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设备维修管理的三大趋势:智能化、可视化和服务化
![设备维修管理的三大趋势:智能化、可视化和服务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47887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f.png)
设备维修管理的三大趋势: 智能化、可视化和服务化在智能制造背景下, 工业系统向更为复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对于维修管理而言, 维护维修的工作量、维修响应能力、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维护人员综合技能要求、工业备件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都面临重大的挑战。
鉴于内部维修与外部工业服务现状, 多数制造企业处于救火式的事后维修, 设备隐患突出, 这制约了工业转型的进程。
工业互联网条件下, 探索新的维修模式和服务形态, 将成为当务之急。
智能化条件下的维修知识重用与技能培养高技能维修人才短缺是工业领域较为突出的矛盾, 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 人才争夺正成为趋势, 这意味着工业企业招聘人才的成本陡然上升。
为此, 通过智能化手段, 提升现有维修工人技能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这包括:1.基于故障记录的维修诊断辅助。
重复性故障在维修作业中的占比普遍较高, 但这些经验往往由个别业务专长较高的业务能手掌握, 抑或由于人才流失, 致使这些经验无法重用, 造成维修资源的浪费和知识共享的缺乏。
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根据故障描述与历史维修经验的查询匹配, 大幅降低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引用, 有效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实现维修知识共享和精准技能培训。
人工智能维修辅助2.基于预测性维修的智能诊断辅助与远程运维支持。
预测性维修是在故障早期发现设备隐患和缺陷, 进而主动采取干预措施的维修策略, 这将大幅减少非计划性停机, 从而提高制造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是工业互联网重要的应用场景。
受制于工业设备故障相关传感器普及率较低, 这使得为预测性诊断成本极高。
将传感器从诊断仪器中分离, 采用智能传感单元+工业APP的创新模式结合, 不仅大幅降低预测性诊断成本, 同时将云计算和智能应用高度融合, 提高用户体验和智能诊断准确性。
结合AR智能眼镜的应用, 构建成现场故障监测→云计算隐患排查→远程诊断报告→AR辅助现场故障排查与处理的预测性智能维修闭环。
预测性智能诊断+AR远程维修协作系统维修可视化-数据驱动下维修智能决策系统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你如果无法度量它,就无法管理它”(“It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f6caf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3.png)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摘要:在施工项目建设中,普遍会使用到种类、型号、功能不一的机械设备。
通过综合使用机械设备不仅能够减轻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还能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减少施工失误,确保施工质量。
管理部门必须带着前瞻性思维对机械工程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做到进一步重视,运用专项设备管理与维护机制,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并将设备使用寿命科学延长,为机械工程的综合效益扩大化带来有力推动。
基于此,本文从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对管理与维护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管理与维护工作的科学策略,力求将机械工程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优化对策引言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能否实现连续性和高质量的建设。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工程机械的管理,做好机械的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1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机械设备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关注,其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在工业生产中,要求生产流程是顺畅的,如果设备发生故障,维修周期较长,对生产的效率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2)提高生产效率,除了要有高素质的人才、科学的工作程序,还必须从机器的基本维护和管理入手,对机器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测,并及时进行校正,以达到减少事后维护成本的目的。
(3)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能减少工程事故发生,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管理,也能降低环境污染。
(4)由于机器设备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很大,因此,对机器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利用率,减少经营费用。
2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问题2.1缺少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上来看,大部分机械企业在经营中都会应用工程机械设备,然而在对这些设备进行实际管理与维护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很难提升实际管理水平。
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f233af1ed9ad51f11df28b.png)
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
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
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
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
尤其是进口设备,零部件的费用更高。
设备运转一定的周期后还要进行大修,大修费在设备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设备管理抓得好,设备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长,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基础。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一)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设备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事后维修时期这一时期普遍实行的是设备坏了以后再修,由于设备结构简单,设备的维护与修理不需要专门技术,修理费用也较低,因此,机器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有设备的操作人员来完成。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结构渐变复杂,设备修理难度逐步提高,设备的修理费用不断增加,设备修理需要有专门人员来承担,这样就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一部分从事设备修理和管理的专门人员。
2.预防维修时期20实际50年代原苏联建立了一套计划预修制度,其实质是泰勒制度的基本原理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它是以一套定额标准为基础的,其理论根据是设备的摸查理论与磨损规律。
欧美的预防维修的理论基础设备的故障规律,即浴盆曲线,预防维修是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维护、减产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技术组织措施,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精度检查,大修,中修,小修。
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的局限性:(1)只注重设备的维护修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2)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关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相脱节。
