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2-2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课件
合集下载
岩石物理学2(孔隙度)ppt
亲水岩石
图1-1 岩石地质现象 束缚水饱和度
图2-3 岩石相对渗透率曲线
残余油饱和度
2.2 岩石渗透率
2.2.2 岩石的渗透率:岩石组分、孔隙度、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不同岩石的渗透率有很大的差别 。砾石和砂砾石的渗透率差别可达 1dc或更大;而深成岩(plutomc rocks)中的孔隙很少,因此,渗透 率极低;火山岩相反,具有大量孔 隙,渗透率多大于0.1mdc;沉积岩 的情况比较复杂 ,石油工业对砂 岩和碳酸盐岩最感兴趣,图 2-4汇 集了一些砂岩、页岩、火山岩、灰 岩、花岗岩、变质岩、玄武岩等岩 石渗透率的范围。从图 2-4中可以 看出,即使对于同一类岩石,由于 生成环境和内部结构不同,渗透率 的变化也可以达几个数量级;至于 不同的岩石,其渗透率变化范围就 更大了,可达近 10个数量级 。
实践证明,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它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有关,当流体的相 对含量变化时,相应的有效渗透率随之改变,为此,引入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其值在0-1之间。通常用Kro、Krg、Kr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
。
2.2 岩石渗透率
Sw>50%
2.1 岩石孔隙度
2.1.2 岩石孔隙度
1) 孔隙度:岩石单位体积内,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2)总孔隙度是指全部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t表示;
3)有效孔隙度是指具有储集能力的有效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 Φe表示;
4)缝洞孔隙度是指有效缝洞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f表示,它 是表征裂缝性储集层储集物性的重要参数,因为缝洞是岩石次生变化形成 的,故常称为次生孔隙度或次生孔隙度指数。
第2章 岩石孔隙度(Porosity)和渗透率(Permeability)
图1-1 岩石地质现象 束缚水饱和度
图2-3 岩石相对渗透率曲线
残余油饱和度
2.2 岩石渗透率
2.2.2 岩石的渗透率:岩石组分、孔隙度、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不同岩石的渗透率有很大的差别 。砾石和砂砾石的渗透率差别可达 1dc或更大;而深成岩(plutomc rocks)中的孔隙很少,因此,渗透 率极低;火山岩相反,具有大量孔 隙,渗透率多大于0.1mdc;沉积岩 的情况比较复杂 ,石油工业对砂 岩和碳酸盐岩最感兴趣,图 2-4汇 集了一些砂岩、页岩、火山岩、灰 岩、花岗岩、变质岩、玄武岩等岩 石渗透率的范围。从图 2-4中可以 看出,即使对于同一类岩石,由于 生成环境和内部结构不同,渗透率 的变化也可以达几个数量级;至于 不同的岩石,其渗透率变化范围就 更大了,可达近 10个数量级 。
实践证明,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它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有关,当流体的相 对含量变化时,相应的有效渗透率随之改变,为此,引入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其值在0-1之间。通常用Kro、Krg、Kr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
。
2.2 岩石渗透率
Sw>50%
2.1 岩石孔隙度
2.1.2 岩石孔隙度
1) 孔隙度:岩石单位体积内,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2)总孔隙度是指全部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t表示;
3)有效孔隙度是指具有储集能力的有效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 Φe表示;
4)缝洞孔隙度是指有效缝洞孔隙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Φf表示,它 是表征裂缝性储集层储集物性的重要参数,因为缝洞是岩石次生变化形成 的,故常称为次生孔隙度或次生孔隙度指数。
第2章 岩石孔隙度(Porosity)和渗透率(Permeability)
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③塑性颗粒变形∶ 压实作用可使泥页岩岩屑、碳酸
岩岩屑等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时,可 使之挤入孔隙中形成假杂基。在长期 的压应力作用下,一些脆性颗粒发生 塑性变形,晶格畸变,镜下形成波状 或带状消光。强度较弱的颗粒在压应 力作用下常被压扁、压弯。
④脆性变形∶ 刚性碎屑颗粒被压裂或
压碎。在下第三系砂岩薄片 中,常见石英产生菱面体解 理,长石和方解石产生裂缝, 而后又重新愈合。
KG =
D95 - D5
2.44(D75-D25)
峰值可分为6个等级:
很平坦 KG <0.67 平坦KG :0.67~0.9
中等(正整)KG :0.9~1·11 尖锐 KG :1.11~1.5 6
很尖锐 KG :1.56~3.00 非常尖锐 KG >3.00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圆度
1.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沉积埋藏阶段在上覆重力
及静水压力下,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 入孔隙,水份排出,孔渗变差的作用,也是油 气藏储层最常见的一种成岩作用。
(1)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应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压实定向结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①压实定向结构∶ 常见片状或伸长状颗粒长轴近平行
很稳定,不同类型母岩其重矿物的组成及含量不同,利用重 矿物的组合判断母岩成分,物源方向及沉积环境,划分和对 比地层。
第二节 成岩作用研究
一、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方案 三、成岩阶段的划分
成岩作用研究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 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 等。 ● 研究方法
(2)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油层物理2.7 油层物理课件
2 储层岩石的声学性质
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声波有纵波与横波之分。
声波测井
(1).纵波速度
vp
1
(2).横波速度
1
vs u /
(3).威利公式
t tm
t f tmLeabharlann 3 储层岩石的导电性§2.7
