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鞭毛的实验报告

1. 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
2. 观察鞭毛的形态和分布。
3. 了解鞭毛在细菌运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鞭毛是细菌的一种特殊细胞器,由鞭毛蛋白组成,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染色剂将鞭毛染色,使其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本实验采用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和分布,并探讨其与细菌运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等。
2. 染色剂:鞭毛染色液(如革兰氏染液、卡红染液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取适量细菌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
2. 将菌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无菌镊子轻轻涂布均匀。
3. 待菌膜干燥后,用酒精灯轻微加热固定。
4. 将载玻片浸入鞭毛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10-15分钟。
5.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6. 将载玻片浸入盐酸酒精溶液中,脱色时间为1-2分钟。
7.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脱色液。
8. 将载玻片浸入复染液(如复红染液)中,复染时间为1-2分钟。
9.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复染液。
10. 将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干,盖上盖玻片。
11. 在显微镜下观察鞭毛的形态和分布。
1. 大肠杆菌:观察到细菌具有明显的鞭毛,鞭毛呈细长状,着生于菌体一端。
2. 枯草杆菌:观察到细菌具有鞭毛,鞭毛呈细长状,着生于菌体两端。
3. 葡萄球菌:观察到细菌无鞭毛。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均具有鞭毛,且鞭毛形态和分布不同。
这表明鞭毛在细菌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 葡萄球菌无鞭毛,这可能是其运动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
3. 鞭毛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能够清晰观察到鞭毛的形态和分布,为研究细菌的运动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鞭毛染色法观察了细菌鞭毛的形态和分布,了解了鞭毛在细菌运动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鞭毛染色法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实验技能。
3鞭毛染色和蓝细菌

(一)细菌的鞭毛染色 (枯草芽胞杆菌 ) 1、于一洁净载玻片上等分三个区域(用专用载玻片)。 2、在载玻片一端滴1滴菌悬液,倾斜载玻片,使菌悬液缓慢从一端流至另一端。 3、空气中自然干燥。 4、加染色液于第一区,3分钟后再加染色液于第二区,依次类推。 5、载玻片平置,加蒸馏水充盈,然后用洗瓶小心洗去染料,自然干燥。 镜检(100X) (二)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枯草芽胞杆菌 ) 直接制备枯草芽胞杆菌水浸片加盖玻片观察, 10X,40X(注意镜检时适当 缩小光圈或降低聚光器) (三)蓝细菌形态观察 制备水浸片:于一洁净载玻片上滴加蒸馏水1滴,取红萍少许,加盖玻片压 片。镜检10X,40X(光线适当减弱,注意异形胞的形态)。 四、作业 : 1、绘制鞭毛形态图 (100X); 2、绘制蓝细菌( 40x)形态图
鞭毛
Bt三 细菌的鞭毛染色、运动性观察和蓝细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内容与菌种 1、细菌的鞭毛染色: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2、细菌的运动性观察: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3、蓝细菌形态观察: 满江红鱼腥蓝细菌(Anabaena azollae)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
实验七 细菌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半固体穿刺法)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问题与建议
对实验内容不明确 多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实验指导 启发式教学(荚膜/芽孢染色为例) 鼓励交流与分享(成功/失败) 按要求准确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实验七、细菌鞭毛染色和运 动性观察(半固体 穿刺法)
精品课件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了解细菌鞭毛染色的应用
鞭毛的有无和着生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单端鞭毛 端生丛毛
两端生鞭毛 精品课周件 生鞭毛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三、实验材料
