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针 对 小 学 生 的研 究性 学 习与 针 学生一般 的认知规律为 : 从问题 出发 , 探寻结果 , 收获知识。 但这里所说 的发现问题是以学
生 闲游 的知识 和经 验 为依 据 , 在 主 动探 究 的基 础 上 的再 发 现, 即是 一种 自我开 发性 的发现 。这种 发 现是 当下 年龄 段 孩 子们 感 到好 奇 或者 困惑 的 事 物 , 未必 是 新 事 物 , 但对 于 成 长 中 的小 学 生来 说 , 依 靠 自己的 能力 探 寻 出结 果 , 并 且 这 已经 超越 了他们 掌握 的经验 与 知识 的范 围 , 那 它就 是 新 颖的、 具有独创性的 、 令人惊叹的发现 。赫伯特在《 如何阅 读》 一文 中这样写 : “ 没有 问题的阅读 , 必有 问题 的教师和 学校 。 ” 因此 , 教师们要把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放在重 要 的地 位 , 使 学生 会 问 、 敢问、 善 问。
其严重的 , 并 且 还 拿 出 了预 习 时 收集 的资 料 , 对 桑 兰 当 时 的病情 进 行 了详 细 的描 述 ; 有 的 同学 对课 文 中描 写桑 兰如 何进行复健 的句子 , 谈 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 并展开 了合
理 的想象 : 此时桑兰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她会怎么克服的? 等等。 班级里展开 了热烈的讨论 , 同学们你说你的理解 , 我 讲我的认识 , 高潮迭起 。学 生的求知欲达到了极点 , 在辨
供 强 有 力的后 盾 。
关 键词 : 学 习活动 ; 小 学语 文 ; 教学 中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一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3 - 0 2 0 1 — 0 2
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思想精髓自然就成了本文的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二、学生情况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课下注解很详尽;另外,学生通过前面《世说新语》《论语
十二章》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因此,对于本文字面意思的掌握
相对比较容易。
三、探究任务
第3页共3页
1、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2、假如你是诸葛瞻,你读懂了父亲怎样的叮咛? 四、活动过程 1、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本环节分为三步:①学生自主借助课下注释,独立疏通课文。②教师通过文中 的重点语句的疏通,教给学生疏通文言文的方法,并强调积累重点词语。③全 文通译,让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此环节三个步骤,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 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 出了教学重点中的“理解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 备。 2、研读探讨理清思路 假如你是诸葛瞻,你读懂了父亲怎样的叮咛? 此环节抛出这个主问题,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回答,然后引导学生来 理清思路,借助思维导图明确本文就是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来论述的,让学 生按照理清的思路练习背诵课文。 另外,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适时提出让学生思考诸葛亮这些训诫对于今天的我 们有没有教育意义,以期达到引导学生进行人生思考的目的。 3、阅读丛书 4 第 120 页《诫外甥书》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你对这封家书内容的理解。 五、学习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诫子书》、语文主题丛书 4《诫外甥书》、古汉 语常用字典、三维课堂训练、文言文全解、网总体学习目标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
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思路。所以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导读: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新理念之一: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案例: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
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案例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
3要 保 证 充 足 的 探 究 时 间 。探 究 不 能 只 是 留 于 .