岩石的导电性指岩石传导电流的性质。 岩石的电阻率表示岩石阻止电流通过的能力
RA
L
岩石的电阻率是由其矿物组成、孔隙度、含油和含水饱和度、 水的化学组成以及岩石的温度决定的,与地层的几何尺寸、形状 无关。
4 储层岩石的放射性
放射性测井
§2.7
(1).通过对岩石放射性的研究,可以确定储层岩石的类型以 及有效的生、储、盖层,从而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2).判断出岩心在地层中的位置深度。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1 砂岩的骨架性质 §2.2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3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4 储层流体饱和度 §2.5 岩石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2.6 毛管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2.7 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温度传导系数α与比热容C和热传导系数λ之
间的关系:
c
§2.7
1.2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孔隙性
§1.2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开发实践证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是决定 储层性能的根本因素和影响油气井产能的重要
因素。
储层孔隙性是决定油气藏规模和开发价值的
重要储层特征。
1
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类型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固 1.孔隙 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喉道:指在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 孔隙 砂岩 空隙 溶洞(空洞) 孔隙 类型 碳酸盐岩 裂隙(缝)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后来 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
孔隙性
2.储层岩石的孔隙特征
碎屑岩: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隙。 碳酸盐岩:原生孔、溶蚀孔、生物钻孔、 收缩孔和裂缝孔隙等。
3
孔隙性
孔隙类型
4
孔隙性
① 粒间孔隙 指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 特点:胶结物含量少; 孔隙性和渗透性较好
②地下水活跃溶蚀岩石颗粒及胶结物,使岩
石孔隙度增加;
③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充填或缩小岩石
孔隙,导致岩石孔隙度减小。
40
孔隙性
七、研究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1.实验室方法 ①测定岩石总体积的方法
●尺量法 ●排开体积法
(2.以井下测试技 术为基础的方法)
●浮力测定法
②测定岩石骨架体积的方法
●比重瓶法 ●沉没法 ●气体膨胀法
负值表示曲线为细歪度
21
孔隙性
3、峰态
22
孔隙性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23
孔隙性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24
孔隙性
1. 孔隙度的定义
或:单位岩石体积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正方体:
§1.2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开发实践证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是决定 储层性能的根本因素和影响油气井产能的重要
因素。
储层孔隙性是决定油气藏规模和开发价值的
重要储层特征。
1
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类型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固 1.孔隙 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喉道:指在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 孔隙 砂岩 空隙 溶洞(空洞) 孔隙 类型 碳酸盐岩 裂隙(缝)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后来 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
孔隙性
2.储层岩石的孔隙特征
碎屑岩: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隙。 碳酸盐岩:原生孔、溶蚀孔、生物钻孔、 收缩孔和裂缝孔隙等。
3
孔隙性
孔隙类型
4
孔隙性
① 粒间孔隙 指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 特点:胶结物含量少; 孔隙性和渗透性较好
②地下水活跃溶蚀岩石颗粒及胶结物,使岩
石孔隙度增加;
③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充填或缩小岩石
孔隙,导致岩石孔隙度减小。
40
孔隙性
七、研究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1.实验室方法 ①测定岩石总体积的方法
●尺量法 ●排开体积法
(2.以井下测试技 术为基础的方法)
●浮力测定法
②测定岩石骨架体积的方法
●比重瓶法 ●沉没法 ●气体膨胀法
负值表示曲线为细歪度
21
孔隙性
3、峰态
22
孔隙性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23
孔隙性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24
孔隙性
1. 孔隙度的定义
或:单位岩石体积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正方体: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全文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本节内容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从定义:
知f 与Vb、Vp、Vs 三个参数有关 →求出其中任意两个,则可算得f。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4)水银法
原理:将岩样放入汞中,通过排除汞的体积确定岩样 总体积。
(汞是大分子液态金属,为非润湿流体。常温、 压下,汞不能进入岩样孔隙中。)
特点:快速、准确,但对人体有害。
适用对象:没有大的溶孔、溶洞的岩样。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2. 岩石孔隙体积Vp的测定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注意: 流动孔隙度fff与有效孔隙度fe的区别.