1、菌种: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连续活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二)银染法
1、菌悬液的制备。沿试管壁流入直至快接近培养基 斜面的顶部,静置10min,同时可双手搓动试管。 2、制片:用移液枪取约100ul菌液于载玻片的一端, 顺着倾斜的玻片流下,自然干燥。 3、染色:滴加过滤的染液A覆盖8分钟,用B液冲 洗去A液,再用B液覆盖染色,缓缓加热至冒气, 维持约0.5秒(加热时注意勿使出现干涸面) 在菌体 多的部位可见深褐色至黑色(共约2分钟) ,停止加 热,用水冲净,干后镜检。 4、镜检,菌体及鞭毛为深褐色到黑色。
化3-4代,每10-12小时接种一次),金黄色葡萄
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2、材料与试剂:载玻片(非常洁净)等 清洗酸泡水洗蒸溜水泡酒精泡
染液A(单宁酸,FeCl3,福尔马林, NaOH)
染液B(AgNO3) 3、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0.5%琼脂)
细菌鞭毛染色及运动性鉴定

细菌鞭毛染色及运动性鉴定摘要:用稀释美蓝对菌体进行染色后在油镜下对菌体的运动性进行观察、鉴定和描述。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用硝酸银染液A液B液对菌体的鞭毛进行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菌体鞭毛的形态特征和着生部位进行观察。
关键词硝酸银染色法压滴法微生物制片镜检前言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鞭毛的不同的细菌其鞭毛的粗细、长短、着生部位不同,是微生物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
除了少数细菌的鞭毛能够较轻易的观察出来外,一般其他的细菌由于鞭毛微小且透明,一般不能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故要用光学显微镜对细菌的鞭毛进行观察时,要对细菌的鞭毛进行染色处理使鞭毛直径加粗并与背景色形成对比。
通过硝酸银法对细菌鞭毛进行染色观察,能区分细菌的类型,对细菌的结构进行初步了解,在细菌的分类及鉴定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标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1.1.2溶液和试剂蒸馏水 95%乙醇香柏油 0.01%美蓝硝酸银染液A液B液1.1.3仪器及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光学显微镜胶头滴管酒精灯接种环1.2方法1.2.1压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1)涂片1.将载玻片用自然水洗干净后,用纸吸除多余水分。
2.在载玻片滴取半滴蒸馏水到载玻片上。
3.在酒精灯形成的无菌区域内用接种环在铜绿假单胞菌的琼脂斜面上小心地(防止因动作过大而使鞭毛从菌体上脱落)挑取适量的菌苔。
4.将沾有菌苔的接种环置于载玻片中的滴有蒸馏水的区域进行涂抹,使菌悬浮在蒸馏水中。
2)染色在涂有菌体的部分滴加一滴稀释美蓝使其覆盖整个悬浮液。
3)盖盖玻片1.用镊子取出一片盖玻片并将盖玻片放在菌体悬浮液的左侧使盖玻片恰好与悬浮液相接触。
2.将盖玻片用镊子轻轻向左侧移动同时慢慢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片中)。
4)快速镜检在观察时应先用高倍镜观察,看不清楚时再用低倍镜观察。
在观察时应采用暗视野,并要以较快的速度对菌体进行观察以免菌体过早死亡。
主要介绍油镜的使用方法:1.将染色好的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的载物台上,将对准载物台油镜,调节粗调将载物台合适的高度。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胡雪芳201300261033【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鞭毛染色方法,观察鞭毛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和无菌操作技术。
3.观察细菌的运动特征。
【实验原理】1.鞭毛鞭毛(flagell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
在某些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
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细菌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01-0.02μ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但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
2.鞭毛的分类通常根据鞭毛的位置可以将鞭毛分为两大类:端生鞭毛和周生鞭毛,端生鞭毛又可以细分为端生单鞭毛,单端丛生鞭毛和两端丛生图1.鞭毛的种类鞭毛。
形态如图1所示。
A端生单鞭毛,B单端丛生鞭毛,C两端丛生鞭毛,D周生鞭毛。
3.鞭毛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丹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
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压滴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1.菌株及其培养条件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
每个人做三个菌株,为2+X模式,即2为必须做的两个菌株:选择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单极毛代表,大肠杆菌作为周生极毛代表。