一
种 形 式 ,要 真 正 让 学 生 体 验 到 探 究 的 乐 趣— — 成
功 感 ,这 就 要 给 足 学 生 时 间 完 成 探 究 过 程 。有 时 可 能 会影 响 到 教 学 的 进程 ,教 师 应 该 灵 活 地 调 整 教 学 , 保 证 学 生探 究 的 时 间 。
课 题 人 手 得 出 探 究 课 题 ,是 很 好 的 方 法 。 如 教 学
《 物 妈 妈有 办 法 》 这 篇 课 文 时 ,先 让 学 生 读 课 文 题 植 目。读 题 后 问学 生 : “ 读题 后 ,你 想 知 道 什 么 ? ”学
要介绍好 自己的特点 。就得更 细致 地读课文 和查 阅
自己 所思 、所 想 充 分地 表 现 出来 。
问 ,都 与 “ 四光是一个 怎样的人 ”有关 ,便 自然 李
提 升 出研 读 的 课 题 是 : “ 四光 是 一个 () 的 人 ? 李 ” 学 生 填 写 了 “ 于 提 出 问题 ” “ 于 思 考 ” “ 善 、 勤 、 爱 动 脑 筋 ” “ 着 追 求 ” … …在 此 基 础 上 。让 学 生按 、 执 照 自己 的 意愿 填 写 ,研 读 有 关 的 重 点 词 句 并 交 流研 读 体 会 。这 样 ,学 生 就 自然 而 然 地 感 受 到 李 四光 勤
关 于 纸 的 资料 。 ”接 着 ,教 师 引导 学 生 探 究 ,进 一 步
生读题后提 出了这样 的问题 :①我 想知道植物 妈妈
理 解 了不 同纸 的 特 点 、用 途 等 内容 。 这 样 不 仅 提 出
高中语文选修课探究性学习示例——诗意的死
现 出 大 无 畏 。低 贱 地 生 不 如 高 贵 地 死 .溃 围 、 将 、 “ 斩 刈
旗 ” “ 战 ” 后 , 拒 渡 、 马 、 头 , 痛 快 快 地 死 的 快 之 再 赐 赠 痛 去 , 项 羽 既 知 耻 重 义 , 仁 善 多 情 , 终 视 死 如 归 的 把 又 最
性格展示无遗 。
四 面 楚 歌 声 。 王 意气 尽 , 妾 何 聊 生 !从 墙 上 拔 出 项 大 贱 ”
本 学 期 教 选 修 课 《 国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其 中有 中 ,
一
课 《 羽 之 死 》 每 次 读 都 会 被 深 深 吸 引 , 能 不 叹服 项 , 不
司 马 迁 高 超 的 叙 事 、 写 手 法 , 项 羽 这 个 悲 剧 英 雄 的 描 将
羽 佩 剑 , 颈 中一 横 , 时 血 溅 朱 喉 , 道 香 魂 归 于 渺 向 顿 一
渺天际 。
形象深 深刻入读 者的脑海 , 我们 忍不住掩卷 而思 、 让 扼
腕 叹息 。
在 文 学 作 品 中 , 雄 末 路 自杀 , 壮 使 我 心 激 荡 : 英 悲 美 人绝 路 香 消 , 雅令 人 冰 彻骨 。 优 刀下 之 死 , 则 壮亦 , 腥 太 浓 。那 么 , 意 的死 . 壮 血 诗 究
竟是 怎 样 的 呢?
课 后 有 两 道 练 习 题 :1从 项 羽 主演 的 “ 围 、 将 、 () 溃 斩 刈 旗 ” “ 战 ” , 看 到 项 羽 是 怎 样 的 人 ?( ) 羽 在 江 的 快 中 你 2项
边 拒 渡 、 马 、 头 , 现 了哪 些性 格 特 点 ? 赐 赠 表
730) 2 2 0
过 的 历 史 文 学 人 物 之 死 重 新 审 视 。体 现 高 中 语 文 探 究 的 特 点 : 通 知 识 点 、 味 细 节 处 、 升 精 气 神 。探 究 的 方 联 品 提
四年级语文课题方案
“探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一、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负责人:卫军燕参与人员:卫军燕段秀霞王艳霞张雯陈平胡俊华二、问题的提出:1、本课题是根据现代教育学观点:知识既是人类经验的产物、结果,更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
也就是说,知识是发展的,教师在教学知识时,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体验,经历、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而提出的,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
2、学生最终要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短暂而有限的学校教育无法使人应付科技知识快速发展的现代与未来社会,教育和学习应成为个体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要使学生从小培养和确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创新能力。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方法必须服务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并对人的终身发展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课题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
四、具体措施(1)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
教改试验必须建立在广阔的理论背景下,并始终与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并驾齐驱。
倡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书籍。
(2)研究有意义学习的联系性策略的应用方法。
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中才能真正被理解、掌握、应用,从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我们要理清新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引导学生找到联系点,学会在联系比较中自学新知识。
(3)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处理。
首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克服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障碍,其次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学习为辅,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独立感知,思考、想象,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教案:语文文学春夏秋冬教案赏析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发起者、指导者、评价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同样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一份精品的语文文学春夏秋冬教案。
1. 教材科目和年级文学春夏秋冬是一张历史上的画卷。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二年级语文教学。
2. 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探究文学作品的主旨,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2)能够体会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增强对人类文化的认识。
(3)能够掌握文学赏析方法,提高自我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能力。