fff 不考虑无效孔隙,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 所占据的毛管孔隙空间(包括有效孔隙和液膜占 据的空间)。
fff 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
质的变化而变化。fff 是动态参数,在数值上是不
确定的。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3)饱和煤油法
原理: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进行测量。 步骤:将干岩样抽真空后饱和煤油,称重:
饱和煤油岩样空气中重:w1
饱和煤油岩样煤油中重:w2
则岩样:Vb
w1 w2
ro
式中:ro—煤油密度,g/cm3
适用对象:外表不规则,但不疏松、不垮、不碎的岩样。
第1章2节
3. 埋深对孔隙度的影响
颗粒排列方式:埋深↑→排列紧密→fz↓; 对孔隙的改造:温、压、地下水等→fz 改变。
储层孔隙结构课件
开发方案优化
基于孔隙结构模型,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 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剩余油散布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剩余油散布,为后 续的油田开发提供指点。
06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展望
多学科交叉研究
地质学
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演变和散布规律,为储层评价和开发 提供基础数据。
物理学
研究孔隙中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传质规律,为提高采收率和降低能 耗提供理论支持。
模型建立
基于地质数据、地震数据和测井 数据,利用建模软件建立孔隙结
构模型。
模型验证
将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油田数据进 行对照,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模型优化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 调整,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
孔隙结构模拟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产能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产能变化,为油田 开发提供决策根据。
孔喉配位数
孔喉配位数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 和喉道的相互连接和配置关系。
孔喉配位数的大小对于油气的流 动和储层的渗流能力具有重要影 响,配位数越高,油气的流动和
渗流能力越强。
研究孔喉配位数对于评估储层油 气藏的开发潜力和优化开发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
03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
成岩作用
01
沉积构造与孔隙的关系
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可形成特定的孔隙类型和格局。
沉积环境与孔隙的关系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孔隙特征。
构造作用
断层作用
断层活动可以改变地层原 有的连续性,形成裂缝或 破碎带,从而影响孔隙结 构。
褶皱作用
地层褶皱可以改变原有孔 隙的散布和形态,形成复 杂的孔隙网络。
基于孔隙结构模型,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 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剩余油散布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剩余油散布,为后 续的油田开发提供指点。
06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展望
多学科交叉研究
地质学
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演变和散布规律,为储层评价和开发 提供基础数据。
物理学
研究孔隙中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传质规律,为提高采收率和降低能 耗提供理论支持。
模型建立
基于地质数据、地震数据和测井 数据,利用建模软件建立孔隙结
构模型。
模型验证
将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油田数据进 行对照,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模型优化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 调整,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
孔隙结构模拟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产能预测
利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油田的产能变化,为油田 开发提供决策根据。
孔喉配位数
孔喉配位数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 和喉道的相互连接和配置关系。
孔喉配位数的大小对于油气的流 动和储层的渗流能力具有重要影 响,配位数越高,油气的流动和
渗流能力越强。
研究孔喉配位数对于评估储层油 气藏的开发潜力和优化开发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
03
CATALOGUE
