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报告编写制度
工程预算报告制度内容
![工程预算报告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761d6f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0.png)
工程预算报告制度内容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及调整过程,确保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2. 工程预算报告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3. 工程预算报告的编制应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前,应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2. 工程量清单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编制,确保工程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材料价格应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4. 人工费用和机械使用费应根据行业平均水平和实际需求进行计算。
5. 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利润等,应根据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合理分摊。
三、预算审核1. 预算编制完成后,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初审,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2. 初审通过后,提交给项目负责人进行复审,重点检查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最终,由财务部门或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预算进行审定,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预算执行1. 预算一经审定,即成为项目执行的依据,所有成本支出均需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 项目部应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3.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超出预算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说明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
五、预算调整1. 因设计变更、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原预算不再适用时,应及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2. 预算调整应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详细的调整方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3. 预算调整应尽量减少对项目整体成本和进度的影响,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监督与考核1. 建立工程预算监督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于预算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预算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
3. 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励全员参与成本控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审批制度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审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a94fa2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a.png)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审批制度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审批制度。
一、编制原则1. 合法性原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
2. 科学性原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应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
3. 针对性原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应针对工程中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制定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
4. 全面性原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应涵盖工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
二、编制内容1. 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工程特点等。
2. 施工环境分析:分析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周边环境、社会环境等,识别可能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
3. 危险源识别: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4. 安全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5. 安全技术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等。
6. 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计划: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时间、责任主体、资金投入、验收标准等。
7. 安全技术措施培训与交底: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培训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培训和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和掌握安全技术措施。
8. 安全技术措施监督与检查:建立安全技术措施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对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三、编制程序1. 编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 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将编制好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提交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技术文件编制及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编制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7428038172ded630a1cb65d.png)
《技术文件编制及管理制度》1.良好的技术文件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保证体系不可或缺的基本部分。
因此,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负有编制、执行各种文件的责任。
2.技术文件是指公司颁布的用于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文件,包括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所有文字、符号、图表。
3.技术文件管理是指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生效、废除、复印、分发、收回及保管的一系列过程的活动。
4.公司所有技术文件必须有系统的编号,以便识别、控制及追踪。
编号规定如下:管理制度类smp-xx-xx标准操作规程sop-xx-xx记录凭证、台帐、状态标志rec-xx-xx4.1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smp-ry-xx设备管理类制度smp-sb-xx物料管理类制度smp-wl-xx卫生管理类制度smp-ws-xx生产管理制度smp-sc-xx质量管理制度smp-zl-xx销售管理类制度smp-xs-xx4.2标准操作规程:人事类sop-cr-xx岗位职责sop-gw-xx设备类sop-sb-xx物料类sop-wl-xx卫生类sop-ws-xx清洁类sop-qj-xx验证类sop-yz-xx生产类sop-sc-xx工艺规程sop-gy-xx针剂车间sop-zj-xx包装车间sop-bz-xx质量标准sop-zb-xx质量管理sop-zg-xx质量检验sop-zl-xx市场营销类sop-xs-xx部门职责sop-bm-xx4.3记录凭证、台帐、状态标志:人员类记录rec-ry-xx设备记录rec-sb-xx物料记录rec-wl-xx卫生记录rec-ws-xx生产部记录rec-sc-xx针剂车间记录rec-zj-xx质量管理记录rec-zg-xx质量检验记录rec-zl-xx销售记录rec-xs-xx状态标志rec-zt-xxsmp、sop、rec后的两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某类文件的两个关键汉字的拼音的首字。
