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求角问题讲解学习
立体几何角的问题知识点与题型分类
立体几何的各种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一、基础知识1.定义: 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一交o ,分别a ΄//a ,b ΄//b ,相交直线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2.范围: ⎥⎦⎤⎝⎛∈2,0πθ3.方法: 平移法、向量法(1)平移法:在图中选一个恰当的点(通常是线段端点或中点)作a 、b 的平行线,构造一个三角形,并解三角形求角。
(2)向量法:可适当选取异面直线上的方向向量,利用公式a =><=cos cos θ方法1:利用向量计算。
选取一组基向量,分别算出 ⋅代入上式 方法2:利用向量坐标计算,建系,确定直线上某两点坐标进而求出方向向量),,(111z y x a = ),,(222z y x b =222222212121212121c o s z y x z y x z z y y x x ++++++=∴θ二、例题例1、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 12A A A B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例2、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a ,BC=)(b a b >,AA 1=c ,求异面直线D 1B 和A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方法一:过B 点作 AC方法二:过AC 的中点作BD1平行线 方法三:(向量法)例3、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 底面ABCD ,且12PA AD DC ===,1AB =,M 是PB 的中点(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与PB 所成的角;A B1A 1D 1C C D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D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1(0,0,0),(0,2,0),(1,1,0),(1,0,0),(0,0,1),(0,1,)2A B C D P M(Ⅰ)证明:因.,0),0,1,0(),1,0,0(DC AP ⊥=⋅==所以故由题设知AD DC ⊥,且AP 与AD 是平面PA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由此得DC ⊥面PAD 又DC 在面PCD 上,故面PAD ⊥面PCD(Ⅱ)解:因),1,2,0(),0,1,1(-==.510||||,cos ,2,5||,2||=⋅>=<=⋅==PB AC PB AC 所以故例4、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BCD ,AB =1BC =,2PA =, E 为PD 的中点 求直线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B C D P E 的坐标为(0,0,0)A 、B 、,0)C 、(0,1,0)D 、(0,0,2)P 、1(0,,1)2E ,从而).2,0,3(),0,1,3(-== 设与的夹角为θ,则,1473723||||cos ==⋅=PB AC θ ∴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正方体的12条棱和12条 面对角线中,互相异面的两条线成的角大小构成的集合是 {}οοο60,45,90 。
立体几何角度求解全攻略
立体几何中的角度问题攻略新东方孟祥飞异面直线角:采用平移法,或者向量线面角:(1)当射影线好找时采用定义法,(2)当射影线不好找时建议采用向量法,但是等体积法也是不错的选择二面角:(1)当二面角的二面为双等腰图形或者全等对称或者二面交线垂线相对好平移的情况,采用定义法即可(2)当二面交线垂线不好平移(主要原因为计算量太大)建议直接采用向量法,但是三垂线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减少平移运算。
(3)三垂线法也会出现射影线不好找的情况,此时可以采用等体积转化。
S 中,E,F为中点,求异面直线BE,SF所称角度例题:1.正四面体ABCSEA CFB异面直线角的求法只需记住平移和向量即可,但是有些小题考查可能不好建系,所以需要大家对平移好好掌握,而平移其实就是构建辅助线,辅助线的构造基本和证明线面平行时的构造相同,即平行四边形构造和中位线构造,相对而言中位线可能够难想一点,中位线构造常常出现在三棱锥中。
SEPA CPF和SF所成平面角即所求FBSE这样的构建也是不错的选择EQ 和EB 所成角为所求A CQF B求三边套余弦定理即可,令正四面体边长为2,则EB=3,EQ=23,QB=27 所以32323247343cos =⨯⨯-+=QEB 此题还可以采用五坐标向量法来求解,2.三棱锥A BCD -,且,,,)(,>=<+===AC EF f DFCFBE AE λλλαβαλλ>=<BD EF ,λβ,求)(λf 的单调性 A EQB DFC此题的方法也为平移转化,由于是三棱锥,所以采用中位线(等比例线)方式平移,如图,不难发现,其实题目设计成求和角单调性,由于内角和为定值π,其实就是求角EQF 的单调性,而角EQF 为棱AC 和BD 之间角,是为定值的3.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E 是1BC 中点,求DE 与ABCD 所成角。
D 1 C 1 A 1 B 1 ED C Q A B线面角在求解时,我们觉得可能难度略大于异面直线,但是同学们注意其实把方法掌握,一样是很简单的,因为立体几何的特点是规律性非常强!我们看此题,线面角的定义是射影和斜线的成角,所以我们要先找DE 直线的射影,不难发现DE 的射影即为DQ ,所以所求线面角的平面角即为∠EDQ ,只需求解直角三角形EDQ 即可求出线面角的三角函数值。
立体几何中用传统法求空间角
-立体几何中的传统法求空间角知识点:一.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法二.线面角1.定义法:此法中最难的是找到平面的垂线.1.)求证面垂线,2).图形中是否有面面垂直的结构,找到交线,作交线的垂线即可。
2.用等体积法求出点到面的距离sinA=d/PA三.求二面角的方法1、直接用定义找,暂不做任何辅助线;2、三垂线法找二面角的平面角.例一:如图, 在正方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 错误!未找到D1C1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别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中点, 则异面直线错误!未A1B1N找到引用源。
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90______. D CM考向二线面角AB 例二、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AD ⊥PD,BC=1,PC=2 3 ,PD=CD=2.(I )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II )证明平面PDC⊥平面ABCD;(III )求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练习: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 B, C P A, AB 6 0A B,C, BC A点D,E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 BC(Ⅰ)求证:BC 平面PAC ;(Ⅱ)当D 为P B 的中点时,求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Ⅰ)∵PA⊥底面ABC ,∴PA⊥BC.又BCA 90 ,∴AC ⊥BC.∴BC⊥平面PAC.(Ⅱ)∵D 为PB 的中点,DE//BC ,∴1DE BC ,2又由(Ⅰ)知,BC⊥平面PAC,∴DE⊥平面PAC,垂足为点 E.∴∠DAE 是A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PA⊥底面ABC ,∴PA⊥AB ,又PA=A B,∴△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AD AB ,2∴在Rt△ABC 中,ABC 60 ,∴1BC AB.2∴在Rt△ADE 中,sin DAE DE BC2 AD 2AD 4,考向三:二面角问题在图中做出下面例题中二面角例三:.定义法(2011 广东理18)如图5.在椎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 1 的棱形,且∠DAB=60 ,P A PD 2 ,PB=2,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1)证明:AD 平面DEF;(2)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法一:(1)证明:取AD 中点G,连接PG,BG,BD。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夹角
[策略点睛]
[规范作答] 如图所示,取BC中点 O,连结AO.
