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物临症用药物加减表
宽带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肾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宽带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肾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郭龙1郑琳琴2(1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9)(2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福州350007)疗3个月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清毒胶囊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清毒胶囊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增强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范俊丽,赵敏,桂希恩,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男男性接触者肛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36(12):736-740.[2]苏琛,彭鑫,张毅.中药联合HAART 药物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观察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5):440-443.[3]文彬,李秀娟,周小潇,等.清毒胶囊对HIV/AIDS 患者HAART 后不同基线CD 4+人群免疫重建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35):3055-3057.[4]李宗明.清毒胶囊和参灵扶正胶囊联合口服治疗艾滋病17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10(5):58-59.[5]刘振威,李璇,邓鑫.参灵扶正胶囊和清毒胶囊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3(11):1476-1480.(收稿日期:2020-12-27)【摘要】目的探讨宽带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肾虚血瘀证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62例原发性痛经肾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1例。
对照组采用瘀血痹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宽带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治疗后腰骶酸痛、色紫有块、畏寒肢冷及面色苍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中药治疗尿路感染
病 因 病 机
病因
感受湿热疫毒之气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外阴不洁, 秽浊之邪乘虚而入,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湿热熏蒸而发病。
感受湿热
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功能失 常,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下注。
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火郁下焦,膀 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
饮食不节
肝郁化火
肾气亏虚
辨证论治--中焦湿热证
治法:化湿清热。 方剂:三仁汤加减。 药用:杏仁15g,薏米15g,白叩15g,厚朴15g,半
夏10g,通草30g,滑石15g,竹叶15g,黄芩10g,地 丁30g,金银花30g,车前草15g。 加减:呕恶重者,加竹茹10g清中焦热而利湿; 大便溏者,加茯苓、泽泻以分利水湿;;大便 秘者,加大黄后下以清热通下而燥湿。
急、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① 尿路感染病史在 1 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
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 肾盂肾炎。 ② 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 能)减退,能排出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③ 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 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1.2.2肝胆郁热证 1.2.3中焦湿热
1.2.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证 头晕耳鸣,腰酸痛,低热,
手足心热,咽干唇燥,小便黄赤混浊或刺痛,舌质红,无苔,脉 细数。
辨证治疗--膀胱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泻火。 方剂:八正散加减 药用:瞿麦20g,萹蓄20g,通草15g,车前子15g滑石15g,
西医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的诊断:(参照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
术会议通过的标准) ① 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 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2天内应重复培养1次。 ② 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检查,白细胞 >10/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①、②可以确诊。如无②则应再作尿 菌计数检查,如仍≥105/ml,且两次细菌相同者, 可以确诊。
中药药方大全
中药药方大全化脂腹肝汤组成:丹参15克,茵陈20克,泽泻20克,黄芩12克,山楂12克。
功效:舒肝、消瘀、祛湿、化积。
应用:脂肪肝。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饭前温服。
方解:脂肪肝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活动使得脂肪堆积,加之肝脏代谢机能受损,过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成。
若不及时治疗可使急性肝炎病情迁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祖国医学没有脂肪肝的记载,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的范畴,患者常有胁痛、肥胖、肝大的表现,病因病机为湿、痰、食阻滞,化生浊邪,肝胆疏泄失调,血脉瘀阻。
方中茵陈疏肝利湿为主药,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黄芩、泽泻清热利湿,山楂化食消积共为佐药。
全方舒肝、消瘀、祛湿、化积,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加减变化:胁痛甚者酌加青皮10克,郁金12克;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15克,生山楂15克,鸡内金12克;口苦、口干加龙胆草10克;噁心欲呕加清半夏30克,乾薑10克;腹胀纳少者加厚朴10克,生山楂15克;大便稀溏加泽泻15克,白扁豆30克;肝大明显加鳖甲、穿山甲各10克;妇女月经不调加泽兰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注意事项:适当控制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为原则。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静脉点滴,用药不宜採用高渗性葡萄糖,以减少糖向脂肪的转化,注意减肥控制体重,绝对禁酒,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肝炎恢复期参加锻炼,运动量以病人体力能耐受为标准,促进脂肪的代谢。