文件编号最后五位数字“xx”,前三位代表在该文件中的顺序号,后二位代表修订版号,如某文件编号sop-sc-007-02表示该文件是生产部标准操作规程类文件中的第7个规程的第二修订版。
工程报告制度的通知
![工程报告制度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3fa81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4.png)
工程报告制度的通知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确保项目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现就加强工程项目报告制度的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明确报告内容工程项目报告应全面反映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后续工作计划等。
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参与单位、起止日期等;2. 进度情况:详细描述项目当前完成的阶段性工作,以及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3. 质量控制:汇报项目质量管理情况,包括质量检测、问题整改等;4. 成本管理:报告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包括成本控制措施及效果;5. 风险管理: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6. 关键事项:特别关注项目中的关键节点、重大变更等,需重点说明;7. 后续计划:阐述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和目标。
二、规范报告格式为保证信息的清晰传达,工程项目报告应遵循统一的格式要求,具体包括:1. 封面:包含项目名称、报告时间、编制人等信息;2. 目录:列出报告主要内容,便于查阅;3. 按照上述报告内容要点编写,语言简练、条理清晰;4. 附件:提供必要的图表、数据支持材料等。
三、制定报告周期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管理需要,确定合理的报告周期。
一般情况下,大型项目每周至少上报一次进度,中小型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遇到特殊情况或紧急事件,应立即组织编写专题报告。
四、确保信息共享工程项目报告应在项目团队内部进行充分讨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报告完成后,应及时上传至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抄送至相关管理部门,以便各方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情况,实现信息共享。
五、强化责任意识项目负责人是工程项目报告的第一责任人,需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同时,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确保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定期评估改进项目管理办公室将定期对工程项目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bd153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e.png)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指对工程项目中的技术管理进行规范和管
理的一系列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工程技术管理
流程、技术文件管理、技术人员管理等。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目的
是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的达到预期目标。
具体来说,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技术管理体系:建立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
各个管理层级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 技术管理流程:制定并执行工程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项目前期技术准备、设计阶段技术管理、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竣工验收等。
3. 技术文件管理:建立完善的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标准、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记录等的管理,确保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4. 技术人员管理:确定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5. 技术管理评审:定期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6. 技术管理监督检查:建立技术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技术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技术管理的规范执行。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规范和管理工程技术,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保证项目进度的达到预期目标。
工程技术文件编写规定
![工程技术文件编写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37a97a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9.png)
工程技术文件编写规定深圳市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2022-8-9公司各单位:为了推广普及企业标准化,规范企业技术文件编制和技术管理工作,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深圳市施工组织设计编写规范》,特制定本规定作为企业技术标准自2022年8月20日起实施;本规定解释权在公司技术管理部。
1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施工工法等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写内容与格式控制。
公司施工管理制度、公司各类体系文件及公司其他类管理文件编写序号排列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技术文件编写内容与格式要求2.1施组与专项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编写内容,除采用下述常规内容格式外,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参照公司下发的施工组织设计范本目录、公司特种设备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必须有质量计划)、公司一体化体系文件、公司《工程管理规定》和《深圳市施工组织设计编写规范》、《深圳市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及编制指南》及业主方的要求执行。
2.1.1施工组织设计的常规内容格式1编写依据:工程施工图、招投标文件、答疑文件、施工承包合同、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国家、行业、地方的技术标准、本公司标准管理体系文件、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施工组织总设计等。
2工程概况及特点:主要说明工程名称、地理位置、业主单位、监理及设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工程各专业设计概况;施工现场概况;主要工程内容;工程项目的特点、难点及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特殊要求等。
3施工部署:施工管理目标、资源配备计划、主要分项分部工程的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划分施工流水段、施工程序、协调与配合、项目管理组织、资源配备计划等。
4施工准备:现场准备、技术准备、劳动力准备、施工机具及设备准备、材料准备、资金准备等。
5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划分出的分部、分项工程,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施工程序,根据各级工艺标准或工法,优化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部分高危专项方案需要专家论证)。
