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论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合集下载

实验十一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十一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十一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十一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我们显微镜主要用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检视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半导体器件中。

为适应不同用途和实用性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产品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组合成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

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作用。

[实验目的]1. 学会用物像放大法测透镜的激光焦距。

2. 熟悉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3. 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

4.学会望远镜、透镜放大率的测量。

[实验原理]1.物像放大法测透镜的焦距多种不同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虽然有许多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透镜的光心位置无法精确测定,甚至物屏、像屏的横杆也艰定准确.所以会给测量带来多少困难。

用物像放大法测神气镜或透镜组的焦距事实上就能完全克服这一困难。

图1如图1所示,将微尺分化板作为物置于导轨上,被测透镜也置于导轨上,其间距要大于被测透镜焦距,在测微目镜中看到清晰的微尺放大看得出来像,并与测微目镜弹仓管柱体板无视差。

量度其横向放大率为β1,并分别记下透镜和测微目镜的位置x1、y1,把测微目镜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并缓慢前移透镜,直至在测微目镜中板看到清晰的与测微目镜分划又弯叶无视差的微尺放大像。

测出新的像宽,求出放大率β2,记下透镜和测微目镜的位置x2、y2.横向放大率为: 像距改变量:被测透镜焦距:(1)2.光谱仪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望远镜往往通常是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它简化为两个凸透镜,其中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短焦距的反射镜作为目镜。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主镜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孔径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

望远镜的搭建和放大率测量实验小结

望远镜的搭建和放大率测量实验小结

望远镜的搭建和放大率测量实验小结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包括三脚架、目镜、物镜、焦距调节器等。

然后,我们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三脚架上,并使用焦距调节器调整它们的距离,使得物体能够清晰地成像在目镜中。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旋转物镜来调整放大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放大率增大时,物体的大小也会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放大率是物体在目镜中的像与实际物体大小之比。

因此,当我们增大放大率时,相当于将物体放大了同样的倍数,从而使其看起来更大。

除了观察天体运动外,望远镜还可以用于观察远处的建筑、风景等。

通过调整焦距和放大率,我们可以获得更加清晰和详细的图像。

此外,望远镜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和自然界的奥秘。

望远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平时无法看到的事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望远镜的搭建和使用方法,还深入了解了它的原理和应用。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实验论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论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摘要:本论文主要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以及其放大率的测量方向作探究。

本实验开始讲了显微镜,开普勒望远镜以及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随后陈述了实验的过程,分析了实验理论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望远镜,显微镜,凸透镜,凹透镜,放大倍数。

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仪器常被组合在其他的仪器中使用。

因此,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并掌握其放大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

毋庸置疑,前人已经对这些仪器研究得十分出色了,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测量仪器放大率的方法,并对其不断改进。

但是,现在测量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仍然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于是,我们做了这个实验并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实验原理】1、望远镜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通常是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它简化为两个凸透镜,其中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图1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Le 为目镜。

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的像方焦距上成一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此像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放大后成一虚像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

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图1 图2望远镜可分为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既两个都为会聚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此系统成倒立的像;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会聚透镜),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发散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此系统成正立的像。

望远镜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增大被观测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这两种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望远镜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望远镜实验,探索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望远镜和一个天文台。

将望远镜安装在天文台上,并确保其稳定性。

然后,选择一个明亮的星星作为观测目标,将望远镜对准该星星。

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观察星星的细节。

3. 实验结果通过望远镜观察,我们发现星星的亮度和大小与肉眼观测有所不同。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例如星星的颜色、云层和行星的环等。

这些细节对于天文学家来说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4. 实验讨论望远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放大被观察物体的细节。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焦距和镜头的质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来观察星星的细节。

然而,望远镜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大气湍流和光污染等因素会影响观测的清晰度。

二、显微镜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实验,探索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显微镜和一片薄片样本。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并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的位置,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微观世界。

3.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样本中的细胞结构和微生物的形态。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的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组成部分。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实验讨论显微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放大被观察物体的细节。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焦距。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来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微观世界。

