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之郑板桥
《郑板桥》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阅读附答案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问: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参考答案:26.B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6.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4.A 说明:本题2分。
5.(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6.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说明:本题2分。
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
1、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2、本文主要写了郑板桥诗书画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做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列举的三个事迹是:
一、
二、
三、
3、中国古人诗词中有许多赞颂梅、兰、竹、菊的句子,你能默写两句吗?
1、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
2、(1)郑板桥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被罢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买画时就是不给财主·官吏画画。
(3)郑板桥卖字画得来的钱,都给了穷人。
3、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汇总五篇

《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汇总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汇总五篇《郑板桥》阅读答案_记叙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导语: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及翻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是讲述郑板桥的一则故事。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郑板桥开仓济民》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l 语文S版(含答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阅读平台。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常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zhōng zhòng) 散.发(sǎn sàn) 号.称(háo hào)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
(2)“板桥体”的特点是。
3.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来源:学科网][来源:]4.把文章分为四段,用“‖”在文中标出。
5.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1件:第2件:答案一、1.zhòng sàn hào 2.(1)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 (2)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3.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常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所以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4.全文共7自然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3、4自然段为第二段;第5、6自然段为第三段;最后1自然段为第四段。
郑燮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锦集10篇)

郑燮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锦集10篇)篇1:郑燮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郑燮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1)值()(2)或()(3)去()3、说说文中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的意思。
(2分)4、在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分)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和下列链接材料来说明。
(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划对一处即可)2、(1)遇到(2)有的人(3)离开3、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经过多处地方多人之手层层申报(荒情),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4、不经请示皇上,先开仓赈济灾民,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此举使万余百姓活了下来。
5、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篇2:郑燮《题画》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题画郑燮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竹子身处的恶劣环境。
B.第二句表现了竹子在逆境中的顽强和不屈。
C.“扫云扫雾”表现了竹子的.崇高精神追求。
D.本诗委婉含蓄地批评竹子好高骛远的缺点。
《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篇一」郑板桥爱子原文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试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3)若吾儿坐食好物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1、(1)让、使(2)适合(3)吃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
(意思符合即可)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篇二」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郑板桥爱子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
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
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
《郑板桥》参考答案

《郑板桥》参考答案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郑板桥的生平、艺术特点和影响力等方面来探讨他的艺术魅力。
郑板桥出生于清代乾隆年间,他的父亲是一位文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从小就对绘画和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显示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他的父亲的悉心培养下,郑板桥的绘画和书法才华逐渐显露出来。
郑板桥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他善于运用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变幻,给人以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奇峰怪石、流水飞瀑和茂密的树木等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除了山水画,郑板桥的花鸟画也非常出色。
他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花朵的细节,使得花朵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纸中跃出来。
他的花鸟画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花卉和鸟类,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郑板桥的绘画作品不仅在技巧上独具一格,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写实,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通过留白和墨色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深远意义。
他的作品给人以以虚幻的感觉,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郑板桥的艺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体现在他的学生和后来的艺术家身上。
他的艺术理念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都成为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郑板桥的艺术风格。
同时,郑板桥的作品也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赏和研究,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瑰宝。
总的来说,郑板桥是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艺术意义而备受赞誉。
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对郑板桥的艺术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小题1:(2分)B小题2:(2分)(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小题3:(2分)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小题1:试题分析:B中“或”在这里是“有的人”。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此处“活”词类活用,注意理解。
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这里郑板桥是一位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阅读题《郑板桥爱子》的答案

阅读题《郑板桥爱子》的答案【原文选段】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郑板桥简介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翻译】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
我不在家,儿子就归你管教。
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不是你的儿子,无法像亲生儿子一样管教而暂且纵容姑息。
家中仆人的子女,总也和我们一样是生活于天地间的人,应该同样爱护,不能让我的儿子欺负虐待他们。
凡是给孩子们鱼肉果点等,应该平均发放,使孩子们欢喜蹦跳。
假如让我的儿子坐着独吞好吃的,而叫仆人的子女远远地站着观望,想吃而不能够吃上一丁点,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必然会可怜自己的孩子,但又拿不出什么办法,只得把孩子叫走,这样做岂不叫人像割心挖肉一样难受吗?【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3)若吾儿坐食好物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成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1)让、使 (2)适合 (3)吃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指郑板桥先生,任潍县县官时,恰逢大荒,百姓饿至欲人吃人地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题目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26.B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

