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含案例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一) 湿地公园三期(西区)
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 3.15 平方公里,投资总额 43.14 亿元人 民币。 作为开发及投资力度最大的区域,三期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村、农 耕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和湿地大众休憩村四大功能区块。西 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以绕城公路为界,北、南两侧分别为文二西路、 五常大道,东侧衔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民俗文化区、秋雪庵湿地 文化区等。 三期范围内包括五常街道五常、友谊两个社区,共计 23 个自然村 (组),加上部分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三期工程涉及农户 1800 多户,常住人口近 7000 人,是拆迁量最大的一期工程。
13
西片节点之二:五常风情
五常风情之民俗村:位于荆源路与绕城辅道交 会处。对本区块的建筑按传统西溪民居样式为 基础进行改造,加强建筑空间的组合。村内以 满足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设民俗馆、戏台、 擂台、五常兵器陈列、武术表演等反映五常民
14
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村口设入口广场、牌坊, 附设停车场,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西大门。 五常风情之洪园:洪园位于民俗村东北、五常 港西岸,是三期主要的文化内涵。洪园规划以 “洪园十景”的恢复为基础,结合园林建有宗 祠、洪府、书院(藏书楼)、戏台等建筑。 五常风情之龙舟竞渡:位于五常港原浜口桥地 段,其南北两端分别为洪园与观音庵,可利用 河道的长度约 450 米,本段也是五常港河道整 治的重点地段。五常龙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 独特性,每年的龙舟比赛就在浜口桥一带。因 此可将龙舟竞渡作为反映五常风情的重要文化 素材加以体现。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 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 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 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为核心景观要素,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公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的吸引力和综合利用效益,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探索将湿地公园打造成文旅综合体。

本案例分析将以某个具体的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项目为例,探讨其背景、过程和结果,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和启示。

2. 案例过程2.1 背景介绍本案例所涉及的湿地公园位于某省会城市郊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有效开发利用手段,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为了提升该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文旅综合体。

2.2 规划与设计阶段在规划与设计阶段,政府组织了专业的团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首先,团队对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文化遗产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同时,还考虑了周边交通、酒店、商业配套等因素。

最终,团队制定了一个全面而可行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 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设湿地公园生态中心,并推行科学管理措施。

- 旅游设施建设:修建游客中心、观景台、步道等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

- 文化展示与体验:利用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手工艺展示区、民俗表演区等。

-娱乐休闲项目:引入水上运动项目、露天剧场等娱乐休闲设施。

2.3 建设与运营阶段根据规划方案,政府进行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

建设过程中,政府与专业公司合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政府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并邀请知名旅游企业参与投资和运营。

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政府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开展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

运营团队负责景区门票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工作,并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主题推广活动。

国内外湿地开发模式研究含四个案例(精品)

国内外湿地开发模式研究含四个案例(精品)
• 开展湿地观光游览、游 戏体验、科普科研及附 加商务会议、婚 庆等服
嘚嘚

• 生物净水:通过种植大 面积芦苇,改善水质
33
伦敦湿地保护中心
湿地中心主要项目节点
湿 地 中 心 导 览 图
湿地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功能于一体
湿地观光:多样观鸟设施,如六个观鸟 台、玻璃观测台、蜿蜒的木板小径
国内外湿地开发模式研究
11
国内外湿地开发模式研究
伦敦湿地保护中心
借鉴点 土地恢复与增值模式
伦 敦湿地保护中心 嘚嘚 埃 及尼罗河河口湿地 嘚嘚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澳大 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
嘚嘚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借鉴点 生态与文化完善结合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
借鉴点 游憩与度假形式多样
埃 及尼罗河河口湿地 嘚嘚
【特点】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文化要素
“南隐、北俗、东闹、西静”的分区特征
功能分区
核心产品
湿地生态保护区
国际湿地研究中心、科普科研基地, 针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 农渔耕文化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体验
秋雪庵湿地文化 结合恢复原历史文化经典,展示湿地
嘚嘚
区位:伦 敦西南部的巴恩斯区,离市中心约5千米。东临泰晤士河,南部是绿地,东西两侧与居民区相邻。 嘚嘚
湿地改建自废弃的水库,从老工业区到城市湿地中心的转变过程
湿地土地价值最大化地利用的过程
原为城市废弃蓄水池 现为城市湿地保护中心
产业反哺 旅游增值 生态为本
• 旅游产业产生经济效益, 作为基金反投到湿地生 态保护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谢理挺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摘要]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城市湿地面临着面积锐减和环境污染等威胁,无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本文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分析西溪湿地现状,结合其优势资源,解决目前所处矛盾,实施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城市湿地建设中进行合理规划,保留其文化和物种的特色性,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城市湿地建设,为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西溪湿地一、前言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地球资源,国际上通常把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有着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一部分,同时是推动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城市湿地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景观异质性,完善湿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可以维持城市生态安全。