因为△ABC是正三角形,所以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BC⊥平面BCC1B1, 所以AO⊥平面BCC1B1.2分 取B1C1中点为O1,以O为原点, O→B , O→O1 , O→A 为x,y,z轴 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0,0),D(-1,1,0),A1(0,2, 3),A(0,0, 3),B1(1,2,0).4分
成的角. (2)范围:
(0,
2
]
(3)向量求法:设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 a, b ,其夹角
为
,则有
cos
|
cos
|
|
|ab| a||b|
(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通过这两条直线的
方向向量的夹角求得,当两方向向量的夹角是钝角时,
应取其补角作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2 Rt ABC中,BCA 900,现将 ABC沿着
3 , 1 , 44
2) 2
DB ( 3 , 3 ,0) z 44
由 C1D m, DB m 得
C1
B1
31 2
C1D m
4
x y 4
2
z 0,
DB m 3 x 3 y 0 44
A1
解得 x 3y 6 z 所以,可取m (3, 3, 6)
30 10
[题后感悟] 如何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 角?
(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 量的夹角;
(4)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
3.2.4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夹角
C
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 D
Al
的大小就是向量A B C与D 的夹角(如图
(1))
n1 , n2
l
,
②设 是二面角n 1 n 2 的法向量,则向量 与
的两个面 的夹角(或其补
n 1 (1)
n2
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如图(2))
l
(2)
例2 正三棱柱 ABC A 1B1C1中,D是AC的 中点,当AB1 BC 1时,求二面角DBC 1C 的余弦值。
因为△ABC是正三角形,所以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BC⊥平面BCC1B1, 所以AO⊥平面BCC1B1.2分 取B1C1中点为O1,以O为原点, O→B , O→O1 , O→A 为x,y,z轴 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0,0),D(-1,1,0),A1(0,2, 3),A(0,0, 3),B1(1,2,0).4分
C1
B1
A1
C D
B A
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 yz CC1B 在坐标平面yoz中 ∴可取 n=(1,0,0)为面 CC1B的法向量
设面 C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m(x, y,z) 同法一,可求 B(0,1,0)
31
2
D(
4
, ,0) 4
C1 (0,0,
) 2
∴
C1D(
3,1, 44
空间“角度”问题
ZPZ
复习引入
1.异面直线所成角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
ab
若两直线l , m
所成的角为(0≤ ≤ ), 则
2
cos
ab
l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角度计算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角度计算技巧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中涉及到角度的计算。
正确计算角度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角度计算的技巧。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说明这些技巧,并给出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角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在立体几何中,角度是指由两条射线或线段构成的图形,常用度(°)作为单位来表示。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1. 直角: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所形成的角度称为直角,常用符号“∠”表示。
例如,直角的度数为90°。
2. 锐角:两条相互交叉且夹角小于90°的线段所形成的角度称为锐角。
例如,30°、60°都是锐角。
3. 钝角:两条相互交叉且夹角大于90°的线段所形成的角度称为钝角。
例如,120°、150°都是钝角。
二、角度计算的常见题型1. 直角三角形的角度计算直角三角形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角度时,我们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
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来计算角度。
举个例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一条直角边长为3,我们需要计算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夹角。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来计算这个夹角的正弦值:sinθ = 对边/斜边 = 3/5。
然后,通过反正弦函数,我们可以求得这个夹角的度数:θ = arcsin(3/5) ≈ 36.87°。
2. 平行线与横截线的角度计算在立体几何中,平行线与横截线的角度计算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断时,我们需要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例如,已知两条平行线AB和CD,横截线EF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于点G,我们需要计算出∠GEF的度数。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知道∠ABG和∠DCE是对应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DCE的度数来得到∠GEF的度数。
一道经典的立体几何求角问题
一道经典的立体几何求角问题边长为2的正ABC ∆,O 是重心,沿OB 把ABC ∆翻折使60.AOC ∠=o(1)求OC 与AB 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OC 与平面O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C OA B --的正弦值. 解:(1)如图,过点O 作OD ∥AB 交AM 于D , 则COD ∠或其补角即为OC 与AB 所成的角。
易知,90AMB ∠=o,OC =,1233OD AB ==,1AM CM ==,,60,OA OC AOC AOC =∠=∴∆o Q 为正三角形。
2221cos .23AM CM AC CMA AM CM +-∴∠==⋅22282cos 9CD CM MD CM MD CMA ∴=+-⋅⋅∠=, 222cos 2OC OD CD COD OC OD +-∴∠==⋅(2)用等体积法求。
设OC 与平面OAB 所成角为θ,易知BM ⊥平面ACM ,221211113333323O ABC B ACM O ACM B ACM ACM V V V V S BM ----∆=-==⨯⋅=⨯⨯⨯⨯⨯=设点C 到平面OAB 的距离为d ,则由COAB O ABC V V --=得1211332d ⨯⨯⨯=, 解得d=s i n.d OC θ=== (3)为了作图看得清,特将图形作了一定的转动。
由(1)知AOC ∆为正三角形,∴取OA 的中点E ,连结CE ,则有CE OA ⊥。
在AOB ∆内作EF OA ⊥于E ,连接CF , 则CEF ∠为二面角C OA B --的平面角。
易知1CE =,30BAO ∠=o,12tan 30,.3cos303AE EF AE AF ∴=⋅===o o 在ACF ∆中,由余弦定理,22242cos 3CF AC AF AC AF FAC =+-⋅⋅∠=,2221cos 23CE FE CF CEF CE FE +-∴∠==-⋅,∴二面角C OA B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I要点梳理知识冋顾理消救材1.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已知异面直线11, 1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S i, S2,当0<< Si, S2>< ,直线11与12的夹角等于〈S i, S2〉当n< < Si, S z>< n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等于n—< S1, S2 >.⑵已知平面n和n的法向量分别为n1和敗,当0<< n1, n2>< ,平面n与n的夹角等于〈n i, n2〉n当2< < n 1,敗〉^ n时,平面n与n的夹角等于兀―〈n i,n2>.⑶已知直线I的方向向量为S,平面n的法向量为n, 则直线l与平面n的夹角sin 0= |cos〈 s, n > |.2.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PA|2—|P A S of.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 |PA n o|.I夯基释疑夯实基础突破疑砒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V”或“X”(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的夹角.n(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刁,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⑸直线I的方向向量与平面a的法向量夹角为120 °则I和a所成角为30°2.已知二面角a—I —B的大小是n, m, n是异面直线,且m丄a, n丄伏则m,3n所成的角n B.nnC.2nD.6|OP n| |n ||— 2— 6 + 2| =2,故选 B.• cos 〈 n , a >又I 与a 所成角记为 0,即 sin = |cos 〈 n , a >4 5133答案 B解析 ■/ m 丄a, n 丄B,•••异面直线m , n 所成的角的补角与二面角 a-1- B 互补.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彳, • m , n 所成的角为3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中,平面O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2, — 2,1),已知点P( — 1,3,2), 则点P 到平面OAB 的距离d 等于 ()A . 4B . 2C . 3D . 1答案 B解析 P 点到平面OAB 的距离为4.