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解表药) ppt课件
▲苦参
[ 杀虫利尿
白鲜皮
[ 祛风解毒
14
三.清热解毒药
★ 金银花 ★连翘
[(痈肿疔疮要药),凉血止痢,(双花,二宝花,忍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冬花)
[(疮家圣药),消痈散结,(瘰疬痰核),(清心火)
15
★ 蒲公英
紫花地丁 ▲ 野菊花 清热解毒 ▲ 穿心莲
▲贯众
[(乳痈要药),利湿通淋,(黄花地丁),(可致
9
★ 柴胡
★ 葛根
▲ 升麻 淡豆豉
解表 升阳 [ 除烦
[(疏散),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中气下
退热
陷,内脏下垂等;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解肌),止泻,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
泻——清阳不升之泄泻等)
[ 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10
第二篇:清热药
11
一.清热泻火药
★ 石膏 ★ 知母
[ 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要药),清肺胃热,收敛生肌,(煅后外用) 清热泻火
20
四.清热凉血药
★ 生地黄
★ 玄参 ★ 牡丹皮 ★ 赤芍 ▲ 紫草 ▲ 水牛角
[ 生津
养阴
[ 泻火解毒
清热凉血
[ 散瘀,清虚热,(既清实热,又清虚热),(肠痈)
活血 [(散瘀),止痛
[ 解毒透疹,(轻泻)
[ 解毒
21
五.清虚热药
★ 青蒿 ★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 除骨蒸,解暑,截疟,(不宜久煎),(既清虚热,又清实热)
一.发散风寒药
★ 麻黄 ★ 桂枝 ★ 紫苏
▲ 生姜 ▲ 香薷
发汗解表
[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表实无汗) [(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表实无汗,表虚有汗)
1发散风寒药PPT课件
宣肺平喘
辛温 通调水道,温通膀胱
利水消肿
-
16
麻 黄 应用
⒈ 风寒感冒 配伍紫苏叶等,用于普通风寒表证,十神汤;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口不渴,涕清稀、薄白苔、脉浮紧)
风寒表实无汗证
发汗解表要药
-
17
麻黄
风寒表实无汗证
散风寒
阳气集于肌表
风寒外袭
宣肺气 开腠理 发汗解表
邪正相争,腠理密闭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身痛、 无汗、脉浮有力
-
24
桂 枝 处方名
桂枝、嫩桂枝、桂枝尖
-
25
桂枝
药 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
26
桂枝
辛
辛温散寒
温
入肺膀胱走表 入心走血脉
甘
甘温助阳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
27
桂枝
1.外感风寒表证
有汗能止,无汗能发
表实无汗证 配麻黄,如麻黄汤 臣 表虚有汗证 配白芍调和营卫,如桂枝汤 君
解表药
-
1
解表药 概述
一、含义 二、性能、功用和分类 三、使用方法
-
2
一、含义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 效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 流涕、喷嚏、咳嗽、脉浮
-
3
解表药
二 、药性、功用和分类
辛散走表
味辛,主归肺、膀胱经。
发散表邪,治愈表证
汗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本品易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温热病、阴虚火 旺、血热妄行诸证忌用;
2.《本草纲目》”桂枝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
发散风寒解表课件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 脉浮有力
麻黄发汗解表作用分析
麻黄 味辛发散
主入肺 膀胱经 性温散寒
肺外合皮毛 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宣肺气,散风寒以发汗解表 发汗作用较强
麻黄
主治风寒感冒掌握要点
辛温解表峻品,多用于外感风寒的感冒重证,即风 寒表实证。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麻黄发汗力大小与配伍桂枝 有关)如麻黄汤《伤寒论》。 多用生麻黄。 尚有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草麻黄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麻黄
麻黄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商品名] 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西麻黄。 以茎粗、干燥、色淡绿、内心充实、味苦涩 者为佳。
麻黄
处方用名:
麻黄、 生麻黄、净麻黄:偏于发汗解 表。炙(水、蜜)麻黄、麻黄绒:偏于止 咳平喘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 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虽有表证 也应慎用
因药 辛散之品不宜久煎 温服喝开水助药力 禁忌生冷油腻之品
麻 黄《本经》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 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 热,破癥坚积聚。”
麻黄
来源:
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 、 木贼麻黄和中麻黄 的草质茎。
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 甘肃等地。 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 切段。
桂枝
外感风寒表虚证 风寒外袭伤卫 卫阳不足,腠理不固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营卫失调
恶寒、发热、自汗或汗出恶风,脉浮缓无力
辛散而不伤阴
解表而不大汗
桂枝解表作用分析
桂枝
辛甘温煦
入肺 膀胱经
甘温助阳
发汗力较和缓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阴暑证:香薷(夏月麻黄)
风寒风热表证皆宜:荆芥、防风
完整版ppt课件
79
细辛:阳虚外感 羌活:上半身(身半以上)痹痛
太阳头痛 白芷:阳明头痛
完整版ppt课件
80
2、功效 行气安胎:紫苏 解鱼蟹毒:紫苏、生姜 通鼻窍: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完整版ppt课件
81
3、用量用法 细辛:3-5g;丸散0.5-1g 辛夷:包煎
30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完整版ppt课件
31
三、温中止呕--多种呕吐 四、解毒--中药物、食物毒
完整版ppt课件
32
