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用
金融学第三章信用
![金融学第三章信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d1bf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5.png)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03
古代信用
现代信用
信用发展趋势
在古代社会,信用主要以口头承诺和简单 借贷的形式存在,缺乏制度保障和规范化 管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扩大, 现代信用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现代信用 以银行信用为主导,包括商业信用、消费 信用等多种形式。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信用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 化,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发展
未来,信用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市场规模将持 续扩大,信用产品将更加多样化;二是市场监管将更加严格 ,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三是市场创新将更加活跃,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06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按照合约规定履行义务,导致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
经济增长。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概念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借助信用工具向国内外筹集资 金的一种形式。
国家信用的特点
国家信用具有主权性、政策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它以国家主权为后 盾,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
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弥补财政赤字,调节 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02
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交 易双方通过赊销、预付等方式提
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分 散性的特点。它依赖于交易双方的 信任和合作关系,没有固定的格式 和规则。
商业信用的作用
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 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商 品的销售和资金的周转,提高交易 效率。
第3章信用ppt
![第3章信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1dbf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3.png)
五、其他信用形式
• (一)资本信用 • (二)合作信用 • (三)民间信用 • (四)国际信用
(一)资本信用
• 资本信用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信用,也就是通过资本市 场实现的资金借贷或转移。具体而言,资本信用包括股 票信用和公司债券信用。股票作为股份公司筹措资本的 工具,它的信用体现在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整个股票市场 的状况。股票虽不能退股,但股票收益源于股息和资本 利得,股票的“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是通过股票流通 和股份公司盈利来实现的,这一“偿还”的信用度与整 个资本市场状况密不可分,因此属于资本市场信用。
(四)消费信用的作用
• 第一,消费信用促进经济增长。消费信用 实际上是向那些目前并不具备消费条件的 个人提供信用,使之消费愿望变成现实。 这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提前了。
• 提前了的消费,扩大了总需求,促进了消 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因而也促进了经济增长。
• 第二,消费信用的开拓,是我国商业银行 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三)商业信用的作用
• 商业信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 1、商业信用对经济的润滑与增长 的作用。
• 2、商业信用合同化,使分散、自 发的商业信用有序可循。
(四)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 1.信用规模的局限性:规模较小 • 2.信用方向的局限性:单向方向限制 • 3.信用期限的局限性:期限较短,1年
资金信用关系示意图
(二)信用的本质
•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 贷行为。
•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 3.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三)信用的特征
• 1.暂时性。 • 2.偿还性。 • 3.收益性。 • 4.风险性。如民间信用。
第三章 信用
![第三章 信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60ce180b4e767f5acfce39.png)
本章共四节,重点了解和掌握: ① 信用的含义 ② 现代经济中主要的信用形式及其信用 工具.
1
第一节
一、含义、特征 (一)含义
信用
信用(Credit)狭义,是以偿付本息为条件的 价值单方面让渡。广义,借贷活动的总称。
(二)特征
1.以偿还为条件,到期归还。 2.偿还时需支付利息。
2
二、信用如何产生 (一)从逻辑上推论,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是借贷关系存 在的前提条件。 (二)信用与货币自古以来就存在 紧密的联系,但从逻辑上很难推导出 谁能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24
(四)、消费信用:Consumption
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 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 1、消费信用的形式 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 分期付款——中期消费信用 消费信贷——长期消费信用(耐用消费品 贷款、住房贷款、教育助学贷款、汽车贷 款、旅游贷款等) 2、我国的消费信用
弥补财政赤字的三种方式比较: 1. 增税:公众反对,立法程序 2.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通货膨胀预期 赤字货币化 3.发行国债:公众支持,购买国债可获得 收益;货币支配权和购买力的转移,不会 引起货币投放的增加
23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 员的资金。 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 的稳定性则较差。 3、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 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 担。
32
出口信贷