望远镜的组装与检测

望远镜的组装与检测
另一种是伽俐略望远镜,物镜是一块正透镜,目镜是一 块负透镜,如图 2 所示。由于伽俐略望远镜没有中间实像, 不能安装分划板用来瞄准和定位。所以应用很少。
图 3 望远镜的光路图
根据望远镜的光路图可以确定各光学镜片的大致安装位 置。镜体是望远镜的主要部件,首先把棱镜固定在镜体里, 由弹簧钢片压紧。两组棱镜装完后,把镜体放在像倾斜仪上, 检查棱镜的反射像是否倾斜。如果倾斜,调整镜体侧面的两 组小螺钉,校正倾斜的像。然后依据望远镜的机械构造依次
(五)结束语
望远镜的精度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的机械加工来 保证。组装后,可以通过望远镜综合检查仪的检测调整和修 正光轴偏、像倾斜等项目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美]Paul R.Yoder.Jr.光机系统设计[M].周海宪,程云芳,译.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2] 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M].西安电子
K
图6
图形上方的发散线条测像倾斜;图形下方带数码的短线 测放大率。
(四)望远镜的检测
望远镜测量应在无震动,光线较暗的室内进行,应避免 外部较强的光线直接照射在投影屏上。
检测时,将被测望远镜置于工作台玻璃上,手持望远镜 坐在工作台前,观察投影屏。如果分划板没有经过望远镜在 投影屏上成像,此时,手持望远镜慢慢地沿望远镜轴向或径 向偏转,直到投影屏上出现亮点光斑,捕捉到此光斑,由此 光斑来调节工作台上玻璃板的角度。然后调节望远镜的目镜 焦距,调清晰分划板经过望远镜在投影屏上的像。根据由望 远镜射出的两支分划板的亮线图案的相对位置,以及亮线对 投影屏的黑线图案的相对位置,测出所需的数据,并可在监 视投影屏的同时,调整望远镜,校正偏差。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镜学会.返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 [J].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二、显微镜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一、目的: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2、测定放大率
二、仪器及工具
刻度尺、微尺各一支、读数显微镜一台、望远镜一台、显微镜一台
三、原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率M 定义为:
L
L
M E ∆∆=∂∂=
10视角不用仪器时物体所张的角用一起时虚象所张的视
对显微镜:1L ∆为虚象的长度 L ∆为微尺(物)的长度 对望远镜:1L ∆为物镜的直径 L ∆为目镜光斑的直径
四、实验内容: 1、 测显微镜的放大率
10倍505=⨯
7.49=M 7.0=∆M 7.07.49±=∆±=M M M %5.1=∆=M M
E
40倍2005=⨯
2.199=M 8.0=∆M 8.02.199±=∆±=M M M %4.0=∆=M M
E
2、测望远镜的放大率:
★注意事项:
1,仪器调节要仔细,显微镜由下向上调节;
2,微尺不能安装颠倒。

实验三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测量

实验三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测量

实验三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基本原理;2.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调节,正确使用的方法;3.掌握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

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近处的实物经物镜成倒立实像在目镜的物方焦点的内侧,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望远镜:1、实验仪器(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2)毫米尺F L=7mm(3)物镜Lo: f=225mmo(4)测微目镜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5)读数显微镜架 : SZ-38(6)二维调整架: SZ-07(7)滑座: TH70(8)白屏: SZ-13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1所示。

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

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6mm(上:1~6mm;下:左3~0mm,右0~3mm)。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

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1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图2.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图2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3、实验步骤(1) 把全部器件按图2的顺序摆放在导轨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组合于其它实验装置中使用,如光杠杆、测距显微镜、分光仪等。

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调节使用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也为正确使用其它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Ⅰ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望远镜的放大率。

【实验原理】1.光学仪器的角放大率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物体,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将被观测物体对眼睛光心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

显然,同一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cm 25处1′,称为最小分辨角。

当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对眼睛所张视角小于此最小分辨角时,眼睛将无法Φψ≈Φψ=tg tg m (1)在明正切值予以替代。

图(1) 凸透镜放大的示意图以凸透镜为例,如图(1)''B Au (2)(3)由上式可见,式(3)就表示放大镜的放大率。

由于单透镜存在像差,它的放大率一般在3倍(放大率仍由式(3)计算,式中f 代表透镜组的焦距,其放大率可达2.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望远镜可以用来观测远处的物体。

最简单的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焦距较长的透镜为物镜。

由于被观测物体离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焦距(f u 2>),通过物镜的作用后,将在物镜的后焦面附近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此实像虽然较原像小,但是与原物体相比,却大大地接近了眼睛,因而增大了视角。

然后通过目镜将它放大。

由目镜所成的像可在明视距离到无限远之间的任何位置上。

望远镜的放大率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对目镜所张视角与物体在实际位置所张视角之镜所张视角是一样的。