X为枯草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4者任选一个,均为周生鞭毛的代表。
实验三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细菌的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 形态特征; 2.学习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 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 其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 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 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培养12-16h小时的普通变形杆菌。 2. 标本片:周鞭毛(伤寒杆菌) 3. 试剂:硝酸银鞭毛染色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香柏油、二甲苯。 4. 器材:凹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擦镜纸、吸 水纸、接种环,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一)鞭毛染色 硝酸银染色法:
1.清洗玻片: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最好选用 新的。然后将玻片置洗衣粉过滤液中 (洗衣粉煮沸后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颗粒), 煮沸20min。取出稍冷后用自来水冲洗、晾 干,再放入浓洗液中浸泡5—6天,使用前取出 玻片,用自来水冲去残酸,再用蒸馏水洗。将 水沥干后,放入95%乙醇中脱水。
下周实验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
本次实验课结束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第三组同学留下值日
注意事项
①取菌要取菌落边缘的幼龄菌体。 ②取菌后的接种环在载片上的蒸馏水中轻轻沾几下即可, 不要用力太猛,更不能用接种环大幅度涂开;否则鞭毛 易脱落,造成染色失败。 ③鞭毛染色的玻片只能自然干燥,不能用热风吹干,不 能热固定,这是由于加热后菌体易变形,鞭毛易脱落, 影响观察。 ④A、 B染液染完后用蒸馏水(自来水效果差)冲洗时 一定要充分,背景很脏,鞭毛不易被观察到,影响实验 效果。 ⑤加B染液后,将玻片稍加热(但不能太热,更不能沸 腾或蒸干)使其微冒蒸汽,染色效果较不加热为好。 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先决条件。
细菌鞭毛变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鞭毛的观察方法。
2. 了解细菌鞭毛变异的现象及原因。
3. 探讨不同因素对细菌鞭毛变异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细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由鞭毛蛋白、基体和构型鞘三部分组成。
鞭毛蛋白是鞭毛的主要成分,具有推动细菌运动的功能。
细菌鞭毛变异是指细菌鞭毛数量、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变形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
2.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石炭酸琼脂等。
3. 实验工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焰、消毒液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将实验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37℃恒温培养18小时。
2. 鞭毛染色:取培养好的实验菌株,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后用鞭毛染色剂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3. 鞭毛变异观察:观察不同菌株的鞭毛数量、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4. 石炭酸处理:将实验菌株接种于石炭酸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鞭毛变异现象。
5. 无石炭酸培养基恢复实验:将石炭酸处理的实验菌株接种于不含石炭酸的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鞭毛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鞭毛观察结果(1)变形杆菌:变形杆菌具有明显的鞭毛,呈单鞭毛状,运动速度较快。
(2)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具有明显的鞭毛,呈单鞭毛状,运动速度较快。
(3)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鞭毛,呈单鞭毛状,运动速度较快。
2. 鞭毛变异观察结果(1)变形杆菌在石炭酸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后,鞭毛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菌株鞭毛完全消失。
(2)霍乱弧菌在石炭酸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后,鞭毛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菌株鞭毛完全消失。
