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独秀(吴云峰作)

合集下载

谈陈独秀

谈陈独秀

谈陈独秀20世纪的中国一方面多灾多难,一方面又充满了变数和希望:这两者绝好的汇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

知识分子是20世纪中国的标本,在这些知识分子群落中,有作家,诗人历史学家,翻译家,哲学家,思想家;有革命斗士,自由主义者,新儒家代表,也有汉奸文人。

他们的命运折射了中国的命运。

他们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也有过属于自己的耻辱和充满变数的命运。

陈独秀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人,自1927年后,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孤独的巨人;这个人,是五四运动的领袖,新文化的巨擘,又是开天辟地地创中国新纪元的先驱人物。

鲁迅曾说:‚假若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陈独秀,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世家,早年与封建时代的所有读书人一样,走的是考科举,求功名的科举路。

但是,生性叛乱的他,在中了秀才并参加完院试后,认清了科举制度摧残人性,扭曲人格的黑暗本质,因而没有一如既往的老死科场,而是毅然告别当时的显学,逐步接受了新思想。

随即,他又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投身到反抗腐朽黑暗清政府的滚滚洪流中。

在不断地民主革命斗争中,虽屡经挫折,但始终矢志不渝,信仰坚定。

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青年>>杂志,(翌年改名《新青年》),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向一切陈腐落后的事物宣战,解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并因此而成为风云一时,声震寰宇的学界名人,奠定了他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

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积极领导广大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并亲身投入到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活动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后走在时代的前列,率先接受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一起着手发起并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由于在党内的巨大威望,从中共‚一大‛到‚五大‛,他连续当选为党的最高领导人,达到了某个人政治生涯的顶点。

浅析陈独秀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浅析陈独秀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浅析陈独秀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摘要〕“总观陈独秀的一生,他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尘埃慢慢落定,一个真实的陈独秀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更加接近了客观与公正。

〔关键词〕历史贡献历史作用影响1 陈独秀的历史贡献1.1 维护中共的独立性。

当中共建立之初,共产国际极力说服国共两党进行党内联合时,陈独秀就明确表示反对。

他指出,两党的宗旨和阶级基础不同,中共加入国民党将会混合了阶级组织,在社会上信仰全失,永无发展之机会;而国民党向来对于新加入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

但共产国际认为,这些顾虑是没有必要的,国民党并非单纯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共的加入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更富于革命性。

然而事实表明,在联共的问题上,一部分国民党人包括孙中山在内,一开始就有控制中共的意图。

陈独秀要求实行党外联合的路线,遭到拒绝。

后来提议退出国民党。

然而莫斯科再一次驳回了陈的提议。

至于中共“独立性” 的危机,它要求通过联合国民党左派,共同孤立、反对右派,来推行反映共产党主张的革命政策,解决这一难题。

1.2 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初,陈独秀便认识到“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有民主革命的历史”,因此,陈独秀对列宁强调国共合作深表同意。

然而,国民党有很多毛病,因此,陈独秀向孙中山的国民党表示了建立党外联合阵线的愿望。

在陈独秀看来,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建立联合阵线,两党就可以在反对封建式军阀这一共同目标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但是如果实行党内合作,那么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共产党与以资产阶级为基础的国民党就会在斗争方式、阶级观念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从而不利于革命的团结。

除了努力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之外,陈独秀也为国共团结革命,维护统一战线作了大量的工作。

1.3 领导工农运动。

五卅惨案发生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发动了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青年学生为中介的群众运动,发动广大的市民和中小商人与工人、学生联合起来,共同促使上海总商会下达罢市令。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陈独秀(1879年-1942年),原名高寿,字独秀,江苏常熟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本文将从他的早期生活、政治理念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对陈独秀进行人物分析。

陈独秀早年伟岸的人格特质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他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期间,陈独秀推崇西方科学与自然,崇尚民主和自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他积极参与中国同盟会和同兴会等革命组织的活动,追求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