若平面a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4,1,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a = (— 2, — 3,3),则I 与 a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 •/ na =— 8— 3 + 3 = — 8, |n |=“ 16+ 1 + 1 = 3 2, |a |= ” ‘4+ 9 + 9 = .22,n a ―84^/11|n| |a |= 3 2X 22=—335 . P 是二面角a — AB — B 棱上的一点,分别在平面a B 上引射线PM 、PN ,如果/ BPM =/ BPN = 45° / MPN = 60° 那么平面 a 与B 的夹角为 _________ . 答案 90° 解析不妨设PM = a , PN = b ,如图,A作ME 丄AB 于E , NF 丄AB 于F ,•••/ EPM = / FPN = 45° •PE =, PF = -22b ,E为CC i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嚅C並C. 103 10D.^思维启迪本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BC I、AE所成的角来求. 答案B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则A(1,0,0),E(0,2,1),B(1,2,0),C i(0,2,2). BC i= (—1,0,2),Al= (—i,2,i),cos〈BC i, AE >BC i A E 30D,G/Hi/I11111/E C y|BC I||AE|10 -求解,而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两向量的夹角a的范围是[0, n,所以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应有cos 0= |cos a|.已知直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AA1= 2AB, E 为AA i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 i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 D.;—> —> —> —> —> —>EM FN = (PM —PE) (PN—PF)=PM PN —PM PF —PE PN+PE PF=abcos 60 —ax^bcos 45 —乎abcos 45 +^axab ab—辿 + ab= 0O 1 O 5••• EM丄FN , •••平面a与B的夹角为90°题型分类・深度剖析题型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 1 长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AB= AA i= 2, AD = 1,BC i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所以异面直线BC i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誉.思维升华用向量方法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通过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来1B.5答案C解析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A i = 2AB = 2,则B(1,1,0), E(1,0,1), C(0,1,0), D i(0,0,2),•-BE = (0,- 1,1),••• cos 〈 BE , C D 1 >1 +2 = 3后2 • 5= 10题型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 2】如图,已知四棱锥 P — 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形, AB // CD ,AC 丄BD ,垂足为H , PH 是四棱锥的高,E 为AD 的中点. (1) 证明:PE 丄BC ;(2) 若/ APB = /ADB = 60 °求直线PA 与平面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思维启迪:平面的法向量是利用向量方法解决位置关系或夹角的关键,本题可通过建立 坐标系,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平面PEH 的法向量.(1)证明 以H 为原点,HA , HB , H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 y , z 轴, 线段HA 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 A(1,0,0) , B(0,1,0).设 C(m,0,0), P(0,0, n) (m<0, n>0),则 D(0, m,0), E ;,罗,0 . 可得 PE = 2,罗,-n , BC = (m ,- 1,0).因为 PE BC = m — m + 0 = 0,所以 PE 丄 BC.⑵解由已知条件可得 m = —_3故 C -于,0 0 , D 0,—于,0 , E J ,*, 0,P(0,0,1). 设n = (x , y , n H E = 0, 则Sgx -吕=0,』HP = 0, Z= 0.C D i = (0,- 1,2),yAC 丄BD,BC= 1 ,AD = AA1= 3.因此可以取n = (1, - 3, 0).又PA= (1,0, - 1), 所以|cos < F A, n〉1=乎.一迈所以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丁.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虽21,1 汙― (2013 湖南)如图,在直棱柱ABCD —A1B1C1D1中,AD // BC,/ BAD = 90°(1) 证明:AC 丄B1D;(2) 求直线B1C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方法一(1)证明如图,因为BB1丄平面ABCD , AC 平面ABCD,所以AC丄BB1.又AC丄BD,所以AC丄平面BB1D, 而B1D 平面BB1D,所以AC丄B1D.⑵解因为B1C1 // AD,所以直线B1C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等于直线AD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记为9).如图,连接A1D,因为棱柱ABCD —A1B1C1D1是直棱柱,且 / B1A1D1= / BAD = 90°从而Rt △ ABC s Rt △ DAB,故AB = DA =BCAB,所以A i B i丄平面ADD I A I,从而A i B i丄AD i.又AD = AA i= 3,所以四边形ADD i A i是正方形.于是A i D丄AD i,故AD i丄平面A i B i D,于是AD i丄B i D. 由⑴知,AC丄B i D,所以B i D丄平面ACD i. 故/ ADB i= 90°—0,在直角梯形ABCD中,因为AC丄BD,所以/ BAC = Z ADB.即AB= , DA BC = 3.连接AB i,易知△ AB i D 是直角三角形,且B I D2= BB2+ BD2= BB?+ AB2+ AD2= 2i,即B i D = 2i.AD 3 vf2i在Rt△ AB i D 中,cos Z ADB i= =21 = ^^,即cos(90 ° 0= 从而sin 0=一即直线B i C i与平面ACD i所成角的正弦值为一尹.方法二⑴证明易知,AB,AD,AA i两两垂直.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AB,AD,AA i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t,则相关各点的坐标为A(0,0,0),B(t,0,0),B i(t,0,3),C(t,i,0),C i(t,i,3),D(0,3,0),D i(0,3,3).从而E h D = (—1,3,—3),AC= (t,i,0),BD = (—t,3,0).因为AC丄BD,所以A C E B D = —t2+ 3 + 0= 0,解得t= .3或t =—,3(舍去).于是B T D = (—.3,3,—3),AC= ( . 3,i,0),因为AC B i D = —3+ 3 + 0= 0,(2)解 由 AC = CB =-^AB 得, 以C 为坐标原点,CA 的方向为 方向,CC 1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AC 丄 BC.x 轴正方向,CB 的方向为y 轴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sin 0= |cos 〈 n , B 1C 1 > |=n B 1C 1|n | |E h C 1| _ .3_ .21=7= 7即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 7题型三求两个平面的夹角【例3】(2013课标全国II )如图,直三棱柱 ABC - A 1B 1C 1 中,J 2AB , BB 1 的中点,AA 1 = AC = CB =-^AB. (1) 证明:BC 1 〃 平面 A 1CD ;(2) 求平面A 1CD 与平面A 1CE 夹角的正弦值.思维启迪 根据题意知/ ACB = 90°故CA 、CB 、C®两两垂直,可以 C 为原点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求两个平面的夹角.(1)证明 连接AC 1交A 1C 于点F ,则F 为AC 1的中点. 又D 是AB 的中点,连接DF ,则BC 1 // DF . 因为DF 平面A 1CD , BC 「平面A 1CD , 所以BC 1 //平面A 1CD.所以AC 丄B i D ,即AC 丄B i D.⑵解 由⑴知,AD i = (0,3,3), AC= ( 3, 1,0), B i C i = (0,1,0).设n = (x , y , z)是平面ACD i 的一个法向量, n A C = 0, 3x + y = 0,则$,即丫n AD i = 03y+3z= 0,令 x = 1,则 n = (1, -3, 3).设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为0,则D ,C|C可取m = (2,i,—2).从而cos〈n, m> ~~,故sin〈 n, m>6 3 .Cxyz.设CA= 2,贝U D(1,1,0), E(0,2,1), A i(2,0,2),CD = (1,1,0), CE = (0,2,1), CA i= (2,0,2).设n= (x i, y i, z i)是平面A i CD的法向量,n CD = 0, x i + y i = 0,则即可取n= (i, - i,—i).n CA i= 0, 2xi+ 2zi =0.同理,设m是平面A i CE的法向量,m CE = 0, 则Tm CA i= 0.所以平面A i CD与平面A i CE夹角的正弦值为思维升华求平面间的夹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n 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所求角的大小,但要注意平面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刁.吕I」H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 2, O O的直径AB= 2,C是;的中点,D为AC的中点.(1)证明:平面POD丄平面FAC;(2)求平面ABF与平面ACF夹角的余弦值.(1)证明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B, OC, OF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0,0,0), A( —1,0,0),B(1,0,0), C(0,1,0), P(0,0, 2), D(—2, 2 0).