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考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诸子百家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子百家思想”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子百家思想”

公务员⾏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百家思想” 做了许多⾏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些技巧和重点,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公务员⾏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百家思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务员⾏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百家思想” ⾏测常识判断中考察的范围⼴,涉及的科⽬众多。

为了⽅便⼴⼤考⽣备考,⼩编为⼤家整理了⼈⽂常识中的诸⼦百家思想以供⼤家学习。

从⼈猿叩别、⽂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位,南⾯⽽朝天下”,中国传统⽂化开始从最初的蒙昧⾛向发展成熟。

商代讲究“尊神”“事神”,周代则提倡“其命维新”,经过不断继承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次⽂化繁荣兴盛的局⾯,史称“百家争鸣”,主要包括儒、墨、道、法等诸家。

【知识链接】 《论语》名⾔警句 1.吾⽇三省吾⾝。

2.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君⼦和⽽不同,⼩⼈同⽽不和。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5.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孟⼦》名⾔警句1.⽣于忧患,死于安乐。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

5.⽼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

6.仁义礼智⾮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测常识⼤全:公务员常识 20401、法的指引作⽤:法是通过⼈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们的⾏为的。

20402、法的评价作⽤:法律作为⼀种⾏为标准好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们的⾏为的作⽤。

20403、法的预测作⽤:根据法律规定,⼈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们相互间将如何⾏为。

20404、法的强制作⽤:在于制裁违法⾏为。

20405、法的社会作⽤: (1)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联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行测》

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联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行测》

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部分1.关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B。

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基地是党校C。

公务员对降职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D。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德、能、勤、绩、才2.关于我国的农民工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B。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90后,目前在农民工群体中占一半以上C。

从输出地看,中部地区输出农民工最多,西部次之,东部最少D。

近年来跨省流动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3.关于亚洲政体女性首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克拉松·阿基诺夫人是亚洲首位女总统B。

阿罗约曾任菲律宾总统之职C。

朴槿惠的父亲曾任韩国总统D。

英拉·西那瓦是马来西亚总理4.关于四大文明古国及其数学成就,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

古埃及:“0”的发现B。

古印度:阿拉伯数字C。

古巴比伦:六十进位制D。

古中国:勾股定理5.下列思想流派与产生时代对应错误的是( )A。

儒学——汉代B。

玄学——魏晋C。

理学——宋代D。

心学——明代6.关于政治思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B。

伏尔泰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的思想C。

柏拉图主张建立哲学王统治的国家D。

让·布丹提出君主主权学说7.关于下列各组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B。

颜回、曾子都属于孔子的七十二门徒C。

荀子及其弟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

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8.下列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铅B。

香烟中是含铅的C。

铅在人体中日积月累,不会分解D。

汽油中添加铅元素可以起到防爆的作用2014-联考-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蓝藻对地球表面从无氧变成有氧的大气环境起了巨大作用B。

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C。

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

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

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常识的考察范畴是非常全面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尽可能的多积存一些常识知识,历史积存下在年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思想必不可少。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国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常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思想:“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是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伦理教育的一个学术派别。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思想:以“道”为核心理念。

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逍遥悠闲。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思想:“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即爱人如己)。

政治:“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节用”。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

作品:《韩非子》思想: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拓展:行测文学常识知识点古代根据男子成上进程的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

除了这样的整体分类之外,古代还有一些特别年龄的对于的具体称谓,考察的频率也会高一些。

一、具体年龄对应称谓及其来源和含义: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集的意思)故称“总角”。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0岁:幼学——由于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XXX,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样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公考笔试常识专项-诸子百家

公考笔试常识专项-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讲义)一、儒家(一)孔子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1.思想(1)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2.著作《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三)荀子1.思想(1)性恶论——礼法并用。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著作《荀子》——作者:荀子及其弟子。

(四)其他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2.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王阳明——陆王心学,“知行合一”【真题链接】1.(2020-北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以下哪一学派的人生理想和志趣?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2.(2019-420 联考)首次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的学者是()。

A.朱熹B.程颐、程颢C.董仲舒D.颜之推3.(2017-422 联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大全2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大全2

