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
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文化在我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一、背景介绍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文化传统深厚,影响深远。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大意义。
二、文化传统与现代价值体系的对接1. 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隐逸清静、佛家的慈悲禅定等,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与现代价值体系的相协调,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建立正义、公平、道德、和谐的社会价值观。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体现1. 建筑文化:我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我国式现代城市的建筑文化。
2. 艺术文化: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雕塑等元素融入现代艺术创作中,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饮食文化: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不仅在国内形成了独特的餐饮风格,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四、文化软实力对国际影响力的提升1. 文化产业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品输出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2. 我国传统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作用,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五、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1. 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内涵,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2.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文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1. 文化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化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导向,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2. 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心和国际竞争力。
七、结语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国家的软实力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国际传播和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
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不具有科学性的文化 其先进性无从谈 起。与此同时,文化又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生活状况的现实反映,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和准备,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因而,实现科学性和时代性 的统一应该是一切先进文化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国文化现代化起始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这二者的结合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 现得尤为突出。如前所述,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的 一条主线。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必须有以先进文化理念为精髓的先进 理论的指导,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 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指导中 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流文化,并在艰苦的比较和选择中最终以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 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和前进方向。这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克服了旧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局限性,又克服了新民主 主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局限性,真正实现了科学性与时代性的 有机统一。
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史,给我们流下了深远而悠久的传统文化, 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每一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打 上深刻的传统烙印。中国文化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传 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 传统文化对中国先进文化形成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 化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和排外性,这使中国在西方现代文明挑战面前表现 迟缓无力,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是最有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也是更重 要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表现出一种让人惊异的内在活力,它使一 种全新的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在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陷于低潮的今天展现出令世人惊叹的旺盛生命力。从民族走向世界, 在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中提升自我,这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道路,也是 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因此,继承优秀文化 传统,进一步清除妨碍现代化的封建文化残余,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中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中国 文化进一步 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演变
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和塑造。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演变。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积淀和承载,这种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关键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保留和弘扬,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发展理念和科技元素。
以传统艺术为例,中国的传统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艺术家们通过使用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传达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二、文化产业的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如电影、音乐、艺术品等,还涵盖了数字文化、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走出国门并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全球化的进程给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面临着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中国现代文化也要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冲击。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需要拥抱多元性,保持自身独特性和传统特色的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共享。
这样的多元性使得中国现代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
结语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化产业的兴起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都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现代文化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了自己的风采,未来将继续迎来更加璀璨的发展。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化之一,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古代文化包括了众多方面,如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等。
这些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哲学流派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相互竞争,但又相互影响。
这些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等重要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从古代的诗词到小说,中国文学一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智慧传递给了后世的人们许多启示。
这些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艺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古代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技巧,吸引了许多现代艺术家的注意。