工程部技术制度
![工程部技术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eacf8f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1.png)
工程部技术制度一、总则1. 本技术制度旨在规范工程部的技术管理活动,确保工程项目按照既定的质量、成本和时间目标顺利完成。
2. 工程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技术管理制度。
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工程部设立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技术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执行监督。
2. 技术管理部门应明确各岗位职责,包括项目经理、设计师、工程师等,并确保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3. 技术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三、项目管理1. 工程项目应从立项开始,经过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质量标准。
2.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协调,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3. 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合理选择材料和技术方案,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 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5. 验收阶段应由专业团队进行,确保工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四、质量控制1. 工程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应定期对工程材料、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 对于关键工序和重要节点,应实行重点监控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4. 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并分析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五、安全生产1. 工程部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4. 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应严肃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六、环境保护1. 工程部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 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 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工程技术逐级报告和责任追究暂行制度
![工程技术逐级报告和责任追究暂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e83bb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f.png)
工程技术逐级报告和责任追究暂行制度工程技术逐级报告和责任追究暂行制度为加强工程技术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各级领导部门逐级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得以建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逐级报告制度的意义和作用逐级报告制度是指,通过逐级报告和审核,确保重大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在工程设计初期,各级领导对后续工程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安全方面提出预警和建议,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
再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能够及时进行,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化。
最后,在工程验收和投运期间,相关人员能够直接了解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成果。
二、责任追究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建立起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和追责机制,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在建立该制度前,工程事故追责不明确,难以履行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通过责任追究,工程实施人员能够以更加清晰的角度,明确自身职责和责任。
同时,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也激励了工程实施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工程事故的发生率。
三、逐级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逐级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推进。
在工程实施初期,各级领导部门可以组织工程评估或工程验收,对工程实施的重要和风险点进行梳理和评估。
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实施方案和应急措施。
在工程实施期间,各级领导部门可以实行工程实时例会,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和问题解决,把握工程实施动态。
最后,在工程实施结束后,进行全面工程验收和总结,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整改。
四、逐级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逐级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创建线上工程管理平台,方便各级领导人员查看和掌握工程实施情况。
同时,也可以针对工程验收和投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管理措施。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a4f81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e.png)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规范工程检验报告的管理工作,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检验报告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1. 检验报告编制(1)检验报告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工作经验。
(2)检验报告应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内容完整,数据真实可靠。
(3)在编制检验报告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报告审查(1)检验报告应由项目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进行审查。
(2)审查人员应对检验报告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其符合项目要求和相关规范。
(3)审查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在审查意见中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改进建议。
3. 检验报告归档(1)经审查合格的检验报告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归档,并对归档文件进行编号和登记。
(2)归档文件应按照工程类别和时间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文件的检索和利用便捷。
(3)归档文件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和损坏。
4. 检验报告使用(1)检验报告应按照规定流程使用,不得擅自修改和篡改。
(2)检验报告的使用范围应明确,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3)检验报告用于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状况,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责任分工1. 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验报告编制人员:负责编制检验报告,确保报告的数据真实可靠。
3. 检验报告审查人员:负责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4. 检验报告归档人员:负责对审查合格的检验报告进行归档管理。