(3)大肠杆菌在石炭酸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后,鞭毛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菌株鞭毛完全消失。
3. 无石炭酸培养基恢复实验结果将石炭酸处理的实验菌株接种于不含石炭酸的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部分菌株的鞭毛数量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六、实验结论1. 细菌鞭毛变异现象确实存在,石炭酸可以引起细菌鞭毛的变异。
鞭毛染色实验报告

1. 掌握鞭毛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位置。
3. 了解鞭毛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鞭毛染色是一种特殊染色方法,通过媒染剂和染色剂的作用,使鞭毛变粗,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常用的媒染剂有单宁酸、明矾钾等,染色剂有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等。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 试剂:鞭毛染色液(A液)、0.01%美蓝水溶液(B液)、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凡士林。
4. 工具: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凹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细玻棒、吸水纸。
四、实验步骤1. 活化菌种:将保存的菌种在新制备的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移种2-3次,每次于30℃培养10-15h。
活化后菌种备用。
2. 制片:在干净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蒸馏水,用无菌操作法,以接种环从活化菌种中取少许菌苔(注意不要带培养基),在载玻片的水滴中轻沾几下。
将载玻片稍倾斜,使菌液随水滴缓缓流到另一端,然后平放,于空气中干燥。
3. 染色:滴加鞭毛染色液A液,染3-5min。
用蒸馏水充分洗净A液,使背景清洁。
将残水沥干或用B液冲去残水。
滴加B液,在微火上加热使微冒蒸汽,并随时补充染料以免干涸,染30~60s。
待冷却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干净,自然干燥或滤纸吸干。
4. 镜检: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找到典型区域,然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为深褐色,鞭毛为褐色。
注意观察鞭毛着生位置(镜检时应多找几个视野,有时只在部分涂片上观察到鞭毛)。
1. 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到典型的鞭毛,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菌体一端。
2. 普通变形杆菌:观察到鞭毛,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菌体两端。
3. 大肠杆菌:未观察到鞭毛。
六、实验讨论1. 鞭毛染色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位置,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 本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均具有鞭毛,而大肠杆菌无鞭毛。
实验四细菌的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鞭⽑染⾊及运动性观察实验四细菌的鞭⽑染⾊及运动性观察⽣命科学学院林剑锋(200900140065)摘要为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鞭⽑,我们⾸先采⽤媒染剂染细菌,使沉积在鞭⽑上,导致细菌鞭⽑直径加粗,再⽤染⾊剂染⾊。
媒染剂与染⾊剂反应,我们就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细菌的“放⼤”的鞭⽑了。
然后,可以⽤压滴法观察细菌运动,简易地判断细菌是否被有鞭⽑。
关键词鞭⽑染⾊法(Flagella stain)周⽣鞭⽑端⽣鞭⽑压滴法细菌的鞭⽑极细,直径⼀般为10—20nm,只有⽤电⼦显微镜才能观察。
但是由于设备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就能够看见细菌鞭⽑。
于是,便产⽣了鞭⽑染⾊法。
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法,建⽴了⼀种细菌鞭⽑镀银染⾊法。
试剂分为媒染剂和银染剂。
但是试剂的稳定性低,容易变质。
2002年⾕海瀛发明了⼀种新的细菌鞭⽑镀银染⾊法。
该法将媒染剂分为A、B两种。
A液为酸化FeCl3溶液,B液为15%单宁酸,含甲醛1 ml,⽤时A、B液等量混合,轻微加热,染⽚40s,再⽤银染液涂⽚加热⾄微冒蒸汽,染⾊10 s。
这种⽅法不仅染⾊效果好,⽽且解决了试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此种试剂常温下⾄少可保存1年。
通过鞭⽑染⾊,可以观察到鞭⽑形态、数量和鞭⽑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根据鞭⽑的这些特征,可将有动⼒细菌分为单端极鞭⽑菌、单端丛鞭⽑菌、周鞭⽑菌、侧鞭⽑菌。
有了这种简易的鞭⽑染⾊⽅法,对于我们的细菌研究来说就更加⽅便容易了。
1实验原理1.1染⾊原理鞭⽑染⾊⽅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采⽤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做媒染剂,并使其沉淀于鞭⽑上⽽使“鞭⽑肿胀(tar and feather)”,鞭⽑直径加粗,进⼀步染⾊后即可在油镜下观察。
