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的内容和要点。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1 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份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水泥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 水泥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要记录,确保水泥的来源可追溯。
1.1.2 对水泥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结块、凝固现象。
1.1.3 进行水泥的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和强度等指标。
1.2 骨料的质量控制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骨料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骨料的来源和规格要记录,确保骨料的质量稳定。
1.2.2 进行骨料的颗粒分析,包括粒径分布和含泥量等指标。
1.2.3 进行骨料的吸水性测试,确保骨料无吸水性和含水率过高的问题。
1.3 混凝土掺合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掺合料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 掺合料的来源和种类要记录,确保掺合料的质量可靠。
1.3.2 进行掺合料的化学成份分析,包括氧化物含量和活性指数等指标。
1.3.3 进行掺合料的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比表面积、流动度和抗裂性等指标。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2.1 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配合比的设计要符合工程要求和规范要求。
2.1.2 配合比的材料用量要准确计算,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2.1.3 配合比的试制和试验要记录,确保配合比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混凝土质量生产过程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生产过程控制措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也应当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肩负自身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混凝土质量,安排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加强生产控制管理,避免给商品混凝土质量带来过大的影响,出现异常状况。
因此,必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控制措施更加严格、严谨,主要从配合比、计量、搅拌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从而确保混凝土性能。
一、材料配合比控制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材料配合比质量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可谓是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以及水泥的合格率要求较高,不合格现象较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掺合料很多时候存在不合格的问题,骨料的质量控制也容易被忽视,对原材料成分合格率进行分析,其中的骨料合格率无疑是最低,骨料的应用,常出现级配不科学、含沙量过大等各类情况,因此必须给予充分关注。
预拌混凝土的每一种材料都应彼此相容,如若存在不相容现象,那么其中的某些作用将会被遏制,致使混凝土性能无法有所下降。
尤其是掺合料与水泥相容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粉煤灰与水泥的相容性要求对需水量比的变化进行控制,也是极其关键的性能指标。
对于同一种粉煤灰,可利用不同的水泥,对粉煤灰需水量比进行有效检验,最终将得出不同的结果。
水泥如若较粗,粉煤灰小颗粒将会直接进入水泥颗粒所堆积的空隙之中,那么必然会致使体系内空隙率相应的降低,此时的需水量比也会较小。
相反的如若水泥较细,那么粉煤灰颗粒无法填充到水泥颗粒空隙之中,此时的需水量比将会相对较大。
粉煤灰需水量比将会给混凝土用水量带来巨大影响,即便参照行业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对粉煤灰性能以及水泥性能进行检测均未发生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两者间的相容性必然会产生变化,导致混凝土用水量与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用水量不相符,无法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除此之外,还应重视胶凝材料与减水剂两者的相容性变化,比如,胶凝材料与聚羟酸两者极易不适应,如若聚羟酸以及胶凝材料两者中的任意一者发生性能变化,那么聚羟酸的碱水能力将会有所减弱,混凝土性能无法得到保障,将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甚至伴随着泌水以及离析等各类问题。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比设计、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浇注及养护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规范。
二、原材料选择1. 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保证水泥质量稳定。
在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检查其抗压强度和初凝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2. 砂和石子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砂和石子,确保其粒径分布均匀,不含杂质,且满足混合比设计要求。
3. 水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或净水,严格控制水的用量,保证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
三、混合比设计1. 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坍落度要求。
2. 根据原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3. 在确定混合比时,应注意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稳定性。
四、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 在混凝土搅拌前,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范围。
2. 在搅拌混凝土前,应根据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水的用量。
3.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保证混凝土均匀混合。
4. 在混凝土搅拌后,应及时进行坍落度试验,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
五、浇注及养护1. 在浇注前,应清理模板和检查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保证混凝土浇注后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 在浇注过程中,应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混凝土分层或产生空鼓。
3. 在浇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时间和方式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和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六、质量检查1.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比检验、坍落度检验等。
2. 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可以采用试块制作和试验的方法,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 对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等性能的检验,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等非破坏性试验方法。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三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是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
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控制等。
2. 原材料控制:对使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生产管理:建立混凝土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工艺、生产记录等,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和记录。
4. 质量检验:建立混凝土质量检验体系,对每批混凝土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强度、密实度等性能达到要求。
5. 现场施工管理:制定现场施工管理规范,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控制和监督。