如图(2)∞>u )时,物镜的焦平面和目镜的焦平面重合,同时也处于目镜的前焦面上,因而通过目镜观察时,成像于无限远。

此时望远镜的放大率可由图(2)得出e o o e f f f y f y tg tg m /)//()/(//22==Φψ≈Φψ= (4)由此可见,望远镜的放大率m 等于物镜和目镜焦距之比。

设计组装望远镜实验报告

设计组装望远镜实验报告

设计组装望远镜实验报告设计组装望远镜实验报告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望远镜已经成为人们观察天空的重要工具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望远镜的原理和构造,我们进行了一次设计组装望远镜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设计并组装一台简单的望远镜,以观察远处的天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并掌握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为了完成这个实验,我们准备了以下材料:1. 两个凸透镜: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一个凸透镜作为物镜。

2. 一个带有刻度的望远镜支架。

3. 一个三脚架。

4. 一根调节焦距的杆子。

5. 一些螺丝和螺母。

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将望远镜支架固定在三脚架上,确保其稳定性。

2. 然后,我们将物镜凸透镜固定在望远镜支架的前端,并调整焦距,使其能够聚焦。

3. 接下来,我们将目镜凸透镜固定在望远镜支架的后端,并调整焦距,使其能够聚焦。

4. 在固定好凸透镜后,我们将调节焦距的杆子连接到望远镜支架上,以便我们可以调整凸透镜的位置。

5. 最后,我们使用螺丝和螺母将所有部件固定在一起,确保望远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成功地设计并组装了一台望远镜。

通过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和焦距,我们能够观察到远处的天体。

望远镜的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质量和焦距有关。

我们还发现,通过调节焦距的杆子,我们可以改变望远镜的焦点,以适应不同距离的观测对象。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望远镜的原理和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焦距和凸透镜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观测图像。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固定望远镜的各个部件,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望远镜的原理和构造,探索更高级的望远镜技术。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这次设计组装望远镜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望远镜的原理和构造。

毕业论文自组光学望远镜并测量其放大率

毕业论文自组光学望远镜并测量其放大率

自组光学望远镜并测量其放大率摘要望远镜是最常见的助视仪器并且常常和其他的仪器组合使用。

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望远系统各个参数的定义和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对光学系统的认识,还可以收获其他相关知识,以后使用其他相关仪器时更加得心应手。

望远镜通常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

本次实验测量精度不是很高,但实验性很强,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本文设计的是开普勒式单筒望远镜。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根据望远系统成像原理对镜筒、物镜、转像透镜、目镜、光阑等一系列参数进行设计、计算。

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所需光学元件进行选择。

然后按照光路图进行组装。

组装完成后通过成像公式法和物像比较法测量自组光学望远镜的放大率。

在实验中,参阅大量有关资料,考虑实际情况,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其放大率,和原先设计组装时望远镜放大率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分析造成误差的因素。

最后对本次设计作品进行总结,对以后改进自组望远镜有重要意义。

装关键词:自组望远镜;透镜;放大率订线Self-assembled optical telescope and measure its magnificationAbstractTelescope is the most common vision aid instrument and is often combined to other instruments for use. To know and master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adjusting method, the magnification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telescopes, not only helps us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g principle of lens, but also help us use other optical instruments properly. The telescope is divided into Galileo telescope and Kepler. Though its measuring accuracy is not high, the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 is very experimental, and needs certain practical and analysis capability. The telescope designed in this paper is a Kepler.In the design process, a series of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lens, focal length of changing imaging lens, and the focal length of eyepiece, were designed and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imaging principle of the telescope, then the proper optical elementswer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all elements were assembled according to its optical path. After the assembly, the magnification of self-assembled optical telescope was measu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aging formula. In the experiment, a large number of materials were referred.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conclude the magnification. The expected magnification in original design wa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ata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error. The experi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future improvement of self-assembled telescopes.Keywords :self-assembled telescope ;lens ;magnification装订线1 引言 (1)1.1 光学望远镜的发展及意义 (1)1.2 本文研究内容 (1)2 望远镜系统 (2)2.1 望远镜工作原理 (2)2.2 望远镜相关性能参数 (3)2.3 望远镜结构介绍 (5)3 自组光学望远镜 (11)3.1 自组望远镜的参数设计 (11)3.2 望远镜的转像系统设计 (12)3.3 望远镜的主要配件及组装 (13)4 测量望远镜放大率 (16)4.1 成像公式法测量望远镜放大率 (16)4.2 物像比较法测量望远镜放大率 (19)5 总结 (21)6 展望趋势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附录 (25)1.1 光学望远镜的发展及意义历史上首个望远镜是李伯希在1608年制作的,他是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毕业论文自组光学望远镜并测量其放大率

