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立方米每小时重力降尘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设计 课程设计 大型作业

合集下载

高炉重力除尘器课程设计

高炉重力除尘器课程设计

高炉重力除尘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高炉重力除尘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高炉煤气除尘过程的相关参数,如粉尘颗粒大小、沉降速度等。

3. 学生能够描述高炉重力除尘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高炉煤气中粉尘的沉降规律。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重力除尘系统。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交流与协作能力,能够共同完成重力除尘器模型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保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重力除尘技术,激发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尊重工程实践中的客观规律。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设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结合物理和化学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观念。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高炉重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工程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高炉煤气除尘基本原理:介绍高炉煤气中粉尘的产生、粉尘的特性以及除尘的基本方法。

- 教材章节:第3章“高炉煤气净化技术”,第1节“高炉煤气除尘基本原理”。

2. 高炉重力除尘器结构与工作原理:讲解重力除尘器的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及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高炉煤气净化技术”,第2节“重力除尘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3. 高炉煤气除尘参数计算:分析粉尘颗粒大小、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 教材章节:第3章“高炉煤气净化技术”,第3节“高炉煤气除尘参数计算”。

4. 重力除尘器设计与制作:以小组合作形式,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重力除尘系统,并进行模型制作。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重力沉降室的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重力沉降室的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重力沉降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是环境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处理废水悬浮物的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等特点。

下面将从设计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设计原理:重力沉降室利用重力对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进行沉降分离。

当废水经过沉降室时,由于废水流速的减慢,使得固体颗粒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沉降,最终沉积在重力沉降室底部,而清水则从沉降室上部流出。

2.结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结构应尽量简单,通常分为进水段、沉降段和出水段三部分。

进水段是废水进入沉降室的入口,通常设置在沉降室的一侧,进水段具有一定的宽度,以确保废水能够均匀地进入沉降室。

沉降段即为沉降室的主体部分,其宽度一般为进水段的2倍,以便让废水在沉降室内形成较大的沉降区域。

出水段通常设置在沉降室的另一侧,出水段的宽度与进水段相似,以保持废水流经重力沉降室时的稳定流速。

3.工作原理:当废水进入重力沉降室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其中的固体颗粒会向下沉降,沿着沉降室的底部积累。

同时,为了保持较高的沉降效率,应适当增加沉降室的长度。

较轻的悬浮物则会随着上层水流一同流出沉降室,从出水段排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沉降效果,可以在进水段和出水段之间设置泄流口,以控制进出水的流速,避免流速过快而影响沉降。

为了实现重力沉降室的设计,需要进行一定的工程计算和水力学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废水的流量和水质特点,计算进水段、沉降段和出水段的尺寸和形状。

同时需要考虑沉降室的底部清污装置,以便定期清理沉积的悬浮物。

此外,还需要进行模拟或现场试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工程效果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重力沉降室的设计是环境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和参数,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通过深入的设计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重力沉降室的性能和工作效率,提升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

重力沉降室

重力沉降室

重力沉降室沉降室被用于从气流中分离较大的颗粒(直径通常大于100 μm)。

在沉降室中,颗粒受重力的作用从缓慢流动的气流中分离出来,并将沉积到仓底或集尘斗中,而气体继续流走。

必需注意的是,气体离开沉降室时,出口气速要足够大,以确保残留在气流中的颗粒不再沉降,造成固体颗粒的堆积,从而堵塞管道的水平部分。

图1. 重力沉降室示意图理论上,可以设计一个足够大的沉降室,以高效分离小粒径颗粒,但由于尺寸或造价的问题,该方法通常不可行。

实际应用中,在气流中有一些大的颗粒(直径超过100μm)的情况下,沉降室通常用在其他分离设备之前,用做预分离器,因为大颗粒会损坏二级分离设备,其中一个最普遍的例子是用来分离并去除从喷砂清洁器中出来的一些坚硬和具有磨损性的喷砂材料。

尽管旋风分离器可以用较小的体积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但考虑到沉降室的物理设计简易、压降低、抗颗粒的摩损等因素,通常会选用沉降室。

沉降室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设计:其中:V = 沉降室的有效容积(除去集尘斗的容积),m3td = 直径为d的颗粒沉降要求的时间,sQ = 气体流量,m3/s和其中td = 直径为d的颗粒沉降要求的时间,sh = 除集尘斗外,沉降室的有效高度,mUT = 所收集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m/s表1给出了在沉降室设计中一些终端沉降速度UT的值。