陈独秀对遭受封建压迫和国家割让的中国社会状况感到深深的忧虑。

他提出了“一切愿足下的心首恶者、勿问何人”和“信用至上”的主张,倡导逐步实现革命与改良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他强调要通过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能够摆脱列强的控制,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陈独秀的文化活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担任《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提倡新文化运动。

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文学”和“民众文化”等理论,鼓励文人撰写现实主义小说和描写工农生活的作品。

他倡导普及教育,提倡女性解放,呼吁废除传统礼教。

陈独秀的文化思想为当时的青年人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间和创作方向,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运动。

综上所述,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化活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独秀以他的智慧和才情,为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独立高楼风满袖

独立高楼风满袖

独立高楼风满袖——对陈独秀晚年及其思想的认识1919年6月11日的晚上,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屋顶花园,面对军警的追捕,面对众多的民众,他独立高楼风满袖,振臂一挥,痛斥北洋政府的《北京市民宣言》像雪片一样飘洒,在这个古老国度,一个现代的知识分子,将那一缕依稀却终将照亮前程的曙光投向了受尽苦难的土壤。

陈独秀,注定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是分不开的。

作为五四运动旗帜人物,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陈独秀地位很高,争议很大,作为终身的反对派,反帝反封,反苏甚至“反共”,他的一举一动对中国早期民主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时中国人的价值走向。

然而大革命失败后他的思想开始脱离实际,掺杂太多主观臆断,这是我们今人需要鉴别和批判的。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思想似乎又归于理性,作为一个反对派,他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完成自我的修正和升华。

尤其当他孑然一身,清贫潦倒,孤苦伶仃,沦落他乡的时候,晚年的陈独秀思想变得更加的冷静,更加的成熟。

鉴于目前我们对于晚年陈独秀思想研究的空白以及评价上的偏见,我想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陈独秀晚年思想的形成1937年8月陈独秀出狱,暂居南京,后与中共和解无果,11月宣布“不隶属任何党派”。

1938年7月,由武汉入川,辗转定居江津。

在此期间,作为一个失意的政治家和潦倒的学问家,陈独秀的物质生活和其精神生活的落寞一样凄苦拮据,再加上临近暮年,体弱多病,陈独秀表现出了更多的不同以往的消极悲观情绪。

不过陈独秀毕竟是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和政治斗争舞台上叱咤风云多年,历经大悲大喜无数的大人物,这样的清贫寥落生活反而给他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与革命的契机。

出生在传统封建家庭的陈独秀从小便具有爱国进步的民主思想,随着康梁维新强国的思想传播,他又开始向革命民主主义转变,1904年在老家安徽创立《安徽俗话报》,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理想的生活,陈独秀开始在思想文化战线思考救国之路。

陈独秀与托派的一点思考

陈独秀与托派的一点思考

陈独秀与托派的一点思考摘要:本文关于陈独秀被开除出党以及加入托派组织提供了一点看法,对陈独秀的思想和人生经历提供了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陈独秀;托派;大革命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开除陈独秀的党籍。

一个被连选五届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最终以这种方式离开了党,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

其中问题错综复杂,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管他们的思想曾经陷入怎样的歧途,不管他们是否真的错了,这一批批投入中国革命热潮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牺牲是永远不可以被抹去。

关于陈独秀与托派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思想上予以认识才能在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才可能有所明白,所以我想从陈独秀的思想上先说,然后再分析大革命失败以及之后的种种导致他走向了托派。

一、陈独秀的思想转变与人格魅力陈独秀出生于1979年,卒于1942年。

他的一生经历中国革命的几个重要关节点,而他从戊戌变法开始投入政治运动的热情铸就了一个伟大思想家的诞生。

我不曾了解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有怎样的潜质,我也不知道一个思想家所具备的要素。

但从陈独秀看来,奋斗是一个革命思想家所要具备的品质。

陈独秀最初是康梁派的支持者,二十世纪初几次东渡日本后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从改良走向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受到巴黎和会失败以及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转向劳工运动,再到后来受大革命失败影响走向中国共产党反对派到最后的宣布不属于任何党派。

