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

绪论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学学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第一章文学的社会属性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首先,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其次,从实践上讲,任何文学作品都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依据。

文学源于生活,但文学不是对生活机械的简单的照搬,而是能动的反映.经过能动创造的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

举例:鲁迅笔下的阿Q是封建社会的群氓,但他又超越了群氓。

祥林嫂来源于封建时期的妇女,但是她又超越了那个时期的妇女,知道要自己找工作,主动追求幸福。

(二)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第二节文学的社会特性一、文学的真实性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二、文学的倾向性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

三、文学的民族性(一)文学的民族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精神、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语言等,文学家们长期生活在所属民族的社会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熏陶,自然会用本民族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本民族的思维去体悟生活,用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去观照生活,并运用本民族语言去表现生活,从个人使其创作具有民族性。

(二)文学的民族性在作品中的表现1。

在内容上的表现叙事性作品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风俗画、风景画的展示上。

抒情性作品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心理的抒写上。

2.在形式上的表现文学的民族性首先通过民族语言表现出来。

文学的民族性也表现在结构方面。

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也很明显。

(三)文学民族性的意义文学的民族性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的读者喜闻乐见。

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学作品,容易为本民族读者所接受并产生共鸣。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48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62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上)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76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81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86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那几个命题?33-34答:1、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艺术语言。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哎呀呀,说到文学概论里的抒情性,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情感魔法的宝盒。

咱们先说说啥是抒情性呢?简单来讲,就是把心里那些弯弯绕绕的情感,像拧开的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哗哗地流淌到文字里。

你看那些诗人,就像是情感的魔法师。

比如说李白,他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面可满满当当都是他的孤独和那种天马行空的浪漫啊。

他一个人喝酒,孤独得很,但是他不直接说“我好孤独啊”,而是把月亮和自己的影子都拉来作伴,这就是抒情性的妙处。

用一种超级有画面感的方式,把自己的孤独情绪给传达出来了,就像给孤独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

再说说咱们平常人写抒情性的东西。

有时候,可能就是在一个下雨的夜晚,雨滴打在窗户上,就像一颗颗小珠子在敲打着你的心。

你突然就有了一种很惆怅的情绪,觉得生活里那些烦心事就像窗外那密密麻麻的雨丝一样,扯不断理还乱。

然后你就拿起笔,或者打开手机备忘录,开始写:“这雨啊,就像我心中的愁绪,没完没了,我在这小小的房间里,感觉自己像是被世界遗忘的小蚂蚁。

”你看,这就是你在把自己当下的情绪,通过雨这个媒介,抒情性地表达出来了。

抒情性还分好多种呢。

有那种热情似火的抒情,就像热恋中的人写情书,“你的眼睛是星星,每次看我都让我掉进爱的宇宙,我的心像是被点燃的火焰,只为你熊熊燃烧。

”这就是把那种浓烈的爱意,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就像火山喷发一样,岩浆般的热情从文字里滚滚而出。

还有那种含蓄委婉的抒情,就像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思念丈夫,但是不说“我想你想得吃不下饭,人都瘦了”,而是用“人比黄花瘦”这么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自己因为思念而憔悴的那种情绪,像春风拂过湖面一样,轻轻地荡漾在文字里。

读者呢,就像在湖面上划船的人,慢慢地去感受那一圈圈的情感涟漪。

在文学作品里,抒情性就像是菜肴里的调味料。

要是没有它,那故事就像没放盐的菜,淡而无味。

就好比看一部电影,如果没有那种能触动人心弦的抒情片段,就像是看了一场机械的表演,演员在台上走来走去,但是你心里却激不起一点波澜。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解读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解读