城市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科研教育、环保教育的场所。

发展城市湿地建设不仅可以恢复人类生存环境的完整性,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经济效益。

适度开发旅游湿地能够为周边土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城市迅速发展使得城市湿地面积锐减,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城市湿地内的水污染严重,环境破坏。

因此城市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是目前所需要实施的,而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

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其独特的次生湿地景观格局对杭州城市发展起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

对杭州生态环境正面影响较大,但如今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通过对西溪湿地的研究,解决西溪湿地现有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城市湿地与可持续发展根据《拉姆萨尔公约》中提出的定义,城市湿地包含的范围很广,具体规定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案例分析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案例分析

一、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1. 公园概况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23平方公里,成为集拦洪、蓄水、调节气候、生态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区。

域内除湖泊湿地外,大部分为荒丘沙地,有部分渔池和农田。

在低洼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比较突出,盐碱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在湿地边缘分布有芦苇和菖蒲等,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

2. 区位交通星海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沿,毗邻石嘴山市老城区东侧,距银川市84公里。

3. 景观特色整个公园由“六景一山”组成,即:鹤翔谷、百鸟鸣、白鹭洲、新月海、金西域、南沙海和中华奇石山。

其中,中华奇石山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园、西北园、东北园、民族园、西南园、华南园、石嘴山精神园等10个园区以及民族大团结雕塑园、民族之花雕塑园、世界名人雕塑园、中国著名科学雕塑园等8个雕塑园,还有三十六计擎天柱、三十六计碑。

4. 功能分区目前,已形成南域、北域、中域、东域、西域、新域6个湖面景区,总面积32Km2。

5. 项目设置游览项目:鹿儿岛水上体育运动观光看台、2万平方停靠船舶的渔人码头和南沙海码头、3000平方米供游人观光的木制码头、2000平方米的钓鱼岛餐饮服务中心、豪华游轮1艘管理项目:地管理站、湿地鸟类救护站、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鸟类投饲点、观测瞭望塔(台)、鸟类救护等设施。

6. 开发运营投资25亿元集中打造星海湖南域旅游景观开发项目。

2012年12月,石嘴山市与中基浩泰投资集团签订星海湖南域开发合作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星海银河秀场、开心繁星岛、星辰欢乐广场、星海银河娱乐、星海体育休闲广场、中央地产景观、旅游度假商业区、观湖地产景观等八大功能组团,建设30个景点和景区,开启“星海银河”的新景观。

项目计划三年建成主体景观,五年建成全部景观。

编制《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开发景观规划》。

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三级圈层开发,其中一级开发区域45平方公里,二级开发区域23平方公里,三级开发区域为周边辐射区域。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伦敦湿地公园案例简介: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