设n i = (x i, y i, z i)是平面POD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 i OD = 0, n i OP = 0,lie —2xi + 2y i=,得2 2 (■:;'2 z i= 0.所以平面ABP与平面ACP夹角的余弦值为10 5所以z i = 0, x i = y i,取y i = 1,得n i = (1,1,0).设n2=(X2, y2, Z2)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2 PA= 0, n2 PC= 0,| —X2—■.”'2Z2= 0,得y2 —:;.;2z2= 0.所以X2=—2z2, y2= ,2z2.取z> = 1,得n2= (—2, 2, 1).因为n 1 n2= (1,1,0) (—2, 2, 1)= 0,所以m丄n2•从而平面POD丄平面PAC.⑵解因为y轴丄平面FAB,所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3= (0,1,0).由(1)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n2= ( —2, 2, 1). 设向量n2和n3的夹角为0,则C0S 9=|器3|=€=甲.题型四求空间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G丄平面ABCD , CG = 2, E, F分别是AB, AD的中点,则点C到平面GEF的距离为___________ .思维启迪所求距离可以看作CG在平面GEF的法向量的投影.答案*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n=(1,1,3)所以点C到平面GEF的距离为d=嘗6 11 11则CG = (0,0,2),由题意易得平面GEF的一个法向量为思维升华求点面距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②等体积法;③向量法.其1.①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中向量法在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规则图形中较简便.亍心讥IY4 (2012大纲全国改编)已知直四棱柱 ABCD — A I B I C I D I 中,底面 ABCD 为正 方形,AB = 2, CC 1 = 2 2, E 为C®的中点,则点 A 到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 2 B. 3C. ,2D . 1答案 D解析 以D 为原点,DA 、DC 、DD i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贝U D(0,0,0), A(2,0,0), B(2,2,0), C(0,2,0), C i (0,2,2 .2), E(0,2 ,,2).设n = (x , y , z)是平面BED 的法向量.n BD = 2x + 2y = 0 则S T.DE = 2y+V2z = 0取y = 1,贝U n = (— 1,1, — .2)为平面BED 的一个法向量. 又 D A = (2,0,0),•••点A 到平面BED 的距离是|n D A|l— 1x 2+ 0+ 0||n |'.;—12+ 12+ — ,22=答题按板系列8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典例:(12分)(2013江西)如图,四棱锥 P — ABCD 中,PA 丄平面 ABCD , E 为BD 的中点,G 为PD 的中点,△ DABDCB , EA = EB = AB = 1 , PA = 3,连接 CE 并延长交 AD 于F.6G⑴求证:AD丄平面CFG ;(2)求平面BCP与平面DCP夹角的余弦值.思维启迪(1)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2)利用AD、AP、AB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夹角求两个平面BCP、DCP夹角的余弦值.规范解答(1)证明在厶ABD中,因为E为BD的中点,所以EA= EB = ED = AB= 1 ,n故/ BAD = 2,n3'/ ABE = / AEB =-因为△ DAB也厶DCB,所以△ EABECB ,n从而有 / FED = Z BEC = Z AEB =-,3所以Z FED = Z FEA. [2分] 故EF 丄AD , AF = FD ,又因为PG = GD,所以FG // FA.又FA丄平面ABCD ,[4分] 所以GF丄AD,故AD丄平面CFG. [6分]⑵解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9分] [10 分][12 分]则 A(0,0,0) , B(1,0,0), C 号,于,0 ,D(0, ,3, 0), P 0, 0, 2 , 故BC =扌冷,0, Cp = -2,设平面BCP 的法向量为 n i = (X i , y i , Z i ),n i CP = 0 则 -n i BC = 0令 y i = — ,3,贝V X i = 3, Z i = 2, n i = (3,— 3, 2). 同理求得面DCP 的法向量为n 2= (i ,,3, 2),从而平面BCP 与平面DCP 夹角0的余弦值为 ,I n i n 2|4 卫cos Fsg n 2〉= |n i ||n 2= 4X 2=〒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温馨提醒 (1)利用向量求角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每年必考,主要是突出向量的工具性作用.GD—3电I 2, 2,0. [8分](2) 本题易错点是在建立坐标系时不能明确指出坐标原点和坐标轴,导致建系不规范.(3) 将向量的夹角转化成空间角时,要注意根据角的概念和图形特征进行转化,否则易错.思想方法・感悟提高方法与技巧1 .用向量来求空间角,各类角都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夹角来计算.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若用向量知识,则离不开以该点为端点的平面的斜线段.失误与防范1 .利用向量求角,一定要注意将向量夹角转化为各空间角.因为向量夹角与各空间角的定义、范围不同.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有时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可能更方便.B i D 和CD i 所成的角( )、选择题1.已知正方体ABCD — A i B i C i D i 如图所示,则直线为 A . 60 ° B . 45 ° C . 30 ° D . 90 °答案 D解析 以A 为原点,AB 、AD 、AA i 所在直线分别为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i ,则射线CD i 、B i D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CD i = (-i,O,i),•••直线B i D 和CD i 所成的角为90°2 .如图,四棱锥 S —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丄底面ABCD ,则下列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 AC 丄 SB B . AB //平面 SCDC . 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等于 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 D . 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DC 与SA 所成的角 答案 D解析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 丄BD. 又••• SD 丄底面 ABCD , • SD 丄AC.其中SD A BD = D , • AC 丄平面SDB ,从而 AC 丄SB. 故A 正确;易知 B 正确;设 AC 与DB 交于O 点,连接SO.则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为/ ASO , 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为/ CSO ,练出高分A 组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0分钟)B i D = (— i,i ,i),COS 〈 CD i , B i D >i + 0— i 2X- 3= 0,SA. i2nB.nnC.4nD.6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iS ABC = 2 X ■. 3 X•.::.;: 3 X. nsin 3=3“ 34A: 2B.3 C逅C. 3答案解析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棱长为i,1则A i(0,0,i), E i , 0, 2 , D(0,i,0),Eft •-心=(0,i, —i) , A T E= i, 0, —2 ,设平面A i ED的一个法向量为n i= (i, y, z), y—z= 0 ,则i|i —2z= 0 ,y= 2,z= 2..n i= (1,2,2).•••平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2n2= (0,0,i) , . cos〈n i ,血〉=23.所以平面A i ED与平面ABCD夹角的余弦值为2 3.在四面体P —ABC中,PA, PB, PC两两垂直,设PA = PB= PC = a,则点P到平面ABC又0A= OC, SA= SC,.•./ ASO= / CSO.故C正确;由排除法可知选 D.93. (2013山东)已知三棱柱ABC —A i B i C i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4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为底面A i B i C i的中心,则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VABC—A i B i C i = S\BC X OP = 3-43 X OP = 4, /. OP = _ 3. 又OA= ~2^X ,3X1= i, tan/ OAP = OA = .3,—/ 兀/ n又0< / OAP<2, OAP = 3.2 3余弦值为在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点E为BB i的中点,则平面A i ED与平面ABCD夹角的的距离为A•身 B.fa C.3 D. 6a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Pxy z,则P(0,0,0),A(a,O,O),B(0,a,0),C(0,0,a).过点P作PH丄平面ABC,交平面ABC于点H,则PH的长即为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PA = PB= PC, ••• H ABC 的外心.又•••△ ABC为正三角形,• H ABC的重心,可得H点的坐标为(3,3,3)• PH - ... 3- 02+ a - 0 2+ 3 - 0 2詔a.•••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a.二、填空题6. 