陈独秀的这一生思想一直在变,从一个侧面反应当时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悲哀,追逐于西方思想潮流反而是禁锢了自己。

陈独秀应该说走在那群知识分子的前头,同那个时代的所有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经历了中国风雨飘摇饱受压迫摧残的七十多年,但与那个年代许多知识分子不一样的是,陈独秀从康梁派走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最后甚至走的更远。

从学习精神来说,陈独秀不停的批判与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作为一个革命家,他的这种精神特点却为他后来的人生境遇埋下了伏笔。

对陈独秀的评价

对陈独秀的评价

对陈独秀的评价(一)一枝独秀开正艳,狷介狂傲众人羡。

政治潦倒心失意,才华锋芒实难掩。

陈独秀,在政局混乱的时代,却生就一副不会钻营圆滑的傲骨和思想先进的才骨。

这也许决定了他未来在文化思想界的巨大成就和最终在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

他在思想上的先进和自由,使他在文化领域和初期的政治生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创办《新青年》杂志;他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然而,即使他光芒耀人如此,终由于他的狷介狂傲和固执的个性,使他命运多舛。

他曾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但是大革命中,即使他心中百般反对共产国际的指令,但却最终执行。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他,他被冠以“右倾投降主义”(后改为“右倾机会主义”)的罪名。

他了解到苏联共产国际与自己思想的偏差,于是准备组织托派,而这一举动和他在对中东问题的不同意见导致他被开除党籍。

但即使这样,固执坚持的他依旧不悔。

他在看待问题时,有时的确过于偏激,掺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

他认为,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并非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世界列强之一。

”他是深深厌恶斯大林的,但这样说,过于偏激了。

另外,他应该及时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决策,作为那时中共的最高领导,如果他真的努力去抵制,还是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上采取正确的决策。

从人性的角度,他所处的混乱复杂社会背景决定他这样一个毫无心机、没有手段、光明磊落的人难以担当一个新兴政党的领袖,但这却不能淹没他的大学者、大专家的贡献。

(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亲身参与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之间的几乎所有事件,他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是非功过众说纷纭,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是这样看待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的功绩有以下几点: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史 评价陈独秀

近代史 评价陈独秀

1915~1921
• 1915年9月,( 36岁)在上海创办 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 新青年》。 • 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 长。 • 1918年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 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 主义,俗称“南陈北李”。 • 1920年(41岁),在共产国际帮 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 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
• 他工作上的“家长制作风”问题。陈独秀 工作中确实有简单粗暴的做法,陈独秀禀 性倔强,年轻时就是“洒旗风暖少年狂” ,到 • 晚年依然“且喜疏狂性末移”。陈独秀脾 气火爆,“他词锋犀利,态度严峻,像团 烈火似的”,这种脾气或许是他工作简单 粗暴的重要原因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
陈独秀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能采取“ 失败主义,”他说:“各国无产阶级政党 ,应以共同攻打法西斯为斗争口号。”又 说:“在此次帝国主义大战中,对民主方 面采取失败主义……,无论说得如何左, 事实上只有帮助纳粹胜利。”在这里,陈 独秀事实上站到了“民主反法西斯”这个 口号的旗帜下了。这是与当时的托派观点 相距甚远的。
明媒正娶的高晓岚
• 安徽统帅部副将 高登科的女儿 • 眉清目秀 • 处事得体 • 将门闺秀一枚
鸠占鹊巢的高君曼
• 高晓岚同父异母 的妹妹 • 天生丽质 • 聪慧贤淑 • 受过高等教育的 新型女性。
一拍即合的施之英
• 上海私立医院女医生 • 医术高明 • 善解人意
相濡以沫的潘兰珍
• 纺织厂女 工 • 年轻贤惠 • 患难与共
“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
•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 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 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 份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 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 来,这才成立了党。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陈独秀(1879年-1942年),字公千,号一山,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理性、进步和民主,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陈独秀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思想家的标志陈独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民主主义:陈独秀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认为民主政治是解放人类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人民权利的保障,主张实行普选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种民主思想对于当时封建专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观念。