公园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

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

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安徽沿淮湿地生态恢复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安徽沿淮湿地生态恢复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可持 续发展 力 . 现 湿地 生态旅 游与 湿地 生态恢 复 、 地 经济 、 地文化 的 融合 。 实 湿 湿
关 键 词 : 徽 ; 淮 湿 地 ; 态 恢 复 ; 游 开 发 模 式 安 沿 生 旅
S u iso ta sr c v r n o rs e eo m e ti h i/u F n t d e n welnd e o e y a d t u im d v lp n n An u / e g L
的水 田 、 库塘 散 布 在沿 淮 市 ( ) 县 境
内 . 田 总 面 积 可 达 5 .6万 h 水 35 m2
淮河干 流 的湖泊 、河洼地 、采煤 沉 陷
括河流、 湖泊 、 田 、 塘 4个类 型, 水 库 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收稿 日期 : 0 1 0 — 7 2 1- 8 2
作者 简 介 : 鲁峰 , 授 。 教 基金 项 目 : 河 文 化 研 究 中心 项 目( B Y W H 0 0 O 。 淮 B X HH 2 1B 1 l
曩 6 0
水 生 态 修 复 与 景 区建 设
2 1 . 中 国水 利 0 25
采 煤 沉 陷 区是 因煤 炭 采 空 后 地
表 自然 下 沉 塌 陷 形 成 的 . 陷 区 下 沉 沉 深 浅 不 一 , 深 可 达 2 沿 淮 地 区 最 0m
处 . 护 面积达 到 57 保 .2万 h . 护 对 m2保 象是 珍 稀水 禽及其 生 境 f 见表 1 ) 水 利风 景 区 以水 域f 体1 水 利 水 或 工程 为依 托 .具 有一 定规 模 和质 量 的 风景 资源 与 环境 条件 , 以开展 观 光 、 可
徽 沿淮 渔 业发 达 ,可 以组 织 养 殖 、 捕

杭州西溪湿地案例分析

杭州西溪湿地案例分析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梳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景观美学、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自然教育、民俗体验价值的内容。

以伦敦湿地中心、香港城市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在基础构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确立自身的规划设计和理念、开发模式、游憩产品策划。

游憩价值是指由游憩资源提供的,集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1]。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

以此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生态教育价值[2]。

纵观国外的研究进程可以看出,在理论方面,对游憩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方法,如首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中[3]。

在此,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提供借鉴。

1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分析1. 1 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藉以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也是确保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具体地说,城市湿地公园游憩功能地发挥受到景观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的影响(见附表)。

1. 2 游憩价值的内容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湿地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

以此可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自然教育价值、民俗体验价值。

景观美学价值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及生境的多样性。

既有大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协调美,也有小到一草一木、一鱼一鸟的形态美、色彩美,以及各种水声、风声、鸟声、虫声等声音美,都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让人感觉舒适怡然、赏心悦目。

不同类型的湿地景观美学价值也各具特色,如杭州西溪湿地以密布蜿蜒的水道见长,有“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诗意;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则以“白鹭低飞惊平湖”而让人印象深刻。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

title of this report | 1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
本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在获得中原集团书面许可之前,本报告的任何部分都不可被擅自引用、复制和传播。
湿地概念
狭义 —— 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湿地是陆地和水系之间的过渡地,其水位通常在土地的表面或接近表面,或浅水掩盖着的土地。
丰富的科普活动:注重生态知识教育(湿地的生态作用及其运行模式) 、生物知识教育(湿地动物和植物的观赏和
识别) 、环保知识教育(旅游环保)、科技知识教育(湿地净化和湿地利用) 、劳动知识教育(喂养、植树等)等湿地科普 教育,通过展览馆、实地观察、参与性活动、科普讲座、主题科普活动等多元方式进行科普教育。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4
title of this report | 18
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城市休闲型
典型案例——伦敦湿地公园 ( London Wetland Centre )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4
title of this report | 19
自然湿地 保护型
湿地利用
通过设计建造人工湿地,将 湿地系统的处理功能、湿地 的自然过程以及景观艺术结
湿地功能利 用(污水处
理)型
方式
湿地特色 旅游型
合在一起。
以展示湿地类型、结构、功能 为基础,以湿地科研技术为依 托,集知识性、科学性、娱乐 性、参与性为一体。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4
河流湿地
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
近海与海岸湿地
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 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 河口区域;三角洲湿地。