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耐久性和使用安全,而且决定了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搅拌站必须重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保障2.1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审和选择的重要性混凝土生产所用各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要求,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实体的质量。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不仅要对所购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还要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供应能力、环保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形成稳定的原材料采购渠道。
订货前,应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和确认。
2.1.1水泥供应厂家的选择和评价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泵性等性能,而水泥强度的检验周期是28d,在搅拌站日生产量大的情况下,每天进场的水泥几乎当天全部消耗,甚至在水泥需求量大、供应紧张的生产高峰期时,刚出厂的水泥入仓后会立即使用。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水泥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成:(1)根据往年使用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各种水泥年平均强度值;(2)收集、分析、借鉴其他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同种水泥材料的实验数据;(3)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和坍落度损失等技术指标进行分析评价;(4)到水泥厂考察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等。
2.1.2其他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砂石、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在使用前虽然可以检验,但也不能忽视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和选择。
通过对质量稳定性、供应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考核,可分析产品未来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供应能力的保障性。
2.2原材料堆放场地的管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应分仓储存,并设有明显标识。
标识应注明原材料的品种、厂家、等级、规格、检验状态等信息。
具体管理措施包括:(1)粉料必须设置专用的筒仓,除标识外,在吹灰口也要有醒目的指示牌,标明粉料品种;(2)粉料吹灰口必须有上锁装置,进场材料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由材料员通知供应商卸在哪个仓储罐内并解锁方能吹料,避免卸错料现象发生;(3)粉料仓应配备料位控制系统,料位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4)骨料仓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分隔清楚、标识醒目,并应有防止混料的措施或设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3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靠。
所有参与混凝土施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二、质量控制要求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水泥,并进行质量检测。
(2)骨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骨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3)水:选用清洁无杂质的水,并进行水质检测。
(4)外加剂:使用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外加剂。
2. 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和调整(1)配合比的制定: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配合比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如有需要调整配合比,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与批准。
3. 施工工艺控制(1)搅拌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搅拌设备。
(2)搅拌过程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3)运输和浇筑: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养护措施: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质量检测及监控(1)取样与试验: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取样和试验,并做详细的记录。
(2)检测项目:质量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密实度、含水率等指标。
(3)检测频率:检测频率应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工程的特点进行确定。
5. 质量记录管理(1)混凝土试验记录: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施工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
(2)质量问题记录: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质量管理责任分工1.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所有施工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工艺和养护方案等,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3. 施工班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工作,并负责质量的把关。
4. 质检员: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搅拌过程、浇筑过程等进行质量检测和记录。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混凝土浇捣令制度,浇捣令签发前施工现场应办妥相关技术复核、隐蔽验收手续。
2、施工前一周,将商品混凝土厂提供的配合比提请监理方审查,合格后方能组织生产。
3、及时了解天气动向,浇捣混凝土需连续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大雨、大雪,同时预备好遮盖物品,以便及时遮盖。
4、混凝土浇捣前施工现场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机械设备、照明、各种设施等事先检查,保证完好,符合要求。
模板内的垃圾和杂物要清理干净,木模部位要隔夜浇水湿润。
5、混凝土在浇捣前各部位的钢筋、埋件插筋和预留洞必须由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捣,柱混凝土不能一次下料到底,应分皮分层进行振捣。
6、遇门窗洞口时,应在洞口两侧同时对称进行浇捣施工,以防模板单向位移和扭曲。
7、浇捣混凝土前应由施工员进行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落实专人负责振捣,有专人负责看铁看模,操作人员的交接班以及吃饭、何处时必须移交施工情况,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做好交接记录,由负责人签名归档,以免混凝土超振漏振。
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钢筋上所受污染的水泥应予清除,以保证工程质量。
8、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以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并消除混凝土内气泡。
9、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cm左右,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初凝之前,并加强对泵送流态混凝土的振捣。
10、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11、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50cm。
并不准将振动棒随意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钢筋、模板弯曲变形、预埋件脱落。
12、按规定做好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试压工作,试块应在浇捣地点制作,混凝土试块成型24小时后拆模,放入标养室养护。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材料控制1.水: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选用清洁、无杂质、无臭味的水源,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按照规范进行取样、试验和计量,保证水泥质量稳定。
3.骨料:骨料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对骨料进行检测,确保骨料质量符合规范。
4.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测。
