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七节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七节曲率

第四章第七节曲率

a b2
思考: 上面的椭圆在何处曲率最大?
三、 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设 M 为曲线 C 上任一点 , 在点 M 处作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在曲线
y
C 的凹向一侧法线上取点 D 使 M ( x, y ) 1 o x DM R K 把以 D 为中心, R 为半径的圆叫做曲线在点 M 处的
R
T
曲率圆 ( 密切圆 ) , R 叫做曲率半径, D 叫做 曲率中心. 在点M 处曲率圆与曲线有下列密切关系: (1) 有公切线; (2) 凹向一致; (3) 曲率相同 .
K
y (1 y )
2 32Biblioteka 显然 当2axb0时曲率最大
曲率最大时 x
b 对应的点为抛物线的顶点 2a
因此 抛物线在顶点处的曲率最大 此处K|2a|
例4. 求椭圆 在t=0处的曲率. 解: (t ) a sin t ; (t ) b cos t ;
y 2 1 ( ) x s s( x) lim 1 ( y) 2 x 0 x
MM MM
由此得弧微分公式:
ds 1 y2 dx
或者
几何意义:
ds (dx) (d y )
2
2
ds M T
dy sin ds
y
dx cos ; ds
二、曲率及其计算公式
在光滑弧上自点 M 开始取弧段, 其长为 s , 对应切线 转角为 , 定义 弧段 s 上的平均曲率
K s
点 M 处的曲率
d K lim s 0 s ds
注: 直线上任意点处的曲率为 0 !
例1. 求半径为R 的圆上任意点处的曲率 .
注: 1.曲线上一点处的曲率半径与曲线在该点处的曲 率互为倒数.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课件36第四章第七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课件36第四章第七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必备知识
落实“四基”
自查自测
知识点 测量中的几个有关术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东南方向与南偏东45˚方向相同.( √ ) (2)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
系.( √ ) (3)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
在△ACM中,由正弦定理得sinA6C0˚=siAnM45˚,所以AC=siAnM45˚·sin 60˚,
所以BC=AC·sin 60˚=siAnM45˚·sin260˚=1002 2 × 34=150(m).
2
第七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必备知识 落实“四基”
核心考点 提升“四能”
课时质量评价
测量高度问题的求解策略 (1)理解仰角、俯角、方向(位)角是关键. (2)在实际问题中,若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最好画两个图 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 (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2)若b2+c2=8,求b,c. 解:(方法一)在△ABD与△ACD中,
必备知识 落实“四基”
核心考点 提升“四能”
课时质量评价
c2=
由余弦定理得൞
b2=
1 4 1 4
a2+1-2×
1 2
a2
+1-2×
1 2
a×1× cos a×1× cos
π-∠ADC ∠ADC,

整理得12a2+2=b2+c2,而b2+c2=8,则a=2 3.
△ABC中,若AD是边BC上的中线,则AB2+AC2=2(BD2+AD2),AD2=14(b2+c2

第四章 第七节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四章 第七节 小粒子与大宇宙

C 对;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已发现的基本粒子达几百种,按照粒子与
各相互关系,可以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轻子和强子,
轻子无内部结构,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媒介子是传递各种 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1.(双选)下列关于基本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现在已发现的基本粒子达几百种,它们都有各自的复 杂的内部结构
态的中子很不稳定,容易发生衰变生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请写出该核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在该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多 少焦耳?
(2)已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 1017 kg/m3,半径为 10 km.求: 该中子星的卫星运行的最小周期.(卫星的运行轨道近似为圆轨 道) (3)中子星也在绕自转轴自转,如果某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 为 60π rad/s,为了保证该中子星不会因自转而瓦解,其密度至 少为多大?(可能用到的常量:质子质量 mp=1.007 277 u,中子 质量 mn=1.008 665 u, 电子质量 me=0.000 55 u, 原子质量单位 u=1.66×10-27 kg,万有引力常量 G=6.67×10-11 N· 2/kg2) m
近 43 个数量级.
2.统一场论(微观粒子与宏观宇宙的统一) 物理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的研究今天得到了初步统 一,物理学完整、对称的和谐美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物理 学中研究最大对象和最小对象的两个分支——宇宙学和粒子物 理学就奇妙地衔接在一起,犹如一条巨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知识点 3 宇宙演化 称为宇宙模型.在各种宇宙模型中,大爆炸宇宙模型是一种被
【例题】科学家发现太空中 γ 射线一般都是很远的星体放 射出来的.当 γ 射线爆发时,在数秒内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太 阳在过去 100 亿年所产生的能量总和的 1 000 倍左右,大致相 当于将太阳的全部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总和.科学家利用超级计 算机对 γ 射线的状态进行模拟,发现 γ 射线的爆发是起源于一 个垂死的星球的“坍缩”过程,只有星球“坍缩”时,才可以 发出这么巨大的能量. 已知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 8 min 20 s 的时间, 由此来估算在宇宙中, 一次 γ 射线爆发放出的能量. (万 有引力常量 G=6.67×10-11N· 2/kg2, 年时间约为 3.15×107 s) m 1