(3)只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忽视设备的经济问题和组织管理。
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汇报
![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ef610fba300a6c30d229f80.png)
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汇报设备维护管理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财产密集式公司的关键业务流程,在公司自然环境发生了深入的转变、市场需求日趋猛烈的标准下,今日我给大伙儿产生了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汇报,期待可以协助到大伙儿。
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汇报篇一以往一年里在企业的领导干部下、同志们的适用和帮助下,我坚持不懈不断学习培训各种各样专业知识、汇总工作经历,提升本身观念涵养,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严格执行各类管理制度,完成了自身职位的各类岗位职责,在这儿将自身的工作情况做一个简略汇总:作为一名一般的设备维护工作人员,工业设备是公司生产制造的夯实基础,拥有机器设备的优良运作,才可以保证工艺生产制造的持续平稳,现代企业应坚持实事求是,時刻塑造“维修保养为主导、方案维修辅助、技术创新持续” 的服务宗旨,在汇总本身工作经验的基本上,融合学习培训外界优秀的设备维护基础理论和方式,根据意识的变化,造就出融入改革创新规定的并合适于本公司特点的设备维护体系。
一.遵循各类管理制度、努力工作、使自身工作效能持续获得提升。
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规范素养是每一项工作中顺利进行并最后获得成功的确保,遵循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勤勤恳恳搞好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我自身的工作原则,用满腔热忱积极主动、认真地进行好每一项每日任务、并执行好自身的岗位工作职责。
在岗位上勇于开拓,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能。
事实上勇于开拓在工作上是很重要的,在思索如何提高工作效能的另外,自身也可以学得大量的专业知识,把握大量的专业技能。
二.紧密配合领导干部、团结同事、相互学习。
在工作上弘扬团队协作精神实质,认真完成生产车间的既定目标,重视领导干部、服从安排、紧密配合工作中;平日里多关注朋友、团结一致一体、共同进步。
工作上大家彼此沟通交流,通常从他人的的身上见到自身的身影,有好的也是有坏的,在应对难题的情况下,大家又变成了彼此之间的主心骨,互相携手并肩扶携着。
从我本人来讲,在工作中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从办事、到为人处事;从看难题、到解决难题上面了解到新的机遇和工作经验。
化工厂设备年度总结(3篇)
![化工厂设备年度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e30ab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1.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我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等目标,努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确保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现将本年度设备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设备管理现状1. 设备总量:截至本年度,我厂共有各类设备XXX台,其中关键设备XXX台。
2. 设备运行状况:本年度,我厂设备运行总体稳定,关键设备运行率达到98%以上,设备故障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
3. 设备维护保养:我厂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本年度,我厂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修订了《设备管理规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同时,加强了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
2. 设备检修与维护(1)定期检修:我厂按照设备检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故障处理:针对设备故障,我厂迅速响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分析、诊断,制定解决方案,及时排除故障。
(3)预防性维护:加强设备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3. 设备节能降耗(1)设备改造:针对部分设备能耗较高的问题,我厂积极进行设备改造,降低能耗。
(2)节能技术培训:组织员工参加节能技术培训,提高员工节能意识。
4. 设备技术创新(1)引进新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自主研发:鼓励技术人员开展设备技术创新,提高设备性能。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设备故障率仍有上升趋势。
(2)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3)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仍需加强。
2. 改进措施(1)加强设备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
(2)加大设备改造力度,提高设备性能。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国际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bb7c1d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3.png)
国际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设备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和生产的重要环节,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了解国际设备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于企业优化设备管理策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设备管理的现状1、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在设备管理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信息化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CMMS)等。
这些系统能够实现设备信息的集中管理、维护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故障报修与处理等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等也开始在设备管理中得到应用。
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设备的状态进行预测和诊断,实现了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理念的普及RCM 是一种基于设备可靠性分析的维护策略,其核心思想是根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影响,确定合理的维护方式和维护周期。
这种理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许多企业通过实施 RCM,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3、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模式国际上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设备管理不仅仅是设备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全员参与。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和技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形成了一种全员关注设备、共同管理设备的良好氛围。
4、绿色设备管理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设备管理成为国际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
企业在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选择节能、环保的设备,优化设备的运行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1、设备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未来,设备管理将更加依赖数字化技术。