六、监督检查1. 检验报告管理工作应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定期进行一次外部检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检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2.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和改进,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就是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最大家认真遵守,共同维护工程质量和安全。
工程技术文档规范性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文档规范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a95b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7.png)
工程技术文档规范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技术文档的编写、审查、审批和使用,提高工程技术文档的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工程技术文档的编写、审查、审批和使用管理。
第三条工程技术文档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工程规范、施工工艺流程等。
第四条工程技术文档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具有真实、准确、完整、清晰、规范的特点。
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保证工程技术文档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编写管理第六条工程技术文档的编写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全面。
第七条工程技术文档的编写应当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格式,确保文档规范。
第八条工程技术文档应当根据工程过程的不同阶段及时更新、完善,确保与实际工程进度相匹配。
第三章审查管理第九条工程技术文档的审核应当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确保内容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十条审查人员应当依据相关文件,对工程技术文档进行认真审查,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第十一条工程技术文档的审查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编写人员,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第四章审批管理第十二条工程技术文档的审批应当由公司的相关领导或专业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确定文档的使用和实施权限。
第十三条审批人员应当对工程技术文档的内容和准确性进行核查,确保文档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第十四条审批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批工作,确保文档能够及时使用。
第五章使用管理第十五条工程技术文档的使用范围应当明确,使用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文档内容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十六条工程技术文档的更新和变更应当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文档与实际工程进度一致。
第十七条工程技术文档的使用情况应当定期汇总并分析,临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文档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六章督导管理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建立相关的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对工程技术文档的编写、审查、审批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制度范文
![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4c963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4.png)
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制度范文一、报告目的及背景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是工程项目建设和完工阶段的重要文书,对于项目的管理和验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开工报告是在项目建设前,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科学论证和审查的文书,包括项目的成本估算、技术方案、建设条件、施工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项目竣工报告是项目建设完成后,对工程项目进行总结和验收的文书,包括项目实施情况、施工质量、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制度的建立旨在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竣工。
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一)开工报告内容1. 项目背景和目的:包括项目的背景资料、目的及建设意义等。
2. 建设条件:包括土地、水源、电力、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3. 技术方案:包括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法、工程进度安排等。
4. 组织管理:包括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
5. 预算和资金筹措:包括项目的投资预算、资金筹集及使用等。
6. 风险控制: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7. 其他相关内容:包括项目的环保情况、社会责任履行等。
(二)竣工报告内容1. 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总工期、总投资、建设规模、建设单位等。
2. 施工实施情况:包括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情况。
3. 技术质量情况:包括施工图纸符合性、工程质量满意度、工程验收报告等。
4. 资金使用情况:包括工程投资总额、资金使用进度、资金使用效益等。
5.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6. 社会效益评价:包括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创造等的影响。
三、报告的编写程序和要求(一)报告编写程序1. 需要在工程项目开工和竣工前三个月内完成开、竣工报告的编写工作。
2. 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编写开工报告,施工单位负责编写竣工报告。
3. 开、竣工报告须经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4. 报告的编写应有完整的文书编号和日期。
工程项目部报告制度
![工程项目部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925e3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2.png)
工程项目部报告制度一、引言工程项目部报告制度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报告的形式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反馈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解决的难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的实施方案。
二、报告制度的目的1.提供项目进展情况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方便上级领导了解项目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
2.促进项目部内部各个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减少信息的传递和失真。
3.提升项目成员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强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4.防范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顺利完成。
三、报告的内容和格式1.报告的内容:(1)项目概况: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地点等。
