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一
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
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摘要物权登记就是在当事人申请的基础上,国家机关将物权变动的相关情况进行登记,方便公众查阅。
进行物权登记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要对物权所产生的任何变动进行公示,公众可以在对其信任的基础上来进行物权上的交易。
这对于交易安全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不动产登记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完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物权法公示公信原则作者简介:李延延,西北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039-02公示公信原则是目前物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这一原则其中的一个体现就是物权登记制度。
所谓物权登记就是在当事人申请的基础上,国家机关将物权变动的相关情况进行登记,方便公众查阅。
进行物权登记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要对物权所产生的任何变动进行公示,公众可以在对其信任的基础上来进行物权上的交易。
这种充分体现公示公信原则,将不动产以及某些特殊动产的物权归属以及变动明确的登记确定,这对于交易安全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不动产登记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完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概述不动产登记属于对其物权归属变动上的一种登记,具体包括不动产物权的出现、变动以及消灭,都要在登记薄上有所体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不动产登记的主体认识。
登记制度的主体包括申请人和登记机关,申请人不仅仅包括物权所有人,还包括他物权人。
登记机关是指给不动产进行登记的国家机关,在职能部门体现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体现。
日本目前都是依靠行政部门来进行登记,德国主要是地方法院下属的土地登记局等等,而在我国目前对于不动产登登记也是行政部门,具体包括国土管理行政部门和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
其次在登记程序上,这是连接登记机关和申请人的一个纽带,在登记人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或者是请求之后,这个登记程序就相应的得以启动,登记机关需要对申请的理由进行审查,然后决定是否进行登记以及采取什么方式登记。
全面解读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全面解读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动产管理问题逐渐凸显,为了解决各地不动产登记管理的混乱和不透明现象,我国于2016年10月1日全面实施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确保不动产权益的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实现不动产权益的明确和确权登记工作的规范化。
通过全面统一登记,可以避免重复登记、虚假登记和冒名登记等问题,从而减少不动产纠纷的发生,提高不动产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登记范围扩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不动产登记的范围从传统的房地产扩大到了土地、林权、矿权等不动产类型,确保了各类不动产的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2. 登记程序简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登记程序进行了简化和规范化,取消了一些繁琐的登记手续和要求,提高了登记的效率和便利性。
3. 登记信息公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要求将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公开,包括不动产的权属状况、地籍图等信息,提高了不动产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 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责明确: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登记机构的设置、人员配置、业务流程等,提高了登记机构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
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不动产交易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不动产登记的办理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等待时间和成本。
其次,不动产权益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护,不动产交易的纠纷和争议大幅减少。
最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为不动产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的不动产管理体系、维护不动产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培训和规范,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高登记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
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动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不平衡,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一直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为了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步伐,解决困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困境分析1. 制度不完善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构建,但因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之争以及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等问题,导致各地的登记制度和标准存在差异,统一性不足,制度未能完全健全。
2. 数据不一致不动产信息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动产登记部门等,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导致不动产数据不一致,困扰着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工作。
3. 技术手段落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仍然相对滞后,导致登记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4. 人员素质不高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开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动产登记领域受益分散、权责不清的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二、对策探讨1. 完善制度应该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不同地区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标准一致,确保不动产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信息平台,实现各地不动产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确保不动产数据的一致性。
2. 推动科技应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加快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的效率,提高登记工作的质量,为不动产的统一登记提供技术支持。
3. 培训提升加强不动产登记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保障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监管机制,加大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规范执行和有效推进。
5.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不动产的统一登记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
三、风险应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推进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对于保障国家的土地和不动产的权属权利、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定义、意义、现状、案例分别进行探讨。