全民癫狂的文革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 是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 就是好呀就是好 马列主义大普及 上层建筑红旗飘 革命大字报(嘿)烈火遍地烧胜利凯歌冲云霄 七亿 人民团结战斗 红色江山牢又牢 (文化大革命好 文 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一代新人在成长 顶风逆浪 战英豪 工业学大庆(嘿)农业学大寨万里神州传捷 报 七亿人民跟着毛主席 继续革命向前跑 (文化大 革命好 文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 意识形态的联系。 别林斯基:“诗人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整 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维持在自己的法则上,有 它自己的原因和基础……诗人的个性越是深刻有力, 他就越是一个诗人。”

抒情内容是抒情主体对客
观社会情感把握的结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主观世界,偏于用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 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
第二节
抒情的现实依据
一、情感经验 1、抒情内容: 文本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 它往往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 既是稍纵即逝的,有时微妙复杂的,不想 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或理论思维过程那样 可以用词语相对确切的表述,而往往是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 “零度抒情”在中国: 自我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郭沫若《天狗》(我 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燃烧! 我如大海 一样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飞跑! ) 历经血火考验的抗日战争前后——艾青《我爱这土 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热情歌唱的建国初年——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写于1959,改于1962)“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的风格课后习题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的风格课后习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的观点?该理论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

德莱顿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风格是这外衣的独特款式。

斯威夫特认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巴依认为”风格是给予一个已决定的意义加添的选择的附加物”。

阿伯拉姆认为:风格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

2.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的观点?该理论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司马迁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离骚》文约辞微、意旨深远,与作者屈原高洁的志向密切相关。

杨雄提出”心画心声说”,认为声画形是人的情感体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的品味。

曹丕以”气”论文。

三者皆是分别从一个侧面来强调人格志向、审美情趣、个性气质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

3.怎样看待”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风格即人格”的说法?4.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有何区别?(概念)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区别: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

创作个性并非人皆有之,它是在创作实践中也只有通过实践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俗世生活中变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实存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总是为实用功利的目的所困扰。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总结:日常个性是人砸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作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D5.文学风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文学风格的内涵)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 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 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文学概论——精选推荐

文学概论——精选推荐

M.H.艾布拉姆斯(美)关于文学四要素说——•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既然有四个要素构成,就必须把它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研究,研究它的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双向逆反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文学理论体系。

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是文学学(一般称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学学以各种文学发展史文学现象为研究对文学批评象。

它由三个分支文学理论学科组成。

文学理论是从理论上系统阐明文学普遍规律的科学,它要阐明的是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

文学理论包括的几层内容:一、文学的本质论二、文学的构成论三、文学的创作论四、文学的鉴赏论五、文学的发生发展论文学理论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 不同时代有其时代的文学观念2.倾向性:哲学基础、阶级意识、阶层趣味3.民族性:民族生活、性格特征。

我国古代最正统的文学是诗,并且多为抒情诗,所注重的是主观的情思、感兴和喟叹。

抒情文学的理论。

从最早的“诗言志”、“情动于中形于言”,到以后的“诗缘情”,“意象”,“感兴”……4.普遍性:探索文学现象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包含普遍的内容,它所概括的范畴、观念和原理可普遍适用于解释一切文学现象。

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首先,文学理论指导人们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命题和原理,形成健康的进步的文学观,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其次,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有指导作用。

再次,文学理论对文学批评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此外,文学理论还给文学史研究提供思想基础,指导文学史更透彻地描绘一定时代文学的实际状况,揭示文学继承发展的历史动因和基本规律,正确地评价历代作家和作品的风格特征等等。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学习文学理论课程的要求一是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是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是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第一张文学性质第一节文学的本质属性一、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二、如何实现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第二节文学性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有关文学性质的不同观点二、文学性质为什么会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一章文学的性质“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

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

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

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5章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5章

第九章1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1.再现性2.逼真性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1.表现性2.虚幻性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暗示性2.朦胧性4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诗的基本特征是: 1.凝练性 2.跳跃性 3.节奏韵律性5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6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7散文散文有广义的散文与狭义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1.题材广泛多样 2.结构自由灵活 3.抒写真实感受8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 1.及时性 2.纪实性 3.文学性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从逻辑上对文学类型进行的总体划分,它适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1概要复述类似写作中的缩写,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削枝强干,提炼压缩,使其主干清晰,脉络分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3、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5、“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你的表达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概念名词解释