❖走油豆豉扣肉是哪个地方的特色菜?湖南❖最先发现了白色光组成的是: 牛顿❖著名诗人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著名绘画大师塞尚生于法国❖著名画家梵高出生于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国籍是? 荷兰❖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是哪国人: 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哪国人?波兰❖诸子百家具体一共有多少家?189❖纣的别都朝歌位于现在的:河南❖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中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干旱❖中国也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的一员,请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哪一年对中国生效?1992❖中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第5个❖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指的是:李白和杜甫❖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其称呼也几经变更,其在哪一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946年❖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始写于:北宋❖张学良将军是张作霖的第几个儿子?长子❖国农民战争,历时几年?18年❖涨发鱼翅忌用哪种质地的容器?铁❖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哪一年?1941年❖整个银河看上起呈什么形状?怀表❖指桑骂槐属于三十六计的: 并战计❖中法战争后,清政府鉴于海军失败的教训,成立海军衙门,大力加速海军建设,于哪一年正式建成北洋舰队?1888年❖中度酒的酒精含量在多少范围之内?20-4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是哪一个:元❖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一个:新疆❖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1894年干支为甲午,是清光绪几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哪个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中山号军舰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不是一艘普通的军舰了,在武汉保卫战中,它不幸被日本空军击沉,请问是1938年的什么时候: 10月24日❖中药不宜与什么茶同服?绿茶❖朱自清的号是什么? 秋实❖朱自清的字是什么?佩弦❖猪油熬好后,趁它半凝结时加一点什么,搅拌后放入瓶中加以密封,可以久存而不变质? 糖❖猪心情很好时尾巴会呈什么形状?水平摆动❖请问下面哪个行星没有卫星?金星❖请问:根据摩尔定律,每12到___月,CPU的速度将翻倍?18❖青岛市的城市标志是什么?栈桥❖香港第二任行政长官选举于2002年几月举行?3月❖燃煤电厂日夜排出当量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排出的什么物质,是造成酸雨的重要来源?硫、氮的氧化物❖不属于牙膏妙用的是:治脚气❖炒菜盐放多了可将皮蛋捣烂放入弥补吗?不可以❖《沉默的羔羊》的续集是:《汉尼拔》❖从人眼的生理角度讲,什么颜色的灯光对人眼有利:(多选)绿色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发射2枚原子弹。

文化常识:诸子百家

文化常识:诸子百家

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切思想家及各种不同的学派。

所谓“百家”,是表明家数很多的意思,并不是整整有一百家。

西汉初期,司马谈曾把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则总括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

十家中,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被后人称为“九流”,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

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为礼乐与仁义。

“礼”指的是为区别亲疏尊卑、上下贵贱等级而制定的各种条文。

“乐”指音乐,是礼的配合,提倡乐的目的,是为了从感情上缓和上下矛盾,好使礼的作用更加显明。

“仁”指的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爱和同情心。

“义”的意思,就是适宜、合礼,也就是说,人人都要遵循和维护当时阶级社会的一套区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在政治思想上,孔子强调礼乐的作用,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孟子则充分发挥孔子学说的仁义部分,主张国君行“仁政”。

荀子讲究礼义,不过荀子所讲的“礼义”,另外还包含法治的意味。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和儒家的各派学说,支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延长,儒家学说是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墨家学派是儒家的反对派,它的创始人是比孔子稍后的墨子。

代表他的思想的有《墨子》一书。

墨家自己虽不反对等级,但却坚决反对儒家所主张的等级制度。

墨子认为:儒家所强调的繁文缛礼和厚葬久丧制度,是一种奢侈浪费;孔子所说的“仁”,实际是对贵族的偏爱。

针对儒家的观点和当时实际存在的各国贵族的腐化现象,墨子提出了“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等一些主张。

墨家有自己严密的组织,凡是墨家门徒,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称“巨子”)的命令,过艰苦的生活,严守家法,舍命行道,实行教义,分财互助。

国考笔试备考知识点梳理—灿烂的古代文学

国考笔试备考知识点梳理—灿烂的古代文学

国考笔试备考知识点梳理—灿烂的古代文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河北华图教育精心整理了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及其他公务员笔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诸子百家(一)儒家1、孔子——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主张“德治”和“仁”;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2. 孟子——著作《孟子》,性善论,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3、荀子——著作《荀子》,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朴素唯物主义。

(二)道家1、老子——著作《道德经》,“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庄子——著作《庄子》,又称《南华经》,“天人合一”“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鹏程万里”《齐物论》《逍遥游》。

(三)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四)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五)法家1、韩非子——依法治国、严刑峻法2、商鞅——重农抑商、按功授爵二、先秦文学A. 《史记》、《中庸》、《论语》、《春秋》B. 《孟子》、《大学》、《中庸》、《论语》C. 《礼记》、《大学》、《汉书》、《孟子》D. 《大学》、《中庸》、《汉书》、《孟子》【解析】“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以选B。

【例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经的是()。

A. 《礼记》B. 《春秋》C. 《尚书》D. 《中庸》【解析】“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所以本题选D。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文史考点储备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文史考点储备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文史考点储备【导读】距离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对于立志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的童鞋们,中公教育专家特分析整理了相关的知识考点,中公助力,祝各位童鞋考试成功!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点梳理① 2012年:孔子的贡献与《庄子》的典故、宗教文化、战国时期的马陵之战、西方的音乐文化作品与作者、我国古代建筑的匾额文化② 2011年:我国不同时期各地的出土文物、书法艺术、京剧知识、天文知识与人类天文技术、亚非美欧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③ 2010年: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中外著名哲学家及其思想④ 2009年:儒家思想、我国农业税的起征年代、我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排序、晚于文艺复兴的历史大事二、2013年考查范围预测① 孔孟等儒家思想和相关知识。

