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表格式教案)
D.鱼
3.属于人工世界的物体是( )
D.
4.下列选项中,( )不是木头的特点
A.有纹路
B.有气味.
C.透明反光
D.直接取自自然
5.下列事物属于自然世界的是( )
A.山脉
B.书本
C.钟表
D.手机
(一)按材料给几种常见的物体分类
在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先给物品编好号,方便分类。
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说一说哪几种物体分为一类(授课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会从功能上去分):如“我把4号和6号分为一类,因为都是木头做的”,引导孩子们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
为了让孩子们的分类更加准确,我利用了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直观观察,不过里面有些物品不齐全,如玻璃杯换成了玻璃珠,毛巾换成了布,陶瓷碗缺少等,但是我们可以跟第二课的
材料互用,加入木勺、金属勺,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还加入了剪刀(由两种材料制成)这种物品。
材料中提供的物品
(二)分享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
在分享交流时,我采用了希沃投屏的手段,选取了几位同学上台交流,在交流中边发现问题边进行研讨:
1. 衣服和毛巾到底是什么材料?为什么要归为一类?
2. 为什么会出现同一种物体被分在两类里的情况?
针对第一个问题,发现学生对纤维这种材料比较陌生,我利用服装上的标签引导学生“纤维”这种材料常被用来制成衣服、布等,是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出示两种学生分类的特殊情况,让学生自主思考原因,学生能够发现原来剪刀是由两种材料制成的,刀柄部分是塑料,刀身部分是金属,所以两种材料类别里都有剪刀。
(三)说一说每种材料的特点
在分类中,学生发现同一种材料的物品都有相似的特点,比如气球和橡胶手套都有弹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8周
星期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二
班级
5
授课内容
我们生活的世界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执教者
佚名
教学
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
与
学
设
计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材料”单元的起始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个世界的概念,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自然世界是本身就有的,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审视世界。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到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构成的。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地球、太阳、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动植物等。
2. 人类社会:家庭、学校、城市、乡村、国家、文化、科技等。
3. 人类自身:身体、心理、情感、智力、道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各个方面。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世界进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世界的奥秘。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世界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观察周围的世界,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我们生活的地球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有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
二、新课内容: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2.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应对这些自然现象,如建筑抗震房屋、预测台风等。
三、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观察家里的地震报警器,了解其工作原理。
2. 调查周围的人们如何应对地震,整理成报告。
六、第二课时:我们生活的太阳系一、导入:1.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吗?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太阳是我们生活的太阳系的中心,它对地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知。
他们对于动植物、天气等有直观的感受,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动植物图片、天气变化图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图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能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们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呈现动植物的生活方式、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的了解和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动植物的生活方式、天气的变化或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用彩笔在白纸上进行绘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1 地球的位置和形状学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行星。
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经纬度、大洲、海洋等基本地理概念。
1.2 地球的自然资源学习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物、能源等。
讨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引导学生思考节约资源的方法。
第二章:天气和气候2.1 天气的变化学习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变化。
观察天气图标,学习如何读懂天气预报。
2.2 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季节变化、农业种植等。
学习气候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生态系统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植物的根系、动物的保护色等。
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鸟类捕食害虫等。
3.2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观察校园或社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调查和实践。
第四章:人类社会与环境4.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
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2 环境保护的措施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制定个人或班级的环保计划,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5.1 观察和实验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如仔细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实验等。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5.2 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第六章:物质与能量6.1 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观察和实验不同物质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燃烧等。
6.2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探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通过实验观察能量的转化过程。
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优秀教案
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图片和实例了解和认识事物。
但他们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知道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问题和讨论话题,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张照片中的景色在哪里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图片,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现象,如天空、大地、河流、动植物、城市、乡村等。
同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有哪些你们熟悉的景象?”让学生观察和回答。
3.操练(15分钟)针对呈现的图片和现象,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大地为什么会变绿?”等。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和解答。
小学科学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大陆、海洋等。
2. 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天气现象。
3. 探索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教学科学知识:地球、大陆、海洋、四季变化、天气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地球的理解和四季变化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 大地球仪或电教地球仪。
2. 实物或图片展示地球、大陆和海洋的概念。
3. 天气现象的图片及相关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幅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并问他们是否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地球。
3. 利用地球仪或电教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颜色。
4.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并解释它们的概念。
5.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部分?是陆地还是海洋?Step 2:探究地球和四季(30分钟)1. 教师利用地球仪或电教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两极和赤道,并帮助他们了解地球的南北极、赤道和大陆的分布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的南北极是白色的?3. 教师播放有关四季变化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季节变化。
然后帮助他们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4. 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季节变化的小实验,用不同颜色的纸板表示四个季节,并让学生排列出正确的季节顺序。