毕业论文自组光学望远镜并测量其放大率

自组光学望远镜并测量其放大率摘要望远镜是最常见的助视仪器并且常常和其他的仪器组合使用。

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望远系统各个参数的定义和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对光学系统的认识,还可以收获其他相关知识,以后使用其他相关仪器时更加得心应手。

望远镜通常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

本次实验测量精度不是很高,但实验性很强,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本文设计的是开普勒式单筒望远镜。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根据望远系统成像原理对镜筒、物镜、转像透镜、目镜、光阑等一系列参数进行设计、计算。

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所需光学元件进行选择。

然后按照光路图进行组装。

组装完成后通过成像公式法和物像比较法测量自组光学望远镜的放大率。

在实验中,参阅大量有关资料,考虑实际情况,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其放大率,和原先设计组装时望远镜放大率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分析造成误差的因素。

最后对本次设计作品进行总结,对以后改进自组望远镜有重要意义。

装关键词:自组望远镜;透镜;放大率订线Self-assem bled optical telesc ope a nd me as ure its magnific at io nAbstractTe le scope is the most com mo n v ision aid ins trument and is oft en c ombined to other instrumen ts for u se. To kno w and mas ter the structu re princip le, adj usting met hod, t he m agni fica ti on con cept and meas urement m ethod of t elescopes, not only h el ps u s de epe n und erst andin g of the im aging p rinciple o f le ns, but also h elp us u se othe r optical in struments properl y. Th e t elesco pe is d ivid ed into G al ileo te lescop e and K ep ler. Though it s mea surin g accura cy is no t hig h, the ex periment i n this paper, is ve ry expe rimen tal, an d ne eds certa in practi cal and anal ysis c ap ab ili ty. The t elescope de sign ed in t his paper is a K epl er. In the desi gn pro ce ss, a se rie s of parame ters, in cluding the fo cal len gth of th e ob jective len s, fo cal length of chang in g imag ing lens, and t he f oca l le ngt h of eyepi ec e, we re designe d and c alculated accor di ng to th e ima gin g princ iple of th e te lesco pe, then th e pr oper o ptica l e lemen ts were ch osen a cc ord ing to the c alculat ed result s, a nd all e lem en ts were assem bled ac cord ing to i ts opt ical pa th . A fter the assembly , t he m agn ificat ion of sel f-assemb led op tical telesc op e was measure d in a ccord an ce with the imaging formula . I n th e exp erim ent, a large numb er of mat erials w er e refer red. Co 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au thor ana lyzed and s ummarized the e xperimen tal da ta to conc lude the magn ific at ion. Th e expec ted ma gnificatio n in origina l de sign wa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a ta to ana lyze th e fac tors that c aused th e err or. The expe ri me nt ha s i mpor tant signi ficance fo r fu ture improvement o f self-a ssem bled te le scopes.Keywor ds:self-as sembl ed t ele scope ;lens;ma gn if ic ation装订线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实验论文-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

物理实验论文-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

望远镜、显微镜的设计与组装一.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两项伟大发明,它们将人类的视觉延伸到了更加宽广的微观和宏观世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常用光学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它们的构造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

了解他们的构造原理,并自己动手设计、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调整和使用其他光学仪器。

为了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参数与设计关系;为了学会正确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以及调节使用方法;为了学习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我设计了本次实验并完成论文。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和成像光路图(图1)(1)显微镜基本构造: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一个做物镜L0,一个做目镜。

其基本光学系统如上图所示,位于物镜焦点外的微小物体y经物镜后成一放大倒立的实像y′,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于无穷远处,两次放大都使张角增大,所以物镜焦距很短,相比之下目镜焦距较长。

(2)视放大率M理论:像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与物在明视距离D=250mm处时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之比,即:M理论=tan w′/ tan w由于tan w′=y′/f e′ tan w′=y/D M理论=M0Me其中M0为放大率,Me为目镜放大率望远镜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和成像光路图(图2)(1)望远镜和的基本结构:由物镜L0和目镜L e组成。

其基本光学系统如上图所示。

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像方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将此实像放大成像于无穷远处,使其视角增大。

(2)视放大率M理论:像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与物在明视距离D=250mm处时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之比,即:M理论=tan w′/ tan w由于tan w′=y′/f e′ tan w′=y′/f e′所以M理论= f e′/ f e′三.简单方案及参数(1)显微镜的简单方案及参数:在本实验中,有两组显微镜,其组装大致与图1一致,明视距离D=250mm,△=160~190mm,出瞳15~40mm一组:f25ⅹf15:目镜焦距参数160mm+25mm+15mm=20cm二组:f25ⅹf50:目镜焦距参数160mm+25mm+50mm=23.5cmM=D△/ f e′f e′在确定焦距并组装实验后,用上述公式求得显微镜放大倍数。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组合于其它实验装置中使用,如光杠杆、测距显微镜、分光仪等。