臌胀方组成:茵陈、黄芪各60g,生(妙)白术、益母草、丹参、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泽泻、白茅根各30g,云苓、猪苓各20g,莪术、土鼈、枳壳各10g。
功效:健脾益气、化瘀行水,清热利湿。
主治:肝硬化腹水。
主症:腹大胀满,脘腹痞胀,面色暗黑,面颊、颈胸部红点赤缕,腹部青筋怒胀,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苔腻,脉弦等。
用法:水煎内服(茵陈后下),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
中兽医学常用中药和方剂
31
鱼腥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主入肺经,以清 肺见长,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 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32
败酱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为治疗肠痈的要药 • 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33
射干
• 清热解毒:入肺经,清肺泻火,降气消 痰,消肿。用于咽喉肿痛。
•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 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
14
分类
•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 气分实热证;
• 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 等湿热病证;
• 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 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 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 热毒炽盛的病证;
• 祛风湿:长于祛湿,痹证湿胜者尤宜。 用于风湿痹证。
•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49
厚朴
• 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用于湿阻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闷腹 胀,腹痛,或呕逆等证。
• 平喘:能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用于痰 饮喘咳。
50
藿香
• 化湿:用于湿滞中焦证 • 解暑:既能化湿,又可解表。用于暑湿
53
六、利水滲湿药
•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 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 性能成效: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 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成效。
• 适应范围: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 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 所致的各种病证。
54
茯苓
• 利水渗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 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 种水肿。
中医名方益胃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益胃汤临床运用【组成】沙参9克,麦冬15克,冰糖3克,细生地15克,玉竹(炒香)4.5克。
【用法】水10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2次温服,渣再煮200毫升服,每日1剂。
【功用】滋阴润燥,益胃生津。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腑实,服泻下剂,热结去后,又见汗出,脉细数,舌红少苔。
【加减】久热不退,久咳少痰者,加地骨皮、桑白皮;干呕、呃逆者,加竹茹、陈皮。
【方论】本证是因温病后期,热伤胃阴所致,故治宜益胃生津。
其组成以甘凉濡润的药物为主,是滋养胃阴的代表方剂。
方中生地、麦冬味甘性寒,能清热凉血,滋阴润燥,为甘凉益胃阴之上品;配以沙参、玉竹甘凉生津以加强生地、麦冬复胃阴之力;冰糖和胃润肺。
诸药合用,共奏益胃生津,滋阴润燥之效。
【医论】阳明温病本为伤阴之病,今热结腑实,服泻下剂后结去热解,又见汗出,脉细数,舌红少苔,此皆为阴亏的象征。
治疗上以复其胃阴为主,因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而十二经之阴皆复,所以用甘凉益胃法急复其阴,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为了增强药效,吴氏在用药方法上突破1日2服的常规,改为日3服,使耗损的胃阴频频得到补益,药物在体内维持一定的浓度,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此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临床运用】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类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的恢复期。
属中医“咳嗽”的范围,辨证分为风寒型、风热型、燥邪犯肺型、肝火犯肺型、肺阴虚型等。
本方用于肺阴虚型呼吸系统疾病。
据《新中医》1988,(8):42 余智涵报道:呼吸系统疾病除痰湿、痰热、气虚证外,常有气阴两虚证候,治疗时可本方结合辨证施治,或和生脉散(人参或西洋参),或加沙参麦冬汤,气阴并补。
2.眩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眩指眼黑,晕是头旋,两者同时出现,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
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等病。
中医名方沙参麦冬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沙参麦冬汤临床运用【组成】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天花粉4.5克。
【用法】水1000毫升,煮取400毫升,日再服,每日1剂。
【功用】滋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之阴及风温后期肺胃阴伤证,症见身热不甚,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等症。
【加减】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咳嗽较重,痰多者,加贝母、杏仁;咯血,加侧柏叶、仙鹤草、藕节、白及、阿胶、参三七以止血;午后潮热、颧红,加银柴胡、地骨皮等;胃火偏盛者,加山栀、黄连;大便燥结甚者,加火麻仁、全瓜蒌;口于舌裂,津伤显著者,可用梨汁等频频口服。
【方论】本方为一首常用的甘寒清润滋补方剂。
用于温燥热邪袭入肺胃,以致津液受伤,损及阴分的病证,故治宜甘寒救其津液。
方中沙参、麦冬清热润燥,滋养肺胃之阴液,以治肺胃有热,阴亏液枯的干咳、咽燥及心烦,口渴为主药;玉竹、天花粉以助沙参、麦冬增强润肺胃之阴为臣药;扁豆、甘草益气和胃,培土生金为佐药;桑叶疏达肺络,清肺止咳,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同为使药。
诸药合用,具有滋养肺胃,生津润燥之效。
【医论】吴鞠通云:“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说明是因夏热秋燥相煎,损伤阴分,肺胃津乏,或风温后期邪热已退而肺胃阴伤之故。