浅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0f4e13277232f60dccca105.png)
21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8.07 (下)现代企业的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保障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基础。
设备管理应当紧紧围绕企业的使命、远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短期、中期、长期的经营战略规划,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目标,使设备管理能够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设备管理工作具有保证设备正常、高效、经济运行的综合性的管理范畴与功能,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由设备技术管理和设备经济管理两方面组成。
设备技术管理就是保障设备机械性能的完好,而经济管理是在最经济的情况下,保障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与运行。
1 设备管理的基本理念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建设中,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坚持做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
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设备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全员设备管理的意识,培养全员生产维护的意识,将此理念深入基层工作和管理当中,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的良性循环,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1)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
现代企业的技术管理已经基本得到实施,但在实施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而经济管理还未得到广泛实施。
现代企业中设备部门都知道好的设备管理需要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也就是从设备前期管理,贯穿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淘汰的整个寿命周期。
在此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未得到彻底实施。
比如:某企业生产冲床光栅尺损坏维修,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低价择取采购,而备件检验又未得到全方位检测,结果在设备使用3个月后,由于光栅尺失效无法感应致使员工整只手被压伤,造成工伤事故,给公司带来了严重损失。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884d2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6.png)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现状分析目前,许多企业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由于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导致了故障频发的情况。
许多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未能给予机电设备足够的保养和维护,导致设备性能逐渐下降,故障频发,影响了正常生产和运营。
维修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许多企业中,维修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导致其无法及时有效地诊断和修复设备故障,进一步延长了设备停机时间,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备件管理混乱也是一个影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因素。
许多企业在备件采购、存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混乱的情况,导致备件库存不足或过多,影响了维修工作的进行。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保养不到位、维修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备件管理混乱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效率。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1.2 问题意识在日常生产和运营中,机电设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于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机电设备的使用时间增长和环境影响,维修与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意识:1. 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导致故障频发:由于机电设备长时间运行后,出现设备老化、磨损等现象,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容易导致设备频繁故障,影响生产进程。
2. 维修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现代机电设备技术日新月异,维修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一些企业对于维修人员培训投入不够,导致其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现代设备维修需求。
3. 备件管理混乱:备件管理不规范会导致备件库存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影响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效率。
4. 设备维修成本过高:维修成本是企业运营中一个重要的支出项,如果维修成本过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及时意识到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4a6504b9d528ea81c77987.png)
论文题目————《设备管理与维修》系部:机电工程系班级:高机械1201姓名:学号:2015年01月01日设备在整个机械行业占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的标志。
设备的好坏影响着制造业的好坏,制造出的产品也是机械设备好于坏的体现。
当机械制造行业在突发猛进的时代中,设备也在不断发展的更为高精度、高效率、绿色等等。
越来越多的科技在机械设备中得以体现,得以放大。
在越来越人性化、现代化的设备环境中,对于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也越来越严格要求。
对于目前设备管理与维修,我们更应该有清楚的认识,有长远的发展方向。
目前设备管理现状分析逐步完善设备管理,落实设备管理责任设备管理方面,时刻与公司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把安全、环保以及节能减排作为设备管理的首要条件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主抓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解决问题作为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
部门重新整理和完善了分厂设备技术台账、设备运行记录、维修保养及设备检查记录。
同时规范和统一了设备相关记录和表格(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设备巡查记录、设备维修记录),扭转了先前因设备填写表格种类多,表格设计不规范和员工填写工作量大趋于应付的不良局面。
管理制度方面,本着一切服务于生产,把提高产量和质量作为前提条件,根据设备管理制度和程序的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文件,部门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健全了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将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使每台设备做到定人操作、定人维护保养。
使设备工作的开展向着更科学、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和有规程的方向发展迈进了一步。
设备技术力量加强,快速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既要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也离不开技术力量软实力的大力支持。