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调节使用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也为正确使用其它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Ⅰ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望远镜的放大率。

【实验原理】1.光学仪器的角放大率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物体,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将被观测物体对眼睛光心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

显然,同一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

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cm 25处相距为~的两点。

此时,这两点对眼睛所张的视角约为1′,称为最小分辨角。

当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对眼睛所张视角小于此最小分辨角时,眼睛将无法分辨。

因而需借助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来增大对眼睛所张的视角。

它们的放大能力可用角放大率表示,其定义为:Φψ≈Φψ=tg tg m (1)式中为明视距离处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为通过光学仪器观察时,在明视距离处的成像对眼睛所张的视角。

由于视角的角度值很小,故在具体计算是常用它的正切值予以替代。

图(1) 凸透镜放大的示意图以凸透镜为例,如图(1)所示:为凸透镜,被观测物长为,距眼睛为时,对眼睛的视角为。

当物体置于透镜焦平面以内的位置时,可得放大的虚像''B A ,像长为。

调整物距u ,使像到眼睛的距离为明视距离,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为。

则此凸透镜的放大率为: (2)当透镜焦距较小(即)时,则 (3)由上式可见,减小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增大它的放大率。

凸透镜是最简单的放大镜。

式(3)就表示放大镜的放大率。

由于单透镜存在像差,它的放大率一般在3倍(3)以下。

为提高其放大率并保持较好的成像质量,常由几块透镜组成复合放大镜。

复合放大镜的放大率仍由式(3)计算,式中f 代表透镜组的焦距,其放大率可达20。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并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望远镜、显微镜、样品盒、玻璃片、载玻片、显微镜片等。

实验步骤:1. 望远镜实验首先,我们将望远镜对准远处的一个目标,比如校园内的钟楼。

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焦距和目镜的放大倍数,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钟楼上的细节。

这是因为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镜和目镜的双重放大效果,将远处的物体投影到我们的眼睛中,使其看起来更加清晰和放大。

接下来,我们将望远镜对准夜空中的星星。

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我们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星星和星系。

这是因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就能够看到更远的星体,甚至可以观察到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

2. 显微镜实验首先,我们将显微镜调节到最佳焦距,并将样品放置在载玻片上。

然后,我们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的样品盒中,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中微小细胞或微生物的细节。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比如一片叶子或一根头发。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我们可以看到叶子的细胞结构或头发的纤维构造。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远处物体和微小细胞的细节。

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天体和远处景物,而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物体和生物细胞。

实验结论:望远镜和显微镜是两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它们在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望远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远处的星体和景物,从而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而通过使用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微小物体和生物细胞的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我们深入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远处的天体和景物,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生物细胞。

这些观察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do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成员:32人,13人,35人,彭发勇17人,3人首先,实验的目的:1.组装简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熟悉它们的机理和放大原理;2、学会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率测量。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凸透镜(四个)、标尺、光学工作台、光源等。

三、实验原理(设计思路)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常用的视觉辅助工具。

显微镜主要用来帮助人眼观察附近的小物体。

望远镜主要用来帮助人眼观察远处的物体。

它们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

它们都增加了观察对象对人眼的角度,并在扩大视角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他们的基本光学系统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

1.显微镜的结构(1):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一组是焦距相对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组是稍大一点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2)显微镜的放大率:显微镜的放大率是放大率:m =-25 cm ×△(f1’ × F2 ‘),其中△是物镜像焦点f1 ‘和目镜物焦点F2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

图a△物镜F’1 F2目镜图a(3)放大率的测量:(1)组装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2)前后移动目镜,同时保持物镜相对靠近标尺,以便通过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短标尺的图像。

(3)一只眼睛通过显微镜观察标尺的图像,一只眼睛直接看标尺上的光标,读出标尺图像上标尺上两个光标之间的距离l0,然后读出两个光标之间的实际距离L。

增益放大倍数M=l1/l0,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目镜尺物镜游标图b 2,望远镜(1)结构:根据目镜不同,望远镜分为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现在选择两个凸透镜来组装开普勒望远镜。