常⽤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铁或钾明矾等配制⽽成。
1.2运动机理鞭⽑的功能相当于船的螺浆,在⽔中可以⾼速旋转从⽽推动菌体前⾏,因此⽔体环境才是鞭⽑细菌⾃由驰骋的天地。
细菌鞭毛染色的方法

细菌鞭毛染色的方法细菌鞭毛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形态鉴定方法,可以帮助微生物学家观察和描述细菌鞭毛结构,从而推测其遗传特性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常用的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简单抗酸杆菌染色法、尾鞭毛染色法和菲尔维改良法。
一、简单抗酸杆菌染色法简单抗酸杆菌染色法是一种鉴别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属中患者血液、尿液、痰、脓液等标本中的分枝杆菌。
这种染色方法利用酸性染料石蜡红,可以使抗酸杆菌的鞭毛显色,增强观察的准确性。
步骤:1.取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制备涂片,将标本涂抹在玻璃片上,晾干。
2.用火焰消毒的钳子将玻璃片的涂片轻轻通火,将染料石蜡红涂滴于涂片上,让其覆盖标本。
3.将玻璃片先静止1-2分钟,然后用水冲洗掉过多的染料。
4.用20%硝酸酒精对涂片进行脱色,可观察到分枝杆菌的鞭毛呈红色。
5.再用水冲洗涂片,使其完全清洁。
6.取一滴一滴草绿染料滴在涂片上,均匀涂抹。
7.用水冲洗后晾干,用油镜覆盖玻璃片,镜检。
二、尾鞭毛染色法尾鞭毛染色法用于显示一些有机质,如细菌鞭毛、纤毛,尤其是真细菌和螺旋菌的表面鞭毛。
这种染色方法使用了特定的染料,其中一种叫做尾鞭毛染料,可以与细菌鞭毛发生特异性的染色反应。
步骤:1.取细菌液滴制备涂片,晾干。
2.用尾鞭毛染料滴于涂片表面,使其充分渗透,静置几分钟。
3.用水冲洗涂片,除去未与鞭毛结合的染料。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涂片,即可看到染色的细菌鞭毛。
三、菲尔维改良法菲尔维改良法是细菌鞭毛染色中的一种较新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细菌鞭毛的细节结构,对细菌鞭毛的分类和鉴定非常有帮助。
步骤:1.取细菌液滴制备涂片,晾干。
2.用菲尔维液滴于涂片表面,使其充分渗透,静置5-10分钟。
3.用水冲洗涂片,除去未结合的染料。
4.将菲尔维溶液滴于涂片上,再用菲尔维JL染色液(主要成分是菲尔维色素)滴于涂片上,使其充分渗透,静置15-20分钟。
5.用70%酒精脱色1-2秒钟,去除多余的染料。
实验七 细菌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半固体穿刺法) PPT

直径10~20nm
观察和判断细菌鞭毛的方法
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
根据培养特征判断:半固体穿刺、菌落(菌苔)形态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呈扩散性生长)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特殊的鞭毛染色 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 变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2、每排找一个人按同样的方式穿刺接种金黄 色葡萄球菌,并标明SA。
(二)银染法
1、菌悬液的制备。沿试管壁流入直至快接近培养基 斜面的顶部,静置10min,同时可双手搓动试管。 2、制片:用移液枪取约100ul菌液于载玻片的一端, 顺着倾斜的玻片流下,自然干燥。 3、染色:滴加过滤的染液A覆盖8分钟,用B液冲 洗去A液,再用B液覆盖染色,缓缓加热至冒气, 维持约0.5秒(加热时注意勿使出现干涸面) 在菌体 多的部位可见深褐色至黑色(共约2分钟) ,停止加热, 用水冲净,干后镜检。 4、镜检,菌体及鞭毛为深褐色到黑色。
方法与步骤
可能的结果
可能存在的问题
4. 两星期后交实验设计报告,并讨论实验可能性。该实验设计内容将
计算为一次平时成绩。
设计性实验的格式
实验题目
成员的姓名,学号,组长及联系方式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应当是小组成员自己能够采集或制备的) 实验设备 试剂的配制 操作步骤(步骤要详细) 讨论(包括可能的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实验七、细菌鞭毛染色和运 动性观察(半固体 穿刺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鞭毛染色法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和着生方式 ➢观察细菌是否运动来间接证明是否有鞭毛 ➢了解细菌鞭毛染色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 10~20nm;长度为15~20μm。
实验细菌鞭毛染色及其运动的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菌的运动性,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 是否有鞭毛。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可用压滴法和悬滴法。
2020/7/11
3
三、器材
1、菌种 大肠杆菌、四联球菌12~18h液 体培养物,变形杆菌6~8h斜面培养物;
2020/7/11
5
2020/7/11
6
图 2 运动型细菌
特殊聚光器实现斜射照明,给样品照明的光线不直接穿过物镜,
而经样品反射或折射后进入物镜,使样品与背景差别大,可以清
楚看到透明微小颗粒。
用于:生活细菌运动性观察。
2020/7/11
7
细菌鞭毛的着生位置
2020/7/11
8
2020/7/11
七、预习
细菌的芽孢染色 细菌的荚膜染色
2020/7/11
12
9
五、实验报告
1、绘图示细菌的鞭毛染色形态图。 2、说明所观察各菌是否都有鞭毛?有鞭毛的
细菌作何运动,无鞭毛的细菌又如何 运动?