表1 空气中球形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终端沉降速度颗粒直径, μm[m/s]0.1 8.7 × 10-70.2 2.3 × 10-60.4 6.8 × 10-61.0 3.5 × 10-52.0 1.19 × 10-44.05.0 × 10-410.0 3.00 × 10-320.0 1.2 × 10-240.0 4.8 × 10-2100.0 2.46 × 10-1400.0 1.571000.0 3.82注:颗粒密度= 1000 kg/m3, 空气温度为20℃,压力为1bar。

4000立方米每小时 重力沉降室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 课程设计

4000立方米每小时  重力沉降室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   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题目:4000重力降尘室的初步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前言 3二、设计条件 4三、设计任务 4四、设计说明 41、重力沉降的说明42、重力沉降的原理53、重力沉降室的结构 54、沉降时间和(最小粒径时的)沉降速度65、沉降室的尺寸66实际性能和测试6五、工艺计算71、降尘室尺寸的设计72、沉降原理73、沉降流型的判断和最小颗粒直径的计算84、颗粒回收的百分率85、降尘室隔板数的设置9六、主要符号说明10七、总结10八、参考文献10一、前言大型作业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大型作业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大型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大型作业,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条件、含尘气体成分:炉气和矿石;2、气体密度:3、矿石密度:;4、粘度:;5、气体流量:三、设计任务1、设计方案确定(长宽高);2、矿尘颗粒沉降流型判断;3、理论上能完全捕集的最小颗粒直径。

4、降尘室的隔板数。

5、重力沉降室的工艺尺寸计算。

四、设计说明1.重力沉降的说明一种使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下沉而与流体分离的过程。

重力沉降除尘设计计算

重力沉降除尘设计计算

重力沉降除尘设计计算
1. 确定颗粒物的特性,包括颗粒物的密度、粒径分布、形状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重力沉降的效率和设备的尺寸。

2. 确定气体流速,气体流速将影响颗粒物在气流中的运动情况,从而影响重力沉降的效率。

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测定气体流速。

3. 设备尺寸计算,根据颗粒物的特性和气体流速,可以利用Stokes定律等相关公式计算出重力沉降设备的尺寸,包括沉降室的
高度、横截面积等参数。

4. 设备布局设计,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和处理空气的量,设计合
理的设备布局,确保空气能够充分接触到沉降设备,达到最佳除尘
效果。

5. 安全考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避免因为
设计不当而导致设备运行时的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重力沉降除尘设计计算需要综合考虑颗粒物特性、
气体流速、设备尺寸计算、设备布局设计以及安全考虑等多个方面,
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设备材质选择、清灰系统设计等。

这些都需要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全面考虑,以确保重力沉降除尘设备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重力沉降除尘设计计算

重力沉降除尘设计计算

重力沉降除尘设计计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力降尘器是一种常用的除尘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将颗粒物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气体的净化。

重力降尘器的设计和计算是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除尘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重力降尘除尘设计计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重力降尘器的工作原理重力降尘器是一种基于惯性分离原理的除尘设备。

气流中的颗粒物质在经过设备内部的除尘室时,受到设备内壁和其他设备结构的影响而改变方向,从而使颗粒物质沉降到设备的底部。

在重力的作用下,颗粒物质最终被沉积在设备的集料器中,实现了气体的净化。

二、重力降尘器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1. 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气流量、气体温度、颗粒物质的粒径和浓度等参数。

2. 确定除尘器的尺寸和结构:根据设计参数和除尘要求,确定除尘器的尺寸和结构,包括设备的高度、直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尺寸等。

3. 计算除尘器的沉降速度:根据颗粒物质的密度和粒径等参数,计算颗粒物质在气流中的沉降速度,从而确定颗粒物质的沉降时间和沉降距离。

4. 确定集料器的尺寸:根据颗粒物质的沉降时间和沉降距离,确定集料器的尺寸,以保证颗粒物质完全沉积在集料器中。

5. 进行结构强度计算:根据除尘器的尺寸和结构,进行结构强度计算,以保证设备可以承受气流和颗粒物质的冲击和压力。

6. 设计入口和出口风道:根据设计参数和除尘要求,设计入口和出口风道,以保证气流在设备内部的流动顺畅。

7. 进行系统性能验证:对设计的除尘器进行性能验证,检测其除尘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保证设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1. 设计时应考虑气体的流速和压力,避免气流过大或过小导致颗粒物质无法完全沉降。