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
成岩作用
01
沉积构造与孔隙的关系
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可形成特定的孔隙类型和格局。
沉积环境与孔隙的关系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孔隙特征。
构造作用
断层作用
断层活动可以改变地层原 有的连续性,形成裂缝或 破碎带,从而影响孔隙结 构。
褶皱作用
地层褶皱可以改变原有孔 隙的散布和形态,形成复 杂的孔隙网络。
高等油藏物理 第2章-油层物理
其中:Vl-----孔隙中流体的体积; Vp-----孔隙体积; Vf-----岩石外表体积; φ-----岩石的孔隙度; Sl------流体饱和度;
1.2
含油、含水、含气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
So=Vo/Vp
含水饱和度:
Sw=Vw/Vp 含气饱和度: Sg=Vg/Vp 关系: So +Sw +1 克林肯伯格实验
(1).同一岩石,在同一平均压力下,用不同气体测得的渗透率不同; (2).同一岩石,不同气体测得的渗透率和平均压力的直线关系交 纵坐标于一点,该点对应的气体渗透率与同一岩石的液体渗透率 等价,该渗透率称为等价液体渗透率,又称克林肯伯格渗透率。
2.3.2 概念
1 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
1.1 岩石的热容
(1).定义: 将储层岩石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称为岩石 的热容
(2).比热容
把1kg岩石的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叫比热容
Qh c m(t t 0 )
1.2
岩石的导热性
(1). 定义:
热量从岩石较热部分传播至较冷部分的能力,它可用热传 导系数来描述。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1
§2.2 §2.3 §2.4
砂岩的骨架性质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储层流体饱和度
§2.5
§2.6
岩石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毛管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2.1
油藏岩石类型:
(1).砂岩(碎屑岩):
砂岩的骨架性质
储集和流动空间--孔隙
(2).灰岩(碳酸盐岩):方解石、白云石
3 A H 1 S b 14 L Q (1 ) 2
§2.2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石油工程概论 储集层和盖层PPT课件
风化,在表层出现一个风化孔隙带,使孔、渗
增加,便成为油气储集层。
储集空间
主要是风化孔隙、裂隙,以及构造裂缝,
多发育在不整合带及古地形突起上,构造条件
可使裂隙形成有一定方向性和连通性的裂隙密
集带。
第55页/共76页
三、泥质岩储集层 •比较致密性脆的泥质岩产生较密集的裂缝; •泥质岩中含有易溶成分如石膏、盐岩等,经地 下水溶蚀形成溶孔、溶洞,成为储集层; •泥质岩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储层,主要是次生 作用(风化、溶蚀、构造)形成孔、缝、洞系统的 结果; •岩性致密,形成条件较复杂,物性变化大;
原生孔隙
粒间孔隙
第26页/共76页
粒内孔隙
第27页/共76页
填隙物内孔隙
第28页/共76页
裂缝(隙)孔隙
第29页/共76页
•粒间孔隙,指碎屑颗粒之间未被杂基、 胶结物充填而留下来的孔隙空间,一般有 喉道粗,连通性较好等特点,是砂岩储层 最主要、最普遍的孔隙类型。 •粒内孔隙,碎屑颗粒内部原有的空间部 分所保留下来的孔隙。
5、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岩石的孔隙度和 渗透率之间有一定的 内在联系,但没严格 的函数关系,碎屑岩 储层、孔隙度和渗透 率一般有一定相关关 系。碳酸岩储层、孔 隙度和渗透率一般没 有相关关系。
第21页/共76页
一般地,孔隙度相同时,孔、喉小的比孔 喉大的渗透率低,孔喉形态简单的比复杂的渗 透率高。 从孔隙和喉道的不同配置关系,可使 储层呈现不同的性质,主要有:
第56页/共76页
以上大量储层形成特点说明,形成储层的 岩石类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孔隙和 渗透性。任何岩类只要在一定的孔隙性和渗透 性,都有可能形成储集层。
因此,储集层的研究,应该多方面进行, 既注意一些已知储集层岩类,也不能完全忽视 一些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未知储集层岩类, 扩大找油、找气领域。
油层物理2-2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23
四、岩石孔隙度
注意:流动孔隙度Φff与有效孔隙度Φe的区别
Φff不考虑无效孔隙,还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所占据的毛管孔
隙空间(包括部分有效孔隙和液膜占据的空间)
Φff随地层压力梯度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质而变化, 是动态
参数,数值上是不确定的 Φe反映原始地质储量,Φff反映可采储量
6
1)按成因分类 (6)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 长石、硫酸盐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
类型
原生式 沉积 粒间孔
成因
沉积作用
储渗特征
大,多,储渗能力好
纹理和层理缝 溶蚀孔
沉积作用 溶解作用
压溶作用 地应力作用 岩石裂缝等 复合成因
小,少,储渗能力差 小,少,储集能力好
小,多,储集能力差 小,少,渗透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一般 小,少,储渗能力差
微毛管孔隙 有效孔隙 有效孔隙