传统音乐和舞蹈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系的和谐。
这种尊重和和谐的观念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中国的传统尊师重道的观念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传承,成为了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联系是深远而复杂的。
古代文化作为中国历史的瑰宝,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将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去。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的现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这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大挑战。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简单的将传统文化复制粘贴到现代社会中,而是要在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文化表达。
中国的传统戏曲经过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各种现代戏曲形式,如京剧、评剧等,走上了现代化的舞台,吸引了一大批现代观众。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发扬,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学、艺术、影视、音乐、游戏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各地也纷纷打造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和扶持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
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M50创意园等都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吸引了大批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
中国的电影、音乐和游戏等文化产品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了力量。
三、文化创新和文化输出文化创新是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文化创新包括了改革传统文化、创作现代文化等多个层面,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在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方面,中国都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作品,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
中国文化进入现代化的道路和历程
中国文化进入现代化的道路和历程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世界上一种独特、丰富且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伴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到来,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必然的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一段复杂而艰难的历程,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争议和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进入现代化的道路和历程。
第一阶段:崩溃和灰飞烟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主义国家如火如荼地对中国进行了强制性的开放,令中国深受削弱和蹂躏。
这种开放方式丝毫没有考虑中国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忽视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文化背景。
这导致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前几十年几乎崩溃和灰飞烟灭。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大量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作品都遭到破坏和砍伐。
大量的工艺品、陶瓷、书画和古董被洋货商强行卖出国门,严重损坏了中国文化。
第二阶段:保守主义和自我保护在中国经历了如此巨大的文化打击和衰落后,中国人开始寻找一种保守的文化保护方式。
在这个阶段,中国人开始反对外来文化和思想,开始寻找一种自己的文化恢复和重建方式。
在20世纪前几十年,中国的文化带始终是保守式的,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除此之外,中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了相互对抗和排斥的特点,即所谓的文化复古和文化冲突。
这种保守主义、自我保护的文化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第三阶段:开放、变革和创新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国终于决定开放自己的文化。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大力推进文化开放和创新,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这种文化融合方式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将中国文化向世界发展。
在中国文化开放和创新的过程中,有许多争议和风险。
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对这种文化融合方式提出了质疑,并认为外来文化是一种入侵和破坏文化的违背文化的方式。
一些人认为,只有真正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来维护国内的文化福利。
然而,这种以往的做法并没有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一位中国著名的作家所说:“中国目前需要更多的开放,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创新。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传承和创新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文化传承是指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学习和传承,保留其精髓和独特性。
而文化创新,则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和演变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传承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学说等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和文明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社会和人的塑造具有积极影响。
2.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已经多样化,从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诠释、学校教育的内容安排、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多个层面进行。
政府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推出政策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 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然而,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技术和新事物的出现,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和机构支持,但目前还存在着人才短缺和传承机构不完善的问题。
二、文化创新1.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文化创新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和演变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既能够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价值,又能够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文化创新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式文化创新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如艺术创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等。
艺术创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使其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内涵。
文化产业的发展则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市场。
3. 文化创新的实践与案例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创新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转型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转型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今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其现代化进程前所未有地迅猛。
在这个进程中,中国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进步,更是精神文化上的提升。
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但是,中国在文化上的转型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中国文化的转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和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在。
中国近年来,用尽全力去推广中国文化,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推广中国现代化,而且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个神秘而又深奥的中国文化。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优良而深厚,它虽然在今天失去了驱动世界的机会,但依然能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最大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