第4章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

第4章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

第七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1.仰角和俯角意义图示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2.方位角意义图示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3.方向角意义图示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意义图示(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步骤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若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 (3)若点P 在点Q 的北偏东44°,则点Q 在点P 的东偏北46°. (×)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是⎣⎢⎡⎭⎪⎫0,π2.(×)2.如图,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80°D .南偏西80°D 解析:由条件及图可知,∠A =∠CBA =40°,又∠BCD =60°,所以∠CBD =30°,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的南偏西80°. 3.如图,为测量一棵树OP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 ,B 两点,从A ,B 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 ,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m.30+303解析:在△PAB中,∠PAB=30°,∠APB=15°,AB=60 m,sin 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22×32-22×12=6-2 4.由正弦定理得PBsin 30°=ABsin 15°,所以PB=12×606-24=30(6+2),所以树的高度OP=PB sin 45°=30(6+2)×22=(30+303)(m).4.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要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若测得CD=32km,∠ADB=∠CDB=30°,∠ACD=60°,∠ACB=4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km.64解析:因为∠ADC=∠ADB+∠CDB=60°,∠ACD=60°,所以∠DAC=60°,所以AC=CD=32km.在△BCD中,∠DBC=180°-∠CDB-∠ACD-∠ACB=45°,由正弦定理,得BC=CDsin∠DBC·sin∠BDC=32sin 45°·sin 30°=64(km).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 cos 45°=34+38-2×32×64×22=38.所以AB=64km.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为64km.5.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电视塔的高度为________.40 m解析:设电视塔的高度为x m,则BC=x,BD=3x.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3x2=x2+402-2×40x×cos 120°,即x2-20x-800=0,解得x=40或x=-20(舍去).故电视塔的高度为40 m.考点1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应用性考向1测量距离问题如图,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 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m,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解: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ABsin∠ADB=ADsin∠ABD,解得AD=3(km).在△ACD中,由AC2=AD2+CD2-2AD·CD·cos 150°,得9=3+CD2+23×32×CD.即CD2+3CD-6=0,解得CD=33-32(km),BC=BD+CD=33-12(km).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m),即2.5km , 而33-12<36-12=52=2.5,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1.若将本例条件“BD =1 km ,AC =3 km ”变为“BD =200 m ,CD =300 m ”,其他条件不变,求这条索道AC 的长.解:在△ABD 中,BD =200,∠ABD =120°. 因为∠ADB =30°,所以∠DAB =30°. 由正弦定理,得BD sin ∠DAB =ADsin ∠ABD , 所以200sin 30°=ADsin 120°. 所以AD =200×sin 120°sin 30°=200 3 (m). 在△ABC 中,DC =300 m ,∠ADC =150°,所以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2003)2+3002-2×2003×300×cos 150°=390 000,所以AC =10039 m.故这条索道AC 长为10039 m.2.若将本例条件“∠ABC =120°,∠ADC =150°,BD =1 km ,AC =3 km ”变为“∠ADC =135°,∠CAD =15°,AD =100 m ,作CO ⊥AB ,垂足为O ,延长AD 交CO 于点E ,且CE =50 m ,如图”,求角θ的余弦值.解:在△ACD 中,∠ADC =135°, ∠CAD =15°,所以∠ACD =30°. 由正弦定理可得AC =100×sin 135°sin 30°=100 2.在△ACE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EA =AC ·sin ∠CAE CE=3-1,所以cos θ=cos ⎝ ⎛⎭⎪⎫∠CEA -π2=sin ∠CEA =3-1.距离问题的解题思路这类实际应用题,实质就是解三角形问题,一般都离不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题中,首先要正确地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然后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去求解.提醒:①基线的选取要恰当准确;②选取的三角形及正弦、余弦定理要恰当. 考向2 测量高度问题如图,小明同学在山顶A 处观测到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且∠BAC =135°.若山高AD =100 m ,汽车从B 点到C 点历时14 s ,则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________m/s(精确到0.1).参考数据:2≈1.414,5≈2.236.22.6 解析:因为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 所以∠BAD =60°,∠CAD =45°. 设这辆汽车的速度为v m/s ,则BC =14v . 在Rt △ABD 中,AB =AD cos ∠BAD =100cos 60°=200. 在Rt △ACD 中,AC =AD cos ∠CAD =100cos 45°=100 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AB 2-2AC ·AB ·cos ∠BAC , 所以(14v )2=(1002)2+2002-2×1002×200×cos 135°,所以v =50107≈22.6,所以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22.6 m/s.解决高度问题的注意事项(1)在解决有关高度问题时,理解仰角、俯角是关键.(2)高度问题一般是把它转化成解三角形问题,要注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应用.若是空间的问题要注意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1.圭表(如图1)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定节气的天文仪器,它包括一根直立的标杆(称为“表” )和一把呈南北方向水平固定摆放的与标杆垂直的长尺(称为“圭” ).当正午太阳照射在表上时,日影便会投影在圭面上,圭面上日影长度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日影长度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图2是一个根据北京的地理位置设计的圭表的示意图,已知北京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BC)为26.5°,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DC)为73.5°,圭面上冬至线与夏至线之间的距离(即BD的长)为a,则表高(即AC的长)为()A.a sin 53°2sin 47°B.2sin 47°a sin 53°C.a tan 26.5°tan 73.5°tan 47°D.a sin 26.5°sin 73.5°sin 47°D解析:由题意得,∠BAD=73.5°-26.5°=47°.