5.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如何知道当前的季节?Step 3:了解天气现象(30分钟)1. 教师呈现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阴天、雨天、风暴、雷雨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例如:“这是什么天气?你是如何判断的?”、“你在家时,你最喜欢哪种天气?”3.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天气现象,并与其他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所经历的不同天气现象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Step 4:环境保护(20分钟)1. 教师与学生讨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授课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授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学会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对物质进行探究。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样品:水、盐、糖、纸等。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等。
3.课件:相关物质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们生活的世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物质样品,让学生观察、触摸,初步认识这些物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质的性质。
如:水的溶解性、盐的融化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能用科学方法探究物质的哪些性质?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和观察、动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家里的物质,记录下它们的性质,并与家人分享。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善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教学难点:
(1)按材料的不同对物品进行分类。
(2)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物品分类表、8类材料(14种物品:金属勺子、回形针、木头小方块、陶瓷棒、蒸发皿、布、气球、橡胶手套、烧杯、玻璃珠、塑料杯、塑料瓶、木筷、小石头)
2.教师使用:物品分类表、材料名称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1.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语言应简单明了、多儿童化拉近师生距离,举例要贴合生活实际;
2.多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后不能急于追问,急于让其说出结果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3.备课时既要备好教材也要多备教法和学生,了解该年龄段的特征,只有足够了解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才能设计出符合这个年龄特征的教学。
小学科学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2. 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如天气、季节、地点等;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一些生活常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图片、实物等;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辅助材料;4. 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问:“这是什么图片?”学生们回答。
2. 引发思考:教师进一步问:“这些图片都是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吗?有哪些图片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学生们回答并解释。
步骤二:学习探究(30分钟)1. 学生合作:教师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生活常识问题,要求学生们一起讨论并写下答案。
2. 小组分享: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彼此的答案。
步骤三:知识梳理(20分钟)1. 教学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介绍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包括天气、季节、地点等。
2. 示范教学:教师以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生活环境,并解释其中的特点和联系。
步骤四:巩固练习(30分钟)1.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
每组根据指导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每个环境的特点和所需注意事项。
2. 小组展示:学生们回到教室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考察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步骤五:拓展延伸(20分钟)1. 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活环境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2. 学生思考:学生们思考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和方法。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们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我们的地球地球的位置和形状地球上的大海、大江和湖泊地球上的高山和平原2. 第二课时:天气和气候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3. 第三课时:动植物的世界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4. 第四课时:人类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5. 第五课时:保护我们的世界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方法每个人的责任和行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我们生活的世界》2. 教具:图片、视频、模型、实验器材等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站等六、第六课时:地球上的水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水的形态和特性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七、第七课时:地球上的土壤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土壤的功能和作用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八、第八课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九、第九课时: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十、第十课时: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历史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关系建立和谐的自然关系的方法和建议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6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6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周围的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周围的世界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对于动植物、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实验材料:动植物标本、自然现象道具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心得,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保护植物?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周李茂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I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组成物品的材料。
2.科学探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按材料类别给我们周围常见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尝试多种对物品分类的方法,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常见的材料制造出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物品。
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改造我们生活的环境。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14种物品,自带生活中两种重要的物品,物1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中心小学周李茂品篮,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们,老师请大家带两件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你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老师也带了一些生活中重要的物品来,其中一件是我的眼镜, 你们想看看老师没有戴眼镜的样子吗?可是这样我就看不清楚你们可爱的脸蛋儿,看不清走路。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它就是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
你愿意用一句话来介绍你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物品吗?生:介绍自己的物品。
师:大家觉得他说得怎么样,那就把掌声送给他吧!谢谢孩子们的分享,听得出来,它们真的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啊!二、聚集1.用自己的方式来分类师:我们生活的世界便是由像这样的一些重要物品组成的,请把大家带来的物品放到篮子中吧。
生:把物品放在篮子里。
师:哎哟,这么零乱,你能按一定的分类方式,把它们分类整齐的放好吗?生:按自己的方式对物品分类。
师:(拍照上传)请说说你这样摆放的理由?生: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2.认识材料师:孩子们都很会分类和整理物品,真了不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按照物品的大小、用途对物品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第一章:认识世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位置和特点2. 世界的地理特点3. 世界的气候特点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地球和世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和世界的基本特点。