一、不动产登记的定义及意义不动产登记是指国家在特定机构对不动产进行记录注册,记载其权益状况、使用状况、限制状况、状况变动等情况的程序。
它在土地及其使用、房地产、财产保护、司法审判、金融信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不动产登记可以保障国家的土地和不动产的权属权利。
只有进行了登记,才能确立权属关系和界定边界,从而维护了不动产所有权的合法性和权属归属的明确性。
此外,不动产登记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纠纷、房屋买卖纠纷等问题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
其次,不动产登记可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的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通过制度化的国家机构,规范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交易的流程,使不动产通产流通更加自由、保值增值更加稳定,从而促进了市场经济稳定崛起及健康和持续发展。
再者,不动产登记可以加强社会管理。
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不动产作为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资本,为政府尤其重要。
利用不动产登记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社会资源配置,保障公共安全以及民生福利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让不动产相关企业和个人都遵守规则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有助于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我国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由土地登记机构负责实施的。
最新的《物权法》已于2007年后开始实施,授权了土地登记机构全面开展不动产登记和备案工作。
但是其仍有一些问题,例如登记的基础还不够扎实,所涉及的登记资料不够全面。
此外,不动产登记在批准的速度和业务量上也存在问题。
最近,为了加快进程,国务院印发了《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全覆盖,推进不动产登记基本设施、信息系统建设与升级。
《行政机关不动产登记制度若干立法问题研究》范文
《行政机关不动产登记制度若干立法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今社会,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手段。
而行政机关作为不动产登记的主管部门,其登记制度的立法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行政机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若干立法问题,以期为相关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二、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要性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保障不动产物权的安全、公正、透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登记制度为不动产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提供了法定依据;其次,通过登记,公众可以查询并确认不动产的权属情况,为交易提供有力保障;最后,登记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对不动产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秩序的稳定发展。
三、行政机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问题1. 登记内容与标准问题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地执行的标准和内容不尽相同。
这给公众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因此,有必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登记内容和标准,明确各类不动产物权的登记要件和程序。
2. 登记程序的公正性与透明度问题行政机关在执行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应遵循公正、透明、高效的原则。
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的登记程序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的现象,导致公众对登记制度的信任度降低。
因此,应加强登记程序的监督和审查,确保登记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登记信息的共享与保护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政机关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确保登记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完善行政机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议1. 制定全国统一的登记内容和标准应制定全国统一的登记内容和标准,明确各类不动产物权的登记要件和程序。
同时,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登记制度的顺利实施。
2. 优化登记程序,提高公正性和透明度行政机关应优化登记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加强登记程序的监督和审查,确保登记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论文
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论文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以及产权问题的不稳定性越来越显著,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
自2016年7月起,中国国务院开始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全面推行计划”,旨在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同时,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论文的撰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意义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指对不动产权利人、不动产权利、不动产负有的限制和不动产的形态等方面进行登记以及管理的制度。
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国土安全保障、保护产权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不动产登记是监管和证明不动产的真实权属归属的重要途径。
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很多投资者都因为无法确认房产的所有权、限制权等问题而面临着重大的风险。
如通过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增强了不动产市场透明度,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其次,不动产登记的建立有效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促进了合规经营发展。
在实践中,不动产交易中诸多合同纠纷大多是因为双方对房产的真实权属不明确所导致的。
因此,一旦建立良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就能够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并且推进合规发展。
最后,不动产登记的实施也能够推动政府的公共服务工作。
通过不动产登记制度,能够更好地把握各种不动产资源的数量、分布和规模等核心数据信息,及时地和准确地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关政策和规划。
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在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设计到制度实施等多个方面,如不动产权的确认、标的范围的确定、登记信息的完备性和核查监管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论文围绕不动产权属的确认问题展开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关注不动产权属确认模式的设计以及相应的实现方式,如固定不动产权属确认制度、有限责任制,权属清理制度等一些创新性的制度设计。
此外,这类论文还涉及到不动产登记实务中权属争议的解决问题。
其次,论文探讨如何确立不动产登记的标的范围问题。
不动产登记 调研报告
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不动产交易日益活跃。