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Dsin∠BAD=ADsin∠ABD,即asin 47°=ADsin 26.5°,则AD=a sin 26.5°sin 47°.在△ACD中,ACAD=sin∠ADC=sin 73.5°,所以AC=a sin 26.5°·sin 73.5°sin 47°.故选D.2.如图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的展馆——国家博物馆.现欲测量博物馆正门柱楼顶部一点P 离地面的高度OP (点O 在柱楼底部).在地面上的A ,B 两点测得点P 的仰角分别为30°,45°,且∠ABO =60°,AB =50米,则OP 为( )A .15米B .25米C .35米D .45米B 解析:如图所示:由于∠OAP =30°,∠PBO =45°,∠ABO =60°,AB =50米,OP ⊥AO ,OP ⊥OB .设OP =x ,则OA =3x ,OB =x ,在△OAB 中,由余弦定理得OA 2=OB 2+AB 2-2OB ·AB ·cos ∠ABO , 即(3x )2=502+x 2-2×50x ×12,所以x 2+25x -1 250=0,解得x =25或x =-50(舍).3.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喻为“地球留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蓝洞的口径A ,B 两点间的距离,现在珊瑚群岛上取两点C ,D ,测得CD =80米,∠ADB =135°,∠BDC =∠DCA =15°,∠ACB =120°,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805 解析:如图,在△ACD 中,∠DCA =15°,∠ADC =150°,所以∠DAC =15°.由正弦定理,得AC=80sin 150°sin 15°=406-24=40(6+2)(米).在△BCD中,∠BDC=15°,∠BCD=135°,所以∠CBD=30°.由正弦定理,得CDsin∠CBD=BCsin∠BDC,所以BC=CD·sin∠BDCsin∠CBD=80×sin 15°sin 30°=40(6-2)(米).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1 600(8+43)+1 600(8-43)+2×1 600(6+2)×(6-2)×12=1 600×16+1 600×4=1 600×20,解得AB=805(米),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805米.考点2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2020·青岛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AB=1,AD =3,BC= 2.(1)若C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若sin∠BCD=325,∠ADC∈⎝⎛⎭⎪⎫0,π2,求sin∠ADC.解:(1)如图,连接BD,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2=AB2+AD2=4,所以BD=2.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 =BC 2+CD 2-BD 22BC ·CD =2+(1+3)2-222×2×(1+3)=22. 因为C 为三角形的内角,故C =π4, 所以S △ABD =12AB ·AD =12×1×3=32, S △BCD =12BC ·CD sin C =12×2×(1+3)×22=1+32, 故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1+232.(2)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sin ∠BDC =BDsin ∠BCD , 所以sin ∠BDC =BC ·sin ∠BCD BD=35. 因为∠ADC ∈⎝ ⎛⎭⎪⎫0,π2,所以∠BDC ∈⎝ ⎛⎭⎪⎫0,π2, 所以cos ∠BDC =45,在Rt △ABD 中,tan ∠ADB =AB AD =33, 故∠ADB =π6,所以sin ∠ADC =sin ⎝ ⎛⎭⎪⎫∠BDC +π6=35×32+45×12=4+3310.正余弦定理解平面几何问题的注意点(1)图形中几何性质的挖掘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或是问题求解的转折点. (2)根据条件或图形,找出已知,未知及求解中需要的三角形,用好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3)养成应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意识.1.如图,为了测量A ,C 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B ,D 两点,测出四边形ABCD 各边的长度(单位:km),AB =5,BC =8,CD =3,AD =5,且∠B 与∠D 互补,则AC 的长为( )A .7 kmB .8 kmC .9 kmD .6 kmA 解析: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 =AD 2+CD 2-AC 22AD ·CD =34-AC 230.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B 2+BC 2-AC 22AB ·BC=89-AC 280. 因为∠B +∠D =180°,所以cos B +cos D =0,即34-AC 230+89-AC 280=0,解得AC 2=49.所以AC =7.2.(2020·山师附中高三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26,AD =3,∠ADB =2∠ABD ,∠BCD =π3.(1)求BD ;(2)求△BCD 周长的最大值.解:在△ABD 中,设BD =x ,∠ABD =α,则∠ADB =2α, 因为AB sin 2α=AD sin α, 所以cos α=63.由余弦定理得cos α=x 2+24-946x =63. 整理得x 2-8x +15=0,解得x =5或x =3. 当x =3时,得∠ADB =2α=π2, 与AD 2+BD 2≠AB 2矛盾,故舍去, 所以BD =5.(2)在△BCD 中,设∠CBD =β, 所以BD sin π3=BC sin ⎝ ⎛⎭⎪⎫2π3-β=CD sin β,所以BC =1033sin ⎝ ⎛⎭⎪⎫2π3-β,CD =1033sin β,所以BC +CD =1033·⎝ ⎛⎭⎪⎫32sin β+32cos β=10sin ⎝ ⎛⎭⎪⎫β+π6≤10. 所以△BCD 周长的最大值为15.考点3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2020·合肥模拟)已知函数f (x )=cos 2x +3sin(π-x )sin ⎝ ⎛⎭⎪⎫x -π2-12.(1)求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2)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f (A )=-1,a =2,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1)f (x )=1+cos 2x 2-3sin x cos x -12=12cos 2x -32sin 2x =-sin ⎝ ⎛⎭⎪⎫2x -π6. 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 得k π-π6≤x ≤k π+π3(k ∈Z ),所以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π3和⎣⎢⎡⎦⎥⎤5π6,π. (2)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0<A <π2,所以-π6<2A -π6<5π6. 又f (A )=-sin ⎝ ⎛⎭⎪⎫2A -π6=-1, 所以2A -π6=π2,即A =π3.因为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又a =2,所以bc ≤4, 所以S △ABC =12bc sin A ≤ 3. 即△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3.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综合问题的一般步骤已知函数f (x )=32sin 2x -cos 2x -12(x ∈R ),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a ,b ,c ,且c =3,f (C )=0.(1)求角C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求△ABC 的周长. 解:(1)f (x )=32sin 2x -cos 2x -12=32sin 2x -12cos 2x -1=sin ⎝ ⎛⎭⎪⎫2x -π6-1. 因为f (C )=sin ⎝ ⎛⎭⎪⎫2C -π6-1=0且C 为三角形内角,所以C =π3.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 则sin B -2sin A =0. 由正弦定理得b =2a ,由余弦定理得cos π3=a2+4a2-3 2·a·2a=12,解得a=1,b=2,故△ABC的周长为3+ 3.。