定义: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 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 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特点:(1)附有采购限制,只有用于购买贷款国的 产品,而且都同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2)贷款 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差由贷款国政府补 贴;(3)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8年,最 长不超过10年。 具体形式:买方信贷、卖方信贷
第三章--信用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信用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909eae312b3169a551a43d.png)
第三章信用一、填空题1、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答案:偿还;付息2、从逻辑上推理,()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答案:私有财产或私有制3、信用有()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答案:实物信用4、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新范畴是().答案:金融5、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答案:高利贷6、高利贷信用最明显的特征是( )。
答案:极高的利率7、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和( )。
答案:买卖行为;借贷行为8、商业票据主要有()和汇票两种。
答案:本票9、资金供求者之间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属( )信用,银行业务经营属于()信用. 答案:直接;间接10、商业票据流通转让时发生的票据行为是(). 答案:背书11、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克服了商业信用在()、()和()上的局限性。
答案:期限上;数量上;方向12、在再生产过程中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与()。
答案:商业信用;银行信用13、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答案:国家债券14、商业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才有效。
答案:承兑15、商业汇票是由( )向( )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答案:债权人;债务人16、银行信用具备的两个特点是:( )与()。
答案: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借贷的对象是货币17、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 )与()。
答案:商品赊销;消费信贷18、传统的商业票据有本票和汇票两种,其中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是( )。
答案:本票1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的时间为()年。
答案:199520、资产阶级反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使利息率降低到()之下。
答案:利润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B、产品调剂C、物质交换D、商品交易答案:D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第三章 信用
![第三章 信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12934dfe4733687e21aa15.png)
• 高利贷使得资本家融资成本上升,限制工商业发展和投资 规模的扩大。若高利贷资金用于消费,那么借款人偿还债 务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或卖掉自己的 财产。 • 爱德华六世重新禁止征收利息,1571年伊丽莎白一世又 将这一禁令取消了。从此以后,不是高利贷性质的利息限 度逐渐下降。詹姆士一世时期的1624年为8%,查理二世 时期的1660年为6%,安妮女王时期的1713年为5%。 1668年,东印度公司董事桥赛亚·蔡尔德爵士主张将6%下 降至4%,以求能像荷兰人那样廉价地获得资本。
• 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 积极作用:生产和流通过程比较顺畅,促进商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 局限性:信用规模受限制;信用方向受产业链限制。 • (2)银行信用(商业银行信用) • 特点:借贷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 优点:聚集社会小额资金满足大额资金需求;聚集短期资金满足长期 资金的需求;降低小额资金者的交易成本;不受产业链影响。 • 银行承兑汇票
• (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 定义: • 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金融工具(金融 票据)直接从资金供给者处融通资金。资金需求者与资金 供给者间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 间接融资: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间有金融中介。资金 供给者(债权人)与金融中介(债务人)构成借贷关系; 金融中介(债权人)与资金需求者间构成借贷关系。
• • • •
(3)信用中介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 (4)信用担保人 为借款人提供信用担保。当借款人无力偿还本息时,由信 用担保人代为还本付息。但对被担保人有代位求偿权。信 用担保机构、政府。实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 (5)信用评级人 • 在直接融资市场,对借款人之信用状况作出客观公正评价, 以便于贷款人对借款人提供合理的贷款条件。信用评级公 司,比如穆迪、标准普尔等。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7baccc269eae009591bec39.png)
银行信用的特点 :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金融机构,
同时,银行在筹集资金时又作为债务 人承担经济责任 ,具有双重身份。
2.银行信用具有动员、分配资金 的广泛性。在规模、范围、期限和资 金使用方向上都具有优越性。
3.银行信用具有综合性。它可以 提供广泛服务,反映国民经济的情况, 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反映、监督和管理。
(3)政府(government) 政府在信用 活动中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
(4)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 它一方面有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支出, 其结果既可能盈余也可能赤字;另一方 面还有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吸收资金 形成债务、贷出款项构成债权,这是金 融机构经营活动所独具的特征。
1.国家是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 如果是对内负债,则债权人包括国内 居民、企业和团体;如果是对外负债, 则债权人包括国外居民、企业、团体、 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