《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第一篇:《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郑板桥爱子原文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试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3)若吾儿坐食好物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1.(1)让、使(2)适合(3)吃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
(意思符合即可)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第二篇: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悠闲读书,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涵养。
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随和幽默,充满自信,充满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郑板桥爱子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五年级语文阅读之郑板桥

五年级语文阅读之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板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我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画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民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品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zhōnɡzhònɡ散发sǎn sàn号称háo hào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诗书画三绝.四时不谢.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2)“板桥体”的特点是4、文中第二段的段意可概括为:5、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6、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1件:第2件:。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郑板

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xx桥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郑板桥△?郑板桥是清代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慧勤学,但家里很穷,夜里念书没钱买灯油,他常常到邻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念书。
以后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世最优秀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多半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不可言。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倾斜斜,如乱石铺路,可是给人以一种特别的美感,独树一帜,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现在还有许多人在模拟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有名于世。
他特别喜爱画兰、竹、石。
他以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颂扬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边闹灾荒,他擅自开仓救援老百姓而被罢官。
此后,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性情,一些财主、官吏仰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部分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发散给贫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发散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贵财产,永久值得我们。
1.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答:独树一帜、妙不可言、xx不移。
2.联系选文文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妙不可言——美好的情味,充足地表现出来。
有名于世——全球都有名。
3.依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郑板桥一世优秀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1/2(2)郑板桥特别喜爱兰、竹、石的原由是什么?答:郑板桥特别喜爱兰、竹、石是由于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颂扬的。
板“桥体”的特色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倾斜斜,如乱石铺路,可是给人以一种特别的美感,独树一帜。
4.简要归纳文中写郑板桥怜悯贫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郑板桥当县令时,擅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第二件: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选文用“△”把文章分红了四段。
请归纳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从小聪慧勤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郑板桥》阅读答案《郑板桥》是一篇现代文,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郑板桥》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
如果想快速提高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祝大家学习进步!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闻名于世——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3)“板桥体”的特点是4、简要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第二件: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括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郑板桥》阅读答案: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文言文阅读郑板桥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板桥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板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我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画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民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品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zhōnɡ zhònɡ散发sǎn sàn 号称háo hào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诗书画三绝四时不谢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2)“板桥体”的特点是4、文中第二段的段意可概括为:5、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6、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1件:第2件:。
(现代文阅读题)《郑板桥》阅读

《郑板桥》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郑板桥是清代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慧勤学,但家里很穷,夜里念书没钱买灯油,他常常到邻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念书。
以后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世最优秀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多半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不可言。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倾斜斜,如乱石铺路,可是给人以一种特别的美感,独树一帜,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现在还有许多人在模拟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有名于世。
他特别喜爱画兰、竹、石。
他以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颂扬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边闹灾荒,他擅自开仓救援老百姓而被罢官。
此后,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性情,一些财主、官吏仰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部分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发散给贫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发散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贵财产,永久值得我们。
阅读后问题: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不可言有名于世3、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郑板桥一世优秀的成就是(2)郑板桥特别喜爱兰、竹、石的原由是什么?(3)板桥体的特色是4、简要归纳郑板桥怜悯贫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第二件:5、文顶用 ()给文章分红了四段。
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参照答案】1、独树一帜妙不可言万古不移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不可言美好的情味,充足地表现出来。
有名于世全球都出名。
3、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郑板桥一世优秀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爱兰、竹、石的原由是什么?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颂扬的。
(3)板桥体的特色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倾斜斜,如乱石铺路,可是给人以一种特别的美感,独树一帜。
4、简要地归纳郑板桥怜悯贫苦百姓的两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板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我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画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民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品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zhōnɡzhònɡ散发sǎn sàn号称háo hào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诗书画三绝.四时不谢.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
(2)“板桥体”的特点是
4、文中第二段的段意可概括为:
5、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6、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1件:
第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