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评价说明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研发评价方案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研发评价方案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而研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创办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研发的课程。
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研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目前,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己研发的课程称之为校本课程,以区别广义的学校课程。
由此我们明确了,校本课程研发不仅包括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的完全自主的课程研发,同时也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研发,这类称之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就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教师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
本评价方案所说的校本课程研发,既包括国家课程的再研发,也包括自主的校本课程研发。
一、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理念建立规范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对校本课程研发起到监控、指导、激励作用,从而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评价对象包括对教师行为、理念的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评价等部分。
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的直接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个性的开放、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评价校本课程的重要指标就是看学生的发展。
既要考察校本课程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又要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的实际表现;还要看学生通过校本课程所得到的收获,如学生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见识是否得到了增长,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全面提升等。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中心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特制订本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校师生发展中心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改革考评办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评价原则:1、主体的多元性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
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考评方法:根据本课程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从考查学生的能力入手,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基础知识20%、方法和能力20%.态度习惯、成果展示40%和期末考查20%,根据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学生等级,分别用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改革课程设置过于统一的局面,充分发挥学校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实际,现制定我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一、校本课程及功能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及社区等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至少具备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一)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课程学角度上,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课程看着是一些供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只是课程内涵的一个方面。
在本质上,有了学生才有了课程,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参与体验,增长活动技能。
可见,课程不单单指学科科目,学习材料,它更应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一种意识。
同时,教师自己也并非课程开发的局外人,而是参与者,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主体。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一是以人为本。
校本课程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二是给学生空间。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参照学校提供的校本课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决定自己想学或不想学的。
它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这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课程为学生而存在。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课程的开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出发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三)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形成。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创建特色学校,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必然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的,可以根据本校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学校办学理念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6.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和收获。
五、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行评价:组织教师相互评价,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3.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3.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确保评价工作有序开展。
4.落实评价经费:学校保障评价工作所需经费,确保评价活动顺利进行。
八、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推动校本课程质量不断提高。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评价工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
五、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行评价:组织教师相互评价,促进教学交流,提升教学水平。
3.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4.课堂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
5.成果展示:通过学生作品、竞赛成绩等展示校本课程成果。
三、评价原则
1.公正公平: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2.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多维地评价校本课程。
3.自主性:尊重学校、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持续改进:关注评价结果的运用,推动校本课程的持续优化。
四、评价内容
1.课程目标:关注校本课程目标的明确性、适切性和达成度。
2.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是指学校通过内部教师团队或跨学科合作团队,研究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及资源优势,开发符合学校理念和实际需求的课程,并对开展的课程进行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实施和评价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课程设计阶段:根据学校的理念和实际需求,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制定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根据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对课程进行实施。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3. 评价阶段: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落脚点,旨在反馈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成果。
评价方式可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多个层面的评价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意义在于:
1. 使学校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
2. 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
3.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4. 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校的公信力和认知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和评价是学校普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案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快速变革的社会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何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独立开发的一套具有独特特色的课程体系。
与传统的固定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 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和发展潜力,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来设计,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2. 培养综合素质: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3. 增强学校特色: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可以凸显自己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 系统架构: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确保各个学科内容的合理衔接和整体性。
2. 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不同的能力水平,提供灵活的课程选择和学习路径。
3. 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 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确定开发方向和重点领域。
2. 制定开发计划:明确开发的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分工,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推进。
3. 设计课程结构: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要求,确定课程的组织结构和核心内容。