2. 视频播放:播放有关地球和世界的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球和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和世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位置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地球的位置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3. 展示:展示世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世界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
5. 总结:总结地球和世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并写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探索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2.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 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 视频播放:播放有关自然环境的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 讲解:讲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情况。
3. 展示:展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第一章:认识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的基本特征。
2. 世界的组成。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世界。
2. 讲解:讲解世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解释世界的组成。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世界中的各种事物。
第二章:探索自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特征。
2. 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界,引导学生对自然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自然界的特征,介绍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第三章:了解环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2.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状况。
2. 讲解:讲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介绍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3. 实践: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制定个人环保计划。
第四章:探索科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小实验或现象引入科学探索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科学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科学知识。
2. 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介绍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形状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让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的形状。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通过地球仪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观察地球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如日出日落等。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2.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水的重要性。
能够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2 教学内容地球上水的分布:介绍地球上各种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等。
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3 教学活动观察水的分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水体,如河流、湖泊等。
水的实验:进行水的沸腾、结冰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讨论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水对地球和生物的重要性。
第三章:空气和天气3.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成分和重要性。
能够描述天气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2 教学内容空气的成分:介绍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和作用。
天气的变化:解释天气的变化原因,如气压、温度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空气: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尝试感受空气的存在。
空气实验:进行空气的过滤、气压实验等,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观察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晴朗、多云、下雨等。
第四章:土壤和植物4.1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重要性。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介绍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如岩石、有机物等。
植物的生长: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叶子生长等。
4.3 教学活动观察土壤:让学生观察土壤的质地和颜色,了解土壤的组成。
土壤实验:进行土壤的过滤、观察植物的生长等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3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探究。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知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知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片,用于展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
3.准备作业纸,用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生活的环境,总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第一章:认识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的基本特征。
2. 世界的组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世界的美丽和奇妙。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
2. 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加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自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 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自然环境的特点。
2.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户外考察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探讨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人类社会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
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 人类社会的组成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2. 通过故事、案例等资料,展示人类社会的组成和发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程度。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2.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科技的认识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践活动报告,评估他们的科技应用能力。
第五章: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最新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案
最新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案第一篇:最新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案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
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
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
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
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
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科
科学
单 元
第二单元
执教者
课 型
新课
课 题
我们生活的世界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看科学图册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导入
学生阅读教科书24、25页的大图,辨别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活动二: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三:物品分类
1.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教学
后记
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探究
问题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说出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是如何分类的?”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完成练习册P9
实践应用
会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
文化
阅读
2.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3.汇报交流。
活动一:导入
1.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哪些是自然形成的?那些事人类设计、建造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你能说出哪些物品?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活动二:活动探究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沙 石 木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3.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活动三:物品分类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板书
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