文学概念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突击概略)(复习总纲)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表现、实用、独立、客观、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2、文学的观念与文学本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1、文学的定义:2、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2、狭义的文化概念:3、符号化的文化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生活2、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1、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1、经验与体验2、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2、文学文本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1、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2、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3、文学文本层面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1、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2、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3、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二、文学语言组织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一、语音层面1、语音层面的作用2、节奏3、音律二、文法层面1、词法2、句法3、篇法三、辞格层面1、比喻和借代2、对偶和反复3、倒装和反讽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一、内指性二、音乐性三、陌生化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及争论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环境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1、意境论的形成2、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生命律动4、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1、刘熙载分类法2、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1、意象的四种含义2、“表象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诞性4、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性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3、“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1、语言式象征意象2、符号式象征意象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1、传统叙事理论2、现代叙事学二、叙事与叙事作品1、叙事的意义2、叙事作品三、叙事的层面1、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2、叙事的三个层面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1、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2、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二、叙述视角1、第三人称叙述2、第一人称叙述3、第二人称叙述4、叙述视角和人称关系三、叙述标记1、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2、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第三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2、情节3、情景二、人物1、“扁平”人物2、表意型人物3、“圆形”人物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三、行动1、叙述功能研究2、叙述逻辑研究第四节:叙述动作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1、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2、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二、叙述声音1、现在叙述者2、隐在叙述者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1、接受活动的参与者2、叙述者与接受者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2、抒情作品的内涵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1、情感的特点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2、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1、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二、抒情的原则1、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2、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3、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4、抒情的一般原则三、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四、抒情的策略1、抒情的语法策略2、抒情的修辞策略五、抒情的传统1、抒情传统的形成2、不同的抒情传统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1、题材特征2、结构特征二、意象与主题特征1、意象与主题特征2、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3、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三、文体特征1、文体的美学内涵2、抒情诗的特征3、抒情小品的特征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一、风格的定义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1、创作个性界说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1、文体三层面2、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1、文采2、情调3、气势4、氛围5、韵味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一、作家的文化修养二、作家的独特素质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作的主体二、文学创作的客体三、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一、艺术直觉1、艺术直觉与认知艺术直觉的异同2、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二、艺术灵感1、艺术灵感的特征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三、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的特征2、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四、艺术想象1、艺术想象的特点2、艺术想象的类型五、艺术理解1、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2、艺术理解与选材3、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机1、创作动机的构成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二、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的特性2、创作冲动的心里构成3、创作冲动的激起三、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2、艺术构思3、艺术传达4、修改与润色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二、文学消费与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被动1、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2、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二、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理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1、期待视野2、预备情绪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1、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2、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1、召唤结构2、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1、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2、社会交往第五节: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意义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二、文学批评的方式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一、文学的发生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式第三节:文学自身发展状况一、文学的自觉1、从不自学到自觉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二、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1、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形成2、当代文学体裁的变异第四节: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文学思潮1、文学思潮的涵义2、文学思潮的产生3、文学思潮的特点4、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文学流派1、文学流派的界定2、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3、文学流派的产生4、文学流派的特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第六章文学作品一、名词解释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

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答:(1)表达目的不同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

