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案导学法”

摘要:“学案导学法”是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我国已有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进行实验性实施,对于它是否应该推广目前还是众说纷纭,在火热的讨论和探索之中。本文客观地就学案的含义,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对于它的几点反思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自主学习能力;优势;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213-01

“学案导学法”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

目前,学案导学法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已有部分地区在部分学校开展实验性的尝试。对于它的优劣也还在积极的讨论和探索之中。本文客观地就学案的含义、优势,以及对于它的几点反思进行论述。

一、学案的含义

“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二、“学案导学法”的优势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在这个把权力归还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并在做主人的过程中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信心和兴趣,慢慢“乐学”起来。当然除了兴趣和信心外,还要给学生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导学案恰恰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明确“学什么”、“如何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于此同时,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课堂变成了针对问题,解答疑惑的场所,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激发兴趣。

(二)为高效课堂创造了条件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手段来满足“三大目标”:第一是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课堂作为“主阵地“,主动承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要旨,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狂欢、成长的幸福;第三要实现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以导学案为统领的

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以上目标。

三、关于“学案导学法”的几点反思

(一)导学案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出现了矛盾

首先,因为课前每人都会有一份学案,学生基本上是边听讲边完成学案,也可能是对教师权威的认同,他们奉学案为“圣旨”,认为学案的内容就是考试的内容所以弃课本而远之。课本上内容与活动基本上老师一带而过,从而造成学生看书过程的缺失,这与我们设置导学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为缺乏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和研究,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仅是没有血肉的“枯知”,所以导学案这种模式很可能会导致学生从图书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降或丢失。

其次,导学案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问题的设置,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训练与创新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由老师提出,让学生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独立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觉性就日渐淡化甚至消失了,老师备课越精,提的问题就越全、越深,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越缺乏。

(二)记课堂笔记被淡化

笔记不仅仅是记下重难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记笔记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消化、总结与升华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课堂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但导学案的模式,使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案就是老师给自己的最好的笔记,只需要死记硬背学案就司一以了。这样恰恰造成“课堂上全懂,课后全忘了”的局而,知

识掌握流于表而,难以深入。

(三)难以发挥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造成依赖心理

导学案是备课组内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但其设置却常常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不一定符合组内每位老师的风格,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和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酌情取舍,可一有些老师不求甚解,懒得动脑筋,照着学案直接上课,结果可想而知,教师的专业索质得不到提高,学生的需求满足不了,甚至会出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因为同一份导学案而出现“吃不饱”“吃不了”以及“吃了没营养”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课堂很难高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寻找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的真正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杨轶琼.关于“导学案”的几点思考[j].杏坛沙龙,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