2.科学思维:陈独秀崇尚科学思维,主张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他倡导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陈独秀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种种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文化自信:陈独秀强调文化自信,提倡融合中西文化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成果。

他认为,只有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陈独秀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教育改革:陈独秀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陈独秀的影响力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倡以科学、民主、新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呼吁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陈独秀

论陈独秀

姓名:汪承勇班级:市场营销本科班学号:110106302论陈独秀——人物简介及分析陈独秀是与孙中山、毛泽东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物!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复。

但是,对他的评价仍然分歧很大,他的历史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其六大历史贡献是: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

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

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我眼中的陈独秀

我眼中的陈独秀

我眼中的陈独秀从没有像这次这样去了解陈独秀,至少是没有像这样看有关他的视频,有关他的论文,然后知道了他很多在历史书中没有学到的事情,知道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陈独秀一生是非功过众说纷纭,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是这样看待的。

一、陈独秀的历史贡献与成就。

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陈独秀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在诸多活动中,他以办报刊为中心。

1903 年,他参与总理《国民日日报》编辑事务,“发刊未久,风行一时”。

1904 年,他创办《安徽俗话报》,从编辑到排版、校对,一一亲历亲为。

日夜梦想革命大业的他乐在其中。

1914 年,因“二次革命”失败而被迫流亡的陈独秀在章士钊的邀请下,第五次赴日,参与编辑政论性杂志《甲寅》。

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开始用“独秀”这一笔名撰写政论文。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德赛大旗,成为“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胡适和陈独秀两位安徽人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位广东人,开启了“胡陈时代”。

反清时,他曾参加蔡元培、章士钊等人的暗杀团;“五四”时,这位北大文科学长“独立高楼风满袖”,散发传单,被逮捕坐了98天牢,如此“以身试法”,在“五四”学者中绝无仅有。

陈独秀有一句名言:“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监狱与研究室是民主的摇篮。

”他一生四次入狱,用行动实践了誓言。

1918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并任书记,随后在北京、武汉、长沙、济南等地进行建党活动。

可以说,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

所以,陈独秀的一生是伟大的。

二、陈独秀的过失与错误(一)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实际工作中推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曾经人们因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而否定了他的一生,但是时间和真相告诉了我们陈独秀是被右倾的,真正犯错的是当时苏联引导的共产国际。

陈独秀的一生都在反对,最早的时候和胡适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是胡适对他的评价,所以两位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是终生的知己。

从研究陈独秀的学者书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是那代知识分子救国的缩影,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又献身的精神,这是人格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陈独秀的一生奉献了两个儿子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革命,他在世的时候入狱四次,晚年生活贫困,最后在疾病中去世,活着的时候没有鲜花与掌声,而且成为自己同志的打击对象。

众矢之的,所以他很冤屈,大革命的失败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但是事实上错误在苏联。

陈独秀的一生其实对中国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但是他遭受的打击却非常惨重。

陈独秀是中国真正的英雄人物,陈独秀贡献一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是领导了五四运动,三是创建了共产党。

但他的过错在与不得不执行共产国际的政策向国民党的让步,最后不能忍罪名而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的一生是爱国的,而且宁折不屈,为真理而奉献一切,对陈独秀的评价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负面,但是相信总会有一天,陈独秀头上那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也会脱掉的,中国总会给与陈独秀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陈独秀嫖娼案是真的吗陈独秀在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时候曾有一起嫖娼案,陈独秀好友胡适曾指责当时小报的报道和人们的传言都是无稽之谈,部分文界学者竟视之为真,真是奇怪。

嫖娼是陈独秀和夏元瑮都做的事情,但是将挖伤某妓之下体是人们借着私人行为对陈独秀的公然攻击。

陈独秀嫖娼是真的,但是挖伤妓女下体是假的。

其实在民国期间,我们现在熟知的北京大学曾是高官子弟的学堂,1917年,留法回来的蔡元培就在北洋政府的邀请下出任北大校长,当时被文人视为跳火坑之举,当时的北京红灯区就是八大胡同,妓院里成两院已堂就是她们的最佳主顾,其中一堂就是指北大的旧称京师大学堂。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强调实践与改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观点。