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

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

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

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
情感深沉
抒情性作品的情感表达往往深沉而持 久,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引发读 者的共鸣和思考。
意象生动鲜明
意象丰富
抒情性作品常常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主题,通过形象的比喻、拟人、象 征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意象鲜明
抒情性作品中的意象往往鲜明而独特,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 艺术效果。
形式来传达不同的情感。
韵律的运用
韵律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特征之 一,通过对音韵、声调的巧妙安 排,使作品具有和谐悦耳的音乐
美。
节奏与韵律的协调
优秀的抒情性作品能够实现节奏 与韵律的协调统一,让读者在感 受情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语言
的美感。
语言与修辞
语言的精炼与准确
抒情性作品要求语言精炼、准确,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 感,同时避免语言的晦涩和歧义。
其他抒情性作品的种类和特点
如抒情小说、抒情戏剧等,以情感表达为核心,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
其他抒情性作品的鉴赏方法
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和审美价值。
04
抒情性作品的审美特征
情感真挚深沉
情感表达真实
抒情性作品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通 过文字将内心的感受、思考和体验真 实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
的情感,促进个人情感交流。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1 2 3
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
抒情性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 统,通过阅读和传播抒情性作品,可以传承和弘 扬民族文化。
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抒情性作品通过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能够 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进而推动社 会文化的发展。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第六章文学形象的理想状态典型意象意境第一节文学典型典型:最早提出于17世纪以前,实际上为类型概念;18世纪以后强调人物自身的个性;19世纪80年代末,恩格斯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出现“典型”探讨热。

一、典型的美学特征(即典型是什么?)(一)鲜明独特的个性(唯一性)个性:指人与众不同的个别特征,它是由每个人先天的素养的差异和后天不同社会环境、独特的生活经历形成的。

典型个性:①独特而不可重复性②生动、丰富、复杂(变化)(二)巨大深刻的历史内容(历史感,以金庸小说为例。

)(三)深远持久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指文学作品的各种审美因素衍生出来的综合性的审美效应。

艺术魅力具体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其内涵主要包括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蕴藉性。

诚挚性:主要指作者的态度很真诚蕴藉性:人物形象的含蓄性二、典型化典型化:作家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对生活现象进行筛选,加工,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高度真实性的艺术形象过程。

(一)个性化(善于发现人物特征,突出人物特征)1、选取:发现生活中能打动你的人或事,作为原型,要与已有的文学典型不同,才有写作价值。

(要点:原型,比较已有类型)2、组合:对原型加工,对生活的人物形象的突出特征进行组合。

(要点:从很多人物形象中选取适合的材料重新组合)3、突出:不是材料的累积,而是对特点的提升。

(二)本质化(强调人物形象要深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现象的集中或摄取,在个别中表现一般,在偶然中反映本质的过程。

一、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一)典型环境的性质和特征典型环境:是作家以现实社会环境为依据,经过集中提炼、升华的一种审美创造,并表现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态的全局和总情势。

类别: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作品中社会历史背景,即人物活动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

小环境:指人物的具体生活场所,以及该环境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两者关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小环境受大环境制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抒情作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抒情作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五章抒情作品第五章抒情作品名词解释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简答题一、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哪些?1. 表现情感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

2. 表现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二、表现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1.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2. 首倡,法国弗尔龙;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3. 情感与表现是互动的。

三、什么是抒情原则?有哪些种类?1. 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
1.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和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
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用了移情理论。
文学与历史文化

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而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知识点名称
内容
文本与文学文本

1.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2.文学文本加读者阅读大体就等于文学作品了。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经验与体验

1.经验与体验的关系: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体验是对
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体验与文学
★★
1.作家的体验的特性:①情感的诗意化。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②意义的深刻化。情感是体验的核心。③感受的个性化。2.里普斯提出“移情说”。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诗句中运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作品类型:总结历史上文学创造的普遍规律,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一)再现性.现实型文学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触及人生。

现实型文学在再现现实时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

作家不直接出面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主观倾向,是现实型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

现实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反映形态,同样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评价。

(二)逼真性。

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现实型文学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里本来就有的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反映客观存在,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

2、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一)表现性。

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

理想型文学的主观理想精神,在文学反映方面体现为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的侧重。

而其情感态度常常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虚幻性。

现实型文学以写实的方法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理想型文学则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3、象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一)暗示性。