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 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及 总孔隙 “死孔隙”是无效的孔隙空间
孤立孔隙
无效孔隙
孤立孔隙(死孔隙)
微毛管孔隙
12
二、岩石孔隙结构 岩石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 通情况、孔隙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 征和它的构成方式。 岩石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储集特性和渗 流特性,它是研究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础。 岩石的孔隙结构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孔隙 主要起储存流体的作用,而喉道主要影响岩石的 渗透性。
7
次生式 沉积
晶体次生晶间孔 裂缝孔隙 颗粒破裂孔
混合 孔隙
杂基微孔隙等
云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粒间孔与微缝
四、岩石孔隙度
注意:流动孔隙度Φff与有效孔隙度Φe的区别
Φff不考虑无效孔隙,还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所占据的毛管孔
隙空间(包括部分有效孔隙和液膜占据的空间)
Φff随地层压力梯度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质而变化, 是动态
参数,数值上是不确定的 Φe反映原始地质储量,Φff反映可采储量
6
1)按成因分类 (6)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 长石、硫酸盐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
类型
原生式 沉积 粒间孔
成因
沉积作用
储渗特征
大,多,储渗能力好
纹理和层理缝 溶蚀孔
沉积作用 溶解作用
压溶作用 地应力作用 岩石裂缝等 复合成因
小,少,储渗能力差 小,少,储集能力好
小,多,储集能力差 小,少,渗透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一般 小,少,储渗能力差
微毛管孔隙 有效孔隙 有效孔隙
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 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及 总孔隙 “死孔隙”是无效的孔隙空间
孤立孔隙
无效孔隙
孤立孔隙(死孔隙)
微毛管孔隙
12
二、岩石孔隙结构 岩石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 通情况、孔隙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 征和它的构成方式。 岩石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储集特性和渗 流特性,它是研究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础。 岩石的孔隙结构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孔隙 主要起储存流体的作用,而喉道主要影响岩石的 渗透性。
7
次生式 沉积
晶体次生晶间孔 裂缝孔隙 颗粒破裂孔
混合 孔隙
杂基微孔隙等
云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粒间孔与微缝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课件
直接测量法
01
02
03
压汞法
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汞的 体积变化,计算孔隙度。
气体吸附法
利用气体在孔隙表面的吸 附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吸 附量来计算孔隙度。
光学显微镜法
通过观察岩石切片,利用 光学显微镜测量孔隙大小 和分布。
间接测量法
声波测井法
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差异,通过测量 声波传播时间来推算孔隙 度。
物理意义
孔隙度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参数, 它决定了油气的储量和流动性。孔隙 度越大,储层的有效空间越大,能够 容纳更多的油气。
影响因素
孔隙度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 运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因的岩石 具有不同的孔隙度特征。
孔隙度与油气藏开发的关系
孔隙度与油气储量
孔隙度是决定油气储量的关键因 素之一,孔隙度越大,油气储量
通常越高。
孔隙度与油气流动
孔隙度直接影响油气的流动能力, 孔隙度越大,油气流动性越好,有 利于提高采收率。
孔隙度与开发方案
在制定油气藏开发方案时,孔隙度 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孔隙 度特征可以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03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测量方法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课 件
目录
• 引言 • 储层岩石孔隙度基础知识 •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测量方法 •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分析方法 • 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在油气藏开发中的应
用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油气藏分析在石油工业中的重要性
