲和力高C.抗体维持时间短D.抗体含量高E.以IgG为主16.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不包括()A.潜伏期短B.抗体亲和力高C.抗体维持时间长D.以IgM类抗体为主E.迅速产生大量IgG类抗体17.体液免疫初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A.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 B.IgG出现较晚;C.抗体为高亲和力抗体D.抗体含量比再次应答高; E.抗体的产生持续时间较长18.天然免疫耐受失调可导致()A.免疫抑制B.I型超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D.移植排斥反应E.肿瘤免疫19.下列物质中,可引起I~IV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是()A.药物B.尘屑C.真菌D.食物E.花粉20.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属于I型变态反应的是()A.过敏性休克B.溶血性贫血C.接触性皮炎D.免疫复合物病E.血小板减少四、问答题1.如何理解"免疫"的概念?机体的免疫反应有何功能?2.试述哪些因素构成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医学实验教案细胞免疫实验与技术
环保处理
02
03
减少废弃物产生
废弃物需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 化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 康造成影响。
合理规划实验步骤和试剂用量,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废弃物产生 。
个人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应急处理
02
应用细胞免疫技术开发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的免疫检测试剂盒
,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
03
将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
展。
05
细胞免疫实验注意事 项及安全规范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检查实验器材 和试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 保实验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实验步骤与操作规范
细胞培养
将所需的免疫细胞在适宜条件 下进行培养,保持细胞状态良 好。
细胞处理
在特定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 相应的处理,如, 如培养基、抗体、细胞株、显 微镜、离心机等。
免疫刺激
向培养体系中加入特定的抗原 或抗体,模拟免疫应答过程。
结果观察
02
细胞免疫实验技术与 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机体中取 出,在人工模拟体内环境的条件 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
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细胞培养类型
包括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 、细胞株与细胞系培养等。
培养条件与方法
包括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培养环 境的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 、细胞传代与冻存等。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
1.常用的固定剂 (1)甲醛缓冲液
广泛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固定,甲醛在很好地保护组织形态结构完整的同时 也有效地保存某些抗原。由于甲醛的交联作用会影响被固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不 利于染色时抗体的渗透,因此染色前常用酶进行消化以使抗原决定簇充分暴露, 固定时间不直超过24h。 (2)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
广泛应用于光镜细胞化学研究。 (3)戊二醛~多聚甲醛缓冲液
1、荧光色素——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 特性: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具有吸收一定频率光能 的生色团和能产生一定光亮子的荧光团。
2、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应具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因,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 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容易排除。 2)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荧光效率下降不多。 3)结合抗体蛋白后对抗体的免疫学性质和生化性质无影响。 4)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而快速。 5)荧光素容易溶解,溶解后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荧光颜色与背景组织的自发荧光颜色对比鲜明,能清晰判断结果。
胰蛋白酶、胃蛋白酶 2.消化时间
因组织而异,一般为5~30min,消化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损伤组织形态,破坏 抗原决定族。消化结束后要充分洗涤,以除去残留的蛋白酶。
3.非特异染色的控制 非特异染色或背景染色是指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凡不属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
应所出现的染色。
(1)原因分析 组织方面:主要有组织的自发荧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或碱
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
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技术
一、取材 1.实验动物
麻醉 (处死),锋利刀片切成大小适中,厚度3mm~4mm。 小型实验动物:灌注(流)固定后取材(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 2.人体材料 活检组织、手术标本、细胞和组织 二、固定 原则是保持组织形态良好和被检测抗原的前提下,应采用 浓度最低的固定剂和最短的固定时间,固定时间一般为1~12h。
临检基础必备知识点总结
临检基础必备知识点总结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实验室技术手段对病人的生理、生化、免疫、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在进行临检工作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操作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临检基础必备知识点的总结。
一、生物样本采集和处理1. 血液样本采集和处理血液是最常见的生物样本之一,在临检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于不同的检验项目,要求采集的血液样本种类也各不相同,常用的包括静脉全血、静脉血清、静脉血浆、指尖全血、静脉血细胞沉降、静脉血乳酸等。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流程,如洗手、穿戴手套、选择采血部位、抚慰病人情绪、选择适当的采血工具和容器等。