4. 教材编写和选择:根据课程结构,编写或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5. 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科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师培训和支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办法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办法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
为了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的评价,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
即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内容。
1.校情。
即我校的实际情况,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校本课程评价的起点。
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时,要对学校的校情加以重新审视,包括学校的外部、内部环境,课程资源,学校的物资装备技术条件,学校的传统和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等,将对校情的分析和评估,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目标主题的依据。
2.主题。
指校本课程开发所选用的题目。
校本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能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内容才可选作校本课程的主题。
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传统、发挥师资优势和硬件优势、结合地方文化,能满足不同学生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凸现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3.方案。
即预设的校本课程“蓝图”。
主要包括《课程目标》,以及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性环节。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既要分析课程方案中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还要评价课程方案是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4.教材。
是教师围绕一个课程主题,自己编写、自己授课使用的教学材料的整合汇编。
教材评价主要从内容的科学性、素材和案例的选取、与主题联系的紧密程度、编排结构、插图及可操作性、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
课程开发与评价制度
课程开发与评价制度一、引言课程开发和评价制度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环。
它们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开发和评价的定义、重要性、目标、原则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课程开发的定义课程开发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课程评价的定义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它可以检验教学设计的质量,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提供依据。
四、课程开发与评价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开发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合理选择、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课程开发和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3. 适应社会需求:课程开发和评价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体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的要求。
五、课程开发的目标1. 培养学科素养:课程开发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其学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开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等,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提升学习动力:课程开发要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课程评价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评价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可信度高。
2. 全面性原则:课程评价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全面反映课程的优势和不足。
3. 可操作性原则:课程评价要有针对性、具体可行,能够为教师提供改进课程的具体建议和方向。
七、课程开发与评价的影响1. 对教师的影响:课程开发和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对学生的影响:课程开发和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
悦庄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2012---2013学年)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1、基础性课程:《仁义礼智信》2、丰富性课程:《古诗古韵行》3、发展性课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舞蹈、绘画(国画、儿童画)、草编、书法、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五子棋、跳棋、军旗、象棋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
学校主要是组织审核并做好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组长:郑作奎副组长:崔孝成王学磊成员:校委会其他成员(二)进行前期论证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
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评价指标及其影响。
一、背景说明近年来,传统的标准化教学模式逐渐受到质疑。
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以及社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增加,标准化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目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发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实施方法1.需求调研开展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需求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困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
2.教研活动建立教研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讨论课程设计,并根据学生反馈进行课程调整。
3.资源整合整合学校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人才、设施、教材等,为课程开发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评价指标1.个体评价通过学生成绩、作业表现、参与度等指标,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课程评价通过课程讲解效果、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多方面评价课程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3.社会评价了解社会的评价和反馈,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等方面。
五、影响因素1.教师角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开放的教育观念,能够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2.学生需求学生的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依据。
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决定了课程开发的多样性。
3.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程度和指导方向将直接影响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六、实践案例某中学在课程开发中遵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发了多样化的课程。
例如,为爱好科技创新的学生开设了科技创新课程,让他们能深入了解科技前沿,培养创新精神。
七、评价案例通过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的比较,科技创新课程的成绩明显好于传统科学课程。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评价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校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的充分分析,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一系列具备学校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校本课程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2.多元整合原则:将学科知识、跨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机整合,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问题导向原则: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社会参与原则:将社会实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1.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学生参与管理:建立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设计和评价的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为校本课程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支持。
4.有效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及时给予学生和教师反馈,促进课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校本课程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受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价,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材资源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为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4.社会评价:通过社会的反馈和评价,了解校本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效果,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提供依据。
小学校本课程的评价细则和具体要求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教师评价:
(1)教师实施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全方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量化考核,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并作为评聘及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
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具体要求:各校校本成果依据本细则整理档案。
确保过程材料详实科学多样化。
活动图片等。
校本课程成册。
音质质量好。
校本题目精简。
校本课程 开展评价意见
校本课程开展评价意见
校本课程开展评价意见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校本课程开展评价意见