(2)望远镜的放大率:M=f1’/f2=-(f1’/f2 ‘)为大放大率望远镜选择的物镜的焦距F1’应该更大,目镜的焦距F2’应该更小。

(3)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标尺物镜目镜光标(2)移动目镜,同时保持目镜和标尺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以便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标尺的图像。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目的】(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一)望远镜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的像方焦点F'与0o目镜L的物方焦点F重合,如图所示。

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ee 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 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 以供瞄准或测量。

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

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视放大率r 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s')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3)的正切之比,即:tan 3'r=_ tan 3对图示望远镜,有:y'y 'tan 3=—,tan 3'二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r 为Tr =f 0 r ~re其中,f 、f '分别是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f =f '。

ee e ee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组装显微镜及其放大倍率的测定

组装显微镜及其放大倍率的测定

组装显微镜及其放大倍率的测定摘要:显微镜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用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

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

本文是自己组装显微镜并对齐放大倍率进行测量。

关键词:物理实验光学组装显微镜放大倍率1 显微镜光路原理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共轴组成,其中,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实物PQ经物镜L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e的物方焦点Fe的内侧,再经目镜Le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

2 自选实验仪器(1)小照明光源S(GY-20,低亮度)。

(2)干版架(SZ-12)。

(3)微尺M1(1/10mm)。

(4)透镜架(SZ-08)。

(5)物镜L0(f0=45mm)。

(6)二维架(SZ-07)。

(7)二维架(SZ-07)。

(8)目镜Le(fe=34mm)。

(9)45°玻璃架(SZ-45)。

(10)升降调节座(SZ-03)。

(11)透镜架(SZ-08)。

(12)毫米尺M2(l=30mm)。

(13)三维平移底座(SZ-01)。

(14)二维平移底座(SZ-02)。

(15)升降调节座(SZ-03)。

(16)通用底座(SZ-04)。

(17)白光源(GY-6A)和通用底座(SZ-04)【图2中未画出,用于照亮毫米尺】。

3 实验内容与步骤(1)参照图2布置各器件,调等高同轴。

(2)选出焦距为45mm,34mm的两个凸透镜作为物镜和目镜,装配显微镜。

(3)调节物镜和目镜间的距离为24cm。

(4)打开溴钨灯,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移动毛玻璃微尺M1,在目镜后观察,使得目镜中能观察到清晰的微尺放大的像。

(5)在Le之后置一与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距此玻璃板一定距离处置一毫米尺M2(毫米尺到45°角的距离为人眼的明视距离25cm),用白光源(图2中未画出)照亮毫米尺M2。

光学实验论文

光学实验论文

光学实验论文题目:自组望远镜及其视角放大率的测定学院:物电学院班级:10级物理3班姓名:尚飞飞学号:201072010247时间:2012年4月自组望远镜及其视角放大率的测定实验摘要:望远镜是用于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处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事物变清晰。

望远镜经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

掌握其构造原理和调整方法,以及其放大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助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关键词:望远镜,透镜,目镜,物镜,放大率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刻度尺、凸透镜两个(f0=190mm,fe=70)、二维调节架(SZ-07)、三维调节架(SZ-16)、二维平移底座(SZ-02)、三维平移底座(SZ-01)、升降调整座(SZ-03)、普通底座(SZ-04)、白炽灯光源、450玻璃架、分光束。

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2、掌握望远镜的构造及放大原理,以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3、设计组装望远镜。

4、测量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实验原理1、人眼的分辨本领和光学仪器的视觉放大率人眼的分辨本领是描述人眼刚能区分非常靠近的两个物点的能力的物理量。

人眼瞳孔的半径约为1mm,一般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25cm)处相距为0.05~0.07mm的两点, 这两点对人眼的所张的视角约为'1,称为分辨极限角。

当微小物体或远处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小于此最小极限角时,人眼将无法分辨它们,需借助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来增大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

在用显微镜或望远镜在作为助视仪器观察物体时,其作用都是将被观测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这就是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人眼前配置助视光学仪器的情况,某一目标通过光学仪器和眼睛构成的光具组在视网膜上成像长度为'l;若把同一目标放在助视仪器原来所成像平面上,而用肉眼直接观察,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长度为l,则'l与l之比称为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视觉放大率),如图1所示。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成员:章先发(32)张忠健(13)杨柳(35)彭发勇(17)罗明书(3)一、实验目的:1、组装简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熟悉其机构及放大原理;2、学会望远镜、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及用具凸透镜(四个)、标尺、光具座、光源等三、实验原理(设计思路)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主要用来帮助人眼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望远镜主要是帮助人眼观察远处的目标。