二、施工操作控制1.配合比的确定: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结构设计方案,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达到强度、耐久性、坍落度等要求。
2.搅拌:搅拌过程中要保证充分搅拌,避免水灰分离,混凝土均匀浆化。
3.施工工艺: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浇筑和振捣,严禁产生冷接、热应力和底浆等质量问题。
4.养护:施工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环境,避免快速脱水和温度快速变化,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充分发展。
三、质量检测与监控1.混凝土试块检测:根据规范的要求,取样制作试块进行试验,包括28天和早期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现场检测:对混凝土现场进行坍落度、均匀度、温度、收缩率等质量指标的检测和监控,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3.质量记录与报告:对混凝土质量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编制相关报告,保留到工程质量档案。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质量计划:编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和控制要点。
2.质量责任:明确相关施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3.施工监督:加强现场施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质量教育与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以上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不仅关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与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声誉息息相关。
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确保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
1. 原材料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主要依赖于原材料的质量。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要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实验室测试来确认其质量。
2. 配合比控制配合比是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制定合理的配合比,以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3. 混凝土搅拌控制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充分混合,以保证其中各种原材料的分散均匀。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以防止出现混凝土质量不均匀等问题。
4. 浇筑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浇筑前,需要对浇筑模具进行清洁,以防止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
同时,还需要对浇筑方式、浇筑速度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 养护控制混凝土在初凝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硬化和凝固。
6. 强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评判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测试,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7. 质量记录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质量记录工作,包括原材料检测报告、配合比试验结果、搅拌时间和强度检测等。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后期质量验收和质量跟踪。
总之,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配合比的确定、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养护的管理、强度检测和质量记录等措施的执行,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等级,并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骨料: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种类和规格,并进行筛分、洗净等处理,以确保骨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矿粉和粉煤灰: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矿粉和粉煤灰,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4.掺合料:如需使用掺合料,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掺量,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二、配合比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并进行试配,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等指标达到要求。
2.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各原材料的比例准确,避免误差和漏配现象的发生。
三、搅拌和浇筑控制1.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和浇筑方式,避免浮现浇筑不均匀、堆积和分层等现象。
四、养护控制1.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指标要求,确定合适的养护时间,并进行养护措施的落实,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养护条件:根据环境条件和施工现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和措施,如喷水养护、覆盖养护等,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五、质量检测控制1.取样: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率,从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现场取样,并做好标识,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试验:对取样的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工作性能等指标的试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3.记录: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混凝土质量档案,以备查验和追溯。
六、质量管理控制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保证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选用合格的水泥品牌,确保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耐久性符合国家标准。
在使用前,应对水泥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骨料:砂、石子等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材料。
骨料的粒径、形状、表面状况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使用前,应对骨料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掺合料:根据工程要求,可适量使用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
掺合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试验确认其对混凝土性能无不良影响。
4. 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可适量使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试验确认其对混凝土性能无不良影响。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进行。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2. 配合比设计应经过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工程要求。
三、混凝土生产与运输1.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合格的混凝土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均匀一致。
2. 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合格的运输工具,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严重泌水等现象。
3. 混凝土运输时间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确保混凝土在浇筑时仍保持良好的工作性。
四、混凝土浇筑与振捣1. 混凝土浇筑应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2. 混凝土振捣应采用合格的振捣设备,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消除气泡和分层现象。