第四章第七节新概念武器

第四章第七节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一、高能激光武器二、高功率微波武器三、粒子束武器四、动能武器五、非致命武器六、其它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的工作原理与杀伤机制不同于传统武器,具有独特作战效能、正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尚未大规模用于战场的一类新型高技术武器。

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非致命武器、气象武器、基因武器等。

美国的新概念航空武器一、高能激光武器美国、俄罗斯、西欧各国和以色列的高能激光武器研究试验早已进行了多年,将在2010年前后成为反导弹、反卫星的重要手段。

(一)高能激光武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高能激光武器的基本概念–又叫强激光武器或激光炮。

是利用高能激光束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主要由激光器、精密瞄准跟踪系统和光束控制与发射系统组成;–激光器连续束流功率在2万瓦以上。

美国研制和装备的车载激光武器2、高能激光武器的分类(1)按军事用途分类➢战术激光武器--打击距离在数公里至20公里之间,用于地基、车载、舰载或机载,对付战术导弹、低空飞机、坦克等战术目标。

➢战略激光武器--一般具有天基部件(距地面10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主要用于远程战斗,打击距离近则数百公里,远达数千公里。

主要用于破坏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

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美国空军设想的天基激光武器系统(2)按部署方式分类➢天基高能激光武器--空间防御和攻击➢地基高能激光武器--地面防御和攻击➢机载高能激光武器--空中防御和攻击➢舰载高能激光武器--海上防御和攻击➢车载高能激光武器--攻击敌人的坦克群或者火炮阵地。

美国8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中的激光武器车载高能激光武器(二)高能激光武器的特点1、攻击速度快2、命中精度高3、稳定性能好4、污染程度低5、抗干扰能力强6、使用成本低美国空军正在研制的机载高能激光武器(三)高能激光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主要采用化学激光器2、战术上主要用于防空和反导3、战略上主要用于反导和反卫星美国空军机载激光武器美国用于激光反卫星试验MSTI -3卫星二、高功率微波武器(一)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基本概念又称射频武器,指峰值功率在100兆瓦以上,频率在1--300吉赫之间,利用高功率微波发射机和高增益定向天线发射高强度、能量集中、具有方向特征的微波射束来毁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一种定向能武器。

93. 第四章第七节:感应电动机(七)

93. 第四章第七节:感应电动机(七)

(5)功率调节。

1)有功功率调节。

改变原动机供给发电机的输入功率,改变功角的大小,可以调节有功功率的输出,当功角δ=90°时,有最大功率输出(隐极机)。

凸极机在δ略小于90°时有最大功率输出。

2)无功功率调节。

①隐极式同步发电机的无功功率:20coss smE U mU Qx xδ=-②凸极式同步发电机的无功功率:221111cos cos222d q d q dmE U mU mUQx x x x xδδ⎛⎫⎛⎫=-++-⎪ ⎪⎪ ⎪⎝⎭⎝⎭③无功功率调节。