国内外湿地开发模式研究含四个案例(精品)可修改文字

国内外湿地开发模式研究含四个案例(精品)可修改文字
分区
核心旅游产品
旅游功能
配套服务
观光区(保护为主)
东方鳄鱼河地区
东方鳄鱼河乘船游览、乌比尔岩国遗址
观光游览
托管露营区、边境商店
吉姆吉姆和特温福尔斯
吉姆吉姆瀑布、特温福尔斯瀑布、飞机观光
观光游览
托管露营区
玛丽河地区
加仑瀑布、尤米克步行路线
观光游览
托管露营区、布什露营区
休闲度假区
诺尔兰吉地区
诺尔兰吉岩石艺术画廊、卡卡杜文化夏令营
湿地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功能于一体
湿地中心主要项目节点
尊重自然肌理和人文特征,动静结合,打造生态与文化共荣的湿地体验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南隐、北俗、东闹、西静”的分区特征
“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文化要素
功能分区
核心产品
湿地生态保护区
国际湿地研究中心、科普科研基地,针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入海地标为旅游产业辉煌开篇,“滨海度假+湿地观光+文化体验”三轮驱动打造世界河口旅游地标
埃及尼罗河河口——拜尔角
【概况】尼罗河从埃及北部达米埃塔市的拜尔角注入地中海。达米埃塔右侧形成了大片的河口湿地,入海口拜尔角已成为尼罗河下游著名的滨海度假胜地。河口主要分为滨海度假区、入海地标景区、尼罗河三角洲湿地。每年到河口区域观光度假的国外游客众多。
举办特色节庆,全年引爆旅游市场
西溪梅墅精华景点所在区、赏梅核心区水上探梅、摇舟探梅的体验区
河渚街越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展示平台特色小吃与民俗工艺品商业街
杭州湿地植物园中国首个水下湿地观察廊湿地生态与科普教育核心区域
西溪天堂高星级度假酒店群、品尚度假区域毗邻中国湿地博物馆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案例解析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案例解析
【特点】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文化要素
“南隐、北俗、东闹、西静”的分区特征
功能分区
核心产品
湿地生态保护区
国际湿地研究中心、科普科研基地, 针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 农渔耕文化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体验
秋雪庵湿地文化 结合恢复原历史文化经典,展示湿地

独特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曲水庵湿地景观 恢复曲水七景及传统植物景观,以文
区化Biblioteka 景游览为主题景观按照湿地生态群落调整配置植物景观, 湿地自然景观区 打在湿地观光区
1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延伸旅游产业链,构筑多元化旅游产品
举办特色节庆,全年引爆旅游市场
名称 西溪探梅节
西溪踏青 西溪火柿节 西溪龙舟盛会 西溪听芦节 西溪渔夫之旅
① 室内科普 ② 室外体验 ③ 教育活动
【景观游憩圈】
① 植物配置景观化打造 ② 特色游憩方式
【亲水游乐圈】
① 亲水平台打造 ② 主题活动策划
【民俗休闲圈】
① 民俗文化导入 ② 休闲业态导入 ③ 基础设施建设
3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尊重自然肌理和人文特征,动静结合,打造生态与文化共荣的湿地体验地
【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以“文化湿地、农耕湿地 ”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区。集自然生态和历史 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展示、休闲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一体。占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
时间 2—3月 3—4月 9—10月 端午节 11—12月 全年
概况 西溪湿地开春大戏 青年人的集结号 十万斤柿子赠游客 融合本地民俗的花样龙舟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西溪、溱湖、潘安湖)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西溪、溱湖、潘安湖)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考察分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关于湿地休闲旅游的合理开发利用的构想_以银川太阳岛湿地休闲旅游度假区为例

关于湿地休闲旅游的合理开发利用的构想_以银川太阳岛湿地休闲旅游度假区为例

中国地名CHINAGEOGRAPHIC NAME一、湿地旅游的功能湿地受城市建成区扩张的影响,形成了在城区中面积较小、分布不均匀、孤岛式的斑块,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低,湿地内部生态环境的破碎化较为严重。

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湿地具有众多服务功能,包括:①为城市居民、城市提供必需的水源;②为城市提供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③调节区域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④为动植物提供独特的生境栖息地,形成物种多样性;⑤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

此外,一些城市湿地还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已成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湿地休闲旅游保护的合理利用湿地丰富的生物种群多样性,秀丽怡人的自然环境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然而,湿地保护并非意味着全盘封闭,绝对禁止旅游开发。

如果只保护而不开发利用湿地,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湿地本身的保护,这突出地表现为“僧多粥少”———有限的保护经费往往使得湿地保护工程难以长期为继。

相反,合理发挥湿地的旅游休闲功能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部分经济收益可以投入到湿地保护之中,形成湿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因此,对于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应该是以多样生物系统为基础,以多彩景观环境为背景,以多元游憩方式为依托,以多元收益方式为理念,以多重社会经济效应为目标的开发模式,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太阳岛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条件(一)资源分析。