(2)进展情况:概括性地描述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包括项目启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
(3)存在的问题:详细列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材料供应不及时、人员不配备等。
(4)解决措施:提出针对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如加强材料供应链管理、调动其他项目部人员等。
(5)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措施。
(6)其他事项:列举与项目相关的其他事项,如需要上级批复的事项、需要领导指示的事项等。
2.报告的格式:(1)报告应使用规范的格式和标准化的排版,便于阅读和理解。
(2)报告应使用简练、明确的语言表达,避免太过技术性的词汇和专业术语。
(3)报告应配备必要的图片和数据,以提高信息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4)报告应标明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单位等基本信息。
四、报告的频率和接收方1.报告的频率:(1)定期报告: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定期报告的频率和时间节点,如每周报告、每月报告等。
(2)阶段性报告:在项目的重大节点或阶段,制定相应的阶段性报告,以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和指导项目的下一步工作。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2篇)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51095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a.png)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及信息资源,也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顺利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
为加强工程资料规范化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1、工程各项目资料管理设置一名专人负责资料编制、收集、归档管理及相关单位接洽。
2、工程资料包括从开工到竣工直至工程资料报送建设单位或城建档案馆全过程的图纸,技术文件资料,资料管理由资料员负责。
包括全过程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报批、归档。
资料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不断加强对规程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达到规程管理要求。
3、现场工程资料应以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为依据进行认真填写。
工程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并应按专业归类,保证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进行。
要求认真填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填报的工程资料不得随意涂改、抽撤或撕毁,保证工程资料真实性及完整性。
4、工程材料进场前由材料员提供材料、设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工程进行时及时材料员报送交易卡等。
施工期间涉及各专业例如水、电、暖、通风、消防等检测,由各专业工程师提供相应数据,资料员及时做进行归档并形成电子文档。
5、工程资料采用计算机管理,工程资料按规定采用打印加手写签名的形式。
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发生的所有相关资料,汇总整理后要纳入相应档案盒,档案盒侧面及正面应有标识,并整齐码放在档案柜中。
6、工程资料收发均应有文字记录。
施工资料原则不得少有三套,其中报送监理单位一套,移交建设单位一套,施工单位自行保存一套,施工单位资料应为原件。
具体份数视情况而定。
7、工程物资材质证明文件及复试报告报送为复印件时,在文件的右下角注明原件存放处、存放人、时间等,加盖项目章。
8、工程物资复试由于各检测单位随做检测随结款,要做好备用资金,以便不耽误工程进展。
如出现复试不合格,需要二次复试时,要及时送检。
施工技术总结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总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10ed230066f5335a8121d1.png)
施工技术总结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1、施工技术总结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施工过程的缩影,也是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
2、本标段内的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了及时总结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技术总结的编写工作。
3、施工技术总结的撰写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统计数字力求准确,即要做到全方位概括该项工程,又要做到实事求是,充分反映成绩、经验和存在的缺点及问题。
第二条分类及分工施工技术总结分为工程小结、工程综合总结、重点工程总结和专题技术总结四大类。
1、工程小结。
由各项目部负责编写本单位管段内单位工程的工程小结。
工程小结在该工程竣工后20天内完成。
2、工程综合总结。
由局经理部组织编写,工程综合总结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
3、重点工程总结。
由局经理部组织编写,重点工程总结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
4、专题技术总结。
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殊施工方法,劳力组织、机械化施工以及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方面的经验等应编写专题技术总结。
专题技术总结由各项目部负责编写,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
施工技术总结编写完成后,上报一份给局经理部工程管理部。
第三条技术总结的内容1、工程小结的内容包括:开竣工日期、施工方法、施工组织及使用的施工机具情况;施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处理情况和结果;变更设计的次数、原因和执行情况;病害的处理方法及观测记录;建筑材料试验结果情况;隧道注浆及注浆后的效果,净空量测记录等。
2、工程综合总结内容及统计资料一般应包括:全线工程概况、自然条件、工程特点、主要技术标准及要求、施工经过、施工方法、重大施工技术问题处理方案及措施、采用推广新技术情况,重大设计变更、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组织指挥、物资供应、机械设备、运输保障等方面的主要情况及经验教训,验交经过和整个工程的质量评定意见以及工程的数量、劳力、材料、投资、灾害损失、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统计资料及有关图表、照片等。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报告制度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9c3e82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a.png)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报告制度一、引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报告制度是为了加强工程施工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率和效益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通过定期报告,可以及时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报告制度的内容1. 工程概况报告:施工单位应向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提供工程概况报告,包括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配置等内容,以便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了解工程的总体情况。
2. 施工进度报告:施工单位应按月或者按工程阶段向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提供施工进度报告,包括已完成的工程量、未完成的工程量、工程进度、施工计划执行情况等内容,以便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
3. 质量安全管理报告:施工单位应按月或者按工程阶段向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提供质量安全管理报告,包括质量控制措施、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安全生产措施、安全事故及处理情况等内容,以便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了解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