2.国家对内负债的形式主要有:发行 政府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国家对外 负债的形式主要有:发行国际债券和政 府借款。
3.国家信用的目的主要是弥补财政赤 字和调节经济运行。
(三)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任何信用活动均涉及到两方面的当事人, 即贷者和借者。
专栏3-1
二、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
信用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两项要素:
1、信任要素。 它是指贷者对借者的 信赖。信用分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 容,通常被称为“6C”,即品格、能力、 资本、担保、经济状况和连续性。
2、时间因素。它是指借贷双方货币 购买力或使用权的相对转移不在同一时 间,而是有先后之别,有一定的时间间 隔,否则,不能构成信用关系。
消费信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产生 消极作用。它的过度发展会增加经济 的不稳定,造成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 首先,对于供给不足的国家,这种信 用容易引发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其次,即使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国家, 长此下去,会加深供求脱节的矛盾。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0f41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c.png)
04
信用的历史发展
信用的起源
信用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主要用于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中的借贷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抵押贷 款。
中世纪欧洲的商业贸易中,信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国 际贸易的发展。
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
现代信用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和金 融市场逐渐兴起。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信用
目录
• 信用的定义与分类 • 信用工具 • 信用的作用 • 信用的历史发展
01
信用的定义与分类
信用的定义
01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
件的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02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信用不是直接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易,而是通过购买、
信用的消极作用
引发经济泡沫
过度信用可能导致资产价格 泡沫,如房地产泡沫、股市 泡沫等,对经济稳定造成威 胁。
增加金融风险
过度依赖信用可能会导致金 融体系的风险积累,一旦信 用链条断裂,可能会引发金 融危机。
通货膨胀压力
过度信用会导致货币供应量 增加,从而增加通货膨胀的 压力。
道德风险
在信用体系中,由于借贷双 方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 德风险问题,如借款人过度 借贷、贷款人过度放贷等。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 的快速发展,信用制度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 金融服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 的完成,信用制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 用,各种金融机构和信用工具不断涌 现。
第三章信用
![第三章信用](https://img.taocdn.com/s3/m/90f0e7dc5022aaea998f0f45.png)
1995-2002年中国股票市场概况 1995-2002年中国股票市场概况
1995 1996 1997
境内上市公 司 (家 ) 家 境内上市外 资股 发行 A 股数 (百万股 百万股) 百万股 市 价 总 值 (百 万元) 万元 流 通 市 值 (百 万元) 万元
1998
825
1999
922
2000
三、信用的运行(续) 信用的运行 续
盈余部门 收入大于支出 比如厂商、 金融机构, 政府机构 居民
金融 中介 机构
赤字部门 支出大于收入 比如厂商、 金融机构、 政府机构 居民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工商企业的直接信用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
1、概念:指工商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时以延 期支付和预付贷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2、特点: (1)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同时包含两种性质的经济行为, 即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买 卖的过程。 (2)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3)商品信用的运动周期与经济波动周期是一致的。
二、 信用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信用的特征 (1)暂时性。 (2)偿还性。 (3)收益性。 (4)风险性。
(二)信用构成的要素
信用的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
门。
信用关系: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渐渐的方式进
行资金融通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条件:期限 和 利率。
是信用关系开始到 其终结的时间
1060
2001
1140
2002
1213
311
514
720
34
第三章信用
![第三章信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99ec3810a6f524ccbf8591.png)
第三章信用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概念及其职能(一)信用的概念:信用从道德角度,指信任;信用从经济角度,指借贷,它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特点是价值物(货币或实物)的运动分为借出和偿还两个阶段,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
事实,经济的信用是以道德的信任为前提的。
思考:信用的本质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高利贷2.借贷资本三、信用的职能:1 .资金再分配2 .提供、创造货币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现代经济=信用经济马克思说“信用是实现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
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第二节信用主要形式1.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