油气藏分析是石油工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储层 岩石孔隙度分析作为油气藏分析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油气藏的储层特征、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优 化油气藏的开发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油层物理ppt2
34 2320~2329 5.76 11.70 11.10 8.10 6.90 5.90 5.20 12.00 15.00
36 2320~2329 7.68 3.40 7.70 17.30 12.10 10.90 10.20 28.00 10.00
10
尖峰越高,粒度 组成越均匀
曲线越陡,粒度 组成越均匀
适用 颗粒直径为10~50μm;
条件 颗粒的质量浓度不应超过1%。
8
各粒级的平均直径: di
1 di
1 2
1 di
1 d i 1
di —— i级颗粒的平均直径,mm;
Di —— i级颗粒直径的上限,mm; di+1 —— i级颗粒直径的下限,mm。
9
(3)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及评价方法
筛孔 尺寸 (mm) 8.00 6.72 5.66 4.76 4.00 3.36 2.83 2.38 200 1.68 1.41 1.19 1.00 0.84 0.71 0.59
筛孔数 /cm2
1 1.4 2.0 2.9 4.0 5.3 7.3 9 12.25 16 25 36 40 64 81 121
12
②分选系数 具体作法: 以累计质量25%,50%和75%三个特
征点,将累计分布曲线划分为四段。 特拉斯克(P.D.Trask)公式:
S— 分选系数;
S d75 d25
d75— 累计分布曲线上,累计质量为75%处对应的粒级直径;
d25—累计分布曲线上,累计质量为25%处对应的粒级直径。
S=1~2.5
4
6.6
偏度
SK
16 84 250 2 84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蚀孔 晶体次生晶间孔
裂缝孔隙 颗粒破裂孔
杂基微孔隙等
成因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 溶解作用 压溶作用 地应力作用 岩石裂缝等
储渗特征
大,多,储渗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差 小,少,储集能力好 小,多,储集能力差 小,少,渗透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一般
复合成因
小,少,储渗能力差
7
云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粒间孔与微缝 8
❖ (3)孔隙配位数: coordination number ▪ 是指每个孔道所连通的喉道数。一般砂岩配位数介于2~1 5之间。
14
二、岩石孔隙结构
❖ (4)孔隙迂曲(曲折)度λ: ▪ 它是用以描述孔隙弯曲程度的一个参数。迂曲度τ为流 体质点实际流经的路程长度l与岩石外观长度L之比值, 迂曲度很难确定,一般取1.2-2.5。
精品jing
油层物理2-2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岩石颗粒间未被胶结物质充满或未被其他固体物 质占据的空间统称为空隙。
❖ 地球上没有空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岩 石的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不同而已。
❖ 砂岩和碳酸盐岩存在不同类型的空隙,碳酸盐岩 中的空隙是受地下水溶蚀后能形成的。
❖ 2)毛细管孔隙 ▪ 指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或裂缝宽度介于0.25~ 0.0001 rnm之间的孔隙。砂岩的孔隙大多属此类。在此类孔隙中, 孔隙壁面固体分子对流体分子的作用力较大,如果存在两相流体, 则存在毛细管力,液体不能自由流动。但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液 体在毛细管内右以流动。
❖ 各种岩石在地应力、构造应力及地质作用后产生 裂缝(微裂缝)形成另一类形式的空隙。
2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空隙按几何尺寸或现状可分为孔隙(一般指砂岩)、空洞 (一般指碳酸盐岩)和裂缝。由于孔隙是最普遍的形式,所 以常笼统地将空隙统称为孔隙。
❖ 岩石孔隙的大小、形状、连通状况和发育程度直接影响油 气的储量和生产能力。
含云质泥岩,顺层构造缝与垂直构造缝相交
云质泥岩,溶蚀缝,
含云砾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砾内微缝 9
2)按孔隙大小的分类
❖ 1)超毛细管孔隙 ▪ 指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25mm的孔隙。岩石中的 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层孔隙多属于此类。在此 类孔隙中,流体在重力用下可自由流动。
❖ 3)微毛细营孔隙 ▪ 指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的孔隙。粘 土、页岩中的孔隙一属于此类型。在此类孔隙中,分子间的引力 很大,油层条件下的压力梯度一般无法使液体在孔隙中移动,因 此人们常将孔道直径大于或小于0.2tμm作为流体能否在孔隙中流 动的一个分界线。这类孔隙称为无效孔隙。
5
1)按成因分类
❖ (2)杂基内微孔隙:杂基内微孔隙主要指杂基沉积物在 风化时收缩形成的孔隙及粘土矿物重结晶的晶间孔隙。 总量很多,但渗透能力极差。
❖ (3)晶体次生晶间孔隙 :主要由石英结晶次生加大充填 原生孔隙后的残留孔隙。
❖ (4)纹理及层理缝:在具有层理和纹理构造的砂岩中, 由于不同砂层的岩性或颗粒排列方位的差异,沿纹理或层 理常有微缝隙。
粒间孔
裂缝
溶蚀孔
4
1)按成因分类
(1)粒间孔隙