原动机不变,调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可以调节无功功率的输出。

正常励磁时发电机无功功率为零;过励磁时发电机输出感性无功功率,即发出滞后的无功功率;欠励磁时发电机输出容性无功功率,即发出超前的无功功率。

保持有功功率不变,定子电流与励磁电流I f成V形曲线。

每条V形曲线有一个最低点,对应于cos=1(正常励磁)。

cos=1左边,对应于欠励磁,超前功率因数区;cos=1右边,对应于过励磁,滞后功率因数区。

cos=1线是一条略微向右倾斜的曲线,当增加输出的有功功率时,功角δ增加,cos δ减小,使输出的无功功率减小。

增加输出有功功率的同时保持无功功率不变,必须随功角δ的增加而增加励磁以提高空载电动势E0的数值。

电枢电流随励磁电流变化的关系为一个V形曲线,如图4.8.2所示。

图4.8-2V形特性曲线(6)功角δ决定同步电机的运行状态。

①δ>0时,为发电机运行,输出有功功率。

②δ<0时,为电动机运行,输入有功功率。

当增加输出的有功功率时,功角δ增加,cos δ减小,使输出的无功功率减小。

增加输出有功功率的同时保持无功功率不变,必须随功角δ的增加而增加励磁以提高空载电动势E 0的数值。

4.8.3.同步发电机(1)电动势方程式。

1)隐极机:0s a U E jIx Ir =-++。

2)凸极机:0d d q q a U E jI x jI x Ir =-+++。

内科学笔记第四章: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

内科学笔记第四章: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是一个临床综合征。

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

(一)病因任何泌尿系统病变能破坏肾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者,均可引起慢肾衰,最常见的病因依顺序是:原发性慢性肾炎、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

(二)发病机制1.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机制(1)健存肾单位学说和矫枉失衡学说(2)肾小球高滤过学说(3)肾小管高代谢学说(4)其他①在肾小球内“三高”情况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转化生长因子p等生长因子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外基质增多,而造成肾小球硬化;②过多蛋白从肾小球滤出,会引起肾小球高滤过,而且近曲小管细胞通过胞饮作用将蛋白吸收后,可引起肾小管和间质的损害,导致肾单位功能丧失;③脂质代谢紊乱。

2.尿毒症各种症状的发生机制尿毒症毒素是由于绝大部分肾实质破坏,因而不能排泄多种代谢废物和不能降解某些内分泌激素,致使其积蓄在体内起毒性作用,引起某些尿毒症症状。

3.分为三阶段:①肾功不全代偿期GFR>50mL/min,血肌酐<178μmol/L,血尿素氮<9mmol/L②肾功不全失代偿期:GFR>25mL/min,血肌酐>178μmol/L,血尿素氮>9mmol/L③肾功衰竭期:GFR<25mL/min,血肌酐>445μmol/L,血尿素氮>20mmol/L(三)临床表现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1)钠、水平衡失调常有钠、水潴留,而发生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2)钾的平衡失调大多数患者的血钾正常,一直到尿毒症时才会发生高钾血症。

(3)酸中毒慢肾衰时,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肾小管分泌氢离子的功能缺陷和小管制造NH3的能力差,因而造成血阴离子间隙增加,而血HCO3-浓度下降,这就是尿毒症酸中毒的特征。

如二氧化碳结合力<13.5mmol/L,则可有较明显症状,如呼吸深长、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严重者可昏迷、心力衰竭或(和)血压下降。

第四章第七节调速器

第四章第七节调速器

(3)双速式和全速式调速器的区别:
1)是否直接操纵供油拉杆或利用调速弹 簧间接操纵供油拉杆。 2)工作点不同。
双速式:调速弹簧相继不连续参与工作;
全速式:调速弹簧相继连续参与工作。
(4)调速器的过钢 球4也一起旋转。这时在推力盘轴向两侧 便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钢球旋 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轴向分力FA和调速 弹簧的作用力FE。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 推力盘有向左移动和带动供油拉杆,减 少供油量的趋势;弹簧力总是作用在推 力盘上有使它向右移动和带动供油拉杆, 增加供油量的趋势。
1、柴油机平衡:
当调速器操纵手柄及供油拉杆位 于某一位置时,喷油泵供给一定的 油量,柴油机的输出扭矩与阻力矩 相等,柴油机稳定在某一转速下工 作,此时
FA= FE
2、当负荷增加时:
转速减小, FA< FE
3、当负荷减少时:
转速增加, FA>FE
4、总结:
(1)调速器起作用的转速:
发动机起动后曲轴转速升高,飞块的离心推 力推动滑套右移压缩调速弹簧。当转速升高到 某一定值时,离心推力即与弹簧弹力相平衡, 即FA=FE,此时,供油拉杆就停在此位置上, 喷油泵供油量不再变化,柴油机就在此转速下 稳定运转。该转速即为调速器开始起作用的转 速,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调速弹簧的刚度和预紧 力的大小。若弹簧刚度和预紧力越大,该转速 就越高。反之,该转速就低。
第七节 调速器
• 一、作用与分类:
• 1、安装调速器的必要性: • (1)柴油机的速度特性: • 保持柴油机喷油泵的供油拉杆位置一定 时,有效功率、有效转矩、燃油消耗率 等其他指标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称为速 度特性。
(2)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指供油 调节位置不变时,喷油泵每循 环供油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第四章第七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四章第七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第七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材剖析本节是全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科学研究的两种最重要的运动形式,也是对前方学习过的各样变化和性质的初步归纳。

对初一学生来说,教课要求不可以太高,有些内容在后续课中持续学习。

应在调换全体学生参加学习、投入实验、踊跃思虑、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己形成观点,而不用对化学性质的判断作过深的解说。

教课目的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划分这两种变化的依照。

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划分这两种性质的依照。

2、察看现象、剖析问题、以及建立学为所用的意识。

3、经过小组实验养成操作规范、勤于思虑的科学态度及拥有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通过划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求同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成立和理解难点:对化学性质的理解协助学具水、木炭、氧气、蜡烛、生锈的铁块、铁、试管、玻璃片、白炽灯、磁铁、投影仪、投电影、火柴等学习方法采纳设置适合情形发问,指引学生踊跃思虑、议论。

