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超全]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初中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的一部分:
一、文言实词
1. 通假字
(1)公输班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班诎(通“屈”,屈服)
2. 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用作动词,坚守道义)
(2)公输班不可,我活万家之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3)夫子何命焉为(动词用作名词,指“命令”、“指示”)
二、文言虚词
1. 之
(1)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此为何若人(代词,译为“何等”、“什么样的”)
2. 以
(1)将以攻宋(介词,用)
(2)以牒为械(介词,把)
3. 而
(1)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连词,表并列关系)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 子墨子闻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置的标志)
4. 昔者宋人钓而后得鱼。
(省略句,“钓”后面省略了“于水”)
5. 鱼不远游(《鱼我所欲也》中也有此句,表明鱼的习性是喜欢在近处活动,“远”应该是“远离”之意)(省略句,“远”后面省略了“于水”)。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答: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大全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知识概括一、文言文通假字概括中考通假字概括例句本字通假字解说项为之强《童趣》强僵僵直不亦说乎《论语》说悦快乐诲女知之乎 ! 《论语》女汝你是知也《论语》知智聪慧全部乌有《山市》乌无没有七裁如星点《山市》裁才年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否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攀牵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才才能对镜帖花黄帖贴粘贴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伙伙伴满坐寂然《口技》坐座来宾止有剩骨。
《狼》止只只有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邀邀请诎其右臂《核舟记》诎屈曲折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拣精选八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横与竖相对年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核舟记》又有连结整数和零数级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父男子美称上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举选拔册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鳏老而无妻的人荡胸生曾云《望岳》曾层略无阙处《三峡》阙缺中止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啭鸟喊声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反返返回才美不外见《马说》见现表现八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马说》材才才能年其真无马邪《马说》邪耶吗级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饲饲养下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夷怡和蔼快乐册至舍,四支僵劲不可以动《送东阳马生序》支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披穿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嘱嘱咐,叮嘱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俱都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纪记记录发闾左戍渔阳《陈涉世家》適谪被流放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倡首发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已已经九《陈涉世家》被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年《唐雎不辱使命》说悦快乐秦王不说级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措置上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苍青色册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伸伸展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以必得裨补阙漏《出师表》阙缺弊端公输盘不说《公输》说悦快乐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距拒阻拦公输盘诎《公输》诎屈理屈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圉御抵抗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叛背叛曾益其所不可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增增添困于心 , 横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横不顺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忍韧使,,坚韧九拂弼辅助入则没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年《鱼我所欲也》患避闪避故有所不辟也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辨分辨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德感谢册乡为身故而不受。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文言文知识归纳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中考通假字归纳例句本字通假字解释七年级项为之强《童趣》强僵僵硬不亦说乎《论语》说悦高兴诲女知之乎! 《论语》女汝你是知也《论语》知智聪明一切乌有《山市》乌无没有裁如星点《山市》裁才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否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攀牵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才才能对镜帖花黄帖贴粘贴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伙伙伴满坐寂然《口技》坐座宾客止有剩骨。
《狼》止只只有八年级上册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邀邀请诎其右臂《核舟记》诎屈弯曲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拣挑选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横与竖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核舟记》又有连接整数和零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父男子美称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举选拔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鳏老而无妻的人荡胸生曾云《望岳》曾层略无阙处《三峡》阙缺中断八年级下册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啭鸟叫声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反返返回才美不外见《马说》见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马说》邪耶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饲喂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夷怡和善愉快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披穿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嘱嘱托,嘱咐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俱都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纪记记载九年级上册发闾左戍渔阳《陈涉世家》適谪被流放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倡首发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披穿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措置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苍青色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伸伸张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以必得裨补阙漏《出师表》阙缺缺点九年级下册公输盘不说《公输》说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距拒阻挡公输盘诎《公输》诎屈理屈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圉御抵挡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增增加困于心,横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横不顺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忍韧使……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弼辅佐故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患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辨分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则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2、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76、隆中对古文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从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98、羌村三首唐•杜甫99、登楼唐• 杜甫100、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大全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必背文言文大全七年级上册(七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舜(shùn) quǎn(畎)亩傅(fù)说(yuè) 胶gé(鬲)孙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二.词语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1.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
今动词,表判断。
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
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其身:使……缺乏。
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而后喻.:了解。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
指国内。
出.:在外面。
指国外。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一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大全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 《〈论语〉十则》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上) 《智子疑邻》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上) 《智子疑邻》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下) 《伤仲永》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 《隆中对》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七下) 《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七下) 《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七下) 《伤仲永》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七下) 《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七下) 《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八上) 《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八下) 《醉翁亭记》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 《狼》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七下) 《狼》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七下) 《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东词, (从柴草中) 打洞。