企业采取赊销方式(先有买卖行为,后有借贷行为)或预付方式(先有借贷行为,后有买卖行为)商业信用主要特点:(1)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且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
(2)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
(3)商业信用在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为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服务,与产业资本循环密切相联,其增减变化也受产业资本循环的影响和制约。
作用:(1)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2)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现有资本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的范围、方向和期限被严格限制。
(3)商业信用具有连锁效应,大量使用商业信用形式会形成债权债务链条,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会波及其他企业。
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尽管商业信用充分发展,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但是由于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给企业的信用。
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主要特点(同商业信用比较):(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而不是商品资本。
(3)银行信用的流量、流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具有提供和创造货币的功能。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1761373ecfc789eb172dc873.png)
• 高利率
高利率水平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借贷的明显特征,由当时的经济条件决 定。阶级构成:一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二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受伤 患病、天灾人祸,维持简单再生产,不得不借。 中间的商人阶层,经商,放贷债主,也拆借作为运营资本,官府也有向 商人贷款政策,说明,信用对于支持商业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家需要货币资本,利率高不能承受,新兴 资产阶级斗争,使借贷关系服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利率降到资本能 获利的利率水平之下。降低利率法令一时、地起作用,动摇高利贷根 基的是,商品货币关系的极大扩展形成大量货币资本供给,使大量借 入需求得到满足。高利贷并未消失,落后国,发达工业国。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 债、usury、高利贷
经济生活中借贷行为,我国古代称为“债”,是一个中性词;西方称为 “usury”,中性、贬义用法,高利贷是“usury”的定型译文。对前 资本主义信用关系,现在很少用“债”概括,用“usury”译文“高利 贷”概括,可理解为利息高的借贷。《白毛女》黄世仁、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即贬义词,但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统 作贬义认识不符历史实际。
半殖民地半封建,高利贷广泛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中国 共产党农村政策概括“分田废债”。抗战时期,改为“二五(产量25%为度交租)减租, 分半(借债利率每月1.5%为度)给息”。建国前后土改中,废除农民所欠地主、富农、 高利贷债务。不是农民间的债务关系。简单制止借贷要求。使公开放债停止,借 钱农民暗中支付更高利息。土改后,借贷自由,利息商定,政府不干涉。
•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国内外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直接发生,绝大部分通过各种金融机 构媒介形成。如盈余存入银行;赤字贷款。 金融机构媒介,经营收入、支出,可能盈余、赤字,与非金融单位相同。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https://img.taocdn.com/s3/m/c3a98f4be45c3b3567ec8bc2.png)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 补充:我国的国家信用 1. 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债券,只能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 “奥运债券”胎死腹中,只能以奥运工程企业的名义才能 发行债券。
2. 存在问题: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 地方政府用钱却不需还钱,中央财政负担加大。
•
增加地方道德风险和中央财政风险。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 帐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 类型8种:即期支票
远期支票
记名支票 不记名支票 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 保付支票 空头支票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4、信用证 (1)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 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2)旅行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用于支取现金的凭证。 5、旅行支票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五)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2、方式 ①赊销。商业信用的体现。 ②消费贷款。银行信用的体现。 消费信用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生产 发展的手段。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六)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本质上是资本输出的一 种方式。 1、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 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提供的信用,分出口信贷 和进口信贷。
第三章 信用
![第三章 信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1bb9690b1c59eef8c7b444.png)
31
租赁信用的作用
有利于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随着投资数额急剧增 加,用户不需要预先积累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就可获得自 己所需设备的使用权。 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一些项目的租金可以列支冲减 收益,从而可以降低税负 有利于促进吸引外资的工作,由于租赁业务不是法律上的借 贷,手续比较简单灵活。
形式:两种 基本形式
此外还有: ① 分期付款; ② 委托代销; ③ 预付定金; ④ 补偿贸易.