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0,1,0), n= (0,1,1),则两平面夹角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4m n 2 n解析cos〈m, n>=丽厂T,•〈m,n>=;.•两平面夹角的大小为n7.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 i B i C i中,AA i丄底面ABC, AB = BC= AA i,/ ABC = 90°点E、F分别是棱AB、BB i的中点,则直线EF和BC i所成的角是_________ .答案60°解析以BC为x轴,BA为y轴,BB i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 = BC = AA i = 2,则C i(2,0,2), E(0,i,0), F(0,0,i),则E F = (0,- i,i), B C i= (2,0,2),•- EF BC i= 2,RBcos〈E F, B C1> 2 _ 1 -,2X2*2—2,答案3,5 i0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AB、AD、AA i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小i i则A i(0,0,i),E(i,0,2),F(2, i,0), D i(0,i,i).• A?E_ (1,0,—2), A?D i_ (0,1,0).设平面A i D i E的一个法向量为n_ (x, y, z),n A T E _ 0, 则n A i D i_ 0,1x —2z_ 0, 即2y_ 0.••• EF和BC i所成的角为60°8. 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的棱长为1 , E、F分别为BB「CD的中点,则点F到平面AQ i E的距离为________令z_ 2,贝y x_ 1..・.n_ (1,0,2).又心_ (2, 1, —1),•••点F到平面A i D i E的距离为T1_ 心n I_〔2 —2|_ d_|n| _ 5 _10 .三、解答题9.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丄平面ABCD , P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60°,在四边形ABCD 中,/ ADC _/ DAB _ 90° AB _ 4,CD _ 1 , AD _ 2.(1)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B, P的坐标;(2) 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1)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ADC _ Z DAB _ 90°AB_ 4, CD_ 1, AD _ 2,a • A(2,0,0), C(0,1,0), B(2,4,0)..13 13,•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3 13 .由PD丄平面ABCD,得/ FAD为P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FAD = 60°在Rt△ FAD 中,由AD = 2,得PD = 2.3, • P(0,0,2 . 3).—> ——>(2) •/ FA = (2,0,- 2 3), BC= (- 2,- 3,0),• cos〈PA, BC〉2 X - 2 + 0X -3 + - 2^3 X 04 .1310. (2013天津)如图,四棱柱ABCD - A1B1C1D1中,侧棱A1A丄底面ABCD , AB // DC , AB 丄AD , AD = CD = 1 , AA1 = AB= 2, E 为棱AA1的中点.(1) 证明:B1C1 丄CE;(2) 求二面角B1 - CE - C1的正弦值;(3) 设点M在线段C1E上,且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线段AM的长.方法一如图,以点A为原点,以AD, AA1, AB所在直线为x轴, 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A(0,0,0), B(0,0,2) ,C(1,0,1),B1(0,2,2), C1(1,2,1), E(0,1,0).(1)证明易得B?C1 = (1,0, - 1), CE= ( - 1,1, - 1),于是B1C1C E =0,所以B1C1丄CE.(2)解B1C = (1 , - 2, - 1).设平面BQE的法向量m= (x, y, z),m B1C= 0, ]x-2y-z= 0,则即消去x,得y+ 2z= 0,不妨令z= 1,可得一个法m CE = 0, -x+ y-z=°.向量为m= (- 3,- 2,1).由(1)知,B1C1 丄CE,又CC1 丄B1C1,可得B1C1 丄平面CEC1, 故BQ1= (1,0,—1)为平面于是cos 〈 m, B i C i 〉 m B i C i|m | |B i C i |从而 sin 〈m , B ?C i 〉=亠尹sin 0= |cos 〈 AM , AB 〉|= AM AB||AM| |A B|于是-6,解得匸*(负值舍去), CEC i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二面角B i - CE - C i 的正弦值为亡尹 ⑶解 AE =(o,i,o ), E C i =(i,i,i ),设E M = ?E C i =(入入为,o w 庄i ,有AM = AE + EM 可取AB = (0,0,2)为平面ADD i A i 的一个法向量.设B 为直线AM 与平面ADD i A i 所成的角,则所以AM = 2.方法二(1)证明因为侧棱CC i丄底面A i B i C i D i, B i C i平面A i B i C i D i,所以CC i丄B i C i.经计算可得B i E = .5, B i C i= .2, EC i=v3,从而B i E2= B i C i+ EC i,所以在△ B i EC i中,B i C i丄C i E,又CC i, C i E 平面CC i E, CC i Q C i E = C i,所以B i C i丄平面CC i E,又CE平面CC i E,故B i C i丄CE.⑵解过B i作B i G丄CE于点G,连接C i G.由⑴知,B i C i丄CE,故CE丄平面B i C i G,得CE丄C i G , 所以/ B i GC i为二面角B i-CE —C i的平面角.在Rt △ B1C1G 中, B i G ='42 3即二面角B i—CE —C i的正弦值为亠号.⑶解连接D i E,过点M作MH丄ED i于点H ,可得MH丄平面ADD i A i,连接AH , AM , 则/ MAH为直线AM与平面ADD i A i所成的角.设AM = x,从而在Rt△ AHM中,有在Rt△ C i D i E 中,C i D i = i, ED i = , 2,得EH = ,2MH = 3X.在厶AEH 中,/ AEH = i35° AE = i,由AH2= AE2+ EH2—2AE EHcos i35 °得珞(=i+9/+承整理得5x2— 2 2x— 6 = 0,解得x = ■, 2(负值舍去).所以线段AM的长为.2.所以sin / B i GC i =• cos〈F D i, OE >〔+ 2=VT55 • 3= 5B组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PA丄平面ABCD ,若AB= PA,则平面ABP与平面CDP的夹角大小为A. 30°B. 45°C. 60°D. 90°答案B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PA= 1,知A(0,0,0) , B(1,0,0), D(0,1,0), C(1,1,0), P(0,0,1)由题意得,AD丄平面ABP,设E为PD的中点,连接AE,贝U AE丄PD ,又••• CD丄平面PAD, ••• AE丄CD,又PD A CD = D, • AE 丄平面CDP.• AD = (0,1,0), AE = (0, 2 , 2)分别是平面ABP、平面CDP的法向量,而〈AD, AE〉= 45°•平面ABP与平面CDP的夹角大小为45° 2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中,0是底面ABCD的中点,E, F分别是CC i,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0E和FD i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_____________ .答案严5解析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 i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1,0,O), D i(0,0,2), O(1,1,0), E(0,2,1),•F D i= (—1,0,2),OE = (—1,1,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正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的棱长为2,则点D i到平面A i BD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A I =(2,0,2), DB =(2,2,0),设平面A I BD的一个法向量n = (x, y, z),n DA I=2X+ 2z= 0 则S T .n DB = 2x+ 2y= 0令x= 1,贝U n= (1, - 1,- 1),•••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为.ID^A1 n| 2 23d |n| .3 3 .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AD // BC,Z ABC=90° PA丄平面ABCD , PA = 3, AD = 2, AB = 2羽,BC= 6.(1)求证:BD丄平面PAC;(2)求平面BPD与平面ABD的夹角.(1)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 , B(2 3, 0,0),C(2 .3, 6,0), D(0,2,0), P(0,0,3),• A P =(0,0,3), A C = (2西,6,0), BD = (- 2亞,2,0).•- BD AP = 0, BD AC= 0.• BD 丄AP, BD 丄AC.又••• FA Q AC= A, • BD丄平面FAC.⑵解设平面ABD的法向量为m= (0,0,1), 平面PBD的法向量为n = (x, y, z),则n BD = 0, n BP = 0.答案2333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I(0,0,2) , A i(2,0,2), D(0,0,0), B(2,2,0), D1A1 = (2,0,0),••• BP = (- 2 3, 0,3), •••-2 3x+ 2y= 0,-2 3x+ 3z= 0, 丫=晶,解得\ =塑Z= 丁x.令x= .3,则n= ( .3, 3,2),m-n 1• cos〈 m, n > = ----- =一|m||n| 2•••平面BPD与平面ABD的夹角为60°(3)证明:在线段 5. (2013北京)如图,在三棱柱 ABC — A i B i C i 中,AAQ I 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 ABC 丄平面AA 1C 1C , AB = 3, BC = 5.(1)求证:AA i 丄平面ABC ;⑵求平面A 1BC 1与平面BB 1C 1夹角的余弦值;BD 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丄A 1B ,并求 的值. BC 1(1)证明 在正方形 AA 1C 1C 中,A 1A 丄AC.又平面ABC 丄平面AA 1C 1C ,且平面ABC 门平面AA 1C 1C = AC , ••• 丄平面 ABC.