它们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都是增大被观察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

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

1、显微镜(1)结构: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一组为焦距相对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组为稍微大些凸透镜作为目镜。

(2)显微镜的放大本领:显微镜的放大本领即放大率:M=-25cm×△/(f1'×f2'),其中△是物镜像方焦点F1'到目镜物方焦点F2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如图a图a(3)放大率的测量:(1)按图b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

(2)保持物镜距标尺比较近的前提下前后移动目镜,使通过显微镜能清晰的看到短尺的像。

(3)一只眼睛通过显微镜观察标尺的像,一只眼睛直接看标尺上的游标,读出标尺上两游标之间在标尺像上的距离l0,然后再读出实际两游标之间的距离l。

得放大率M=l1/l0,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2、望远镜(1)结构:望远镜根据目镜的不同分为开普勒望远镜与伽利略望远镜。

现选择两块凸透镜组装开普勒式望远镜。

目镜物镜标尺图b游标(2)望远镜的放大本领:M=f1'/f2=-(f1'/f2')欲得到一个放大本领大的望远镜所选择的物镜的焦距f1'应较大,目镜的焦距f2'应较小。

(3)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1)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2)保持目镜与标尺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的前提下移动目镜使通过望远镜能清晰的看到标尺的像。

(3)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标尺的像,一只眼睛直接观察标尺,读出标尺上两游标在标尺像上之间的距离l0,然后再读出实际两游标之间的距离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以及其放大率的测量方向作探究。

本实验开始讲了显微镜,开普勒望远镜以及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随后陈述了实验的过程,分析了实验理论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望远镜,显微镜,凸透镜,凹透镜,放大倍数。

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仪器常被组合在其他的仪器中使用。

因此,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并掌握其放大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

毋庸置疑,前人已经对这些仪器研究得十分出色了,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测量仪器放大率的方法,并对其不断改进。

但是,现在测量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仍然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于是,我们做了这个实验并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实验原理】
1、望远镜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望远镜通常是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它简化为两个凸透镜,其中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图1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Le 为目镜。

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的像方焦距上成一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此像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放大后成一虚像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

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图1 图2
望远镜可分为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既两个都为会聚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此系统成倒立的像;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会聚透镜),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发散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此系统成正立的像。

望远镜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增大被观测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

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
e
M αα=
用仪器时虚像所张的视角不用仪器时物体所张的视角 (1)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以用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率近似可以写为: 0
e
tg M tg αα=
(2)
在实验中,为了把放大的虚像l 与l 0直接比较,常用目测法来进行测量。

如图2所示。

设长为0l 的标尺(目的物PQ )直接置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约3米),其视角为e α,用一只眼睛直接观察标尺(物PQ ),另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看标尺的虚像("
"
P Q )亦在明视距离处,其长度为l -,视角为0α-,调节望远镜的目镜,使标尺和标尺的像重合且没有视差,读出标尺和标尺像重合区段内相对应的长度,即可得到望远镜的放大率:
00
e tg l
M tg l αα=
= (3)
因此只要测出目标物的长度0l 及其像长l ,即可算出望远镜的放大率。

e
f M f =-
(4) 由上式见,视放大率(绝对值)等于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比,欲增大视放大率,必须增大物镜的焦距或减小目镜的焦距。

同时,随着物镜和目镜的焦距的符号不同,视放大率可正可负。

如果M 为正值,像是正立的,为伽利略望远镜,如果M 为负值,像是倒立的,为开普勒望远镜。

2.显微镜组装及其放大倍数测量
最简单的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

其中,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它的光路如图所示。

图3 显微镜成像示意图
图中的Lo 为物镜(焦点在Fo 和Fo ′),其焦距为fo ;Le 为目镜,其焦距为fe 。

将长度为y1 的被测物AB 放在Lo 的焦距外且接近焦点Fo 处,物体通过物镜成一放大的倒立实像A ′B ′(其长度为y2),此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经目镜放大后,在明视距离D 上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A ″B ″(其长度为y3)。

虚像A ″B ″对于观测物AB 来说是倒立的。

由图中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为:。

(1)
Δ为显微镜物镜像方焦点F0′和目镜的物方焦点Fe 之间的距离,称为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显微镜的光学间隔一般是一个确定值,通常在17-19cm )。

因而式(1)可改写成
, (2)
由式(2)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放大率和目镜放大率的乘积。

在fo 、fe 、Δ和D 为已知的情况下,可利用上式算出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内容】 1开普勒望远镜
图4
1、根据已知透镜的焦距确定一个为物镜、另一个为目镜,并将标尺直接置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约3米)。