2020/7/11
10
六、思考题
1、试设计一实验,如何鉴别某种细菌是 否能运动,是否有鞭毛,观察其鞭毛的 着生的位置。
(要求使用详细介绍流程步骤)
2020/7/11
11
2、染色剂 鞭毛染色液 3、仪器或其他用具 光学显微镜、酒精 灯
载玻片、盖玻片、凹载玻片、无菌水等。
2020/7/11
4
四、操作步骤
1、鞭毛染色
制片 染色液A3~5min 充分水洗 Nhomakorabea染色液B 2min
水洗、自然干燥、镜检。
2、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细菌的鞭毛

细菌的鞭毛鞭毛(flagellum)1. 概念: 某些微生物表面由细胞内生出的细长、波曲的结构。
2.鞭毛的观察:1)从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判断2)光学显微镜(悬滴法)3)光学显微镜 特殊鞭毛染色4)电镜5)半固体穿刺培养鞭毛的长度:一般为15—20 µm ,最长可达70 µm 。
鞭毛的直径:为0.01—0.02 µm.鞭毛(flagellum ):(幻灯片040)细菌体表的细长、波曲的丝状附属物为鞭毛,数目为一到数十根,功能是运动。
检查: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经鞭毛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暗视野中水浸片或悬滴中运动着的细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观察平板菌落形状。
构造:阳性菌鞭毛的基体由S 、M 两个环组成,阴性菌鞭毛的基体由L 、P 、S 、M 四个环组成,环中央有鞭毛杆(rod )串插着,鞭毛杆外侧联接一个钩形鞘(hook ),其上长有一条长约10~20μm 的鞭毛丝(filament )。
鞭毛丝一般是由三股鞭毛蛋白链呈螺旋、平行或中间方式紧密结合组成的。
幻灯片047.049.050 示细菌鞭毛的基粒构造。
着生方式:弧菌、螺菌、假单胞菌和部分杆菌有鞭毛,个别球菌也有鞭毛,如Planococcus (动性球菌属)。
(幻灯片044.045.046.051)单根一束单端单根一束双端端生周生侧生鞭毛的着生方式一根: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蛭弧菌(Bdellovibrio spp.),一端生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iminuta)等端生一束: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等两端生一根:鼠咬热螺旋体(Spirochaeta mosusmuris)等一束:红色螺菌(Spirillum rubrum),蔓延螺菌(S.serpens)等鞭毛着生方式肠杆菌科: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奇异变形杆菌周生(Proteus mirabilis)等芽孢杆菌科:枯草杆菌,丙酮丁醇梭菌(Chroteridium acetobutylicum)等侧生:反刍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运动速度:(幻灯片052.053)一般每秒20~80μm,例如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每秒可移动55μm,是其自身体长的20~30倍。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革兰氏染色及其他染色方法。
3、观察和识别细菌的形态及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二、实验说明细菌菌体微小、而且折光率低,在显微镜下特别是在油浸物镜下几乎与背景无反差,很难看清楚,如将其染色,使折光率增大,便容易观察。
由于菌体的性质及各部分对某些染料的着色性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来区别不同的细菌及其结构。
用于细菌染色的染色剂是苯环上含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化合物。
发色基团使化合物本身具有染色之能力,助色基团有电离特性,可以于被染物结合,使被染物着色。
染色剂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负电荷);碱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电荷);复合染色剂(在电离后分子不带电荷,故也称为中性染色剂)。
酸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细胞质;碱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核和异染颗粒等细胞结构;复合染色剂主要用来染螺旋体和立克次氏体。
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2、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
3、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荚膜染色液、鞭毛染色液(配方见附录)。
四、方法步骤(一)简单染色法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法,从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在载玻片上和水混合后,涂成一均匀薄层。
2、干燥固定涂片让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有时为使其干燥得快点,也可在酒精灯上加温,但勿贤紧靠火焰。
3、固定待涂片干燥徨,手持载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几次(用手背触载玻片背面,以不烫手为宜),待冷却后,再加染料。
4、染色玻片置于水平位置。
加石炭酸复红液于菌膜部位。
染1-2min。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玻片,用很细水流的自来水冲洗(切勿使水流直接冲刷在菌膜处),直至洗下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
(二)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水洗吸干 95%酒精脱色水洗吸干蕃红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鞭毛染色方法,观察鞭毛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和无菌操作技术。
3.观察细菌的运动特征。
【实验原理】
1.鞭毛
鞭毛(flagell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
在某些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