为了保护买卖双方的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通过了《不动产登记办法》,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制度。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情况,以及其对于房地产市场和买卖双方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情况,包括登记的流程、登记所需材料、登记机构的设置等,以及不动产登记对于房地产交易的影响。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动产市场相关从业人员和购房人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登记流程不动产登记的流程大致分为申请登记、提交材料、审查核实、登记备案、领取登记证书等环节。
其中,首次登记和变更登记的流程略有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登记流程相对复杂,需要准备丰富的材料,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到登记机构。
另外,登记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2. 登记所需材料不动产登记所需材料包括不动产权属证书、购房合同、房产证、身份证等。
其中,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最重要的材料,必须由产权人提供。
此外,购房合同和房产证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3. 登记机构的设置我国设立了不动产登记机构,分为市级和区县级登记中心。
市级登记中心主要负责不动产登记的审查核实工作,而区县级登记中心主要负责登记备案和领取登记证书的工作。
登记机构的设置能够加强不动产登记的监管,提高登记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调研分析1.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推行有助于规范房地产市场,保护买卖双方的权益。
通过登记机构的审查核实,可以确保房屋的产权真实有效,降低房地产交易中的风险。
此外,登记制度的实施也能够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减少不法经营行为,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
2. 对买卖双方的影响不动产登记向购房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查询房产所有权信息的途径,使其更加了解所购房产的情况,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诱导。
不动产登记分析研究(五篇材料)
不动产登记分析研究(五篇材料)第一篇:不动产登记分析研究目录摘要 I 前言 II 第1章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1 1.1 登记要件制度 1 1.2 托伦斯制度· 2 1.3 契约登记制度 2 第2章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3 2.1 确定物权归属 3 2.2 善意保护效力 4 2.3 风险警示效力· 4 2.4 国家监管效力· 5 第3章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 不动产登记立法缺乏统一性 6 3.2 不动产登记房产与地产分立 7 3.3 不动产登记城市与农村不统一· 7 3.4 不动产登记法律性质定位不当· 7 第4章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建议 9 4.1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效力应采取登记要件主义 9 4.2 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五个统一”的原则 10 4.2.1 统一法律依据 10 4.2.2 统一登记机关 10 4.2.3 统一登记效力 11 4.2.4 统一登记程序 11 4.2.5 统一权属证书 11 4.3 扩大登记不动产权利之范围,保护第三人权益 12 4.4 建立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12 4.5 建立登记机关责任赔偿制度 13 4.5.1 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13 4.5.2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范围 13 4.5.3 承担责任的范围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制度从产生至今已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其意义和作用已为人们普遍认同,现世界各国基本上均予采用。
但世界各国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却不尽相同,如德、匈等国采取“登记要件制度”;美、英等国采取“托伦斯制度”;法、日等国采取“契约登记制度”。
由于各国规定不同,其表现形式和效力也不相同。
我国虽然已有不动产登记的规定,但我国有关不动产登记的规定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实践上也缺乏可操作性。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完善研究
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完善研究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买房人利益。
这一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未来有望为更多房地产交易提供更好的保障。
案例一:杭州不动产预告登记中心受到广泛关注杭州不动产预告登记中心是全国首家不动产预告登记机构,其设立在2015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中心可以为购买房地产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服务,特别是对于那些被房地产商欺骗的消费者来说,这一制度将成为他们的最后保障。
案例二:福州房地产交易解决历史问题福州市2013年开始实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截至2018年,福州共完成了7.2万宗不动产预告登记,且被登记宗地未抵押、未查封、未冻结等情况占比超过90%。
这表明该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房地产交易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案例三:广州不动产预告登记避免合同矛盾广州市房地产交易市场在实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后,房屋交易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交易不仅更加公开透明,而且交易合同矛盾风险也被大大减少。
这也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上三个案例都体现出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在建设“笔法上的城市、银行、人民”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将为更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不断开展探究和提升中,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将继续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尽管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加强完善和改进。
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如登记程序繁琐、数据信息不全面、相关机构配套不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加强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章等辅助性文件,并与之前的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管控的双重功能,有效维护公众权益和市场秩序。
其次,建立完善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信息系统平台,优化注册运作模式。
此举可以帮助消费者方便快捷地查询房产数据、登记不动产等事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房地产的供应链和整个市场生态,减少房地产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消耗。
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研究
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研究一、引言不动产登记是指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利进行登记确认的一项行政行为,是现代国家制定不动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
不动产登记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社会信任度不高等。
因此,加强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 促进公民权益保护不动产登记是确保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动产权利进行登记,可以明确权属关系,减少产权纠纷。
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可以加强权利确权保护,提高公民的产权信心。