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应连续进行,避免混凝土层间产生冷缝。
五、混凝土养护1. 混凝土养护应根据工程环境和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设计强度。
2. 养护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差,防止混凝土开裂。
六、质量检测与验收1. 混凝土工程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测,包括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性能、施工过程等。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一)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择水泥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环境条件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生产日期和储存条件,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潮的水泥。
(二)骨料骨料在混凝土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其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粗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细骨料应选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应在合理范围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也应严格控制。
(三)外加剂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抗渗性、抗冻性等。
在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同时,要注意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避免因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四)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水或废水。
二、配合比的设计与控制(一)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和经济性的原则,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参数,如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等。
(二)配合比调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施工条件的变化等原因,可能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调整配合比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原材料的用量。
三、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控制(一)计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计量应准确无误,计量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二)搅拌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和搅拌的均匀性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确定合理的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标题: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
本文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试验检测、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
一、原材料采购1.1 严格把关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确保原材料来源可靠。
1.2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1.3 对原材料进行标识和存储,避免混淆和污染。
二、生产过程控制2.1 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环节有序进行。
2.2 对搅拌机、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3 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及时调整生产参数。
三、试验检测3.1 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渗透性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3.2 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包括水泥的凝结时间、骨料的含泥量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3.3 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四、设备维护4.1 对搅拌机、输送设备、仓储设施等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2 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影响生产进度。
4.3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包括设备维修记录、更换零部件记录等,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五、质量管理5.1 建立混凝土生产质量档案,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试验检测记录等,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5.2 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质量意识。
5.3 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混凝土质量。
结语: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好记录和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混凝土生产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一)配合比调整规定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检员可随时根据原材料变化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以便控制混凝土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使混凝土质量相对稳定。
(1)混凝土质检员应密切关注砂石质量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当粗骨料级配变好,目测混凝土拌合物浆体明显增多时,可减少砂率1%~3%,反之,可适当增加砂率1%~3%。
当砂细度模数变化0.2左右时,可相应调整砂率约1%。
(2)密切关注砂石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强度等级低于C30~C25时,允许调整外加剂用量≤0.5kg/m3;强度等级在C30~C45之间时,允许调整外加剂用量量≤1.0kg/m3;≥C50的外加剂调整,由实验室主任进行调整。
(3)混凝土质检员在生产中发现混凝土拌合物气泡偏多,有泌浆、骨料下沉现象,且砂石含水率正常应降低外加剂用量。
反之,发现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设计坍落度或坍落度损失过快,且砂石含水率正常应适当增加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用量调整超出规定的范围或凝结时间异常,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决定。
(4)生产过程中,砂石含水率正常,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设计值或调整砂率时造成坍落度增大,可降低用水量;反之,不得私自增加用水量或降低砂石含水率,改变水胶比。
用水量调整可按照增加或减少5kg/m3水可增大或减少20mm坍落度的经验进行。
(5)如果水泥3天强度发生较大波动时,应由实验室主任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临时调整,并给出临时生产配合比通知单供生产使用,同时加强混凝土取样检测,并做好记录。
(6)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石子偏多时,应先测坍落度,若坍落度过大,应先调整用水量,不宜直接调整砂率;若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应先检测粗细骨料级配情况,若级配不正常可适当增加砂率1%~3%,若无异常可考虑过磅复检计量情况;(7)生产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坍落度异常,用水量偏高应通知试验员进行原材料试验,查找原因,切勿盲目调整配合比。
(二)混凝土出厂坍落度控制(1)混凝土质检员应了解混凝土配合比所生产的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情况,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时复检测试。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质量控制目标1.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以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