由于肺阴受伤,阴虚则低热内生,故见身热不甚;肺津亏虚,肺系失润则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津不上承则口舌干燥而渴。
素体偏虚,外因秋令气候干燥,肺为燥金之脏,同气相求,燥热最易袭肺。
燥邪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燥邪常侵犯上呼吸道,而见阴液缺乏的表现。
肺位居上,上焦病不愈,则下传胃腑,而见肺胃受损,故治以甘寒之品。
吴鞠通说:“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
正说明苦寒之品不能退虚热,反有苦燥劫津之弊。
【临床运用】1.肺结核肺结核为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几种常见疾病中西医配方指南
用药指南:本品取中西药之长,作用全面。甘草酸是治疗溃疡病的有效成份,具有解痉、抗胃酸分泌作用,同时有类去氧皮质酮作用,可消炎及改善胃肠血液循环。海螵蛸含碳酸钙,可除湿制酸,止血收敛。贝母碱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具有开郁下气,收敛止血,消食除胀等作用。延胡索总碱有镇痛、镇惊、镇吐、安定作用。普鲁卡因可阻断皮层内脏恶性循环,从而改善患部的神经营养状态,促进溃疡愈合。
2.中医辨证分型(分三型):①胃阴不足型:脘腹痛,口干,腹胀,恶热喜冷,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②脾胃虚寒型;脘腹隐痛,喜按喜暖,返酸腹胀,口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虚缓。③寒热夹杂型:脘腹胀满,喜按喜暖,口渴多饮,大便干,苔白腻,脉弦。
①②③型分别服用溃疡Ⅰ、Ⅱ、Ⅲ号片,每次五片,每日四次,42天为一疗程。
方案四
中药:1.溃汤片组成:①溃疡Ⅰ号片:丹参、沙参、麦冬各120g,川棟90g,苦参100g,甘草30g,白芨120g、②溃疡Ⅱ号片:黄芪、丹参、白芨各120g,桂枝、白芍各90g,苦参60g,甘草50g,氧化镁90g,氢氧化铝60g。③溃疡Ⅲ号片:半夏45g,干姜60g,丹参、白芨各120g,黄连45g,党参120g,川棟、苦参各100g,甘草90g。
西药:脾虚型用复方苯乙哌啶,每次2片,一日三次口服。
用药指南:肠易激症候群是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是以肠道功能失调为主的功能性疾病,治疗困难。易激Ⅰ号为治本之剂,复方苯乙哌啶有收敛和减少肠蠕动的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控制腹泻的药物,与Ⅰ号同用则标本同治,效果好。易激Ⅱ号疏肝健脾,扶土抑木,乃标本兼顾。消炎痛有消炎止痛作用,与Ⅱ号同用使作用更强,效果好。
方案二
中药:菊花、地榆,十大功劳各15g,苦参、黄芩、大飞蓟各9g,水煎成100ml。
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胰腺炎汇总方
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胰腺炎汇总方胰腺疾病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为: 1)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
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
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
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偶可伴咖啡样内容。
3)腹胀: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
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
腹胀以上腹为主。
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病人排便、排气停止。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
5)其他症状: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左右。
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
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
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
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
2、慢性胰腺炎:主要是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或左肩放射等。
慢性胰腺炎可形成胰腺肿块,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肿瘤压迫胰管可引起周围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当取胰腺表面组织活检时往往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在手术探查中穿刺取深部组织活检或在术前采用ERCP,可以做出诊断。
3、胰腺癌的症状为:早期胰腺癌因病灶较小且局限于胰腺内,可无任何症状。
随病情进展,肿瘤逐渐增大,累及胆囊、胰管及胰周组织时,方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及隐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
其中以黄疸最为突出,阻塞性黄疸是胰头癌的最突出表现,发生率在90%以上。
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
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
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可呈棕色或古铜色,伴瘙痒。
有胆道疾病及长期饮酒史,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体重减轻等应疑有胰腺疾病的可能。
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才能确定。
中医经典方剂【范本模板】
中医经典方剂一.实证用方(一)治风剂1.疏散风寒剂【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
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
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
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
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
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
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
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
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
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
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
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
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1)感冒清热颗粒【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
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寒热之性不显,解表之力独彰.所以对于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皆可服用.(2)午时茶【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 (中医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涉及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针对非重点人群的早期新冠病毒感染者,可参照《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中推荐的中成药或中药协定方,进行居家治疗。