2. 促进经济发展不动产登记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可以减少不动产交易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交易效率,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
3.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动产登记制度与社会治理能力密切相关。
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可以加强国家对不动产权益的保护力度,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稳定性。
三、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不动产登记应当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明确产权归属,杜绝不当霸权行为。
2. 简便高效不动产登记应当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高办理效率,方便公民和企业。
3. 严格法治与信息安全不动产登记应当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保护信息安全,杜绝信息泄露和滥用。
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1. 手续简化通过简化登记手续、整合相关部门、采用电子化、在线化等方式,提高办理效率,降低登记成本。
2. 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动产信息一体化,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法律法规改革加强对不动产登记法规的修订和制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不动产登记行为。
4. 专业能力提升加强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专业能力建设,提高登记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
五、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1. 香港特区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香港特区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借鉴了英国的管理模式,实行了“物业证书”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登记的准确性和效率。
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
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动产登记制度在保障产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不动产登记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我们进行了一项不动产登记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标和方法1. 调研目标:了解当前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动产登记的相关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
三、调研结果1.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运行情况:有关机构的设置、登记流程、登记周期等方面,总体存在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但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2. 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登记费用过高、办理时间过长、登记环节复杂繁琐、登记数据不完备等方面的问题。
3. 不动产登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技术手段不先进等多方面的原因。
四、调研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立法工作,完善不动产登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关系,规范登记流程。
2. 提高服务效率:通过优化登记流程、简化手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不动产登记的服务效率,降低办理时间和费用。
3.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的对接和共享,提高登记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4. 加强培训与管理:加强对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同时加强对登记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5. 推动技术应用: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的电子化和智能化改革,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登记效率。
五、总结不动产登记是保障产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当前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一、不动产登记的含义与理论意义(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王利明教授的观点是:不动产登记是登记申请人对不动产物权的设定、转移在专门的登记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进行登记。
孙宪忠教授的观点是:不动产登记是指经权利人申请,国家有关登记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的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的事实。
梁慧星教授的观点则是:不动产登记是指土地及其定着物之所有权和其他项权利的取得、丧失与变更,依法定程序记载于有关专职机关掌管的专门簿册上。
综上所述,所谓不动产登记是指经权利人申请,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丧失与变更,依法定程序记载于不动产登记机关掌管的专门的簿册的事实。
不动产登记事实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登记与否的事实状态,二是登记的过程或程序。
(二)不动产登记的理论意义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意义,就是完成物权公示原则的要求,通过登记为不动产物权交易提供具有国家公信力支持的、统一的、公开的法律基础。
1、不动产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变动提供法律基础不动产物权登记,在物权法上的本质,一方面是对于当事人之间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律承认,赋予不动产物权变动充分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由于物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也是给与第三人足够的警示,为第三人提供安全告诫。
2、不动产登记具有国家公信力国家出面承担登记责任,就国家行为的严肃性为保障,使得不动产登记具有取得社会一体信服的法律效力。
而国家公信力是不动产登记“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的根据;同时,善意第三人根据不动产登记薄取得登记的权利,即使与实际权利状态不符,其权利也应受到保护。
3、国家进行的不动产登记具有统一性,是不动产物权统一的法律基础通过不动产登记,国家为不动产物权提供了一个在整个法律实施范围内有效的法律基础。
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来看,国家为不动产所提供的统一效力意义巨大。
二、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物权变动分为因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和因非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
浅谈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及发展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指依法对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进行登记、确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不动产登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对不动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动产登记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不动产登记的现状及发展也成为业内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分为房地产登记和其他不动产登记两个体系,而且各地的登记机构和登记规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不统一的现状使得不动产登记体系不够完善,给不动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不动产登记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改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登记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不畅,导致不动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为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不动产信息的查询和检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法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和不够统一。