香 薷
完整版ppt课件
33
一、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
完整版ppt课件
34
阴暑证:感受风寒(静而得病) ----暑天风寒感冒
阳暑证:感受暑热(动而得病) ----类似中暑
完整版ppt课件
136
要点
1、主治证 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 气虚下陷证:升麻、柴胡
完整版ppt课件
137
2、功效 透疹: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
葛根、荆芥 开音:蝉蜕
完整版ppt课件
138
3、用量用法
后下:薄荷
4、品种与功效
黄菊花--疏散风热
白菊花--平肝明目
完整版ppt课件
139
5、使用注意 牛蒡子:滑肠通便,便溏者慎用 6、分类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薄荷、蔓荆子 发散风热、利咽:牛蒡子、蝉蜕
完整版ppt课件
132
葛根与柴胡
相同点:解表,升阳 不同点:葛根功偏解肌,善治外感项背 强痛。又升阳止泻,生津止渴,透疹
柴胡功偏退热,善治少阳寒热往来。又 升阳举陷,疏肝解郁
中药学一解表药精品PPT课件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 无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 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 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 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平冲降逆,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 和奔豚病等,为麻黄所不备。
白芷
散风除湿——特点:味辛 而外散风寒,气芳香而内 化水湿。应用:①风寒感 冒,②湿浊中阻证,③湿 盛带下证,④胃肠型感冒, ⑤风湿痹痛等。
通窍止痛——应用:①风 寒客于阳明经之前额头痛, ②鼻渊头痛,③牙痛等。
消肿止痛——疮疡肿痛。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细辛
菊花
疏散风热 —— 特点: 散风热之力和缓。
平肝明目 —— 特点: 既平肝又清肝。
清热解毒——疮疡肿 毒。
注意:黄菊花,白菊 花,野菊花。
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 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 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不同 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止汗, 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 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 毒,是二者之异。
宣散透疹——用于麻疹外 出不畅。
祛风止痒——应用:①风 疹,②皮肤瘙痒等。
疗疮——疮疡初起。 炒炭止血——便血、崩漏、
产后血晕。
防风
解表祛风——特点:味甘 质润,为风药中润剂。应 用:风寒表证。
胜湿止痛——特点:配伍 引经药,无所不达,治一 身之痛。应用:一身之风 寒湿痹痛。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火旺、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PPT课件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的来源与采摘
药材来源与分布
来源
发散风寒药多来源于植物,如麻黄、桂枝、紫苏等。这些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 各地,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
地理分布
这些植物多生长在山地、丘陵、草原等地区,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的环境 。
采摘时间与技巧
采摘时间
通常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进行采摘,以保证药效。例如,麻黄一般在春季开花前 采摘,桂枝则在秋季采摘。
治疗风湿病的案例
总结词
发散风寒药材在风湿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详细描述
风湿病多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发散风寒药材如羌活、独活等,具有祛风 散寒除湿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但需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06
CATALOGUE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的未来展望与研究方 向
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药材资源保护
重视对发散风寒药材的原产地保 护,确保可持续利用。
生态种植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对环境的 破坏,提高药材品质。
替代品研究
研究开发可替代的中药材,降低对 野生资源的依赖。
现代科技在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技术
利用基因技术改良药材品种,提 高产量和抗病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
深入研究药材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碱类
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具有扩张血管、兴奋中枢 神经等作用。
黄酮类
如陈皮苷、芦丁等,具有 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 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
扩张血管
发散风寒药能够扩张血管 ,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缓 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 等症状。
抑制炎症反应
部分发散风寒药具有抑制 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 轻感冒引起的呼吸道炎症 和肿胀。
药材来源与分布
来源
发散风寒药多来源于植物,如麻黄、桂枝、紫苏等。这些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 各地,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
地理分布
这些植物多生长在山地、丘陵、草原等地区,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的环境 。
采摘时间与技巧
采摘时间