以学生实验为主,全体参加,师生共同商讨。

板书设计第七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依照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能够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依照性质能否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能够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沸点、熔点、凝结点、硬度、密度、发光、发热等。

化学性质:一定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议论 ]1、一部分学生依据经验做出判断,一部分学生1、什么是物质的“变化”?举例说明。

查阅《现代汉语字典》,学生会举出好多例子。

我们认真察看以下常有现象的变化。

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实质上产生新的情况。

第四章 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举一反三1.C 解析:因为被观察物体在很远处,物距大于前面放大镜的2倍焦距,所以前面的放大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选项错误;因为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远处的物体,所以相当于一架望远镜,不是一台显微镜,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故D选项错误。

2.实投影仪放大镜虚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像与投影仪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3.D 解析: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从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综合提升训练1.B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

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当物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2.D解析: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也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C错误;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放大一次,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了,故D 正确。

3.C 解析: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A错误,c正确;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2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记录“红月亮”时,应该在原来全景照的基础上,拉长镜头,拍下月亮的特写镜头。

相对于全景照,此时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因此应将镜头向前伸,故D错误。

4凸透放大放大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它的成像可简单记为:物镜成像类似投影仪,目镜成像类似放大镜,两次放大,一实一虚。

第4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第4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学生姓名:上课时段:上课日期:阮老师编辑第7节升华与凝华〖要点整理〗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升华是吸热过程。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

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凝华是放热过程。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例题解析〗( )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万里冰封分析与解答: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并且放热。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雨是水蒸气液化或者空气中的小冰晶熔化成水珠;液体水凝固成冰;而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故选C。

〖巩固基础〗1.下列各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2.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6.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7.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露B.雾C.雹D.雪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9.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第四章第七节

第四章第七节

【答案】
(1)840 N
(2)300 N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跟踪训练2 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跳下,下落2 m后双脚着地,接着他用 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在着地 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
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
B.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 C.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 D.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
(2)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
(3)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 (4)当a=g时.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提示:(1)FN′=mg; (2)FN′>mg;
(3)FN′<mg;
(4)FN′=0.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成功发现
1.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物体 大于 所受重力的现象. 小于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g 0 (3)完全失重:当加速度 a=__时,FN=____,即物体对支持 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现象. 超重 a向上,_____ 2.判断方法 失重 a向下,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该图象显示出了力传感器对钩码的拉力大小随时间的变 化情况 B.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 处于超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
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
D.电梯可能开始在1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 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
C.减小1 N
D.不变

第四章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四章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四章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一 生活史 二 世代交替
一 生活史
“从种子到种子”这一整个生活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都要经过两个基本阶段:从合子开始到胚 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 (2n),称为二倍体阶段(或称孢子体阶段或无性世代);从胚囊母
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在被子植物的生活
史中,这两个世代交替出现,称为世代交替现象。
• 配子体: 植物在世代交替过程中,产生配子和具有单
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简单地说,就是配子体世代(有 性世代)的植物体。
• 孢子体: 植物在世代交替过程中,产生孢子和具2倍
数染色体的植物体。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看到一般植物 体(二倍体植物)。
• 配子: 配子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细
胞,大孢子,小孢子等都是配子(中间形态)。是单 倍体细胞. • 大(小)孢子: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小) 孢子,4个大孢子中三个退化,一个经3次有丝分裂形 成8个核(包括卵细胞和两个极核)。 小孢子经1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子。 • 生殖细胞是卵细胞和精细胞.
• 孢子:是植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作用的细胞,能直接
发育成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细胞.
雄配子体的发育
雌配子体的发育
配子体世代从孢 子母细胞减数分 裂开始,到形成 花粉粒(雄配子 体)或胚囊(雌 配子体)止。
孢子体世代则从 卵细胞受精后开 始,由合子发育 成成熟植株,两 个世代相互依存 和转变。
第一册完冉翠香源自细胞和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到形成成熟胚囊(雌配子体)和花粉粒
(雄配子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单倍(n)的,称为单倍体阶

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

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培优训练学习目标:1.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说明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典型现象。

2.能用物态变化观点说明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同步训练:1.放入衣箱里的卫生球过了几个月没有了,这是由于▲态的卫生球▲气态的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2.物质直接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升华,在升华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物质直接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许多诗句或歌词常常包含有许多物理现象。

“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霜”是水蒸气▲形成的;“雨露滋润禾苗壮”中的“露”是水蒸气▲形成的。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5.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冰外界▲(填“放热”或“吸热”)。

6.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之后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7.观察电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

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物态变化。

编号观察到现象物态变化1 打开电冰箱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白气”——2 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邦邦的,冰格子里的水都结成了冰——3 几星期后冰格子里的冰变少了——4 冷冻室的内壁上附着一层白霜——5 冷藏室里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6 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8.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BC10.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B.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11.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四章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四章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 c,已知c=2,C= (1)若△ABC的面积等于 求a,b;
(2)若sinC+sin(B-A)=2sin2A,求△ABC的面积.
【解】
(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2+b2-ab=4, 所以
又因为△ABC的面积等于 得ab=4.
联立方程组
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
在△ABC中,a、b、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如果(a2+b2)sin(A-B)=(a2-b2)sin(A+B),判断三 角形的形状.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转化为边 边关系或角角关系.
【解】
法一:已知等式可化为
a2[sin(A-B)-sin(A+B)] =b2[-sin(A+B)-sin(A-B)], ∴2a2cosAsinB=2b2cosBsinA.
,∴sinC=
.
2.在△ABC中,若tanA=
,C=120°,BC=2
,则AB=
________.
解析:因为tanA= ,所以sinA= ,由正弦定理