岩石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物,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 为粒间孔。是砂岩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孔隙。
砂பைடு நூலகம்的粒度、分选性、圆球度、接触方位、填充方式和压实程度决 定粒间孔隙的大小和形态。
以粒间孔为主的砂岩储层,其孔隙大、 喉道粗、连通性好,一般具有较大的 孔隙度(大于20%)和渗透率(大于 100×10-3)。典型的粒间孔隙的镜下 形态如图所示。
❖ 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通情况、 孔隙的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征和它的构成分 式。
❖ 储层中孔隙(空隙)的形状、大小、发育程度、形成过程非 常复杂,差异甚大,从各种角度出发进行分类和描述。
3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2.孔隙类型
❖ 按成因分类,砂岩储层孔隙可分为三类: ▪ 粒间孔:碎屑颗粒间的原生孔隙。 ▪ 溶蚀孔:次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 ▪ 微孔隙:混合孔隙。杂基内微孔隙,岩屑内粒间微孔。 ▪ 裂缝:成岩改造或构造形变形成的缝隙。次生孔隙。
❖(5)裂缝孔隙:地应力作用形成微 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平行于最小地应 力方向。砂岩储层中裂缝宽度一般为 零点几微米到几微米几十微米。
6
1)按成因分类
❖ (6)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 长石、硫酸盐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
原生式 沉积
次生式 沉积
混合 孔隙
类型
粒间孔 纹理和层理缝
10
2)按孔隙大小的分类
11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按连通状况分 ▪ 连通孔隙 pore ▪ 孤立孔隙——死孔隙 disconnected pore
❖ 按储渗性能分 ▪ 有效孔隙: 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 ▪ 无效孔隙: 不参与渗流的孔隙
❖ 按生成时间的分类 ▪ 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 原生孔隙是与沉积过程同时形 成的孔隙,如粒间孔隙; ▪ 次生孔隙是沉积作用后由于各 种原因形成的孔隙.如地下水 作用形成的溶孔、溶洞,或在 构造应力下破裂形成的裂隙
微毛管孔隙
有效孔隙 ❖ 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 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及
“死孔隙”是无效的孔隙空间 总孔隙
有效孔隙
无效孔隙
孤立孔隙
孤立孔隙(死孔隙)
微毛管孔隙
12
二、岩石孔隙结构
❖ 岩石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 通情况、孔隙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 征和它的构成方式。
❖ 岩石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储集特性和渗 流特性,它是研究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础。
❖ 岩石的孔隙结构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孔隙 主要起储存流体的作用,而喉道主要影响岩石的 渗透性。
13
二、岩石孔隙结构
❖ (1)孔径: ▪ 孔隙直径
❖ (2)孔喉比: throat to pore ratio ▪ 孔隙直径与喉道直径的比值。 γ=孔隙直径/喉道直径=Dp/Dt ▪ 一般认为孔喉比越大对采油越不利。因这个比值越大,卡断越易 发生,卡断是形成残余油的一种原因 。
裂缝孔隙 颗粒破裂孔
杂基微孔隙等
成因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 溶解作用 压溶作用 地应力作用 岩石裂缝等
储渗特征
大,多,储渗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差 小,少,储集能力好 小,多,储集能力差 小,少,渗透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一般
复合成因
小,少,储渗能力差
7
云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粒间孔与微缝 8
❖ (3)孔隙配位数: coordination number ▪ 是指每个孔道所连通的喉道数。一般砂岩配位数介于2~1 5之间。
14
二、岩石孔隙结构
❖ (4)孔隙迂曲(曲折)度λ: ▪ 它是用以描述孔隙弯曲程度的一个参数。迂曲度τ为流 体质点实际流经的路程长度l与岩石外观长度L之比值, 迂曲度很难确定,一般取1.2-2.5。
精品jing
油层物理2-2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岩石颗粒间未被胶结物质充满或未被其他固体物 质占据的空间统称为空隙。
❖ 地球上没有空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岩 石的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不同而已。
❖ 砂岩和碳酸盐岩存在不同类型的空隙,碳酸盐岩 中的空隙是受地下水溶蚀后能形成的。
❖ 2)毛细管孔隙 ▪ 指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或裂缝宽度介于0.25~ 0.0001 rnm之间的孔隙。砂岩的孔隙大多属此类。在此类孔隙中, 孔隙壁面固体分子对流体分子的作用力较大,如果存在两相流体, 则存在毛细管力,液体不能自由流动。但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液 体在毛细管内右以流动。