通常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进行采摘,以保证药效。例如,麻黄一般在春季开花前 采摘,桂枝则在秋季采摘。
治疗风湿病的案例
总结词
发散风寒药材在风湿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详细描述
风湿病多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发散风寒药材如羌活、独活等,具有祛风 散寒除湿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但需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06
CATALOGUE
中医药材发散风寒药的未来展望与研究方 向
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药材资源保护
重视对发散风寒药材的原产地保 护,确保可持续利用。
生态种植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对环境的 破坏,提高药材品质。
替代品研究
研究开发可替代的中药材,降低对 野生资源的依赖。
现代科技在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技术
利用基因技术改良药材品种,提 高产量和抗病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
深入研究药材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碱类
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具有扩张血管、兴奋中枢 神经等作用。
黄酮类
如陈皮苷、芦丁等,具有 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 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
扩张血管
发散风寒药能够扩张血管 ,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缓 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 等症状。
抑制炎症反应
部分发散风寒药具有抑制 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 轻感冒引起的呼吸道炎症 和肿胀。
1.发散风寒药PPT课件
多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者, 虽有表证,应忌用或慎用
入汤剂不宜久煎
-
6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
7
麻黄
《神农本草经》
-
9
药物草来麻源黄
木 贼
麻
黄
麻黄科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
的草质茎
中麻黄
-
10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 肺、膀胱经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1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12
-
48
应用
4.半夏、天南星及鱼蟹中毒 本品解半夏、生南星及鱼蟹之毒。
-
49
用法用量
5~10g
-
50
特点
多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为呕家圣药
-
51
香薷
《名医别录》
-
52
药物来源
唇形科石香薷的地上部分
-
53
性味归经
辛,微温 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
54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配枳实、薤白等(枳实薤白桂枝汤)
-
25
应用
(2)心阳不足之心悸 本品温通心阳。
——配党参、甘草、麦冬等(炙甘草汤)
(3)脾阳不振之痰饮 本品温运脾阳。
——配茯苓、白术等(苓桂术甘汤)
-
26
应用
(4)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温阳化气而利水。
——配猪苓、泽泻等(五苓散)
(5)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 本品温中散寒。
-
15
应用
4.阴疽,痰核,痹证 本品散寒通滞。
——配肉桂、白芥子等(阳和汤)
入汤剂不宜久煎
-
6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
7
麻黄
《神农本草经》
-
9
药物草来麻源黄
木 贼
麻
黄
麻黄科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
的草质茎
中麻黄
-
10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 肺、膀胱经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1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12
-
48
应用
4.半夏、天南星及鱼蟹中毒 本品解半夏、生南星及鱼蟹之毒。
-
49
用法用量
5~10g
-
50
特点
多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为呕家圣药
-
51
香薷
《名医别录》
-
52
药物来源
唇形科石香薷的地上部分
-
53
性味归经
辛,微温 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
54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配枳实、薤白等(枳实薤白桂枝汤)
-
25
应用
(2)心阳不足之心悸 本品温通心阳。
——配党参、甘草、麦冬等(炙甘草汤)
(3)脾阳不振之痰饮 本品温运脾阳。
——配茯苓、白术等(苓桂术甘汤)
-
26
应用
(4)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温阳化气而利水。
——配猪苓、泽泻等(五苓散)
(5)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 本品温中散寒。
-
15
应用
4.阴疽,痰核,痹证 本品散寒通滞。
——配肉桂、白芥子等(阳和汤)
解表药发散风寒课件
解表药发散风寒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解表药概述 • 发散风寒药介绍 •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机理 •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应用 •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注意事项
01
解表药概述
解表药的分类
辛温解表药
如麻黄、桂枝等,适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药
扶正解表药
如人参、黄芪等,适用于正气虚弱、 外感病。
如薄荷、桑叶等,适用于风热感冒。
详细描述
当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状时,通常是由于 外感风寒所致。此时,可以使用发散风寒药来疏散肌表的风寒邪气,解除表证 ,缓解症状。