(4)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不断开拓视野,增强人生态度品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探究文学作品的主旨,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掌握文学赏析方法,提高自我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张精美的图画或是一个精彩的视频来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展开环节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例如,对于《离骚》这篇古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以武则天、唐玄宗的故事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或者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挥,开展主题审美活动,发现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语言和情感。
3、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的阅读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评价其所读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文学赏析方法。
5.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结合各科知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全面的评估。
教师还可以设定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
通过不断地反馈,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修养,培养出良好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孔乙己》一课为例
立 自主 学 习和合 作讨 论 为 前 提 , 以现行 教材 为 基 本
新 课 程 理 念 下探 究 性 学 习在 语 文教 学 中的运 用
— —
以《 乙己》 孔 一课 为例
彭 晓谱
( 口师范学院教育科 学系,河南周 口 4 60 ) 周 6 0 1
摘
要 新课程 改革和《 日制义务教育语 文课 程标 准》 全 都倡导 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 习方式。文章 以九年级语文
— —
T k K n ii sa xm l a e“ ogy- ”a lE a pe j l
PENG a . u Xio p
( e a m n f d ct nSineZ okuN r l U i rt,hu o 6 0 1C ia D pr et u ao c c ,h uo o nv syZ o ku4 60 ,hn ) t oE i e ma ei
课程 中《 乙己》 孔 一课 为例 , 对语 文教 学中探究性学 习的运 用进行 了研究 。教 学实践证 明 , 究性学 习使学 生在完 探
成知识建构 的同时 , 自身 的个 性 、 问题解决能力 和创新 能力等都得 到了充分 发展 , 语文课堂教 学改革具有积 极的 对
意义 。
关 键 词 : 新 课 程 理 念 ; 究 性 学 习 ; 文 教 学 探 语 中 图分 类 号 : G 3 . 63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lO 3 3 (0 2 0 09 0 O5— 6 8 2 1 ) 2— 0 5— 4
w l a ul e eo h i o n p ro a i a it o v r be n i t n o ae i n u r a n n . th sp st e e l s f l d v l p t er w e s n t b l y t s l ep o lmsa d a l y t i n v t i q i l r i g I a o i v y l y, i o b i o n ye i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 、 引导学 生 质 疑 问题 。 有 问题 才会 思 考 ,有思 考才会有创造 。 有问题 的学生 才 是 好学生 , 为有 问题 的学 生 鼓掌 ,这 是 自 主探究教学实验研究贯穿始终 的一 个新
理 念 。 学生 提 出问题 , 是他们积极思 考 的 结果 ,应 多加鼓励 。 让学生 形 成一 个共识 : 肯 于 思 考 问题 敢 , 于 提 出问题 。
制 ,上 课所设 置 的情境往 往 是虚 拟 的 。 如
让学生搞社会调查报告 ,他们可 以去 图书
馆 上 、 网 、 问 家人 等形 式 , 去 搜 寻 资料 。 然
后去讨论 , 以期综合达 成共识 。 在特定 的
问题情境 中,在 民主和谐 的氛 围中 ,学 生
们确定研 究 的方 式 ,增 强 了学生 探究 问题
3 、 组 织 学 生 合作研 讨 。 组 织学 生 研 讨 ,可 以进行小组 研讨 , 既能调动学 生 的 积 极性 , 又 能 发挥学 生 之 间 的互 补作 用 , 给学 生创造主动参与 的机 会 。
在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过 程 中 , 老 师要 把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并把培养学 生 良好 的学 习 习 惯 和提 高学 生 的 自学 能 力作为教学重点 。 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合 作 , 在 合作 中发 现 问题 解 , 决 问 题 共 , 同进 步 。 也 要 通 过 各种形式让 学 生 体验到 自主 探 究学 习 的乐 趣 , 享受成功 的喜悦 , 为 自 主探 究 的进 一 步深 入 提供 了保 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释疑,进而获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于:第一,自主开放性。
学生通过知识积累,凭借课内外的资源,并充分运用主观能动性,对语文材料进行多元化的反应。
其行动是自觉的、思维是自由的,为学习提供一个开放自主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实践创造性。
语文课程对于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很高,因而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创设情境,设计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语文规律,体会语文的深刻内涵;第三,互动合作性。
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要结合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合作,从而使不同质的学生得到同化,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开展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构成,并以变化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手段的灵活性,以获得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问题阶段,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教师或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确定需要深入探究且符合学生特征的题目,进而激发学生思考。
其次是计划阶段,探究计划的执行者应该是学生,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并自由分组,确定小组的探究指向,制订研究方案。
再次是探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其中教师的角色是帮助指导,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第四是解释阶段,在之前一系列操作的基础上,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释,将新旧知识相联接,不断更新已经掌握的课程内容。