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

象征型文学的寓意是通过暗示方法实现的,暗示不同于现实型的再现和理想型的表现,常常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

(二)朦胧性。

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象征是抽象之物与具体之物之间的比较,其中的意义是纯粹暗示出来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表现情感不是传达情感 (communication),因为传达情感有一个前提 条件,那就是艺术家要知道他所传达的情感 究竟是什么。
只有通过表现,才能把情感统一和固定下来, 才能确认情感的基本内容。表现的目的是使 我们明白自己的情感,而传达的目的则是使 别人明白我们的情感。
第三,表现情感不是煽动情感(instigation) ,
——顾城《一代人》
二、抒情动机
❖ 不但不同作家之间的创作动机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个 作家身上也可能同时存在着不同的或多种多样的创作动 机。我们粗略地将创作动机概括为如下几组:
❖ (一) 交流与消遣。指以交流思想、切磋诗艺,或愉 悦情怀、消遣生活为主要抒情动机的抒情。
❖ (二) 宣泄与倾诉。最本源的动机。这类作品往往表 现出了情感自内而外的自然迸发或深情流露。它往往是 情感郁积后自然释放的结果,或倾诉,或感慨,或诅咒 ,或赞扬。
❖ 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 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 抒情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内在生活把外部事物化成了自己。” ——别林斯基
“化景物为情思”。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 思?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 坐说玄宗。
❖ ◇ “零度抒情”在中国:
❖ 自我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郭沫若《天狗》(我 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燃烧! 我如大海 一样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飞跑! )
❖ 历经血火考验的抗日战争前后——艾青《我爱这土 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 热情歌唱的建国初年——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写于1959,改于1962)“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 其三,从性质和目的看,普通情感宣泄带有非理性性质(当 然也可能有理性成分),具有直接的实际功利目的;而文学 抒情则主要是一种有理性参与的在话语形式中实现的审美表 现,要构造一个内在自足的审美形式世界。钱钟书:“夫 ‘长歌当哭’,而歌非哭也,哭者情感之天然发,而歌者情 感之艺术表现也。”