2. 应根据颗粒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集料器材料,以确保颗粒物质可以被有效地沉积和清理。

4. 设计时应考虑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便于定期清理集料器中的颗粒物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工况和环境要求进行合理的参数选择和设计调整,以确保设备的最佳工作效果。

某重力降尘室的设计

某重力降尘室的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题目:某重力降尘室的设计6000立方米/小时学院: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一、前言--------------------------------------------------------------------------------------------------3二、设计任务------------------------------------------------------------------------------------------3三、设计条件------------------------------------------------------------------------------------------3四、设计说明------------------------------------------------------------------------------------------31、某重力降尘室的设计------------------------------------------------------------------------------32、流程图及流程说明----------------------------------------------------------------------33、计算结果------------------------------------------------------------------------------4五、工艺计算------------------------------------------------------------------------------------------41、------------------52、----------------------------------------------------------------------------------53、---------------------------------------------------------------------6六、计算结果表-------------------------------------------------------------------------------------10七、主要符号说明---------------------------------------------------------------------------------11八、总结-------------------------------------------------------------------------------------------------11九、参考文献-----------------------------------------------------------------------------------------11前言大型作业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第六章作业

第六章作业

第六章作业
一、
1.在重力沉降室设计中,已知烟气量为2700m3/h,要求某一粒径的粉尘完全去除,其沉降速度为0.05m/s,沉降室内烟气流速为0.25m/s,沉降室高度为1.5m。

试设计沉降室基本长度L 和宽度W。

2.用旋风除尘器净化含尘气体,已知风量为4608m3/h,密度为1.2kg/m3,允许压力损失为900Pa,除尘器阻力系数为5.9,计算旋风除尘器入口尺寸。

(要求入口尺寸宽高比为1:2)
3. 有一两级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旋风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

烟气流量为3500000m3/h,烟气温度为165℃(不考虑温降),当地大气压为88.5kPa,该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为33g/m3,颗粒物排放标准为50mg/m3(标态)。

试计算:(1)要实现达标排放,除尘系统应达到的除尘总效率是多少?(2)如果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75%,要达到总除尘效率要求,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应为多少?(3)粉尘有效驱进速度为10 cm/s,电场气流速度为1.5m/s,要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电除尘器的集尘面积应为多少?电场断面面积应为多少?(15分)
二、
1.某袋式除尘器净化含尘气体,处理风量254000m3/h,总过滤面积3920m2,除尘器分10个过滤仓室并联工作。

当其中一个仓室需要隔离检修时(离线检修),此时除尘器运行的过滤风速是多少?
2.用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净化含尘气体,处理风量27000m3/h,要求过滤风速不大于1.2m/min,每个脉冲阀承担16条滤袋清灰负荷,滤袋直径130mm,长度6000mm。

问该袋式除尘器实际配置的滤袋数量应为多少?
3.逆流式喷淋塔湿式除尘器处理风量为13000m3/h,要求空塔速度为1.2m/s,计算喷淋塔直径。

重力除尘器课程设计

重力除尘器课程设计

重力除尘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在除尘器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重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重力除尘器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重力除尘器模型。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重力除尘器的基本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重力除尘器的设计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思维。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科学实验课,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可能不够集中。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重力除尘器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重力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重力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除尘器原理:讲解重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相关教材章节:简单机械原理,环保设备介绍。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重力除尘器模型,进行实验观察。

相关教材章节:实验设计与操作,科学探究方法。

4. 应用与拓展:介绍重力除尘器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相关教材章节:环保技术发展,科技创新。

5. 团队合作与展示:分组进行重力除尘器设计与展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相关教材章节:团队合作,表达与沟通。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引入重力概念,讲解重力除尘器原理。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制作重力除尘器模型。

重力降尘室课程设计

重力降尘室课程设计

目录1.总体设计 (1)1.1背景要求 (1)1.2设计条件 (1)1.3确认形式 (1)2.参数衡算 (1)2.1沉降速度计算 (1)2.1.1求计算因子(求沉降速度的计算因子) (1)2.1.2求局部阻力系数 (1)2.1.3计算结果 (2)2.2工艺尺寸设计 (2)2.3检验计算 (2)2.3.1炉气流速及流动形态 (2)2.3.2沉降时间与停留时间 (2)2.3.3生产能力 (3)4.设计结果 (3)5.材料选择 (3)6.总结 (3)7.参考文献 (4)重力降尘室的设计1.总体设计1.1背景要求从气流中靠重力沉降分离尘粒的设备,称降尘室,也称除尘室。