②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及成就。

③ 中外历史及近代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④ 关于我国的国粹,如医学、绘画及相关作品的作者、朝代。

⑤ 国外著名的美术文化,如作品及作者,雕刻及典型的标志性建筑。

三、考点储备●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中国的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 中国四灵与四象龙、凤、麟、龟乃中国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乃中国四象。

● 中国古代医学①中医四大经典②古代医学成就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世称为药王。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数学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从此“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进一步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05.15职测知识点:诸子百家

05.15职测知识点:诸子百家

课外补充资料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法家等。

一、儒家1.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至圣”、“圣人”。

①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②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并倡导“因材施教”等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使传统文化教育波及到整个民族;③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④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2)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被称为“亚圣”。

①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作《孟子》七篇,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今山西安泽)人。

①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②曾经传道授业,韩非、李斯均为其门下高足。

③代表作《荀子》、《劝学》(青出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儒家经典——四书五经(1)四书五经:①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四书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②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2)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国家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之诸子百家

国家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之诸子百家

国家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之诸子百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经验来!一、儒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要观点:“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提倡“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孔子:春秋时人。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主张“德治”和“仁政”。

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战国时期鲁国人。

民贵君轻,性善论。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荀子:代表作《荀子》。

性恶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坚持朴素唯物主义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例1、三字经的派别是: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解析】选A.三字经是儒学经典启蒙著作。

例2、主张“人性善”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解析】选B.孟子主张人性善。

荀子主张人性恶。

例3、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有很大影响,称作:A.《尚书》 B.《春秋》 C.《诗》 D.《论语》【解析】选D.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二、道家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国考之诸子百家总结和解析

国考之诸子百家总结和解析

诸子百家一、儒家(一)孔子1.思想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教育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1.思想A.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E.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2.著作《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三)荀子1.思想A.性恶论——礼法并用。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D.“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著作《荀子》——作者:荀子及其弟子。

(四)其他(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2)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王阳明——陆王心学,“知行合一”【真题链接】1.(2020-北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以下哪一学派的人生理想和志趣?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2.(2019-420 联考)首次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的学者是()。

A.朱熹B.程颐、程颢C.董仲舒D.颜之推3.(2017-422 联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

行测常识讲义整理(文学,含戏曲、四大文明古国、诸子百家)

行测常识讲义整理(文学,含戏曲、四大文明古国、诸子百家)

中国古典诗词(笔记)李卜考情:除国考地市级外,其他考试人文均是重头。

人文中: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是重头(科技与人文并重)。

第二档为地理、法律,第三档为政治、经济。

附:国考地级市重头法律;第二档:科技、任文明。

三档地理;四档政治、经济。

【注意】本节课预计 1 小时 30-50 分。

考情:此处主要指文学,尤其是诗词方面的考情。

在常识中,除国考地市级外,其他考试人文均是重头。

人文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以及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西方文学),其中重头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古典文学。

因此相对而言中国古典诗词需要记忆得较多,考查概率高。

本课程力争覆盖考点,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备考情况来学习,备考时间不足掌握高频考点。

每部分讲完后会提供详细的导图,导图中标“红星”的是重点,必须掌握。

“红旗”标记的是高频考点。

没有标记“红星”的是非高频考点,但也不代表不考,若备考时间充裕,力争全面复习,至少当中标有“红旗”的也要复习到。

常识考广度,不是精度,听课重要的是加深印象,课上可以不记笔记或者只记关键词,注意保存导图,每部分内容都会有详细导图。

【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讲六部分内容,即诗歌发展的脉络/六个阶段。

诗歌起源:包括现实主义《诗经》和浪漫主义《楚辞》,二者共同构成诗歌的源头(高频考点)。

乐府诗歌:两汉出现新的诗体,即乐府诗歌。

乐府诗歌的发展分为汉代、魏晋南北朝和唐代三个阶段。

建安诗歌:三晋、建安七子。

陶渊明、谢灵运:东晋南北朝,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诗人。

近体诗(重点):相对古体诗而言,前四种是古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代表是唐诗(发展高峰)。

唐诗:我国诗歌史上的阆苑仙葩,考点较多。

宋诗也是唐诗之后另外一个发展的小高峰,宋诗之后近体诗彻底走向没落。

宋词(重点):我国诗歌史上另外一朵阆苑仙葩,包含婉约派和豪放派。

中国古典文体一、诗歌源头(一)《诗经》地位: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内容分类:风、雅、颂。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详解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的历史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不仅有助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先秦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起源阶段。