在中国的思想中,儒家文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代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都被儒家思想所影响。
由此可见,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当今世界,儒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依然有着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范围很广,例如:书法、诗歌、音乐、戏曲、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哲学和道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方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倡导的是公义、诚信、思想深刻和道德高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以儒家思想的方式行事,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文化转型中的挑战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优秀,但是,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依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文化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对此,中国的文化界和国家政府应该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文化的投资和保护,并在国内外广泛地推广中国的现代文化。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提升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需要政府、企业、文化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
结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内核,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转型至关重要。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境与转型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境与转型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深化,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文化困境,而如何转型成为一个更加有文化自信和文化品味的国家,也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文化困境中的中国式“文化”虽然中国作为一个历史上拥有众多文化遗产的古老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不可避免。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审美和道德标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在一些媒体报道中,一些业余团队所制作出的低质量视频,却因为其充满了“中国味儿”而广受欢迎。
这种泛娱乐化的文化标准,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心。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迈进与飞速的进展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产业的盈利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和侵蚀依然是存在的,这将对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构成威胁。
因此,中国文化产业的转型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如何确保中国的文化产业具有高质量、高品质,对于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这涉及到技术、流程、创新、品牌、资源等多个领域的改进和提升。
三、文化自信与宣传文化自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国内外追求个性化,呈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反而更容易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和青睐。
因此,我们需要把新时代的中国元素与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传承方式,使中国文化真正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中国的文化宣传也需要更加精细化,以更好的方式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价值。
四、文化文艺的推广与普及文化文艺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推广也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文化品味。
在中国,尽管文化消费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但是由于资源匮乏和优劣不整等原因,文化文艺的推广与普及存在不少困难。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推动普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文化文艺资产的新生和再生。
中国未来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中国未来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21世纪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没有统一认识,也不会有统一认识。
从理论上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不仅来源于内部,也来源于世界文化现代化本身和国际环境。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五千年,创造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虽然经历了盛衰变迁,但始终延续不绝。
这就足以说明,中国文化必然有其优秀传统。
从16世纪、17世纪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了,中国没有能够自己创造出近代科学。
这也足以证明,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缺点。
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落后有其经济、政治的原因,也必然有其思想根源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无法回避。
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外来文化对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影响可谓是无孔不入。
满大街从花枝招展的圣诞树到各种各样的快餐食品店,从韩剧日剧到美剧英剧,从圣诞复活到万圣节,越来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取向到盲目推崇西方人冷淡对人的有素质行为。
国人热衷于过外节学外礼带外腔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到底是好是坏?现在我将用辩证否定观来说明到底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外来文化。
从改革开放至今,国人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我们对于外来文化的依赖性与外国人离不开中国商品不相上下了。
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对于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让人不得不担忧外来文化也许会侵蚀掉我们的五千年民族文化。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向来是世界人民所好奇与向往的,这一点从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便可体现。
我们无法想象当所谓的快餐文化个人主义把孔孟之道的文化精髓吞噬掉之后,我们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在在世界上立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
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我们首先不能盲目的接受,他们有指环王哈利波特,我们有盘古女娲,他们有油画我们有水墨画,而我们的书法更是一绝。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种文化最多只是相互碰撞而不是相互吞噬。
中西文化在近代的相遇并发生激烈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刍议
介西 方 文化 , 编译 两方 书报 , 习西方 的坚 船 利炮 , 即是 学 这 后 来人 们所 说 的学 习西方 “ 器物文 明” 的开端 。随着 洋务运 动的深入 开展 , 量西方 资产 阶级科 技文化 涌人 中国 , 大 中国 带 封 建性 的资 本 主 义经 济 和 资本 主 义 力量 也 开 始 发展 起 来 , 有为 、 启超 为代表 的资产 阶级维 新派 开始在 中国 以康 梁
文史博 览( 论 ) 理
20 0 9年 1 O月 C l r n s r V s n T er) ut eA dHioy i o ( h oy u t i 0 t2 0 c 09 .
中国文化现代化 的历史进程与特点刍议
郑 忠 孝
[ 摘 要 ]文化现代化是近现代 以来中国文化发展 的方 向。 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过 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 我们今 天正在进
义文化 向新 民主 主义文化 的 飞跃
[ 作者简介 ]郑忠孝 ,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文学 系副教授( 广东广州 , l30) 5 】0 。
中国文化现 代 化 的历 史进 程 与特 点 刍议
中国半 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 的社 会性 质和 国情 ,决 定 了
主主义革命还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 ,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还
是社 会主义 建设和 改革 ,其 目标 和诉求都 是实现 中国的现 代化 , 中国纳入 现代世 界发展 的轨道 。从这个 意 义上讲 , 将
近现代 以来 的中 国历史 ,实 质上就 是一部仁 人志 士追 求现 代化 的历史 。 文化作为 社会变 革和进 步 的先 导 , 其现代 化发 展在整 个社会 的现代化 历史 进程 中起 着关键 性 的作用 。冈 而追求文 化 的现 代化就 成为 近现代 以来 中国社会 的强大思 潮 , 志士仁人 所追求 的重要 目标 , 表着 中国文 化发展 是 它代