15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商业信用的作用
促进商品销售 加强企业间联系 企业之间相互监督 加速资金周转
16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43
44
票据
4、种类
(2)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 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出票人的不同分: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付款期限不同分:即期本票和远期本票。 记载权利人方式的不同分:记名本票、不记名本票和 指示本票。
消费信用的不利影响
①消费信用过分发展,掩盖消费品供求之间的矛 盾,造成一时的虚假需求,给生产传递错误信 息,使一些消费品生产盲目发展;
②过量发展消费信用会导致信用膨胀;
③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对未来收入预算过大使消费 者债务负担过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30
5、租赁信用
租赁信用lease credit :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持有 物品(财产)定期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①融资租赁 ②经营租赁
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主义信用的双重作用:利与弊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1bf36d07763231126edb1149.png)
开篇案例
9月24日下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美国经济 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 “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 更重要。”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信用的概念及本质,理解各种信用形式 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掌握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信用工具的 区别。 了解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职能,了解信用 的演进和现代信用工具的发展状况,认识信用的 变化趋势。
第一节 信用与信用形式
一、信用的概念 (一)信用的概念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的发展 二、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工商企业的直接信用 (六)国际信用
一、信用的概念 (一)信用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用到“信用”一词,比如说某人 诚实守信、或言而无信,企业信用度的高低等。 《辞海》中对信用的解释为:信任使用,遵守诺言。 英语中的信用为Credit,意思是相信、信任、声誉等。 结合多数观点,信用就是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根据 等价交换原则把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暂时让渡给需 求者,并按借贷双方签订的契约,到期还本付息的 行为。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信用具有三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即信用关系主体 (即交易活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信用载体 (指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凭证 )、制度规则体 系(市场交易的发展和完成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得 以表现,而契约的履行和遵守必须依靠一整套完善 的交易制度规则)。
2.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在找到商品的买主 或卖主的同时,既解决了资金融通的困难,也解决了 商品买卖的矛盾,从而缩短了融资时间和交易时间。 而且商业票据一般都可以到商业银行贴现或经背书后 转让给第三者。 商业信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 主要表现在:(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 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 的限制;(3)商业票据的接受性存在限制;(4)信 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第三章信用结构
![第三章信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7b19f6548d7c1c708a145dd.png)
③公式 在计算中,非金融部门提供的信用主要包括政府、企 业、个人三个部门之间和企业部门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提 供的全部信用。 信用非中介化率 =(非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信用净额 =(政府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居民部门负债-金融 部门负债)/(政府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居民 部门负债) ④指标含义:信用非中介率指标反映非中介性的信用活动在 整个社会信用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该指标越高,则说 明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不通过金融部门中介的份额越大,说 明社会信用活动对金融中介部门的依赖性越低。
(3)企业部门 银行贷款、公司债券除预付外的商业信用, 该信用既发生在企业间,也发生在企业与金融机 构、个人、政府部门之间是整个信用活动的基础。 ①信用交易主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包括金融企业)。 ②信用交易活动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更多地属于企 业微观决策的范畴。 ③信用交易活动交易对手广泛,一般工商企业、金 融部门、政府部门。 工商企业与政府部门信用活动包括:企业购买 政府债券、财政资金有偿投资 ④企业部门信用活动往往有较严格的方向,主要体 现在产业链上,从这来看,交易范围较窄。
(1)金融部门信用 ①信用规模 是金融部门通过发行货币、吸收存款等方式进 行信用交易的规模。其数量在资产反映为国内信贷; 在负债方,反映为货币、准货币和金融债券(其中, 准货币极为货币用供应量M0、M1、 M2)。 ②公式: 金融部门信用规模=金融部门负债 =货币+准货币+金融机构债券 =通货+企业存款+居民存款+金融 企业债券
(2)非金融部门信用 ①非金融部门的信用是指一国或地区非金融部 门全部信用规模,换句话说,非金融部门的 信用是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负债总和。 ②公式 非金融部门信用=总规模-金融部门信用 =政府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负 债+居民负债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b65b58be360cba1aa811da90.png)
年初银行收紧贷款 民间借贷利率暴涨
目前,央行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 5.31%,六个月为4.86%,一至三年则为5.4%,而 根据目前民间资金行情,按照借入100万元计 算,5%的月息,即每月还5万元,6个月还30万元, 民间6月期短期利率为30%,是基准利率的6倍。