采血完成后,还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分离血清和血浆、离心、冷藏、保存等。
2. 尿液样本采集和处理尿液是另一种常见的生物样本,对于一些肾脏、泌尿系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尿液的采集和处理也有一定的规范,包括首末尿、新鲜尿、24小时尿、早晨尿、随意尿等不同种类的样本。
在采集尿液样本时,需要注意保持样本的洁净,避免受到污染。
采集完成后,还需要及时送交实验室进行检查,避免样本的变质和污染。
3. 粪便样本采集和处理粪便样本对于一些消化系统、肠道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采集和处理粪便样本也需要一定的操作规范,包括新鲜粪便的采集、密封、标识、冰镇保存等。
在采集粪便样本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气味的扩散。
4. 组织样本采集和处理组织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主要用于病理检查,对于一些肿瘤、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炎症活动程度的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组织样本采集需要经过手术或穿刺等特殊操作,对于采集部位、术后处理、保存和送检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以上是对生物样本采集和处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临检人员需要牢记这些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临床化验仪器及常用检测方法1. 常用临床化验仪器在临检工作中,常用的临床化验仪器包括血液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粪便分析仪、生物化学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细菌培养仪等。
ELESA检测基础知识
4
ELISA的原理
于阴性孔。在竞争法ELISA中则相反,阴 性孔呈色深于阳性孔。两类反应的结果判 断方法不同。
34
ELISA试剂的临床质量评价
• ELISA试剂的评价(evaluation)分两个方面:一
是试剂本身的质量评价,符合一定 要求后才能生产供应;一是在临床应用中效果的 评价。
• 以肝炎ELISA诊断试剂为例,首先必须通过中国药
EIA的临床应用
• 检测范围日益扩展,目前主要用于 : • 激素及其受体的检测。 • 肿瘤标志物检测。 • 病原微生物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的检测,是诊断各种病原
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手段,如病毒、细菌、螺旋体、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尤其是其在体液中可溶性抗原的检 出可实现早期诊断。以检测体内病原体抗原的检查代替抗 体检查已成为发展趋热。
23
ELISA试剂盒常用组份
• 已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免疫吸附剂) •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结合物 ) • 酶的底物 • 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定性检测)参考
标准品和控制血清(定量检测)
• 洗涤液 • 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
保证ELISA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时间,这一保温过程称为温育 。
• 温育常采用的温度有43℃、37℃、室温和
4℃(冰箱温度)等。37℃是实验室中常用 的保温温度,也是大多数抗原抗体结合的 合适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检测的基础知识ELISA是一种免疫测定。
免疫测定(immunoassay,IA)是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标本的方法。
在临床检验中主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性物质。
1.1抗原抗原是能在机体中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引起细胞免疫。
在免疫测定中,抗原是指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能在机体中引起抗体产生的抗原多为分子量大于5000的蛋白质,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等。
小分子化合物在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后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称为半抗原(hapten)。
例如某些激素、药物等。
抗原的反应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称为表位(epitope)。
一个抗原分子可带有不同的决定簇,例如中可带有等决定簇。
1.2抗体1.2.1抗体的结构抗体是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分五类,即IgG、IgA、IgM、IgD和IgE。
与免疫测定有关的Ig主要为IgG和IgM。
Ig由两个轻链(L)和两个重链(H)的单体组成。
Ig的轻链是相同的,有κ(kappa)和λ(Lambda)两种型别。
五类Ig的重链结构不同,这决定了它们的抗原性也不同。
IgG和IgM的重链分别称为γ(gamma)链和μ(mu)链。
IgG的结构见图。
①木瓜酶裂解部位②胃蛋白酶裂解部位重链和轻链的N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因各种抗体而异,称为可变区,分别用VH和VL表示。
两者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只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匹配,发生特异性结合(见图),是抗体专一性结合抗原的结构基础。
IgG可被木瓜蛋白酶分解为三个区段,其中两个相同的区段称抗原结合片段(Fab)。
每个Fab都保存结合抗原的能力,但只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是单价的,与抗原结合后不出现凝集或沉淀。
另一区段称Fc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IgG 特有的抗原性。
IgG可被胃蛋白酶分解为两个片段,一个Fab双体,称F(ab')2,能和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另一片段类似Fc,随后被分解成小分子多肽,无生物活性。
IgM是由五个单体组成的五聚体,含10个重链和10个轻链,具有10个抗原结合价,由于空间位置的影响,只表现为五个抗原结合价。
IgM分子量约为900000,IgG分子量约为150000。
机体被微生物感染后,先产生IgM抗体,然后产生IgG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IgM 抗体量逐渐减少而消失,而IgG抗体可长期存在,在疾病痊愈后可持续数年之久。
IgM抗体一般为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性。
因此IgM抗体的测定,对某些传染病如甲型肝炎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右图为为甲型肝炎病人血清中IgG抗体和IgM抗体出现的时间和水平。
1.2.2 抗体的产生机体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antiserum)。