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公司的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
我们硫酸厂的技术力量在整个集团公司来说都是相对薄弱的,没有设备管理工程师、没有机械设计工程师和电器工程师。
这给我厂的各项设备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SDN工业设备管理系统方案
![SDN工业设备管理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cb6eb998fcc22bcd10dea.png)
SDN-工业设备管理系统方案第一部分软件特点和特色一、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涌现,并以空前的速度更新换代,先进的仪器设备已成为一个单位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其技术能力与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目前,由于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设备监管弱化,以及大中型企业的体制变更、人员流动较快、技术资料丢失、低效手动记录等,使得企业对设备管理出现漏洞,有的设备直至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时才得以发现,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系统工作流程图三、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功能SDN设备管理系统共分八大模块:分别为数据维护子系统、设备采购管理子系统、设备使用管理子系统、设备调度管理子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子系统、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设备巡检管理子系统、特种设备管理子系统。
1、设备采购管理子系统:包括设备采购申请单管理、设备采购合同管理、设备配件领用管理、设备收支明细管理、设备库存管理等。
该子系统从设备购置的选型采购、合同管理、进厂验收和安装调试并移交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对设备的入库和出库、设备领用、库存保管帐和月报表进行管理,并对设置了库存预警线的零配件进行自动提醒报警,避免因设备零配件的不足引起设备延误维修的问题。
2、设备使用管理子系统:包括设备管理台帐、设备零部件管理台帐、设备技术状况管理、设备技术文档管理、低值易耗材料管理、设备使用记录管理。
该部分主要建立设备使用台帐,对设备的零部件技术、设备图片技术资料、制造厂家、技术参数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快速地分类检索。
对设备的技术文档管理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存入与设备相对应的数据库中,以利于查阅,避免因人员变动时遗失保贵的技术资料。
3、设备调度管理子系统:包括设备调度会议纪要、设备管理工作日志、设备运转时间记录。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既繁杂,又带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系统专门为设备管理员设置了设备管理调度会议纪要、设备管理工作日志等功能,详细记录与设备开展的相关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绩可查,确保对设备的不间断管理。
设备管理专业总结
![设备管理专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31bd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3.png)
设备管理专业总结1. 引言设备管理专业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领域,涉及到工业设备、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等各种类型的设备。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维护设备安全性,并以最高效和经济的方式管理设备。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的关键步骤以及设备管理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设备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2.1 提高设备利用率设备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有效的设备利用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购买和维护成本,并增加生产效率。
2.2 延长设备寿命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解决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防止设备过早损坏和报废。
2.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这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生产损失。
2.4 保障员工安全设备管理还涉及保障员工的安全。
设备管理包括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设备故障导致的员工伤害。
3. 设备管理的关键步骤设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采购设备之前,必须明确需求和预算,并评估不同供应商的产品。
采购决策应基于设备的质量、功能和价格。
3.2 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安装和调试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安装人员必须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安装,并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的性能要求。
3.3 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维护和保养是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定期维护可以预防设备故障,并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维护活动包括清洁、润滑、更换磨损部件和校准等。
3.4 设备故障排除设备故障排除是设备管理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迅速识别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修复。
技术人员应具备故障排除的能力和经验。
3.5 设备更换和淘汰设备管理还涉及设备的更换和淘汰。
工业设备运维与管理服务方案(一)
![工业设备运维与管理服务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a169ed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6.png)
工业设备运维与管理服务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设备老化、操作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企业常常面临设备运行故障、效率低下等困境。
因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工业设备运维与管理的服务方案,帮助企业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增加产能。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采用“互联网+设备管理”的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和管理。
具体流程如下:1.设备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温度、湿度、震动、电流等。
2.数据传输: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云端服务器。
3.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行为。
4.故障诊断:根据分析结果,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原因,提出维修建议。
5.远程监控: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设备情况、运维需求和管理现状,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架构、功能和流程。
3.系统开发:开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维管理系统。
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测试,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用户培训:对企业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6.系统上线:将系统正式上线,开始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那些设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故障率较高的企业。