首先,陈独秀强调了个人自由与人权。

他认为人权是普遍适用的,不论种族、性别、阶级等,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推行平等主义,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以改善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陈独秀关注社会进步与现代化。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才能真正富裕。

他提倡现代教育,重视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智慧,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陈独秀还强调实践与改革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因此,他主张人们要勇于实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他强调革命是实践的结果,通过实践和改革,人们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此外,陈独秀也关注社会正义与底层群体的权益。

他主张废除封建和剥削制度,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剥削,呼吁底层人民的团结和争取自己权益的斗争。

他主张底层群体要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阶级地位,争取自己的权益,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最后,陈独秀主张与倡导民主与政治改革。

他认为只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和政治体制,人们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

他强调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总的来说,陈独秀是一个积极进步和实践主义的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化、民主进步和社会平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观点引领了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

尽管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断紧张,但他的思想与理念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个人自由与人权、社会进步与现代化、实践与改革、社会正义与底层群体的权益以及民主与政治改革。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被誉为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以反帝反封建和推进社会变革为核心,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他的观点和理论。

首先,陈独秀强调了人民解放和社会革命。

他认为,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人民真正得到解放。

陈独秀主张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他提出了“工人运动当代化”的思想,主张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

其次,陈独秀关注农民问题和农村革命。

他指出,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

陈独秀认为,只有通过农民群众的觉醒和组织,才能推动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他提出了“农村革命化、农民政治化、农民实力化”的思想,强调农民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更是革命的主力军。

他主张通过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和发展,培养农民的意识和力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此外,陈独秀还对文化和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改革,才能培养出具有革命意识和素质的新一代。

陈独秀主张革命的教育和民族的教育相结合,提倡发展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旨在推动新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最后,陈独秀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高度纪律性和统一意志的政党,才能推动革命事业的进行。

陈独秀主张党的领导是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

他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党的组织和纪律的思想,旨在确保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陈独秀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民解放、社会革命、农民问题、教育改革和党的建设等方面。

我眼中的陈独秀

我眼中的陈独秀

我眼中的陈独秀摘要: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影响较大的一个人,而且他还是非常有远见的革命家!他被毛泽东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关键词:革命家马克思主义五四思想民主主义革命正文: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很多人都在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的确,这种形势以及这种形势的逼迫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在我的眼中,陈独秀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历史的变换,都不会造就两个命运成就相同的人。

虽然他放弃党的领导权对当时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他对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他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牢记的人。

他是非常有远见的革命家。

在共产国际声势浩大的时候,他却能看穿共产国际的谎言!共产国际只不过是斯大林施加政治影响的独裁工具而已!他是理想主义的爱国者。

在那个民党亲美,共党亲苏的情况下。

一方面对民党对西方的妥协大加斥责。

在中东路事件,苏军入侵国土时,他又力挺国民政府自卫反击,反对苏联。

就像他信奉的“托党”的创始人托洛茨基一样,他们不善于政治斗争,最后都死于非命。

但历史证明是仲甫先生是正确的,在共产国际以及苏联在政治利益,谎言,独裁,暴力中支离破碎的时候,第四国际却依然在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奋斗着!所以,陈仲甫先生是一个理想的,充满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细察陈独秀的一生,从6岁跟祖父读四书五经开始,他经历了封建主义的儒说和“选学妖孽”——改良主义的“康梁派”——反清辛亥革命的“乱党”——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与共产党领袖——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超阶级民主主义者的道路。

他的思想的确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转折,一个又一个的否定。

但是具体分析起来,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转折是飞跃,是进步,之后的转折则相当复杂,前进中有倒退,倒退中又有新的飞跃。

然而,他的每次转变都是不彻底的,一个时期中,一种思想占主导地位,又有旧思想的残余和“新思想”的萌芽,往往是:继承,未吸取精髓;创造,没建立独立体系;抛弃,还藕断丝连。