4. 合同管理报告:施工单位应按月或者按工程阶段向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提供合同管理报告,包括工程合同价与工程实际价款结算、工程分包管理、工程款及工资拖欠情况等内容,以便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了解合同执行情况。
5. 其他报告:根据工程施工的特殊情况,施工单位还应向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提供其他相关的报告,如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报告、环境保护报告等。
三、报告制度的实施1. 报告的提交时间:施工单位应按照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的要求,定期提交报告。
一般而言,每月或者按工程阶段提交一次报告。
2. 报告的提交方式:施工单位可以通过书面报告、电子邮件或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提交报告。
3. 报告的审批: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应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报告中涉及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进行审批,并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
4. 报告的归档:项目管理部门或者业主应将施工单位提交的报告中涉及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进行归档,以备日后查阅。
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制度范本
![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557e4c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f.png)
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的开、竣工报告的编写和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所辖工程项目的开、竣工报告编写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涵盖工程项目的所有情况和信息,经过核实和审查后方可编写和上报。
第四条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的编写和管理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审核。
第五条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参与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的编写和审核工作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第六条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写,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得隐瞒、篡改、捏造有关资料和信息。
第七条工程项目开、竣工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并在项目部和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开、竣工情况。
第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负责人。
第二章工程项目开工报告第九条工程项目开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工程项目名称、所在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基本信息。
(二)项目背景和目标:包括工程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明确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工程范围和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内容。
(四)工程可行性及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报告。
(五)项目进度计划:包括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和关键节点,明确工程项目的建设时限和工期安排。
(六)工程预算和资金来源:包括工程项目的预算和资金来源,提供相关财务文件和报告。
(七)工程组织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施工组织和管理方式。
(八)工程安全和质量控制:包括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提供相关安全和质量文件和报告。
(九)工程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包括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提供相关风险评估报告和处理方案。
工程建设工法制度及其编写技术要求
![工程建设工法制度及其编写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cde3dc25901020207409cf8.png)
(国家级工法文本范例)
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施工工法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马锁柱 王先堂
1.前言 在城市修建地铁,不可避免地要在地面建(构)筑物附近穿过,为了 争取最好的线路运营方案,也需选择从地面建筑物附近穿过,这不仅 需要保证隧道工程本体施工的安全,还须妥善地解决隧道工程对附近 既有建筑物的影响问题。 北京城铁13号线14标区间为下穿高层楼房的浅埋隧道,需防止隧 道暗挖施工引起地层移动和地表下沉,防止地表及周边既有建筑物发 生过量变形与破坏是一具有相当重大的技术难题。 中铁隧道集团联合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了科技创新,取得了 “导洞——隔离桩墙防护技术”这一国内领先、国际首创的新成果, 于2019年通过北京市建设委员会鉴定,获得了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 术二等奖。同时,形成了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新颖的施工工法。由 于在处理地层与结构、隧道施工与既有建筑物相互作用方面效果明显, 技术先进,故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适用范围
临近建(构)筑物、地面条件限制、地层构造 复杂、富水条件下的暗挖地下工程施工。
4. 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 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 础。
4.工艺原理
采用“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在主 体隧道两侧与贴近既有建筑结构基础的地下各设计施作一 导洞,在导洞内施作钻孔灌注桩,桩顶与导洞格栅连接, 将各根钻孔桩连接成为一道整体性较好的桩墙,而导洞之 间的未被开挖掉的土体则成为两道桩墙间的横撑,从而成 一个稳定可靠的“地下基坑”的围护结构,承受因开挖双 连拱隧道(犹如基坑内挖土)而产生的土体的侧向压力,并 限制桩墙外土体的竖向变形(沉降)。
湖北省省级工程建设工法工作开展较晚, 2019年8月以“鄂建[2019]114”号文颁布了《湖北 省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截止目前为止共进 行了3次省级工法评审,共评审出省级工法293项, 其中获得国家级工法15项。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a325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4.png)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具体包括施工图纸、规范标准、设计文件、验收资料、施工记录等与建筑工程有关的技术文件。
第三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原则上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定期清理、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四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按照规定进行,促进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章施工图纸管理第五条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技术文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各项目部负责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收集、审核、存储、发放等工作。
第六条施工图纸应按照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绘制,确保施工过程中能正确、快速、安全完成各项工程。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施工图纸,按照项目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图纸存档制度,对经审核的施工图纸进行分类存储,确保施工图纸的安全保密。