太阳岛的资源特点:以西夏、回族的人文特色为主调,以黄河、沙地、湿地水域和丰富的鸟类资源组成自然景观特色。

项目所在地,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景观层次特色明显,特别是密林、草地和水域分布较多,适合多层次的旅游项目开发。

表一太阳岛旅游资源分析资源条件资源名称资源特点人文条件西夏文化文字、服饰、饮食器皿、考古、建筑特点战国时期(大夏国与强国对持)遗失的文化使得更具神秘感回族文化民族习俗:服饰、婚嫁清真文化:伊斯兰教、特色建筑群自然条件植被资源北部靠近黄河地区植被主要为疏林,属沿河沙地植物;靠近内陆河汊的水岸边芦苇丛生,沿河植被较丰富;在太阳岛中南部,主要植被为杂草和小灌木;中东部有部分是附近农民拓荒耕种的农田;南部地区为沙质土壤,植被较稀疏。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1)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1)

伦敦湿地公园
设计手法
水域和陆地之间均采用自然 的斜坡交接。陆地上建立了 一个复杂的沟渠网将水引入, 沟渠之间是平缓的丘陵和耕 地,精致的地形设计使得水 位稍微提高一点,就能产生 一大片浅浅的湿泥地。
设计手法
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 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让每一个区域都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⑤。 这个难点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的:通过在原有5 m的混凝土坝上加筑一道泥堤以提 高最高水位的办法,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了保留。通过 保留和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让每个 栖息地区域达到了完全的水域隔绝,成为水文学上的 孤立湿地;再加上从北到南的几个水域之间都设有操 作杆、使得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地控制水位能力, 能不受季节限制地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
访客中心具体设计
①屋顶的建造形式,加上细微的旋转角度,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得这座 建筑的热传导总值非常低; ②通过采用高效的地热系统,使用地面作为热量交换的空调/加热系统,避 免了排风孔、冷却塔和其他设备的使用; ③大量采用木制百装置,制造遮阴效果,并起到噪音和视觉屏障,以尽量 减低对湿地生物的影响; ④贯穿整个展廊的环形坡道既方便了残疾人的使用,也减少了对机械搬运 的需要; ⑤洗手间采用6 L的低容量水厕,减少了水的使用。消
散布在公园中的人流在这些点上聚集起来游客的观测活动都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这些湿地生物的打伦敦湿地公园设计深入分析了在这个特殊而复杂场所解决人与自然基本矛盾的方法对水体和人流都作出了妥善而精巧的处理从而成功地将原先废弃的水库恢复成了城市中心的美丽公园成功地让自然和人类活动在此达到了和谐的平衡在提供给野生生物一个舒适庇护所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

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新经济 2016年3月(上、中旬合刊)42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夏 语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很多热门旅游地区也纷纷进行了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黑龙江兴凯湖湿地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也进行了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其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都有着巨大的优势,成为黑龙江生态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对兴凯湖湿地进行了基本情况介绍,分析了当前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兴凯湖湿地 生态旅游 开发所谓生态旅游,也即是指以生态自然景观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在充分保护自然资环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旅游项目开发,无论是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还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区管理,都不能对景区的自然生态资源造成损害。

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旅游这种可持续的友好型旅游方式也开始受到游客的青睐,不仅仅是在国外,近年来我国国内生态旅游的游客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一、兴凯湖湿地概述兴凯湖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总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多样性,兴凯湖保护区也是众多濒危五中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几十万只候鸟来此停歇,自然环境优良,河流丰富。

兴凯湖作为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多种国家珍贵动物,如丹顶鹤,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三大丹顶鹤繁殖地区,还有天鹅、鸳鸯、斑嘴鸭、红嘴鸥等多种国家保护动物,据统计,兴凯湖湿地共有各种鸟类多达180余种。

兴凯湖湿地的旅游开发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2000年的时候,游客就已经达到了50万人次,近年来,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次,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景区。

基于兴凯湖湿地特殊情况,其旅游开发也一直主打生态旅游概念,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一些相关保护措施并不完善,也造成了一定的自然资源损害。

二、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核心的生态旅游概念在当前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的生态旅游观念,虽然自从兴凯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以来,也较为注重对于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动植物的保护,但是并没有打造出完善的生态旅游核心概念。