这给不动产登记制度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不动产市场的正常运作。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服务水平较低。
由于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地方的不动产登记服务都存在效率低下、服务不规范等问题,给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针对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未来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需要进行整合和统一。
这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统一各地的登记机构和登记规则,从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证不动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的统一和全国一体化。
我国不动产登记需要加快信息化进程。
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不动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简化不动产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流程,提高登记的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当前不动产登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不动产登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不动产登记指的是统计汇总不动产物权,目的是保护个人和集体合法的不动产利益。
当前我国房地产建设发展势头强劲,除硬性需求自住外,大部分国民仍然热衷购买房产作为保值升值的投资品,因此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由于我国不动产等级制度起步较晚,因此在细节完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不能适应当前人们的需求。
基于此,文章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标签:不动产登记;主要问题;对策研究引言不动产登记由原来的分散登记改革为统一登记,这就需要原有的机构做出相应的改革创新。
但是因为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所以还要面对很多复杂的情况。
部门之间的配合、人员的编制、具体的工作流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只有围绕这些问题不断思索创新,探索出正确的改变路径,才能有效的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促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有序完成。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缺乏公信力在进行不动产登记的过程中,信息交易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登記制度的公信力来保护和决定的。
基于我国目前施行的关于不动产登记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动产登记制度公信力方面的法规还比较缺乏。
这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关于推定权利正当性制度没有;其二,信赖登记制度缺乏明确的规定来确保买受人可以安全交易。
像这样缺乏公信力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那些从事不动产登记信息交易的人员。
如果登记不动产的名义人在将其真实权利隐瞒的前提下出卖了不动产,而在不动产交易的时候则是根据登记的信息进行的,等完成交易之后,不动产真实的权利人却展开抗辩,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买受人的财产。
(二)不动产登记档案资料移交存在困难目前,房产登记档案移交难问题在全国均比较普遍。
有的地方完成了电子档案移交,纸质档案却迟迟没有移交;有的地方纸质和电子档案都没有移交,导致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无法顺畅开展。
不动产登记 调研报告
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不动产登记是指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利状况进行确认,并依法向社会公示的工作。
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保障不动产权利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与实施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不动产登记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三、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对象包括政府部门、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权利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
四、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运行情况,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之道。
五、调研内容1.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依据和历史演变,以及最新的政策要求。
2.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以及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 不动产权利人对登记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4. 学者专家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六、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 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不透明、登记效率低、登记数据不准确等方面。
2.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业务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登记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应向信息化、便民化方向发展,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不动产权利人对登记制度的了解和信任程度。
七、调研建议针对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明确登记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监管机制。
2. 加强不动产登记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3. 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体系。
4. 积极开展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不动产权利人的法律意识和登记意识。
八、结语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律研究
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律研究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律研究随着我国不动产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不动产登记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针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律研究。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法的现状我国不动产登记法是指全国不动产登记法律规定的总称,主要由《不动产登记条例》、《物权法》以及国务院近年颁布的一系列行政规定和部门规章等构成。
不过,由于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在法律框架内不断地被解决和完善。
二、典型案例1.赵某在未办理过户登记的情况下出售了一套房产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变更必须通过登记确认。
因此,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必须先办理过户登记,确认新的产权人并更新不动产登记簿上的任何记录。