收尘是收集气流所带尘粒的操作,在化工厂中广泛应用,其目的是净化气体、回收有价物、保护环境,以及回收利用能源等。

1.2设计条件设计一重力降尘室,用以除去碾米机气体中的尘粒。

气体中尘粒的最小直径为50 μm ,尘粒的密度ρp 为660 kg/m 3,常压下操作,室中温度为50 ℃。

在此温度下,气体的粘度μ为1.96×10-6 Pa·s ,气体的密度为ρ为1.093 kg/m 3。

需要处理的炉气量为q V 为250(标准) m 3/h ,要求对直径d p 为76 μm 以上的尘粒能全部沉降收集。

1.3确认形式利用重力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

重力降尘室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造价低,阻力小,一般含尘气体通过降尘室的压强降只有5~10 mmH 20,便于维护等优点。

2.参数衡算衡算包括沉降速度计算、工艺尺寸设计和其他参数衡算。

2.1沉降速度计算用“计算因子图解法”计算沉降速度,分三步进行。

2.1.1求计算因子(求沉降速度的计算因子)2.1.2求局部阻力系数尘粒是球形的,故颗粒的球形系数φp =1。

又F d =8.073,可查求沉降速度的计算因子算图[2]即F d 与ξ—Re 的关系图,得ξ=90。

073.8)1096.1(81.9093.1)093.1660()1076(g )(d 25362p 3p d =⨯⨯⨯-⨯=-=--μρρρF2t Vs m 1.00.08160.08216100%u WL =⨯==q ηm/s 1095.010.750.08216WH u Vs =⨯==q 2.1.3计算结果2.2工艺尺寸设计 工作状况下的体积流量:降尘室的宽度W 和长度L 可在收尘效率的基础上求得。

重力沉降室的课程设计

重力沉降室的课程设计

重力沉降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重力沉降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环保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描述重力沉降过程中颗粒物的运动规律。

3. 学生能够掌握影响重力沉降效果的主要因素,如颗粒大小、液体粘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仪器进行重力沉降实验,并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公式等工具分析和解决与重力沉降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重力沉降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重力沉降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科学精神,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体会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课,结合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重力沉降原理及其应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探究重力沉降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重力沉降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重力沉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污水处理、矿物加工等,激发学生兴趣。

2. 重力沉降原理:讲解颗粒物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颗粒物沉降的物理过程。

3. 影响重力沉降效果的因素:介绍颗粒大小、液体粘度、沉降速度等参数,分析它们对重力沉降效果的影响。

4. 重力沉降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颗粒物的沉降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实验一:观察不同颗粒大小的沉降速度。

- 实验二:观察不同液体粘度下的沉降效果。

5. 实验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图表、公式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重力沉降规律。

3500立方米每小时重力降尘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讲解

3500立方米每小时重力降尘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讲解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型作业题目:3500 m3/h重力降尘室的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14日目录一、前言 (3)二、设计条件 (3)三、设计要求 (3)四、设计说明 (4)1、重力降尘室的工作原理 (4)2、重力降尘室的结构和设计要点 (4)3、实际性能和测试 (5)4、重力降尘室的应用 (5)五、工艺计算 (6)1、降尘室的设计尺寸 (6)2、沉降时间和(最小粒径时的)沉降速度 (6)3、颗粒回收百分率 (7)4、降尘室的隔板数 (7)六、总结 (8)七、参考文献 (8)一、前言大型作业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大型作业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大型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大型作业,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条件1、气体混合物成分:炉气和矿石;2、气体流量:3500m/h;2、气体密度:0.6kg/m3;3、矿石密度:4500kg/m3;4、黏度:3X 10—5N • s/tf;三、设计要求1、设计方案确定(长宽高);2、矿尘颗粒沉降流型判断;3、理论上能完全捕集的最小颗粒直径;4、降尘室的隔板数;5、重力降尘室的工艺尺寸计算。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重力沉降室的设计doc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重力沉降室的设计doc

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重力沉降室的设计.doc标题: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重力沉降室设计一、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在这其中,重力沉降室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用于分离和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本设计作业旨在根据所给条件,完成一个重力沉降室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1.已知废水流量:Q=100 m3/h2.已知废水悬浮物浓度:C0=500 mg/L3.已知要求的悬浮物去除率:R=90%4.已知废水水力停留时间:t=1 hour5.已知重力沉降室的底面积与高相等,为长方形,且废水深度为2m6.要求设计一个处理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重力沉降室。