五、创新要点1.“互联网+设备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和管理,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工厂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手册
![工厂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27caa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4.png)
工厂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手册第一章设备维护与管理概述 (3)1.1 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3)1.2 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4)第二章设备选型与采购 (4)2.1 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4)2.2 设备采购流程与注意事项 (5)第三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5)3.1 设备安装流程 (5)3.1.1 设备安装前准备 (5)3.1.2 设备基础施工 (6)3.1.3 设备运输与卸车 (6)3.1.4 设备安装就位 (6)3.1.5 设备电气接线 (6)3.2 设备调试方法与要求 (6)3.2.1 设备调试前准备 (6)3.2.2 设备调试流程 (6)3.2.3 设备调试方法 (7)3.2.4 设备调试要求 (7)第四章设备使用与操作 (7)4.1 设备操作规范 (7)4.1.1 操作前准备 (7)4.1.2 设备启动 (7)4.1.3 设备运行 (8)4.2 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8)4.2.1 操作人员安全 (8)4.2.2 设备安全 (8)4.2.3 环境安全 (8)4.2.4 应急处理 (8)第五章设备维护与保养 (8)5.1 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 (8)5.1.1 每班维护:要求操作者在班前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按规定加润滑油,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
设备运行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觉异常及时处理。
下班前清扫、擦拭设备,填写相关记录。
(9)5.1.2 周末维护:要求操作者在周末和节假日前,对设备进行较彻底的清扫、擦拭和涂油维护。
(9)5.1.3 定期维护:一般需要工程部的辅导和配合,内容包括拆卸指定部件、清洗、擦拭设备内外、检查、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松动部位、更换易损件、疏通油路、增添油量、清洗滤油器等。
(9)5.1.4 一级保养:以操作者为主,维修人员配合,以定期检查为主,辅以维护性检修,目的是减少设备有形磨损,消除隐患。
(9)5.1.5 二级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者参加,是设备磨损的一种补偿形式,以维持设备的技术状态为主的检修形式。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b62fc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1.png)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工程机械设备是现代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其作用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进度。
现代工程机械不仅数量大、种类多、性能好,而且大多数在中国生产,中国也是全球工程机械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国家。
然而,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现状分析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管理不规范由于施工单位采购、使用、维修和保养工程机械设备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够,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在输入过程中,没有建立分类台账,统计机械的数量、型号、折旧年限、保险金额、保险期限等信息,而在出口过程中,也没有善加利用设备,疏忽了维修和保养等重要程序。
(2)人员不专业管理工程机械设备的人员在学历、技术和专业知识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很多知识和技能只是单纯的行业经验,无系统可言。
部分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无法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
(3)机械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不足大部分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管理局限于维修保养管理,对其生命周期管理控制不到位。
报废处理,机械设备保修期到了以后,急需更新,但由于设备耐久与是否合格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企业的机械设备变得不安全和低效。
2.所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管理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发展需要。
但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管理有以下挑战:(1)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污染,废弃物处理情况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相应的惩罚措施也越来越严厉,对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严峻的环保要求。
(2)产业升级需求由于国家绿色建筑政策的推出,工程建设和建筑材料行业的生产和研究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求施工单位机械设备提高效率和精度,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
二、对策建议建立建设工程机械设备基础管理制度,对基本信息、资料、设备基础管理、设备维护、保养、保险、设备周转及更换等进行规范和规范化。
设备ITPM,未来设备管理新趋势
![设备ITPM,未来设备管理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46467c76edb6f1afe001f2e.png)
设备ITPM,未来设备管理新趋势导语传统的制造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也加速了进行工厂设备智能化的改造和升级,随着设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升,设备管理需借助新的管理模式:设备ITPM。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各行业智能化工厂建设开始提速,新建超级工厂直接越级为自动化、智能化工厂。
传统的制造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也加速了进行工厂设备智能化的改造和升级,随着设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升,设备管理需借助新的管理模式:设备ITPM。
01传统设备管理的痛点、难点(1)目前传统制造工厂在经营过程中,设备全流程管理工作存在以下的痛点、难点,主要有:①设备操作人员流动频繁,经常出现无证操作、疲劳操作;②设备检修、维保实际执行结果不受控;③设备单台维护、能源费用居高不下;④无法精确显示并传递设备运行状态信息;⑤设备例行维修、大修改造无依据,尚处于事后“救火”或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值;⑥设备备件采购预算不足、但库存金额又居高不下,甚至出现超期、呆滞备件。
(2)在设备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传统的设备基础管理,基本处于纸质“一书三表”的点检模式,设备维护费用、设备OEE、设备备件采购计划等均需依靠人工报表统计,计算分析,对执行人的工作经验、岗位技能、责任心等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
对制造业中小型、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来说,设备维护管理存在极大的挑战。
02新的设备管理模式ITPM系统目前推出的新设备管理模式运用ITPM系统,是完全基于互联网架构的智能设备管理云端解决方案,可以为目前存在的设备管理痛点、难点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可以实现线下数据采集,线上数据对比分析、预警功能,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ITPM系统从运转模式上:将之前靠人员的经验管理设备,升级为借助系统管理设备。