现代化进程下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
现代化进程下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文化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在悄然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现代化进程下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
一、人口红利的失去和城乡差异的加剧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失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
另一方面,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城市的优质资源和高水平的生活水平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离开农村,在城市中谋求更好的未来和发展。
这种城乡差异在另一方面也渐渐表现为文化差异。
城市里的文化和乡村里的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人们的行为方式、语言习惯或者是思想观念各不相同。
这种文化复杂性的增强也使得我们更加需要了解自己身边的人——由此,在城市中,人们的交际圈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小。
可能,这也是城市里面网络交友得到普及的原因之一吧。
二、虚拟社交网络的兴起在这些巨大的变化中,虚拟社交网络的兴起对我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们在虚拟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也会发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难以表达的情感,在虚拟社交网络上却可以得到相对较为自由的表达。
而这种自由的表达又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了现实生活。
比如,很多人在虚拟社交网络上表达他们的情感、看法等,并沉浸在网络世界中。
更何况,在这样的社交网络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平台上的各种功能相互帮助、认识和互动。
这也使得中国的社会文化掌控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
三、以新一代为主体的文化转型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组成部分,新一代年轻人对文化的转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年轻人们纷纷加入到了消费文化的浪潮当中,开始喜欢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和商品,更愿意开放、自主、极客。
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生活技巧和品味等,还涉及到具有“前沿”的先进科技和基于互联网的娱乐——这也是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文化转型的重大因素之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彻底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陷入低谷,人民处于沉重的压抑之中。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因此被迫开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一、经济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了列强的排挤和割据,中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半殖民地状态。
为了摆脱这种情况,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措施。
首先,废除农业赋税和营业税,降低了各个行业的税收负担,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
其次,开放了海关,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线——京张铁路开通,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后,自西向东修建的铁路陆续开通,拉近了各地之间的距离。
此外,中国还开发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兴产业,如电气机械、制药、纸张和化肥等。
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要滞后一些。
这是因为早期的政治现代化改革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阻碍。
但是,中国正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政治制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虽然这个政权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但它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经验。
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推进选举制度和制定宪法。
在新中国的成立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文化现代化进程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也是早于鸦片战争之前就开始了,但在鸦片战争后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相对滞后下,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改革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是在1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中国也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他们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鸦片战争后,著名的思想家严复所奏的《天演论》就提出了人类进化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不仅仅是在思想和文学方面的改革,同时也包括了语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鸦片战争(1839-1842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开始。
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战败,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辟了对外贸易并为外国列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洋务运动(1861-1895年):洋务运动是中国自主开展现代化的首次尝试。
清政府鼓励洋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产业,建立了一些近代工厂和造船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3.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综合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
该变法力图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等方面使中国实现现代化。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并导致了庚子拳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4.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开创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时代。
5.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个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爱国运动,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外国侵略,并倡导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中国现代化的追求。
6.新文化运动(1910-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挑战,倡导科学、民主、普及教育和女性解放。
这一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文学、哲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
7.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927-1945年):国共两党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进行了合作。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9.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它造成了政治混乱和经济崩溃。
然而,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逐渐恢复了秩序,并启动了开放的进程。
10.开放(1978年至今):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并实施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
这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总结起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为中国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文化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文化在实现我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一、概述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是维系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和谐的纽带。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文化一直是我国人民心中的共同认同和归属感。
在实现我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意义深远,对于塑造我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和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化对我国式现代化的影响1. 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历经几千年不间断传承的古老文明,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更是我国人民的精神寄托。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我国式现代化的源泉,更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2. 创新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始终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我国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复制西方的模式,必须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和进步。