以湿地为背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_以天津市宁河县为例

以湿地为背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_以天津市宁河县为例

一、湿地的概念及其价值(一)湿地的概念“湿地”一词来源于英文的“Wetland ”。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我国目前尚没有对湿地的定义,多数学者倾向于国际《湿地公约》①中的定义,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盐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该公约还对湿地的定义延伸为更广泛的栖息地类型,包括河流和湖泊、沿海泻湖、红树林、泥炭地、珊瑚礁以及人工湿地,诸如鱼塘、虾塘、农田池塘、灌溉农地、盐池、水库、砂砾矿坑、污水处理场、运河。

在这一定义中湿地包含的范围广泛,被定义为除海洋(水深6m 以上)外的所有水体。

(二)湿地的主要旅游功能1.观光娱乐功能。

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由于四季变化明显,在鸟类组成上变化较大。

每年春、秋季节均有大量的水禽在湿地栖息、集群,场景极为壮观,具有极强的视觉美感。

大面积的刺槐林景观,罕见的天然湿生柳林景观和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怪柳林景观和芦苇荡景观,给游客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科普教育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游客产生猎奇心理,吸引游客到湿地旅游。

湿地旅游目的地是天然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能够最生动地向人们进行有关湿地和湿地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地貌、生物的知识,获得有关湿地居民生活文化的知识。

3.保健康体功能。

湿地旅游目的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空气和饮水质量都要大大高于城市,所以湿地旅游深受都市人群的欢迎。

4.休闲度假功能。

红树林海岸神奇、幽静、秀丽的景观美学价值,成为游客观赏、娱乐的适宜场所。

人们可以在此从事划船、钓鱼、观鸟、野炊、品尝特色海鲜和热带水果等各种娱乐活动,在优美的环境中休息嬉戏,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5.科学研究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和遗传基因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湿地资源 丰富度 ★★★ ★★ ★★ ★ ★
区域产业 关联度
— ★ ★ ★★★ ★★
湿地资源 开发程度
— ★ ★★ ★ ★★
旅游产品 丰富度 ★ ★★ ★ ★★ ★★★
5
游客对湿地公园的需求分析
绿色、野趣、 好玩、个性是亮点,享受清新环境和悠享氛围
西溪湿地 杭州湾湿地下渚湖湿地
澳大 利亚班瑞克湿地 嘚嘚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伦敦湿地中心
4
湿地旅游开发研究|开发因子评价
开发模式
生态观光型 休闲体验型 科普教育型 产业融合型 复合发展型
代表案例
韩 国牛浦沼湿地公园 嘚嘚
日 本钏路湿原国立公园 嘚嘚 香 港湿地公园 嘚嘚 澳大 利亚班瑞克湿地 嘚嘚 杭州西溪湿地
辐射城市 经济水平
生态观光型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
休闲体验型
科普教育型
产业融合型
复合发展型
开发模式
生态观光型 休闲体验型 科普教育型 产业融合型 复合发展型
具体特色
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构建一些人工观光设施,体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大多数 加入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为此种类型
依托湿地的自然环境,加入一些休闲项目和体验类活动,如骑马、划船、露营等休 闲项目,还有一些参与互动性的项目
66
案例链接:杭州西溪湿地
生态湿地+文化观光休闲+旅游商业+度假物业,共同构建5A级国家湿地公园
【区位】位于杭州市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 【占地面积】共11.5平方公里,投资额88.14亿元 【概况】国内首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
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19国庆假期游客18.84万人次。
满足游客和特殊群体对湿地专业知识学习研究的需求,而特别设立的研究中心、科 普教室、科普路线等产品
将湿地资源与特定产业融合,形成除湿地之外另一个核心吸引物
依托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观光、休闲、度假、会议、酒店、地产等多种产品 业态
代表案例
韩 国牛浦沼湿地公园 嘚嘚
日 本钏路湿原国立公园 嘚嘚
香 港湿地公园 嘚嘚
VS
品决定市场
视野:旅游主导
局限:发展缺乏可持续的推动