教师对于学生的研究报告要及时进行指导修改。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刻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而功半。
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便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便有一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便有意探索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初步品尝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成果。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
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
“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
“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充当的角色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翩 E 店翻嚆
- O U B N 20 .  ̄ X E A 025
。
维普资讯
探 究本 文哪些句 子含义深 刻 , 怎么理解 ; 该 有
的 同学 不 明 白扬 科 — — 一 个 八 岁 的 小 孩 子 , 为
这 些 启 人 深 思 、 人挖 掘 的空 白点 , 情 发 挥 促 尽
确立 。
2 、让 学 生 自主 选 择 探 究 的 内容 一 篇 课
力 啊 !是 什 么 力 量 使 他 忍 住 常 人 所 不 能 忍 的
事呢 ?” 学生 带着疑 问去探究 。 让 2 .创 设 认 知 冲 突 的 情 境 教 师 提 供 可 选
文 值 得 探 究 的 内 容 很 多 ,教 师 可 让 学 生 自 主 选 择 一 个 内 容 进 行 探 究 。如 学 习 《 音 乐 家 扬 小
科》一文 , 的同学喜 欢朗读 , 有 就去探 究本 文
该 怎 么读 , 样 才 能 读 出 情 , 出神 ; 的 同 怎 读 有
择 的 几 种 答 案 ,使 学 生 感 到 不 知 道 该 选 择 哪
一
种 答 案 才 对 , 而 激 活 学 生 的探 究 思 维 。学 从
学 喜欢 抓重 点 句体 会句 子蕴 含 的意思 ,就 去
维普资讯
臼臼 敷 究 盆助发展
浅谈 语 文 教 学 中的 “ 究 性 学 习” 探
口 曹 冬 仙
探 究 性 学 习 指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以 问 题 为 载
习《 白杨 》 一文 时 , 我先 让学生读 题 , 再说 说课
文 是 写 什 么 的 ?有 的学 生 说 是 写 白杨 的 , 的 有 学 生 说 是 写 爸 爸 的 。这 时 我 出示 了 四个 答 案 : a 专门写 人 ; . 门写物 ; . 写人也写物 ; . b 专 C既 d. 面 写 物 实 际 写 人 。使 学 生 的 认 知 产 生 了 表 冲 突 ,我 趁 机 引 导 学 生 探 究 ,到 文 中找 答 案 , 并要 求找到 根据 。 二 、 由 选 择 , 发 自主 探 究 的 兴 趣 自 激 探 究 性 学 习 是 一 种 发 现 的 学 习 。 在 教 师 精 心 设 计 的 创 造 性 问 题 情 境 中 ,学 生 个 体 主 动 独 立 地 去 发 现 问 题 , 从 不 同 的 视 角 , 过 并 通 不 同 的 思 维 方 式 探 求 问 题 的 解 决 办 法 。 它 最 终 表 现 为 学 生 独 立 自主 地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
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春》的研究性研究设计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冬去春来,XXX送暖,鸟语花香,一切都欣欣然地张开了眼,大地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抒情的乐章!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画意,描写春天的景物,抒发春天的情怀。
我们的校园也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但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对于季节的感受,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晰,而且很多孩子身处城镇,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减少。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赞美春天,值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孩子们在封闭的教室里局促了一个冬天,春天的脚步悄悄而至,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鲜艳的花朵、可爱的燕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
孩子们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学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着有关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通过设计本次《春》的研究性研究,让学生去呼吸春风,沐浴春雨,欣赏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从多角度挖掘春天的信息(如描写春天的诗歌、故事、谚语、对联、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感受春天的美,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留心生活。
3、课题介绍本次研究性研究的选题与季节相适应,正适合喜欢户外活动的小学生,春天的山水原野、花草树木、日月风雨、鸟兽鱼虫都使他们充满了好奇。
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春”研究性研究的主题,以“春天”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对春天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如诗歌、谚语、歌曲、图画等),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感悟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通过观察、网上搜集、访问调查、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积累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实施探究——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难忘小学生活”为例
成长纪念册 给 X X X 的信
视频制作等 朗读或其他
个人 个人
写毕业赠言
毕业贈言
( 二 )学 生 在 展 示 学 习 成 果 的 过 程 中 深 度 学 习 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 力 ,也 可 以 让 学 生 在 展 示 中 回 顾 项 目 历 程 ,促进反 思 ,让 所 学 知 识 变 得可视和易于讨论。“难忘小学生 活 ”综 合 性 学 习 围 绕 驱 动 性 问 题 “如 何 开 一 场别开 生 面 的 毕 业 联 欢 会 ”展 开 ,使 成 果 展 示 不 只 停 留 在 表 面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大到会场布置是否美观而有