1.治疗1.1 清肺排毒汤适用范围:适用于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病例,结合患者情况规范使用。
基础方剂: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茯苓15g 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生姜9g 紫苑9g 款冬花9g 射干9g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广蕾香9g。
服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早晚各1次,餐后40 分钟服用,3日一个疗程。
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用量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
推荐中成药: 清肺排毒颗粒1.2轻型(1)疫毒束表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无汗,身体酸痛,咽痒咳嗽或咽干痛,痰粘少,鼻塞浊涕。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推荐处方:葛根15g 荆芥10g 柴胡15g 黄芩15g 薄荷10g、桂枝10g 白芍10g 金银花15g 桔梗15g 枳壳10g、前胡15g 川芎10g 白芷10g 甘草10g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m1~200m1,每日2~4 次,口服。
以下处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遵医嘱)。
(2)寒湿郁肺证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咽干,或咳嗽咯痰或恶心、腹泻、大便黏腻。
舌淡胖,苔白腻或腐腻,脉濡或渭推荐处方:寒湿疫方麻黄6g 生石膏15g 炒苦杏仁9g 羌活15g葶苈子15g 绵马贯众9g 地龙15g 徐长卿15g广藿香15g 佩兰9g 苍术15g 茯苓45g白术30g 焦麦芽9g 焦山楂9g 焦神曲9g厚朴15g 焦槟榔9g 草果9g 生姜15g(3)湿热蕴肺证临床表现:发热,周身酸痛,咽干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咳嗽痰少,或胸闷、纳呆、腹泻、大便黏腻。
中医中药中医医院急诊科常用方剂
中医医院急诊科常用方剂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30克,杞子12克,川楝子5克。
【方义】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血燥津亏,肝郁气滞之证的常用方。
方中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药;杞子、当归养血柔肝,沙参、麦冬滋阴增液,善养肺胃之阴,知木能乘土,必先培土,又清金之所以制木,以上均为臣药;佐以川楝子疏肝理气泄热,遂肝木条达之性,虽属苦寒之品,但配入大队甘凉养阴药中,则使肝体得养,肝气调畅,诸证自除,诚为治疗阴虚脘胁疼痛的良方。
本方在大队滋养肝肾阴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
【功效主治】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
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
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温服。
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方歌】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方义】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
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
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鸟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
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炮制】上为俰咀。
【功效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姜梅一并存,燥湿化痰兼利气,湿痰为患此方珍。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的药物选择和配伍是关键环节。医生需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轻重、患者体质 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还需要根据药物的药性、药效、剂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 配伍 在药物选择方面,需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例如,针对热性疾病,医生 可能会选择具有清热泻火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针对寒性疾病,则会选择具有温中散 寒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 在药物配伍方面,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效的协同作用。例如,在桂枝汤中, 桂枝和白芍可以调和营卫、舒缓筋脉,与生姜、大枣等配伍可以治疗感冒与用法
中药处方的剂量和用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药物的剂量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 强度,而用法则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中药处方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来决定的。医生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同时,还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来选择合 适的用药方式,如口服、外用等 例如,在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等药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该药需要口服,并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中药土茯苓的临证运用 (1)
中药土茯苓的临证运用一、土茯苓简介【来源】出自《本草纲目》。
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光叶菝葜)的块茎。
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
秋末采收,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切成薄片,晒干。
主产于四川、广西、陕西等地。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冷饭团,山猪粪,山地粟,过冈龙,山牛,冷饭头,山归米,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山奇粮,土太片,光叶菝葜,白土苓,鲜土苓,地茯苓。
【处方名】土苓,土茯苓。
【商品名】白土茯苓:简称土苓。
【性味与功能】甘、淡、平;归肝、胃经;除湿、解毒、通利。
【化学成分】含皂苷、鞣质、树脂、挥发油、生物碱、多糖等。
【药理作用】(1)有杀灭钩端螺旋体作用。
(2)对小儿先天性梅毒口腔炎及现症梅毒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15~60g.水煎或外敷。
二、土茯苓临证中的运用痰喘张子臻对于痰多咳喘,痰黄黏稠如脓,咯吐不爽者,推崇用土茯苓治疗。
