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一地理:穆珍珍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为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包括昼夜长短判断的依据和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包括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形成四季和五带的原因之一,在地球运动当中为重点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
能力基础:光照图的初步判读。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照图中判断昼夜长短的依据。
2.学会根据某纬度处昼弧、夜弧计算昼长、夜长。
3.理解并识记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进一步掌握光照图的判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
2.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建构前后知识的联系,解答考试
中相关题目,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长、夜长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问题反馈】
1.光照图中如何判断昼夜长短?(3、5、6)
2.昼长、夜长时间如何计算?(3、7、8、10)
3.如何根据昼长、夜长时间计算日出、日落时间?(7)
4.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2、3、9)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问题反馈呈现
1.教师分析学习目标,强调学习重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宏观把握。
2.呈现小组问题反馈,并做出适当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
二、师生合作探究
探究1:昼长、夜长与昼弧、夜弧的关系。
1.光照图中如何判断昼夜长短?(3、5、6)
(1)ppt放映北半球夏至日从北极上空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B 点)的自转轨迹为其所在纬线圈。该纬线圈有一部分在昼半球,一部分在夜半球,处在昼半球的部分称为昼弧,处在夜半球的部分称为夜弧。
学生比较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可与同桌交流)。
(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原因,师生共同总结判断依据
学生回答问题(略),出示答案,学生解释原因,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如果某点自转所经历的昼弧所占的比例大,则白昼长,经历的昼弧所占比例小,则白昼短。所以,判断某点昼夜长短时,首先找到该点所在的纬线圈,然后判别该纬线圈上的昼弧和夜弧所占的比例大小,从而判断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
板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判断依据:昼弧和夜弧所占纬线圈的比例大小
2.昼长、夜长时间如何计算?(3、7、8、10)
(1)ppt放映北半球夏至日从北极上空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
(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原因,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问题(略),出示答案,学生解释原因,教师恰当引导,学生
试着总结出昼弧度数(夜弧度数)与昼长(夜长)的关系:昼长=昼弧度数
/15o ,夜长=夜弧度数/15o 。
A 、
B 、
C 点的昼长容易计算。
D 点的昼长需要教师引导(先由学生回答):
侧视图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地球的一半,共被分成了六份,明确了这一点
之后再找到D 点所在的纬线,然后判断昼弧所占的比例(或度数)。所以,
计算某点的昼长或夜长的依据是昼弧或夜弧所占纬线圈的比例(或度数),
关键是在图中找出昼弧和夜弧的前提下读取他们的比例(或度数)。
思考图中B 点和C 点的日出、日落时间,在此基础上思考昼长、夜长
与日出、日落的关系:日出、日落时间关于12点、0点对称,计算时以
12
点和0点为参考。 算一算:
忻州今日昼长为14时18分,那么今天的日出、日落时刻是几点?
学生计算,回答问题(略),出示答案(日出:4:51 日落:19:09)。
日出=12-昼长/2
日落=12+昼长/2
板书: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判断依据:昼弧和夜弧所占纬线圈的比例大小
昼长=昼弧度数/15o 日出=12-昼长/2
计 算
夜长=夜弧度数/15o 日落=12+昼长/2
探究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2、3、9)
学生阅读图1.23a.b.c ,读图思考1、2、3题,完成下列表格:
三个小组分别回答直射点在赤道(解释原因)、北回归线(解释原因)和南回归线的情况(略)。理解并识记二分二至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和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极昼极夜的范围。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北半球的一个特例,那么太阳直射北半球任意一点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昼夜长短变化状况以及极昼极夜现象状况该如何描述,引导学生分析出一般情况。
探究3:忻州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2、3、9)
播放昼夜长短变化的flash动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忻州(38o N)何时昼最长?何时昼最短?
(2)忻州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之内是如何变化的?
(3)大同、朔州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忻州一致吗?
第一题:比较简单,学生回答问题即可(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第二题:学生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阐述在一年当中的变化情况,总结变化规律: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忻州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到冬至日,忻州昼渐短,夜渐长,从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忻州昼渐长,夜渐短。可见,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忻州的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忻州的昼渐短,夜渐长。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结合起来,学会解答此类型的题目。
第三题:引导学生从个别走向一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