可实现从设备的立项、采购、安装、验收、支付、改造、报废全生命周期进行资产管理;ITPM 系统全流程信息流传递,节点明确、信息处理可追溯。
设备管理与维修
![设备管理与维修](https://img.taocdn.com/s3/m/4fb87a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0.png)
设备管理与维修一、引言设备管理与维修是指对企业、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现代社会,各种设备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电脑、手机、家电等。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对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备管理1. 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根据使用领域和功能进行分类。
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信息技术设备:如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等。
•通讯设备:如电话、传真机、路由器等。
•工业设备:如机床、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等。
•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设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维护,方便对设备进行归类和监控。
2. 设备管理流程设备管理一般包括设备采购、设备分配、设备维护和设备报废等环节。
•设备采购: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采购。
一般需要考虑设备的品牌、性能、价格等因素。
•设备分配:将采购的设备按照需求进行分配,确保每个部门或个人都能获得合适的设备。
•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清洁、更换配件、升级软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设备报废:当设备达到寿命或无法修复时,需要进行设备报废,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如出售、回收等。
设备管理流程的目的是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延长设备的寿命。
3. 设备管理工具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提高管理效率。
常用的设备管理工具包括:•设备管理软件:可以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档案、设备维护记录、设备报废记录等,方便对设备进行跟踪和管理。
•资产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企业或组织的资产,包括设备、办公用品等,可以对资产进行分类、分配和统计。
•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远程维修和管理。
设备管理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为操作的风险。
三、设备维修1. 设备故障分类设备故障可以根据故障类型进行分类。
维修厂数据分析报告(3篇)
![维修厂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e98c6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5.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保障工业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维修厂数据分析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报告通过对某维修厂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维修厂运营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为维修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维修厂数据概述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维修厂数据库,包括设备维修记录、维修人员信息、维修成本、维修时间等。
2. 数据范围本报告选取了某维修厂近三年(2018-20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维修厂数据分析1. 设备维修情况分析(1)设备维修类型通过对维修数据的统计,发现维修厂主要承担以下几种设备的维修工作:机械类设备、电气类设备、液压类设备、气动类设备等。
(2)设备维修数量从维修数量来看,机械类设备维修数量最多,其次是电气类设备。
这表明机械类设备在维修厂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是维修厂的重点关注对象。
(3)设备维修周期通过对设备维修周期的分析,发现机械类设备的维修周期较长,电气类设备的维修周期相对较短。
这可能与机械类设备的复杂程度和维修难度有关。
2. 维修人员分析(1)维修人员结构维修厂现有维修人员30人,其中高级维修工10人,中级维修工15人,初级维修工5人。
从人员结构来看,维修厂拥有一支较为稳定的维修队伍。
(2)维修人员技能水平通过对维修人员技能水平的分析,发现高级维修工在维修厂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这有助于提高维修质量。
3. 维修成本分析(1)维修成本构成维修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折旧成本等。
其中,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占据较大比例。
(2)维修成本变化趋势从维修成本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维修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设备维修数量的增加和维修难度提高有关。
4. 维修时间分析(1)维修时间分布通过对维修时间的分析,发现维修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间维修时间相对较少。
(2)维修效率从维修效率来看,维修厂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维修效率,以满足客户需求。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8c6b0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5.png)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化设备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从本世纪初至今,我国始终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各行各业制造业水平飞速提升,企业装备、设备升级换代,众多企业进口国外设备和生产线,企图进一步提升技术产品的发展制造水平。
但是,大多企业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设备维护管理技术十分缺乏。
首先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与设备本有技术严重滞后,企业内部的技术力量不能满足维保的需求,即企业使用的先进装备与检维修队伍及技术的矛盾尖锐。
其次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流动大,设备信息化管理投入程度低,企业设备管理问题暴露:设备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技术档案极易缺失;资产实时信息更新滞后、账物不符;检修计划制定缺乏依据、方法,计划考虑不全面;维修缺乏统计分析、重复性故障耗费大量时间;检修计划执行不到位、随意性大、检修计划监督缺失;传统的纸质记录不易保存、不易统计、易出错;备件库存不断增长,周转期过长,维修费用成本居高不下;优秀员工知识经验形成孤岛,无法分享……种种问题的存在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国企业逐步采用了各种设备管理方法,已经取得大量成功。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发展一、设备管理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新突破,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呈现了新的趋势,不仅是狭义上的设备技术的管理,而是更广义的生产力的管理,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设备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和成果也日渐显露。
以下简谈设备管理发展史。
1.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经验管理阶段(1949~1952年)从1949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前的3年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交企业一般都沿袭旧中国的设备管理模式,采用设备坏了再修的做法,处于事后维修的阶段。