相爱的男女青年在海誓山盟的时候说:“我死也 不背叛你!”“不管怎样都不分离!”这已经是真挚 而富有激情的话了,作为实用话语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 情种:《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 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君子:《卜算子》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 闲人:《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 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 去。时人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艺术的目的并不在于使读者“群情激昂” ,使其处于情感的巅峰状态而不能自己。
第四,表现情感不是描述情感(description) ,不能用抽象语言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出 来,例如不能以“我很快乐” 或“我很悲 伤”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或忧愁
❖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 《九章惜颂》:“惜诵以致愍兮, 发愤以抒情”
❖ 全民癫狂的文革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 是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 就是好呀就是好 马列主义大普及 上层建筑红旗飘 革命大字报(嘿)烈火遍地烧胜利凯歌冲云霄 七亿 人民团结战斗 红色江山牢又牢 (文化大革命好 文 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一代新人在成长 顶风逆浪 战英豪 工业学大庆(嘿)农业学大寨万里神州传捷 报 七亿人民跟着毛主席 继续革命向前跑 (文化大 革命好 文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 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 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 形式,与普通的情感宣泄不同
❖ 首先,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对象 来表现,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
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 并不是像一个大法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 正在大哭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 1、抒情内容:
❖ 文本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 它往往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 既是稍纵即逝的,有时微妙复杂的,不想 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或理论思维过程那样 可以用词语相对确切的表述,而往往是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 2、抒情与现实
❖ 完整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人的内心世界,而抒情性作品正是以情感 为表现目的和表现对象的作品,揭示内在人生 为其根本目的,传达情感是其本质特征。抒情 性作品通过表现形形色色的内在人生,反映出 人类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时代精神, 并带领我们去感受、去认识人类的心路历程, 洞察人类灵魂的历史和主体存在的奥秘,使读 者为之愉悦、受之感染。
❖ 亢奋呐喊“朦胧诗”——食指《相信未来》当蜘蛛网 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 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 下:相信未来 北岛《回答》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 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 都呈现出“沸点抒情”的诗歌状态,甚至让人们将错 就错地认为: 诗歌意味着热情!吕进曾对诗歌下定义 为: “诗歌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 人感情的直写。”当这过分夸大的激情渐渐近于俗 艳的矫情,诗歌也就渐渐背离了真实情感的自然流 露这一艺术的基本准则。
❖ 第三代诗人与口语诗的兴起 何山川(原名谢雪钧,1971年生)
原因:1、诗歌艺术的边缘化 《第七天》
,2、对诗歌中的情感重新的 第七天,乌云移走。黑白交错的
理解,这种对激情的重新理 鸟群
解,由新月诗人发端,1990 出入于山坳、滩涂
❖ 零度抒情(冷抒情):罗兰 巴特在其《写作的零 度》一文中提出“写作的零度”这一概念,针对 浪漫主义的滥情与夸张,特别是意识形态写作中 的国家主义立场,罗兰 巴特主张采取中性、客观 、民间的写作立场,描述那些属于个人视野的尽 可能不带价值判断的原生现实。零度抒情就是刻 意保持客观,悬置了价值判断的冷静的抒情。
❖ 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 作品
创造适合情感表现的感性形式
“艺术品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 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 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 的或可听的形式。……艺术形式与我 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 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
苏珊·朗格
nger, 1895 —1985
❖ (三) 言志与立言。言志,言己之志,以表达人生理 想与志向为主要抒情动机的抒情。立言,即立己之言。 抒情者在感悟其情的同时,往往会领悟到鸟语花香、人 生世事所传达的生命信息和意义。
❖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 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 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 许多欲语而莫可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 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 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 奇于千载。既以喷云唾珠、昭回云汉、为章 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 不能自止。” ——李贽《焚书杂说》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文学抒情和日常自然情感的宣泄不同
❖ 其一,从材料构成上说,普通情感宣泄是日常生活进程的一 个组成部分,是包括本能状态在内的心理混和物,而文学抒 情则是对其加以精心选择、提炼和改造的结果。
❖ 其二,从表现方式看,普通情感宣泄是一种原生的主体情感 表达,而文学抒情则把这种原生的情感作为旁观的对象去重 新审视和表现。他不是即兴式地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 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 评价和组织。
❖ -- 反对浪漫主义式的滥情。“如果冬天来了,春 天还会远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 放弃压迫式、指引式的抒情。 ❖ -- 放弃形容词,让名词说话、使句子更有硬度
和张力;避免习惯用词。 ❖ -- 并不放弃价值向度。
❖ ◇ “零度抒情”在中国: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克罗齐把艺术归结为直觉,把直觉归结为(情感 )
表现;科林伍德进一步强调艺术的表现性 特征,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 艺术。
第一,表现情感不是显露情感
(betraying emotion), “显露情感”指以本能或 自动的反应来显示个人的情感, 如喜则微笑,悲 则哭泣,苦则呻吟,惧则战栗,这些都是低层面的 心灵表现。
❖ 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 意识形态的联系。
❖ 别林斯基:“诗人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整 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维持在自己的法则上,有 它自己的原因和基础……诗人的个性越是深刻有力, 他就越是一个诗人。”
❖抒情内容是抒情主体对客 观社会情感把握的结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第六章 抒情性作品
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中外关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概念的表述
❖ 抒情(lyric)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 变而来
❖ “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 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 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 仿。” ——亚里士多德
表现论
作为一种抒情理论,表现论 (expressiontheory)是20世纪西方最为重要 的艺术理论,它最基本的内容是阐明艺术的 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因而这种理论又被称为 “情感论” (emotionalist theory)。
❖ 第二,与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去讲述故事不同, 抒情偏于以话语的声音和画面组织去象征性地表现 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