……
创新湿地观
资源理解: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 源的小资源,而且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的大资源。 开发模式:开发中更好的促进保护,观光+休闲 度假模式,包括休闲中的保护、景观艺术化、游 憩中的科普等理念。 开发脉络:市场决定产品,产品激活资源 视野:旅游休闲+生态产业 优势:将旅游产业更好的融入社会产业链中,旅 游业反哺并拉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游客1:走走看看,累了歇会儿,比较轻松和休闲。 ➢游客2:白鹭洲岛上有珍贵的朱鹮,是其它湿地见不到的。 ➢游客3:印象最深刻的是水上迷宫,都是芦苇荡,很好玩。
➢游客1:景点风景很好,原生态,看到糜鹿了 ➢游客2:可以带小朋友认识一下农作物和以前的农作工具。 ➢游客3:农家小院里的织布机,磨面机,会让人想起童年。
绍兴镜湖湿地
长兴仙山湖湿
诸暨白塔湖湿 溱湖地湿地

沙家浜
太湖湖滨湿地
微山湖湿地
城市绿肺,从单一的生态功能向休闲、游憩功能衍生
➢ 慢绿生活渐受重视:溱湖旅游景区被授予“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风景区”, 江苏大湖湿地公园以”游大湿地、做深呼吸”为主题举办湿地生态旅游节 ➢ 金镶玉模式渐成趋势:西溪为代表,以湿地为中心,综合式开发,构建一站式 休闲度假胜地。 ➢ 特有动植物成为湿地差异化和吸引游客眼球亮点:如溱湖的麋鹿、下渚湖湿地 的朱鹮等
• 越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展示平台 • 特色小吃与民俗工艺品商业街
天堂湿地、湿地天堂
中国 最美 湿地
水乡明珠
【西溪湿地】 2019国庆假期游客18.84万人次
【下渚湖湿地】每年游客30多万人次
【溱湖湿地】2019年春节假期游客3.19万人次
➢游客1:原生态的环境幽静,还偶遇大黄鸭,生态环境不错。 ➢游客2:可以慢悠悠的散步,体验慢生活。 ➢游客3:美丽的天堂,满眼的绿色,一定再带孩子去感受。
【项目规划】生态敏感区严格保护,人文观光及文化休闲区控制开 发,产业经营及旅游地产外围建设 【城市品牌】西溪湿地的打造凸显杭州个性化、多元化的城市品质, 对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文 化游览
广场观光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 育观光
控制 开发 区
湿地的休闲产品开发受制于湿地保护的限制,然而在地理环境上却面临现代城镇发展的竟融。 只有在突破传统湿地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湿地休闲才能破茧而出。
22
湿地旅游开发策略
开发理念 开发策略
保护性开发,多方主体共赢
政 府打基础 的
政 府:提供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投 的
入及构建发展平台,保障良好的投
资环境和公共服务
历史遗存 文化休闲
产业 发展

西溪 天堂
77
案例链接:杭州西溪湿地 旅游产业与其他生态产业并存,共同促进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周家村入口】
• 公园主入口和游客集散中心 • 水陆两栖特色游览中心
【西溪梅墅】
• 西溪精华景点所在区、赏梅核心区 • 水上探梅、摇舟探梅的体验区
【河渚街】
1
企业唱主角
企业:旅游供给中的主力军,通过
自身行业经验及专业水平优势提供
2 旅游服务,形成旅游吸引力
居民同参与
3
居民:受惠于旅游的带动,黄沙港
镇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中去,形
成良好的旅游氛围
4 游客乐体验 游客:在良好的旅游环境、设施与 氛围中达成美好体验,实现多频次、 高支出的湿地游客特征
3
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生态保护向生态旅游转变; ➢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 ➢门票经济向综合盈利转变; ➢旅游产业向多种产业延伸。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不足:
➢旅游项目的生态性不足; ➢旅游产品的丰富性不足; ➢旅游经济的持续性不足; ➢相关产业的互动性不足;
传统湿地观
资源理解:地文景观、水域风
光、天象、气候景观、遗址等。
开发模式:观光模式,包括生 物保护、景观保留、科普展示。 开发脉络:资源决定产品、产
湿地旅游开发模式专题研究
1. 湿地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2. 湿地旅游开发策略 3. 湿地旅游五大开发模式 4. 游客对湿地旅游的需求特征 5. 三个经典湿地旅游开发案例 6. 总结
1
湿地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湿地公园未来发展趋势:生态文明的展示平台、生态经济的实践平台、主客共享的休闲平台
发展现状: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