第九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如需调整施工图纸,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核。
任何人员不得私自更改施工图纸。
第十条完工后的施工图纸应按照规定移交施工总包单位或建设单位,并进行归档保管。
第十一条施工图纸应定期清理,对废弃的施工图纸应及时销毁,确保施工图纸管理的清晰和规范。
第三章规范标准管理第十二条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规范标准是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各项目部应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收集并制定适用的规范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按照标准进行施工。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在建造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各项目部应及时更新规范标准,保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完工后的规范标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和保存,确保规范标准的安全保密。
工程报告管理制度
![工程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0522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1.png)
工程报告管理制度工程报告是一个项目完成后产生的重要文档,它记录了项目的整个过程、关键节点和成果。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和实施科学、规范的工程报告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关于工程报告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制度目的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涵盖工程报告的编制、审核、发布、存档等全过程。
三、制度内容1.工程报告编制(1)项目部门根据项目情况,委托专业人员编写工程报告。
(2)工程报告应包括项目的背景和概述、工程目标、工程计划、项目进展情况、工程投资、工程技术方案、工程风险评估等内容,并附上相应的图纸、文件和证明材料。
(3)工程报告的编制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确保文档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2.工程报告审核(1)工程报告由项目部门负责编写后,需要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审核部门应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
(2)审核部门对工程报告进行内容和技术的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需要针对工程计划、技术方案、投资估算等内容进行审核,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
3.工程报告发布(1)经过审核后的工程报告,由项目部门提交至上级领导进行批准和签字。
(2)上级领导签字的工程报告即为有效的工程报告,需要及时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4.工程报告存档(1)工程报告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存档,存档部门应是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部门。
(2)存档部门应对工程报告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
并定期进行档案的检索和整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可查阅和保密性。
四、制度执行1.项目部门负责执行工程报告编制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提交工程报告。
2.相关部门负责对工程报告进行审核,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审核工作。
3.上级领导负责批准和签字工程报告,并按时发布至相关部门。
4.存档部门负责按照规定存储和归档工程报告,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可查阅性。
五、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制度的完善与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进行优化和更新。
外包工程报告制度模板
![外包工程报告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3c639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7.png)
外包工程报告制度模板
摘要
外包工程报告制度是企业管理外包服务项目过程中必备的一项制度。
本模板为企业制度制定者提供一个统一而简洁的报告书格式,以满足常规需求。
本模板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1. 项目信息
注明项目的名称、编号、起止日期、委托方、承包方、项目经理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 项目背景
说明项目的背景及目的,包括项目的市场需求、项目的面临的问题、项目的研发目标和预期的经济效益等内容。
3. 项目执行情况
简要说明项目执行的情况,包括:
•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项目各阶段的进展情况
•项目实际工作量和费用的情况
•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 项目成果
描述项目完成后的具体成果和效益,包括:
•项目的交付结果
•项目所达到的目标
•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情况
•项目的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5. 项目总结
总结项目的经验和收获,包括:
•项目管理的优点和不足
•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项目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点和经验
•对于未来类似项目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6. 附录
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于项目实施中所产生的数据、图表、成果文件和交流记录等资料进行附录,以供参考。
结语
本模板为外包工程报告的编写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结构和参考,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项目和企业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贯彻好本制度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是提高企业外包服务的质量、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标准工程技术报告编制规定YND/QSC717-2001 A/0 1.目的为保证本院勘测设计产品质量,使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标准化、规范化,以便使用、存档和交流,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院水利水电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各设计阶段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其它技术报告、技术资料可参考执行。
3.职责3.1 各生产部门负责实施本规定,成品室配合实施本规定。
3.2 本规定的编制、发布以及对规定的解释、修订,由质技处负责。
4.基本要求4.1 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应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执行相应规程、规范和本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大纲的规定,并遵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1997年) 、DL5020-9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进行编制。
4.2 报告的印刷、书写和绘图所用纸的幅面尺寸应满足GB/T148-1997《印刷、书写和绘图幅面尺寸》的要求。
报告的打印和印刷一般采用A4纸,幅面尺寸210mm×297mm,偏差不得超过±2mm。
页边和版心尺寸应符合YND/QSC723-2001《产品印制和防护管理规定》的要求。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07-26发布2001-08-16实施4.3 报告的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宜用文字的用文字,宜用图表的用图表。