金融机构
信用
还本付息
盈余单位: 企业 政府 个人
金融机构
债务
注:资金由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有偿调动
的方式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
资金
金融机构
资金
资 金
盈余单位 资金 金融市场 资金 赤字单位
直接融资
资金流量分析
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 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 业信用统一起来。
第二章40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授信规模 限制
受企业资金规模的限制,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项目资 金不可能通过商业信用解决;
②单向性
③信用范围 狭窄
单方向的债务债权关系,授信方提供的商品是受信 方的生产和经营要素,一般只能是上游企业向下游 企业提供信用,而不是相反。棉花厂 纺纱厂 织 布厂 服装厂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 Y = C + I + X-M
3. 资金流量模型:
资金流量分析
第三章 信 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信用的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信用本章概念:信用、实物借贷、高利贷、信用经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赊购、信用膨胀、信用媒介、信用制度、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信用工具本章讲解三个内容:一是信用的基本知识,二是信用的主要形式,三是信用工具。
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一、信用的定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和活动。
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
经济学中的信用专指借贷活动。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
信用是价值的单方面有偿转让,是货币借贷行为,是以偿还本金和利息为条件的付出二、信用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社会财富的占有与需求的不均衡是信用存在的基础。
“由于价值分配的不均产生了信用”-----洛克。
社会价值的分配不均和需求不对应使信用的得以存在。
商品经济的利益关系决定了信用调剂手段社会分工和经济主体的相对独立国家、企业、单位、个人的相对独立性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能随意侵犯价值的调剂不能施舍和夺取,只能有偿借贷。
首先是价值的闲置A、生产中的价值闲置B、积累中的价值闲置C、国家与单位的闲置D、居民的价值闲置其次是价值的需求A、固资更新与扩大B、生产临时扩张C、财政举借国债D、居民扩大消费与支付三、信用的起源与发展前资本主义的信用----高利贷信用原始社会末期,贫富的产生形成借贷的必要和可能。
高利贷的贷者:富裕家族、大商人、宗教、货币经营业者;高利贷的借者:小生产者、封建主、奴隶主、高利贷的借贷品种:实物或货币。
1、实物借贷:以实物为对象进行借贷的活动。
二、实物借贷的存在背景:商品货币关系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实物借贷的局限性: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易产生矛盾。
2、货币借贷: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
二、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
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
从此以后货币借贷逐渐站具主导地位。
高利贷:以谋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
高利贷盛行于前资本主义时期。
高利贷的利率一般都高于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平均收益率,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且无上限,年息36%(三分息)到百分之几百高利贷的作用:“有资本的剥削方式而无资本的生产方式”使小生产破产,资本主义的信用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信用转化为借贷资本,多种信用形式的出现。
四、信用的基本特征1、信用的标的物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价值的单方面让渡。
贷者在没有取得等值品的情况下就将出借品给了借者,双方构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而非等价交换关系,所以贷者承担着信用风险。
3、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4、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5、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6、信用体现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G——G’(G+g)使资本的运动具有了神秘色彩。
全部运动过程为G——W·····P·····W’——G’7、容易产生信用膨胀。
信用膨胀:信用供给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超出其真实基础与客观需要量。
在实物借贷和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不会发生信用膨胀。
在货币借贷和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供给部门可以通过投放信用货币和扩大信贷规模来扩张其信用能力,往往导致通货膨胀。
8、一般通过信用媒介。
信用媒介联系信用关系各方的中介机构。
信用媒介通常作为独立的企业性经营单位运作。
在经济活动中,信用媒介主要角色是充当中介,一方面集聚资金形成债务,另一方面运用资金形成债权,并从中获利。
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是否通过信用媒介和是否直接承担风险和拥有债权债务或所有权为标准。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或中介不承担风险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中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五、信用的作用和职能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的作用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的功能,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
可促进社会资金的积累,加速生产的发展,节约流通费用3、促进社会利润率的平均化借助信用使资本转移并达到利润率平均化4、反映和调节经济的作用(调节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一切企业单位均在银行开户,从而置于银行的反映之中。
调节货币总量,调节现金与存款比例达到货币总量、结构、与物资供应的平衡并促进经济增长。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五、信用风险及其防范1、信用风险的定义定义和原因(书);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
2、信用风险的特征客观性、传递(导)性、可控性、周期性。