3. 融合我国式现代化必须兼顾西方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实现融合发展。
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西方化,而是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
三、文化在我国式现代化中的基本路径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吸收古代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传统和民族精神,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 延续人文精神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繁荣,更重要的是文明进步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在我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延续我国人的人文精神,包括仁爱、忠诚、孝道、礼仪等传统道德观念,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文精神。
3. 融入世界文化我国式现代化也要广泛吸纳世界文明的成果,包括西方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为我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
文化革命后的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
文化革命后的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文化的传承、演变与更新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而在文化革命后的中国,由于政治的动荡和文化的失范等诸多因素,导致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缓慢而曲折。
直到改革开放,中国市场和人口规模的巨大增长使得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得以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文化流传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业工艺和口口相传的方式。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一批著名的商业文化之城也崛起了,如上海、广州、天津等,但其主要以旅游业和购物商业为主,文化的创造和生产的部分并不多。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文化界并未真正意义上民主化和开放化,主流的文化群体基本上仍以传统的文化理念为主导,对于现代的、国际化的、发达国家的文化任然抱有排外和怀疑的态度,导致了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的滞后和困难。
改革开放后,China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全球化也使得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得到巨大的推动。
具体来说,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I. 印刷、电影和广播电视等传媒技术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印刷技术、电影、广播电视等传媒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电视节目成为了传播文化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大众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变革。
例如,1980年代中国的“小清新”(小清新是一种以自然为主题、清新简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风格为主体的文化风潮),成为当时的文化代表之一,而80年代的电视节目也对于推广这一文化浪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II.中国文化产业利润的大幅提升随着地理位置和政治氛围的转变,文化生产和服务部门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根据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年已经占到了中国经济总量约撑半的份额,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扩张型经济产业。
而文化产业中的电影、动漫等当前仍然被认为是未来最富潜力的领域之一,也让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走得更进一步。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G n rlNo. e e a 61
Ap .. oo r 2 2
文 章 编 号 :0 7—7 8 2X2 0—0 90 10 8 X( ̄ )207 —5 r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与 中 国 现 代 化 进 程
李 洁
( 肃 政 法 学 院人 文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7 ) 甘 甘 I 3 0 0
U i Je
( ma i c olG nuP li l c n ea dL w Is tt, a zo 3 0 0 G s ) Hu nt S ho , as oic i c n a ntue Lnh u7 0 7 , a u y ta S e i n
Ab t a t I To e s r c :n i d m h soy, i a’ ta t n ulu e a a r xma ey tpp d h e p a e :la ig o o e tfc i it r Ch n S rdii c t r h s pp o i t l se e t r e h s s e m n f s cin i o i tc n lg o ra iat n l s se , f c t e fo we t r o n re Th p o e s a v c e h oo y, fo g z i a y tm o ul rm se n c u tis. e rc s d a e Chie e ta iin lc lu e n o ur n d n s r d t a u t r o n d r zt a d mo e ia in, x l rn d fr n ies e c t e s se . n o e p o i g a o mi g Ch n e n w ul y tm n ur Ke y wor s: a to lc cur Mo e ia in; d Tr diina u t e; d m zt o Prc s ; Ch n o e s i a.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断地传承和演变,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了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影响着文化本身,也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随着时代的进展,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支配地位。
由于现代科技与知识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大变革中,许多中华传统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的需求,逐渐淡出了社会主流文化的视野。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尽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处于困境,但并不意味着它将会消失。
相反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正在发生着不同的转型,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
1.文化创新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新型文化和产业模式的兴起,传统文化开始逐渐融入到现代文化创新之中。
多元性的文化艺术为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文化曲艺的创新中,许多传统的曲艺形式得到了重新演绎,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现代特色的搞笑艺术表现形式。
2.文化保护文化保护是传统文化变革的另一种方式。
由于许多传统文化是无法用现代艺术来展现的,因此需要通过尽可能地保护其原有形式来将其传承下去。
例如,在我国传统民间戏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那些剧种,包括“晋剧”、“豫剧”、“秧歌”、“皮影戏”等,在演出方面不但要坚持传统演出形式,更要在文学创新、舞台艺术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用现代人的审美方式来演绎传统文化内涵。
3.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保护方式。
在某些地区,一些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得以保持其存在。
例如,在扶贫工作中,各地对脆弱的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保护的行动一直在进行。
通过将这些文化范畴传承给下一代,包括年轻人和孩子们,将保留着的传统文化带进现代,以其本身独特的形式体现现代内涵和价值。
三、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挑战和逆境,但是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并未消失,而是逐渐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中。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文化创新为关键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文化创新为关键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国人思考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并且促进创新发展。
在城市建设、教育、形象宣传等方面,我们经常能看到“融合传统文化”的口号。
那么,现代化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究竟该如何实现呢?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它不仅是我们文化的根基,也是民族灵魂的象征。
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哲学、艺术、工艺等,各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这些文化符号代表着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我们发展自身社会文明的宝贵财富。