03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机理
中医对解表药发散风寒的认识
中医认为,解表药具有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作用,能够通 过发汗、解肌等途径,将体内的邪气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 疗感冒、发热等症状的目的。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解表药中的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明显的发汗、解热 、镇痛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感冒、发热等症状。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从而缓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然而,解表药发散风寒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和开发新的解表药。
鼻塞流涕
鼻腔堵塞、鼻涕不断的症状。
咳嗽咽痛
喉咙干痒、疼痛,伴有咳嗽的 症状。
02
发散风寒药介绍
发散风寒药的定义
总结词
发散风寒药是指具有发散风寒功 效的药物。
详细描述
发散风寒药是指一类能够疏散风 寒、解除表证的药物,主要适用 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 痛、身痛等症状。
发散风寒药的功效
contents
目录
• 解表药概述 • 发散风寒药介绍 •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机理 •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应用 •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注意事项
01
解表药概述
解表药的分类
辛温解表药
如麻黄、桂枝等,适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药
扶正解表药
如人参、黄芪等,适用于正气虚弱、 外感病。
如薄荷、桑叶等,适用于风热感冒。
详细描述
当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状时,通常是由于 外感风寒所致。此时,可以使用发散风寒药来疏散肌表的风寒邪气,解除表证 ,缓解症状。
03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机理
中医对解表药发散风寒的认识
中医认为,解表药具有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作用,能够通 过发汗、解肌等途径,将体内的邪气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 疗感冒、发热等症状的目的。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解表药中的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明显的发汗、解热 、镇痛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感冒、发热等症状。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从而缓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然而,解表药发散风寒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和开发新的解表药。
鼻塞流涕
鼻腔堵塞、鼻涕不断的症状。
咳嗽咽痛
喉咙干痒、疼痛,伴有咳嗽的 症状。
02
发散风寒药介绍
发散风寒药的定义
总结词
发散风寒药是指具有发散风寒功 效的药物。
详细描述
发散风寒药是指一类能够疏散风 寒、解除表证的药物,主要适用 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 痛、身痛等症状。
发散风寒药的功效
《中药解表药》PPT课件
精选ppt
第八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 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
主页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胜者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止痉,治疗破伤风证。
退出
48
羌活 《本经》
精选ppt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或宽叶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 茎和根。
12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3.胸痹心痛、心悸、痰饮、蓄水证。
①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悸动、脉结 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 草汤。
②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 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 桂枝汤
13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③中焦虚寒,脘腹冷痛,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 小建中汤;
④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⑤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奔豚,
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14
桂枝
精选ppt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第八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 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
主页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胜者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止痉,治疗破伤风证。
退出
48
羌活 《本经》
精选ppt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或宽叶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 茎和根。
12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3.胸痹心痛、心悸、痰饮、蓄水证。
①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悸动、脉结 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 草汤。