❖ 各种岩石在地应力、构造应力及地质作用后产生 裂缝(微裂缝)形成另一类形式的空隙。
2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空隙按几何尺寸或现状可分为孔隙(一般指砂岩)、空洞 (一般指碳酸盐岩)和裂缝。由于孔隙是最普遍的形式,所 以常笼统地将空隙统称为孔隙。
❖ 岩石孔隙的大小、形状、连通状况和发育程度直接影响油 气的储量和生产能力。
含云质泥岩,顺层构造缝与垂直构造缝相交
云质泥岩,溶蚀缝,
含云砾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砾内微缝 9
2)按孔隙大小的分类
❖ 1)超毛细管孔隙 ▪ 指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25mm的孔隙。岩石中的 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层孔隙多属于此类。在此 类孔隙中,流体在重力用下可自由流动。
❖ 3)微毛细营孔隙 ▪ 指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的孔隙。粘 土、页岩中的孔隙一属于此类型。在此类孔隙中,分子间的引力 很大,油层条件下的压力梯度一般无法使液体在孔隙中移动,因 此人们常将孔道直径大于或小于0.2tμm作为流体能否在孔隙中流 动的一个分界线。这类孔隙称为无效孔隙。
5
1)按成因分类
❖ (2)杂基内微孔隙:杂基内微孔隙主要指杂基沉积物在 风化时收缩形成的孔隙及粘土矿物重结晶的晶间孔隙。 总量很多,但渗透能力极差。
❖ (3)晶体次生晶间孔隙 :主要由石英结晶次生加大充填 原生孔隙后的残留孔隙。
❖ (4)纹理及层理缝:在具有层理和纹理构造的砂岩中, 由于不同砂层的岩性或颗粒排列方位的差异,沿纹理或层 理常有微缝隙。
粒间孔
裂缝
溶蚀孔
4
1)按成因分类
(1)粒间孔隙
岩石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物,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 为粒间孔。是砂岩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孔隙。
砂பைடு நூலகம்的粒度、分选性、圆球度、接触方位、填充方式和压实程度决 定粒间孔隙的大小和形态。
以粒间孔为主的砂岩储层,其孔隙大、 喉道粗、连通性好,一般具有较大的 孔隙度(大于20%)和渗透率(大于 100×10-3)。典型的粒间孔隙的镜下 形态如图所示。
❖ 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通情况、 孔隙的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征和它的构成分 式。
❖ 储层中孔隙(空隙)的形状、大小、发育程度、形成过程非 常复杂,差异甚大,从各种角度出发进行分类和描述。
3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2.孔隙类型
❖ 按成因分类,砂岩储层孔隙可分为三类: ▪ 粒间孔:碎屑颗粒间的原生孔隙。 ▪ 溶蚀孔:次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 ▪ 微孔隙:混合孔隙。杂基内微孔隙,岩屑内粒间微孔。 ▪ 裂缝:成岩改造或构造形变形成的缝隙。次生孔隙。
❖(5)裂缝孔隙:地应力作用形成微 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平行于最小地应 力方向。砂岩储层中裂缝宽度一般为 零点几微米到几微米几十微米。
6
1)按成因分类
❖ (6)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 长石、硫酸盐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
原生式 沉积
次生式 沉积
混合 孔隙
类型
粒间孔 纹理和层理缝
10
2)按孔隙大小的分类
11
一、 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
❖ 按连通状况分 ▪ 连通孔隙 pore ▪ 孤立孔隙——死孔隙 disconnected pore
❖ 按储渗性能分 ▪ 有效孔隙: 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 ▪ 无效孔隙: 不参与渗流的孔隙
❖ 按生成时间的分类 ▪ 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 原生孔隙是与沉积过程同时形 成的孔隙,如粒间孔隙; ▪ 次生孔隙是沉积作用后由于各 种原因形成的孔隙.如地下水 作用形成的溶孔、溶洞,或在 构造应力下破裂形成的裂隙
微毛管孔隙
有效孔隙 ❖ 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 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及
“死孔隙”是无效的孔隙空间 总孔隙
有效孔隙
无效孔隙
孤立孔隙
孤立孔隙(死孔隙)
微毛管孔隙
12
二、岩石孔隙结构
❖ 岩石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 通情况、孔隙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 征和它的构成方式。
❖ 岩石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储集特性和渗 流特性,它是研究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础。
❖ 岩石的孔隙结构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孔隙 主要起储存流体的作用,而喉道主要影响岩石的 渗透性。
13
二、岩石孔隙结构
❖ (1)孔径: ▪ 孔隙直径
❖ (2)孔喉比: throat to pore ratio ▪ 孔隙直径与喉道直径的比值。 γ=孔隙直径/喉道直径=Dp/Dt ▪ 一般认为孔喉比越大对采油越不利。因这个比值越大,卡断越易 发生,卡断是形成残余油的一种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