因此,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快,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文化多元化,急需一些新鲜元素,否则传统文化就会显得“落后”。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和商品涌入中国,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和竞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抱现代化进程,同时还要坚定地保护传统文化。
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融合传统文化”,让它更好地服务现代化进程。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三、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关键所在。
文化创新既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也需要对现代文化的把握和运用。
文化创新不仅就是要创造新的文化形态,也要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和开阔的眼界,能够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和文化怀旧的束缚。
同时,文化创新不仅限于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结合,也需要走出去,与国际文化融合,增加了解和交流。
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四、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的文化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本身,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品味。
因此,文化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扬上,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文化素养和认同。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最近,“国学热”在中华大地上兴起,一时间,“国学”成为热点词,于丹,易中天,王立群都成为了文化名人,学术的通俗化似乎一时间就等同于国学的传播。
虽然90年代以后,乃至如今21世纪的围学热都是自发性的,里面既有留学生、大学生,也有企业家、社会工作者,总而言之是民间的。
但是,传统文化的如何扬弃,如何现代化,国学对于中国现代化到底是阻力,还是助力,如何使它成为现代化的助力,并没有明确的回答。
实际上,中国社会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的转型。
1912-1913年的议会政治,1914-1915年的专制独裁,1916年的君主立宪,1917-1927年北洋政府的军人政治,1927-1949年源自苏联的国民党的党国政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进行的各项共产主义改革,中国文化也经历了多种的转型,期间有反复,可是就基本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文化逐渐表现了它内核的文化认同。
在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成为全球华人归属感的一个重要表现。
20世纪60年代日本井喷似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凝聚力;二战后美国的独霸天下也成全了美国文化在全球的被模仿和被羡慕。
而在各国发展起步之初,日本,从初期就存在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和魂洋材口号的提出,到二战之后面对一片废墟的迷茫;美国,正如亨廷顿《我们是谁》中强调的;美国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国人,美国的文化是什么,他们只知道一个星条旗的概念;俄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对属亚属欧都不能确定;;甚至连英国,也可能在未来发生冲突,重新恢复原来分裂的状态。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两岸问题,两岸的文化认同正是未来统一的一个关键。
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文化精神那么,中国的文化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正是中国的“中”。
《论语》最后一篇是《尧日》。
“尧日:‘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这是讲尧要把天子之位让给舜:“喂,舜,我是第一代领导人,你是第二代领导人,我把我的执政经验传授给你:你要好好地牢牢地保持中字不动摇啊!”这个“中”字,就是中国人一直保持的文化核心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主义文化的引进
(二)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旧民
主主义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飞跃
(三)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传统社
会 主义文化的建立及其在曲折中发展
会主义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四)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 中国大门,给昏庸无能的满清封建统治者敲响了丧钟。空前的民族危机和 由此所引发的中国传统文化危机迫使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世界, 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为代表的地主阶改革派在看 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野蛮性、侵略性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 传统的封建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没落或者说是无奈,于是他们鲜明的 提出,要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此他们着力 在中国推介西方文化,编译西方书报,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这即是后来 人们所说的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开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大 量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科技文化涌入中国,中国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经济 和资本主义力量也开始发展起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 新派开始在中国推介西方的“制度文明”,并进行了以 启民智、设议院为 主要内容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它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将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推向了纵深,西方资产阶级平 等、民主、共和等文化价值观念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则在 中国首次鲜明地举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倡导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文化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进一步深入国人心中,也为后来的旧民主 主义文化提供了直接来源,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进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激荡碰撞中发展
如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发展一样,先进文化的诞生与发展也不 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过程,而是一部与落后文化反动文化相斗争的发展史, 这一点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任何先进文化 的诞生,都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也不可能是对传统文化无 保留的传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先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与传统文化进行碰撞和交锋,如新民主主义文化诞生之初, 民主、共和与“尊孔复古”的对抗。先进文化的诞生,同样离不开对外 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这种借鉴吸收不可能是全盘接受,否则就会失去前 进的正确方向,也会丢掉自身已有文化中的优良因子,这样鉴别吸收论 与全盘接受论就会发生不可避免地冲突,如新民主主义文化诞生过程中 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交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全盘 西化论及资产阶 级自由化思潮的交锋都是这种冲突的例证。近现代以来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这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碰 撞相斗争的激荡史。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 碰撞与激荡仍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在实 践中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实现文化发展的不断创新。
目录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
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
(一)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推进当 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二)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 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文化 的前进方向
(一)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推进当代中 国的文化建设
目录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
训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继承、选择与创新的统一
(二)先进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激荡碰撞中发展