2、将物镜、目镜放在一起,调节高低、左右方位,使其中心大致在一条与光学平台平行的直线上,同时,各光学元件互相平行,垂直于光学平台。

3、按照图3的光路组成开普勒望远镜,向约3米远处的标尺调焦,使标尺刻度成清晰的像。

4、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目镜中的像;保持相机位置及镜头焦距不变,直接对着标尺拍照。

5、将两张照片导入计算机,测量标尺上相同刻度对应的像素宽度,它们之比即为望远镜放大倍数。

2.伽利略望远镜
图5 伽利略望远镜成像图
1、根据已知透镜的焦距确定一个为物镜(凸透镜)、另一个为目镜(凹透镜),并将标尺直接置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约3米)。

2、其余内容与开普勒望远镜类似。

3.显微镜
[方法一]:与望远镜测放大倍数类似 [方法二]:
图6 组装显微镜光路图
1、参照图6布置各器件,调等高同轴
2、将透镜Lo 与Le 的间距定为24cm (e f f cm --=∆024)
3、沿米尺移动靠近光源的毛玻璃微尺M 1(1/10mm ),从显微镜系统中得到微尺放大像
4、在Le 之后置一与光轴成45º角的平玻璃板B ,距此玻璃板一定距离处置一毫米尺M 2(1mm)(毫米尺到45º角的平玻璃板的距离等于微尺M 1到45º角的平玻璃板的距离),用白光源(图六中未画出)照亮毫米尺M 2;
5、移动微尺M 1,消除视差,读出未放大的M 210格所对应的M 1的格数a
6、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a M 10*10=;显微镜的计算放大率e
o f f M ∆=25'
【实验结果】
1. 成功的根据实验内容组装了开普勒望远镜及伽利略望远镜,并测量出其放大倍数。

f 。

(mm ) f e (mm) M 。

像宽(像素) 物宽(像素) M
成像
相对误差
1 150 50 -3
18
6 -3 倒立、放大 0 2 150 15 -10 41 4 -10.25 倒立、放大 2.5%
3 150
-60
2.5 10
4
2.5
正立、放大 0
2. 成功的根据方法一组装了显微镜并测量其放大倍数。

目镜焦距f 。

=150mm, 物镜焦距f e =50mm,M=(D*Δ)/(f 。

*f e ) 物镜位置(mm) 目镜位置(mm) Δ(mm ) M 。

像宽(像素) 物宽(像素) M 相对误
差 1 320 670 150 5 100 20 5 0 2 320 700 180 6 134 23 5.87 2.8% 3
320
730
210
7
143
20
7.15
2.1%
3.显微镜方法二测其放大倍数失败 【分析讨论】
(一)本次实验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引起实验产生误差。

1.可能因透镜中所成的像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就开始拍照,从而造成实验误差;
2.实验也可能因透镜的磨损等原因造成透镜的实际焦距与实验室所给的焦距有所偏差,在计算中造成实验理论数据错误;
3.当在读取实验数据时,要求相机(眼睛)相对于目镜的位置不得发生改变,同时相机(眼睛)的仰角等不得发生改变,一旦观察状态发生改变,将会产生十分大误差,可能直接导致实验失败;
4.计算放大率时,以其像的像素宽度与物的像素宽度之比作为实验测量的放大率,但因照片放大后图像变得模糊而使得读取的数据不够精确,造成实验误差;
5.显微镜经两块凸透镜放大后图像凸起明显,造成像由平面变成曲面,是的想的宽度测量时存在误差,可在物镜前加一块凹透镜改变其曲率,减小误差;
(二)显微镜方法二测量放大倍数失败的原因
1.微尺的刻度太过密集(最小分度为1/10mm),难以读数;
2.微尺与毫米尺上刻度太浅,照在平面镜上的印记太浅,且实验室里的平面镜经长久使用有划痕,使得平面镜模糊不清;
3.实验时微米尺和毫米尺距离平面镜的距离较远,刻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就很浅,看不清刻度线。

(三)对实验的改进
1.当准备拍照时,应当反复调节透镜的位置,是所成的像达到最佳状态时再拍照;
2.在实验之前,最好对所要用的透镜焦距进行一一确定,保证透镜焦距的准确性;
3.测量显微镜放大率时在物镜前放一块凹透镜,改变所成像的曲率,使其所成的向为平面像。

【结论】
1.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组装的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放大率与理论值相同
2.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实验原理,还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在测量显微镜放大率的方法二中,虽原理没有错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