如果赵某在出售房产之前没有办理过户登记,那么房子的所有权也并没有正式地转移,这意味着新买家会面临无法取得合法所有权的风险。
2.徐某出售的土地抵押登记存在问题徐某出售的土地曾被抵押过,但是他并没有及时办理抵押登记。
在加强对不动产交易中土地抵押登记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相关信息的公示力度,保护土地权益人的利益。
如果徐某没有及时办理土地抵押登记,那么后来购买土地的人将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高超的房产登记案高超是上海某房地产公司的股东,他与公司几个管理层共同向银行贷款买房,抵触了合同中协议出现的赎回条款。
为避免合同成立从而出现不动产登簿上的弊端,高超将房产登记在其他人名下。
当合同正式解除时,高超前往登记处申请将不动产登记簿上的房屋所有权由其他人名下再次注销,并将其自己登记在上面。
这就是利用不动产登记的漏洞进行非法行为的典型案例。
三、如何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为了实现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完善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整个登记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全网联网、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强化信息安全以及提高智能化服务等方面。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研究在我国,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而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房地产交易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则直接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信息不透明、登记难度大、耗时长、产权纷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意义1. 推动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在我国,因为传统的土地制度比较复杂,房地产市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导致市场的竞争不充分。
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房地产市场更加透明、公正、可信,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2. 促进保障产权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可以促进产权保障,保护产权人的权益,防止因登记不完备、信息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的产权纷争。
同时,提高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也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依法意识,提升我国法治建设水平。
3. 促进市场调节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可以加强产权保障、信息公开和市场监管等方面,从而提升市场的调节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得市场的管理更加规范,实现市场的合理化和有效性。
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启示1. 加强信息公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信息比较复杂,而且存在很多争议。
因此,要想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必须先解决信息公开的问题。
当前,许多城市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平台,并且向公众开放,这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为未来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2. 建立健全的数据体系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核心是数据,而建立健全的数据体系可以提高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要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分类体系,同时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数据标准、数据集、数据模型等,以提高数据的共享、互通和互操作性。
3. 强化市场化服务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不仅要强调信息公开和数据建设,还要注重市场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指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不动产权利交易公平、合法及保护不动产权益的必要手段。
随着我国不动产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需要的增加,不动产登记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因此,对于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目前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三、研究内容1.不动产登记制度概述介绍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定义、意义和作用,包括不动产登记的核心内容、流程以及主要关键点等。
2.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机构设置的不合理、登记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权利归属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
3.不动产登记制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剖析不动产登记制度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法律体系、监管缺失、政策落实等方面寻找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4.世界不动产登记制度对比对比国际经验,探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特点、优缺点和发展趋势等,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5.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提出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机构改革、标准统一、信息公开、权利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五、预期成果通过对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深入探究,识别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影响和原因,提出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动产交易和所有权转让越来越频繁,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亟待解决。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有关不动产所有权,抵押权,担保等重要法律关系的设立和变更的重要环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科学完善和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打造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和建议,为其科学完善提供指导。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和问题;2. 研究国内外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经验;3. 探讨如何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4. 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学术文献和实际案例,了解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广大市民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看法和意见,为提出有效建议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1. 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2. 分析国内外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经验;3. 提出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有效建议和改革方案;4. 产生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步骤1. 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不动产登记制度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2. 收集和分析国内外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际案例,并进行比较分析;3.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广大市民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看法和意见;4. 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和建议;5. 撰写论文并进行结论阐述。