三、设计步骤1.沉降室尺寸计算根据重力沉降的原理,沉降室尺寸需满足以下条件:沉降室长度 L = (Q/2)1/2 = (100/2)1/2 = 7.07 m沉降室宽度 W = 沉降室长度 L = 7.07 m沉降室高度 H = 废水深度 = 2 m考虑到沉降室的容积及结构,建议将沉降室设计为8mx5mx2m。

2.悬浮物去除率计算根据悬浮物去除率的定义,可得到以下公式:R = (C0-C)/C0x100%其中,C为经过重力沉降室后的废水悬浮物浓度。

根据此公式,可计算出所需的悬浮物去除率:C = (1-R)x C0 = (1-90%)x500 = 50 mg/L因此,经过重力沉降室后,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应为50 mg/L。

3.水力停留时间计算根据水力停留时间的定义,可得到以下公式:t = V/Q其中,V为重力沉降室的容积,Q为废水的流量。

根据此公式,可计算出所需的水力停留时间:t = 8x5x2/100 = 0.8 hour因此,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内应充分混合和沉淀。

4.操作方式设计重力沉降室的操作主要包括废水流入、静置沉淀和废水流出三个阶段。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制定以下操作方式:(1)将废水均匀地引入重力沉降室;(2)废水在沉降室内静置0.8小时;(3)静置后,将废水从沉降室底部排出。

沉降室课程设计

沉降室课程设计

沉降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沉降室的基本原理,掌握沉降现象与物体密度、流体密度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沉降室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沙尘暴、烟雾沉降等。

3. 学生了解并掌握沉降速度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沉降室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沉降室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和拓展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问题,认识到沉降现象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探究领域,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以实验和实践为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沉降室原理介绍:物体在流体中的沉降现象,涉及密度、重力、阻力等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五章“力与运动”,第二节“流体与流体阻力”。

2. 沉降速度的计算:运用公式计算不同物体在流体中的沉降速度。

- 教材章节:第五章“力与运动”,第三节“速度与加速度”。

3. 实验教学:设计沉降室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流体中的沉降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 教材章节:第八章“实验与探究”,第一节“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4. 生活实例分析:运用沉降室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沙尘暴、烟雾沉降等。

- 教材章节:第十章“科学与生活”,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5. 环保意识培养:探讨沉降现象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降尘室课程设计

降尘室课程设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书题目名称重力降尘室设计专业班级 11生物工程学号 ******** ******** 学生姓名黄奕洲曾雪芳指导教师常军2013年6月13日目录1.设计背景 (1)2.衡算 (1)2.1设备尺寸计算 (1)2.1.1主体部分参数 (1)2.1.2入口部分参数 (1)2.1.3固体沉降速度 (2)2.1.4主体设备尺寸 (2)2.2沉降时间计算 (2)3.设备选型 (2)3.1管道的选取 (2)3.2 降尘室主体材料的选取 (2)3.3其他 (2)4.总结 (3)5.参考文献 (3)6.附录 (3)重力降尘室的设计1.设计背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立窑工艺还是旋窑工艺,均产生大量粉尘,粉尘是水泥厂最严重的污染源,也是环保控制最重要的指标。

所以要设计一个重力降尘室来初步沉降水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尘气体。

使得排出气体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查得水泥厂烟尘排到降尘室是的温度≤250 ℃,且已知空气流量为360 m³/h ,颗粒直径为60 μm ,密度为350 kg/3m 。

2.衡算2.1设备尺寸计算 2.1.1主体部分参数先取主体部分的流体流速方向的当量直径为1.6 m ,而后查表[1]得在250 ℃时空气的密度为空ρ=0.674 kg/3m ,黏度μ=27.4×610- pa·s ,且保证流体在降尘室内为层流,雷诺数Re 取2000,则:05.0Re==du ρμ m/s 再由d=1.6 m 求出主体部分的流体流速方向截面积A242==d A πm²空气流量Q 为Q=uA=0.1 m³/s =360 m³/h2.1.2入口部分参数入口处截面积从主体部分缩小20倍,即 1.020==A A r ' m²357.0A 2==πrd ' m根据市场已有的管径选取外径为377 mm 壁厚为9 mm 的无缝钢管,内径为 d=359 mm 。