(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继承、选择与创新的统一
先进文化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需要对传统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 继承,对外来文化在鉴别比较中引进,更需要努力结合实践的需要 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从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先进文化对落后文 化的超越。中国文化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继承、选择与创新的过程。 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由开始的盲目推崇,到后来的“中体西用”, 再到后来的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对西方文化而言,由开始的盲目 排 斥,到全盘西化,再到后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都是这 样一种继承、选择与创新相统一过程的生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的产生与形成正是对传 统文化的超越和对西方文化借鉴基 础上合乎逻辑地发展。中国共产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以继承、选择与 创新相统一的精神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对落后文化的超越,也 才能不 断催生先进文化的诞生,从而保证我们党永远站在历史与时 代发展的前列,永葆生机与活力。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modernization
目录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
Key words:中国文化;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特点;经验教训
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从睁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孕育符合时代节律的文化, 任何一种先进文化也都反映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和状况, 既是时代精神的凝聚又是对前人思想认识的升华,既 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超越创新的过程。 创新是先进文化创造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继承、选择 与创新的统一是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 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展 的根本条件。
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不具有科学性的文化 其先进性无从谈 起。与此同时,文化又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生活状况的现实反映,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和准备,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因而,实现科学性和时代性 的统一应该是一切先进文化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国文化现代化起始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这二者的结合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 现得尤为突出。如前所述,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的 一条主线。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必须有以先进文化理念为精髓的先进 理论的指导,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 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指导中 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流文化,并在艰苦的比较和选择中最终以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 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和前进方向。这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克服了旧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局限性,又克服了新民主 主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局限性,真正实现了科学性与时代性的 有机统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传统社会主义文 化的建立及其在曲折中发展
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建立与发展
“文化大革命” 这一劫难使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局限性暴露无遗,“文 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实现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 现代转化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正了中国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自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文化创新,一 方面积极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进行现 代转换,从而在文化领域实 现了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模式转变。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需求以及文化建设思路都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从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模式转变,既不同于 第一次转变那样简单学习西方,不同于第二次转变全盘“以俄为师”,也不同 于第三次转变那样拘泥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教条式理解,而是具有中国 特色而又博采众长,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文 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功能意义做出了科学界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以不断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 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但与此同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决定了社会 主义改造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教、四清运动的开 展,社会主义文化逐渐取代新民主主义文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结束 宣告了这一取代的完成。取代新民主主义文化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文化虽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但由于受 着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左”的教条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盛行,加上党的主 要领导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文化形势 的错误判断和估计,党在这一历史时期虽然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的正确方针,但却未能始终坚持贯彻执行。 在毛泽东看来,“当政治、文化等 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 要的决定的东西了”,特别是毛泽东“政治思想上的阶级”理论的提出及认为 在思想文化界“修正主义占据了统 治地位”使党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这一劫难的发生。十年“文革”中林彪、四人 帮集团 打着纯洁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科学文 化进行了双重排斥和打击,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从睁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文化的引进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旧民主主义 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飞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 为理念构建起来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恰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 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为代表的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意识到惟有“以俄为师”、走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社会 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 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工人阶级 队伍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中国的确立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中国文化 开始沿 着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前行。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创建下,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逐渐形成。新民主 主义文化在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的交锋中确立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文化实现了从传播到 创建再到战胜旧民主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飞跃,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 化在 这一历史时期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