以上是开题报告的草稿,请指导修改,谢谢!。
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不动产登记调研报告心得体会自从《不动产登记办法》实施以来,不动产登记制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
为了深入了解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运行情况,我参加了一次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调研活动。
在此次调研中,我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核心内容、现实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调研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确保权益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不动产登记是一种权属公示制度,它能够确保不动产权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登记,可以明确土地及其上的房屋、构筑物等不动产的权属关系,防止权益纠纷的发生。
同时,不动产登记还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的安全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框架下,各类权益人的权益得到保障,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些不动产登记部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登记流程复杂、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等。
此外,缺乏规范统一的登记标准和技术手段也影响了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顺利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不动产登记部门的人员培训,提高登记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推动信息化建设,确保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再次,未来不动产登记制度应该朝着便民、高效、可信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利用这些技术来改进不动产登记工作。
通过推行电子登记和在线申请等方式,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登记效率,方便群众办理登记手续。
同时,加强登记信息的保护和安全管理,确保不动产登记的可信度。
此外,应大力推动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促进不动产登记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的交互整合,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最后,我认为加强社会宣传和公众教育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前,一些群众对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疑虑,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只有通过透明的制度操作和公平的办事环境,才能赢得人们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信任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一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一王效贤摘要:不动产登记为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作为物权公示手段,不动产登记本质上为产生私法效果的事实行为而非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三种模式各有所长,我们应充分比较借鉴上述登记制度的长处,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本文回顾了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历史,指出我国的登记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并归纳总结了学者们关于完善该制度的若干建议,认为物权法中对登记制度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正式确立。
本文认为,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具有公示力、形成力、推定力和公信力四种法律效力,并对物权法中的更正登记、异议登记和预告登记三种特殊类型进行了阐述。
文章分析了我国不动产登记机关应履行的职责,并对登记错误的责任赔偿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物权法在登记机关责任赔偿问题上采纳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登记错误,更好地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文章最后分析了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并对赔偿范围及登记机关的追偿问题进行了阐述。
不动产登记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在保护财产静的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财产动的交易安全。
由于不动产在财产权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作为其物权公示手段的不动产登记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甚至决定了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能否发生效力。
梁慧星先生在论述登记制度的重要性时曾经指出:“不论物权法如何完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登记制度,那你的物权法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不会得到切实的实施。
”因此,研究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正确理解物权变动法理,准确适用法律,保障交易安全,维护交易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就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本问题作一探讨。
一、不动产登记概述(一)不动产登记的意义不动产登记,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例如,某甲通过合法建筑建造住宅一处,经甲向房产管理部门申请,由房产管理部门将其房屋权属状况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该项记载就是不动产登记,又称不动产物权登记。
不动产登记具有如下含义。
1.登记是依当事人申请的行为。
当事人提出登记申请,是不动产登记的起始环节和必经步骤,是启动不动产登记程序的重要法律事实。
没有当事人的申请,就不会产生登记法律关系。
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登记申请。
不动产登记的直接后果是产生不动产登记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当事人的不动产权利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认可。
因此,只有与待登记的不动产权利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如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才能依法定程序向不动产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
2.登记是国家专职部门的活动。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必须登记,这是各国立法的通例。
然而,由于登记具有公示作用,对当事人权利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登记机关必须具有权威性。
如果登记机关没有权威性,其所办理的财产登记就可能失去公信力,申请人的权利也无从得到保障,从而不能实现财产登记的基本目的。
只有法律规定的国家专职部门才能以国家行为担保登记的公信力,从而担当登记重任。
因此各国均明确规定由专门的登记机关办理不动产登记。
例如,德国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为属于地方普通法院系统的土地登记局;在日本为司法行政机关法务局、地方法务局及其派出所;在瑞士大多为各州的地方法院。