或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配以本品;或以本品配伍车前子、浙贝母;或单用土茯苓一味50~70g,药专力宏,皆有效。
水煎分早晚2次服,一般3~7日愈。
咳、喘、痰、炎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四大主症,辨证属本虚标实,病位涉及肺脾肾。
肺为贮痰之器,而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痰浊易生。
痰贮于肺,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肺失其司,卫外不同,易感外邪。
外邪束肺,郁而化热,痰热互结,酿毒犯肺,则痰喘作矣。
痰热互结,酿毒犯肺是慢支发作期的主要病理环节,重用清热解毒之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奉苹从新》谓:“土茯苓味甘能补、能和、能解毒,常用于痈肿、疥癣、杨梅疮毒。
”《本草纲目》载: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
一品兼具两种功用,是以治痰喘可取得良效。
药理研究证实,土茯苓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菌及抗螺旋体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可明显抑制模型动物气管腺体增生,延长组胺诱发哮喘时间,并能增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重量,改善模型动物的体质。
中成药临床运用
1、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2、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3、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 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 清退虚热、气血两清; 5、祛暑剂: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 6、温里剂: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7、表里双解: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 8、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9、安神剂:重镇安神、滋养安神; 10、开窍剂:凉开、温开;
是以制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
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以
治疗里寒证的中成药。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三大类。临床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 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末稍循 环障碍、血栓闭寒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者。
乙酰氨基酚等药。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
嗽、口干、咽喉疼痛。
【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个别患者服用维C银翘片导致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死亡。
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
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
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泻下剂分为寒下、 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 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 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
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①麻仁丸
【主要成份】由麻仁、制大黄、炒杏仁、郁李仁、当归、生白芍、厚朴、枳实组成。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消食导滞。用于胃肠炽热所致的大便秘结、胸腹胀满、口苦尿黄。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性便秘慎用。
临症组方配伍宜忌
浅谈临症组方的配伍宜忌【摘要】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是增强其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因此,临症组方的合理配伍应用,仍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中药;配伍;合理;不合理;临床疗效临床上中医通常以整体观念和辨证立法施治为基础遣药组方,而中药则是中医临症组方治疗的主要手段。
中药的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1]。
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毒副反应)。
充分而正确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作用的发生,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症组方配伍必须遵循合理用药的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1中药配伍宜发挥治疗作用目前许多疑难病症用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显著或无效,而按中药药性和中医治疗原则来治疗,常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这说明中医中药的理论经久不衰,组方合理的方药临症每可获效。
1.1以中药性能为依据,君臣佐使伍用得法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十八反、十九畏等。
现代研究认为,“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
药物之功用各有长短,坚守合理配伍原则,调其偏胜,制其毒性,发挥其相互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
正如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说:“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失其性。
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
”如麻黄汤与麻杏甘石汤,两方仅臣药桂枝与石膏有别,则主治功用异同。
前者以发汗解表为主,而后者以清泄肺热为主。
1.2以经方应用为基础,临症组方辨证化裁如临床上经常遇到多个汤证相合而发的病症,所谓“合病”、“并病”。
此时单用一方不加变化治之,则显得药石乏力、收效甚微;若辨证施治予恰当的经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化裁,如笔者运用金匮肾气汤化裁治疗慢性肾衰之尿毒症、瓜篓薤白桂枝汤并薏仁附子散化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临床疗效较好。
1.3以治疗作用为手段,达到治疗他病目的如泻下药的主要作用是通导大便,由于里实证的病因分别有热结、寒结、燥结和水结的不同,相应配伍予寒下、温下、润下、逐水,以清除胃肠积滞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也可使热毒火邪通过泻下得到缓解或消除或使水湿痰饮之邪从大小便排出。
五积散临证举隅_辛小红_姚蓝
展的阶段。
此期的特点是,有着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火证辨证论治规范出现,从火论生、从火论病、从火治病的模式臻于成熟。