3500立方米每小时重力降尘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讲解

3500立方米每小时重力降尘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讲解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作业大型33500 m题目:/h重力降尘室的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12 月14 日1环境工程原理目录一、前言 (3)二、设计条件 (3)三、设计要求 (3)四、设计说明 (4)1、重力降尘室的工作原理 (4)2、重力降尘室的结构和设计要点 (4)3、实际性能和测试 (5)4、重力降尘室的应用 (5)五、工艺计算 (6)1、降尘室的设计尺寸 (6)2、沉降时间和(最小粒径时的)沉降速度 (6)3、颗粒回收百分率 (7)4、降尘室的隔板数 (7)六、总结 (8)七、参考文献 (82)环境工程原理一、前言大型作业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大型作业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大型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大型作业,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条件1、气体混合物成分:炉气和矿石;2、气体流量:3500m/h;2、气体密度:0.6kg/m3;3、矿石密度:4500kg/m3;4、黏度:3×10﹣5N·s/㎡;三、设计要求1、设计方案确定(长宽高);2、矿尘颗粒沉降流型判断;3、理论上能完全捕集的最小颗粒直径;4、降尘室的隔板数;5、重力降尘室的工艺尺寸计算。

3500立方米每小时重力降尘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剖析

3500立方米每小时重力降尘室的设计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剖析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题目:3500 m3/h重力降尘室的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12 月14 日目录一、前言 (3)二、设计条件 (3)三、设计要求 (3)四、设计说明 (4)1、重力降尘室的工作原理 (4)2、重力降尘室的结构和设计要点 (4)3、实际性能和测试 (5)4、重力降尘室的应用 (5)五、工艺计算 (6)1、降尘室的设计尺寸 (6)2、沉降时间和(最小粒径时的)沉降速度 (6)3、颗粒回收百分率 (7)4、降尘室的隔板数 (7)六、总结 (8)七、参考文献 (8)一、前言大型作业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大型作业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大型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大型作业,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条件1、气体混合物成分:炉气和矿石;2、气体流量:3500m/h;2、气体密度:0.6kg/m³;3、矿石密度:4500kg/m³;4、黏度:3×10﹣5N·s/㎡;三、设计要求1、设计方案确定(长宽高);2、矿尘颗粒沉降流型判断;3、理论上能完全捕集的最小颗粒直径;4、降尘室的隔板数;5、重力降尘室的工艺尺寸计算。

最新整理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颗粒污染物(八)

最新整理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颗粒污染物(八)

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颗粒污染物(八)(3)重力沉降室的设计步骤a.根据要求来确定该沉降室应能100%捕集的最小尘粒的粒径d m i n;b.根据粉尘的密度计算最小尘粒的沉降速度U s;c.选取沉降室内气体流速u;d.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沉降室的高度H(或宽度w): e按照公式计算沉降室的长度L和宽度W(或高度H)。

①沉降室长度L计算公式: L=H u/u s式中:H—沉降室高度,mu s——尘粒的沉降速度,m/s②沉降室的宽度W的计算公式:W==Q/(3600H u)Q——重力沉降室处理的气体流量,m3/h。

2.惯性除尘器(了解)(1)惯性除尘器的原理利用惯力的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称为惯性除尘器。

惯性除尘器的除尘是惯性力、离心力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惯性除尘器的结构形式(3)惯性除尘器的特点3.旋风除尘器(了解)(1)结构与机理(2)除尘性能(3)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性能的主要因素①除尘器的比例尺寸②除尘器底部的严密性③进口风速④烟尘的物理性质⑤安装方式(4)旋风除尘器的分类按进气方式旋风除尘器可分为切向进入式和轴向进人式两类,按结构型式可分为多管组合式、旁路式、扩散式、直流式、平旋式、旋流式等。

(5)旋风除尘器的特点旋风除尘器是工业应用比较广泛的除尘设备之一,其主要优点是:①设备结构跳体积小、占地面积少、造价低;②没有转动机构和运动部件,维护、管理方便;③可用于高温含尘烟气的净化,一般碳钢制造的旋风除尘器可用于%0℃烟气净化,内壁札耐火材料的旋风除尘器可用于5000C烟气的处理;④干法清灰,有利于口收有价值瞅尘;⑤除尘器内敷设耐磨、耐腐蚀的内衬,可用来净化含高腐蚀性粉尘的烟气。