(2)解 在厶ABC 中,AC = 4, AB = 3, BC = 5,••• BC 2 = AC 2+ AB 2, AB 丄AC•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A 1(0,0,4), B(0,3,0), C 1(4,0,4), B 1(0,3,4), A 1C 1= (4,0,0), A 1B = (0,3 , — 4), B 1C 1 = (4 , — 3,0) , BB 1 = (0,0,4). 设平面 A 1BC 1的法向量 n 1= (X 1 , y 1 , Z 1),平面 B 1BC 1的法向量n 2= (X 2 , y ,Z 2).A 1C 1 n 1 = 0 , 4x 1 = 0• \AB m= 0 脚-4乙=0•取向量 n 1= (0,4,3)f _B 1C 1 n 2= 0, 4x 2 — 3y 2 = 0,由S _ ? $^B _1 n 2= 0 -4z2= °.取向量 n 2= (3,4,0), m n 2 16 16…cos 〈 n 1, n 2〉= 1 1 1 . = = cl2 |n 1| |n 2| 5X 5 25'由题意知二面角 A 1 — BC 1 — B 1为锐角,•平面A 1BC 1与平面BB 1C 1夹角的余弦值为 黒 25 ⑶证明 设D(x , y , z)是直线BC 1上一点,且BD =疋_1.• (x , y — 3, z) = X 4,— 3,4),3— 3 X, 4 A 解得 x = 4 入 y = 3 — 3 入 z = 4 X — AD = (4 人又 AD 丄A i B , ••• 0+ 3(3 — 3R — 16X= 09 BD 9则X=旦,因此BD =— 则 A 25 '因此 BC i 25.。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解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解析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空间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详细介绍空间角的定义、性质和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角。
一、空间角的定义和性质空间角是指由两条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围成的角,也可以理解为由两条射线在三维空间中围成的角。
具体来说,设有两条射线OA和OB,它们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角AOB就是由这两条射线所围成的空间角。
空间角的度量单位与平面角相同,可以用度(°)或弧度(rad)来表示。
在解题中,我们通常使用度来度量空间角。
空间角具有以下性质:1. 两条射线的方向不同,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在0°到180°之间;2. 如果两条射线的方向相同,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为0°;3. 如果两条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为180°。
二、空间角的解题技巧1. 利用空间角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空间角的定义和性质来推导出一些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了两条射线的夹角,我们可以利用空间角的定义直接得出答案;如果题目给出了两条射线的方向,我们可以根据空间角的性质判断空间角的大小。
举例:已知射线OA与射线OB的夹角为60°,射线OC与射线OB的夹角为120°,求射线OA与射线OC的夹角。
解析:根据空间角的定义,射线OA与射线OC的夹角等于射线OA与射线OB的夹角加上射线OB与射线OC的夹角。
即所求角度为60°+120°=180°。
根据空间角的性质,当两条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时,所围成的空间角大小为180°。
因此,射线OA与射线OC的夹角为180°。
2. 利用平面角的知识解决空间角问题在解决空间角问题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平面角的知识进行推导和计算。
由于空间角是由两条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围成的角,所以可以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进行计算。
立体几何中空间角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空间角的求法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考查的知识点、题型等相对稳定,但对学生的空间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在2010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对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割补思想等数学思想的考查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而高考对立体几何中空间角的考查一直是热点内容,更成为必考内容,空间角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空间图形的一个突出的量化指标,是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具体体现,故在历届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求解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就是空间角常用的方法--传统法与空间向量法。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 0°,90°](1)传统方法:平移转化法或补形法,使之成为两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放入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定理计算,若求得的角为钝角,则这个角的补角才为所求。
(2)空间向量法:设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 = cos〈,〉参考例题:例1,如图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 ,oa⊥面abcd,oa=2,m为oa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为()a. b. c. d. π解析:(法1)∵cd∥ab ∴∠mdc为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abc中,ab=1,∠abc= ,bc=1 ,∴ac2=2-又oa⊥面abcd ∴rt△amc中,am2=1,∴mc2=3-又cd=1 md=∴在△mdc中,cos∠mdc= = ∴∠mdc=(法2)作ap⊥cd于p,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0,0), b(1,0,0), d(- ,,0),o(0,0,2), m(0,0,1)设ab与md所成的角为θ,又 =(1,0,0) =( - ,,-1)∴cosθ= = ∴θ=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 0°,90°](1)传统方法:先找到(或作出)过斜线上一点垂直于平面的直线,斜足与垂足的连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该斜线与射影的夹角就是所求的角,然后放入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7讲利用平面向量求角度问题
利用平面向量求角度问题【基础知识】一般地,异面直线AC ,BD 的夹角β的余弦值为cos β=|AC →·BD →||AC →||BD →|.利用向量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所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规律技巧】注意线线、线面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角度的取值范围【典例讲解】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 A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已知AB =2,AD =22,P A =2.求:(1)△PCD 的面积.(2)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 (1)因为P A ⊥底面ABCD ,所以P A ⊥CD .【变式探究】 如右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B ′C ′D ′,已知点H 在A ′B ′C ′D ′的对角线B ′D ′上,∠HDA =60°.求DH与CC′所成的角的大小.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正方形AMDE的边长为2,B,C分别为AM,MD的中点.在五棱锥P-ABCDE中,F为棱PE的中点,平面ABF与棱PD,PC分别交于点G,H.(1)求证:AB∥FG;(2)若P A⊥底面ABCDE,且P A=AE.求直线BC与平面ABF所成角的大小,并求线段PH的长.【变式探究】(2014·福建卷)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D=CD=1,AB⊥BD,CD⊥BD,将△ABD沿BD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如图.(1)求证:AB⊥CD;(2)若M为AD中点,求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FE∥CD,交PD于点E.(1)证明:CF ⊥平面ADF ; (2)求二面角D -AF -E 的余弦值.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则n 1⊥EF →,n 1⊥F A →,因此⎩⎨⎧y 1=0,-3x 1-3y 1+4z 1=0,取x 1=4,则n 1=(4,0,3)为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来源:学+科+网] 由于CF ⊥平面ADF ,故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n 2=(3,-1,0). 由图可见所求二面角θ的余弦值为cos θ=|n 1·n 2||n 1||n 2|=4316+3×(3)2+(-1)2=25719.【变式探究】如图,△ABC 和△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 =BC =BD =2,∠ABC =∠DBC =120°,E ,F 分别为AC ,DC 的中点.(1)求证:EF⊥BC;(2)求二面角E-BF-C的正弦值.【针对训练】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0,1,0),n=(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AB,AB∥DC,AD=DC=AP=2,AB=1,点E 为棱PC的中点.(1)证明:BE⊥DC;(2)求直线BE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3)若F为棱PC上一点,满足BF⊥AC,求二面角F-AB-P的余弦值.【练习巩固】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为BB1的中点,则平面A1ED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A.12B.23C.33D.22答案 B2.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CD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__________. 答案 233.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所成的角是__________.4.已知向量a =(1,0,-1),则下列向量中与a 成60°夹角的是( ) A .(-1,1,0) B .(1,-1,0) C .(0,-1,1)D .(-1,0,1)5.在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10B.25C.3010D.22答案 C。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2)求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如图(2),过点O作OH⊥BD,交直线BD于点H,连接CH.