1. 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教师教学水平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程设置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
4. 课程评价方式多样,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5. 课程资源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6. 课程管理规范,能够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7. 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8. 课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包括: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加强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丰富课程资源和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概述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是指教师在学校内部开发和设计的课程,通过一系列评价活动对其进行检查和改进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旨在提高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I. 制定课程目标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决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对于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背景和学生的需求,确保课程目标具有可实施性和可衡量性。
II. 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中的关键部分。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与评价目标相一致。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设计出贴近学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内容。
III. 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IV. 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衡量标准。
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V. 收集数据和信息为了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学生作业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为教师提供依据,帮助其分析课程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课程设计。
VI. 分析评价结果收集到数据和信息后,教师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VII. 反思与改进评价结果分析完毕后,教师应该进行反思与改进。
反思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推进课程的改进。
学校校本课程与课程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与课程评价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并开设的符合学生需要和学校目标的课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开设过程和课程评价。
1. 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学校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学科学习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以兴趣为导向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培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设过程学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设过程是一个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首先,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课程需求调研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等参与课程设计,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课程的实际效果。
最后,经过教研组讨论和审核后,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师培训,确保教师能够适应和掌握新的课程内容。
3. 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评价,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以及课程的实际效果。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学生作品展示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4. 评价指标的确定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学校需要确定评价指标,以衡量课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和课程的发展情况。
5. 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性学生在校本课程评价中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生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课程的需求和评价意见。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评价小组,由学生代表参与课程评价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增强学生对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6. 教师的角色与支持教师在校本课程的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参与课程设计和开设过程,还需要利用评价结果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开发的针对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过程与原则、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方案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程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与原则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经历教师团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等过程。
在该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按照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发展规律来安排课程内容;二是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活动;三是注重跨学科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四是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校本课程的经验与做法。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应多样化,既包括正式的课堂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和社区实践等形式。
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设在线课程和远程教学,满足学生在时间和地域上的灵活学习需求。
此外,要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协同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四、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的制定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案应包括学生的学业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两个层面。
学生的学业评价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项目展示等方式进行,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而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观察教学场景、听取学生意见以及定期进行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制定科学的方案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本学期已临近结束,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月23日下午校本课程活动时间统一进行查看各校本课程班的展示及评价工作。
一、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安秀红
副组长:孙丽霞贺艳
成员:
第一小队:张君袁瑞娜宁群任福祥
第二小队:马秀华刘秀贤
二、展示评价内容
1.各校本课程社团指导教师须提供教案课时备课、考勤记录、期末评价、展示等相关材料,评价小组结合日常检查及是否上足课时来合计该社团综合得分。
2. 展示内容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
三、检查分工及评价办法
第一小组成员主要看现场,张君负责检查课时备课,袁瑞娜负责检查展示,宁群负责检查期末评价,任福祥负责检查考勤记录,并结合分工的检查项目写出总结反馈。
第二小组成员结合日常检查等项目计算出最后得分,实行ABCD四级等级评价。
四、工作纪律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计算工作量时不虚报,计算后,未上报领导小组前不对老师宣传。
山海天实验小学
二○一五年一月十日附:校本课程综合评价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教学设计评价的补充说明教学评价: 百分制
一、考勤: 10分
二、平时表现: 20分( 超过20仍算20分)
三、每班每个小组进行小组冠名及LOGO并撰写意蕴8分, 优秀组全体加2分
四、每人评价她人作品1次0.5分。
五、上课发言1次2分, 什么都答不出不记分。
六、教学成绩: 小组课堂汇报, 或教学内容或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或总结评价汇报10-20分。
( 优秀组全体加2分最高10分)
七、作业成绩:( 最高50分)
单个人: 1次学习日志5-10分, 1次模块自主学习札记5-10分。
小组: 1份校本课程设计 20-30分
优秀个人或小组加5分。
最后每个人总分数由小组长、助教和老师共同给出。
注: 第三、第四模块按网络合作活动学习法来教学, 请同学们配合。
补充说明:
一、小组课堂汇报, 2-4次其内容能够是在校学生关于后2
模块的教学内容, 也能够是所有组校本课程设计方案ppt的说明
讲解, 或是总结评价及学习收获汇报。
二、学习日志1次( 可任选1次写, 如果写2次另加2分, 满
分10分)
第1次学期初的引导型日志问题
1、您开学前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多少了解?
2、您认为开设《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对小学教师从教
有意义吗? 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经过前2个模块学习, 你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了哪
些新认识?
4、您期望我们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带来哪些帮助? 为什么?
5、您希望并建议我们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为什么?
第2次学期末的总结日志问题
1、您对自己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指导》的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满意吗? 您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小学课程开发素养?
2、如果学校让你组织开发一门校本课程, 你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3、您现在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的知识、理论与经验
方面, 非常疑惑的难题还有哪些?
4、经过学习, 你认为自己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
想、专业信念等方面有没有提高?表现在哪方面?