(七下) 《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八上) 《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 《大道之行也》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八上) 《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 《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八下) 《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 《三峡》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 《观潮》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初中文言文怎么复习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供你参考。
两小儿辩日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以:认为。
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聪明。
二、译句1、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
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2、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3、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4、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5、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口技一、解释加点的词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臵:安放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 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二、翻译下列各句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完整版一册1.《论语》十则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有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3.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 乐羊子妻范晔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舜(shùn) quǎn(畎)亩傅(fù)说(yuè) 胶gé(鬲)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二.词语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1.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
今动词,表判断。
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
苦其心志:使他的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其身:使……缺乏。
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而后喻.:了解。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
指国。
出.:在外面。
指国外。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的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不顺利。
5.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6.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8.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威胁,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三)、按要求默写:1. 孟子认为,人要成才担任治国重任的前提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 .论述艰苦磨炼益处的话: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说明国无忧患易遭灭亡,可用“生于忧患”来激励自己,在自处顺境时,应用“死于安乐”来警戒自己。
4.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积累练习:1.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是先儒家学派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是孟子和他的门人弟合著的。
2.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孟子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的基本主是“民为忠,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性本善”的人本思想。
3.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4分)箪.dān 蹴.cù苟.gǒu 屑.xiè羹.gēng 兼.jiān 勿丧.sāng弗.fú焉.yān 妾.qiè甚.shèn 而.ér 不辟.bì二.词语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二)、解释画线的词语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通过。
是,指示代词,某种办法。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由此可见、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这样的。
心,思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践踏。
5、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6、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8、贤者能勿丧耳不丧失。
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10、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11、妻妾之奉侍奉。
12、是亦不可以已乎止,这里是“止儿不为”的意思。
1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三)虚词意义和用法⑴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比较,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⑵舍鱼而取熊掌(连词,表并列,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连词,表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连词,表承接,不译)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修饰,不译)⑶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连词,表承接,就)得之则生(连词,表承接,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转折,却)三.翻译句子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2.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4.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有些灾祸我并不躲避。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6.呼尔而与之。
呼喝着递给人家。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优厚的俸禄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
10.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现在为了所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四.积累练习: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一书,此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本文主要论述“舍生取义”的重要性,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正面论述义是人的本心;第二段从反面论述不义是“失本心”,从而阐明“义”比“不义”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的道理。
3.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例:人之初,性本善。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五.拓展运用1、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人生面临着各种选择,学过本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围绕“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谈。
3.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摆正“义”与“利”的关系?“义”是“利”的基础,守义方可获利。
围绕这个中心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归纳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4分)昳.丽(yì)窥.镜(kuī)寡.人(guǎ)纳谏.(jiàn)谤.讥(bàng)期.年(jī)暮寝.(qǐn)妻妾.(qiè)二.词语练习:(一)、词类活用,找出并说明用法:1、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夸奖。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王之蔽甚矣“蔽”,被动用法,被蒙蔽。
(二)、解释一词多义:1、朝燕、、、闻之,皆朝于齐 (朝见)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朝服衣冠 (早上)2、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三)、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其古今意义:1、今齐地方千里方,方圆,周长。
今义,方形。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今义,自私。
3、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比喻、暗示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嘲笑。
4、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诬蔑,诬陷。
5、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四)重点词语形貌昳丽..君之美也(比不上)..(光艳美丽)徐公不若暮寝..而思之(晚上睡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期年..之后(满一年)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三.翻译句子1、不自信倒装句不相信自己。
2、窥镜而自视。
倒装句照镜子看自己。
3、能谤讥于市朝。
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
5、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跟城北徐公谁美?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
8、王之蔽甚矣!君王所受的蒙蔽很深啊!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
10、徐公不如君之美也。
徐公不如您美。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啊。
12、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徐公来访。
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如。
(三)、理解课文容填写句子。
(3分)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大治的句子是四.积累练习: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向整理的《战国策齐策》,题目中“纳谏”的意思是接受规劝。
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门庭若市。
写出它的反义词门可罗雀。
五.拓展运用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2、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政修明,外安敌国)3.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六.补充“三叠式”与复沓的戏剧结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全文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完整有趣地记叙了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