②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 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 桂枝汤
13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③中焦虚寒,脘腹冷痛,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 小建中汤;
④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⑤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奔豚,
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14
桂枝
精选ppt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第一章 解表药 PPT课件
现代报导
麻黄中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现代药理证实,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作用 及兴奋中枢作用,故可使心率加快,血管 收缩、血压升高,促使汗腺分泌增加。又 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有明 显利尿作用,亦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挥 发油能刺激汗腺,促使汗腺分泌加快,又 能抑制流感病毒。
药性歌括:麻黄辛温,辛散苦泄;发汗解表,
二、性能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以辛温为主,多归肺,膀胱经。 辛-能发散
发散风寒 温-能祛寒 肺-合皮毛,肺气通于卫。 膀胱-为太阳经脉,太阳主一身之表。
三、适应证
风寒表证。又称表寒证、外感风 寒、感冒风寒、感受风寒。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 汗(或汗出不畅)口不渴、苔薄白、 脉浮等。
麻黄
木 贼 麻 黄
2、温经通脉 :用于风寒湿痹,肩 臂疼痛,配附子。若中焦虚寒,脘腹 冷痛,配白芍、饴糖等。治血寒瘀滞
的月经不调或经闭腹痛配当归、川芎。
3、通阳化气:桂枝甘能助阳,温 能复阳,辛能宣通,故可温通心阳, 化气利水,用于一切阴邪阻遏阳气所 致的病变。
(1)胸痹:(通胸阳以止痛)胸阳 不振,心脉瘀阻而致的胸痹心痛彻背 (类似西医冠心病中的一种)。配瓜 萎、薤白等。
附药 生姜汁
为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而偏于 化痰止呕,多供临床急用.
香薷
香 薷
香薷原植物
性能特点
味辛,芳香,微温。归肺、胃、脾 经。既能发表散寒,又能和胃化湿以 宣外和内发越阳气。长于解表祛暑化 湿,是治疗夏令阴暑之要药。有“夏 月麻黄”之称。
效用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夏季 外感于寒,内伤于湿,阳为阴遏所致 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等 症。配扁豆、厚朴等(香薷饮)。香 薷辛温长于发汗所以有“夏月之用香 薷,犹冬月之用麻黄”之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湿袭表证、风袭表虚证。 6、发展趋势:一般可较快治愈;也可成为里证或半表半里证。
(二)里证
1、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 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常见于外感病中、后 期或内伤病。
2、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3、病因病机:①表不解内传入里;②外邪直中; ③脏腑功能紊乱。
4、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以脏腑证
用。适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兼有表证者。
•宣通鼻窍: 通过辛散之作用,解除鼻塞之症,称之
为宣通鼻窍。宣通鼻窍药适用于外感头痛。
•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外邪之义。为辛凉解表 药的主要作用,性味辛凉为主,除辛散外邪 外,兼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 以及风热头痛、咽痛。亦称疏散风热。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教学要求
❖ 教学重点: 掌握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
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和应 用; ❖ 教学难点:
区别理解麻黄和桂枝,菊花和桑叶,柴 胡和葛根功效的异同
一、概念
❖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功用 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解除 解 发散
疏散
表邪 表
表证
七、现代应用
❖ 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脑等感 染性疾病的早期;
❖ 以及急性肾炎、急性风湿热、急性结膜 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产褥热等临床 各科的疾患。
常用名词术语
❖ 发汗解表: 通过发汗,使表邪从外而出,以解 除表证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汗解表,亦称发表。 适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
❖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外邪之义。为辛温解表药 的主要作用,性味辛温,能发散肌表风寒解除 表证。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寒头痛、肢体疼 痛。
5、证候类型: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
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 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2、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3、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 足,不能拒邪于外 4、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
2、体虚外感,需配扶正药 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养阴药 阳虚——补阳药
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配清热解毒药
五、使用注意