5、请您用一两句话评价我们这门课的学习、你的改变及收获建议。
三、 1次模块自主学习札记5-10分。
小组能够把成员能够分散到每个模块, 1个人可任选一个模块的1个章节写, 如果写2次另加2分, 满分10分。
无论小组多少人, 2-5人都至少要保证1人1篇。
成绩记入期末成绩。
四、附件1格式: **模块自主学习札记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级小学教育 *** 学号******
一、阅读和学习的文献
二、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
三、自己的特殊收获与推荐
四、存在和出现的疑难与问题
五、改进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议。
学习范例:
小学课程论概述——郑梦曦第一模块自主学习札( 一)
本次自主学习了三篇与小学课程论概述相关的文献, 对小学课程论的概念, 研究目的, 范畴价值, 以及其历史的来龙去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另外还学会了积极思考, 撰写文献的方法等等, 获益匪浅。
一、阅读和学习的文献
[1]黄甫全.第一章”小学课程论导论”的第一节”小学课程论概述”.
[2]黄甫全.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 1997(12): 1-5.
[3]张廷凯.中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1922—
1997 ( 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8( 1) : 7-12
二、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
( 一) 第一章”小学课程论导论”的第一节”小学课程论概述”
1.一个基本概念和三大指称: 小学课程论从两方面解释含义, 从概念上, 是专门发现、研究和解决小学课程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
从指称上, 主要有三大指称”一个分支学科””一层基本原理”和”一门教学课目”。
⑴”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小学课程论是教育学学科群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因为课程与教学论是专门研究”教学什么”与”怎样教学”两大问题的! 正是这两大独特问题, 决定着教育学的独立学科特性; 也正是这两大问题的独特性, 奠定了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科群中的核心地位。
⑵”一层基本原理”是指小学课程论是学科群中的一层基本原理。
因为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 小学课程论已经形成了众多下位学科, 建成了庞大的子学科群。
⑶”一门教学课目”是指小学课程论是教师教育中的一门具体课程或教学科目。
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中, 提出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列出了”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和”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其中”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就属于”小学课程论”。
2.三种范畴: 这里从主要领域、焦点论题和新兴方向等方面加以简介。
3.三种价值: ”认识””知识”和”革新”三大价值
⑴认识价值主要表现为认识小学课程现象, 揭示小学课程规律和指导小学课程实践。
⑵知识价值体现在教育学知识的元分析、校本教师研究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增长。
⑶革新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小学课程创新、教育制度与政策创新以及教师教育创新等三方面。
4.研究主体: 教师与学生以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5.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问题。
日本有学者在反思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时, 深入地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中国学者孙喜亭教授也指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能够说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
这就指出了, 课程与教学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了。
( 二) 《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课程论的两个指称: 一是作为高校里开设的一门科目的课程论, 二是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领域的课程论, 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
2.课程论的目的和任务:
⑴实质上是我们研究活动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我们研究活动的意识性和主观性表征。
⑵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的目的和主要任务能够表述为: 认识课程现象、揭示课程规律和引领课程实践。
3.课程论的首要任务: 认识纷繁复杂的课程, 驱动了课程论作为独立科学的诞生。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 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物质性的, 如计划、标准、教材、教学指南、补充资料、课程包等等; 二是活动性的, 如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课程研制活动; 三是关系性的, 如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课程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等等。
复杂的课程论让人们众说纷纭, 于是杜威在1902 年出版了《儿童与课程》的专论; 随后, 博比特于1918 年写出了集人们对课程现象的专门认识之大成的《课程》一书。
这两本书, 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4.课程论的根本任务: 是揭示课程规律和引领课程实践。
课程规律是课程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
势; 它是内在的东西, 是人的感官不能把握, 而只有思维才能把握的。
5.课程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问题。
课程问题, 是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课程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日本学者在反思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时, 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产生了质疑, 深入独到地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中国学者也指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能够说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
”
6.课程论的基本内容: 黄甫全教授将它们归纳、分类和整理为五个系列: ①课程论基本原理系列,包括现代课程论原理、课程社会学、课程价值论、课程认识论、课程研究方法论
等; ②课程本体生成和实现过程系列, 包括课程结构论、课程研制论、课程规划论、课程实施论、课程评价论等; ③不同类型课程系列, 包括文科课程论、理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隐蔽课程论、整( 综合) 课程论等;④课程历史发展系列,中国课程史论、外国课程史论、比较课程论、未来课程论等; ⑤不同层次和特殊类型系列, 包括幼儿园课程论、大学课程论、特殊教育课程论、道德课程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