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登记机关,才享有办理不动产登记的职权;也只有在该机关进行登记,登记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3.登记内容为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
不动产登记的内容是法律规定要求进行登记的不动产权利。
在采不同登记模式的国家,法律对于登记内容的规定存在重大差异。
总体而言,在采物权登记制度的国家,一般由法律明确规定应当登记的各种不动产权利。
例如,日本《不动产登记法》规定,不动产登记的对象包括以下权利:(1)所有权;(2)地上权;(3)永佃权;(4)地役权;(5)先取特权;(6)质权;(7)抵押权;(8)租赁权;(9)采石权。
我国台湾地区“土地登记规则”第5条亦有类似规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故登记内容应为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
4.登记事项须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
不动产登记簿是登记机关依法制作的用于登录、记载不动产物权状况的档案簿册。
在采实质主义登记立法的国家,不动产登记簿乃不动产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它具有统一性、权威性、持久性、公开性四个特征。
不动产物权只有由登记机关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才能由国家行为担保其公信力,并依此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可信性作出保障,才便于由登记机关长期保存,并为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查询提供方便。
因此,登记机关在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后,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格式、形式、程序、方法和具体要求建立登记簿,对当事人申请的不动产物权事项在登记簿上进行记载,才能发生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的效果。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是指不动产登记行为的法律属性。
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大致有三种学说:(1)公法行为说。
认为不动产登记属于一种公法上的行政行为,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动产物权关系的干预,干预的目的旨在明晰各种不动产物权,依法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2)证明行为说。
该说避免公、私法性质上的判断,认为“房屋产权管理机关的职责范围也只是审查买卖双方是否具备办证(交付)条件,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本身,也只是对买卖双方履行买卖合同的结果进行确认和公示,而不是对房屋买卖合同的审查和批准。
”(3)私法行为说。
认为登记本质上应为私法行为。
我们认为,不动产登记并非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其本质应为产生私法效果的事实行为。
不动产登记是依当事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实施的活动。
登记机关的职能,主要在于对不动产物权予以公示,明确权利归属,以维护交易安全。
在不动产登记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来源于法律法规的规定,登记不过是对该权利的“宣示”或“确认”。
登记本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它并不能赋予任何人以权利,即登记本身不能创设物权。
毋庸讳言,正是由于国家公权力介入了登记,以国家行为作担保,才赋予不动产登记强大的公示效力。
从登记制度的起源看,其最初是随国家征收税赋的需要而产生的,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登记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再仅仅与国家利益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利益及经济秩序紧密相连。
对不动产物权进行登记,目的是通过登记向公众昭示权利,从而表明权利人权利的存在,维护交易安全。
登记的首要意义在于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其所产生的是私法上的效果。
正如我国有学者指出的,“土地权利登记,在财产法上的本质是对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承认,赋予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效力,即给土地权利变动提供法律基础。
”登记并非公法上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强调行政机关单方的行政意思表示,而登记行为则需要当事人和登记机关双方的意思表示,包括当事人以及相对人提出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在登记时所作的其他为登记必须的意思表示,当事人或者相对人为支持和补充登记申请所作的其他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具有综合构成性,登记效力的发生脱离申请人的意思就难以发生效力。
因此,登记不是登记机关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
事实上,登记并非登记机关的权力,而是其法定职责,对于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要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有登记义务,登记效力并不受登记机关的意志左右。
不动产物权登记与行政机关之行政权力的运用没有必然联系,就不动产登记机关的选择而言,国家完全可以不受有关不动产行政管理权力配置的制约,而指定行政机关之外的其他机关如司法机关实施不动产物权登记。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区分不动产登记与不动产的行政管理行为,摒弃那种把不动产登记视为行政管理手段,将登记行为视为公法上行政行为的观念,确立登记为法律服务、为当事人服务的立场。
二、不动产登记模式考察近、现代各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契据登记制度、权利登记制度和托伦斯登记制度。
下面分别予以考察。
(一)契据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度,也称形式主义登记,是指不动产物权的变动,经当事人订立契约即发生效力,但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契据登记制度以法国为代表,日本、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国以及美国多数州也采行此制。
《法国民法典》第71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因继承、生前赠与或遗赠,以及因债的效力,取得与转移。
”第1583条规定:“当事人一经对标的物与价金协议一致,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完全成立,且买受人对出卖人依法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日本民法典》第177条亦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丧失及变更,除非依登记法规定进行登记,不得以之对抗第三人。
”依据契据登记制度,由国家设置的登记机构在登记簿上记载不动产物权状况,以便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进行查阅。
不动产物权变动并不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只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订立契约,就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登记机关登记时仅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提交的有关契据所载内容予以登记,对契据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瑕疵等均不作实质性审查,因而该种登记不具有公信力,仅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契据登记制度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
即不动产物权变动因当事人合意而生效,登记只起简单的公示作用,对当事人实体权利无决定影响。
(2)登记与否不予强制。
由于登记不发生权利变动的效果,登记与否对当事人的权利没有直接关系,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登记,法律对此并无强制性规定。
(3)登记实行形式审查主义。
登记官吏对于登记申请,只进行形式审查,即只审查契约及手续是否完备。
如手续完备,即依契据内容记载于登记簿。
至于契据所载权利是否真实,有无瑕疵,则在所不问。
(4)登记无公信力。
登记仅对当事人物权变动行为的存在进行证明和表彰,对于已经登记的权利,公众不可信赖其为真实的权利。
交易完成后,就第三受让人而言,对于已登记的权利事项,如有人主张权利,应依实体法确定权利归属。
(5)登记簿采人的编成主义。
即登记簿以权利人为标准编辑而成,而不以不动产为标准。
登记完毕后,仅在交易契约上注记登记经过,不发权利证书。
(6)登记不动产物权变动状态,即不仅登记不动产物权的现在状态,而且登记物权变动事项。
(二)权利登记制度权利登记制度,又称实质主义登记,是指不动产物权依法律行为的设立、转移、变更和废止等事项非经登记不得生效的立法体制。
权利登记制度为德国民法首创,并为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