1、取微汗为宜,忌大汗,以免耗气伤阴。 2、虚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当慎
用。 3、注意因时、因地而权衡用量的轻重。 4 、 入 汤 剂 不 宜 久 煎 ( 煮 沸 10~15 分 钟 为
当发汗者 ❖ 消散疮疡——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 宣通鼻窍——治鼻渊头痛者 ❖ 利咽喉——治风热上壅的咽喉肿痛 ❖ 明目——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四、 配伍原则
春季——多风热,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
1、根据四时 感邪的不 同,进行 选药配伍
夏季——多夹暑湿+祛暑药、化湿药 秋季——兼燥邪+润燥药 冬季——多风寒,发散风寒药+温里药
❖ 1.多辛、质轻。 2.主入肺、膀胱经。
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三.功用与分类 发散风寒药—治风寒表证
发散表邪 发散风热药—治风热表证
治疗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
兼宣肺平喘、透疹、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等。
兼有的功用:
❖ 宣肺平喘——治外感咳喘 ❖ 透疹——治麻疹不透 ❖ 祛风止痛——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 ❖ 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或腰以上肿
一、表里辨证
概念:表里——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的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骨髓——里,深重
病势判断: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
一、表里
(一)表证
1、概念 :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 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 宣肺: 宣通肺气之义。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致肺
气闭郁,出现咳嗽气喘。宣肺药具辛之性,以宣通肺气, 而平定喘咳,药如麻黄、桔梗。
• 调和营卫: 解除风邪并调整营卫失和的治法。风邪
自表而人,可导致营卫失调,表现为发热头痛、汗出恶 风、鼻鸣干呕、脉浮弱等症。常用桂枝解肌发汗而通卫, 白芍敛阴而和营,两药合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营卫 得和,则诸症自解。
2、特点: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4、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 ❖ 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强、咽痛 ❖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5、临床常见的证型:风寒束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
随着对表证认识的深化和解表治法的发展,有的 表证并非汗解所宜;解表药物逐渐增多,其中 有的并无明显发汗作用却为表证所常用,解表 药便超越发汗的原始含义。可见,解表药源于 发汗药,包括了发汗药,而又不仅限于发汗药。
二、药性特点 辛能发散,疏表透邪; 轻扬升浮,偏行肌表,开腠去实。 故解表药善于外达肌肤,以祛散以风为主 的六淫表邪,解除表证。
表
证
类型
表证
里证
与 里 证 的
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
内脏及其它 症状
头身疼,鼻塞, 喷嚏等,内脏症
状不明显
发热不恶寒 或但寒不热
内脏证候如 咳喘心悸, 腹痛,呕泻
等
鉴 舌苔变化
不明显
多有变化
别 脉
多浮脉
多沉脉等
半表半里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不明显 多弦脉
○解表药又曾称为发汗药,解表法亦相应称为汗 法。从发展沿革来看,由于对风寒表证及发散 风寒药认识较早,风寒之邪宜于从汗而解,这 些最初使用的解表药一般具有明显的辛温发汗 作用,基于这种临床用药实践,《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总结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 著名治疗原则。
宜)。
六、 现代药理研究
1、发汗: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 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作用;如麻黄、生 姜、桂枝、葛根等。
2、解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如柴胡、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等。
3、镇痛:柴胡、藁本、防风、白芷、细辛、 羌活、桂枝等具有一定镇痛作用;
4、抑菌、抗病毒:麻黄、柴胡、紫苏、生 姜、薄荷等对多种呼吸道细菌及病毒有 抑制作用。
(二)里证
1、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 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常见于外感病中、后 期或内伤病。
2、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3、病因病机:①表不解内传入里;②外邪直中; ③脏腑功能紊乱。
4、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以脏腑证
用。适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兼有表证者。
•宣通鼻窍: 通过辛散之作用,解除鼻塞之症,称之
为宣通鼻窍。宣通鼻窍药适用于外感头痛。
•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外邪之义。为辛凉解表 药的主要作用,性味辛凉为主,除辛散外邪 外,兼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 以及风热头痛、咽痛。亦称疏散风热。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教学要求
❖ 教学重点: 掌握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
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和应 用; ❖ 教学难点:
区别理解麻黄和桂枝,菊花和桑叶,柴 胡和葛根功效的异同
一、概念
❖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功用 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解除 解 发散
疏散
表邪 表
表证
七、现代应用
❖ 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脑等感 染性疾病的早期;