,可得AB=
=5.
答案:5
3.(2010· 福建高考)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
c.若(a2+c2-b2) tanB= ac, 则角B的值为 .
由正弦定理,得sin2AcosAsinB=sin2BcosBsinA,
∴sinAsinB(sinAcosA-sinBcosB)=0, ∴sin2A=sin2B,由0<2A<2π,0<2B<2π 得2A=2B或2A=π-2B, 即△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法二:同法一可得2a2cosAsinB=2b2sinAcosB,

Gabor变换的应用

Gabor变换的应用

左 图 对 应 地 面 接 收 噪 音 道 的 时 频 分 析 图
地 面 第 3 信 号 道 显 示
井 下 对 应 信 号 道 显 示
右 图 对 应 地 面 信 号 道 的 时 频 分 析 图
左 图 对 应 井 下 信 号 道 的 时 频 分 析 图
第 3 环 境 噪 音 道 显 示
井 下 对 应 环 境 噪 音 道 显 示
右 图 对 应 井 下 接 七节 Gabor变换的应用
2图象的分析与压缩 在图象编码中,只有把人眼及视觉的特点与 编码策略相结合,才能取得压缩比 的提高与 突破,Gabor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从统计意义上讲,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视觉 皮层简单细胞的二维感知域模型都被二维 Gabor 基函数很好的拟合。无论从空间域的起 伏特性上,方向选择上,空间-频域的选择。 还是正交相位的关系上,二维 Gabor 滤波器与 皮层简单细胞的二维感知域的模型都相互吻合。 这些事实说明,二维 Gabor 变换在图象分析与 压缩中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章第七节 Gabor变换的应用
1暂态信号检测 暂态信号是一种冲击衰减(振荡或非振荡) 信号,其存在的时间通常比观测的时间短很 多,它可以是确定性信号或非平稳随机信号。 如果暂态信号的波形已知,应采用匹配滤波 器;若信号的波形未知,但信号到达时间已 知,则可以采用广义似然比检测。若信号的 波形和到达时间都未知,用第二章的时频分 析虽然可以了解信号的分布情况,但用它进 行信号检测还是困难的。
第四章第七节 Gabor变换的应用
第四章第七节 Gabor变换的应用
2图象的分析与压缩 一幅静止的图象F(x,y)经过Gabor 变换求解A(x,y)运算后,变成一组Gabor 展开系数 A(x,y) ,然后被量化;量化后 的系数与一阈值进行比较,保留最主要 的系数,再进行编码,传输出去。在接 受端,先进行解码,得到 A(x,y) ,然后 经过矩阵运算得到恢复的图象。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七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七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七节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基本假设、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掌握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原理和认知模型的定义等现代心理学发展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科学的迅速崛起,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回答人类复杂认知过程上的失败,加之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积极影响,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范式——认知心理学(Congnitive Psychology)诞生了。

认知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

它强调心理学对人的各种认知过程的研究,并根据对各种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提出相应的认知模型或信息加工模型。

这些信息加工模型可供计算机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参考,并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的各种认知功能。

人工智能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它的诞生以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机和智能》一文为标志。

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其核心意义是一致的,这就是使计算机能够做出一些表现人类智能的事情,并借此帮助我们理解智能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重心是设计各种体现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如问题解决程序、模式识别程序和学习程序等,使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智能性工作。

认知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在于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提出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相应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索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

这样,认知心理学研究就同人工智能科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本章在对信息加工心理学作简要地介绍之后,着重介绍几个学习的认知模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理论分类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学习的认知模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及其面临的问题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集中于认知过程的研究,与认知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也和其他心理学思想一样源远流长。