2. 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施工操作性能,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3. 控制混凝土的含水率,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4. 控制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和骨料含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5. 控制混凝土的气孔率,以保证混凝土的抗冻性和耐久性。
三、质量控制流程1. 原材料检验a. 水泥:检验水泥的标号、包装、生产日期等信息,并进行抽样检测其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和活性指标。
b. 骨料:检验骨料的粒径分布、含水率、含泥量等指标,并进行抽样检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
c. 水:检验水的PH值、浑浊度、氯离子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抽样检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
d. 外加剂:检验外加剂的类型、用量等信息,并进行抽样检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
2. 配合比设计a. 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水灰比、骨料用量、外加剂用量等参数。
b. 考虑混凝土的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配合比调整。
3. 混凝土搅拌a. 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b. 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混凝土试块制备a. 从每批混凝土中抽取代表性样品,制备混凝土试块。
b. 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块的压实、养护和试验。
5. 混凝土强度检测a. 在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
b.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定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6. 混凝土质量评定a. 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评定混凝土的质量等级。
b.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质量重在控制,即对水泥、骨料、粉煤灰和外加剂等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因此,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重点。
标签: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应针对混凝土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使混凝土生产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
一、水泥、骨料、砂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砂子、石子、粉煤灰和外加剂,它们质量好坏直接混凝土的质量,对原材料的选择应该严格而谨慎。
水泥的选择尤其重要。
由于我国水泥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建材局采取两项重大措施: (一) 改进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办法,定名GB/T17671-1999,替代原标准GB177/T-1985: (二)实施新的六大水泥标准,与原六大水泥标准相比,名称不变,标准号由GB/T 改为GB,年号变为1999。
GB175-1999 等六大水泥标准与GB175-1985 等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之处有以下几点:1、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性标准。
如原《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号为GB/T175-1985 为推荐性标准,现改为GB175-1999 则为强制性标准。
2、将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水泥的强度等级與现行混凝土结构规范用Mpa 单位表示水泥和砼的强度等级相一致。
(原水泥标号与Kg/cm2 单位相一致)。
但并非原水泥标号425 加一个小数点变成42.5 就是该水泥新标准的强度等级,通过中国建造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研究所和30 多个协作单位,于1996 和1997 年两次分别采取GB/T177-1985 (以下简称GB/T 法)和ISO679:1989 (以下简称ISO 法)进行强度对照试验所得结果其相应关系为:我国水泥由原GB 法标号过渡到ISO 法强度等级的规律性明显,大体相当于降低一个GB 法标号。
即原GB 法425 降为ISO 法32.5,原GB 法525 降为ISO 法42.5 等。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措施和检测方法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原材料选择1.1 水泥的选择:水泥是混凝土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择水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等;(2)检查水泥的生产日期和质量证书,确保水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3)根据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水泥。
1.2 骨料的选择: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骨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坚硬、耐磨的天然石料或人工骨料;(2)确保骨料的粒径分布合理,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3)检查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量,确保骨料洁净且不含有害物质。
1.3 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混凝土外加剂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加入的化学物质。
在选择外加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类型,如增塑剂、减水剂等;(2)检查外加剂的质量证书,确保外加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3)根据施工环境和混凝土性能要求选择适宜的外加剂。
二、配合比设计2.1 正确理解配合比设计要求: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材料特性确定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的比例。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2)根据水泥品种和骨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配合比;(3)合理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2.2 严格控制配合比的施工误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合比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为了控制配合比的施工误差,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原材料的称量和搅拌;(2)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避免出现骨料分层和水灰分离现象;(3)根据施工进度和气候条件适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质量控制八个要点
混凝土质量控制八个要点范本一:混凝土质量控制八个要点1.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并且要有合格的检验报告。
- 水泥的检验主要包括外观、强度和化学成分的测试。
- 骨料的检验主要包括颗粒形状、强度和含泥量的测试。
- 混凝土掺合料的检验主要包括掺合料种类、掺量和掺合效果的测试。
2.配合比的确定- 配合比的确定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工作性能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
- 国家标准中有详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要求,可作为参考。
- 配合比的确定要进行试块试验和试件混凝土试验,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施工工艺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要控制好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 浇筑时应采取合适的浇筑方式和浇注顺序,以防止混凝土的分层和气孔。
- 浇筑间隔时间要适当,避免使混凝土过早脱模或过早负荷使用。
4.养护措施的执行-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 养护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和要求制定具体的措施。
- 养护的时间和方法很关键,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水分养分的变化进行调整。
5.试验和检测的设备与方法- 混凝土试验和检测要使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
- 主要试验包括强度试验、收缩试验、渗透试验等。
- 所使用的设备和试验方法要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6.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混凝土的验收标准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来制定。