4.4报告的技术内容应正确无误,同一报告中的术语、符号、代号、单位应统一,并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5.编制格式工程技术报告按《工程技术报告编制格式规定》(见附件)进行编制。
6.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校审和质量评定6.1 工程技术报告编制6.1.1工程技术报告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
工程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勘测设计大纲》,编写各阶段设计报告编制提纲。
6.1.2各生产部门依据报告编制提纲,按有关规程、规范负责本部门章节内容的编制。
编写人员对设计报告内容、编写层次、文字编辑等质量负主要责任。
6.1.3工程技术报告中综合篇章部分,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编写,各部门专业负责人提供素材。
6.2 工程技术报告的校审和质量评定6.2.1工程技术报告的校审和质量评定按YND/QSC718-2001《勘测设计产品校审和签署规定》、YND/QSC714-2001《产品质量评定制度》执行。
6.2.2 报告手抄本、打印校样修改,在定稿时应由改稿人用钢笔正式改正(不容许用园珠笔、铅笔)。
勾改线条清晰,正确使用各种校对符号。
校对符号的用法执行GB/T14706-1993《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7. 相关文件GB/T148-1997《印刷、书写和绘图幅面尺寸》GB/T14706-1993《校对符号及其用法》DL5020-9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1997年)YND/QSB709-2001《设计过程控制程序》YND/QSC714-2001《产品质量评定制度》YND/QSC718-2001《勘测设计产品校审和签署规定》YND/QSC723-2001《产品印制和防护管理规定》8.附件工程技术报告编制格式规定附件工程技术报告编制格式规定1.目的为了统一工程技术报告的编制格式,以利使用、存档和交流,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院编制、出版的水利水电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各设计阶段的工程技术报告。
其它技术报告、技术资料可参考执行。
3. 报告的构成报告的构成及编制顺序如下:4. 编制格式4.1 封面4.1.1 水利水电工程各设计阶段设计报告的封面一般可采用如下格式:4.1.2 流域(或区域)规划报告可采用4.1.1的封面格式,也可采用如下格式: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年 月(报告名称)× × × × × ×第×册(篇、卷)× × × × × 报 告×× 省×××× 流 域(区域)4.2 证书页设计总报告(如综合说明等)一般应附本院工程设计、勘测证书;其它专题报告可附相应专业资质证书。
证书格式如下:工程设计(或勘察、测量)证书单位名称: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主行业:跨行业:证书等级: 发证机关:编号: (发证时间、发证单位盖章)4.3 审签页格式4.4 目次格式4.4.1 设计总报告只表示一个层次,例如:1 ×××2 ×××3 ×××4 ×××5 ×××……4.4.2 总报告后的篇(册)、章或设计专题报告表示两个层次,例如:1 ×××.1 ×××.2 ×××……2. ×××2.1 ×××2.2 ×××……4.5 附表、附图、附录(件)目录4.5.1 在目次之后是附图(附表)目录,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4.5.2 在图(表)目录之后是附录(件)目录。
附录序号用英文大写字母“A、B、……”编号,附件序号用中文序数“一、二、……”编号。
4.6 正文4.6.1层次划分及编号报告层次划分及条文的编号,采用中文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分级编号法。
层次划分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层。
篇(册)用中文“第×篇”、“第×册”编号,章、节、条、款用阿拉伯数字加圆点编号。
章的编号应连续,节的编号在所属章内连续,条的编号在所属节内连续。
在一个自然段内分项叙述时,一律用(1)、(2)、(3)……编号。
层次划分与条文的编号方法见下图:4.6.2 正文的书写格式正文的书写格式见下图:1 (章的标题)1.1 (节的标题)□□□□□□□□□□□□□□□□□□□□□□□□□□□□□□□□□□□□1.1.1 □□□□□□□□□□□□□□□□□□□□□□□□□□□□□□□□□□□□□□□□□□□□□□1.1.1.1□□□□□□□□□□□□□□□□□□□□□□□□□□□□□□□□□□□□(1) □□□□□□□□□□□□□□□□□□□□□□□□□(2) □□□□□□□□□□□□□□□□□□□□□□□□□………4.6.3 汉字和标点4.6.3.1 汉字一律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1986年10月10日调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简化字。
4.6.3.2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执行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主要对以下几点作出说明:a)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
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应上下居中。
b)著作、文章、文件和刊物在文件中出现时均用书名号。
简称也用书名号,不能用引号。
c)用数字简称的事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其余文字不加引号。
如“75•8”洪水,不能写成“75•8洪水”。
d)标题和名录中年代的起止一律用连接号“-”,数字中表示范围的应当用范围号“~”。
如:昆明-大理、公元1949-2000年、海拔1600~2000米。
e)括号一般采用圆括号,需要双重括号时,可在圆括号外右加上方括号。
如:[……()……]。
4.6.3.3 文字通顺、简练、叙述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论明确、图文相符。
4.6.4 数字和单位的用法4.6.4.1 一般原则a)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8、 –125.03、63%~68%、1/4、1:500等;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例如: 一律、“八五”计划、第三季度、十四届三中全会。
b)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等中的数字,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4.6.4.2 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a)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例如:20世纪80年代、公元2000年、2001年6月1日等。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年或“90年”。
②时、分、秒。
例如:4日、15时40分、14时12分36秒。
b)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①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例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八月十五中秋节。
②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年。
例如: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日本庆应三年。
③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 • ”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例如:“一二 • 一”运动、“七五 • 八”洪水、五一国际劳动节。
4.6.4.3 量和单位a)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有关物理量和单位、符号应严格按SL2.1-98《水利水电量、单位及符号的一般原则》、SL2.2-98《水利水电通用量和单位》、SL2.3-98《水利水电专业量和单位》执行。
b)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2148.50万元、1480吨、2300米。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一个人、四种产品、五个百分点;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
c)法定单位符号的字母一律用正体。
单位符号的大、小写不得用错,例如:质量单位“吨”的符号为“t”,而不是“T”,避免与磁密度单位“特斯拉”符号“T”混淆。
d)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表示的顺序应一致。
如力矩单位名称为“牛顿米”,单位符号为“N•m”;速度单位名称为“米每秒”,单位符号为“m/s”。
符号中乘号“• ”没有对应名称;除号“/”对应名称是“每”字,无论分母中有几个单位,“每”字只出现一次。
e)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
指数名称由数字(汉字)加“次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