毕业联欢会策划书
报告
团队
举办联欢会 会场布置
联欢会现场
表演等
团队
会 场 大 屏 背 景 、舞 台等
P P T、海报等
团队
道具筹备 主持与串词撰写
道具呈现 现场主持
报告
团队
主持
团队
活动流程统筹
活动现场
节目单等
团队
会场秩序维持
活动现场秩序
维持秩序
团队
活动报道
报道图文
写 作 、摄影等
团队
制作成长纪念册 写信
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组成会场布置组、主 持与串词撰写组、秩 序 维持组、道 具 组 、活 动 报 道 组 、 节 目 组 等 多 个 学 习 团 队 ,从 社 会 性 实 践 、调 控 性 实 践
41
教苑丨特色教研
辽宁教育|2021年第6 期 (上半月)|教研
与探究性实践的角度设计评价量规。不管是个体学 习 的 指 引 ,还 是 合 作 学 习 的 组 织 ,评 价 量 规 都 能 发 挥
关于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探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情境《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
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教学这篇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相机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
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任务: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成果:(一)导入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教案(高三五册)
1 人生的境界
武威一中张万弘
◇教学目的
1、通过发问,深入研究。
理解作者观点。
2、写读书笔记,阐述对境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概括四种境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跟读录音,正音朗读。
二、阅读指导
师生谈感悟(学生先讲,启发:通过事例谈)
本人说说
仔细品味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探究人生境界的4个等级,我想到下面的文字。
这个故事在讲《山民》里好象说过: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自然境界)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
”记者默然。
还有一段故事:
芸芸众生皆为利(功利境界)
1997年和二十几位老师一起在大连旅游,一天,从旅店要到星海广场。
的士司机从星海广场绕道有十公里,多看看市容风光吗。
回来时,大家都坐公交车。
车子开动了,车由东往东开,一会儿就到。
咦,这么近?来时的“桑塔纳”走西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下面是:大无大有周恩来(道德境界)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
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
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
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
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
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遥想《逍遥游》(天地境界)
仰望茫茫宇宙,遥想庄子《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手待哉?……
◇板书人生境界: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自然境界)
芸芸众生皆为利(功利境界)
大无大有周恩来(道德境界)
遥想《逍遥游》(天地境界)
第二课时
◇课文探究
一、重点精析
1、人生四种境界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觉解的不同)
2、“境界说”拓展: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向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顿悟)。
(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写悟道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二、问题探究
1、“人之战”和“蚁之战”的区别是什么?
探究学习:冯先生认为,有觉解才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才是人生最特殊最显著的性质。
人只有觉解到了“觉解”这种人的本性,人生才真正有意义。
道德也必须以觉解为前提,凡可称为道德的行为,必同时也是有觉解的行为。
无觉解的行为,虽亦可合于道德,但严格地说,并不是道德的行为。
蚂蚁打仗时,每个蚂蚁都各为其群,奋不顾身。
从表面上看,与军人为国打仗,奋不顾身似无区别。
但人打仗是很危险的,在这种前提下他仍能奋不顾身,其行为是道德行为。
蚂蚁打仗时奋不顾身只是一种本能,它对于打仗及其危险并无觉解,所以严格地说,其行为并不是道德行为。
2、若把曹丕和曹植相比,谁的成就大,谁的境界高?
探究学习: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境界与一个人的成就等同起来。
境界的高低,以觉解的多少为标准。
成就的大小,在艺术上有艺术的标准,在事功上有事功的标准,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有很高的境界,就一定有很大的事功。
其成就的大小,不能以境界的高低为标准。
3、关羽的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吗?
探究学习: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合乎道德的行为是为了求自己的利。
功利主义者(如那位的士司机)以为道德不过如此,这是对于道德没有完全的了解。
功利境界中的人做道德的事,只是合乎道德的行为。
他们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而不是道德境界。
4.怎样理解道德境界?
探究学习:“我”有自私义和主宰义。
就“我”之自私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无“我”;就“我”之主宰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真正有“我”,亦即有“真我”。
这就是说,道德境界也就是无“小我”之境,或曰有“大我”之境。
道德境界中
的人以社会为“我”,所以他们不自私,不利己。
他们为社会做事,为社会谋利时没有任何个人目的。
他们的行为被“真我”所主宰,所以其行为虽无个人目的,但却有觉解,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真我”自觉选择的行为。
◇板书觉解
第三课时
◇课后演练
一、知识拓展
课外阅读: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2)研讨题目: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超越人世的渴望)。
研究方法:比较法。
参读篇目: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上有关篇目。
(3)王国维《人间词话八则》(见《语文读本》)。
(4)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
二、课后检测
见同步练习。