- 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应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和人员进行。
7.问题处理与纠正措施- 在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缺陷。
- 对于问题和缺陷的处理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原因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8.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报告- 配合比设计计算表- 施工工艺控制记录表- 混凝土试验和检测报告- 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记录9.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国家标准:指由国家制定并发布的与混凝土质量控制相关的技术标准。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混凝土工程是建造工程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造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原材料选择与检验1.1 水泥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
1.2 骨料选择:应选择质量稳定、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并进行骨料试验,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1.3 外加剂选择: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二、配合比设计与调整2.1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 配合比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和试验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2.3 配合比记录:应对每一次配合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材料种类、用量、试验结果等,以备后期质量评估和问题追溯。
三、施工过程控制3.1 搅拌过程控制:应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比例,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2 浇筑过程控制: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方式,避免产生分层、孔洞和漏浆等质量问题。
3.3 养护过程控制: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四、质量检验与评估4.1 强度检验:应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和频率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4.2 密度检验:应进行混凝土的密度检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和均匀性。
4.3 耐久性评估:应进行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碱性等指标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五、质量记录与整改5.1 质量记录: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报告、配合比记录、强度检验结果等。
5.2 质量整改: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措施,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5.3 质量评估:应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强度评估、耐久性评估等,为后续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在使用时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和步骤: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质量:检查水泥的标准号、强度等指标,对水泥的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水泥质量符合要求。
- 骨料质量:对骨料的粒径分布、吸水率、角料含量等参数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 水质控制:对拟用于混凝土中的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 控制混凝土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添加剂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强度等级等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混凝土搅拌过程控制:- 搅拌站设备质量:定期对搅拌站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搅拌站设备的正常运行。
- 搅拌时间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
4. 浇筑和养护控制:- 浇筑工艺控制:确保混凝土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符合标准要求,避免混凝土质量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 养护措施: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混凝土质量检测和评估:- 检验混凝土强度、密实度等关键指标,确保成品混凝土的质量。
- 定期抽样检测:对已施工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要求。
6. 质量档案和记录管理:- 归档混凝土的质量监督记录和相关文件,做到真实、准确、完整,以便进行追溯和日后分析。
以上是一般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些主要措施,针对特定工程和工地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对于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
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在质量策划的基础上,致力于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要求的一系列落实、检查、纠偏等活动。
质量控制的依据是:施工质量控制依据有工程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部门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
混凝土生产常见的质量问题:1、用于生产混凝土拌和物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质量指标不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2、拌和楼没有定期检查、校正称量系统而使衡量系统误差超标;3、拌和楼没有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称量配料,存在擅自更改现象;4、混凝土拌和物有时没有充分拌和而出现生料现象;5、出机口实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超标;6、混凝土拌和物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等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的选定、配合比设计、拌和及运输、浇筑四个阶段,其中原材料的选定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要采取科学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使混凝土的本身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以及浇筑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为确保本工程混凝土质量,采取设置质量控制点保证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及浇筑质量。
1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点(1)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设立控制点;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设立控制点;对质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不良品的工序设立控制点;对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设立控制点。
班组自检、队厂复检、项目部终检的控制重点要放在质量控制点上。
具体参见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规范和业主要求。
(2)质量控制的方法:有目测法、量测法和试验法。
目测法是是凭感官进行检查,主要是根据质量要求采用看、摸、敲、照等手法对检查对象进行检查;量测法是利用量测工具或计量仪表通过实际测量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相对照,从而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量测手法主要为:靠、吊、量、套;试验法指通过进行现场无损测试或试验、试验室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检验或化学成份及含量测定试验。
(3)常用的质量控制手段主要有:制定技术文件、现场监督和检查、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等。