2.科学管理阶段(1953~1970年)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实施。
设备年度分析总结范文(3篇)
![设备年度分析总结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8ab17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0.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本报告对XX年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为下一年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设备概况1. 设备数量:截止到XX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设备XX台,其中生产设备XX台,辅助设备XX台。
2. 设备类型:公司设备涵盖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
3. 设备新旧程度:新设备占比XX%,中旧设备占比XX%,旧设备占比XX%。
二、设备运行情况分析1. 设备故障率分析(1)故障类型:XX年度设备故障类型主要集中在机械故障、电气故障、液压故障和气动故障等方面。
(2)故障原因:故障原因主要包括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设计缺陷等。
(3)故障处理:针对设备故障,公司采取了及时维修、更换零部件、优化操作流程等措施,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利用率分析(1)设备停机时间:XX年度设备停机时间主要集中在设备维修、设备改造、设备搬迁等方面。
(2)设备运行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操作人员技能等措施,设备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3. 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分析(1)日常保养:公司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保养:根据设备使用特点,制定合理的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3)保养效果:通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设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三、设备管理工作总结1. 设备管理制度建设公司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设备管理规范,明确了设备管理职责,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公司积极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的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3. 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公司定期组织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4. 设备技术创新与应用公司鼓励设备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设备性能和可靠性。
设备管理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设备管理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ab95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4.png)
设备管理的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设备管理成为了企业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备管理旨在帮助企业和组织有效管理和维护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本文将对设备管理的市场进行调研,并进行需求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潜力和客户需求,为设备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提供参考。
市场调研1. 市场规模设备管理市场的规模庞大,各种行业和领域都需要设备管理系统来提高运维效率。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设备管理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该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
2. 市场竞争情况设备管理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大型的设备管理软件供应商。
这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样化,无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型组织,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3. 市场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设备管理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终端连接到互联网,需要能够实时追踪和管理这些设备的系统。
因此,设备管理系统趋向于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提高设备监控和维护的效率。
4. 市场细分设备管理市场可以按照应用领域进行细分,主要分为工业设备管理、IT设备管理和设备租赁管理等。
不同领域的设备管理需求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的目标,即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维护成本。
需求分析1. 设备追踪和管理设备管理系统需要提供设备的实时追踪和管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设备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
同时,系统还应该能够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并生成相关的报表和分析结果,帮助用户优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策略。
2. 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管理系统应该提供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设定设备的保养计划和预防性维护任务,并及时进行维护记录和报修申请。
系统应该能够提醒用户进行维护工作,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统计数据。
3. 故障预警和预测设备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故障预警和预测的能力。
系统应该能够通过对设备的监控和数据分析,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发送警报或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设备,维修体制,现状,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形势发展,现代生产制造业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使企业设备维修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维修体制并存。
设备维修体制的变化,不仅促进了设备维修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生产效率,而且具有节省用工和维修费用低的经济优势。
一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维修的现状
1 、设备维修的发展历史
设备维修体制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事后维修制。
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检修,这一时期经历了兼修时代(操作工又是维修工)和专修时代(有专业维修工)。
其特点是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第二时期是预防维修。
其修理间隔的确定主要根据经验和统计资料,但是它很难预防由于随机因素引
起的偶发事故,同时也废弃了许多还可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拆装次数,造成维修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第三时期是生产维修。
生产维修由四部分组成: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
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和少维修的设计思想,把设计制造与使用维修连成一体。