但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一般比重力沉降室和惯性除尘器高,在选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旋风除尘器适合于分离密度较大、粒度较粗的粉尘,对于小于5μm的尘粒和纤维性粉尘,捕集效率很低;②单台旋风除尘器的处理风量是有限的,当处理风量大需多个单台并联;③不适合净化黏结性粉尘;④设计和运行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傲器底部漏风,以免造成除尘效率下降;⑤在并联使用时,要尽量使每台旋风除尘器瞅理风量相同;③在多级除尘系统中,旋风除尘器一般作为预除尘装置或火花捕集,有时也起粉料分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题目:3500 m3/h重力降尘室的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12 月14 日目录一、前言 (3)二、设计条件 (3)三、设计要求 (3)四、设计说明 (4)1、重力降尘室的工作原理 (4)2、重力降尘室的结构和设计要点 (4)3、实际性能和测试 (5)4、重力降尘室的应用 (5)五、工艺计算 (6)1、降尘室的设计尺寸 (6)2、沉降时间和(最小粒径时的)沉降速度 (6)3、颗粒回收百分率 (7)4、降尘室的隔板数 (7)六、总结 (8)七、参考文献 (8)一、前言大型作业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大型作业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大型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大型作业,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条件1、气体混合物成分:炉气和矿石;2、气体流量:3500m/h;2、气体密度:0.6kg/m³;3、矿石密度:4500kg/m³;4、黏度:3×10﹣5N·s/㎡;三、设计要求1、设计方案确定(长宽高);2、矿尘颗粒沉降流型判断;3、理论上能完全捕集的最小颗粒直径;4、降尘室的隔板数;5、重力降尘室的工艺尺寸计算。

四、设计说明1、重力降尘室的工作原理重力沉降室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自然沉降的除尘装置。

其机理为含尘气流进入沉降室后,由于扩大了流动截面积而使得气流速度大大降低,使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重力沉降室除尘效率的计算决定于描述气流状态所作的假设,其简单模式是假定气流处于塞式流动状态,且尘粒在入口气体中均匀分布。

实际沉降室内包含有湍流、某程度的混合和柱塞式流动的某些波动。

为缩短尘粒必须降落的距离以提高除尘效率,可在沉降室内平行放置隔板,构成多层沉降室。

多层沉降室排灰较困难,难以使各层隔板间气流均匀分布,处理高温气体时金属隔板容易翘曲。

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一般为0.3-0.5m/s,压力损失为50-130Pa,可除去40μm以上的尘粒。

除尘效率通常可采用公式η=ULW(n+1)/Q计算,L,W 指沉降室的长和宽,N是水平隔板数量。

重力沉降室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压力损失小的特点,维修管理较容易,而且可以处理高温气体。

但是体积大,效率相对低,一般只作为高效除尘装置的预除尘装置,来除去较大和较重的粒子2、重力降尘室的构造和设计要点水平气流沉降室的构造主要是由室体、进气口、出气口和集灰斗组成。

含尘气体在室体内缓慢流动,小粒借助自身重力作用被分离而捕集下来。

为了提高沉降室的除尘效率,有的在室内加装一些垂直挡板,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由于粉尘颗粒惯性较大,不能随同气体一起改变方向,撞到挡板上,失去继续飞扬的动能,沉降到下面的集灰斗中;另一方面是为了延长粉尘的通行路程,使它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下来。

有的采用百叶窗形式代替挡板,效果更好;有的还将垂直挡板改为"人"字形挡板,使气体产生一些小股涡旋,尘粒受到离心力作用,与气体分开,并碰到室壁上和挡板上,使之沉降下来。

对装有挡板的沉降室,气流速度可以提高到6~8m/s。

多段降尘室设有多个室段,这样相对地降低了尘粒的沉降高度。

沉降室的技术性能可按下述原则进行判定:①沉降室内被处理气体速度(基本流速)越低,越有利于辅集细小的尘粒,但装置相对庞大;②基本流速一定时,沉降室的纵深越长,则除尘效率也就越高,但不宜延长至10m 以上;③在气体入口处装设整流板,在沉降室内装设挡板,使沉降室内气流均匀化,增加惯性碰撞效应,有利于除尘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常基本流速选定为1~2m/s,实用的捕集粉尘粒径为40μ m 以上,压力损失比较小,当气流温度为250~300℃,气体在沉降室人口和出口处的流速为12~16m/s 沉降总阻力损失为100~120Pa。

沉降室在许多情况下作为多级除尘器使用3.实际性能和测试沉降式的实际性能几乎从不进行实验测量或测试,在最好的情况下,这种装置也只能作为气体的初级净化,除去最大和最重的颗粒。