(4)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点主要有:原材料(水泥、粉煤灰、砂石骨料、外加剂)的控制;拌和物(级配、塌落度、均匀性、出机口的温度)的控制;配合比的控制;称量精度控制。
2混凝土生产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粉煤灰、砂石骨料、外加剂)2.1、原材料质量控制目的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控制方法: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骨料等要定期随机抽样检查与试验,其贮存满足相应的产品贮存规定,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拌和楼。
2.2原材料进场检验1、采购管理:a、充分了解库存、其他可利用资源和市场信息等情况,为物资的采购工作打好基础。
采购物资必须按采购计划进行,严禁超计划和无计划采购。
b、按照编制的采购计划,报供应商适时适量分批组织供应,要把市场的物资储备基地和生产资料市场作为自己的仓库,向零库存过渡。
依据本月施工计划安排,由搅拌站材料员提出书面生产混凝土需要的各种原材料物资计划,报项目部物资部,物资部安排进场原材料。
1物资部派专人对进场的物资首先进行外观验收。
通过目测及计量仪器、设备对进场物资的包装、颜色、质量作初步判断。
2粉剂、地材等根据合同约定的相关条款,通过地磅进行数量验收。
由物资人员出具相关票据作为结算依据。
3物资进场时,物资人员必须通知监理人员共同对进场物资进行相应的验收。
物资进场的同时,物资人员应收取供应单位提供的进场物资的出厂检验报告或质量保证书等相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若供应单位无法提供相关资料,物资人员必须严禁此批物资进场。
4、各站材料堆场、罐或缸等处,必须有明显的材料标识,并由各站属材料组负责,材料取样由各站属实验室负责。
5、原材料进厂抽样必须具备代表性,多点取样,水泥必须密封保管;6、样品必须做唯一性的标识,标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a、样品名称;b、样品的型号规格;c、样品的品牌或生产厂家;d、取样的日期及时间;e、取样人签名。
物资部材料进场后由项目部物资部材料员书面按批量下达材料检验委托单,通知试验室对该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验收,试验人员通知现场试验监理进行见证取样,并签认材料进场检验委托单,试验人员对该批材料进行常规项试验,试验合格后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
将报告发至项目部物资部,由材料人员对该批原材料报请监理审查验收确认。
确认完成后按照相关物资管理办法进行发料,并同协力队伍办理交接手续。
检验内容:水泥:a:比表面积b:密度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d:凝结时间e:安定性粉煤灰:a:细度b:需水量比c:烧失量矿粉:a:密度b:流动度比c:比表面积d:烧失量细骨料:a:颗粒级配b:含泥量c:泥块含量d:云母含量e:轻物质含量粗骨料:a:颗粒级配b:含泥量c:泥块含量d:针片状颗粒含量e:紧密孔隙率f:压碎指标值减水剂:a:减水率b:含气量c:泌水率比d:压力泌水率比e:抗压强度比拌合水:a:PH值b:不溶物含量c:可溶物含量d:压氯化物含量e:硫酸盐含量f:碱含量速凝剂:a:初凝时间b:终凝时间c:1d抗压强度比d:28d抗压强度比膨胀剂:a:细度b:凝结时间c:限制膨胀率d:抗压强度以上材料均在混凝土浇筑前检验合格,并报验监理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对检测指标中出现不合格项目时,出具不合格试验报告,并发至项目部安质部、物资部、项目总工,由项目部按照不合格品处理办法进行办理,形成闭合不合格材料处置资料。
2.3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品种较多,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
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
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
3.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4.水泥库房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
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
5.先出厂的水泥先用。
6.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作好环境保护。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构成材料,其各项性能的些许变化将直接引起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凝结时间、含气量等各项性能指标的明显改变,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该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
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
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水泥进场检查项目有水泥等级、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
必要时增加稠度、细度、密度试验等。
对每次进厂水泥抽样并送中心实验室检验,并在中心实验室建立相应质量台帐,检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2.4粉煤灰的质量控制粉煤灰是一处应用最广泛的活性掺合料,它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后期强度及混凝土的密实性,使混凝土具有更优良的耐久性能。
除此之外,粉煤灰用于生产混凝土,可有力地减少环境污染。
粉煤灰存在颗粒较粗,烧失量大,需水量较高,其质量波动性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防潮、防雨淋、防污染等措施。
细度、PH、流动度(外加剂适应性);各站属实验室必需测1细度、PH、流动度(外加剂适应性);2活性系数、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等由站属实验室抽样并送中心试验室检验。
2.5外加剂的质量控制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
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
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并进行进场检验,施工中检查配制的外加剂溶液浓度。
减水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外加剂之一。
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泥颗粒相互分散,使絮凝结构解体,使包裹再里面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参与水化反应,减少了用水量,并且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改善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性,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20%左右。
同时能够节约水泥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目前的外加剂以复合型为主,主要根据工程需求控制减水率、缓凝时间、含气量等指标。
膨胀组分的水化需要大量的水,没有水,膨胀组分就不能很好的水化,因而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掺膨胀剂混凝土必须加强养护。
混凝土硬化后不仅要及时喷水,而且要有足够的养护时间,GB119—8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规定膨胀混凝土必须在潮湿状态下养护14天以上。
注意: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要求严格的水养条件!2.5砂石骨料的质量控制颗粒级配组合情况良好的砂、石,其空隙率小,总表面积小,填充空隙所需要的胶凝材料用量也小,能节约水泥,减少湿润骨料表面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
而砂、石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超标会使混凝土降低强度、降底和易性、增加干缩、降低抗渗性能等。
④ 砂石骨料检测要在拌和系统检查砂子、小石的含水量,砂的细度模数,以及骨料的含泥量、超逊径。
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堆积密度。
1.来自采石场(生产厂)的骨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根据需要按批检验及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2.对无质量证明书或其它来源的骨料,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颗粒的针片状含量。
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他质量指标。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通常1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1.5立方米的松散砂石骨料。
所以对混凝土用量很大的公路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构造物的质量和造价。
为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统筹规划,认真研究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及开采、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
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可以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者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