每一系B细胞只产生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如将多种抗原或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注入机体,则将由多系的B细胞产生相应的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均存在于免疫血清中。
免疫测定中所用的抗血清一般用抗原免疫兔、羊或马制得。
产生抗体的B细胞可在体外与繁殖力强的肿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将单个杂交瘤细胞分离,在体内或体外培养而分泌的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 或Mab)。
单克隆抗体仅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通常用抗原免疫小鼠制备。
将免疫的脾细胞(含产生抗体的B细胞)与小鼠肿瘤细胞融合,分离杂交瘤细胞,接种于小鼠腹腔,产生的腹水中含有浓度很高的单克隆抗体。
1.3抗原抗体反应1.3.1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Ag+Ab→Ag·Ab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是抗原抗体间的固有结合力,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
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
解离后的抗原或抗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因此可用亲和层析法来提纯抗原或抗体。
在抗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抗体仅占总IgG中的极小部分。
用亲和层析法提取的特异性抗体,称为亲和层析纯抗体,应用于免疫测定中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1.3.2最适比例在恒定量的抗体中加入递增量的抗原形成抗体复合物(沉淀)的量见图1-4。
曲线的高峰部分是抗原抗体比例最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zone of equivalence)。
在等价带前后分别为抗体过剩带和抗原过剩带。
如果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物形成,在免疫测定中称为带现象(zone phenomenon)。
抗体过量称为前带(prezone),抗原地过量称为后带(postzone)。
在用免疫学方法测定抗原时,应使反应系统中有足够的抗体量,否则测得的量会小于实际含量,甚至出现假阴性。
1.3.3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实质上只发生在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之间。
由于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以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例如乙肝病毒中的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g),随来源于同一病毒,但仅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而不与另外两种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这种特异性使免疫测定能在一非常复杂的蛋白质化合物(例如血清)中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而不需先分离待检物。
但是这种特异性也不是绝对的。
假使两种化合物有着部分相同的结构,在抗原抗体反应中可出现交叉反应。
例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黄体生成激素(LH)均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结构的不同处在β亚单位,而两者的α亚单位是同类的。
用hCG免疫动物所得的抗血清中含有抗α-hCG和抗β-hCG两种抗体,抗α-hCG抗体将与LH中的α酶位发生交叉反应。
在临床检验中,如用抗hCG抗血清作为妊娠诊断试剂检定尿液中hCG,只能用于hCG浓度较高的试验,否则妇女生理性排泄入尿液中的微量LH 将与之发生交叉反应。
因此在作为早孕诊断(敏感度应达到50mIu/mlhCG)的实际中必须应用只对hCG特异的抗β-hCG,以避免与其它激素的交叉反应的发生。
1.3.4敏感性在测定血清中某一物质的含量时,化学比色法的敏感度为mg/ml水平,酶反应测定法的敏感度约为5~10μg/ml,免疫测定中凝胶扩散法和浊度法的敏感度与酶反应法相仿。
标记的免疫测定的敏感度可提高数千倍,达ng/ml水平。
例如,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或酶免疫测定法测定HBsAg,其敏感度可达0.1ng/ml。
1.4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由于各种抗原成份,包括小分子的半抗原,均可用以制备特异性的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利用此抗体作为试剂就可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因此免疫测定的应用范围极广,在临床检验中可用于测定:1) 体液中的各种蛋白质,包括含量极少的蛋白质如甲胎蛋白等。
2) 激素,包括小分子量的甾体激素等。
3) 抗生素和药物。
4) 病原体抗原,HBsAg、HBeAg等。
5) 另外,也可利用纯化的抗原检测标本中的抗体,例如抗-HBs等。
5.标记的免疫测定如上所述,免疫测定是一种很敏感的测定方法,抗原抗体反应后直接测定形成的沉淀或浊度,敏感度可达5~10μg/ml,但在临床检验中,某些待测物在标本中的含量远低于这一水平,因此要寻找增加敏感度的方法。
标记的免疫测定是将检测试剂中的抗原或抗体用可微量测定的物质加以标记,通过测定标记物来提高敏感度。
在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疫测定中,标记物分别为放射性核素和酶,最后用测定放射性和酶活力来计算待检物的量,敏感度可比直接测定沉淀物提高数百至数千倍。
在标记免疫测定中,一般加入过量的标记试剂以保证与待测物彻底反应。
以标记抗体(Ab※)检测抗原(Ag)为例,反应式如下:Ag+ Ab※→ AgAb※+ Ab※在反应产物中有与Ag结合的Ab※和游离和Ab※,如不将两者分离而测定标记物,测得的结果将为两者之和。
因此,游离标记物与结合标记物的分离是标记免疫测定中的重要步骤。
可采用多种手段,固相载体是其中之一。
如将抗原或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再与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直接反应,结合的标记物被固定在载体上,而游离的标记物留于溶液中。
这样可以通过洗涤将游离的Ab※除去,结合标记物的测定可在固相上进行。
6.酶免疫测定酶免疫测定(enzyme immunoassay)可分为均相(homogenous)和非均相(heterogenous)两种类型。
在均相EIA中可不需进行游离的和结合的标记物的分离而直接测定标记物。
例如在某种条件下,抗原抗体反应后形成的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酶失去其对底物作用的活力,因而测出的酶活力直接反映游离的酶标记物。
均相EIA在临床检验中较少应用。
非均相EIA需先进行游离的和结合的标记物的分离。
如前所述,固相载体可用作一种分离手段。
这种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在1971年最初建立时称为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在国内有译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虽然含义不完全确切,但已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