❖ 以及急性肾炎、急性风湿热、急性结膜 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产褥热等临床 各科的疾患。
常用名词术语
❖ 发汗解表: 通过发汗,使表邪从外而出,以解 除表证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汗解表,亦称发表。 适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
❖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外邪之义。为辛温解表药 的主要作用,性味辛温,能发散肌表风寒解除 表证。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寒头痛、肢体疼 痛。
5、证候类型: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
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 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2、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3、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 足,不能拒邪于外 4、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
2、体虚外感,需配扶正药 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养阴药 阳虚——补阳药
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配清热解毒药
五、使用注意
1、取微汗为宜,忌大汗,以免耗气伤阴。 2、虚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当慎
用。 3、注意因时、因地而权衡用量的轻重。 4 、 入 汤 剂 不 宜 久 煎 ( 煮 沸 10~15 分 钟 为
当发汗者 ❖ 消散疮疡——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 宣通鼻窍——治鼻渊头痛者 ❖ 利咽喉——治风热上壅的咽喉肿痛 ❖ 明目——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四、 配伍原则
春季——多风热,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
1、根据四时 感邪的不 同,进行 选药配伍
夏季——多夹暑湿+祛暑药、化湿药 秋季——兼燥邪+润燥药 冬季——多风寒,发散风寒药+温里药
❖ 1.多辛、质轻。 2.主入肺、膀胱经。
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三.功用与分类 发散风寒药—治风寒表证
发散表邪 发散风热药—治风热表证
治疗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
兼宣肺平喘、透疹、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等。
兼有的功用:
❖ 宣肺平喘——治外感咳喘 ❖ 透疹——治麻疹不透 ❖ 祛风止痛——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 ❖ 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或腰以上肿
一、表里辨证
概念:表里——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的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骨髓——里,深重
病势判断: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
一、表里
(一)表证
1、概念 :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 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 宣肺: 宣通肺气之义。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致肺
气闭郁,出现咳嗽气喘。宣肺药具辛之性,以宣通肺气, 而平定喘咳,药如麻黄、桔梗。
• 调和营卫: 解除风邪并调整营卫失和的治法。风邪
自表而人,可导致营卫失调,表现为发热头痛、汗出恶 风、鼻鸣干呕、脉浮弱等症。常用桂枝解肌发汗而通卫, 白芍敛阴而和营,两药合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营卫 得和,则诸症自解。
2、特点: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4、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 ❖ 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强、咽痛 ❖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5、临床常见的证型:风寒束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
随着对表证认识的深化和解表治法的发展,有的 表证并非汗解所宜;解表药物逐渐增多,其中 有的并无明显发汗作用却为表证所常用,解表 药便超越发汗的原始含义。可见,解表药源于 发汗药,包括了发汗药,而又不仅限于发汗药。
二、药性特点 辛能发散,疏表透邪; 轻扬升浮,偏行肌表,开腠去实。 故解表药善于外达肌肤,以祛散以风为主 的六淫表邪,解除表证。
表
证
类型
表证
里证
与 里 证 的
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
内脏及其它 症状
头身疼,鼻塞, 喷嚏等,内脏症
状不明显
发热不恶寒 或但寒不热
内脏证候如 咳喘心悸, 腹痛,呕泻
等
鉴 舌苔变化
不明显
多有变化
别 脉
多浮脉
多沉脉等
半表半里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不明显 多弦脉
○解表药又曾称为发汗药,解表法亦相应称为汗 法。从发展沿革来看,由于对风寒表证及发散 风寒药认识较早,风寒之邪宜于从汗而解,这 些最初使用的解表药一般具有明显的辛温发汗 作用,基于这种临床用药实践,《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总结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 著名治疗原则。
宜)。
六、 现代药理研究
1、发汗: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 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作用;如麻黄、生 姜、桂枝、葛根等。
2、解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如柴胡、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等。
3、镇痛:柴胡、藁本、防风、白芷、细辛、 羌活、桂枝等具有一定镇痛作用;
4、抑菌、抗病毒:麻黄、柴胡、紫苏、生 姜、薄荷等对多种呼吸道细菌及病毒有 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