由ABC-DEF为三棱台,得DF∥CO,
所以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等于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由BC⊥平面BDO,得OH⊥BC,又BC∩BD=B,
故OH⊥平面DBC,
所以∠OCH为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2)(2021·温州模拟)如图,点M,N分别是正四面体ABCD的棱AB,CD上 的点,设BM=x,直线MN与直线BC所成的角为θ,则 A.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B.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C.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D.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又∵AA1∥B1B,∴BB1⊥BM. 又BM∩BC=B,BM,BC⊂平面BMC, ∴BB1⊥平面BMC, 又CM⊂平面BMC,∴BB1⊥CM.
(2)求直线BM与平面CB1M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作BG⊥MB1于点G,连接CG. 由(1)知BC⊥平面AA1B1B,得到BC⊥MB1, 又BC∩BG=B,BC,BG⊂平面BCG,
MN= x2-3x+7,
所以在△MNE 中,cos θ=2
4-x x2-3x+7
=12 1+x2-9-3x5+x 7(x∈[0,3]),
令 f(x)=x2-9-3x5+x 7,
则 f′(x)=5xx22--31x8+x-782<0,
所以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即x增大,f(x)减小,即cos θ减小,从而θ 增大,故D正确,C错误.
所以在△FNM中, cos θ=2 x25--3xx+7=21
1+x21-8-3x7+x 7(x∈[0,3]),
立体几何中有关的角的计算问题
立体几何中 有关的角的
计算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三类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θ
范围: 0ºθ≤90º 解题关键:找平行线 特殊情况: 垂直 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2.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θ 范围: 0º≤θ≤90º 解题关键:作垂线、找射影 特殊情况:垂直 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分析: SA=AC , E是SC的中点,AE⊥SC
DE⊥SC , SC⊥平面BDE SC⊥AD, SB⊥平面ABC
SB⊥AD, AD⊥平面SBC S
AD⊥DE AD⊥DC
E
所以∠EDC就是所求二面角
的平面角。 ∠EDC=60o。
D
B
C
A
例6.设△ABC和△DBC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且AB=BC=BD=1, ∠CBA=∠DBC=120o.
故∠AED就是二面角A-SC-B的平面角。
设AC=a, 则AB=BC= 2 a
2
又SA ⊥平面ABC,所以∠SCA就是SC
E
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即∠SCA=60o
SA= 3a AD=
sin∠AED= 2 7
3 AE= 3
7
2
D
7
侧面SAC与SB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arcsin 2 7 。
7
例5.如图,SB⊥平面ABC,AB⊥AC,SB=AB, SA=AC,E是SC的中点,DE⊥SC,交BC于D, 求平面EAD和平面CAD所成的角的大小。
(2) A、D的连线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3)二面角A-BD-C的大小。
作图分析:
A
HM
C
OB
D
总 结:
在求解此三类角时,关键是找到它的平面 角,并加以证明和说明。如果原图中没有所求 角的平面角,则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辅助线。添 加辅助线往往通过从图形中的特殊点,向投影 面或棱作垂线(或平行线)来实现的。添线过程 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确定垂足(或交点)的 位置对解题至关重要。
立体图形的角度求解教案
立体图形的角度求解教案一、引言立体图形的角度求解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计算和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性。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立体图形的角度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1. 角度:角度是两条射线在相交处形成的两个边之间的夹角。
角度通常用度 (°) 作为单位来表示。
2. 直角:直角是一个角度为90°的特殊角度。
在立体图形中,直角非常常见,例如长方体的棱角就是直角。
3. 锐角和钝角:小于90°的角度称为锐角,大于90°的角度称为钝角。
三、角度计算方法1. 由形状计算角度以三棱柱为例,计算三棱柱的棱角的方法如下:(描述计算步骤)2. 由投影计算角度以立方体为例,计算直角边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如下:(描述计算步骤)四、实际应用1. 建筑设计中的角度计算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各种立体图形的角度,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美观。
例如,在设计房屋的屋顶时,需要计算屋顶斜面的倾斜角度,这样可以使屋顶在雨水流向正确的位置,同时也能增加室内空间的使用效率。
2. 制造业中的角度计算在制造业中,角度计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需要计算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夹角,以确保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
3. 艺术设计中的角度计算在艺术设计中,角度计算能够帮助艺术家准确绘制各种立体图形,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例如,在绘画中,需要准确计算物体的透视角度,使画面更加逼真。
五、总结立体图形的角度求解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角度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制造业还是艺术设计中,角度计算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立体图形的角度求解方法。
立体几何等角定理-定义说明解析
立体几何等角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立体几何等角定理进行简要介绍,突出其重要性和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中的三维图形和体积计算等问题。
在立体几何中,等角定理是一条重要的定理,它探讨了几何体之间的角度关系。
等角定理是指在立体几何中,如果两个几何体具有完全相等的角度,则它们是等角的。
简而言之,等角定理告诉我们,当一个几何体沿着空间中的某个轴旋转时,它的角度保持不变。
这个定理对于解决许多几何题目非常重要。
它可以应用于计算物体的旋转,推导出旋转图形的性质,并且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学、工程学和设计领域中,等角定理也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计算三维结构的角度。
本文将介绍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计算等内容,然后详细探讨等角定理的定义与原理,以及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同时,还会介绍等角定理的证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条定理。
总之,通过对立体几何等角定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几何体之间角度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几何学知识,并且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个定理进行计算和设计。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一步一步地探究等角定理的各个方面,希望读者在阅读完本文之后能够对立体几何等角定理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这样: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2.1 引言部分将对立体几何等角定理的背景和概述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还会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引导读者进入正文部分。
2.2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将对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对几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介绍。
随后,将详细探讨等角定理的定义与原理,以及它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举例。
最后,将介绍一些证明等角定理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理。