沉降室的除尘效率约为40—70%,仅用于分离d>50μm的尘粒。

穿过沉降室的颗粒物必须用其它的装置继续捕集。

优点:结构简单、投资少、易维护管理、压损小(50—130Pa)。

缺点:占地面积大、除尘效率低。

4.重力沉降室的应用降尘室是最简单的收尘设备,它用于回转窑或烘干机等尾部。

烟气进入降尘室后由于截面积扩大,速度降低,大颗粒粉尘由于沉降速度高,在烟气未流出降尘室前就已降落到底,由降尘室底部贮灰斗收集,未沉降下来的粉尘随烟气带出。

细小颗粒由于沉降速度小,在降尘室内一般是收不下来的。

所以降尘室往往是直接安装在窑炉等热工设备后面作为初步净化用,为下一级收尘设备创造有利条件。

它的效率一般只有30%左右。

为了提高降尘室的效率,有时在降尘室内安装上下交替的垂直挡板,利用惯性作用以提高收尘效率。

五、工艺计算1、设计降尘室的尺寸沉降室的长、宽、高分别为l、b、H,假设沉降室的长为3m,宽和高为1m, 气体密度为0.6kg/m³,矿石密度为4500kg/m³,黏度为3×10﹣5N·s/㎡,气体流量:3500m3/h。

2、沉降时间和(最小粒径时)的沉降速度若要使沉降速度为u t的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则气体通过沉降室的时间θ应大于或等于尘粒从室顶沉降到室底所需的时间θt,则: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为:θ=l/u颗粒从室顶沉降到室底所需的时间为:θt=H/u t故颗粒能沉降而分离出的条件是:θ≥θt或l/u≥H/u t依据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气体在降尘室内的水平通过速度为:u=qν/Hb综上整理可得:qν≤blu t所以,在该降尘室内能完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为:u t=qν/bl=3500/3÷3600=0.32﹙m/s﹚假设沉降在滞流区,则可由斯托克斯公式求得最小颗粒直径d=[u t18μ/﹙ρs-ρ﹚g]½½=[0.32×18×3×10﹣5/﹙4500-0.6﹚×9.81]=62.5×10﹣6﹙m﹚=62.5﹙μm﹚核算沉降流型Re=dρu t/μ=62.5×10﹣6×0.32×0.6/3×10﹣5=0.4<1原设沉降在滞流区成立,求得的d有效。

3、颗粒回收百分率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一般为0.3-0.5m/s,压力损失为50-130Pa,可除去40μm以上的尘粒。

假设颗粒在炉气中是均匀分布的,则该尺寸颗粒被分离下来的百分率可由颗粒在降尘室内的沉降高度与降尘室高度之比确定。

直径为40μm的颗粒的沉降必在滞流区,其沉降速度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即u t′=d²﹙ρs-ρ﹚g/18μ=﹙40×10﹣6﹚×﹙4500-0.6﹚×9.81/18×3×10﹣5=0.1308﹙m/s﹚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为θ=H/u t=1/0.32=3.125﹙s﹚直径为40μm的颗粒在8s时间内的沉降高度为H′=u t′θ=0.1308×3.125=0.409﹙m﹚则回收率为H′/H=0.409/1×100%=40.9%由于各尺寸的颗粒在降尘室内停留的时间均相同,故40μm的颗粒回收率亦可用其沉降速度 ut′与62.5μm的颗粒沉降速度u之比确定,即u t′/u t=﹙d′/d﹚²=﹙40/62.5﹚²=41%4、降尘室的隔板数若降尘室内设置n层水平隔板,则多层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为qν≤﹙n+1﹚blu t若要完全回收粒径为40µm的颗粒,在原来降尘室内µ需设置的隔板数为n=qν/blu t-1=3500÷3600/﹙3×1×0.1308﹚-1=1.5取n=2则隔板的间距为h=H/(n+1)=1/3=0.33六、总结降尘室,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属于低效率的设备,只适用于分离粗颗粒(一般指颗粒直径大于50µm的颗粒),通常作为预除尘使用。

多层降尘室可分离较细的颗粒,且节省占地面积,但清灰比较麻烦。

通过这次的大型作业,让我们加深了对降尘室类型的了解,以及基本的计算、基本设备结构、工艺计算和简单的作图,给以后的工作扎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参考文献1、张柏钦,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环境工程原理》大型作业成绩评定表批阅教师: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