夏商周的更替,井田制、分封制等制度的出现和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比如,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大繁荣的时期。

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学说和主张。

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儒家的“仁”“礼”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的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同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重要制度。

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开元盛世”,都展现了唐朝的强盛。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宋朝的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朝实现了大一统,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

同时,这一时期也面临着外部的挑战,如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2014年公务员行测备考:中国文学常识(一)

2014年公务员行测备考:中国文学常识(一)

2014年公务员行测备考:中国文学常识(一)一、上古神话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一)文学代表作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在“五经”后增加《乐》,“六艺”,诗、书、礼、乐、御、射。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先河。

《诗经》名句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

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

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代表人物1.老子,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道德经》是他的著作,此书共五千言,系统阐述了老子的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一起来看看吧!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一、我国古代先秦文学之散文(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介绍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诸子散文以说理为主,具体内容如下所示:儒家孔子《论语》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孟子《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道家老子《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二章》)庄子《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逍遥游》)墨家墨翟《墨子》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墨子·尚贤上》)法家韩非《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二、我国古代先秦文学之散文(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简介相关练习题寓言故事的数量具先秦散文之首的是(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解析】C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文艺类综艺井喷式爆发引领综艺新热潮案例:2017年以来,《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歌大会》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接连收获良好口碑,各大卫视纷纷开拓此类综艺节目市场。

近几年的暑期荧屏,可谓是文化类综艺的天下,浙江卫视继《汉字风云大会》后打造了《向上吧!诗词》,央视推出《中国戏曲大会》,北京卫视力推《念念不忘》,安徽卫视的《少年国学派》和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聚焦国学,河北卫视打造了《中华好诗词》…从戏曲到背诗再到汉字、国学,文化类综艺在这个暑假一窝蜂的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谁也不曾预料到,坐冷板凳坐了好多年的文化综艺竟然能有如此热度。

公务员考试常识--诸子百家

公务员考试常识--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儒、道、法、墨、兵、杂
一、儒家
(一)孔子(字仲尼、春秋鲁国人)(至圣、万世师表)
1.思想
(1)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
(2)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3)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不偏不倚)
(4)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二)孟子(战国)(孟母三迁)
1.思想
(1)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教育
(1)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2)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
(4)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
3.著作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4)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5)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
2.著作
《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三)荀子(弟子:韩非子、李斯)
1.思想
(1)性恶论——礼法并用。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法”“术”“势”结合

国考常识判断文学高频知识点兀妞

国考常识判断文学高频知识点兀妞

国考常识判断先秦文学高频知识点先秦文学是国考常识判断中历史人文模块的重要内容,先秦即秦代以前,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包括《诗经》和《楚辞》以及诸子百家思想。

(一)诸子百家思想1.儒家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是“仁”,论语里讲到“礼”75次,讲到“仁”却有109次。

他最重“仁”,“仁”的含义一是指以“爱人”为“仁”,这种爱人包括同情、爱和关怀下层百姓,是“仁”的主旨。

他极力反对人殉人牲,对以人形的木陶俑去陪葬都表示厌恶。

二是指以“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约束、克制、修养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

“礼”是一定社会的规矩、规范、标准、制度、秩序等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来协调人际关系。

三是指“忠”和“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说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启悟别人,让别人站得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体现的君主所奉行的恕道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

在政治与管理哲学上,孔子反对苛政,主张德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孔子的道义原则,“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想,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依据。

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新的观念,即道德性。

在战国时期人性问题成为争鸣的焦点,孟子主张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告子上》)同情心、正义感、羞耻感、崇敬感和道德是非的鉴别是“仁义智信”的萌芽,是人内在所固有的。

孟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以他的性善论为前提的,他把道德仁义推行到社会、国家治理之中。

他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的推恩原则,“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尽心下》)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政权是次要的,国君是更次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国考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诸子百家
一、儒学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要观点:“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提倡“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孔子:春秋时人。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主张“德治”和“仁政”。

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战国时期鲁国人。

民贵君轻,性善论。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荀子:代表作《荀子》。

性恶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坚持朴素唯物主义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例1、三字经的派别是: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解析】选A.三字经是儒学经典启蒙著作。

例2、主张“人性善”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解析】选B.孟子主张人性善。

荀子主张人性恶。

例3、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有很大影响,称作:A.《尚书》 B.《春秋》 C.《诗》 D.《论语》
【解析】选D.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二、道家
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主张“清净无为”,重视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上善若水”“无为而治”。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代表作《道德经》;庄子代表作《南华经》例1、首先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解析】选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最先提出这一理念的是道家的始祖老子。

例2、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的思想源自: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老庄学派 D.阴阳家学派
【解析】选C.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四、法家
代表人物:商鞅(战国)、韩非(战国)、李斯(秦)。

作品:《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

五、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

作品:《孙子兵法》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

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