对于生理之火的功能、内火虚衰的症候、内火亢盛的原因、火邪所致病症及机理、火证的治疗方法,在各家医著中已有不同程度的广泛论述。
对于生理之火的功能,通过对命门功能及君火、相火的阐述,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述;对于内火亢盛的原因,强调七情损伤、体质因素,并使其分类更加细致;对于火邪所致病症已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并尽可能阐述致病机理;对于火证的治疗,临症时所采用的治法丰富多彩,对前代流传下来的治则、治法及各种治疗理论,进行了各种不同立场的反思,提出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
这些均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火”的理论。
参考文献[1]李海玉,潘桂娟.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火”理论的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7):1116-1118.收稿日期:2014-04-15基金项目: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校科研创新基金(xjc201138)作者简介:辛小红(1980-),男,甘肃天水人,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理论。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04.[3]明·孙一奎.医旨绪余[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明·赵献可.医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见:李志庸主编.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15,878,895,1060,.[6]明·张景岳.类经附翼.见:类经图翼(附类经附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439,443,442.[7]清·陈士铎.外经微言[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4:178.[8]清·罗美.内经博议.见: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5.[9]清·张璐.张氏医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475.[10]明·龚居中.痰火点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102,106.[11]明·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9,78,79.[12]明·万密斋.保命歌括.见:傅沛藩,姚昌绶,王晓萍主编.万密斋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2.[13]清·吴鞠通.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14]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3.[15]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52[16]日·丹波元简.素问识.见聿修堂医书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1.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10.029五积散临证举隅辛小红,姚蓝(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五积散乃一首千古名方,其组方用药相对较多,不少医家嫌其杂而不精,故可查之案并不多见,然五积散组方精妙,诸药合用,能消寒、食、气、血、痰五积,共奏散寒除湿,气血同治,痰食并消之功,临证可用之证甚广,今就应用五积散治疗夹食伤寒案、闭经肥胖案、双肩痹痛案作一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临症用药加减表中药1.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2.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3.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4.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5.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6.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7.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 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8.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中医随症加减用药表随症加减用药一,发热1、外感风寒-----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2、外感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蔓荆子,3、温病-----(卫分)或热毒,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兰根,4、热入营血-----(营分)生地,丹皮,元参,赤芍,5、火毒-----川连,黄柏,黄芩,枝子,6、少阳证-----柴胡,黄芩,7、阳明气分证-----石膏,知母,花粉,8、阳明腑实证-----大黄,芒硝,元明粉,二,一切头痛1、外感风热-----菊花,蔓荆子,薄荷,蝉蜕,2、外感风寒-----羌活,荆芥,白芷,藁本,细辛,3、鼻渊头痛-----苍耳子,辛荑,薄荷,白芷,4、湿邪头痛-----藿香,苍术,防风,羌活,5、肝热头痛-----龙胆草,夏枯草,枝子,黄芩,6、肝阳上亢-----石决明,草决明,钩藤,菊花,7、痰厥头痛-----川芎,细辛,南星,陈皮,云苓,半夏,枳实,甘草,8、少阳头痛-----(偏头痛)柴胡,黄芩,玉竹,9、太阳头痛-----(后头痛)川芎,麻黄,羌活,独活,10、少阴头痛-----(前额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11、太阴头痛-----苍术,半夏,南星,12、少阴头痛-----麻黄,附片,细辛,13、厥阴头痛-----(头顶痛)人参,吴萸,藁本,生姜,大枣,14、气虚头痛-----黄芪,人参,炒白术,升麻,15、血虚头痛-----当归,熟地,炒白芍,川芎,首乌,鸡血藤,16、阴虚头痛-----元参,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贞子,生地,17、阳虚头痛-----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苁蓉,巴戟,仙灵脾,18、顽固头痛-----全蝎,白姜蚕,白附子,蜈蚣,三,眩晕1、外感眩晕-----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桔红,茯苓,甘草。
生姜,2、内伤眩晕-----人参,当归,茯苓,枣仁,菊花,天麻,桔红,3、肝风内动-----菊花,钩藤,天麻,地龙,薄荷,4、肝阳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牡励,5、肝热眩晕-----夏枯草,菊花,龙胆草,草决明,6、气虚眩晕-----黄芪,党参,升麻,人参,7、血虚眩晕-----当归,熟地,首乌,白芍,8、肾阳虚晕-----鹿茸,紫河车,锁阳,仙灵脾,仙茅,9、气滞头晕-----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炒白术,10、痰湿头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四,咽喉痛1、外感风热-----牛旁子,蝉蜕,薄荷,元参,竹叶,2、肺气不利-----射干,桔梗,麦冬,3、肺胃热盛-----山豆根,牛黄,马勃,通大海,花粉,4、热毒-----银花,连翘,板兰根,枝子,5、失音-----通大海,川贝,冬花,五,口舌痛1、心胃火盛-----川连,枝子,石膏,黄芩,木通,竹叶,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