第四时期是视情形维修制,我国称为状态维修。
这种体制着眼于每台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一反定期维修的思想而采取定期检测,对设备异常运转情况的发展密切追踪监测,仅在必要时才进行修理。
基于状态监测的状态维修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对旋转的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尤为有效。
在以状态维修为主要特征的第四历史时期,还并存有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和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以及“以利用率
为中心的维修”、“可靠性维修”、“费用有效维修”等。
尽管当今世界存在多种设备维修体制,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注重企业的文化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技术性和经济性,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之中。
将这一共同特征体现得最全面最密切就要算是状态维修了。
1.2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概况
1983年1月国家经委颁布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规定:“在根据生产需要,逐步采用现代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发展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体制”。
在1986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会议上, 国家领导人李鹏在讲话中明确指示:“应该从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检修制度,逐步发展到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检修制度。
不但要看设备运转了多长时间,还要看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确定设备该不该修。
也就是说,要从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一系列先进的仪器来诊断设备的状况,通过检查诊断来确定检修的项目”。
阐明了设备诊断和维修方式改革的关系,
对设备诊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设备维修发展历史与状态维修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维修,基本采用的是前苏联的周期计划维修,即定期大、小修。
从理论上来讲,周期计划维修是属于预防维修范畴,在保证设备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工业机械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工艺性能和安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之引起的设备维修也更趋合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状态维修的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
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优劣,确定维修方式和维修时间,比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前进了一大步。
状态维修特别注重预防检查、监测,既做到了预防,又避免了过剩维修;而周期计划维修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
九十年代初,我国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机械。
这些进口设备除了清洁、润滑、
保养和局部检修项目之外,并无大小修内容,并且一般都具有机、电、气、仪一体化,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
若按传统的维修方法,周期性的拆装,不但不会使设备恢复其精度,反而还会在拆装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降低了工艺要求的精度,影响设备发挥原有的效能。
因此,有的企业从进口设备投入使用,就采用状态维修替代周期性的大小修。
重点做好巡检、清洁、润滑保养和局部检修工作,收效良好。
以后又根据国产设备新老机型各自的特点,分别采取周期性计划维修与状态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备维修,也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维修投入大大降低的经济效果。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长期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早已发现周期计划维修过剩,浪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对周期计划维修产生了质疑。
这都为企业实施设备维修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2.1对部分企业现行设备维修状况的调查
在计划经济时期,设备维修采用统一的周期计划维修。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业设备维修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不同的生产企业中其设备类型、生产
规模和设备管理技术基础都不相同,故障、用工、机物料消耗和计划停机等统计资料较清楚地表明:
(1)沿用周期计划体制的企业中,经过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后,设备管理已显出成效,但比起维修体制改革的企业来,却处于滞后状态,这种滞后差距随采用比价维修方式的深化而不断增加。
(2)采用状态维修的企业与采用周期维修体制的企业相比,故障率明显下降,同时设备维修用工,维修材料费用下降。
说明状态维修的技术经济效果是显著的。
2.2采用状态维修企业的现状
(1)能根据设备状况制订维修时间计划,使维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
(2)对故障的诊断手段大多数厂家以人的感官判断为主,部分结合简易仪器诊断,当然更习惯于感官诊断方式。
少数厂家设置了故障诊断技师或工程师,有条件的厂家利用计算机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3)对一般机台实行了每日点检,故障点检巡查总时间略少于维修总时间,使维修工单一的繁重拆装维修作业变为巡检和维修复合技术作业,对于转变维修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状态维修的技术经济效果
3.1状态维修有明显的经济性
有资料表明,在连续化的生产企业中采用状态维修,除减少故障和维修停机时间外,还能降低原料、综合能源消耗,使产品一次制成率提高,质量稳定,安全生产持久性也随之显现,最终产值同比传统维修可增加1%~5%,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3.2状态维修由高新技术组成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逐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这无疑提高了设备装备水平。
但有少数企业由于维修观念陈旧,仍用传统周期计划维修过多地拆卸精密部件,使得先进设备在3年~5年后出现了多故障,先进的装备远远没有到损耗期就带故障运行。
其原因
是把机器硬件与管理软件分割开来,没有把状态维修看成是高技术和知识经济的组成部分,仍然习惯于技术、知识和文化含量不高的初放型管理。
四影响工业企业状态维修进展的原因
在我国设备状态维修这一领域与世界水平差距迅速缩小。
尤其是石化、冶金、电力、机械等行业成绩蜚然,已从简易仪器诊断发展为精密仪器诊断,开发了有我国特色的机械故障综合诊断仪,计算机诊断系统等的应用,使故障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直接促进了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
目前状态维修在中小企业还未普及,即使完全采用状态维修的企业,都未做到以简单仪器诊断为主,而是停留在人的感官为主或感官与仪器结合为主,与先进行业相比,差距很大,发展也很不平衡。
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已形成一种十分成熟的固定思维,状态维修观念淡薄,加上这些年来的全国性或地区间的设备管理经验技术交流稀少,宣传力度也不到位,某些已实施状态维修的企业也闭关自守,从客观上影响了实施状态维修的步伐。
显然,目前工业企业的状态维修迫切需要全行业的理性指导,需要大力宣传推介状态维修和进行技术交流。
五工业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
近来年在设备检测仪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积极推进设备状态维修,加大维修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培训提高,从设备维修到管理全员学习理解设备状态维修理念,逐步实施设备状态维修,探索积累状态维修技术管理经验,在实践中制定和完善不同企业有针对性的设备维修计划,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