经济学理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七节 规模报酬

经济学理论第四章生产论第七节 规模报酬

的倍数。
8
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单位
6
时,产出为100单位;
4
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 4单位时,产出低于200单
2
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 O
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R
Q=300
Q=200 Q=100 2468 L 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问题的图形表现
a.规模收益递增
产出扩大规模大于生产要 素扩大规模。
8
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 6
为2个单位时,产出
为100个单位;
4
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 2
个单位时,产出为
O
200个单位。
R
Q=300 Q=200 Q=100 2 4 68 L 规模报酬不变
3.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 素)增加比例。
是一种规模不经济
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 K 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
第七节 规模报酬
一、含义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变化是指 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
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
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的变化有几种情形? 例如,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增
加了1倍,产出能增加多少?
二、规模报酬的变动
1、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2、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小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1.规模报酬递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第七节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四章 电磁感应
[学习目标] 1.知道涡流的产生原因及涡流的防止和应用. 2.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 电磁感应
一、涡流(阅读教材第26页第1段至第6段) 1.概念:当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时,由于__电__磁__感__应__, 在附近导体中产生像水中旋涡样的感应电流,所以把这种感 应电流叫做____涡__流____. 2.应用:_真__空__冶__炼__炉___、___探__雷__器___、机场安检等.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自选例题,启迪思维) 1. 高频焊接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线圈通以高频交流电,金 属工件的焊缝中就产生大量焦耳热,将焊缝处金属熔化,要 使焊接处产生的热量较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BC ) A.增大交变电流的电压 B.增大交变电流的频率 C.增大焊接缝的接触电阻 D.减小焊接缝的接触电阻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1)涡流也是一种感应电流.( √ ) (2)导体中有涡流时,导体本身会产热.( √ ) (3)利用涡流制成的探雷器无法探出“石雷”.( √ )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二、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阅读教材第27页第1段至第28页第2段) 1.电磁阻尼: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__感__应__电__流__会使导体 受到安培力,安培力总是____阻__碍____导体运动,这种现象叫 电磁阻尼. 2.电磁驱动:磁场相对于导体转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___安__培__力___使导体运动 起来,这种作用常常称为电磁驱动. 3.电磁驱动的应用:交流感应电动机.
运动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2.(1)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均遵循楞次定律.( √ ) (2)电磁阻尼发生的过程中,存在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 (√ ) (3)电磁驱动时,被驱动的导体中有感应电流.( √ )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涡流的理解及应用 此类问题主要从涡流的产生本质和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考 查,解决的关键是抓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能转化为 焦耳热等特点.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解析] 交变电流频率越高,电压越大,产生的磁场变化越 快,在工作中引起的感应电动势越大,感应电流越大,产生 的热量越多,故A、B正确;焊接缝接触电阻越大,电压越大, 在此处产生的热量越多,越容易熔化焊接,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2. 如图所示,金属球从曲面上h高处滚下,又沿曲面的另一 侧上升,设球的初速度为零,摩擦不计,曲面处在图示磁 场中,则( BD ) A.若是匀强磁场,球滚上的高度小于h B.若是匀强磁场,球滚上的高度等于h C.若是非匀强磁场,球滚上的高度等于h D.若是非匀强磁场,球滚上的高度小于h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理解和应用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现象中安培力的效果都是阻碍相对运 动,只不过电磁阻尼中安培力阻碍导体运动,电磁驱动中 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都是电磁感应现象.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自选例题,启迪思维) 1. 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只条形磁铁,使磁铁上下振动, 磁铁的振动幅度不变.若在振动过程中把线圈靠近磁铁,如 图所示,观察磁铁的振幅将会发现( A ) A.S闭合时振幅逐渐减小,S断开时振幅不变 B.S闭合时振幅逐渐增大,S断开时振幅不变 C.S闭合或断开,振幅变化相同 D.S闭合或断开,振幅都不发生变化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思路探究] (1)磁铁在上下振动过程中,线圈中是否有感应 电流产生? (2)磁铁上下振动过程中,磁铁与线圈间有无磁场力?若有, 分析其方向? [解析] 若S断开,磁铁振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但 线圈中无感应电流,故振幅不变;若S闭合,有感应电流,有 电能产生,磁铁的机械能越来越少,振幅逐渐减小,故选A.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3.防止:将电动机、变压器的线圈都绕在铁芯上.线圈中流 过变化的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的涡流使铁芯___发__热_____,浪 费了能量,还可能损坏电器.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减小涡流. 途径之一是增大铁芯材料的___电__阻__率___,常用的铁芯材料是 硅钢,它的电阻率比较大.另一个途径就是用_相__互__绝__缘__的__硅_ ___钢__片___叠成的铁芯来代替整块硅钢铁芯.

阻碍物体运动

导体克服安培力做 由于电磁感应,磁场能转化
能量 功,其他形式的能 为电能,通过安培力做功,
转化 转化为电能,最终 电能转化为导体的机械能而
转化为内能
对外做功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电磁阻尼
电磁驱动
两者都是电磁感应现象,都遵循楞次定律,都是 相同点 安培力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导体与磁场间的相对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拓展延伸►———————————————(解疑难)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异同点电磁阻尼源自由于导体在磁场中成因
运动而产生感应电 流,从而使导体受
到安培力
电磁驱动
由于磁场运动引起磁通量的 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从而 使导体受到安培力

安培力的方向与导 导体受安培力的方向与导体
同 效果 体运动方向相反, 运动方向相同,推动导体运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拓展延伸►———————————————(解疑难) 1.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循法拉第电 磁感应定律. 2.磁场变化越快(ΔΔBt 越大),导体的横截面积 S 越大,导体材 料的电阻率越小,形成的涡流就越大. 3.伴随着涡流现象,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最终在金属 块中转化为内能.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感应
[解析] 若是匀强磁场,金属球从一侧滚上另一侧过程中, 穿过金属球的磁通量没发生变化,所以金属球内无涡流产生, 也就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在另一侧就能滚上原来的高度,故 B正确,A错误.若是非匀强磁场,金属球滚动过程中,穿过 金属球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金属球内产生涡流,机械能 损失转化为内能,故另一侧不能到达原来的高度,所以C错 误,D正确. [借题发挥] 涡流的本质是感应电流,紧扣感应电流的产生 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