3、信用风险的防范(书60)第二节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一、信用制度(一)信用制度为约束信用主体信用工具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的建立不仅是有形的法律规则的建立,还需要全社会道德意识规范的无形约束。
(二)如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特点来分析:1、以负债经营为主,具有明显的扩张性2、债权债务关系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经济关系3、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4、从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来分析,即各部门都有借贷信用。
5、从信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来分析,市场经济离不开信用。
二、信用的主要形式1、商业信用是企业间在出售商品时以赊销和延期支付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
赊销:商品买卖双方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方式把商品购买与支付货款分离为两个环节。
赊销方式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
赊销方式实际上是销货者在出售商品的同时向购货者提供了短期资金融通。
必要性:生产周期的不一致;工业对商业的支持;特点及局限性:与商品的联系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2、银行信用以银行及其他信用机构为中介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借贷和银行票据。
特点:(1)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 银行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形态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性。
(4)银行信用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创造信用货币。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3、国家信用国家政府作为信用的主体,向国内外进行借贷所形成的信用。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债券。
分类:内债外债;短期中期长期;可流通不可流通;有形无形;一次付息或分期付息。
国家信用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发展经济建设;调节经济结构。
4、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信用规模概况4、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抵押质押贷款)等。
形式:A、银行直接贷款给消费者;B、银行贷款给商家,商家为客户赊销,客户向银行分期付款。
C、信用卡透支。
作用:提前消费;扩大信贷;促进经济。
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5、国际信用国家、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同国外政府、机构企业进行的借贷活动,既跨国借贷。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1、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2、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独立贷款和银团贷款)3、政府贷款4、国际金融机构贷款5、国际资本市场融资6、国际租赁(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作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注意事项:汇率、利率风险;偿债能力。
第三节信用工具一、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信用工具亦称金融工具(严格说通货也是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是依法开立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凭证。
2、分类标准(书63)二、种类票据——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卡证——信用卡、信用证有价证券——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工具三、特征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
四、价格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思考题:一设备租赁公司将一台机器设备租赁给A公司,按其价值收取25%的租金,问这是实物借贷还是货币借贷,是不是高利贷?A公司以其不动产价值500万元,向银行低押贷款250 万元,这是否属于完全意义上的信用借贷行为?中国银行为何经常采用这种方式的贷款?A公司通过投资银行包销发行1000万元的一年期债券,最后只售出500万元;A公司同时给信托投资公司1000万元作为委托贷款。
两种形式各属何种形式?A公司采用赊购方式购买B公司产品,开出半年期年利率10%的票据一张交付B公司,该票据银行认可到期给予承兑,请问这种方式是银行信用还是商业信用?某人交付发展商25 万元并以其新购房产证抵押,取得银行25万元分期付宽款贷款支付给发展商。
这种方式是何种信用?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中国社会信用堕落的原因,如何重塑中国的信用体系?参考资料:美英以及欧洲大陆国家的信用体系的内容和特点美国是一个征信国家。
所谓征信国家,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健全,形成了独立、公正且市场化运作的征信服务企业主体,从而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成熟市场经济能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国度,可以快速取得资本市场、商业市场上任何一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真实的资信背景调查报告,企业和消费者已经形成自觉培育和维护自己良好信用的习惯。
在征信国家做生意和生活,信用的缺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少企业和个人因此断送了事业或生活中应有的便利。
美国信用体系具备了征信国家的基本内涵,既有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也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还有对信用产品有强烈需求的信用产品使用者。
美国信用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将信用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纳入法律范畴。
美国对信用管理的立法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8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信用管理的法律框架。
这些法律主要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帐法共15部。
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确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建立失信惩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