最新陈独秀故事优秀范文5篇

最新陈独秀故事优秀范文5篇

陈独秀故事优秀范文5篇推荐文章经典智谋故事范文热度:关于周恩来的故事2022汇集热度:哄女友的睡前甜甜小故事范文5篇热度:党员故事精选汇总热度:最新法制小故事5篇热度: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陈独秀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陈独秀故事1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

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

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

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

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

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

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

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

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

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

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之原因探析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之原因探析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之原因探析【摘要】: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广泛传播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思想,使广大青年迅速地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走上了民主主义的道路。

与此同时,这也为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增加了重重的筹码。

北大当时的腐败、蔡元培的赏识;陈独秀自身独特的经历以及他狂傲不羁、刚烈倔强、富于反叛的个性,也是他出任这一要职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陈独秀;北大文科学长;原因探析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县(今安庆市人),字仲甫,号实庵[1] (p1)。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一声呐喊,呼朋引伴,对传统文化进行大清算,以决绝猛进之态度把以孔教为核心,“三教合流”为框架,孔、孟、程、朱等先贤搭建起来的传统文化的老屋拆了个七零八落。

正是刚猛、狷介的陈独秀噼里啪啦一阵破坏,才给后来人开出了一片全新文明能奠基其上的上好的宅基地[2] (p1)。

可以说陈独秀开创了国人启蒙的传统和中国融入现代的想象空间。

80年前,陈独秀就高举思想启蒙的旗帜,其识见之高远,气魄之宏大,80年后依然无出其右[2] (p2)。

当然,本文并不旨在对陈独秀歌功颂德,其功过得失,已有很多文章评论过。

本文只想从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对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的原因进行探讨,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笔者认为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有几种原因,现分述如下。

一、办报办刊,赢得社会赞誉《民国日报》、《安徽俗话报》特别是《新青年》的创办,使陈独秀成为思想启蒙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打下了牢固的社会舆论基础。

1903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与章士钊和苏曼殊创办《民国日报》,鼓吹推翻满清王朝,建立立宪政府[1] (p1),此时他已经有了反传统礼教的念头[2](p11)。

1904年他在芜湖主办《安徽俗话报》,“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

我眼中的陈独秀

我眼中的陈独秀

我眼中的陈独秀2011级对外汉语二班 20110710050207 赖沛1879 年10 月9 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安庆一个小户人家,自幼即被安排接受传统教育。

天资聪颖却性格倔强,带有“叛逆”心理的他很快即厌倦了这种枯燥无味的八股教学。

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年轻的陈独秀读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文章,“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从而成为坚定的“康党”分子。

1901 年10 月,抱着“我们中国何以不如外国,要被外国欺负,此中必有缘故”的探索心志,陈独秀赴日留学。

其政治生涯由此展开。

1903 年,为惩罚与进步留日学生作对的学生舍监,“由张继抱腰,邹容抱头,陈独秀挥剪”,剪去其发辫。

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的一生所走的道路在这一剪中就选定了。

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

头上的辫子易剪,灵魂中的辫子却不易剪。

因而,这条道路是一条悲壮之路。

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陈独秀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在诸多活动中,他以办报刊为中心。

1903 年,他参与总理《国民日报》编辑事务,“发刊未久,风行一时”。

1904 年,他创办《安徽俗话报》,从编辑到排版、校对,一一亲历亲为。

日夜梦想革命大业的他乐在其中。

1914 年,因“二次革命”失败而被迫流亡的陈独秀在章士钊的邀请下,第五次赴日,参与编辑政论性杂志《甲寅》。

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开始用“独秀”这一笔名撰写政论文。

1915 年,意识到中国的“最后之觉悟”当为“政治的觉悟”的陈独秀,主张应从事于扎扎实实的思想文化启蒙工作。

当年9 月15 日,其亲手创办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发行。

从第2 卷起,该刊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的出现,被史学家誉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壮丽的一次精神日出,它标志着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此走上轨道。

而陈独秀则扛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通过倡导和组织新文化运动,当之无愧地成为“思想界的明星”。