立体几何求角、距离的解法
立体几何求角、距离的解法考点一、空间中的夹角空间中的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要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定义和取值范围,其范围依次为(0°,90°]、[0°,90°]和[0°,180°]。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法:○1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2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2,0(π,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0[π,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除特殊位置外,主要是指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根据定义采用“射影转化法”(3)二面角的度量是通过其平面角来实现的解决二面角的问题往往是从作出其平面角的图形入手,所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就成为解题的关键。
通常的作法有:(Ⅰ)定义法;(Ⅱ)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Ⅲ)自空间一点作棱垂直的垂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所成的角,俗称垂面法.此外,当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有困难时,可用射影面积法解之,cos =SS ',其中S 为斜面面积,S ′为射影面积, 为斜面与射影面所成的二面角例题1: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O 1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O 1-BC-O 的大小。
2: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为A 1D 1、C 11的中点,求平面EFCA 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
点评:利用平面角定义法中特殊位置的线段。
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C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
解:设AC 与BD 交于E ,CD 1与C 1D 交于F ,连EF 是所求二面角B-EF-C 的棱,连A 1C ,易证A 1C ⊥平面BDC 1,垂足为H ,取AD 1中点O ,连OC 交EF 于G ,连GH 。
立体几何中角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角的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范围(直线与直线所成角(] 90,0∈θ:(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90,0∈θ)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3。
二面角的求法 范围:二面角])180,0[ ∈θ 方法:作,证,算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特殊角,反正弦(余弦,正切)(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S 原cos 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180,0∈θ) 1、在正方体1AC 中,求下列线面角 ⑴1DB 与底面AC ⑵1A B 与平面11A B CD2、如图,,,AB ABCD BC CD AB BC AD ⊥⊥=平面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0o ⑴求A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⑵AC 与面ABD 所成的角线线角1. 如图所示,ABCD 是一个正四面体,E 、F 分别为BC和AD 的中点。
立体几何空间角的求值的多种解决方法(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立体几何空间角的求值的多种解决方法(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立体几何作为高考数学浙江卷的拿分“大户”,总分20多分,向来高考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更是重中之重。
立体几何一般来说作为第二大题的样子出现,是很多同学能够争取拿到大部分分数或满分的题目,但往往却拿不全分数,甚至部分基础薄弱但坚持学习的同学拿不了几分,对学习积极性来说是很大的挫败。
但实际上立体几何更有“套路”,掌握“套路”后比其他大题更容易得分。
接下来,我来总结一下立体几何(大题)的一般求法:第一部分:平行与垂直的证明立体几何一般以两问出现的较多,其中第一问相对较多出现的是平行和垂直的证明,而浙江卷又以垂直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垂直证明一般难度大于平行的证明。
对于这一块内容,我们简单介绍下。
我制作了一张平行互推图和垂直互推图。
大家可以看一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平行证明垂直证明平行与垂直的证明,我们放在下一块求空间角时,分析大题目时一起分析。
第二部分:求空间角立体几何的第二问基本都以求空间角的形式出现求空间角主要分为三块内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线角),线与面所成的角(线面角),面与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首先,我们看一下考纲里面对空间角的要求:A. 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B.了解求两直线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向量方法.接下来我们分三点来分析空间角的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线角)定义: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的选择无关,把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1):平移,平移后使两条直线相交,求角;2):向量法:建立坐标系,请求两条直线的坐标,利用公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向量公式典例分析例1.在正三棱锥S-ABC中,E为SA的中点,F为△ABC的中心,SA=BC=2,则异面直线EF与AB所成的角是 ( )(A)30° (B) 45° (C) 60° (D) 90°例1答案例2.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平面ABCD,且AB=AD=2,AA1= 根号3,∠BAD=120º.(1)求异面直线A1B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2)线与面所成的角(线面角)1.线面角的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求线面角的一般步骤:(1)先找斜足(2)经过斜线上一点作面的垂线(一般都是另一个端点),即作出垂足,连接斜足和垂足,找出线面角。
立体几何角度的求法PPT课件
l
O
A
B
3、三垂线定理法 借助三垂线定理或
其逆定理作出来
2021
A
D
l
O
12
二面角的计算步骤:
1、找到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2、证明 (指出)1中的角就是所求的 角 3、计算出此角的大小
一“作”二“证”三“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21
16
问题 4.四棱锥 A BCDE 中,底面 BCDE为矩形,侧面 ABC 底面 BCDE , BC 2,CD 2 , AB AC .
CD的中点,(1)求直线D1F与平面ADE所成的角. (2)
求D1E与平面ADE所成的角正弦值.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以分三步
1.作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2.证明角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解直角三角形或解三角形,求出结果
2021
(2)等积求高法:利用三棱锥调换顶点时体积相 等,求出斜线上的点到相应平面的距离.
问题3.在正四棱柱AC1中,底面的边长AB=2,E 为线段AB的中点,F为线段AD上的点,点C在 平面C1EF上的射影H为△ C1EF的重心. (1)求证:AF=FD; (2)求BF与平面C1EF所成角的大小D1 正弦值. C1
A1
B1
D
F 2021 A
E
C B
3.二面角的概念
B
A
O
B
A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
角是0°
2021
思考
•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
是: 0≤θ≤π/2
。
•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
是: 0<θ<π/2
。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二:求线面所成角
题型一:直接利用垂直关系找射影
1.(2015浙江文)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2,A1A= 4,
A1在地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D是B1C1的中点。
(1)证明: A1D⊥平面A1BC
(2)求直线A1B和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
2.(2016年浙江高考)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
∠ACB=90°,BE=EF=FC=1,BC=2,AC=3.
(1)求证:BF⊥平面ACFD;
(2)求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
题型二:利用平行线和垂直关系找射影
3.(2017天津文)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BC=3,CD=4,PD=2.
(1)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证: PD⊥平面PBC
(3)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题型三:构造垂直关系作射影
4.(2016天津文)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面AED⊥平面ABCD,EF∥AB,AB=2,BC=EF=1,
AE=√6,DE=3,∠BAD=60°,G为BC的中点.
(1)求证: FG∥平面BED
(2)求证:平面BED⊥平面AED
(3)求直线EF与平面BED所成角的正弦值.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