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细菌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01-0.02μ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但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
2.鞭毛的分类
通常根据鞭毛的位置可
以将鞭毛分为两大类:端生
鞭毛和周生鞭毛,端生鞭毛
又可以细分为端生单鞭毛,
单端丛生鞭毛和两端丛生图1.鞭毛的种类鞭毛。
形态如图1所示。
A端生单鞭毛,B单端丛生鞭毛,C两端丛生鞭毛,D周生鞭毛。
3.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丹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
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压滴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
1.菌株及其培养条件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
每个人做三个菌株,为2+X模式,即2为必须做的两个菌株:选择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单极毛代表,大肠杆菌作为周生极毛代表。
X为枯草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4者任选一个,均为周生鞭毛的代表。
2.染色液和试剂
硝酸银染液、0.01%美蓝水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苯等。
3.其他
普通光学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滤纸、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木夹、记号笔、镊子等。
【实验步骤】
硝酸银染色法
1.清洗玻片
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置洗衣粉过滤液中(洗衣粉煮沸后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颗粒),煮沸20min。
取出用清水冲洗,沥干水后,置95%乙醇中浸泡,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酒精。
2.菌液的制备
方法一:
菌龄较老的细菌容易失落鞭毛,所以在染色前应将待染细菌战新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上连续移接3-5代,以增强细菌的运动力。
最后一代菌种放恒温箱培养12-16h。
然后,用接种环挑取斜面与冷凝水交接处的菌液数环,移至盛有1-2mL无菌水的试管中,使菌液
呈轻度混浊。
将该试管放在37℃恒温箱中静置10min,让幼龄菌的鞭毛松展开。
方法二:
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反复活化5-7代,在0.6%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上37℃、14-16小时培养物。
滴加1-2mL无菌水至培养平板上,轻轻摇动,制备成轻度混浊菌悬液,转移到1.5mL 离心管中(将该管放在37℃恒温箱中静置10min,让幼龄菌的鞭毛松展开。
3.制片
用镊子取一95%酒精浸泡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使其干燥,待其冷却后,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然后取一滴菌液,滴在载玻片一端,微微倾斜载玻片,使菌液流向另一端,接着用滤纸片吸去多余悬液,将涂片放空气中自然干燥。
4.制片
首先滴加硝酸银鞭毛染液A覆盖涂片3-5min,到时间后,用蒸馏水细流水冲洗,将染液A冲洗干净,再用染液B冲洗残水,然后用染液B覆盖菌面数秒至1min,至菌面呈现褐色,立即用蒸馏水冲洗,然后自然干燥。
5.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最后用油镜观察。
记录观察到的细菌鞭毛特征和形态,并绘图。
压滴法
1.制备菌液
从幼龄菌斜面上,挑数环菌放在装有1-2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轻度混浊的菌悬液。
2.加美蓝水溶液
取2-3环稀释菌液于洁净载玻片中央,再加入1环0.01%美蓝水溶液,混匀。
3.盖盖玻片
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先使其一端接触菌液,然后慢慢地放下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4.镜检
将光线适当调暗,先用抵北京找到观察部位,再用高倍镜观察。
要区分细菌鞭毛运动和布朗运动,后者只是在原处左右摆动,细菌细胞间有明显位移者,才能判定为有运动性。
【实验结果】
1.硝酸银染色法
经鞭毛染色的有鞭毛细菌菌体呈深褐色,鞭毛浅褐色且通常呈波浪形。
具体形态见附图。
2.压滴法
有鞭毛细菌可作直线、波浪式或翻滚运动,两个细菌之间出现明显的位移而与布朗运动或随水流相区别。
【分析与讨论】
注意事项:
1.该实验中,微生物的培养技术比较特殊,需要反复转接活化,半
固体培养增加活动力。
2.该实验中,制片技术与以往实验也有所不同。
该实验使用的载玻
片需要进行特殊处理: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置洗衣粉过滤液中(洗衣粉煮沸后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颗粒),煮沸20min。
取出用清水冲洗,沥干水后,置95%乙醇中浸泡,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酒精。
目的是洁净。
另外,在涂片方法上也需要注意:一是滴加菌液后,微微倾斜载玻片,使菌液自动流下,不进行涂抹;
二是涂片之后使其自然干燥,不加热;三是没有加热固定的步骤,目的是保护鞭毛不受损伤。
3.鞭毛染色技术比较特殊,它是媒染叠加染料,加粗鞭毛,方便光
镜下可见。
4.在制备菌液时,可将菌液放37℃恒温箱中静置10min,让幼龄菌
鞭毛松展开,但是放置时间不宜太长,否则鞭毛会脱落。
5.鞭毛染色法制片时,滴加菌液后,微微倾斜载玻片,使菌液流向
另一端,这个过程中倾角应该小一点,缓慢流,以利于鞭毛散开和观察,另外应使菌液的面积大一些,这样易于有视野。
6.用硝酸银鞭毛染液B覆盖菌面时,可用微火加热,课堂经验,适
当延长B液染色时间,有利于观察到鞭毛。
分析讨论:
1.本次实验——硝酸银鞭毛染色法,全班同学的染色结果都不是特
别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配制染液时调pH出现了问题。
2.经鞭毛染色的有鞭毛细菌菌体呈深褐色,鞭毛浅褐色且通常呈波
浪形。
3.有鞭毛细菌可作直线、波浪式或翻滚运动,两个细菌之间出现明
显的位移而与布朗运动或随水流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