从陈独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知审视其思想嬗变

从陈独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知审视其思想嬗变

从陈独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知审视其思想嬗变
孙风
【期刊名称】《安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4)6
【摘要】陈独秀一生思想多变,大致可归纳为由清末的民族主义转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主义,再到“五四”不久后的社会主义。

尽管过程复杂,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可忽视,在两次大战中陈独秀的思想也更为成熟、典型。

陈独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知,尤其是对战争的性质、民族问题、社会主义等诸多方面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然而,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强烈的民主关怀,以及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民主认知的升华。

同时,陈独秀个人思想的嬗变也验证了中国近代思想路径的转移。

【总页数】7页(P101-106)
【作者】孙风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从伦理觉悟到阶级觉悟--五四时期陈独秀启蒙思想的嬗变
2.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嬗变——浅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
3.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嬗变——浅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军事战略情报思想刍议
5.陈独秀“五四”前后的两次思想转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陈独秀摘要:一是对陈独秀思想的评述基本是按照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为脉络进行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对陈独秀的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看出一个思想家思想变化的过程。

二是将陈独秀的思想与其生平事迹结合起来写,将其思想的发展轨迹置于其人生道路的变化之中。

这样可以使这本思想研究类的书变得生动、具体,读起来活泼一些。

我认为,一个人的思想表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因此把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写,就会更具体丰满,读起来也有趣味得多。

三是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关键词:陈学政治选择思想与生平事迹五四运动《新青年》正文: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出现了比较热烈的局面,尽管学术界经常有人戏称“陈学”是“险学”,但“铤而走险”的研究者还是大有人在,于是此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

综观近30年来对陈独秀研究的成果,确实非常丰硕。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陈独秀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是魏知信,他的著作《陈独秀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专门论述了陈独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1949年以前,有三本书涉及陈独秀的思想。

其一是王森然著作《近代二十家评传》(北平杏严书屋1934年6月10日初版),该书对陈独秀的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了很中肯的评价;其二是郭湛波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人文书店1935年11月初版),该书对陈独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其观点很有价值;其三是尼司编《陈独秀与所谓托派问题》(新中国出版社1938年5月版),该书对陈独秀托派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陈独秀与中共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交代,对于了解陈独秀的托派思想和托陈之间关系的变化很有帮助。

而我所做的研究是在吸取和学习了以上前辈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所进行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成果供我学习借鉴,不敢谈论“陈学”。

首先,我们关注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

他青少年时代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进行反清爱国运动,组织岳王会,参与谋刺清廷五大臣,参加辛亥革命,求学日本,创办《新青年》杂志,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被中共开除党籍,出任中国托派中央总书记,被逮捕判刑8年,声明脱离托派,支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思想上的自由主义者。

终其一生,他几乎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所有重大运动(事件),并发挥了重大影响。

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直接导致陈独秀思想内容的丰富多彩。

但是,我们对领导这一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陈独秀,还怀有某种偏见,觉得他好像就是革命的叛徒,背离了党,背离了人民------这样的认识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的。

凤凰卫视台在纪念五四运动90年之际能够给我们讲述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陈独秀同胡适先生一样创办了《新青年》,开始通过唤醒民众思想的方式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北大领导进步青年进行思想研究,当发现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党来解决民主自由独立的问题的时候,他却被北大开除出校园(由于当局觉得他是个危险分子)。

只身一人来到上海的陈独秀最终还是会同思想进步的青年一起继续创办《新青年》,并作为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党代会。

陈独秀清楚的认识到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命运的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没有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手画脚,中国共产党也一样。

当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政治家的敏感接触到一起的时候,一个历史的玩笑开大了---------这位在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道路上的领军人物成了背离中国革命的叛徒!精神思想文化绝不能等同于政治说教,这一点是不容置否的。

9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看看五四运动倡导的自由民主独立的理念,到今天到底能走多远?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确使得国富民强。

然而经济上的腾飞是没有办法代替民主发展的进程的,一个民族话语权的体现就是在90年后的今天,我们才能得知为此奉献一生的人的真实命运吧!这也算是历史的进步啊。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思想文化发展受到政治集团影响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而且往往会出现一种假象,那就是政治说教代替思想发展,人文思想界在一次次讲座、讨论中争鸣,既是与五四先贤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对今人灵魂的撞击。

五四精神中,在中国为何科学、民主被一再提起,平等、自由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仅有从国家要求层面上的“科学”和“民主”,还有属于老百姓诉求的“自由”与“平等”,这四个关键词成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五四新文化运动仅仅用民主和科学无法完全概括其意义。

民主与科学的人文思想基础正是平等和自由。

平等自由是人民群众基本的要求,只要有了自由和平等,我们就可以承担困难,来追求我们的幸福。

只有坚持了人的自由平等,才有正当的法制,社会才会趋向民主,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科学。

国学经典在海外的传承远远要比国内的强势,我们在学习了“三个代表”,学习了“科学发展观”之后,还是解决不了追星逐月透支生命生活带给我们的困惑,离婚率居高不下,竞争带给我们的是身心疲惫的郁闷,集权思想导致的是集体话语权的丧失,甚至我们现在有时会觉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焦虑,这样的时候在看《五四精神如何照亮今日青年》这样的文章,真的是百感交集啊!五四运动说到底是一次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建,让我们能够从陈独秀的命运理解到中国民主自由的进程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另外,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

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

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

《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

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

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

当然,在启蒙大师的人生中也有较大的思想转变。

陈独秀民主观的转变,以自由立宪民主的价值重估为标志。

对斯大林时代苏维埃民主的幻灭,使陈一改五四时期拥抱社会主义民主理想而摈弃自由宪政制度的激进民主观念,转而重新肯定立宪民主的价值。

关于民主问题,陈独秀与托派青年有过长期争论,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监狱中。

在狱中,陈曾对濮德志谈到,五四时代《新青年》倡言民主与科学,是针对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而提出来的。

今天讲民主科学,不仅并未过时,而且更加需要。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捕获释出狱,即在《东方杂志》发表〈孔子与中国〉一文,重申五四时代遵循科学民主和反孔教的启蒙思想。

陈强调,科学和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人类社会之进步,虽有一时的曲折甚至倒退,但历史的大流,终究沿着人权民主运动的总方向前进。

中国若不甘永远落后,便不应乘法西斯之一时逆流而大开倒车,使中国进步再延缓数十年。

在许多人的评价中,多数的舆论都认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这些评价中,值得提出来的是他最亲近的三位托派理论家的说法:郑超麟在《悼陈独秀同志》一文中说:“陈独秀同志能够从卢骚主义,进于雅各宾主义,进于马克思主义,进于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

这个繁复而急剧的过程,完成于一个人的一生中,而且每个阶段的转变时候,这个人又居于主动的领导地位”。

又说“从卢骚到罗伯斯庇尔和巴贝夫相隔半个世纪;从罗、巴诸人经过傅立叶到马克思也相隔半个世纪;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托洛茨基又相隔半个世纪。

但欧洲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于半个世纪之间就可以过尽了……但中国这个发展缩在一个人之身,而且相隔不到几年……。

”因此,陈独秀“不愧为法兰西十八世纪末叶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俄罗斯二十世纪初叶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列宁托洛茨基的同志,不愧为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托洛茨基党的领袖……第四国际中国支部曾以中国这样一个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为领袖,是足可自豪的!”①33年以后,即1975年12月,王文元在英国某大学历史系演讲时重复并进一步发挥了这些观点。

他说:“先进国从启蒙运动的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年代一般要经过几百年(如英法),不够先进的国家(如俄国)也经过了八、九十年,但是在落后的中国却仅是二十年,而且是反映在、甚至实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现代中国思想的跃进清晰地反映在陈独秀的身上。

陈独秀一身结合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

”“给陈独秀做一个总的评价。

照我看来,陈独秀这个人,虽然政治上是失败的,理论上有局限,但是他不仅是现代中国最勇敢的思想家,而且是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